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7 21:05: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老年护理

篇1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措施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2.1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2.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3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2.3.2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2.3.2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2.4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4.1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2.4.2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2.4.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4.4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2.4.5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2.4.6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总结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文化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2.4.7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2.4.8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篇2

护理院主要管理部门有三个,分别为民政局、卫生局及社保局,其中民政局为主管部门,卫生局及社保局为业务主管部门,三大部门在民政局牵头下,对护理院进行共同管理、联合监督。其中民政局主要负责护理院建设补贴及运行补贴的审核及发放、护理院年终考核评定;社保局主要对获得医保定点单位的护理院进行医保资金的审核及发放、药物使用及处方检查,保证用药及费用使用的规范合理;护理院作为医疗性质的机构,卫生局主要对其医护人员资质进行审核、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监管,并制定护理院收治对象、医疗及考核制度等规范文件,保证护理院正常运行。

2.服务项目及服务对象

护理院服务项目主要有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及临终关怀,其中以医疗护理为主,临终关怀比重不断上升。护理院收费项目包括床位费、护理服务费、伙食费及水电杂费等。入住护理院的患者每月约需缴纳4000元住院费用,其中95%的入住护理院患者享受医保待遇,个人只需承担床位费的5%;扣除医保补贴后,个人每月仅需支付约1500元的住院费用,与目前苏州市平均退休工资相当,50%的受访老人表示可以承受护理院费用。苏州市卫生局2009年制定的《苏州护理院收治对象规范》具体规定了护理院收治范围,本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苏州护理院80%的入院患者年龄在80岁以上,入院病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及糖尿病(比例分别为40%、45%、30%),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比例达73%,患者住院时长较长,35%受访患者入院时长达13个月以上。

3.行业自治协会

2010年,苏州市护理院行业自治协会暨康复护理协会正式成立,隶属于苏州市基层卫生协会,实行行业互帮互助及自我管理,为社会团体性质。行业会长由苏州福星护理院院长担任,由民主选举产生。行业协会在沟通护理院办院经验、向部门反映护理院具体诉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苏州市老年护理院运行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护理人才缺乏,护理质量差

医疗护理是老年护理院的重要职能之一,护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的好坏。老年护理院由于其特殊性,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承担医疗护理职责,而且还要满足患者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康复娱乐等较高层次需求,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现实中护理院面临护理人员难招聘、人员流动性大等困难,调查显示,17%的受访人员认为护理院工作平全不能满足自己职业规划需要,63%的受访人员表示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50%的护理人员有跳槽意向。而导致人才招聘困难、队伍稳定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得不到社会尊重、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职业上升空间有限、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风险高等。

2.监管部门职责交叉,导致部门资源浪费

护理院的主管部门虽各有职能分工,但仍存在职责交叉、业务纵横交错的情况。例如在社保局审核医保基金发放、民政局对护理院进行年终考核时都需审核护理院人员资质、设备等内容,这与卫生局职责重叠,导致检查内容重复,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走访苏州市护理院过程中,许多院长反映一年有四个月的时间要忙于各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院正常运营。

3.护理院经济补偿不足,致使机构发展缓慢

苏州市护理院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机制,而护理院提供的是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投入大、收益慢等特点使得以民办非营利性为主的苏州市护理院必定在运行中存在资金困难问题。虽然护理院有来自医保和民政的补贴,但近年来并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补贴标准,补贴远不能维持护理院正常运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院的发展。

4.缺乏明确政策规章,导致护理院不规范

运行随着居家养老成本的提高及家庭养老观念的变化,具有“养、医、护”三重功能的护理院成为许多老年人养老的理想选择。一些护理院在利益驱使下,将不属于护理院收治对象范围内的患者收进护理院,一方面导致护理床位紧缺,影响了护理服务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造成医保资源的浪费。尽管苏州市卫生局明确规定了护理院收治对象,但由于具体出入院标准和转诊标准的缺失,患者出入院在执行上缺乏依据及刚性。以苏州某护理院为例,平均住院床日为121.19天,而“押床”现象与护理院康复职能背道而驰。应明确护理院与养老院、康复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职责界定,在评估基础上,将患者送到适宜机构。另外,国家2011版《护理院基本标准》规定护理院应设立临终关怀科,但由于并未明确临终关怀科设置的具体标准,因此在执行上存在很大困难。

