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13:36: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抹灰实验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但是作为一名始终承担一线授课任务的教师,客观看待这些年的实训课程,发现有些问题日趋明显,亟待解决。本文主要着眼于授课教师实操技能的提高和对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的控制两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仅供类似实训课程教师参考。
二、专业课程教师要切身体会并掌握实操技能
很多教师上了多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课堂实操演示实际都是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这种校企结合的授课模式固然值得推荐,但并不意味着组织课堂教学的校内教师就不用学习并提高实操技术。
例如在内墙抹灰单元,有些女性教师先入为主的认为女性无需动手进行操作。然而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即使企业师傅指导的再到位,初次进行抹灰施工的学生几乎都会遇到水泥不断从墙上脱落的情况,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拌制砂浆过程中对水灰比控制不当。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刚刚接触抹灰工具,对手握铁抹子将砂浆涂抹在墙上时的力度掌握不好,造成粘结不牢固,只需要多次练习体会即可避免问题反复发生。此时,作为校内授课教师,如果没有亲自体会过抹灰工具的重量,没有独立进行过抹灰施工,没有感受过砂浆上墙的力度,那么对于学生这种常规问题就缺乏指导性, 无法给学生提出正确的建议。诸如此类隐藏于理论知识和普遍技术之下的微观细节,只有教师亲自动手切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其中技巧。
为改进此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均要求中职学校教师,特别是实训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具备“双师型”资格。故教师本人,无论职称高低,性别如何,都应主动到生产一线进修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只有真实当一回施工人员,才能向学生传授可靠可信的知识,名副其实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其次,由于现实环境所限,很多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一线实践,为了不耽误教学,又能提高实操技能,校内教师应当积极向课堂中的企业教师请教和学习,不要把学生的动手环节单纯抛给企业教师。
三、有效改进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真正发挥其作用
装饰技能每个实训单元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进行体现的,任务一般按照各自特点分为若干环节,每个任务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以汇报总结环节作为结束的。由于装饰技能课程本身特点,所以每个任务的核心工作都体现在施工过程和质量检测中,当核心工作结束后,学生通常就感觉该单元已经完成,知识已经掌握,并不重视汇报总结环节。事实上,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改革后的新教学方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都应当进行汇报总结,为下一个学习单元做好准备。
这几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中,我都保留了学生的汇报总结ppt文档和演讲照片,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学生普遍将汇报总结这样的小组活动自行转化成个人活动,由小组中的某个人全程完成ppt文件制作并进行上台汇报演讲。通过和学生交流,他们认为ppt文档制作有一定难度,除了技术难度之外,学生还要将整个任务从最初明确任务到收集材料、施工及质检有机结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有重点有特点的总结,同时配以图片、文字解释等材料,最终呈现在ppt文件中,由汇报者有条理的进行演讲。整个过程是教师提前布置给全组组员的,初衷是通过该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回忆、复习并整理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所有材料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实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小组都将涉及ppt文件制作的核心问题和演讲工作,统统归到某个擅长电脑操作或善于表现的组员身上,或者完全成为组长一个人的苦差事。
第二,上台演讲的组员一般都是善于表现的学生,他们只想通过这个机会单纯的表现自己的口才或者胆量,并没有提前对文档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也没有和组员就整个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过全面讨论分析,无法达到演示目的,这也显示了中职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上的短板。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加强了对每个单元汇报总结环节的关注力度,不能只重实操,避免汇报总结阶段变成整个单元的“鸡肋”。
首先,向学生讲解ppt汇报的目的和软件本身区别于其他软件在演示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ppt文档制作时的关键技术点,解决制作中的基础性问题。其次,逐一帮助每个小组整理分析任务实施全过程的要点,每个组员都参与制作前期的讨论,做好记录,不但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同时又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对每组制作的文档草稿进行提问和评价,引导组员思考可改进之处,使文档体现整组特点,表现出每个人在实施过程中的贡献,并引发学生对于不足之处的反思。最后,在ppt演讲过程中,鼓励组内学生进行轮换演讲,当众接受所有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检验任务完成效果,对学生进行客观打分,同时也鼓励组与组之间再次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随着课程的深入和推进,教师发现,只要坚持每个单元进行这样有效的汇报总结,学生慢慢将接受并适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了自信心。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0 引言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指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目前,我校从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视角出发,结合行业背景、企业特色和学校自身优势,在工程监理专业中,积极构建具有鲜明“现场监理岗位”这一职业特色的校企互动融合式教学工程资源平台,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集合的职教改革观念向纵深方向演化和发展,为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信息资源载体和物质基础。
1 “校企互动融合式教学工程资源平台”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1 教学工程资源平台的软硬件构架――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物质保障机制
1.1.1 硬件构架系统
