矿产勘查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7 16:43: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矿产勘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矿产勘查论文

篇1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固体矿产资源这一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对固体矿产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并进一步对矿产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固体矿产样品分析的多种方法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查是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正常开展中,需要进行的四个阶段,然而为了掌握矿产资源的情况,对固体矿产进行远景调查必须在预查之前开展[1]。

1选取的样品代表性

所谓的样品代表性,是指所采集的样本较好地反映了当地矿层的矿种构成及所占比例、分布和矿化程度。因此,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最好选择矿区的核心位置开展样品采集的工作。首先,为了对刻槽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探工作时,就必须要对矿产地质样品进行详细严密的分析和测试。其次,也要对矿产资源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可采性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对样品的代表性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离不开对样品与实际构组的相似度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在取样过程中,刻槽样品的选取必须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才能够准确而真实地反映矿产情况,反之,假如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差,则会误导人们了解实际情况,对矿产的构成、分布和走向等做出错误的判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矿产刻槽样采样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的采样方法。比如随意选取样品采集地点、粗暴采集样本,混入其它与检测试验无关的物质,如此便导致样品代表性差,样品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从而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因此,为了矿产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避免资源的浪费,刻槽样品的选择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对刻槽样品的采集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基本分析

判断地质矿层历经了数亿年漫长岁月的演化,在固体矿产实际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千奇百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样品的采集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样品采集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一般来说,样品的采集方法有拣块法、剥层法、全巷法和刻槽样以及方格法这五种方法,其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拣块法,这种为了得到矿石碎块样品而对侵蚀变化的地质岩层的露出部分进行敲打的方法,是取样方式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此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与成本较低,一般用于区域的地质调查和矿化线索的寻找,较少用于矿产开发中的样本采集。因为这种方法所采集的矿石代表性差,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特殊情况如捡拾的“狗头金”)容易使人通过捡拾的矿石对整个矿产产生错误的判断,对于精准了解区域矿产的情况适用性不大[2]。剥层法,这是一种适用于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样品采集方法。一是薄板状和薄脉状矿化脉使其他的采样方式无法采集到足够质量的样品时;二是地质体的矿用物颗粒较为粗大,或是组成结构十分不均匀时;三是用于检验其他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时。是否选择此方法,主要依靠采样成本和困难程度、地质体组成复杂度及均匀度等因素。此方法则连续或是有间隔地,沿着地质矿层露出部分均匀开凿一块矿石充当样品。全巷法,通常在三种情况下采用:第一,是采用其他方式无法到达需要采集验分析用的矿层区时;第二,需要采集数量较多的样品时;第三;需要利用全巷法来对采集的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测的时。此方法则是在矿区某个指定的特殊位置来开掘一条井巷,在其中采集矿石样本。刻槽样,它是现在最为普遍且应用广泛的的样品采集方式。此方式可用于大多数矿区及矿产类型,广泛用于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刻槽法基本是沿着矿岩的大致延伸方向,按一定的比例来凿刻一条长长的矿槽来采集样品。方格法,则是适用范围十分狭窄的一种样品采集方法。此种方法按照一定距离内的网格点来开凿采样。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到现实条件的局限,仅在矿体厚度大、矿化对比均匀的矿体中使用[3]。

3合理选取刻槽样断面

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和矿物自身特点的不同,导致同一矿种在同一矿床的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矿种的差异及其矿化类型的不同,自然对其采集样槽规格要求的选取也是不同的。首先,如果是众多矿种伴生和共生时,应该以单矿种规格要求中,占据样槽面积最大的那一矿种为准来选取样槽规模;其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类型在同一矿床中分布时,应该以矿化不均匀、矿石类型较为复杂的那一类型为主来选择样槽规模;否则,则无法保证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矿产分布情况。此外,某些较为特殊的矿石有特殊要求,如Ag的氧化矿采用5cm*10cm的规格截取断面,而Fe、Mn和Cr的风化矿采用10cm*25cm的规格;其他情况则最好采取矿产的最大横截面,不宜选择规格较小的断面来刻槽取样。因为在矿产资源的勘察阶段,样槽断面规格过小,会对样品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响,并对矿产资源的分析有负面影响。

4控制样品的重量误差

为了确保所采取的样品分析结果的代表性,不仅需要选用合理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刻槽样断面的规模,还要把好采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一要预防采集过程中样品缺失和其他物质掺杂;二要确保能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样槽规格来刻取岩石样本,不能过大或过小;三要控制好样品的重量误差,样品的原始重量误差应该在规定的范围之间,尽量使其降到最小,因为评价样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样品质量的误差值。此外,应当详细填地写采样的记录、样品的登记表和送往检验的单据,以便使样品有据可查,确保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和质量。总而言之,固体矿产勘探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日益上升。在每一次的实际勘探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地质勘探的行为准则,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矿种类型以及矿层结构等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实行刻槽样品采集的方法,以确保刻槽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来反映矿产情况,帮助矿产开采者省时省力地开采矿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李俊锋 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80-01

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矿产勘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矿区水文地质工作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的质量,对提高金属矿产整体勘查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寻找矿藏。

