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1-23 15:48: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八年级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八年级教学

篇1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学校坚持推行课堂改革,由于经验欠缺,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设想没有具体实施或者执行的很仓促,但整体上基本完成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

情感能力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信念、爱国情操、个人修养等品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拓展知识面,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和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课堂氛围也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二、学生学习情况

知识性学习方面,学生整体上能把握教材基本的知识结构,大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顺利完成相应的拓展知识训练。能力性学习方面,本学期侧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每天的背诵书写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对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情感方面,通过综合拓展训练与写作练习,学生基本能形成自己的认知,通过自我感知,选材分析,能够达到基本的写作表达能力,形成自我独立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经验总结

1.力求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以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为宗旨,根据教材训练重点,掌握每单元训练的项目和每课教材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精心思考和设计教材,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教材内容,并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2.坚持问题导学,发挥小组作用。在备课过程中,始终以教材内容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各学习小组的作用,上课时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以及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合理提问、诱导,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始终坚持备好、上好每一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3.情境体验与实践活动结合。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我校实施新课改的实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各种语文活动的尝试。小组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了语文知识竞赛,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出题,自己主持,全班参与。还组织学生品评相声中的语言,观看正规演讲比赛,模仿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考查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能力,也提高的学生学习的信心。

4.学习反馈与课后辅导。批改作业是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因此,我坚持以面批为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采取个别与集体辅导相结合形式。利用课下、自习等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个别学生进行专向辅导,改正教学过程的不足,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5.在学习中改进。在日常教学上,有疑必问。并且坚持集体备课,集中研讨,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备课中,各个章节的设计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6.在实践中探索新课改。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新课标,思考教学改革的方法,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堂课都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反思也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1.理论与实际存在的差距。设计的教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完全实施,因此,在今后备课时,留出足够的变通环节,教案设计更应灵活,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使教案更好的适应与教学。

篇2

进入八年级上学期,一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退步得较快,从七年级时的八九十分退步到六七十分,甚至是不及格。这难道是因为八年级语文的知识难度较大、学生能力要求更高而导致的吗?答案也不尽然。与七年级的语文学习相比,八年级的语文学习确实对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仔细观察退步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就会发现:课堂上为求知而闪动的双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疲倦黯然的眼神;考试时试卷上空白的地方越来越多,甚至作文也开始交白卷;作业的书写情况每况愈下,涂改、潦草日益严重……是什么让语文学科的学习变得如此被动了呢?是什么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呢?

反思之一,看备课。编写教案,三维目标赫然。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都能从知识的积累中形成能力、感受情感塑造价值观吗?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符合学生的学情,还是仅仅为了体现教师自己想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呢?反思之二,看课堂。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思维碰撞的场合。但学困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越来越低,渐渐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剩下的只有麻木和浑浑噩噩。反思之三,看课外阅读。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枯燥而单调,本应该通过阅读来丰富语文的外延,但课外阅读的时间却被作业无情地挤占,课外阅读行为也被“看闲书”的观念所禁止。久而久之,学生就误以为语文学科既无聊又无味,成绩退步便是自然之事。针对“学困生”学习中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营造课堂参与氛围,削减基础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是为了更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一个孩子如果在异国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只要他融入其中,或许无法书写,但运用当地的语言进行交流是不成问题的。学困生学习成绩退步的根源还在于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愿意融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中。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语文的学习,如果指望学生面面俱到,反而是“面面不到”。由于量多难消化,学困生遭受的学习挫折也就越多,加上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不耐烦,如果不能从任务总量上削减,那么,他们自暴自弃的思想就会愈发滋长。如果学困生长期得不到进步与肯定,其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打击,因此可适当降低对他们在基础知识积累上的要求,对要求识记的内容放宽一些,以退为进,未尝不是一剂良方。

作为补偿,我将语文课堂上的导入环节和拓展环节交给了学困生,要求班上成绩滞后的学生轮流上讲成任务。具体做法是:课前由教师简要地概括课上的内容,学生根据相关内容查找资料,选择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诗歌、图片、影像等,在课堂导入和拓展环节中进行展示。这种做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为了找到相似度高的资料,往往能认真研读课文,从最初的只能找出相同的名称,到后来能找出与课文叙述相似的内容、抒发相似的情感、运用相同的写作手法等资料。在这一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潜行于地下的熔浆一般迸发出来,“想露一手”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以前不肯背诵或背不熟的文章现在已能流利成诵了。

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台阶》一课时,有位学生课前积累了三句唐诗,他是这样导入的:唐诗中与台阶有关的诗句不少,如: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唐・刘禹锡《陋室铭》

(台阶上清幽的景色传递出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2)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展现宫女孤单寂寞的心情)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温庭筠《更漏子》

(表现作者离别时凄凉悲苦之情)

台阶可以传递出人物的不同情感,那么李森祥笔下的台阶又传递出怎样的人物情感呢?这个导入既营造了诗歌的意境,又很好地将“台阶”能传递出人物情感这一特点彰显出来,看得出设计者花费了很多心思,展现了学习语文的灵心蕙质,而正是这位设计者,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仅仅82分!

