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18:12: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设备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改善整合矿井机电设备管理的策略
2.1提升矿井员工职业技能与专业综合素质矿井机电部门要逐步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工人素质,并且把这个问题真正重视起来。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寻找提升员工素质的办法,企业也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多劳多得,并且要把矿井中的成功案例定期拿出来与员工分享,让其从中受益。矿井企业也要结合实际工作状态,在全体职工中积极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像知识竞猜、岗位实操、技术比赛等等,并且对活动中表现优异者还要给予奖励。定期举行培训活动,专家讲座等,积极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学习热情。此外,特殊工种的工作必须具备根据国家规定所要求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的不专业行为的出现。
2.2矿井机电设备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面一定要与时俱进,尤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技术落后容易导致矿井安全无法保证,采煤产量低,浪费现象出现等,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开低档设备的运用,使得大量员工进行工作,生产效率极低的人海战术的出现。现代矿井事业要做的就是走出恶性循环圈,设立具备现代化意义的矿井综合监控系统,让我们对矿井的机电设备做到远程遥控,最终有力的提高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档次。
2.3机电设备管理机制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基于矿井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与该行业标准细化的现状,矿井的种种管理工作也要向专业化方向迈进。现如今已经存在一些矿井把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办公自动化、通信等职能从机电管理部分离出来,建成了综合信息中心,完成了管理工作的统一化、科学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仅减少了机电部门的工作压力,还有助于使矿井工作纳入到集团化管理模式中去。
2.4对机电设备的备件加强管理很多的矿山都处于比较偏远的地区,由于这种客观原因,机电设备及其配件的采购周期是比较长的,为此,机电部门就要做好相应的机电设备存储事宜。机电设备及其备件的仓储计划要把机电设备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这样有助于设备的储备;我们也要跟周围的矿井打好关系,以期可以使同种备件存储最小化。这不仅仅降低了设备存放费用,也不会耽搁矿井的检测维修。
二、系统架构
根据中国ATP检修管理模式,ATPMIS由铁路总公司ATP车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总公司级系统)、铁路局ATP车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局级系统)、电务段ATP车载设备管理终端(以下简称电务段终端)、车间工区ATP车载设备管理终端(以下简称车间工区终端)组成,划分为铁路总公司、铁路局2级系统,电务段和车间工区通过作业终端访问铁路局系统。
1.总公司级系统。对全路既有和新造ATP车载设备履历跟踪管理及配属管理;ATP车载设备检修、配件更换历史记录、软件升级历史记录和固件升级历史记录管理;对全路的ATP车载设备故障信息实时更新和统计,实现备品、备件和型式试验查询功能;完成ATP车载设备技术资料修订和版本管理,协助分析全路ATP车载设备运用、维修管理情况及故障管理情况,全路ATP车载设备信息化管理功能,以及全路共享信息支持和辅助决策支持。
2.铁路局级系统。对本局内ATP车载设备配属管理;分析和指导所辖电务段、车间工区的维修、技术、配件和设备管理,以及运用、检修业务管理;实现检修流程的监控,新出厂动车组ATP车载设备路试信息的记录和管理;实现故障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确认的闭环控制管理;实现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及查询、型式试验的实施及查询和技术资料的查询功能等。
3.电务段终端。接收所属铁路局的技术指导,集中管理本段内ATP车载设备履历、备品备件、故障信息和分析报告,生成ATP车载设备专业管理数据报表;高效管理ATP车载设备的检修作业流程,实现计划、作业、实绩确认闭环管理;对车间工区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审核确认;浏览访问相关技术资料。
4.车间工区终端。依据检修作业计划,完成作业任务分配,监控检修作业流程,管理检修记录台账,规范检修实绩上报,支持故障报告和处理闭环跟踪;接收所属电务段的技术分析和指导,根据运用检修过程中记录的故障信息、软件升级和配件更换,实时更新ATP车载设备动态履历,浏览访问相关技术资料。
三、主要特点
1.建立了ATP车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通过有效整合ATP车载设备从新造、运用、检修至报废的各个信息资源及业务流程,构建了涵盖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电务段、检修工区、ATP车载设备厂家的ATP车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ATP车载设备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全路信息共享。
2.具备全路联网的ATP车载设备维修计划编制功能。系统构建了周密的网络化计划编制、下达功能,根据全路动车组运行交路及走行公里信息,结合动车组入所检修及股道使用情况,根据业务规则自动预排ATP车载设备维修计划,调度人员决策并调整确认;建立了各类计划编制和排程优化模型,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信息闭环,异常自动提醒,可有效防范ATP车载设备超期漏检,保障动车组运用安全。
3.实现ATP车载设备故障信息闭环管理。以故障闭环管理系统(FRACAS,FailureReportAnalysisandCorrectiveActionSystem)理论为基础,全面收集ATP车载设备故障及处理的相关信息,跟踪各类故障发现、检修、质检、分析、整改等业务环节,建立全路统一的ATP车载设备故障数据仓库,利用信息反馈,闭环控制,规范故障处理及分析过程,并提供多维度统计分析功能,为检修、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建立ATP车载设备故障知识库、维修专家系统等,为ATP车载设备质量分析及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4.实现多种车型统一、规范的ATP车载设备型式管理。兼顾不同车型ATP车载设备型式差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集成多种信息手段,建立各型式ATP车载设备统一的技术支持体系,实现ATP车载设备型式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为运用检修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统一管理全路ATP车载设备与列车接口型式试验的报告内容和试验问题,提供试验工作进度查询和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5.建立ATP车载设备履历集中管理、自动同步和全路共享的技术平台。制定既有各种类型ATP车载设备履历模板,并针对不同的履历内容及业务流程,制定严格的履历填写、维护权限规范;集中管理全路ATP车载设备技术履历及运用检修履历,履历数据根据动车组运用检修状态,在全路相关单位自动同步,一车一档、档随车走,有效地支持了相关运用检修业务的开展。