通过对包裹体中水的同位素研究及现代地热田的观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承认外生成因的地下水在很多类型金属矿床的形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已知的热液矿床、夕卡岩矿床以及其他脉状金属矿床都位于地下水的古泄水区,古地下水的运动方向主要与压实作用有关,而压实作用则常常是沉积矿床的主导因素。盆地下降最大、岩石压实程度最高的部分是内补给区及内水头形成区。压实时沉积岩透水性各向异性极为明显,所以水在远距离上作侧向迁移是其主要的方式,水沿透水层向压力小的方向运动,即向地形上较高的地区运动,这些地区就成为压实作用下沉积水运动的排泄区,因而是形成矿床的有利地段。某些原生金矿床中无论是呈溶液状态还是悬浮状态的金,含量都高于水圈淡水中的金的克拉克值(0.022-10 ),所以凡测定到包裹体水中有高异常的金,则都有可能指示矿置。但在具体运用时,应考虑具体的地质条件,水圈中各种水的克拉克值可以作为各种地质条件下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找矿、划分含矿异常的根据。这种方法由于测试精度的限制,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相信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这种方法将会在未来寻找隐伏金矿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2.有利于科学采矿。

(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合理、安全开采矿产资源切实做好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做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对矿产资源的合理而安全的开采,有着重要的作用。

(2)避免环境污染,综合利用地下水人们在开发矿产的时候,会使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生态失去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如果疏于排水会使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枯竭、酸性矿坑水以及金属组分和放射性元素对水、土、生物会带来污染等。这一系列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已严重地影响着矿山建设和生产。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情况,不但可以避免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对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变水害为水利。

(3)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勘查、开采过程贯穿着经济观念,力求投入取得最快、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地质勘查和报告审批过程中,常常强调勘查工作的全面、完整与系统性,而忽视水文地质投资获取的经济效益。

二、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现状

1.思想上重视不够。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工作对象多是金属矿产,而水文地质只作为开采技术条件中的一项工作,不是专门的水文地质报告。勘查工作的重点一般都只放在矿床的控制和研究程度上,往往会忽视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一旦矿床、矿石特征等达到应有的查明程度,估算了资源储量,就会急于提交报告。有的水文地质工作的程度较低,未达到相应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级别的要求;有的报告提交后由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未查清,给开采带来了困难。这些不足给未来矿山开发留下了不安全隐患。

2.水文地质工作简单化。商业性地质勘查由于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都想以最小投入换回最大产出,致使野外地质工作普遍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表现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上尤为突出。如有的矿区只利用区域资料(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忽视矿区内工作,勘查工作量不够,没有查清其水文地质条件;有的矿区内有水库,仅将其范围标示于平面图上,不查清影响矿床的充水因素。甚至部分勘查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责任心,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中出现观察不够仔细、记录粗糙等等,不能为矿山开采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规避水害提供基础依据,直接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三、 提高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质量的方法

1.严格执行规范。为加强矿产和地下水的管理,统一勘查技术要求,国家和国土资源部先后了一系列的相应的国家和国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规范,这些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物探、钻探、化探、试验等手段,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坑充水或抽排水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矿床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勘查阶段相适应,其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划分是与矿产勘查阶段相互吻合的。在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要达到各勘查阶段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索查明程度,预测矿坑涌水量;二是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提出供水水源方向。此外,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勘查,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如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因素等。有的地下水较大的矿区应考虑地下水作为矿山供水利用,化害为利。

2.明确勘查标准和要求,客观实际地运用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勘查者的专业、工作经历的不同,有的不甚了解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应遵循什么统一标准,有的则不明白如何按规范去工作,为此需注意以下:

(1)以规范为依据,明确标准要求。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必须以规范为依据,按照统一的国家和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对于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目前可依据的规范和要求有三种:一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相应勘查阶段的规定和规范要求;二是《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相应勘查阶段,勘查类型划分,开采技术条件及工作规定和规范要求;三是《各矿种勘查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前二者是国家标准,是各矿种勘查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而后者是国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规范,其是依据各矿种特点,配套使用的规范要求。

(2)客观实际的运用规范。矿产勘查中的各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在工作中要结合矿区的情况客观实际地运用规范,因为规范是一个时期的勘查工作的总结,是反映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技术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勘查工作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规范也需要根据勘查工作的新经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引进和推广水文地质勘查新技术,以提高整体勘查工作质量。

做好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不仅能为日后矿山建设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可靠和准确的基础依据,还为矿山未来顺利、安全开采提供保证,绝不能加以忽视。

参考文献:

篇3

但是,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其他产业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行业的投资增长较慢,计划性财政地勘投入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投资比重由1999年的11.83%下降到2003年的6.02%;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64.58%上升到2003年93.55%。但是,如果除去油气矿产,这一比重则要大大改变,自2003年以来,我国非油气矿产的矿产地质勘查资金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发展后劲显得不足。而且,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部门投资比重过大,社会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过小。整个资金市场规模偏小、发育不健全。投资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矿产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探、采”的体制,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

2.勘查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

3.市场发育的程度不高,矿产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

4.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在矿业权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往往作为矿产勘查风险企业的股东参与运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财务等专长,一方面保证矿业权融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又在谈判中保障了风险企业原有股东的权利。

二、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

现在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几点具体配套措施如下。

1.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矿业权市场是矿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中介,只有矿业权市场运转灵活而高效,中小型高风险勘查企业才能实现其潜在的高收益,真正的融入风险投资市场中。为了迅速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矿业权市场的进程:(1)尽快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因此,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维护良好的矿管秩序,没有良好的矿管秩序,就无法建立规范的矿业权资产交易市场,应加强矿管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为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矿业权资产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努力拓宽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只有顺利地实现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大力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1)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2)利用国外的勘查风险资本市场,在合适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筹资需要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3.加快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