作为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共同分享的教学工程资源平台,该平台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是居于首要位置的。为此,该教学工程平台采用两台高性能服务器和两台存储设备,其中linux系统服务器1台,用作平台的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windows系统服务器1台,用于基于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课程资源;分别配置了不同通信服务商的接入端口,特别是考虑到资源的互动性,后期将设置手机(包括iphone、ipad)等无线上网等物理端口。
1.1.2 软件构架系统
该平台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分布式、标准化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①行业、校企通力共建、成果共享。参建者不仅是学校的专业人士,还有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指导,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将企业的工程资源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整合利用。
②全方位全员教学活动支持:支持项目化教学、工程案例教学、基于工作任务流程的教学和各类实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并且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现代的E-Learning(网络教育学习模式)、B-Learning(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及M-Learning(无线移动式学习模式)扬长补短,相得益彰。
1.2 平台资源的存在状态与可持续发展――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项目来源保障
1.2.1 平台资源的存在状态
①课程资源:从课程介绍、引入职业标准的课程教学标准以及基于工程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活动设计都很齐全,便于项目化教学配套利用和实施。
②音视频、工程案例、课件、试题试卷等:主要将现有的教学、科研以及企业提供的各类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并提供学习者与开发者、专业技术人员的单向及多向乃至不定向互动交流的空间。
1.2.2 平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项目化教学工作室责任制、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和项目工作站等创新机制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保障;通过学习使用者的信息反馈,来改进该平台资源的内容载体,特别是要动态更新工程实例和实行工程项目追踪回访制度,使得项目化教学内容真实地展示和再现企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让在校生能较快掌握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员工在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中有所收获。
1.3 教学工程资源平台下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践――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课程”为例
在该门课的传统教学中,往往通过教师讲授各章节内容,然后学生复述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一来,仅仅是停留在技术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上,而缺乏针对具体工作任务的知识运用和迁移,无法形成该岗位技能的训练,更谈不上形成监理员的岗位能力培养,因此,必须实施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3.1 落实行动导向法,整个教学模式以项目化展开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在该教学模式中,区别于传统授课的教师为中心的单纯“讲授”,而是采取“做学教练”一体化的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训练学生的技能,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课程项目化实施中,始终要求学生利用教学工程资源平台来完成任务,逐步训练其对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评定和验收能力,学生在“做中学”,而非“听中学”。
1.3.2 校企共同制定项目训练的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由浅入深,再现现场监理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培养职业核心技能。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和企业工程师通力合作,利用教学工程资源平台,按照工作导向、能力目标、项目载体、任务训练、学生主体和教学做一体化这六个原则,将岗位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提炼出来,即将施工质量的控制与评定验收能力凝聚后再分解到若干个典型性、代表性和实战性的项目中,并适当结合企业的工程实践活动来展开。
1.3.3 校企共同确定项目完成进程,在资源平台中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
由于项目涉及到企业的真实运作工作过程,项目完成情况将根据企业的实际工程进度有所差异。因此,考核时更多注重过程性考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测试只占到较少的比例。在教学工程资源平台上,可以采取现场实操录像技能鉴定、校企联合在线试题库、离线打包学习手册、职业培训网校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考核方式及变换考核内容。
1.3.4 利用教学工程资源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做练”的过程,将为在校师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进行交流、互动互助的时空利用该教学工程资源平台,使得参与建设和利用的所有人员――在校师生、企业员工及技术专家乃至社会学习者都能够进行交流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多向的,更多的是即时且不定向的,为所有人士提供了交流的可能性。例如在完成室内抹灰工程的检验批验收表格这一任务中,学生的问答、企业员工的现场指导、教师的介绍、专家的点评等将形成内涵极为丰富的“互动融合式信息云”,由资源平台的服务器存储并逐步累积,并进一步推动该平台的“自发式”共建共享,最终使所有参与人士受益匪浅。
2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因此,我们要积极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并将其落实到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特别是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实现了该资源平台的充分利用,为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育与工程资源服务,最终将形成该教学工程资源平台架构下校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学敏.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2]刘长骞.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06).
[3]任国亮.建设工程监理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