四、功能设计
ATPMIS以ATP的运用、检修、故障和备品4类核心业务为主线,以实现ATP相关业务管理全面信息化为目标,涵盖运用管理、维护监督、流程卡控、生产支持4个方面,拥有九大功能模块。
1.履历管理。集中管理全路ATP车载设备静态技术履历和动态检修履历,以统一的ATP车载设备编号,提供全路ATP车载设备履历的分类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
2.运用检修管理。管理ATP车载设备运用检修流程,规范计划编制、作业操作、实绩确认闭环管理流程,提高运用检修质量,对失修漏检的ATP车载设备实现自动告警。
3.高级检修管理。管理全路ATP车载设备高级检修计划,对接近检修日程的ATP车载设备自动告警,预测统计一段时间范围内需要检修的ATP车载设备;依据检修规程,管理ATP车载设备高级检修作业流程,实现计划、作业、实绩确认闭环管理;提供全路ATP车载设备各种维度的高级修相关信息汇总统计和查询。
4.故障管理。通过制定故障等级和故障类型划分规则,建立故障采集、分析、报告、处理和跟踪一整套闭环管理流程,规范不同等级故障对应的故障处理流程;实现全路范围ATP车载设备不同维度的故障信息统计、分析和共享。
5.专项任务管理。管理软件升级、技术改造、配件更换、文件学习等由总公司或铁路局起草的专项任务,包括管理任务的下发、转发、分派、执行、回馈和实时监控,实现对专项任务的分级闭环管理。
6.备品、备件管理。管理ATP车载设备备品、备件,建立与ATP车载设备履历管理对应的备品、备件资料库,分析配件履历和寿命周期信息,自动提供配件到限告警;提供配件资料的创建、维护、查询和分类汇总统计,对库存不满足储备要求的备品、备件进行自动告警。
7.技术资料管理。实现ATP车载设备技术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包括标准规范、规章规程、安装及原理图纸、应急预案等资料信息,保持技术资料及时更新;提供全路ATP车载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分类查询和统计分析。
8.型式试验管理。实现对所有类型ATP型式试验、新车路试结果和互联互通试验等试验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实现问题跟踪和工作进度查询,督促不同厂家对接口问题进行有效推进,确认试验结果作为ATP车载设备的技术依据;记录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遗留问题,实时查询问题解决进度。
9.报表管理。包括报表生成、报表接收与审核、报表数据分析和查询等,按铁道部、铁路局、电务段和车间工区各自的业务流程实现报表的自动化管理;通过定制相应的数据和功能,定期自动生成ATP车载设备业务统计报表。
五、应用技术
为满足对全路ATP运用和维护的高效管理,ATPMIS解决了多个应用技术问题。
1.ATP车载设备信息分类及处理存储技术。ATPMIS具有OLTP(On_lineTransaction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及OLAP(On_lineAn-alytical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的双重特点,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及数据存储组织统一规划,建立并行和恢复机制;在数据抽取、装载时,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并适当反范式化,将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分别存储,使得系统既能够快速掌握ATP车载设备状态,又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和决策,满足ATP车载设备信息综合应用的需要。
2.满足ATP车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的综合应用方案。ATPMIS对现有的业务流程、信息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再造,构筑集检修预警、作业管理、故障分析、综合查询为一体的综合业务应用方案,快速、准确地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递,规范管理生产、运用、维修作业流程,以适应我国动车组使用强度大,跨局调配频繁的生产局面,满足ATP车载设备运用及检修维护的需要。
3.信息安全技术。ATP车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涉及接入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ATPMIS通过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模型、建立人员权限管理流程规范及制度、实行统一权限认证、实施IP地址绑定及硬件地址绑定、加强密码策略等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同时,充分考虑数据容灾与备份恢复策略、数据加密及解密技术、最优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配置方案等。硬件配置采用多层技术架构和双机热备方案,部署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及维护终端,可根据实际业务处理工作量来扩展设备规模。
4.系统综合监控及运维技术。ATP运用检修工作需要ATPMIS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ATP信息经过多道环节,通信链路长、涉及的IT设备及处理软件多,所以需对ATP设备、各级地面服务器、数据库、应用进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监控。ATPMIS在通信协议、数据内容的设计规范中充分考虑系统监控要求,以及系统在软件级、系统级、应用级、企业级的监控机制,确保系统主要节点和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处于可监控的条件下,一旦出现异常或发生故障,能及时检测并定位,以便迅速处理排除故障。除以上几点外,ATPMIS还设计了科学的数据展示及应用服务技术、多系统间信息交互及信息共享等应用技术。
在一定的情况下,血站的设备能够决定血液的生产质量以及血液的成本。如果血站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导致血液资源的浪费,甚至有可能引起血液的安全事故等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血站的设备必须做好主动的维护工作,防患于未然。所以,相关的人员应该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以及保养。对于设备的维护主要采用预防的手段,重视对设备的管理,经常对其清洁、、保养等工作,使设备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降低设备维修的花费。
1.2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血站设备的维护,对于设备的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计算机软件和技术、应用信息和网络、互联网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因此血站应该着重于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定期开设一些讲座、活动,促进设备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送一些人员进行出国深造,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更好地对设备进行维修。只有具备更高技术要求的人才,才能够满足血站设备的管理需要。这样,在血站设备发生故障以后,相关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所在,对其进行维修,从而保证血站尽可能地不受影响,血液能够正常的生产。
1.3购置先进技术设备