中小型的地勘企业是勘查风险投资机制中的客体,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地勘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企业化经营的行政指导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改革遇到的政策,如企事业离退休待遇的不同、财政预算管理的新规定等,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或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都需要加强行政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要正确处理好事业牌子和企业化经营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实施企业化经营上。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尽快制定国家有关勘查风险投资的指导原则、战略方针、中长期规划;尽快出台政府低息贷款制度、银行贷款政府担保制度、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勘查补贴制度、勘查税收减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矿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建立勘查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矿权流转市场。还要注重培养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人才,以运作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

三、结论

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且在当代日益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趋势,这些特点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业很难像一般产业一样从普通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而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就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现阶段财政支出在矿产地质勘查中仍占相当比重,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资源保障的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风险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集中体现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胡魁.振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J].资源产业,2002,(4):14-16.

[2]郭战英.内蒙古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管理[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1-6.

[3]梁珂.我国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9):20-23.

[4]冯建忠,续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研判ABC[J].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87-290.

[5]赵振华.从超大型矿床研究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思考[J].科学通报,1999,44(8):890-894.

[6]汪东波,梅友松,徐勇.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37(5):1-2.

篇4

河南省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松里沟矿段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马超营断裂以北,华山-熊耳山台隆东段,熊耳山隆断区中的鹰咀山短轴背斜南翼。本区地层较老,岩石变质较深,构造变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以金为主的矿产找矿前景较好。因在实际勘查工作中的主要对象是金属矿产,勘查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使的勘查工作不够彻底和完善,从而影响到以后矿山工作的正常开发和建设。为此,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的质量,对提高金属矿产整体勘查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属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1、利于矿藏的寻找

在某些原生金矿床中悬浮状态的金和溶液状态的金,其实际含量都远高于淡水中金的克拉克值数。因此,如在测定中寻找到包裹体水中含有较高异常含量的金,则由可能指示出矿体的具置。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这种方法受到测试精度等方面的限制,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方法在寻找隐伏性金矿床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2、利于科学的采矿

通过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从而作出地质工程条件的评价,并预测出矿井的涌水量,对后续的矿产资源的安全和科学的开采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忽视了水文地质工作,则容易导致矿山实际开采工作的技术条件复杂化,并进一步加大了开采的难度。甚至因缺乏足够的水文地质资料,导致措施采取不力或不到位,进而出现地下水淹没坑道等严重安全事故。

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容易导致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使矿山附近环境受到破坏。通过对矿山水文地质的详细勘查,不仅可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还能有效的加强对地下水的综合性利用,变废为宝,将水害转化为水利。

二、金属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金属矿产勘查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是金属矿产,水文地质工作只是作为了开采技术条件中的其中一项,没有设置专业的水文地质报告。因此导致了在金属矿产勘查过程中的重点都放在了矿床研究和控制方面,却忽视了水文地质工作对后续矿山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性。当对矿石和矿床的特征研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估算了相应资源储量以后,勘查者就会急于将报告进行提交,而对于水文地质工作,有的对矿床充水因素和矿山水文地质没有完全查明,给实际开采工作带来了困难;而有的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甚至连基本的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的要求都没有满足。以上工作的不足,都给未来矿山开发和建设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勘查的简单化

当前由于商业性地质勘查普遍,导致野外地质工作往往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在水文地质工作方面更是突出。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勘查,很多只是简单的在水文地质的测绘阶段下功夫,而没有实际的去勘查清楚矿床的充水途径、充水水量和充分水源。甚至存在着部分勘查人员,因缺乏工作责任心,在野外水文地质的勘查过程中出现了数据记录错误、粗糙,调查过程不仔细等情况,无法为日后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对水害的规避提供有效和准确的基础依据。

三、在金属矿产勘查中如何提高水文地质工作

1、加强规范的执行力度

金属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调查主要行业标准规范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和《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等等,这些规范标准都是为加强矿产和地下水的管理,而统一设置的勘查技术要求,也是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实际开展所必须遵循的依据。

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应加强规范的执行力度,并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试验、化探、钻探和物探等技术手段,进而综合分析预测出在日后开采过程中,矿坑抽排水和充水所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思路和建议。同时,应从有利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进行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综合性勘查,既要研究将矿山排水等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还需研究如何有效的保证矿山连续和安全的生产。在一些地下水相对较为严重的矿区,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地下水作为矿山的日常供水使用,真正做到化水害为水利。

2、在勘查过程中明确标准和要求

在实际金属矿产勘查过程中,因勘查者的工作经历和专业的不同,有的勘查者甚至对水文地质工作的标准和规范都没有明确,更无法使水文地质工作真正得到提高。为此,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1)切实以规范为依据,明确标准和要求。金属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必须以规范作为依据,根据统一的金属矿产行业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工作。目前常用的规范主要有三种,即《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和《各矿种勘查规范》。前两者是各矿种勘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属于国家标准;后者则属于国家地震矿产行业的标准规范,是根据各矿种的特点,进行配套使用的规范要求。

(2)客观科学的应用规范。在实际金属矿产勘查中,各个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大不相同,在勘查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以客观科学的应用规范。因规范是一个时期段矿产勘查工作的技术经验的总结,但随着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勘查工作中的不断应用,规范也需要根据新的经验进行不断的修订与完善。在勘查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当前的技术经验教训,并引进和推广水文地质工作的新技术,以切实提高整体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的质量。