又如,学了《岳阳楼记》一文后,有位学生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与庄子的《逍遥游》“无所待”的境界联系在一起,得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超越了古仁人和庄子。言语或许有偏颇之处,但这种心游万仞的发散思维是有益于语文学习的。“景中一蓑翁,融入吟哦境”,不论孩子“吟哦”出什么,只要他们肯做、愿意做,就有了进步的可能。

二、改预设为生成,侧重语言品味

王荣生教授说:“语文老师的教案最好不要用‘教学目标’这种高雅的词语。改用‘教学结果’行不行?这至少有利于语文教师把事前设计与事后效果区分开来,把自我悬想与学生实情区分开来。”“目标”与“结果”的区别,即前者侧重于课堂预设,后者侧重于课堂效果。面向学困生的课堂要具有明确性、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样才会具备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困生多遍朗读和复述课文内容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朗读和复述都是在对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基础上进行的,这既协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听、说、读、思能力的配合,又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王尚文说:“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了自己与作品之间的落差,就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弥合它。”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文本无语笑东风,细读有情长思量”,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发现文字之美。如在教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时,可就第二、三自然段的语言引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品味文章。“……其实……还不就是……只是……使人惊奇不已。”副词的使用将作者对家乡鸭蛋的情感一波三折地表现出来,曲折有致又生动多姿。“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在这个吃鸭蛋的语境里,品读动词“扎”与“捅”的区别、“冒”与“喷”的区别,如果学生能在语言的反复体味中品出与初见文章时那种索然无味的不同韵味,那么,心中的喜悦之情就会溢于言表。

三、拓展语文外延,发现生活的美

语文的外延是广阔的,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困生之所以感到语文学习无味,其中作文就能体现这一点。这是未能将生活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学困生的作文往往事件陈旧,只叙事不描写,语言表达口语化,在经历低分的打击后,他们开始消极应付甚至索性不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来源于生活,如果缺乏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写作材料就会受到限制。王尚文说:“教师对教学事件的设置须是为了营造真诚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为了真、善、美,为了正当的目的与人交流,并且通过写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我意图的观照意识和能力,实现写作心灵的反塑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注意观赏四季不同的景象,如发现晨昏中校园的美景,回忆夏日暴雨后的如烟云岚,无意间见到的宠物萌态,极目远眺乡野的一缕炊烟以及寻找平凡中的感动等。仰首春华,俯身秋实,林林总总的美尽情绽放于心。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手机进行照相和摄像能够实时捕捉精彩瞬间,教师可借助现代科技将美好的生活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畅谈感受是帮助学生拓宽写作素材的一种好方法。另外,通过指定书目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以此补充生活体验、丰富生活阅历。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参与、品味、拓展,语文对于学困生来说就呈现出了别样新奇的风景。W生上语文课的热情明显提高了,课堂上的质疑、讨论声明显加大了,学生脸上浮现出了轻松愉悦的笑容。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及格率达98.7%,这验证了对“学困生”实行语文学习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篇3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多位教师的不断改进和努力,我们实行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使学生多方面发展,从而培养高素质、多元化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对教学环境和教师都比较熟悉,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多地受益,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创造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

一、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热情,把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好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应该是主动进行的,只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我们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从而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去。第一,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学方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提出来,和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把新型的、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学习气氛越来越好。第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时,教师要倡导加入个人的真实感受。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在写作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来。

二、在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互动辩论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八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我们学校积极组织辩论大赛,使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通过辩论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启迪,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第一,辩论的题目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的问题,要把多元化教学方式与知识进行融合,在命题时要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设立能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多元化思维的有效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论兴趣。第二,把辩论活动分为小组进行,让学生公平公正地展开知识竞赛。八年级学生对辩论活动有极大的参与热情,辩论也会更加激烈,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利材料,让学生对辩论更有信心。第三,教师要有理有据地判断辩论的结果,辩论的结果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要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才能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三、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要多引导和帮助学生

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学生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能让问题成为学生的绊脚石。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使学生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去探索和发现。

1.教师可以把问题抛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通过多媒体教学器材,使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全面、更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共性问题提出来,并为学生作具体的回答,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课上为学生进行图文展示,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化。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引导学生更爱自己的父母,让学生把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四、在教学中运用更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新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要掌握先进的仪器使用方法,并灵活运用到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学习时能更多元化地接受知识,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单一,而是能从多方面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在使用多媒体时,也要注意分清主次,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存在,它不能替代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教师要安排好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

总之,八年级语文教育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教育负责,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运用到教学课堂中。

篇4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单元,除了“精读”、“速读”以外,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六个单元中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四个单元是现代文,后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本学期的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担任的(6)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的教学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还有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

