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23:03: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史明理心得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二.有感于“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第二章,作者阐述了“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在讲述教学方式的综合化拓展时,作者谈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来教”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了,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识、技能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来对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说相当广泛。围绕教材,我们可以做数学史、数学信息、先进教学手段乃至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是教材由死变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当作一个系统,每到立体看作一个课题,每一个定理、原理看作是蕴含哲理的智慧结晶,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不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才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做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吗?
三.谈“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学生之所以还要强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学习数学实在是为了好的分数,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已经离开了
数学的真谛。素质教育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
四.有感于“‘ 要我学 ’到‘ 我要学 ’”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动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轻松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如果他是被动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惫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小。学生的学习也如此道。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关联的学习要素组成,即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又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方法、概念、道理要言简意赅、清清楚楚。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
2019年3月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2019教师读书个人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读《做不抱怨的教师》有感
2019年体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读书心得800字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16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有关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15年最新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例文
为了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程,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而好的教案必不可少。回想以前我编写的教案,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考虑最多的是“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如何能讲得精彩”,考虑较少的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较少。因此,教学往往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行,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的规定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理念,着眼于教学实际,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学案导学既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课堂效率的体现,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案和教案已然成了教师教学的两大法宝。教学中,我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教学方法,一直坚持编制并使用学案,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完善学案。
一、何为“学案导学”
学案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内自学以及课后反馈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归纳知识、总结方法,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效结合。
二、导学案的编写
学案根据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
(一)新授课学案
新授课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次接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以前很多教师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但学生的完成方式就是看书,一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会在教材上画出知识点来,以初步了解新学知识,但上课“重点听什么”“应该掌握什么”“知识间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却是学生在预习中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学情,清楚他们的知识层次和认知能力;了解教材,清楚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的重、难点。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规律等。例如,基本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单位,定理,定律及公式等,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就能找到。而这些规律得出的背景,涉及的人物、事件等,就是高考中的热点“物理学史”,有些内容在教材中可以找到,有些内容则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归纳、整理,在操作形式上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
2.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是学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的一项要求,所以,教师的问题设置要有梯度,要根据学情,由浅入深螺旋式地递增,这也是学案中“导”的过程。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联系”“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脉络和联系,并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教师角度思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应该问什么,问到什么程度。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适时点拨、因势引导,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不同,知识掌握情况不同,所编写的学案也要不同。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学案编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反馈部分进行分层设计,基础知识、公式和规律设为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一些二级结论的推导、公式的运用或基本方法的总结,可以让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来完成。适当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拓展、科学漫步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例如,我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课导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1)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的内容:
①回忆圆周运动的知识,归纳出你所知道的向心力公式。
②分析在赤道和两极极点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力来源以及所需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围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来源以及所需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③对于卫星,有哪些物理量可以表示它们的运动快慢?能否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写出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式,并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④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⑤如何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求解时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⑥密度和质量的关系是什么?求解时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2)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对表达式和规律理解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①回忆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比较它与地球上物体之间的关系。尝试以地球同步卫星为纽带,分析地球上物体与其他人造卫星之间的关系。
②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密度需要几个物理量?这些物理量是什么?最少可以用几个物理量求出中心天体的密度?此时的密度表达式是什么?
(3)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①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多少?地球的半径是多少?
②试算出同步卫星的飞行速度?