总结

做好金属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不仅能为日后矿山建设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可靠和准确的基础依据,还为矿山未来的顺利、安全开采提供了保证,绝不能加以忽视。河南省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松里沟矿段勘查工作,加强了对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视,进而切实提高了整体勘查报告的质量,为日后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主管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厅;湖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211

国内刊号:42-1736/X

邮发代号:38-33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6

中图分类号:P578文献标识码: A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基础产业,由于其广泛应用、不可替代性等原因,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我国的外交事务也有所影响。探月计划的工作之一就是探索月球上的矿物资源。从小我们就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矿藏丰富;但是同时人口众多,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针对石油、钢铁、铜矿产而言,储量甚至称得上单薄稀少,尤其是铜矿产资源,有权威部门研究称我国在这方面的储量仅能保证几年到十几年的需求,因此勘查寻找新的铜矿产资源迫在眉睫,除了传统的找矿方法之外,也有一些新的技术被应用于勘查过程中。本文对铜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传统勘查方法和近年来提出的新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我国铜矿产资源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储量和质量最高的省份都当属云南省。如今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更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器材的制造中,在科技进步中占据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国家内政外交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铜矿产目前的基本情况是:(1)矿藏丰富,矿产总量多,锌、锡、钛等已知储量均为世界第一,但是从地域上和种类上都比较分散,集中情况较差,缺少大型单一矿藏地带,开采难度较大;(2)矿藏品味低,开发使用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除了提高采矿技术,新矿的寻找也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3)在工业生产中需求量比较高的矿产较少(如铜矿和铝土矿等),且矿产本身规模大多比较小(铜矿中小型矿占到80%以上);(4)铜矿产本身利用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广东省有色金属储量不多,主要是铅锌、稀土、铝、铜等,省内主要矿山包括信宜银岩锡矿、茂名钛矿、凡口铅锌矿等,但有色金属行业资产比重(资产规模、销售收入等)排在全国前五的行列;广东省地质部门参与众多国内外矿山的勘查工作,勘查水平和效果在我国名列前茅。

2传统的铜矿产资源勘查方法

目前矿产勘查是指对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的总称。具体来说,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的基础上,同时根据国内外矿产品市场的需求,运用成矿理论作指导,通过采用有关的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的矿产资源所进行的专门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1]。

矿产勘查工作本身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基础、过人的耐心和抗打击能力以及细致入微、多思考多观察。一般来讲,由于矿床本身的层次特点和勘查工作的高消耗性,勘查过程应该分阶段进行,在逐步深入的同时能够防止投资的浪费。矿产多是分布相对集中的,因此通常新矿的寻找是在已知矿山、成矿区探测并逐渐向扩展。

目前,我国由于多年的积累和对于矿床的勘查工作的逐渐深入,已经基本形成了“矿产地图”,对于各类铜矿产资源的大致分布及储藏地矿床本身的地质特点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矿产勘查理论和方法上也都有不少的积累。例如数学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数学广泛应用于铜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多个方面,如特征分布规律的分析,数量、品味等分布曲线,概率分布法则,数学经济理论等。

传统的矿产勘查方法和勘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槽、地台、地洼等地质条件对成矿特征的控制,断裂控矿与褶皱控矿,地层、岩相控矿,区域地球化学因素控矿,矿产露头、近矿围岩蚀变、矿物学标志,铅同位素定位找矿法,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生物标志、人工标志等。一般来说,矿产与地质关系最为紧密,不同的矿产对于周围的环境也有所影响甚至一定程度反应在人们的生活中。

3新兴铜矿产资源勘查方法探索

跨学科综合的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的发展也为学科的综合提供了可能性。除了上述传统的方法之外,近年来,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电吸附、吸附相态汞、有机气体集成等也被运用于铜矿产资源的勘查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强化异常找矿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据将矿床对于其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非常微弱异常线性(如电、热、磁等的异常)进行放大的方法展开的,目前已经广泛采用的如电吸附、偏提取等方法,经实际勘查证明对于隐伏矿的勘查效果较好,对人为干扰的抗干扰效果较好,自从采用以来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

高光谱遥感方法作为新技术方法的一种,在有色金属资源勘查中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不同的物体光谱特征不同,而光谱仪产生的多光谱、高光谱图像不仅可以获取可见光图像,而且对各个波段的非可见光均可成像,通过将遥感图像提取的信息与矿田构造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用来寻找矿床。遥感技术不仅对大范围搜索上较为适用,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电脑分析的途径,不仅解放了人力物力,而且避免了主管判断上的失误,使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光谱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促进高光谱遥感在有色金属资源勘查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此外,结合当地传说、地名等开展的地质普查工作仍要继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朴素的智慧,通常一个地方的传说、地名等流传时间久远的故事都与当地的特点有关,铁山、铁岭一般与金属有关,银山出产银色的金属等等,虽然有时会有所差池,但一般这种指示作用都是正确的,只有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才能最快找到铜矿藏。

4结语

铜矿产资源的勘查涉及到矿床学、选矿学、采矿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甚至与经济学、数学等都有所关联,在学科综合化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探测、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其中,充分显示出铜矿产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寻找能源,做到“开源节流”,保证我国工业生产中对铜矿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036-02

1 勘查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

勘查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是成矿物质在成矿过程中,在围岩中留下元素运移轨迹或在成矿以后,通过分散在四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植物及气体中形成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根据这些元素变化轨迹或分散模式去追踪和发现新的矿床。这一理论基础的体系可以从下列经典著作或出版物中得到体现。