5.行业协会职责有限,不能很好代表和维护行业利益

行业协会是群众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与护理院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康复护理分会在正式成立后承担着互帮互助、开展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重要职责,协会会长、副会长都是经选举出来的护理院院长,但由于他们忙于自身所在护理院事务,并没有太多精力投身于行业协会管理,使得行业协会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康复护理分会隶属于苏州市基层卫生协会,基层卫生协会多数工作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职员挂职,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致使协会丧失独立性及自主性,不能很好代表及反映护理院的利益诉求。

三、完善护理院运行的路径选择

1.加强护理人才培养,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应加大对护理人才的培养,鼓励高等院校开设护理教育课程;并充分发挥二三级医院专业人才对护理院的技术指导,利用他们的经验及专业技术不断提高护理院服务质量。另外,应积极开展针对护理院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既要提升其业务素质,也要培养其沟通等方面的技能。最后,要营造护理院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能够激励医护人员工作热情的考核制度,创立公正有序的晋升机制,在保证护理队伍稳定性的同时,调动工作热情。

2.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治理模式

护理院各个主管部门的共同治理目标就是护理院有序运行,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各个部门应加强彼此工作上的联动与合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报本部门对护理院工作的最新动态及工作打算,达成工作共识,共享对护理院的监督检查结果等。

3.加大对护理院的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护理院健康、有序发展

应加大对护理院的财政补贴,保证护理院运行。目前苏州市相关文件规定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行补贴的护理院皆为民营性质,对公办护理院没有政策倾斜。本文认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护理院,都应加大投入,并不断增加护理院的护理床位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老年养护需求。除了财政补贴,也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如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组织筹措资金,促进护理院更好更快发展。最后,护理院主管机构应在协商基础上共同建立护理院分级标准,根据护理院不同等级划分医保待遇及投入力度,从而更加公平、高效地促进护理院发展;同时对不同等级护理院设置不同监管标准,使护理院规范化发展。

4.健全行业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护理院发展尚处于初探阶段,仍需借鉴国内外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护理院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明确护理院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要制定护理院出入院标准,拒收不属于护理院收治对象的患者,减轻护理院“押床”现象,从源头上保证护理资源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转诊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机构间绿色转诊通道的建立,加强护理院与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充分发挥护理院作为延续性医疗机构独特作用。随着临终关怀在护理院工作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应明确临终关怀的含义、标准及内容,使垂危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及慰藉。

篇3

2005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2541例,其中65岁以上1000例,男880例,女120例;65~69岁(55.71%),70~74岁(29.53%),75岁以上(14.76%),年龄最大者91岁。

老年病的特点:因老年人组织器官和内分泌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内外环境调节功能失衡,易产生各种疾病。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统各种疾病并存,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易合并感染,并发症和留有后遗症。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老年患常伴有心理情绪改变,有的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老年患者有择优心理,选择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和护士,用好的药物为其治疗,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疗效。在护理工作中,要通过细心观察,语言沟通,掌握病人不同的心理需要,孤独者给予温暖热枕;焦虑者给予解释疏导:抑郁者给予劝慰开导;失望者给予信心力量;急于求成者,给予热情帮助[1],向他们介绍主管医生的医德和医术,尽早与医护人员沟通感情。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时,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对老年人特别重视礼貌,称呼患者要用尊称,切勿以床号代替姓名,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做到既坚持原则又关心体贴;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到病房温暖如家,心情愉快,积极的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2]。

护 理

老年病的预见性护理: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慢性病,病情复杂易变化,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用药的护理:因老年患者器官动能下降,解毒和代谢机能降低,故对药物治疗反应各异,易出现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因此,护士应熟悉药理知识,依据病情提出用药建议,按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设计科学用药的护理程序。

合理用药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静脉输液给药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一旦出现药物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用药后,严密监测药物疗效,记录必要的数据,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

老年患者康复指导:①饮食与营养:由于老年患者消化机能减弱,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咀嚼困难,对饮食有特殊要求,即色美味香,易消化吸收,富于营养,少食多餐,在饮食营养护理中,鼓励患者大口喝水,小口吃饮,荤素兼吃,不嗜烟酒,让患者适量食用新鲜水果,多吃新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摄入量。并可让老年患者经常食用花生、核桃、葵花、栗子、虾皮或虾仁等,以弥补每日膳食中硒摄入量的不足[3]。老年患者应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老年患者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干扰,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既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又会影响疾病康复进程,故应做好入睡前护理,避免声、光、冷等的刺激。对因病情影响睡眠的患者应及时对症处理;心脏病患者晚餐不宜吃饱,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因饱餐诱发心绞痛;对入睡困难的患者,可服用适量镇静剂。③加强运动锻炼:老年人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脂肪代谢,防止肥胖,锻炼思维,延缓衰老,对长期卧床患者,有计划地变换,活动四肢,做深呼吸等床上运动,同样能达到健身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骨科;老年人;并发症;护理。作者:李霞。