③试算出近地卫星(贴地球表面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与停在赤道上的汽车比较,谁跑得快?请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定出要训练学生的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通过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方式,达到训练目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设计或教学情景设计,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起他们更多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专题复习――物理学史的总结。我在设计学案时,最开始是把与科学家相关的实验、成就、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填写出与其相对应的科学家姓名。开始时还觉得很有效果,但最后的反馈结果却不太理想,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遗忘得快。后来,我改变了形式,把科学家的姓名和对应的实验、成就及规律的得出过程直接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分组,给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编写情景剧,要求体现出科学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规律的得出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等,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也很感兴趣,记忆深刻。在编排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置身于科学家的研究情境中,知道了科学的严谨和研究过程的艰辛,明白了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4.例题引路
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考而言,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题。所以,在学案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点和所提出的问题来精心设计例题,难度不能太高,要有代表性,通过例题要让学生体会出知识的相关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这些例题来设计相应的变式,强调易错点、易混点和重难点;也可以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探究质疑,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案问题设置上,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挖掘出知识本质以及各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质疑或困惑记录下来,以便听课时进一步思考解惑,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来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借助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将教材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收获并体会学习成果,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6.课后反馈
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好坏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讲得再好,学生若不会,也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学案的最后环节,要设计1~2道与本节课知识或所要掌握规律密切相关的习题,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后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争取在下一节课中予以解决,而对于个性问题,则可以在课后单独解决。
7.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是学生学习的运用环节,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环节。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要求不同,所以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点也不相同。由于理解、记忆等能力的差异,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不同,所以作业设置不能一刀切。问题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问题太难,大多数学生不会做,作业会成为负担,失去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学习材料,给有需要的学生以适当帮助。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二)复习课学案
复习课上的内容由于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所以在知识上应侧重回忆考查,一般以填空形式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考查其知识掌握情况。复习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应用和整合,所以在问题设置上,应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规律的推导过程、规律的使用条件,例题的设置难度可以适当提高,变式训练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增多,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熟练度。
在一次高三一轮复习中,我执教了一节有关“变压器”内容的习题课,利用了复习课学案,通过对基础知识、知识间的联系、所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进行问题设置,对高考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展示,并对例题进行多个变式。在上课前一天下发了学案,第二天再对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改,这是对学情的一种反馈,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扩大课堂容量,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学案的使用
虽然学案问题的设置都是在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后,根据每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要点而精心设计出来的,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则需要教师对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是教学的难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教师要在课前批阅学生的学案,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来调整教案。以学案为导航,精准找到学生的思维误区、理解难点等,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方法加以解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根据反馈情况,不但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能找出学生的亮点,如公式归纳全面、规律理解准确、推论推导规范、解决问题有新意、解题方法简单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亮点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增强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竞争意识,实现共同进步。
总之,学案导学力图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思考和感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我相信,通过教师们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案导学一定会为学生打开一扇智慧之门,让学生放飞自我灵感、感受学习乐趣、体会科学魅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特色内涵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和语文教师的素质特点,决定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在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方式上必须具备新的特色内涵。
1.独具一格的课程性质。医学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而非纯粹的文学专业训练。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更不能是为了医学而语文。为了语文而教学违背了培养宗旨,为了医学而语文不如改成医古文。语文教学表现的不仅仅是审美,还表现着道德、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历史等诸多内容。语文是知识、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是学好其他所有课程的基本工具。医学院校的大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去学习、理解医学专业知识,需要通过语文去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因此,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前提,通过对语文基本知识的系统阐述,让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熟悉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把握最基本的语法规范,提高生活中口才交际的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2.医学与人文:大学语文教学的“四个结合”。医学院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学与人文的相结合,培养较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结合重点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要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教育医学生如何立德做人;二是语文教学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教育医学生如何爱人(理解人、同情人、关怀人、感化人);三是语文教学要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医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四是语文教学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这一结合难度很大但又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四个结合”是建构特色课堂,传播文化意蕴,丰富教学创意的理论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加速且学而难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漠视及其叛逆心理,社会各种思潮与不良诱惑以及语文学科在医学院校被边缘化等严重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学的培养效果。因此,根据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切实把握语文课程的特色内涵,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成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技巧
1.抓好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多管齐下。“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是大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基本方式:可以师吟生听,潜思默记;可以师生齐诵,共醉其中;可以播放经典美文,师生边听边想;可以布置读书笔记和随笔作业,组织读书报告会,树榜立样,热情洋溢地赞美和鼓励;可以编排诗剧歌剧话剧,师生同台献艺;可以组织课堂文采大赛、佳作美文大赛、古文翻译大赛,使大学生敢于创新、乐于表现、轻松记忆;可以欣赏文学经典影片或纪录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等。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何种方式,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思”。语文教学的效果归根究底是由思维参与的力度决定的,阅读需要思维的渗透深化,写作需要思维加工转化,听力需要思维训练强化,说话更需逻辑思维基础上的语言规范化等等。大学生有所思有所忆能明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中华文化潜移默化为自己所有,这亦是从医者需要的一种人文素质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