1977年前苏联A1Beus和S1V1Grigorian的《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一书系统阐述了原生晕找矿方法和原生晕分带理论以及利用原生晕找盲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1979年谢学锦的《区域化探》一书对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2000年王学求和谢学锦所著《金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战略与战术》对金矿地球化学勘查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 1970年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的创刊,使得勘查地球化学家可以更深入地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广泛地传播勘查地球化学知识。

近几年以来,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专家在地球化学填图、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巨量金属聚集与大型矿集区定量识别与评价、难识别类型或难识别矿种勘查、地球化学块体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推动勘查地球化学进入到新的一个理论阶段。

2 勘查地球化学历史回顾与发展形势

勘查地球化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历经7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矿产勘查从属地位的一种战术手段上升到能够左右整个矿产勘查全局的战略地位,并且从一门经验或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地学分支科学。

近十多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勘查地球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它也面临如下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各种介质中的地球化学基准与全球地球化学填图。(2)隐伏区三维地球化学分散模式、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区矿产勘查。(3)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与推广。随着较大比例尺矿产评价工作的开展和新领域的开拓,现有的方法技术尚存诸多问题,需要分类进行专门研究,以推进化探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例如,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的地球化学勘查与评价方法;巨量金属的聚集机理、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或巨型矿床的定量评价。(4)资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5)知识及观念的更新。(6)管理体制等问题。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针对资料利用、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协调等问题,管理工作也要随之进一步改进。

3 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 区域地球化学

我国的区域化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套基本工作方法。近几年,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和地球化学基准等区域性研究课题,仍是国际上的热点。专家们普遍认为,我国76种元素地球化学填图的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果,坚持做下去,其意义将不亚于“门捷耶夫元素周期表”。

3.1.1 区域化探资料利用率偏低

我国自1979年开始/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0(即地球化学填图),采样密度从1个样/km2至1个样/几百km2,覆盖面积从几千至上百万km2。这些巨大的面积以及所提供的巨大信息为新矿床的发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海量”数据及资料没有达到共享机制,不利于广泛的利用和深入研究;资料的利用程度较低,找矿信息未充分发掘,利用这些资料研究基础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等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1)在战略上将全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部署、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变化放在一块考虑,以1∶500万~1∶1000万比例尺,把区域化探资料与基础地质、构造作用,以及全球尺度的浅表部和深部地质作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大课题来研究,可为基础地质提供更多新的信息。(2)把化探资料的区域背景与地球块体、不同构造区、大的成矿带联系起来,从地球演化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在地质理论和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3)在区域成矿作用研究方面,过去利用的元素少,偏重于研究局部异常,很少从大的成矿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把区域化探资料与地质和物探很好结合起来,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反映大的成矿战略区。据资料介绍,近期在/三江0地区所作的勘查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很好地反映成矿系列的空间分布规律,将成矿作用研究提升到了新的层面。(4)在地质填图中解决地层、构造等问题,这种工作已有了新的开端。(5)在环境、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3.1.2 方法技术的改进是实施各种战略的保证

(1)区域性地球化学资料的采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覆盖、浅覆盖和中覆盖地区的信息采集需要很好的解决。目前,我们已经研制了深穿透方法、活动态、地气法等方法,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研究。(2)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规定及规范来执行,取得的成果有时与测区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冲突,甚至严重冲突,这涉及到野外采样的方法技术问题。(3)我国森林沼泽区的工作方法已做过6次研究,总的看来,理论研究程度较低,在如何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填图、找矿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行规范只是从地球化学角度制定的,没有考虑其他方法的综合应用,应该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路子。(4)对于一些特别的地球化学勘查新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方法和分析方法,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应给予支持,以利其发展;对新方法的研制,在局部试验与面上推广之间,应该设立过渡性研究,以便进行验证和完善。(5)新方法的研制应该做到方便、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区域和局部工作中开发的一些新方法,如金属活动态、地气法、偏提取等,科研单位尚可使用,到了生产单位和生产实践中,问题就很多。

3.2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

矿产勘查仍然是我国化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1)

3.2.1 开展与区域化探扫面相衔接的大比例尺矿产评价工作

区域化探扫面统计资料显示,自“六五”以来,区域化探完成646万km2,1∶5万化探完成121万km2,更大比例尺化探完成11.8万km2,三者的比例是83∶15.5∶1.5;自调查局成立以后,区域化探完成53.6万km2,1∶5万10万km2,更大比例尺017万km2,三者的比例是83∶16∶1,两个时期的比例大体相同。从矿产勘查的角度说,1∶20万以小比例尺工作是“战略布局”,1∶5万工作是“短兵相接”,更大比例尺工作才是“刺刀见红”。

3.2.2 研制1∶5万矿产快速评价技术

与1:20万工作相比,1∶5万评价有其特殊性。由于工作区缩小,干扰因素和景观特点变化,沿用内地的和区域上的工作方法可能会出现问题。东天山和冈底斯带的试点评价工作表明,在一个成矿带内,景观有差异,工作方法不一,所获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难以判定,给1∶5万化探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与区域化探工作和更大比例尺化探工作相比,1∶5万化探工作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应该有细致的方法技术研究。此外,1∶20万化探测试了几十种元素,检查了几万个异常,但80%的精力放在了找金矿上,其余信息远远未能充分利用。由此可见对1∶5万矿产快速评价技术还相当薄弱,在今后一段时间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2.3 1∶5万化探方法技术研究课题设置