具体措施: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和练习。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语文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篇5

舒城三中 涂德根

一、学生现状分析:

经过师生七年级一学年的努力,本班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语文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但是,部分优秀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由于本期分班,部分来自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要耐心的教育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尽快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另外,部分学生存在着应试思想和厌学情绪,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使用的是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本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

第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两个单元都是记叙性文体,分别反映的是战争生活和平民生活,目的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心;

第三单元,事物说明文;第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两个单元都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第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这两个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本册教材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仍然分“三大三小”,共六次。第一、三、五单元的是相对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第二、四、六单元的是相对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

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重点如下。

(1)一、二两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2)三、四两个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篇6

增强创新精神,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造人格,是八年级语文教学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三个方面,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和要求。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这些素质与生俱来,人皆有之。语文教学不仅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更不能扼杀其创造力,而必须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时就有非常多的好奇心。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创新思维表现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要局限在某点某方面,思维不应是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活,还要求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要活,不囿于思维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总之,要在理解、表达中体现出灵活与机智,透出灵性,做到越学越聪明。创新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想象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创新人格,包括进取心、独立性、坚韧性、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培育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方法有哪些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下面几点。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从教师角度来说,要主动学习创新理论,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创新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前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素养。既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也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教育媒体的巨大变化,教师要善于从理论中获取新知,补充能量,并且通过内部消化,运用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去。有了这些理论素养,才可以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均衡发展。教师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寻求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给学生以最大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使学生“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使其乐学。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教育,取得创新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均衡发展的教育。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才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均衡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引发创新意识。好奇、好问、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发问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不要拘泥于传统观点,更不能囿于书本。鼓励学生要敢于怀疑,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在批判中继承、在批判中吸收,在批判中创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篇7

计划如下: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4、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篇8

1、教学态度自认为还是挺不错的,每篇课文不能说总是阅读上五六遍,但也能先要求自己至少读个两遍。但对于重点的课文总能多读几遍,每个问题也总能经过多方的思考以达到让学生思考并思有所获的地步。在课堂上常常是走到学生当中去,尤其是学生在讨论时总是走到学生当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在课堂朗读中要求学生读的同时,自己常常是先示范读一遍,以至于有的学生说:“老师这篇文章好像就是你写的。”我自己觉得这个学期的教学态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2、在教学中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册书单元教学的性质很强,每单元都有一个相关的主题,比如议论文单元、小说单元、说明文单元……因此在教学中就注重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以每篇课文作为范例进行教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讨论,让学生有意识思考,有兴趣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的能力。每堂课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好学生,知道学生喜欢课外的知识,于是每节课前就由我自己给学生讲一个课前小故事,让学生起来复述,并让同学讲讲故事讲了个怎样的道理或从故事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这样既锻炼自己的朗读水平,也让学生从小故事当中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课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课文的迁移积累也是本学期很注意做的一件事,每课都会向课外或生活延伸,作业设计也注意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的设计。即专家所说的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3、作文教学也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命题灵活,形式也多样化了。比如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军训和运动会,因此本学期就有两次作文有关这方面的,因是学生亲眼所见的,写作中就多了几分真实性和真切的情感,作文水准也提高了许多。周记就让学生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做些摘抄,写一写读后感,有时还有意识将课堂延伸让学生写在周记上。还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也有所区别,因人而异,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比如周记我让作文水平中下的同学就摘抄,而中等以上的同学就要踏踏实实的写每周发生的重要的大小事,或在摘抄的基础上写出相对应的感受想。而作文也有区别,一些有能力的作文字数就要求600字以上,而一些后进生则要求450字以上则可以。一课三练一部分可以只同学做第一、二部分,一部分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4、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由于本地区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对语文的学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待语文科目较不重视,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多抓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意识到有人关注他们,有人在乎他。当然这种做法收效甚微,但我还是要关注他们,毕竟他们也是班级中的一员,在学习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教育理论中有一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我不能放弃每一位同学。

篇9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篇10

二、         具体工作

以阅读教学为主,共完成六个单元共三十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每个单元一个主题,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1.              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              加强了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3.              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4.              学生了解了民生和民间文化。不仅感觉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体会到了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5.              在优美的古文中漫步,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了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语感。

6.  在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了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了理解。

(一)               完成了六次综合性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              献给母亲的歌

(1)                   通过活动,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                   让学生学会了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流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2.              寻觅春天的踪迹

(1)                   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                   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科海泛舟

(1)                   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引导并帮助了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                   培养了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4.              到民间采风去 共2页,当前第1页1

(1)                   借“采风”引导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                   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5.              古诗苑漫步

(1)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了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                   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                   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完成了八篇习作,完成情况良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

1.              妈妈,您听我说

2.              二十年后

3.              春天的赞歌

4.              有家真好

5.              朋友

6.              快乐的春之旅

7.              五一节最开心的一件事

8.  理解

(三)               坚持上好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