    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由于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容易引发骨质疾病,而且多数患者一旦发病卧床时间比较长,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2010年2月一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了老年骨科患者15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患者,男72例,女82例,60—70岁年龄组93例,71~80岁年龄组48例,8l~83岁年龄组l2例,90岁以上1例;下肢损伤占64.07%(其中23例为股骨颈骨折,1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为股骨干骨折,13例为胫腓骨骨折,9例为髌骨骨折,7例为踝关节骨折),腰部疾病占18.48%(其中10例为腰椎间盘突出,5例为腰椎管狭窄,3例为腰椎失稳,7例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滑脱及胸腰椎结核各1例),关节疾病占12.70%(膝关节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结核4例、下肢骨与关节感染8例),其他骨科疾病占4.75%.平均住院天数为15d.

    1.2护理方法与经验:

    1.2.1心理护理护士应通过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待老年患者一定要尊重并理解他们,生活上要力所能及的关心他们。要考虑到迎合老年人的心态,使用恰当的称呼,对其关心冷暖,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患者有很多的诉说,此时,要用耐心聆听,不能显得烦躁,讲话声音及语速要适合老人的听力需求。告诉患者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疾病,还可以让成功的病友用现身说法来鼓励其正视自己的疾病,以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对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护士必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和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力,每次可以向其讲解适当的内容,还要注意内容要通俗易懂。讲解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要适合老人接受的范围,比如宣教片、宣传册、活体人物指导等。在口头讲解时应配合相应的动作给予示范,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最好是采取语言教育方法,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等。居住环境的优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恢复。所以,护士因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要为特殊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护士存患者初次人院期问要亲切的与患者交流,详细介绍病的环境以及科室人员,家属什么时间探视,如何使用病房内的设施。

    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倾听,尽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对特殊要求的患者也要争取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使其有一种被尊重、受重视感,避免其紧张或恐惧心理的产生,对护士产生一种信任。聊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波动。使不正确的健康知识得以纠正,消极压抑的心里得以疏导。

    1.2.2营养护理老年人由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卧床期间活动减少,因此要选择多样化的饮食,首先要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做到少食多餐,进食的食物要富含蛋白、维生素,如牛奶、瘦肉、鱼虾、蛋类、芹菜、韭菜、红薯、玉米等,卧床期间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补充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对于3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通便。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给护十带来麻烦,总是人为地控制饮食,以减少大小便次数,对待这类患者要向其讲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科学均衡膳食,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日常护理由于受到患者的年龄、精神状态、服用药物、退行性疾病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患者跌倒引起老年患者骨折,这些状况都是不容易预防的,也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之一。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的发生。老年患者一般喜欢安静,因此,要考虑到患者的这种特点,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单间内,还要注意使用防滑地板、安置洗手间夜灯、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使用轮椅要注意系上安全带,最好是选用老年人专用轮椅。有的患者不便于活动,要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要特别注意加强其基础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的头发、口腔及皮肤的清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2.4并发症的防护:(1)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由于老年人呼吸相对减弱、抵抗力降低,以及伴有呼吸系统病史者,有的患者还要长时间卧床,术后患者恢复期间,上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所以,对患者在入院时就要嘱咐其戒烟,病房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鼓励并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咳嗽、咳痰,嘱咐患者要练习深呼吸,增加上肢运动量以增加肺活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雾化治疗,稀释排除痰液,避免肺部感染。(2)泌尿系感染防护:要告诉患者注意卫生,内衣内裤要及时更换,每天对外阴擦洗两次,确保会的洁净,还要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的感染,留置尿管患者要注意对导尿管的妥善固定,可以不断地变动,确保通畅引流,对尿袋里的尿液要定期地排放,还要注意练习收缩膀胱肌肉。每天尿道口消毒至少两次。长期留置导尿者,一般5~7d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导尿管发生阻塞或引流不畅,导致逆行感染。长期留置导尿者,应按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3)褥疮防护:活动受限、截瘫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其运动量的减少,血液循环不利,皮肤及局部组织长时间地受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弹性及抵抗力降低,该类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特别是骨突出的部位褥疮的发生率更高,可以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褥疮知识的宣告,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防护,如骶尾部垫褥疮垫、使用气垫床、在骨突处垫海绵圈等。患者的衣裤要柔软舒适,对末梢感觉较差的患肢要注意防止压伤和烫伤。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应隔1-2h协助翻身1次。护理上一定要做到七勤,两保持,一避免,职责到人。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的重要性。(4)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护:对于老年患者其循环系统的机能衰退尤为明显,如心脏功能减退、心血管潜在栓塞、心、脑血管硬化的形成等。由于创伤后疼痛的刺激、精神过度紧张、卧床时间过久、活动量减少都有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该类患者在人院后就应该给予重视,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5)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及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活动度减少,血流减慢,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增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并发症增加。因此在术后禁用止血药物,并积极协助患者定时按摩及活动非制动关节,促进下肢血循环,或在医嘱容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CPM机锻炼。