对1∶5万找矿,可以划分三类地区进行研究。

(1)东部中低山丘陵区,工作虽相对容易,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只依赖于经验模式,漏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2)干旱半干旱荒漠区,主要指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所发现的面积大、含量低的异常应很好评价;(3)西部高寒深切割地区,这里的1∶5万异常评价方法还不很成熟。

建议在三类地区各选3~5个省作试点,把1∶20万评价得出的所有异常都做三级查证,做完以后再做1∶5万工作,逐个进行评价。把1∶5万工作阶段取得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提高1∶20万资料的利用程度。

3.2.4 隐伏矿勘查和危机矿山深部找矿

寻找隐伏矿是矿产勘查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外正在积极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识别大型和巨型矿的地球化学定量方法。就我国东部而言,虽然工作程度已较高,随着工作深入和观念更新,仍有可能找到新的隐伏矿床。危机矿山的深部找矿,也是一个急迫课题。在这方面,我们以往开发过不少技术,如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热释汞、卤素、相态分析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研究工作进行得较为零散,缺乏系统和持续的研究和应用,应该采取措施继续给予支持。

3.2.5 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的普查评价

勘查地球化学的特点就是它借助于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肉眼无法识别的矿床类型或矿种,过去在发现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现在依然有些新的难识别矿种或难识别类型矿床,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找矿技术的突破。如砂岩型铀矿、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矿床、稀有分散元素矿床和油田中伴生金属矿床等。其中黑色岩系区的资源调查,除找铀、钼、钒、稀土外,寻找复合微肥也有很大的生态意义。

3.2.6 境内外矿产对比和勘查

近几年,有些专家指出:应加强境内外矿产对比和勘查的问题研究。如彭齐鸣专家明确指出:我国化探技术位于国际领先水平,应加强境内外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应注重与周边国家,如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国家的化探交流和学习,加强与境内外化探工作的对比和方法技术研究。

4 结语

(1)应该把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共享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80年代以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化探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难题之一就是没有共享机制。建议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地调项目内部使用、国家使用、商业使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使用办法,形成一个机制或制度。(2)规划课题设立和成果评审应强调前瞻性、创新性,对那些“成果已经装在口袋里”的项目,不应再予立项。(3)在化探的各个应用领域中,应从立项开始,鼓励和引导化探与地质、物探、遥感及其它相关学科开展综合研究。

篇8

前言

近年来我国资源勘查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其矿产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不仅需要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还要不断培养既懂得地质勘查,又懂工程设计的全面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然后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寻找新的勘查思路,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措施,最终实现勘查工程的发展战略目标。资源勘查工程工作中既要重视工程原则要点以及工程技术选择要点,还要全面确保勘查结果的精准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顺利完成每一项资源勘查工程任务。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提升了我国资源勘查工程实施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项复杂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技术使用中要注意很多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培养和注重细节,这样才能确保勘查工作人员的安全,勘查结果的精准度,以及勘查工程的质量。

一、资源勘查工程现状分析

资源勘查工程随着现代社会勘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露头矿、高品位以及浅部矿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严重不足,过度的开采造成许多矿山资源的枯竭,使得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中。根据专家调查分析显示,随着现代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利用,未来社会矿产资源必将逐步枯竭,尤其我国稀有金属矿山资源已经越来越紧缺。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我国资源勘查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使得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二.资源勘查工程要点分析

1、技术选择要点。资源勘查工程的实施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地质形貌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应将两者兼顾起来。首先要因地制,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形以及物性条件,结合现代化勘查技术手段,其次,使工作人员要坚持从单位经济效益出发,使勘查工程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其次,在选择勘查手段时,一定要选用现代化先进的勘查技术,最好能做到实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既能确保勘查工程的质量,还能有效节约工程成本。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勘查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工作人员不仅要选择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掌握相关技术操作方法。如现代化卫星定位技术、超深综合钻探技术、物化探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极大的提升了资源勘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卫星定位以及超深综合技术能为勘查提供更好的地质信息,进一步提升勘查的精准性和可靠程度。最后,工作人员还要学会灵活应用现代化勘查技术,能在实际中操作各种技术设备。并且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勘查手段,以便达到理想的勘查效果。

2、工程原则要点。工程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即要求工作人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国内勘查事业发展与对外地勘领域开放,科学合理规划地质勘查工作。同时,还要统筹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多年发展工作经验,制定5年或10年地质勘查工作规划或部署,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的布置,资源勘查工程要既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工程的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布置能优化的分配工程任务,发挥集体才智,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做出贡献。工作人员要因地制宜统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确定整体科学的布置战略。第三,抓重点,拓展领域,这方面主要是让资源勘查工作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资源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重点突出成矿带和重要矿种的勘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直接抓重点,节约工程劳动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三、矿产勘查工程的合理布置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要科学合理的布置,才能取得更好的资源利用效果。合理布置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人员要选用科学的勘查方法,目前勘探线剖面法是常见且有效的工程勘查方法,它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勘查工作中,并且能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所以,资源勘查工作人员要明确勘探线剖面勘查手段的特性,然后与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开展综合研究会议,对勘探线地质剖面特性进行分析,最终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完善的工程勘查方案。

第二,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地区的地质条件,这是矿产勘查工程布置的前提和基础。矿区岩层构造、稳定性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和矿山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都必须要在开采活动前弄清楚,只有弄清楚这些地质条件,才能确保开采活动的安全性。然后工作人员还要针对勘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在矿山开发中各种要素所占重要程度,再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项目任务相结合,确定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终能顺利实施布置方案。

