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帮扶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3 07:55: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帮扶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帮扶总结

篇1

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计划主要依托团省委“计划”,联合其所在村和镇涉农部门对其提供帮扶,主要包括为其创业提供场地,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其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方案,开展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日常管理、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活动开展半年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建立帮扶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镇团委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项目选择提供咨询意见,并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起所在的村组织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2、镇团委负责帮助其解决前期资金筹集、场地建设、养殖品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用电及交通畅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帮主其申请“田园小康”项目和争取“计划”创业资金,目前,两名大学生村官都已经获批了“计划”创业资金,其中一个还申请到了“田园小康”的创业帮扶资金,初步解决了其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场地方面主要是做当地养殖大户的工作,从其养殖场地分出一部分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作为出资,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补偿收入,目前,两人均得到了适合的创业场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3、组织涉农部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其创业过程中,组织涉农部门对口帮扶,主要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养殖周期问题,只能做场地维护,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三月份以来,我镇团委两次带领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在鱼苗购买和放养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确保创业成功。

4、在其创业过程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尽力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代购饲料、药物等,力争助其创业成功。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能力有限,虽然有团省委各个项目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资金方面还是有些压力。今年三月,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经销商承诺,为两名村官每人赊购4000元的饲料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其创业积极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沟通,了解他们有什么想法和需求,并鼓励他们在创业中求创新,大胆尝试新技术和新方法,争取在一年内将自己培养成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循环养殖模式,为周围的群众提供经验借鉴,并为其以后发展打下基础。大学生村官从中受益,实现了创业致富,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这有助于其扎根基层,发挥自身的才干,带领村民致富,更好的去服务基层、服务农村。

篇2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6003

1简介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实践的队伍分为两组,一组教师队伍,一组学生队伍。为了提高阜平县中小学英语师资水平,学院与阜平县教育局共同主办了阜平县2013年暑期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团队基本负责这部分;另外学生团队师生12人入驻城南庄中学,展开了爱国主义教育,暑期英语夏令营,中学对口团建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本论文以这次实践为基础,研究高校实践活动对实践者和被帮扶方的双重意义。其中对实践者的意义分为对于老师和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对于被帮扶方来说,帮扶是一种义务的帮助,通过这些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我们用实践和对外国相应研究实践对比,从而看出不足及改进措施。暑期社会实践中不管是教师队伍还是学生队伍我们经历了从开始的实践前准备,到实践中坚持和不断探索,再到实践后的分析总结过程。

2关于实践“三下乡”背景的介绍

2.1“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历史及其发展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并与1997年正式实施。

1996年始,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14部委联合开展了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是各高校在暑期开展的一项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每年的假期,尤其是暑假,都会有大批的有志青年奔赴农村,为农村的教育教学和孩子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这种帮助对于帮扶者和被帮扶者来说,是一项双赢的活动,帮扶是一种义务的帮助,通过这些帮助,农村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对帮扶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也颇有益处。

2.2河北工业大学的暑期实践“三下乡”活动简介

为了贯彻落实河北省《2013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的文件精神,加强高校和地方合作,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13年7月13日-17日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炎炎烈日点燃了我们服务社会的热情,阵阵欢笑承载着我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张张照片是我们几天实践工作的剪影。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为了提高阜平县中小学英语师资水平,学院与阜平县教育局共同主办了阜平县2013年暑期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参训教师共33人,来自阜平县15所中小学。主讲教师为我院英语系姚爽和李梦洋两位老师。

针对当地教学实际情况,两位老师在三天的培训中,讲解了“国际音标解读”、“视听课堂训练”、“情景教学法的介绍”和“情景口语训练”四个专题。课堂上全部用英语教学,在英语交流的同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风趣的教学风格展示给阜平县各位英语老师。这次培训也是一次难得的和中学英语教师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山区学校,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里有许许多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老师,用他们平凡的身躯,书写并不平凡的教育故事,他们的坚定、执着和智慧,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们对于工作的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本次实践活动中,师生12人入驻城南庄中学,展开了爱国主义教育,暑期英语夏令营,对口团建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城南庄镇后庄村的英语夏令营活动。英语夏令营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头戏,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始终。活动之前,队员们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商讨,针对授课时间、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展开了讨论,进行了多次开会商讨和试讲,力求万无一失。

整个夏令营培训分为大班和小班,在大班我们从体育、动物、饮食等方面展开,拓展孩子们的词汇量,并教会了他们几首好听的英语歌曲,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乐趣。小班则从基础教起,以生动活泼的气氛,丰富的联想教会了他们26个字母、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字母歌。

活动中,孩子们对英语的热情和学习潜力都让队员们感到非常开心,每次都能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教室,在教学过程中,队员们更加注重去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接触英语,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打开进入英语世界的大门。在活动最后的闭营仪式上,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带来了汇报演出,许多学生家长也受邀观看,演出非常成功。

