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23:50: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对学生影响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肩负使命和责任的重大。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全面的,不仅要求掌握丰富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而且要有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交往的能力、生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纯粹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这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以相当的文化科学修养为基础。由于英语学科工具性、综合性的特点,英语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修养外,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教师知识面越宽,视野越开阔,教学时就能内容充实,厚积而薄发,左右逢源。
1然科学知识
英语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英语教师当然不可能通晓各门科学,但是读一点科普读物,关心与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读~点科技发展史,对某一门或某几门科学知识了解稍多一些,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2.社会科学知识
英语教材有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学时要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学有成效。英语教师除须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能力外,还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如学习西方民族习俗、风土人情、人际交往等等。
英语教师“精”于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学生必能学有所得,受益终生。
三、英语教师通过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对学生发展渗透影响的原则和方法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无疑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显然历史的重任必将落在所有外语教育工作者身上,而且也势必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此,英语教师要完整地把握以下教学原则:通过所教授的语言了解文化;文化活动作为每堂课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学生获得他们认为所需的取得社会地位的能力;使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自身文化及日标语文化均有所了解;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文化教学旨在改变学生的自身文化行为,只是要求学生认识到人们的某些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对那些行为表示理解。
在这几条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运用以下手段对学生渗透文化意识:
1.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导入文化内容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英语词句的文化涵义及使用中的文化规约的介绍。
2.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是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阵地,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教材内容直接体现着英语这门课的文化内涵。在中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文化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如在上有关fo0danddirnk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水果学做水果色拉这一西方特色的菜,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子,也了解了西方的饮食习惯及西餐厅的基本礼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
高校是先进文化形成的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不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特殊的积极作用。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
当前,高校都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各类社会思潮给教育和教师带来极大的冲击,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功利思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方面,教师为了增加课时津贴,疲于应付教学,忽视了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不利于直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越来越浓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对物质金钱产生过多追求,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置之不理,不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看法。因而,当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类现象,致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迫于学术和专业技术评聘的压力,高校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部分教师存在抄袭学生的科研成果,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到学生中间,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部分教师缺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意识,课堂上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遵守社会规范,严以律己,但生活中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言语粗俗、举止不雅,甚至违公德,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力解决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技能和知识,也要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存在的各种疑问。但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问题,认为上好课就是好教师,把教师在育人方面的责任片面的从教学中分离开来,或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跟任课老师无关。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管观念,要让教师在工作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要善于树立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典型人物,达到利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教育教育大学生的目的。通过师德标兵的评比、“三育人”等评选先进典型活动,激励先进,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整个师德师风建设发展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在鼓励教师们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认识到崇高的思想品德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肯定。3.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在实施师德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的引导,调动教师接受规范的内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杜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放入教师岗位考核指标中,将师德师风与聘任、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挂钩。
4.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育。首先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认真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师德规范提高明辨道德善恶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学校应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近况,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可定期在教师中开展思想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和责任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是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督促学生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总之,在建设好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一、“赏识”和“批评”的认识
首先赏识和批评,就象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每个孩子都有让他人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就有让他人可批评之处。但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也有些老师,手里握着赏识和批评两种武器,却戴着“惟分是举”的有色眼镜,用的是“变脸”教育法。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笑脸赏识;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板脸批评;对学习中不溜的学生,表情平淡,既不赏识也不批评。作为老师就应该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缺点,该赏识则赏识,该批评就批评,不应戴着“有色眼镜”进入教室。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让别人可以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让别人可批评之处。正确地赏识,可以给予他们以极大的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他们进步。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积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指出他们的缺点,该赏识则赏识,该批评就批评,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挖掘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二、赏识则鼓励、信任和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中,我们常常对有些学生是“恨铁不成钢”。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忽略了一点:这些学生其实更期待鼓励和赞扬,他们其实更渴望上进。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对他们有一个积极的认识。“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每个人身上也都有闪光点”,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去鼓励他们,给于他们一个美好的目标,并给予他们极大的信任和期待,我相信他们会对自己更有自信。