第三,工作人员要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要发挥个体的作用,即确保每一个单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进而使得整体工程效益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源勘查工作十分复杂,工作人员要分项目进行工作,将工程分为单项工程,实现工程的统筹优化管理,集中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对工程进行综合性研究。最终确定每一个工程的布置角度以及其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然后再将每一个单项工程成果集合起来,进而使整个工程项目能优质顺利地完成,并且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资源勘查工程对我国的资源开发使用提供着有利保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满足了旺盛的市场需求,还可降低对外需求,大大减小了资本投入,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当前各类资源市场竞争紧张的局面,促就了积极的资源勘查行为,并愈发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资源勘查工作也取得一些巨大的成就,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行和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源勘查工程实施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只有科学合理的安排部署,才能使资源勘察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优势,更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文. 遥感与地面观测数据的找矿信息提取和处理技术及应用[D].中国6地质大学(北京),2006.

[2]刘富华. 综合勘查技术与矿产资源快速评价有机结合 实现找矿突破的思考[A].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2011:10.

[3]王展. 矿产勘查的物化探技术方法的使用原则[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67.

篇9

中图分类号: D918.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资源勘查工作也取得一些巨大的成就,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行和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源勘查工程实施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项复杂且技术性强的工作,其技术使用要注意很多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勘查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勘查结果的精准度,确保勘查工程质量。

1. 资源勘查工程现状分析

资源勘查工程早在建国初期就是重点发展扶植对象,随着现代社会勘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露头矿、高品位以及浅部矿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煤矿资源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矿山资源的枯竭,使得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中。根据专家调查显示,随着现代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未来社会矿产资源将枯竭,目前我国金属矿山资源已经越来越紧缺。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我国资源勘查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使得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2. 资源勘查工程要点

2.1 工程原则要点

工程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即要求工作人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国内勘查事业发展与对外地勘领域开放,科学合理规划地质勘查工作。同时,还要统筹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多年发展工作经验,制定5年或10年地质勘查工作规划或部署,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的布置,资源勘查工程要既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工程的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布置能科学的分配工程任务,发挥集体才智,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做贡献。工作人员要因地制宜统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确定整体科学的布置战略。第三,抓重点,拓展领域,这方面主要是让资源勘查工作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资源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重点突出成矿带和重要矿种的勘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直接抓重点,节约工程劳动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2.2 技术选择要点

资源勘查工程的实施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尤其是地质形貌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是,将两者兼顾起来。首先要因地制,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形以及物性条件,结合现代化勘查技术手段,其次,工作人员要坚持从单位经济效益和出发,使勘查工程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其次,在选择勘查手段时,一定要选用现代化先进的勘查技术,最好能做到实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既能确保勘查工程的质量,还能有效节约工程成本。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勘查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工作人员不仅要选择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掌握相关技术操作方法。如现代化卫星定位技术、超深综合钻探技术、物化探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极大的提升资源勘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卫星定位以及超深综合技术能为勘查提供更好的地质信息,进一步提升勘查的精准性和可靠程度。最后,工作人员要灵活使用现代化勘查技术,能在实际中操作各种技术设备。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勘查手段,以便达到理想的勘查效果。

3. 矿产勘查工程的合理布置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要科学合理的布置,才能取得更好的资源利用效果。合理布置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地区的地质条件,这是矿产勘查工程布置的前提和基础。矿区岩层构造、稳定性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和矿山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都必须要在开采活动前弄清楚,只有弄清楚这些地质条件,才能确保开采活动的安全性。然后工作人员还要针对勘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在矿山开发中各种要素所占重要程度,再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项目任务相结合,确定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终能顺利实施布置方案。第二,工作人员要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要发挥个体的作用,即确保每一个单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进而使得整体工程效益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源勘查工作十分复杂,工作人员要分项目进行工作,将工程分为单项工程,实现工程的统筹优化管理,集中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对工程进行综合性研究。最终确定每一个工程的布置角度以及其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然后再将每一个单项工程成果集合起来,进而使整个工程项目能顺利完成,并且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三,确保单项工程的勘查工作能顺利完成,主要是因为地质勘查工程需要分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勘查工程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布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员要从普查阶段开始,慎重对矿产勘查工作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部署,尽可能的使每一个阶段工程项目能顺利融合在一起,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工作人员要选用科学的勘查方法,目前勘探线剖面法是常见且有效的工程勘查方法,它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勘查工作中,并且能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所以,资源勘查工作人员要明确勘探线剖面勘查手段的特性,然后与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开展综合研究会议,对勘探线地质剖面特性进行分析,最终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完善的工程勘查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资源勘查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其矿产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不仅需要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还要不断培养既懂得地址勘查,又懂工程设计的全面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然后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寻找新的勘查思路,探索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措施和技术,最终实现勘查工程的发展战略目标。资源工程勘查工作中重视工程原则要点以及工程技术选择要点,全面确保勘查结果的精准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顺利完成每一项资源勘查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1]文. 遥感与地面观测数据的找矿信息提取和处理技术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24-02

攀枝花冷水箐生产实习基地位于攀枝花市北西方向约20余千米处,隶属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2014―2015年,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参观与调研。