    1.2.5康复性锻炼:康复性锻炼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有利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利于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相反假如不能很好地进行锻炼,机体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康复锻炼要注意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病情;锻炼还要遵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渐进性原则,并要坚持锻炼;对于体质虚弱不主动去锻炼的患者,要督促或协助其锻炼,要以不疲劳为度;关节被固定或限制下床活动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康复锻炼,按摩肌肉要向心性进行,要有一定的力度,按摩到皮肤微红为宜,以达到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患者下地锻炼要确保锻炼的安全,最好有家属或护士陪伴,锻炼时穿平底鞋,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不能突然或剧烈有力,不能在雪冰等滑的地面上快速行走,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过程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1.2.6注重出院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方法、饮食营养以及自我护理。并向家属交代老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和心理活动。每位患者都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康复方案,还要告诉患者复查的时间及负责医师的联系方式,不能让患者或家属有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和担忧,感受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结果

    153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根据病情放弃治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70例,女30例,其中60岁~69岁的25例,70岁~79岁的52例,80岁以上的23例。病因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多数患者都合并有两种以上的疾病。

1.2 心理及生理特点 尽管老年人理解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他们都不服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衰老,固执,任性,希望被别人重视,受尊敬。由于感觉,知觉,视听力,记忆力,想象力衰退,对新的事物缺乏好奇心容易误听误解,出现敏感多疑,表现为语言重复,缓慢,吞吞吐吐,对实质问题回避,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应强烈难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爱说的变得沉默,易怒等。易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不近人情。

2 护理措施

2.1 临床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饮水进食少,食欲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易引起口腔内的菌群失调,出现口臭,口腔炎,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在病情允许下适当地进行锻炼,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脑循环和心脏功能。内科疾病常常病程较长,病人体质虚弱,加之牙齿残缺不全,应给予适当高营养的软质饮食,少量多餐。要做好老年患者的晨间护理,使患者清洁,舒适,预防褥疮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保持病房整洁,促进护患沟通,满足其身心需要。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2],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1 理解患者,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老年人因资历高,贡献大,经验丰富,所以希望别人尊敬他,要求别人依从他,脾气固执,自尊心强,他们需要安全,希望有经验的医生为其看病,操作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输液,所以我们护理人员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轻柔,迅速,操作要熟练准确,让病人一进病房就感觉病情有好转的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也争取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更好的配合治疗。

2.2.2 解决患者的需求 改变患者心理状态,老人非常怕孤独,因病离家而住院,感到一切生疏,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忽视要主动劝告患者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时时关心体贴他们,使其感到象在自己家里一样,同时适当安排家属探视,鼓励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善于稳定老人的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考虑的问题很多,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并十分注重观察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护理等,我们要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的康复能力[4]。多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和患者谈心,把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有利于早日康复。

2.2.4 良好的护理道德与适当的有益活动,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安排一些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下其,老年保健知识讲座等。

2.2.5 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或者采取心理问卷方式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患者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恐惧紧张,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患者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向患者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并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

2.2.6 用药护理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服药的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起用药的不良反应比年轻人高[5],因此,在为患者拟订治疗方案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要根据病情按要求调节速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3 讨论

根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我科对收住的100例患者的护理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5%。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2] 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3-35.