其实,在班级中我们有些学生虽然学习不怎么样,但他的人缘非常好,源于他热爱班集体,乐于帮助他人,而且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让同学们感觉他们就像大哥哥、大姐姐,非常信任。我觉得这样的学生更期待别人的赏识,只要我们给予他们一些自信,给予他们一些信任和鼓励,就会很乐意去展示自己,上进的动力更大。
三、赏识则“两勤”
大家在一起常常说“不怕学生学不好,而是怕他们不学。”是呀,只要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学就是好学生。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自觉地去学呢?作为老师首先要“嘴勤”。只要孩子们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就应该积极的给予肯定,如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好听!”“你今天的作业非常及时,字真漂亮!”“你走路的姿势真美!”……我觉得这些“一丁点的进步”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其次,要眼勤。作为老师就应该拥有一双善洞察的慧眼,时时、事事去捕捉学生的点滴变化,不怕麻烦及时的给予对错的指出或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无处不在,其奥秘就是让孩子们拥有“悟心”,在不知不觉中去推掉压在身上自卑的巨石,让他们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就会形成一个崭新的面貌。这是我们老师都所期待的,所以说,“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21-02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医学生承载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肩负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使命。如何提升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成效成为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医学生人文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校园文化与人文教育的概述
1. 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的物质形态(校园环境、教学设备、设施等)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独特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社团、沙龙、讲座及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治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园文化从文化形态上来说,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是学校外部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概括。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一所大学的价值体现和精神追求,是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沉积下来的精神成果和意识观念。对大学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等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是在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的作用和熏陶下,内化为个人素质后在行为上表现出的一种文化形式。
2. 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以一切具有人性陶冶意义的人类文化与阅历经验为教育内容,以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实践体验和自身修养等为途径,达到提升人性、发展个性、塑造人格和培养人文精神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其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富于创造力的新人,以发展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本我与自我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的行为朝着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教育。人文教育是以人文学科作为载体,以学生拥有崇高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为目的的教育。
二、医学院校教育的特点与人文教育的缺失
1. 医学院校教育的特点
(1)学科专业性强,专业课程呈现多样化。医学教育相比其他专业有较强的专业性,因为它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与使命,面对的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技术过硬的医疗卫生人才。一般来说,医学院校学制比较长,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制也从三年、四年、五年到七年、八年。根据医学的科学规律,要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医学生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填充,每名医学生要学习多达几十门基础课与专业课,还要进行一年的临床实习,专业课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2)学科知识综合性强,临床实践呈现社会性。医学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医学知识,而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应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多方面的发展对医学的机遇与挑战,要不断完善医学教育系统和医学生的教育结构。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学科,它的服务对象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人类健康和疾病除了自身发展的生物学规律外,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医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
2. 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
一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方式缺少创新。传统的人文教育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的,结构单一,人文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将基础教育、临床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校园活动,新媒体等载体,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二是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医学院校的学制基本上是5年~8年,其中人文课程――医学伦理学、医学卫生法、医学心理学、人格培养和沟通技巧、文明礼仪、法律知识等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专业课的门数较多,课时安排不是很合理,教师讲课的进度较快,将专业课的知识与人文教育的知识相融贯通得并不完善。三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缺少连续性。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缺少连续性,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集中的人文教育在大一与大二年级中展开,而人文教育应贯穿于医学生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关系
1. 校园文化建设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
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着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通过良好文化氛围的创设,于潜移默化中美化人的心灵,完成对人的塑造,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结着全体成员,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大学生去遵循校园文化的价值规范。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人文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人文教育更具实效性。
2. 医学生人文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人文教育通过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但与时展同步,而且吸收学校人文精神的精髓,将一代又一代所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所以,医学生人文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l展的重要媒介与手段。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医学生人文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即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称,包含校园环境、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的内容构成了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而进行人文教育又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等医学院校中,校园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的载体。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校园文化也在与时俱进,进而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产生影响。比如,优秀校友展示板等人文景观成为医学校园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规范的校园制度有促进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的作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形成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深入人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校园文化如同氧气一般,滋养着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影响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医学生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并在这种精神影响和感召下,不断学习、进取,成长为名医、名师、名家。每一所医学院校的历史发展中都承载着教师和学生所沉淀的校园文化,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展现出“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其中包含着医学生的人文知识,也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中,让大学生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肩负光荣的使命,将医者的理想信念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大学校园文建设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5(03).
[2]吴笑韬,廖云峰.试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01).
[3]丁越.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D].吉林大学,2011.
[4]张萌.论人文教育的内涵、价值及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2008(04).