除了上述的一些问题,还应该尽可能地购置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设备。这些具有先进技术的设备能够更加安全、节能、环保且少故障,不但能够由于其高质量的特质而使血站可以用较低的开支来得到更好地效益。而且,高质量的设备还会减少发生故障的几率,使血液尽可能正常生产,保证血液的提供量。除此之外,对于血液带来的疾病问题也可以得到避免,从而减少由于设备的不合格而产生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事件的发生。
1.4购置设备需注意问题
1)采购的过程要签订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理的合同,合同的内容应该包括产品的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的规格、生产的厂家等一系列的说明,保证合同的公平、透明,使订购的过程具有规范性。在收到货物以后,要对收到的货物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联系厂家,确保血站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在安装之后对机器进行维护和测试,确保机器能够正常运行、使用。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设备的使用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要考虑到不间断使用的电源的配备以及防尘、防静电等工作,以及设备所需的水电供应等。2)还应该注意设备的清洁。要对设备进行档案编辑,包括设备的购买申请、购买合同、说明书等相关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补充,这可以保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有据可依,从而更好地做好后期的维修工作。3)现在的血站的设备一般都是具有现代化信息特性的设备,一般都是在各种软件的控制下运行的。所以,相关人员要做好设备的软件的掌握工作,对于软件的编程原理有着深入的研究,能够及时对设备进行软件方面的维修。
目前,GMP已成为众多国家制药和食品等行业的规范标准,且对药品质量和人们的规范用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在制药过程中,设备与药品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是因为设备是生产工艺的重要支撑,设备会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直接接触,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极易导致生产错误或药品被污染。因此,药品质量由制药设备是否符合GMP的要求直接决定。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实施GMP的过程中,制药设备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常因设备的材质、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药品质量低下。药品质量不但是企业的支柱,更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制药设备是药品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制药设备的管理意义重大。
1.2理论体系和主要任务
制药设备管理的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在制药企业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全面、正确和精细化的维护工作,从而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设备的综合性能。此外,主要任务还包括管理设备和操作人员,防止人为因素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贯穿上述任务,并利用制药设备验证、评估药品质量,促进了企业制药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加强制药设备维护的有效方法
2.1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员工的素质对设备的使用质量和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可安排专业人员承担培训职务,培训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并加大制药设备管理和维护知识的培训力度,从而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
2.2大力开展制药设备的预防式维修
随着制药设备管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企业设备预防式的维修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预防式设备维修是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实时检测制药设备的各个部位的运行状态,从而提前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与被动、事后处理的传统维修模式不同,预防式维修是主动的,能提前发现并有效排除故障,从而将损失降至最低。在制药设备实际的维护过程中,应严密检测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个生产线等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实施预防维修工作。
2.3加大对制药设备状态的检测力度
制药设备状态维修是指企业通过检测设备状态和分析故障获得一定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展开有针对性的维护。通常情况下,状态维修是在不拆卸设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还可采用高科技仪器跟踪故障,进而确定维修时间。专业维修人员在开展状态维修时,应检测制药设备的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仔细分析故障的类别、程度、产生原因和发生部位等,并确定解决措施,从而充分确保制药设备的顺利运行。
2基于RFID的电力仪器设备管理
平台框架体系如图2所示,基于RFID的电力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分为4层结构,分别为采集对象层、终端采集层、数据接口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包括管理主站、手持读写器、发卡器和UHF标签四大部分。采集对象层由贴有RFID标签的各种仪器设备构成。根据电力企业仪器设备多用于电磁环境的特点,标签选用UHF(UltraHighFrequency,超高频)抗金属标签。这种标签具有无源、识别距离远、防金属干扰的特点。数据采集层包括手持读写器和发卡器两大部分,通过手持读写器可执行仪器设备的入库、借出、调拨、检定、维修和报废等业务,完成的数据结果通过数据同步功能传输到数据接口层;发卡器用于标签的制作,将初始化数据写入RFID标签中,建立仪器设备与标签的对应关系。数据接口层负责数据采集层和数据层之间的通讯,一方面将在读取标签信息时,将对应的设备资产信息同步到手持读写器中;另一方面,将手持读写器读取到的标签数据写入到资产数据表中。数据层包括资产数据、基础数据、用户数据和运行数据。其中资产数据包括ERP设备资产信息、自购资产信息以及其他各种仪器设备的资产信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数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和设备厂家等档案信息,是系统运行的支撑性数据。用户数据保存有整个平台使用用户的信息。运行数据包括审计数据、设备运行过程数据等用户和资产状态变化产生的历史数据,主要用于设备的状态回溯以及系统的数据审计。应用层主要实现数据的统计查询、资产入库、检定、借出、调拨、报废等业务的在线审批。