演出结束后,队员和孩子们的眼睛都湿润了,三天的时间虽短,但带给大家很多东西,队员们作为本次夏令营的主要参与人员和授课教师,可以说在参与过程中实现了增长才干,提升自我的目的。虽说时间有限,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大家从更广泛的空间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开展活动。学会了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进行教学,学会了如何去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更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授内容以一种更具趣味性,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进行下去。从另一个侧面也让学生们体会了作为老师的艰辛与不易。

3国外实践活动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外国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也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探究我们自身的意义与不足之前,应该首先分析一下国外的实践活动及其带来的有益启示。

首先,我国是课堂知识教学“满堂灌”的代表,老师讲,学生听,是我们最传统和最常见的办法,但是在面对实践时,却是使之与课堂完全脱离了关系。而国外则将课堂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上也是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也会跃跃预试。如果我们不像国外那样提前将有关知识教于学生,以后将会使我们在实践中手足无措,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先乱了套,所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和借鉴的。

其次,外国有帮扶积分机制,它可以提高帮扶的质量,使个人的贡献量化。而且,面对如今就业困难的局面,这种帮扶可以与以后的就业对接,使一部分愿意留在农村,服务偏僻地区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另外,外国许多地区,如美国加州的大学,都采取了就近帮扶,既可以准确的了解当地情况,又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作用。

4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不足

4.1对大学生实践团队和被帮扶地区的双重意义

“三下乡”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好办法,而且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三观的塑造有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知识与实践都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相对而言,知识大多属于间接经验,而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我们大学生更多的是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读书听讲学习,而相对缺乏加入社会进行实践的机会,而大学生最终也是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不小且不容忽视的矛盾。农村条件艰苦,这对长期处于城镇的大学生们是心理上的冲击,对于之后面对生活、工作、创业中种种困难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实践证明,大学生的常见陋习与不良风气也可以在实践中有所减轻。

这项活动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去,可以更好更生动地了解社情和国情,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所需所想,了解群众的疾苦,自觉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当然,高校实践活动对被帮扶地区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通过走访座谈发现,虽然中小学英语教师年龄不一,但80%多都集中在30岁左右,他们中的许多人朝气蓬勃、童心未泯,在教学中,能用青少年的眼光、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和组织教学,富有童趣,因而更接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虽然可能她们的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欠缺,但是她们大都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培训,对于获得的知识积极总结和复习,有想切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学生们成绩和水平的决心。类似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农村教师们掌握更多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传授予学生。通过英语夏令营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农村中小学生有着艰苦奋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面对自己知识欠缺和拿不准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点时,都会去查资料和字典。这种不马虎的认真态度对今后她们的学习和进步很有帮助。队员们通过鼓励他们更多地了解接触英语,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打开英语世界的大门。我们的任务不是教会他们大量英语知识,而是通过我们对英语的理解,引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做到快乐学习和效率学习,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英语知识。

4.2不足之处与需要改进的措施

首先来说,我们需要首先知道进行实践的目的。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去下乡,去农村是为了当地的学校,学生或群众服务,我们不是去享乐,更不是接班去一个地方度假或者玩耍,所以搞清楚目的才能更好地制定计划。实事求是不仅是我党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意味着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想当地学生所想,给当地学校所需,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前了解当地学校的实践情况。有的高校一味按照自己的主观行事,制定高大上的主题,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活动,往往声势浩大,形式及其丰富,却往往不能符合当地教学所需,实际上是“劳民伤财”,对农村的教学与进步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是在所有实践活动的问题中最突出和最亟待解决的。

其次,要强调创新性与长期性。三下乡活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环境的改变,也应该有所发展和创新。例如对不同地区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学生的帮扶要与自身的专业相结合,建立长期的帮助帮扶机制,使三下乡活动日益常规化、规范化,结合创新点,使实践活动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发展。另外,我们应该想出更多的方法来不断促进农村帮扶活动的发展。例如,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与学分、奖学金、评优等制度联系起来。建立自愿报名筛选机制,避免想去的同学没有机会,不想去的滥竽充数情况的发生。还可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培训和活动,大一鼓励学生进行了解调查,大二可以在高校本地进行相关的实践,大三以后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深入农村活动了,也可以把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实践中。总之,要想出各种方案,来一场关于实践活动的头脑风暴,将更多有利的因素发展到高校实践活动中去。我们都知道,日常教学有教学大纲,各种考试有考试大纲,但是目前的下乡实践帮扶教学却并没有具体的大纲及课程安排,这恐怕是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者迫在眉睫需要改进的。还有,高校凭一己之力必然无法筹措足够的经费,这便需要我们加大宣传,联系当地乡镇企业,想出各种办法为实践活动填能加量。凡事都需要坚持,实践活动更是这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并不能从本质上改进被帮扶地区的教学水平,只有坚持长期又稳定的帮扶活动,才能真的算得上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才是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