[5]唐冬生,蒋泓.医学学科的特征及与相近学科的比较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3791(2015)08(c)-0205-03
要提升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首先要明确毕业论文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迄今为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仅停留在静态质量方面,对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鲜有研究。为明确各因素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针对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3份),对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从而为综合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
抽取菏泽学院2013届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33份,论文成绩为静态质量与动态质量相结合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影响因素分别选取影响静态质量的7个因素: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以及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答辩陈述、答辩过程、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细节、学生撰写态度、学生撰写效率。
1.2 方法
采用分别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得到影响动态质量的7个因素。
1.3 数据处理
数据运用Excel 2010、SPSS 22和matlab2013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色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1,2]对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作用的主次和依存关系,旨在从量的角度揭示各因素对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综合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中,各因素的影响以论文选题、学生撰写效率、答辩过程为最大,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选题的敏锐、撰写的高效和论文的透彻以及答辩的机智;其次为论文结论、研究方法、答辩陈述、论文字数、学生撰写态度、教师指导效率、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细节,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次要因素在于学生的具体撰写内容以及指导教师是否负责;最后是错别字、参考文献篇数、参考文献格式,可知,影响毕业论文综合质量的基本要素在于学生是否按照规范撰写论文。因此,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着重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培养学生高效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对论文的透彻、深入理解,同时对于指导教师的严格把关给予奖励。
2.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3,4]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教师指导效率与论文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相关但显著性比前面因素低。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不一致,可能与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相关有关。
相关分析说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从各影响因素与论文成绩的相关性来看,应该更注重论文本身静态的效应,即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论文结论。从相关系数上看,研究方法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r=0.957),其次依次为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错别字等。论文成绩与教师指导细节相关性没有别的影响因素大,说明学生论文成绩主要是由研究方法、论文选题、论文结论这些主要的静态质量指标决定,即论文成绩显在的表现形式,而与教师指导细节等隐含的动态质量指标关系不是很显著。各影响因素之间除个别之外,几乎均相互相关,故既应高度重视论文本身的静态质量,还要结合动态的过程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水平。
2.3 通径分析[5,6]
由表1可看出论文成绩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排列,即各影响因素对论文成绩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研究方法(0.184) > 论文选题(0.177) > 论文结论(0.170) > 答辩陈述(0.094) > 学生撰写态度(0.089) > 学生撰写效率(0.086) > 教师指导效率(0.080) > 参考文献篇数(0.076)=答辩过程(0.076) > 参考文献格式(0.071) > 论文字数(0.069) > 错别字(0.057) > 教师指导态度(0.056) > 教师指导细节(0.033)。
3 结语
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论文成绩和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常规论文质量评价的三要素: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除均直接影响论文成绩外,三者之间相互间接影响效应也较大。论文格式方面的论文字数、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篇数和错别字,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均大,但主要通过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
影响论文动态质量的学生撰写效率、学生撰写态度、答辩过程、答辩陈述、教师指导态度和教师指导效率均主要通过自身直接,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间接影响论文成绩。教师指导细节与论文成绩的相关程度不大,与学生撰写态度容易产生对立,故在论文质量评价过程中,不考虑其影响。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应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结论的指导,并注重论文格式的规范和撰写论文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彭再德,杨凯,王云. 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高教探索,1996,16(1):6-10.
[2] 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54-57.
[3] 邱莉萍,刘军,权,等.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77-280.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16-03
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毕业之前必须交出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出本科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和参与科研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1] [2] [3]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毕业论文的质量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格式规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笔者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际指导工作和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其他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按其来源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提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案和措施。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获取知识方面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从小学到中学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4],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多数学生只掌握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广泛汲取不同观点并变成自己知识和观点的意识比较欠缺。有些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只知道上课埋头记笔记,或下课抄别人的笔记,考试时背笔记,基本上没有查阅过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除了教师指定的一本教材之外基本不看其他的参考书,从而导致其知识面狭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欠缺、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起点低、缺乏深度、广度和新意。
(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视不足
学生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他们认为做毕业论文(设计)只不过是走过场,只要做了就能过,其成绩不会影响自己的最终毕业,更不影响找到好的工作单位。因此,他们对如何做好论文(设计)很少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认真查阅资料,不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做论文(设计)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遇到问题不主动面对。[5]
(三)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很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