3RFID电力仪器设备管理流程
仪器设备管理包括资产的登记、入库、借出、调拨、维修、报废、检定、盘点等操作,包含设备从购置投入使用到报废退出使用的全过程。
1)仪器设备登记
各部门在领用设备后填写资产信息表,包括设备名称、厂商、出厂日期、领用人、使用年限等信息,系统将根据资产信息生成资产编码分类;通过发卡器将资产编码分类写入UHF标签中,并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标签纸,最后将UHF标签和标签纸贴到对应设备,完成资产登记操作。
2)仪器设备入库
完成资产登记后,使用手持读写器扫描UHF标签,并把设备状态置为“可用”,填写保存地点,并同步到后台数据库,完成资产入库。
3)仪器设备周期检定
仪器设备分为计量仪器设备和非计量仪器设备(即功能性仪器设备)两大类。系统根据设备检定周期,提前以标红的形式提醒到期需检定的计量仪器设备,各使用部门每年须根据需要列出标准仪器设备、计量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的检定计划,并上报审批。经过检定后,计量类仪器设备有“合格(绿色)”、“限用(黄色)”、“停用(红色)”3种状态标识。通过手持读写器设置检定状态。功能性仪器设备有“完好(绿色)”“停用(红色)”2种状态标识。设备管理用通过RFID手持设备设置检定状态。
4)仪器设备修理
对于需修理的仪器设备,通过手持读写器将状态置为“修理”,设备修理完好后,再将状态置为“可用”。
5)仪器设备借用
借出人在系统内填写《仪器借出登记表》,需经借出部门批准。借出后通过手持读写器将状态设置“借出”,归还后将设备状态置为“可用”。仪器设备的借用周期上限为20天,到期不归还应提醒。
6)仪器设备调拨
调出部门列出转移仪器设备清单,并使用手持读写器将设备状态置为“调出”,并在系统中上传《固定资产调拨单》,调入部门利用手持读写器进行入库操作。
7)仪器设备报废
仪器设备满足报废条件,可提出报废申请,填写《资产报废审批表》,其审批通过后,通过手持读写器将资产状态置为“报废”。
8)资产盘点
实现新增盘点任务、更新盘点任务、查看盘点任务详细内容等。使用手持读写器对资产快速和准确清查,将数据终端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4平台关键技术及实现
资产管理平台能够准确高效运转,需要一套完整的RFID编码机制,以保障资产设备和编码的唯一对应和一套数据维护管理机制,以保证资产实物与管理平台数据的一致。
4.1资产编码资产
编码不仅需要考虑资产的固定信息,如编号、属性、类别等,同时需兼顾动态信息的体现,如设备状态、检定状态灯,以方便资产设备状态的跟踪和设备盘点。RFID标签编码中固定信息站7个字节,状态信息占1个字节,共计8个字节。其中设备状态用于跟踪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状态变更,包括初始化、可用、借出、维修、检定、报废。检定状态用于标记设备周期送检结果,包括合格、限用、停用、完好。标签信息在资产登记以及设备状态变更时,通过发卡器写入。通过标签打印机将RFID标签打印并贴于每个设备物体上。
4.2数据同步与传输
RFID手持读写器对设备状态进行修改后,需要将设备信息实时同步到数据管理主站中,目前尚没有用于设备数据管理的标准通信机制,因此需要设计一套手持终端与数据管理后台之间的通讯规约以实现实时、高效、准确的数据传输。为此项目采用如下关键技术:一是在手持读写器中部署SQLite嵌入式数据库,在读写器与管理主站无法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保证在离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仪器设备的业务操作;二是采用基于业务驱动的数据同步机制,即业务都由管理主站发起,待与手持读写器数据同步完成后,由手持读写器执行业务操作,并返回业务结果。平台数据同步架构分为3层:手持读写器层、数据接口层和管理平台层。手持读写器层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支持SQLite嵌入式数据库,可存储设备档案数据、设备资产数据和设备业务数据,数据结构与管理主站的数据结构一致,便于数据同步。数据接口层是数据同步的中间件,一方面与管理主站建立数据库连接,另一方面与手持读写器建立socket连接,可独立部署在客户端,也可作为一个模块部署在管理主站中。管理主站中负责设备档案数据、设备资产数据和设备业务数据的管理,可新增、删除和修改设备信息,也可发起借出、维修、检定、报废等业务流程。手持读写器与管理主站的数据同步流程如下:
1)采用C/S结构,手持读写器作为客户端,数据接口作为服务器端。手持读写器开机后自动与数据接口建立socket连接,发起数据同步请求,数据接口与管理平台建立数据库连接,并将管理主站中的数据同步到本地SQLite数据库中。
2)同步数据成功后,读取设备业务数据,并以业务推送的方式在手持读写器上显示,提醒操作人员。业务人员根据提醒开展资产入库、检定、借出、调拨、报废等业务等操作。由于业务申请在管理平成,领用人、部门、归还日期等操作附加数据不需要在手持读写器上填写,只需填写设备可用、借出、检定等状态数据,简化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3)业务操作完成后,手持读写器发起业务数据同步请求,数据接口接到同步请求后,打开数据库连接,并将业务数据同步到管理平台中。数据同步成功后,关闭socket会话和数据库连接。
前言
孤岛分厂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单位,现场大型进口设备多,现代化生产特点明显,生产的连续性较强。孤岛压气站4台大型燃气压缩机机组从美国COOPER公司引进技术性强,4台永安站输油泵设备老化、维修困难。在日常运行中经常出现各种设备问题,使维修工作常处于被动局面。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在设备管理上孤岛分厂从实际出发,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孤岛分厂推行“现场设备的问题管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一、实施现场设备问题管理的原因
(一)现场设备运行隐患控制的需要。孤岛分厂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状态检测工作,但仅限于一般形式的检查和故障原因的排查。并且现场操作人员首先关心的是所用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现有运行需要,造成对现场设备隐患难以及早发现和排除。
(二)现场设备运行负荷不断加大的需要。近年来孤岛分厂虽加大了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使分厂设备的新度系数有所提高,但仍有许多设备接近超期服役年限。特别是许多直接关系到输油、输气生产的设备(如输油泵、天然气压缩机),其性能的好坏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
(三)现场设备维修质量保障的需要。孤岛分厂大型机组天然气压缩机的运行,由于机组运行负荷加大,单次检修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工作量与检修工期、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检修控制手段,设备修理质量难以有效保障。
二、现场设备的问题调查分析
设备问题管理分析:现场大型设备,尤其是老化严重的设备,运行中问题较多,必须对各类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分析、评估,确定出问题的起因,为制定解决问题防范措施和加强问题管理提供依据。
为此分厂组织了20多名管理设备方面的主管领导及技术人员,采取在相互不沟通、相互不影响的情况下根据各自的经验和想法,各自列出现场设备运行、维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汇总后交由三级设备人员整理、分类,制成问卷,发放给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由他们对所列问题进行相对重要性的打分评估,然后将答卷中各类问题评估分数算数平均,得出各类单项问题的评估分数。考虑到问题的相互影响,三级设备管理人员采用了AHP现场设备问题层次分析图,按问题类别、层次对问题网络中的各个单项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估,最终得出所预测问题的重要程度。其设备问题主要体现在设备操作人员问题、设备维修问题、设备运行问题等几个方面。