通过调研走访,我们更切实的感受到,农村基础教育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首先,任何方案的实施,都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单靠当地政府或教育部门的投入远远不够。另外,充分利用假期三下乡活动,发动高校青年学生和英语专业的青年教师,深入农村,对口帮扶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大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大学生利用三下乡的机会,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英语学习夏令营活动,充实他们的课堂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高校英语教师做好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义务师资培训,授之以渔,双管齐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少,培训难的问题。

为了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质量,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外,高校需要对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学生加强在实践选题、团队组建、实践准备、数据收集和分析、实践报告撰写、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为学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暑期社会实践。高校社会实践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但是仍然会遇到很多挑战,希望高校社会实践能在政府、学校和个人多方面努力下,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邹元元,柳礼泉.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2]陈曦,石新明.明确工作思路 探索长效机制 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深入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8,(04).

篇3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暑假前夕,XX院团总支向全院广大同学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同学们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以认真的姿态对待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分为分散活动和集体组织两种。共派出淄博幸运风企业帮扶小分队和青岛兴田帮扶小分队两支小分队参加此次实践活动。

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分为:开展便民服务,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对山东济南、莱芜等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义务劳动,帮助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文艺下乡,学院学生会组成文艺队伍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信息,紧抓时尚脉搏,以市场需求带动专业学习的兴趣;企业帮扶,以小分队的组织形式到实习基地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走出校园,了解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序,学以致用。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暑期返校后,全院学生通过写社会实践总结,相互交流经验和教训,使我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层次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我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上报校团委。

四、经验和收获

篇4

1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分制概念起源于德国、定型于美国,最终于19世纪下半叶在哈佛大学得以确立,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它是一种以选课为方式,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规定和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和学习进度,把必须修满最低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后,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国众多高校纷纷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是指在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将学习年限定为3.5-6年,按照本科培养计划,学生完成既定课程要求为4年时间,学业优秀者可提前修完学分,申请毕业;也可根据需要中止本科培养计划,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能力后再继续完成学业,从而成为以理论带实践,以实践促理论的高水平人才。关于高校延期毕业学生的相关研究呈现起步较晚、内容较少、成果较小,针对大学生降级行为的相关学术研究开始于80年代,由大连理工大学刘少新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对延迟毕业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起点要低、内容要实、要循序渐进;90年代重庆邮电学院周卫红,根据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的研究,提出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都有一种“向师性”,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和鼓励,希望得到师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爱的效应。随着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张,生源广泛复杂,导致出现了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教育环境、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对延期毕业学生的管理要求更具体化。首先2008年大连交通大学齐昆,针对延期毕业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单独管理,逐一建档,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的管理方式。其次2009年广东工业大学莫畅和华南理工大学李漫,分析了延期毕业学生试读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党员干部“一对一”,教师“一对多”,家长“一对一”的跟踪管理模式。尤其是2010年集美大学周宜生、沈阳工业大学程军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田园,分别对各自学校延期毕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必要的应对之策。2012年河北工业大学纪美静等人从学生个人原因、学校教育原因和家庭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延期毕业的诱发成因。然而就我国目前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来说,未能在四年内完成学业,而申请延期毕业的学生大部分为学习困难、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学生。这不仅违背了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初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表1是对某高校2009-2013年度延期毕业情况的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学分制下高校延期毕业人数比例趋于上升,“延期毕业”问题也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管理这些“边缘学生”,是改善大学生就业率及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关注点,也成为高校提升战略。表1某高校2009-2013年度延期毕业情况年度本科延期毕业人数本科毕业生总数延期毕业所占比例2009年216人3356人6.04%2010年231人3508人6.17%2011年285人3590人7.35%2012年253人3702人6.39%2013年311人3764人7.63%。

2大学生延期毕业生管理研究趋势

2.1大学生延期毕业的个体、学校和社会影响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对大学生延期毕业的个体、学校和社会影响的系统分析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挖、细理。可通过对以往大学生延期毕业进行整理及系统回顾,从现有的延期毕业学生管理中寻找规律,通过现有研究资料,对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大学生延期毕业对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因素,在学分制积极作用的同时,应正面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查找其与学生学习规划变化之间的联系。2.2大学生延期毕业的易发人群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辅导员和班级导师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研究,研究分析延期毕业学生中的易发人群的人口特征和行为特征,并借鉴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从学生个人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学习特点、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展开,发现大学生延期毕业的形成规律,了解易发人群的症结所在,有助于我们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2.3大学生延期毕业的应对策略长效机制构建。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延期毕业因素和形成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系统研究(如学科特点、课程设置、家庭因素、管理现状等环节),总结大学生延期毕业的形成机理,为制定阶段性应对措施提供依据。站在高校教育和谐发展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建立长治有效的预防和面对大学生延期毕业的帮扶体系。在建立帮扶体系的同时,除考虑学校的作用外,也应该积极建立有效的家庭干预模式,使帮扶机制形成家庭和学校一体化。同时,还要注意各个部门的联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和任课教师之间要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目标。另外,帮扶机制的研究应更多地为实际教学提供帮助,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并且最终要回到实际教学中,不能和教学脱离。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分制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也是建立帮扶机制的应有之义。