有的学生缺乏勤奋、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论文(设计)上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够,过分依赖指导教师。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查资料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但是很多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分析、归纳和正确地使用所掌握的资料,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常常出现引用资料不恰当的情况;有的学生对问题不能表达清楚,行文逻辑思路不清晰。这样就使指导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去检查论文,学生也得花费很多时间去重复修改。还有的学生虽然获得了很好地实验结果或相关资料,但是因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找不出内在的规律;也有的学生爱面子,与指导教师缺乏沟通,这些都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四)忙于找工作,疏于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既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时期,又是学生为找工作而忙碌的时期。面对就业压力,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参加各种交流会、招聘会、面试(包括研究生面试)等。还有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毕业补考等其他事情,很难有时间坐下来专心做毕业论文(设计)。
二、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和责任心不够
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精力的投入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高低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大量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猛增,一位理科指导教师带4~6名学生、一位文科指导教师带6~8名甚至更多的学生的现象是常见的。由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导致其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有些教师对论文(设计)的选题没有认真把关,在选题上,没有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课题,没有对课题的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进行充分论证,仓促定题。有的题目缺乏创新性,是一些多年重复的类似课题;有的题目太难,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题目虽难度不大,但是耗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1~2周就完成了。这些选题都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的目的。
2.指导教师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学生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够,不能用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来找就不管不问。指导教师对学生科学研究道德、诚信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不够,甚至对学生弄虚作假睁一眼,闭一眼。
3.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重视,不能认真修改或提出整改意见。到答辩时,则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给人情分,无论写得好与不好都让其通过。这种现象挫伤诚实、积极努力的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整体论文(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指导教师能力有限
教师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责任心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起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修养、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品德等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这种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人格感染,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是与指导教师在一起,接受其教育指导。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指导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准也折射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风格。俗话说得好:“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6]但是,有的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实践的经验、技能等软条件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文献资料等硬条件的积累;有的教师科研费少或没有,能够支配的各种资源很少,只靠学生一二百元的毕业论文(设计)经费,很难选择有一定难度、广度的题目;有些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比较狭窄,对课题了解不多,自己本身也基本不做科研、不写论文。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教学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科学情趣、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短暂的毕业论文(设计)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并且更多地是依赖于完善的制度。
(一)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些学校在第七学期末由教师出题,学生选题。由于这时已经是期末,学生进入紧张的复习考试阶段,教师也在忙着出题判卷、算成绩及填表格等,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只是见个面,没有给他们安排实际性的具体任务。第八学期开学后,学生才开始着手查阅、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购买相关药品器材,而后开始做实验。因任务布置时间过迟,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不能及早进入状态。加之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很多学生参加招聘会、培训班、研究生面试以及参加各种考试的时候,诸多因素使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造成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下降。[7]
(二)毕业论文(设计)经费投入不足
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为100~200元,这包括查阅、复印资料费,购买化学药品和材料费,测试费,论文打印费等其他费用。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要么出与往年类似的题目,要么简化省略实验内容,或选择花钱少的题目以便节省经费。理工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大部分与实验有关。近年来,虽然各校实验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加,还存在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老化、缺药品的现象,这使有些实验无法进行。另外,理工科学生在大型测试仪器的操作训练方面由于实验课训练太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既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仪器,也没有条件和时间学型仪器的使用操作。这些因素制约着理工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展和进行,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8] [9]
(三)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
现在要求宽口径培养人才,实验课时压缩较大,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要么提前做本应学生要做的很多实验内容,要么简化实验内容,减少测量项目和次数,降低要求,讲解实验也尽量快速从简,这些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与考核监控不完善
学校虽然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及写作上有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主要以论文结果的评价为主,对“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选题、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并实施、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论文成绩评价等方面,缺乏责任监督机制。另外,在答辩过程中,有时由于学生数量多、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对答辩者提出几个随意的、象征性的问题,学生也采取应付性的回答,不能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参加答辩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过,这容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后果。[10]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就得在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认识、指导和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本文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和教学科研中体会到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各因素与有关文献中提出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问题结合起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3):57-59.
[2] 刘雪锋,方云.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些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3):54-56.
[3] 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74-76.
[4] 唐建华.树立化学教学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学教育,2001(3):16-19.
[5] 吴学平.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8-80.
[6] 赵莉,徐运红,王华东.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1-122.
[7] 王杏龙,毛永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9-71.