篇6

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由于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容易引发骨质疾病,而且多数患者一旦发病卧床时间比较长,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2010年2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了老年骨科患者15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患者,男72例,女82例,60~70岁年龄组93例,7l~80岁年龄组48例,8l~83岁年龄组12例,90岁以上1例;下肢损伤占64.07%(其中23例为股骨颈骨折,1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为股骨干骨折,13例为胫腓骨骨折,9例为髌骨骨折,7例为踝关节骨折),腰部疾病占18.48%(其中10例为腰椎间盘突出,5例为腰椎管狭窄,3例为腰椎失稳,7例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滑脱及胸腰椎结核各1例),关节疾病占12.70%(膝关节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结核4例、下肢骨与关节感染8例),其他骨科疾病占4.75%。平均住院天数为15 d。

1.2 护理方法与经验

1.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通过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待老年患者一定要尊重并理解他们,生活上要力所能及的关心他们。要考虑到迎合老年人的心态,使用恰当的称呼,对其关心冷暖,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患者有很多的诉说,此时,要用耐心聆听,不能显得烦躁,讲话声音及语速要适合老人的听力需求。告诉患者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疾病,还可以让成功的病友用现身说法来鼓励其正视自己的疾病,以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对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护士必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和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力,每次可以向其讲解适当的内容,还要注意内容要通俗易懂。讲解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要适合老人接受的范围,比如宣教片、宣传册、活体人物指导等。在口头讲解时应配合相应的动作给予示范,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最好是采取语言教育方法,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等。居住环境的优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恢复。所以,护士因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要为特殊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护士在患者初次入院期间要亲切的与患者交流,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以及科室人员,家属什么时间探视,如何使用病房内的设施。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倾听,尽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对特殊要求的患者也要争取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使其有一种被尊重、受重视感,避免其紧张或恐惧心理的产生,对护士产生一种信任。聊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波动。使不正确的健康知识得以纠正,消极压抑的心里得以疏导。

1.2.2 营养护理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卧床期间活动减少,因此要选择多样化的饮食,首先要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做到少食多餐,进食的食物要富含蛋白、维生素,如牛奶、瘦肉、鱼虾、蛋类、芹菜、韭菜、红薯、玉米等,卧床期间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补充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对于3 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通便。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给护士带来麻烦,总是人为地控制饮食,以减少大小便次数,对待这类患者要向其讲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科学均衡膳食,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 日常护理 由于受到患者的年龄、精神状态、服用药物、退行性疾病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患者跌倒引起老年患者骨折,这些状况都是不容易预防的,也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之一。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的发生。老年患者一般喜欢安静,因此,要考虑到患者的这种特点,尽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单间内,还要注意使用防滑地板、安置洗手间夜灯、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使用轮椅要注意系上安全带,最好是选用老年人专用轮椅。有的患者不便于活动,要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要特别注意加强其基础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的头发、口腔及皮肤的清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2.4 并发症的防护 (1)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由于老年人呼吸相对减弱、抵抗力降低,以及伴有呼吸系统病史者,有的患者还要长时间卧床,术后患者恢复期间,上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所以,对患者在入院时就要嘱咐其戒烟,病房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鼓励并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咳嗽、咳痰,嘱咐患者要练习深呼吸,增加上肢运动量以增加肺活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雾化治疗,稀释排除痰液,避免肺部感染。(2)泌尿系感染防护:要告诉患者注意卫生,内衣内裤要及时更换,每天对外阴擦洗两次,确保会的洁净,还要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的感染,留置尿管患者要注意对导尿管的妥善固定,可以不断地变动,确保通畅引流,对尿袋里的尿液要定期地排放,还要注意练习收缩膀胱肌肉。每天尿道口消毒至少两次。长期留置导尿者,一般5~7 d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导尿管发生阻塞或引流不畅,导致逆行感染。长期留置导尿者,应按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3)褥疮防护:活动受限、截瘫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其运动量的减少,血液循环不利,皮肤及局部组织长时间地受压,其弹性及抵抗力降低,该类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特别是骨突出的部位褥疮的发生率更高,可以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褥疮知识的宣告,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防护,如骶尾部垫褥疮垫、使用气垫床、在骨突处垫海绵圈等。患者的衣裤要柔软舒适,对末梢感觉较差的患肢要注意防止压伤和烫伤。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应隔1~2 h协助翻身1次。护理上一定要做到七勤,两保持,一避免,职责到人。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的重要性。(4)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护:对于老年患者其循环系统的机能衰退尤为明显,如心脏功能减退、心血管潜在栓塞、心、脑血管硬化的形成等。由于创伤后疼痛的刺激、精神过度紧张、卧床时间过久、活动量减少都有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该类患者在入院后就应该给予重视,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5)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及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活动度减少,血流减慢,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增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并发症增加。因此在术后禁用止血药物,并积极协助患者定时按摩及活动非制动关节,促进下肢血循环,或在医嘱容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CPM机锻炼。