作者:赵琦元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篇5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学习困难 帮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提出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和推进,教育规模和在校生数量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和层次参差不齐,大学生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学业困难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因学业原因被降级甚至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高,学习困难学生群体日益增多,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业困难,重拾信心,成为高校管理面临的难题。

一、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根源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泛指智力水平正常,但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校教学培养计划规定内容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多由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引起的学习成绩下滑、最终影响学业,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学习障碍。

1.兴趣障碍

大学生在进校前选择专业时往往比较盲目,对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及以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部分学生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而忽视个人兴趣及专长。进入大学后,学习状态被动,学习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网络及课余活动占用了大量时间,课内外时间兼顾不暇,成绩频频亮红灯。

2.方法障碍

和中学学习不同,大学学习的突出特点是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相较于中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难以改变中学时期老师手把手教,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规划、不适应大学授课方法以及不能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等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

3.意志障碍

懒散、自制能力差及缺乏韧性是缺乏意志力学生的主要表现。学生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和家人的监督、督促,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诱惑,不能正确处理学习、课余活动、交友和娱乐间的关系,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和电影,玩物丧志,学习中心已严重脱离正常轨道。

4.心理障碍

良好、积极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学习成才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在踏进校园初期,往往存在厌学、焦虑、自卑、不适应大学生活等一系列情绪障碍,导致学习遇到困难。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学习困难学生要低。有些大学生在有意识无意识的同他人的比较中, 感到自己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意志消沉,进而产生抑郁情绪,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实行学业预警制度,及时给予学习困难学生警示和帮助,使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三方信息联动,以加大对其关注、教育和帮助力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和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减少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难题。

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和个性普遍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认真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障碍及产生根源,采取有针对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质量,顺利完成学业。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内涵

学习困难学生通常采取的学习方法属“表层学习法”,即把学习看作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强制性任务,因而试图去应付这些要求。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采取“深层学习法”,即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深层学习法”出发重新审视教与学。

通过定期组织召开以提高学习质量为主题的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加深对教与学的认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广大教师既要从“教”的角度,又要从“学”的角度来设置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以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广大学生要采取能够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学习策略,如把学习任务和自己经历、已知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所学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同一门课程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或者和其他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等等。

2.完善机制,实现多层次的携手帮扶

(1)生生携手。遴选成绩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多对一”帮扶。也可按课程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共同体得到提高和进步。

(2)师生携手。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强责任心的教师与学习困难学生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指导教师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应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尽早(在大学一、二年级)实施。

(3)学校与家长携手。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学生联动制,将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表现、学业成绩及时通报学生家长,协助学生家长共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3.营造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学习文化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一方面要特别强化专业思想教育,让新生尽早、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新生切实了解大学阶段学习方法与高中阶段学习方法的差异。

(2)课外活动“学术化”。学校组织各类课外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宗旨,尽可能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少些“娱乐性”,多些“学术性”,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学术活动氛围。

(3)加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宿舍和班级是学生大学阶段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相应的群体对个体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应不断加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把每个宿舍或班级打造成为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群体,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认知、态度与行为。

三、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程序

1.确定名单

(1)学分修读情况。根据学生的培养计划,以学生当学期培养计划课程的学分数以及累计课程学分数作为数量指标,制定相应标准,将未达到学分数量指标的学生列入帮扶对象,按学习障碍类型分类予以帮扶。

(2)平均学分绩点。动态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考量标准,是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量化指标。部分国内高校规定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大于或等于2.0时,方能授予学士学位。针对此项规定,将平均学分绩点低于2.0的学生列入帮扶对象,有助于学生提早认清学习成绩,规划学习进度。

2.分析根源

学生学习障碍大致分为兴趣障碍、方法障碍、意志障碍和心理障碍四种类型,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着以上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学习障碍,要认真分析每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障碍,并找出产生障碍的根源所在,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制订方案与组织实施

高校应为每位学习困难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并针对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给予分类帮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点面结合,以点为主:比如可采取集中谈话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但应以个别谈话为主。另外,在帮扶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隐私权。

4.成效评估与制度保障

高校应高度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成立包括院系领导、书记、班主任、辅导员等成员在内的工作组,制定的帮扶方案对帮扶情况予以跟踪分析,并对已实施的帮扶工作进行定期分析总结,积累学习困难学生有效走出学习困境帮扶经验。从而形成更全面的学业帮扶策略。