三、根据调查结果,制订设备问题控制措施
1设备操作人员的“自主保全”,实现设备问题人员控制。职工变化决定现场变化,现场变化决定企业变化。首先是职工思想的变化,并通过行动的变化使设备发生变化,设备的变化反过来推动职工觉悟的变化,从而实现现场的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分厂的根本变化。孤岛分厂开展自主管理活动是通过职工对自己的设备和现场进行自己维持和改善,实现分厂现场和设备最佳状态的活动。即“自己的设备自己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设备的基本条件(清扫、注油、紧固)进行整备、遵守使用条件、推进总点检及开展劣化复原,以培养熟练操作设备的能手为目标。分厂开展自主管理活动通过理想的职工实现了理想的现场,进而实现了理想的分厂。通过开展自主管理打破了“我是操作者,你是修理者”的观念。
2设备维修“预防保全”,强化设备问题维修过程控制。孤岛分厂实施预防保全制度,主要采用了定期保全的方法。设备巡回检查路线图、定期点检表、设备生产运行报表的时间基准保全。随着体系的不断健全,增加了重要大型设备安装基准大修型保全应用。如12SGT/SW64机组的大修。孤岛分厂预防保全体系的实施,将原来的修理人员转变为了保全人员。修理人员原有的职责:设备坏了要修好设备,设备没坏就等待设备坏。实施预防保全制度后,保全人员的职责变为了设备坏了要修好设备,设备没坏也要做点检保养等工作。通过变传统的事后故障修理保全为事前的预防保全,大幅消减生产中设备故障次数,从而降低对生产的影响,实现了孤岛分厂设备稳定运行。
3设备运行的隐患超前预知,实现设备问题源头控制。(1)运行设备实施性能检测,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2设备健康管理理念
2.1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发展阶段
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是伴随着机械的使用而产生与发展的。按照其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事后维修阶段主要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前,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就是等设备发生了故障或者事故停机后才进行维修,是一种非计划性维修方法,企业的生产保障性差。(2)预防维修阶段预防维修的理念最初由美国提出,随后前苏联也提出了计划预修制度。概括而言,预防维修的核心思想体现为“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主要依据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的情况,结合维修周期,开展有计划的定期检修与维保。(3)生产维修阶段生产维修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该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紧贴企业实际,为生产服务,包含了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个部分。生产维修理念的提出大大丰富了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内涵,设备管理从传统的单一型维修管理转为重视设计与制造系统的管理与优化,设备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4)综合系统化维修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设备管理与维修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态势。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后勤支援、预知性维修(PDM)、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PHM)、可靠性维修(RCM)、全员生产维修(TPM)及全面质量计划维修(TPQM)等。设备健康管理的理念正是在新阶段这样的背景下,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引入人体健康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的思想与做法,形成的一种设备管理新方法。
2.2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的出发点在于全面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与控制设备故障与事故的频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卷烟产品质量保障水平,确保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稳定、高效的运行水平。从此目的出发,借鉴当前设备维修管理、健康管理、风险管理等思想,结合卷烟生产企业的特点与共性,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的概念就此提出。具体指的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是紧紧围绕卷烟生产工艺要求与产品质量,通过系统的分析、检测、评价以及有针对性的设备检维修活动,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及风险点的变化情况,从而对设备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管控,以追求设备全面健康的管理模式,是从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高效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与提升的有效方法。设备健康管理的内涵在于准确掌握设备状态变化情况,提升设备维修决策能力与故障隐患诊断水平,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维保计划,保持设备健康预期,确保设备管理上水平。3设备健康管理在玉溪卷烟厂的开展2012年12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发文要求以卷烟工厂为主体对行业设备管理部分领域和环节开展专题研究。其中,玉溪卷烟厂参与了“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活动。历经了1年多的深入调研,2014年7月,设备健康管理专题顺利结题,并在工厂中开始推广应用。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运用目标管理、精益六西格玛、6S管理、80/20法则、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帕累托ABC分类法、PDCA闭环管理法等管理工具,通过对设备健康状况监测分析、设备健康信息评估与处理、设备健康问题解决、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以及持续优化改进等主要步骤,形成闭环,持续跟踪改进。具体而言,玉溪卷烟厂依照《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设备ABC分类管理办法》,针对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设备的复杂程度、故障修理难度、原值大小、年计划维修费用、对原辅料消耗影响、对安全环保及能源消耗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将厂内设备分为A类、B类、C类。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类别将设备进一步细分为子系统和功能单元,结合设备技术手册、工艺流程图等技术资料以及设备日常操作、巡点检、维护保养、精密检测等反馈出的信息,建立风险分类规则并对设备功能单元进行风险点识别与风险定级,建立设备功能单元风险台账,从而对不同类别、不同风险级的设备进行分级、分重点管控。以设备分类、风险因素分级为基础,玉溪卷烟厂在工厂原有设备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维修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充、完善、梳理,建立起了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包含设备健康管理相关标准模版库、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库以及分设备分机型的设备健康风险管控标准、指导标准、巡点检标准、过程监视测量标准、维护保养标准、完好技术标准等详细、实用的标准体系。从而形成了从设备操作、维修到设备综合管理与绩效评价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设备状态能力与管控水平持续提升。