1.2.5 康复性锻炼 康复性锻炼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有利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利于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相反假如不能很好地进行锻炼,机体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康复锻炼要注意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病情;锻炼还要遵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渐进性原则,并要坚持锻炼;对于体质虚弱不主动去锻炼的患者,要督促或协助其锻炼,要以不疲劳为度;关节被固定或限制下床活动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康复锻炼,按摩肌肉要向心性进行,要有一定的力度,按摩到皮肤微红为宜,以达到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患者下地锻炼要确保锻炼的安全,最好有家属或护士陪伴,锻炼时穿平底鞋,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不能突然或剧烈有力,不能在雪冰等滑的地面上快速行走,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过程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情[1-2]。

1.2.6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方法、饮食营养以及自我护理。并向家属交代老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和心理活动。每位患者都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康复方案,还要告诉患者复查的时间及负责医师的联系方式,不能让患者或家属有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和担忧,感受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3-4]。

2 结果

153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根据病情放弃治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由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骨折患者护理,要提倡人性化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把握该类患者病情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一定要杜绝再次跌倒,减少安全隐患[5-6]。对患者还要有责任心、爱心,周密地观察病情,发现异常要及时给予处理,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在这种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要懂得如何和老人沟通,并去关心老人,对其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成为当今护士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珞珞.浅谈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4):24-25.

[2] 田丽华.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人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7(9):76-78.

[3] 许秀凤,张春兰.浅谈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特殊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11):54-56.

[4] 张义,徐秀霞,任彩英,等.脑中风偏瘫的功能锻炼[J].基层医学论坛,2006,7(6):33-35.

篇7

理论护理

认真做好给药前的评估:护士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指导前,首先要做好给药前的护理评估,了解治疗目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识别高危患者;了解患者是否有某些药物的禁忌证,患者的生理情况及自己的用药能力,如视力、记忆力、精神状况是否正常,对所用药物是否信赖等。如发现患者自己用药有困难,则要了解是否有家庭成员及他人的帮助等情况。通过评估,确认老年人在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

加强对老年患者用药知识的宣教许多老年患者需长期用药,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进行用药知识的宣教,特别是药物的正确用法与保存、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等。可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形象的、多次的、反复的教育方法帮助患者记忆,尤其对有特殊形状或不同颜色大小的药物,让患者能够区分;对出院患者可采取电话或上门督促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老年人的安全用药。

篇8

在妇产科工作中,手术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手术既是治疗的过程,也是创伤的过程。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性差。老年妇科患者由于生殖解剖特点的特殊性,生殖系统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其护理工作亦有相应的特殊性。有计划、针对性地做好精心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式的改进及与手术有关条件的完善,尽管老年妇科手术风险大,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发生率高,但实践证明老年妇女是可以接受大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加强术后的护理。

1 病情观察

患者术毕回到病房后,需依手术大小、病情,认真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通常术后每0.5~1 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1次,平稳后,每4 h观察1次。术后至少每天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 d。术后1~2 d体温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此为手术正常反应,术后持续高热,或体温正常后再次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患,病情变化常有隐匿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有些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在护理中有足够认识,如出现嗜唾,精神差,低热时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为防止电解质紊乱,应严格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

按手术及麻醉方式决定术后。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侧向一旁,稍垫高一侧肩胸,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12 h;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 h。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留下的针孔约需2周方能愈合,蛛网膜下腔的压力较硬膜外间隙高,脑脊液有可能经穿刺孔不断流出至硬膜外,致使颅内压力降低,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头痛,尤其在头部抬高时头痛加剧;平卧时,封闭针孔的血凝块不易脱落,可减少脑脊液流失量,减缓头痛。为此,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者术后宜平卧一段时间,以防头痛。如果患者情况稳定,术后次晨可取半卧位。这样有助于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肺不张情况的发生。同时,半卧位也有利于腹腔引流,术后腹腔内血性液体、炎症渗出液以重力作用向直肠子宫陷凹引流,避免对膈肌激惹,减少脏器刺激。