学校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 建章立制,以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基础,以规范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教育和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学业不良;心理帮扶;体系

学业不良学生是指智力正常,学习效率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学要求的学生(学业不良也叫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学习不良、差生等)。目前对于学业不良的研究主要关注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和社会性特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把学业不良与其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动机、社会支持等进行分析,探讨学业不良学生的行为模式与其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从多方面探讨学业不良的成因。对学业不良的改善和转化缺少系统的积极的措施。

高校学分制下部分学生不能顺利的完成学业,成为弱势群体,甚至发展成为心理危机。构建心理帮扶体系,一方面可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因学业不良造成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及时解决了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也为学业不良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分层次帮扶、转化和干预

1. 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对轻度学业不良大学生进行干预。对轻度学业不良的学生可以(这里指1门或2门不及格而受到学业警示的学生)实施群体干预,通过小组帮扶、系列讲座、心理沙龙、朋辈心理辅导等形式,克服学业拖延、总结学习技巧,激发学习动力,感受理解、包容、互助的心理氛围,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让其意识到自身的能量和潜力,及时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化学业不良的危机为自我成长的契机。

2.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重度学业不良大学生分类别系列干预。χ囟妊б挡涣即笱生(这里指“编下”或延长学业年限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划分不同的学业不良影响类型,从而保证团体辅导的同质性和干预效果。如开展的团体辅导的类型有团体辅导对提高学业不良大学生自尊的干预,团体辅导对提高学业不良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团体辅导对提高学业不良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等。

二、对典型学生开展个案研究和质性研究

通过访谈,发现有特殊的学业不良学生时,可对其介入个体咨询,对典型个案进行剖析,揭示学业不良大学生在学业预警中促进个人成长的心理机制,探讨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应对和转化策略。

三、搭建全校范围内的学业咨询与辅导信息平台

通过搭建学业咨询与辅导信息平台,为一些未受到学业警示但确实存在学习困难、困扰的学生提供支持和援助系统。

1.开发“学业咨询与辅导”网站。为此类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指导资料和心理技能强健资料。如开设 专业成长、资源共享、在线咨询、专业老师在线答疑、学习技巧、学习心理、心理保健等栏目。教师课件和讲座视频上传到网络,不断丰富网站资源。

2.设置学习“求――助”箱。在校园的信息栏处设置公开学习“求――助”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求――助”箱由两个信箱构成,一个信箱是“求学”箱,供存有学业困难者投递求助内容,自愿选择匿名形式;另一个是“助学”箱,供其他师生提供解决答案,分享学习经验,自愿选择匿名形式。这两个信箱的交流内容全校师生都能看到,并实行动态管理。

四、构建“基于班级为主题的心理帮扶活动”模式

学业不良应做到预防和干预相结合,重在预防。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个体心理素质,积极开发自身潜能,可以有效的预防学业不良。贯穿心理健康教育主线于班级活动中,组建班级心理帮扶小组,作别人的“心灵使者”。培养方式可采用心理沙龙、专题讲座、素质拓展、案例研讨等。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愿意自助和助人者皆可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多样化、层次化,如学习兴趣小组的实施和开展,学生考试焦虑辅导,自我认知与潜能开发,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沙龙的组织与实施,朋辈个别心理咨询等等。

通过探索构建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帮扶体系,对不同等次学业不良学生实施干预、帮扶和转化,帮助这些学生消除心理压力,从而将学业不良经历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契机。通过构建基于班级为主体的小组帮扶模式,网络平台、“求――助箱”的开发和使用,能够把外在教育要求逐渐内化为大学生追求高效学习、健康成长的自觉行动;整合了全校师生的力量,营造出一种人人关心学业不良问题的新风尚;帮助这类学生在通往成长的道路上认识自己,重新评价自己,进而发展自己,在学业不良中积极改变而提高自身健康水平,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段蕙芬、沈之菲、徐芒迪、徐自生.学业不良学生类型与特点的聚类分析[J].心理学报,1994,(2)

[2]彭燕凌.团体辅导在改善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周仁会,王刚.国内学业不良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9,(7)

[4]田沈烈敏.关于初中学业不良者学业求助特征及相关研究仁[J].心理科学,2007,(30)

[5]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

[6]沈烈敏.关于学业不良学生考试焦虑及考试焦虑形成机制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26(5)

[7]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 1999, 22(5)

[8]俞国良,王永丽.学习不良儿童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4,27(4): 786

篇7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55-03

大学生志愿服务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要求的引导下,各高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志愿活动,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如何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现状

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是高校志愿活动中较为多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为特定社区的困难家庭子女提供无偿的帮扶教育服务。在高校和社区的合作基础上,大学生为弱势群体提供高校教育资源,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志愿者通过帮扶困难家庭子女,在解决别人困难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志愿服务形式。然而,社区义务家教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实际上,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作为一种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服务形式,具备了其他形式缺乏的长效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应当引起关注和研究。