4设备健康管理的应用及效果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从2012年开始,2014年7月结题并开始推广应用。玉溪卷烟厂通过该专题研究,建立起了工厂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并编制了《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实施指南》。本着知行合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优化理论的思路,玉溪卷烟厂在卷包、制丝、动力等主要生产车间广泛推行设备健康管理模式,有效更新设备管理理念,匠心打造设备健康管理体系,全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设备主要指标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依照玉溪卷烟厂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库,设备健康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从状态管理、运行管理、效能管理三个大的维度进行拓展细化,包含近80个指标。本文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从设备效率、综合费用、产品质量、原辅料消耗这几个方面对近几年工厂运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数据参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14年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结题推广后,玉溪卷烟厂所选取的7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均呈向好趋势发展。事实上,近年来玉溪卷烟厂在设备健康管理理念的指引和工厂60余年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设备在状态、运行、效能等多个维度上都得到了全面优化,有效地保证了工艺要求与产品质量。
5结束语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专题研究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按照精益管理要求,努力探索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设备管理方法而设立的一个专题。通过包括玉溪卷烟厂在内的几家卷烟工厂近2年的共同努力,该专题顺利结题。为了确保“设备健康管理”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工厂实践中真正落地,玉溪卷烟厂以设备健康管理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工厂具体设备,分机型编写了大量的设备健康管理标准与流程,切实指导了工厂设备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工厂设备管理水平。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方面玉溪卷烟厂将不断巩固、完善当前取得的成果,确保设备健康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不断推进工厂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备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是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综合分析、设备绩效考核的基础,其中信息系统的支撑至关重要。当前玉溪卷烟厂主要依靠于企业ERP系统、MES系统、红塔数据中心系统以及烟草行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等,虽然可以基本满足当前要求,但在数据采集逻辑、统计口径、各系统的数据共享与集成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玉溪卷烟厂在后续工作中将不断优化改进,努力在设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方面下工作,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助力设备管理再上新台阶。
作者:李宇鹏 单位: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装备技术部
参考文献:
2.烟草行业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建设措施烟草企业设备管理精益化是一项系统性和探索性工作,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烟草企业建立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需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设备管理精益化六点指导意见,借鉴青岛卷烟厂“六精管理模式”的标杆水准,吸收LCC全寿命期综合管理的理念,融合TPM、RCM、CBM等精益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全员化、精细化、流程化、数字化”为原则,用体系化整合设备管理要素,用信息化固化和落实管理体系,用精益工具持续改善管理水平。在企业发展战略和QEO管理体系框架下,按照“目标策划、运行控制、检查评价、持续改善”PDCA四个环节主线,对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方针策略、标准规范、管理要素、业务流程、管理工具方法、KPI指标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总体优化设计,将质量维护、测量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内容有机整合,统一设计,逐步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体系进行有效支撑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相结合的设备精益化管理体系。(1)精确数据管理。依托信息化,根据设备管理绩效、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维修决策等工作需要,建立设备数据中心。以CIMS系统统一编码为基础,以单机台为对象,通过系统集成接口和人工录入方式,收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成本、技术状态和效能元数据。统计核算机台、机型、班组和部门相关指标数据,为设备状态分析、故障预测、大(项)修和设备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提供全面量化数据支撑,挖掘数据最大值。(2)精准状态预测。通过深入分析设备技术状态、运行效能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精准预测,在准确的时间对准确的部位实施准确的维保活动,提高设备维护保养决策性,消除过度维修,减少设备运行故障,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保障设备稳定运转。