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肢体感觉的恢复情况;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协助患者维持正确的。鼓励患者活动肢体,每15 min进行1次腿部运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每2 h翻身、咳嗽、做深呼吸1次,有助于改善循环和促进良好的呼吸功能。老年患者的卧床时间、活动方式及活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注意防止老年人因变化引起血压不稳定,突然起床时发生跌倒的情况,随时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别需要耐心反复交待相关事项,直到确定其完全掌握为止,例如呼唤开关的使用等。

3 饮食

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4 h内进食少量流食,48 h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4 缓解疼痛

虽然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但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不严重。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和不适通常集中在切口处,其他还可能有下背部和肩膀,多因在手术台上的所致。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会感到伤口疼痛,通常手术后24 h内最为明显。持续而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保持被动,拒绝翻身、检查和护理。护士应牢记:患者只有在不痛的情况下才能主动配合护理活动,进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为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止痛处理,以保证患者在舒适状态下配合完成护理活动。按医嘱术后24 h内可用盐酸哌替啶等止痛药物或使用镇痛泵为术后患者充分止痛,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止痛剂的使用应在术后48 h后逐渐减少,否则提示切口血肿、感染等异常情况,需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5 并发症护理

手术后主要的护理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无论手术大小,都有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术后并发症可直接发生在伤口,也可以在手术位置周围的器官,或远离手术的部位或体腔内。并发症可能在术后立即发生,或迟些时间发生。为了预防术后并发症,护士必须熟知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5.1 腹胀 术后腹胀多因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所致。患者术后、抽泣、憋气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一般情况下肠蠕动于术后12~24 h开始恢复,此时可闻及肠鸣音。通常术后48 h恢复正常肠蠕动,一经排气,腹胀即可缓解。如果术后48 h肠蠕动仍未恢复正常,应排除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的可能。刺激肠蠕动、缓解腹胀的措施很多,例如采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1、2、3灌肠,热敷下腹部等。在肠蠕动已恢复但仍不能排气时,可针刺足三里,或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 mg),肛管排气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如因炎性反应或缺钾引起,则按医嘱分别补以抗生素或钾;形成脓肿者则应及早切开引流。

5.2 泌尿系统感染 尿潴留是发生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留置尿管,尽管注意无菌操作技术,也难免发生细菌上行性感染。尿潴留是盆腔内和经阴道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致尿潴留;术后留置尿管的机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剂的使用减低了膀胱膨胀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来排尿,床边加用屏风,增加液体出入量;拔除存留尿管前,注意夹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如上述措施无效,则应导尿。一次导尿量超过1 000 ml者,宜暂时留置尿管,每3~4 h开放1次。

老年患者、术后必须长期卧床者,以及过去有尿路感染史的患者都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术后出现尿频、尿痛、并有高热等症者,应按医嘱做尿培养,确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受术者一般在拔管后4~8 h内可自解小便,注意记录尿量和时间。

5.3 伤口血肿、感染、裂开 多数伤口是清洁封闭创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创口上没有引流物,直到拆线都不必更换敷料。创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压痛明显、肿胀、检查有波动感,应考虑为切口血肿。血肿极易感染,常为伤口感染的重要原因。遇到异常情况,护士切忌慌张、失态,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同时避免混乱,尽量减少在床边作技术性讨论,为患者提供安全感。少数患者,尤其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可出现伤口裂开的严重并发症。此时,患者自觉切口部位轻度疼痛,有渗液从伤口流出;更有甚者,腹部敷料下可见大网膜、肠管脱出。护士在通知医师同时,立即用无菌手术巾覆盖包扎,送手术室协助缝合处理。

6 心理护理

篇9

一、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老年骨折患者84例,男33例,女51例,年龄60-98岁,平均73岁。其中胸腰椎骨折23例,四肢骨折55例,肋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3例。

二、结果

在84例老年骨折患者中,有10例出现并发症,84例痊愈出院,痊愈率达100。

三、护理

1.病情观察:由于老年患者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反应力差,骨折部位愈合差等特点。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定时为患者叩背,每2小时一次,每次5分钟,自下而上,从内到外的叩击,夜间可延长时段。教会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促进肺部膨隆和排痰。下肢骨折的患者,鼓励其每天定时利用牵引架上的拉手抬起上身,在保持牵引有效的情况下,协助患者每天更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在吸入液中加入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以达到抗感染,稀释痰液,便于痰液咳出的目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对于痰液较多,且排痰无力者,可给予电动吸痰。