二、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性质与特点

1.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双重性质。一方面,社区义务家教选择学校周围的社区作为志愿服务对象,立足特定社区实际需求,面向特定群体困难家庭,促进了大学与社区的交流,发扬了大学精神,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民生,培养服务大众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了“社区服务”的核心属性。

另一方面,社区义务家教的帮扶对象是民工子弟和贫困学生等特定群体,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一种缓解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手段,也契合“大学生支教”的核心精神。同时,许多高校志愿团队在组织义务家教的同时,也到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2.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优势。与其他大学生志愿活动相比,社区义务家教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在兼有“社区服务”和“大学生支教”双重属性的同时,避免了后两者的一些常见弊病。

大学生社区服务的一般范围主要包括社区内的义工、义诊、培训、政策法规宣传、环保护绿、敬老帮困等。因为大学生尚处于在校学习阶段,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时,由于技能不够熟练,服务能力有限,社会认可度不高,容易导致成就感受挫;而从事普通的义工、环保等体力型劳动,又难以发挥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的优势,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容易造成志愿者参与热情低迷。总体而言,大学生社区服务的专业性、持续性和社会认可度存在一定不足。

不同的是,社区义务家教则在立足社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知识传播能力,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和持续性较高。加之家教的针对性强,社会认可度普遍较好。

大学生支教活动通常分为不定期支教、短期支教和长期支教,支教对象一般处于偏远乡村或山区、西部等教育资源较为稀缺的地区。不定期支教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次数较少,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支教的时间、次数、对象较为固定,但大多数志愿者并不负责正式课程,而是以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课外知识,教授音乐、绘画技能等。两种方式都缺乏持续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容易流于形式。长期支教一般属于政府和社会机构特定项目(如“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名志愿者要到偏远地区进行1至3年的定点支教,持续性较长,但志愿者的时间代价花费较高,自身的学业无法兼顾。

社区义务家教与此不同。首先,它是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制订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因材施教,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其次,作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长期项目,安排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和次数,保证家教活动的长效性;第三,帮扶对象一般在高校所在地附近的社区,避免了偏远地区支教的不便,既兼顾了志愿者的学业,也方便了家教双方的定期活动。

3.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特点。(1)长效性: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制度上支持保证义务家教的持续进行。(2)稳定性:义务家教在时间、次数和人员上是固定的,可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不被中断,计划不被打乱。(3)专业性:高校招募志愿者时对学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上有一定要求,并且组织较为充分的岗前培训,一定程度上保证志愿者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4)实效性:义务家教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避免了形式主义和昙花一现的现象。(5)社会认可度高:由于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并具有较强的长效性、专业性和实效性,社会对这一志愿服务形式的认可度较高。(6)组织难度较小:服务内容基本在志愿者掌握之中,不必组织专业外的培训;服务双方的距离较近,节省了时间、人力、财力;以组织结对子的形式进行,结构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灵活。(7)契合“服务学习”理念:“服务学习”作为西方教育的理念,是指一种行动中的教育方式,通过学习与社区的合作,将社区服务与课程相联系,强调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成长角度来看,“服务学习”是一种以服务为载体的体验学习方式,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服务来实现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提升,切实增强与同伴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义务家教的服务形式中,无论是帮扶对象还是志愿者本身,都是学生的身份,服务的内容与自身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志愿者通过教授课业,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生动的理解和进一步升华,在义务家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学业水平和思想觉悟,通过“教学相长”实现了“助人自助”。同时,志愿团体组织定期的总结交流会,是服务过程中的反思与提升,增强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1.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育人功能。(1)导向功能。在信仰导向方面,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实践的锻炼中,在社会转型时期强化信仰,磨炼意志,坚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在道德导向方面,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志愿精神,发扬“学雷锋”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务家教的双方维持稳定的帮扶关系,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民生、大众疾苦,促进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成才导向方面,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课堂走进社区,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助人自助。(2)凝聚功能。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有助于大学生在爱国主义、志愿精神、共同理想和集体荣誉感的感召下凝聚起来,以志愿精神为纽带,整合社会资源,团结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对于志愿者来说,帮助困难家庭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是他们参与义务家教的共同初衷。他们主动寻求社区合作,不计报酬为困难家庭提供帮助,通过家教队伍的团队合作,相互交流学习,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效果,增强了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3)激励功能。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切实帮助贫困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赢得各方面的认可。他们在改善弱势群体处境、平衡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宣传教育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有助于获得成就感的激励、责任感的激励和社会评价的激励,从而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完善,并提升志愿服务的动力。

总体而言,社区义务家教将大学生的成长空间从课堂延伸至开放的社区,在服务活动和社区交流中实现对他人的关怀,促使学生关注社会需要、思考社会问题、审视自我责任、激励自我发展,是实现实践育人功能的优势途径。