构建状态检测体系,对设备加工过程质量、产品质量、原辅消耗、运行效率、故障率等效能数据进行检测;对设备振动、温度、电流和配合精度等技术状态进行检测。通过对设备状态的分析、诊断与预测,为设备维修、技术改造等决策提供量化数据支撑。(3)精心维护保养。通过设备分类分级管理,系统识别关键设备、功能单元和状态控制点,建立针对功能单元、控制点的维修策略和技术标准体系。以设备状态控制点有效受控为目标,将设备操作、维修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设备三级预防机制。通过作业标准可视化(SOP)及培训,强化维护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信息化和移动终端工具,合理分配保养工作任务,实现设备维护保养精细化、规范化闭环管理,实现设备状态可控。加强设备故障数据统计分析,对设备维修策略和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持续优化完善,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4)精算成本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运行效能的前提下,精准分析成本数据,确认维持成本构成和改进方向,细化维持费用定额管理,提升费用控制水平。建立模拟利润中心,明确价值导向,梳理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备件、供应商和节能降耗等管理,使成本控制精细到设备维护各个环节。(5)精实绩效管理。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卷烟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托信息化,结合创优对标、“管理创一流”活动,构建设备绩效“一库两标三评价”(KPI指标库、创优对标、目标管理、维护质量评价、机台健康评价、设备管理综合评价)模型,深化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用。通过细化指标、突出评价、强化考核、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积极性,提升设备维护保养质量,保持设备稳定高效运行,引导全员现场改善,消除各环节浪费,持续提升设备管理效能。(6)精干队伍建设。通过建设人才成长跑道、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健全激励机制,为不同层次、不同工种、不同需求的员工提供条件,让员工在企业的环境中、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我尊严。操作工与设备人员之间建立起互相促进、同步提高的良性循环。
二、依托信息化让设备管理体系落地
如今烟草企业推行的体系繁多,在推进过程中往往上下分层,体系无法落实到基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备管理信息化是科学管理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信息化系统,让体系落实到基层,固化设备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承接和支撑的重要作用。(1)宝鸡卷烟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底层数采系统从各种设备采集数据,应用MES(制造执行系统)作为中间执行层,上层管理系统建立了ERP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严格按标准和规范采集设备基础数据。将设备台账、设备技术标准等设备基础信息按照宝鸡卷烟厂现行执行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录入,保证了信息化系统运行切实有效。(3)重点解决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信息系统底层数据采集是否全面、准确、真实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科学管理。为此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的标准和规则;认真分析数据采集的门类、类型、名称;采集的频率和频次,数据的精度等;尽可能利用现代烟草设备自动化水平,从设备自身采集现场信息,减少人工录入数据数量,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内信息录入和采集的检查、考核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现有工业控制及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实现各类设备数据采集系统、设备监测技术系统、数据分析技术系统、生产运行控制和管理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及有效集成,实现各类管理的、离线的、在线的、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类数据信息与设备运行相关数据信息的关联分析,使数据采集、传递、集成和分析技术成为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持续提高的基础。(5)认真研究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应用。积极应用设备运行数据和维护维修数据,包括所有与设备相关的运行数据、故障数据、过程消耗数据、维护费用数据等,并与维护维修工单、单体设备以及预防性维护计划建立数据联系,使维护维修管理及其费用和价值能得到准确获取及分析,支持预算、计划、维护维修管理、成本追踪和分析、管理价值评价和分析以及持续改进等,指导设备科学管理、科学决策。(6)要注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首先,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互通互联,把目前的ERP、MES、设备点检等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形成有机的整体,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其次,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与行业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接,实现数据的上下互通。(7)加强设备信息系统应用,通过设备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保养、点检、维修等管理水平,通过设备信息系统建立设备故障快速报修,将设备故障信息及时传送给维修人员,降低了设备故障的等待时间。
2保证核电建设的程序
1)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核电运行安全,需要对核电站进行合理的设计,再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在核电站中核电设备是重中之重,在对核电设备进行建设中,做好一定的防御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核电运行安全。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核电设备配备工作,应当配备两台或者更多的核电设备,以免当一套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的启动另一套核电设备;在核电设备建设中,还应该需要设置快速停堆系统,当核电站中的反应堆运行出现故障时,快速停堆系统能够对核反应进行及时的停止,并且还应设有安全设施,能够对安全事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通过预防能够有效的强化核电设备管理,进一步保障了核电运行安全;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核电行业有着一定的发展,核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在对核电设备进行操作过程中,应当对功能以及故障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能够做出相应的预判,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应急方案。如果核电设备出现故障,要求相关人员对故障进行一定的处理,能够有效的保证核电设备管理,进而保障核电运行安全;