3.预防泌尿系感染:由于长期卧床,排尿不方便,怕麻烦陪护、家属或护士,而不敢饮水,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500-3000ml,使尿量在1500 ml以上,达到冲洗尿路,预防结石的发生。有留置尿管者,应每天更换一次性引流袋1次,每星期更换一次性尿管一次,留置尿管3天以上者,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必要时遵医嘱用1:1000的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

4.预防压疮的发生: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长期过度受压,造成组织营养不良,缺血坏死。骨隆突处是压疮的好发部位,间隙性解除局部压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剪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每天2次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元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每天1次温水擦浴,避免推、拖、拉等动作。可垫气垫床,在骨隆处使用荞麦皮制成的压疮圈,使骨突处悬空。

5.防止便秘的发生:因环境改变,活动受限,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而便秘的发生将会给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带来危险的后果,应正确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的食物。对腹部进行自右向左的环形按摩或轻轻拍打,可被动促进肠蠕动。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如用屏风遮挡,避开房、治疗时间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6.:正确的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如四肢骨折术后取平卧位,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肿胀,对于有石膏外固定者应用沙袋或软枕衬垫妥当。长期卧床患者应穿矫正鞋将足踝固定于功能位置,被子不要压在足趾上,可用护理架使足部的被子悬空,防止垂足的发生。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改变时,必须使肩部和骨盆同步移动,不可使脊柱扭曲。股骨颈骨折行保守治疗者,取平卧位,患肢行皮牵引,外展15o,中立位,不可外旋,为防止肢体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侧卧,不曲脚等。

7.加强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首先制定计划,根据骨折愈合的过程,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分主动和被动锻炼,主动锻炼是患者用力,保持肌肉的拮抗作用,使骨折断端稳定或以健肢带动患肢。被动锻炼有按摩肌肉和被动关节运动,由陪护、家属或护士进行。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活动强度由弱到强,以患者不觉疲劳,不在骨折处疼痛为度。对于部分记忆力差,理解能力迟钝者应反复讲解、示范,直到患者、陪护或家属掌握为止。

篇10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19-02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当中眩晕症的患者是非常普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不断增高。眩晕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1],患者有可能出现各种突况,必须予以重视,在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促进其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一般资料: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眩晕症患者82例,其中,男36例,女46例,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2岁,病程半个月至二、三个月不等,以反复发作者居多,其中引起眩晕的病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33例,颈椎病25例,腔隙性脑梗死15例,其他(高血压、美尼尔病)9例。

2 护理干预

2.1 心理护理:眩晕常因紧张,焦虑而导致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不宜缓解,尤其是长期精神紧张不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供血。因此,保持心情舒畅,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眩晕发生的次数。积极鼓励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机会,多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动,有利于眩晕的恢复。

2.2 发作期护理:眩晕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周围环境及自身在旋转,摇晃。站立不稳,这时应指导患者平卧或扶住周围物体,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发生晕厥、摔倒等。对于反复发作且发作时出现一过性黑蒙,视物模糊的患者更应叮嘱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外出,必要时最好有家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对于年龄较大,频繁发作的患者更应加强重视,可以随身携带卡片,注明患者的姓名及家人联系方式。

2.3恢复期护理:当患者的眩晕有所改善,应嘱患者在改变时,特别是起床,站立或蹲下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再次发生眩晕[2]。病室内应保持安静,避免声光等喧闹的刺激,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患者应减少活动和外出,以免发生意外,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眩晕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4 康复护理:生活中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宜太大,防止因颈部活动过度或过急导致眩晕发作而跌倒。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避免长时间从事低头工作,适当活动颈椎,增加颈部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减少颈部组织劳损。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脑血液流量,改善心功能。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打羽毛球,放风筝等都有利于颈椎的恢复,缓解症状。康复方面还可以辅助推拿、按摩、脑血管治疗仪等改善脑功能。

2.5 饮食护理: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为主,宜荤素搭配,忌食刺激性食物,应控制食物热量。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应低糖饮食;血脂异常患者应低脂饮食,忌烟酒,忌油炸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可以搭配些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也可以清晨空腹饮用蜂蜜水,能更有效地促进排便。

2.6 用药护理:应重视眩晕症患者的用药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用药的一般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阿司匹林、奥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剂时,可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用药期间应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减量或换药,不可随意更改或终止服用。

3 护理效果

4 小结: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躯体的不适,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眩晕症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