2.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的育人功能和实现路径。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在组织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校内和社会资源不足,志愿者队伍组织体系不完善,队伍流失率高,缺乏激励机制等。为完善社区义务家教,更好地实现实践育人功能,还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普遍存在组织松散、管理不善、人员流失的情况,主要是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社区义务家教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建设。首先,社团应根据志愿者人员情况分配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将义务家教的运作流程不断改进和细化,培养干部队伍,实现自我管理;其次,应注重加强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和教学能力培训,做好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受帮扶家庭的沟通合作,探索义务家教的新模式。

(2)落实评估和激励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新动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调动志愿者们的积极性,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期化,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估和激励机制。评估标准应当包括服务的量和效果,这就要求社区义务家教组织对相关情况和数据进行及时地掌握。在做好每次家教记录的通知,应当提供渠道,让帮扶对象定期反馈教学效果作为评估的依据。

(3)打造精品项目,坚持“品牌化”“基地化”建设。为了保障社区义务家教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长远规划的角度,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特色出发,将社区义务家教打造成品牌化、基地化的精品项目。在社区弘扬大学人文精神,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可以有效促进志愿服务的开展;同时,在社区或民工小学打造义务家教基地,有助于保证服务机制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促进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保证“实践育人”长期而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篇8

一、完善在民族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教育缺失

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民族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充分了解各民族的本民族文化,,民族习惯等,以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高度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安定工作。重点学习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良好认知。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他们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树立反对民族分裂的决心、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等。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展览、民族知识答题竞赛、以及各民族的文艺演出等各种民族主题活动,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五十六个民族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客观认同,也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了解,使各民族文化传统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交流与分享,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建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

要着力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校要有规划的制定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做有效的工作分析,总结经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的特殊问题。学生院长和辅导员要扎下心来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耐心、爱心、真心、悉心、责任心”的“五心”原则,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四、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升学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环境来到非本民族文化环境,这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并出现孤独感、压抑感、无归属感等不良的情感体验。所以,各类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除需开展常规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常的心理卫生普及教育之外,还要系统的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与辅导员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针对有特殊问题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分层规划,逐步教会他们掌握自我调节和驾驭自己心理的知识,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五、拓宽创业和就业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该地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就要求我们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二级学院,要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筹计划为依托,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归纳,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使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少数民族学生处;提前做好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遵循自身特点,提早培养职业责任感,有助于毕业后顺利就业;积极探索各种教育模式,例如讲座、报告会、专场招聘等形式,多角度的实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帮扶。

六、强化舆情激化事件中的思想教育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具有自己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他们对所见所闻的一些不理解或误解,因而导致了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性情绪波动以及较为激烈的言行反应,使原本的小矛盾扩大,进而导致非理发生的事件,我们将其定义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舆情激化事件。舆情激化事件的应急对待是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难题,这就要求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消除舆情激化事件的根本原因。第二,灵活选择政治教育的载体,积极消除舆情激化事件的现实因素。第三,创建较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分析舆情激化事件存在的内在因素,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从根本上预防、杜绝、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

七、提升校园文化渗透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校园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建设,将国家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理念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宗旨彼此渗透结合,营造出适合民族精神培养的文化氛围,创造适合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特点,积极利用各种学生活动平台,尤其是文艺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在音乐、舞蹈方面的特长,自信的融入到集体之中,更好的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大融合。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81

Abstract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key factor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target management mode of teaching methods can be used in the actu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is target management 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launches the discussion, and focus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effectively.

Key words target management mod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影响高校教学的模式的重要因素。为了迎合就业市场要求,高校教育更加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大学生能够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但是,仍旧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高校设有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目标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概述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础参考的重要部分,可以大学生创业成功打下基础,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内容。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主要特征

(1)动静统一,大学在展开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不断汲取经验树立信心。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需要经过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所要创业的相关内容,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进而实现动静的有效统一,为大学生的创业打下基础。

(2)主动与灵活的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重视教育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大学生在了解自主创业的基本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对相关行业的规律和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业经”,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结合社会的基本情况,灵活的对创业教育内容进行调整,使得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与社会的现状相符合。

(3)实效性与教育性的揉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帮助,促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总结相关经验,并切实应用到自身的创业过程中,促使创业成功率可以得到保障。通过创业教育,可以使得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和个人的基本素质与社会的需求相符合。因此,在进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管理时,需要重视内容的实效性和教育性。

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基本功能

(1)重视创业意识的培养,转变观念,受到当前就业市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可以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得大学生能够转变对就业的看法,并选择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可以使得大学生认清就业和创业的方向,促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创业的艰辛,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创业目标。并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结合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践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创业风险,使得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解决大学生创业路上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促使大学生进行创业规划设计,促使大学生可以按部就班的实现创业活动。