3)我国的核电事业正在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必须要对核电设备的建设和安装有着一定的质量保证,才能有效的保证核电运行安全,核电企业在注重核电设备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核电设备的质量,只有对核电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核电设备的有效运行,从而对核电设备加强管理,进而能够保障核电运行安全;
4)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核电运行安全,需要对核电设备进行强化管理。只有对核电设备进行一定的维护才能有效的保证核电设备的运行,在核电企业中要建立完善的维护机制,进一步对核电设备进行一定的维护管理,才能保证核电设备的高效运行,从而保障了核电运行安全。
3强化核电设备风险管理
在核电企业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备的建设和设备的运行,对核电设备建设的风险进行一定的管理。风险管理要始终贯穿于核电设备中,风险管理就是在设备的使用寿命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核电企业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工作阶段中,对风险管理做好有计划的工作。在核电企业中的风险管理体系中,首先对核电设备的生产工作进行一定的监控,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核电设备生产有计划的进行,还需要对监控和计划系统进行一定的建立,然后进一步对监控和计划系统进行一定的完善,最后形成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核电设备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进一步的保障核电运行安全。针对核电设备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并且能够完善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核电设备监测手段。对核电设备进行管理首先就要进行前期管理,对核电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还要提高核电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最后还要对核电设备进行一定的维护,应严格的按照维修的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在核电设备维护工作中应当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不仅能够缩短维修周期,而且还能降低成本。核电设备老化问题直接影响了核电设备的高效运行,在核电设备管理中应该成立老化管理项目组,进行分析和制定老化管理大纲,通过全面整合和完善核电设备各种老化检测手段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化管理的有效性。
4强化核电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在核电企业中,为了能够保障核电运行安全,就需要对核电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修。在不同的核电企业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为核电站的运行寿命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从而实现设计的性能,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核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有效的保证核电设备高效的运行。对核电设备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从而能够有效的分析出核电设备的故障,进而对核电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这也是核电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对核电设备的监测,定期的对核电设备进行检修,针对不同的核电采取不同的监测手段,能够有效的保证了核电设备管理工作,不仅降低了核电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保证了核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有效的保障了核电运行安全。规范的设备台账管理对核电设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完善设备管理绩效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设备故障建立相应的体系,对检修计划实行定期优化;故障代码标准体系就是能够减小差错,对故障频率高的设备和维修成本高的设备进行分布统计,能够针对性的进行维修管理。
二、关于加强油田地面建设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措施的探讨
1.建立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体制,确保所有的机械设备都按照相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提出并贯彻谁使用、谁管理原则,要求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是持证上岗,且能自觉遵守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对自己使用设备的性能特点和相关保养维护要求有足够的了解,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严禁出现违规操作。制定设备日常保养规程,要求所有的机械设备都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日常保养工作。操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同时还应认真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以备后面机械设备保养维护所需。
2.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维修保养为辅的原则,要求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日常机械设备保养与定期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日常保养制度: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每天都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工作,包括工作前的检查,工作过程中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工作结束后对机械设备的损耗检查和清理;定期维护制度:维修人员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添刷油,做到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迅速处理解决。此外,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还能具体细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