一、实习区地质概况

冷水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以西为松潘-甘孜褶皱带,西侧紧邻近南北向金河-箐河断裂,东侧紧邻近南北向攀枝花断裂和昔格达断裂,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构造单元与成矿带。矿区内断层发育,有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类。区内发育大量新元古代早期侵位的闪长岩、花岗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体,其中闪长岩和花岗岩体形成相对早些,含铜镍硫化物矿石的基性-超基性小岩体顺层(片理)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上亚群和早期形成的闪长岩及花岗岩中。这些基性―超基性小岩体的岩性组合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侵入于中酸性岩体的边部或底部,构成中酸性-超基性复合岩体;另一类是单一的超基性岩体,且多发育矿石或见矿化,矿石多产于橄榄岩相,部分产于(角闪)辉石岩相。区内已探明3个小-中型铜镍矿床,其中Ⅲ号岩体区交通便利,岩体与围岩露头良好,且岩体北东部与围岩云母石英片岩的断层接触关系明显,故选取该岩体为野外观察的主要对象。Ⅲ号岩体地表出露为长条形岩墙状,长轴方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0.0435km2,岩性为超镁铁质(角闪)辉石橄榄岩,造岩矿物粒度为中细粒。

二、实习内容

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一年级末暑期的“广元市旺苍县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末暑期的“重庆北碚数字地质填图实习”,四年级秋季学期之前,学生已修完矿床学、矿相学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保障了该学期期末寒假“攀枝花生产实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国内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基性-超基性母岩,形成于攀西裂谷陆内拉张环境中,岩浆成分具有成矿专属性。

生产实习内容安排由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报告编写两部分组成。

1.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含矿岩体的围岩及蚀变特点、含矿岩体的岩石类型、矿体形态及产状、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及品级空间变化等内容,建立岩浆矿床的成矿地质模型,了解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该类型矿产勘查的技术方法,掌握基性―超基性岩体成矿专属性及成矿作用方式[1-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约5~6人,每位老师指导2~3组,采用传统野外调查与数字化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每个组组员之间要做好分工并互帮互助,且每天分工角色轮换。传统野外调查即在地质观察过程中按规范将地质现象记录、描绘于野外记录本上,在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Ⅲ号岩体及围岩的平面形态等地质信息,并完成探槽、圆(方)井、坑道及钻孔等原始数据记录及最终的图件编绘。工作完成后上交资料或后期保存及利用时,大量纸质介质带来很多不便。数字化野外调查即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的“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将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导入掌上机后,在野外可实现观测路线上地质点、点间界线、路线、产状、照片、样品及槽井坑钻的数据采集,回室内后导入桌面系统进行综合整理。

2.室内报告编写。在观测完设计路线后,结合各组收集的地质资料,编写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山生产实习报告,要求客观实际、符合相关规范并图文并茂。

三、地质路线设计

根据实习区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设计了6条路线,具体见表1。其中前三条路线和后一条路线为基本教学路线,路线④和⑤为专题调研路线,每个小组根据前三条路线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某科学问题,设定课题,设计观测路线、观察内容及采集哪些标本,可为四年级毕业论文提供野外原始资料。

四、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式。在进行基本教学路线观测时,路线前进过程中或快到某一观测点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脚下及四周的地质特征,从理论到实践、从日常生活到地质现象一步步启发。先让各个小组观察并发表其观察结果,再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然后指导教师再一一点评每个小组从野外地质现象获取的信息是否合理,对于观察结果不准确的小组,先肯定后否定,并给他们教授如何正确观察地质现象。表扬合作协调能力强、观测地质现象准确的小组,鼓励其他组向他们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路线中遇到有趣的地质现象、岩石、自然美景及人文景观等时,老师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感受地质工作中的乐趣、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4]。

2.角色互换式。在进行第④条路线时,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即学生教授老师如何去正确观测和研究地质现象。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识[5]。

五、考核方式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合理评定野外生产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对野外实习至关重要[6]。

实习成绩主要根据以下3个方面综合评定:

1.野外实习表现占30%,主要考察野外观测、理论联系实际、记录野外现象及野外考核环节的成绩等情况。每条路线均设定考核环节,内容涉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勘探、采矿、选矿和冶炼等,现场打分。

2.野外记录本或掌上机、数字填图桌面系统的记录和整理情况占30%。

3.野外实习报告及相应图件质量占40%。

六、创新点

冷水箐生产实习教学的创新点主要为:

1.在传统矿山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数字化矿山方法,即“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是培养模式的创新。

2.采集大量的矿石标本回校后进行定量分析(薄片及光片观察、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等),培养学生科学的地质思维能力与研究技能,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3.这次实习可以作为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基础资料阶段,解决新专业毕业论文的难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七、结束语

攀枝花冷水箐地区发育变质岩、岩浆岩、断层和铜镍硫化物矿床,既是普通地质学实习的天然场所,也是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山实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尽管前人进行过详细研究,但依然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冷水箐矿区为小岩体成矿,且这些岩体侵位于盐边群上亚群中,为何同期形成的大岩体或侵入中酸性岩体的基性-超基性岩小岩体未见矿化?显然,该生产实习基地可建设为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并互动的基地。实习过程中采用传统与数字化矿山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地质学发展培养综合型的建设者。

致谢:感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为培养地质学建设者付出的无私奉献!

参考文献:

[1]张同良,李守平.矿山地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材改革,2014,(303):137,154.

[2]王功文.“矿产勘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3):55-58.

[3]李强,肖传桃,罗顺社,等.大冶矿山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与实习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