(3)推动大学生人生观的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在重视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从而使得学生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促使大学生在融入社会的同时,可以保持自己的初心,使得大学生能够始终坚持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促使大学生创业的同时,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避各类违规事件的发生。

2 目标管理模式分析

所谓目标管理模式是促使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以创业成功作为标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并为既定的目标进行奋斗,促使目标可以顺利的实现,最终完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可以被称为自下而上的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因素,将学生作为目标的本体,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完成有效互动,并可以自主、积极的对目标进行实现,从而使得目标管理模式能够合理的应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其中,目标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核心,学生通过对目标实现的过程,不断对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使得自己的创业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重视目标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可以投入大量的精力到自主创业中,促使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展开大学生创业教育时,主要重视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并使教育的信息具有实效性,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推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3 目标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目标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符合现今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促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创业成功。

3.1 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管理目标

(1)需要明确学生创业教育的管理目标,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并推动大学生胜任力的提升。胜任力是大学生在创业中,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岗位和职能,使得大学生面对不同的社会岗位情况,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 ,切实适应岗位的真实情况。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目标的树立,可以作为对大学生胜任力鉴定的一个重要标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以加强绩效管理为目标,在实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需要科学的展开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结合目标实施情况,并以绩效管理为基础,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管理目标。需要科学的对目标进行分解,并根据大学生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全方位的考核形式,可以明确社会不同群体对大学生的评价情况,从而获得大学生的绩效情况。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管理可以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参考。

3.2 以学生为本,展开分层培养

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阶段,创业的动机和创业的目标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就使得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求存在差异。为了迎合这种差异,目标管理模式需要以学生为本,科学的进行分层培养。

(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创业的实际情况,并不是盲目的去进行自主创业,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得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合理的展开创业活动。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对待工作岗位和职业道德。

(2)结合学生特点,发展具有创业素质的大学生,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采用有效的创业素质测评表,对学生的创业素质进行测试,并对已经树立创业目标的大学生进行鼓励,并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模拟创业活动,促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3)加强对已创业大学生的帮扶,目标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重视对已创业大学生的帮扶,可以采用提供咨询和联系客户的方式,促使大学生的创业取得一定的成效,促使大学生的目标得以实现。

(4)结合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手段,针对具有特色的专业,需要发挥该专业特色,形成良好的创业目标,并切实应用到创业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本身专业的了解情况,并将创业项目与自身专业相结合,促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得到有效提升,推动大学生创业目标的实现。

3.3 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重视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帮扶。(1)积极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大学生创业的机会,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配合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相关保障,由大学生自行进行申请,领取创业基金,促使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得到提升。此外,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展开针对大学生相关技能的培训,加强大学生对创业项目的了解。(2)发挥社会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社会企业可以采用资金扶持,项目扶持的方式,增加社会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有力的条件,并适当的为大学生提供业务支持,实现多边合作的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方向,促使大学生的创业可以实现。

3.4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风险防范

目标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科学的对大学生创业失败风险进行评估,避免大学生创业失败后失业,失去动力和信息,影响以后的就业。通过风险评估,对大学生进行风险教育,从而使得大学生可以充分认识风险,树立良好的信心,在创业失败后,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走出困境。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的大学生失业保障措施,为大学生解决创业的后顾之忧。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方向、后盾的重要教育内容。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采用目标管理模式进行大学生的创业教学,促使大学生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创业目标,并自主的展开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以积极的心态促使目标的实现,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生创业目标的实现,促使大学生的创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邵良杉,苏海泉.目标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50-51.

篇10

二、活动时间

年5月10日到6月15日

三、服务对象

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

四、活动内容

(一)送创业培训。由市人社局协调高级技工学校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选派优秀教师,对三所高校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培训应届毕业生800名。在三所高校各培育认定一处创业实践训练基地,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应届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或演练,帮助创业者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二)送小额贷款。由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负责,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积极探索大学生小额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办法。对创业培训后成功开业的优秀学员(培训人数5%以内),按每人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并免除反担保。

(三)送扶持政策。由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办公室负责,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实行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协调有关单位,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协调工商部门,对毕业年度大学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四)送创业服务。由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市人才中心、市高级技工学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三所高校,共同加强项目信息服务,筛选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和推介引导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共同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将创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实训)紧密结合,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和创业路线图。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利用现有创业专家志愿团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信息、个性化辅导等服务。开展创业帮扶活动,组织创业成功人士与创业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等资源,建设完善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

(五)送创业文化。由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创业培训师及大学生创业典型进校园举办创业大讲堂活动,让创业文化根植校园,惠及学生。树立鼓励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倡导追求贡献、崇尚创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营造善待他人、和衷共济、发展共赢的和谐环境,把先进的创业文化转化为创业富民的持久动力,努力培育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