毕业论文是本科培养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综合、巩固和提升。[1]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培养科研能力的开始,一个好的毕业论文,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能扎扎实实地完成毕业论文,这将是大学生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他们今后参加工作或进一步深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理科类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对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毕业论文的完成是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按理说应当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毕竟学位对大学生工作或深造影响巨大。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大幅扩招,加上某些理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很多毕业生在修完课程,取得规定学分之后,将就业放在了第一位。[2]有的学校,以就业和考研为导向,迁就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受上届毕业生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论得好坏都能毕业,都能拿学位,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对待。当然,除学生认识不够外,许多大学本身也对本科论文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结果造成有些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随意没有介意,过程管理也比较松懈,很难给予学生有益的指导。
2.课题陈旧。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首先由指导教师列出几个课题,再由学生选题,这虽然实现了“双向选择”,重视到学生的意愿,然而却带来了许多问题,最显著的问题是教师有时使用多年的陈旧课题,有的课题甚至几年一贯制,缺乏创新。例如,有的教师要学生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可能连续几年换换重金属,换换植物种类,缺乏创新。另外,毕业论文中的综述部分是学生对资料的归纳与总结,如果课题陈旧,重复以前的类似课题,学生很有可能照搬以前毕业生的综述,这对学生文献阅读的培养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3.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和时间的限制。在高校,本科论文的指导一般是由年轻教师承担,而这些教师科研水平相对薄弱,另外,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指导教师资源相对紧缺,很多学校出现了一个指导教师带数十个学生的现象,许多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3]此外,理科学生毕业论文大多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完成,这些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具有创新性,可见毕业论文的工作本质上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些指导教师,特别是平日不开展科研活动的教师,缺乏课题支撑,没有实践经验,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肤浅,很难担当起指导教师的角色。还有的教师干脆把本科生交给研究生管理,自己不闻不问,研究生包办了论文的选题和方案,结果本科生只起了一个简单实验员的作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没有保障。目前,大多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都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大约为3-4个月。[4]这一阶段正是学生面临就业问题的重要阶段,他们要为就业而奔波;有些考研的学生还得准备研究生复试;有些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考或复试也往往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很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非常短促,不能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工作。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论文大多需要学生认真进行重复性的实验后方能完成,若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毕业论文的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
此外,经费紧缺、条件不足以及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不健全、实施不到位,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本科论文质量的措施
1.认识本科论文的重要性。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各教学专业应采取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离开校门前的“最后一课”,是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同时,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严控本科论文质量,对质量较差的论文进行否决,责令其在一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使学生明白,如果本科论文不认真完成,将无法获得学士学位。学校还可以在研究生的录取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论文质量,优先录取优秀本科论文获得者,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本科论文的重要性。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途径。
2.提高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素养。在大多数学校,年轻教师承担了主要的指导本科论文任务,而这一部分教师相对科研较弱,学校应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上向年轻教师倾斜,同时,组织学术团队,让年轻教师融入到科研团队中去,学术带头人或者资深教授可以让年轻教师协助完成相关课题,创造学术氛围,使年轻教师的科研水平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学校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制定相关的考核奖惩办法。比如,有的学校把教师职称的评定与是否顺利指导过本科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学校要安排那些具有责任心,平日又一直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教师来指导学生。[5]对于带有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可以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协助其指导本科生完成论文,鼓励本科生与研究生相互交流思想、共同提高。但指导教师要避免本科生成为研究生单纯的“实验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本科生定期交流,了解论文进展。当然,教师要经常深入实验室,及时纠正论文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可以亲自示范操作。
3.注重学生选题。不同于其他如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尤为重要,因为理科专业的培养更注重思维的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论文选题必须遵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立足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同时指导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对不能自拟题目的本科毕业生,指导教师应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科研项目,给出几个相关题目,明确研究目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论文方案,这样,学生的培养目的就达到了。另外,论文选题时,不能单纯求简单易完成,还要考虑选题的意义,所选的题目应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掌握学生论文开展的时间。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把本科论文开展的时间放在最后一个学期,由于时间较紧,加之其他客观原因,使学生本科论文开展的时间难于保证。为避免时间短促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学校可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有余力或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提前熟悉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和设备,接受科研活动的熏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在适当的时候与教师一道选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6]。学校也应制定相关制度,弹性处理学生本科论文开展和结束的时间,比如可以把论文开展的时间提前到三年级下学期,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也没有考研和考公务员等找工作的压力,时间相对充足。
毕业论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结合理科类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和进行。另外,毕业论文的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原因,这同样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形成一套适应当前形势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49-51.
[2] 刘绮,石林.环境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2):18-22.
[3] 陈景文.如何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9-81.
作者简介:胡伟辉(1977-),女,湖南桃江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重庆 400067)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58-02
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反映了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于2004年发出《关于要求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际运用转换的重要阶段,[1]是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笔者指导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多年,明显感觉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有下滑趋势。本文仅以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下降
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实际上是从第六学期开始的,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要求学生在该学期完成学年论文,并写成文献综述的形式,选题就是下学期准备撰写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学年论文实际上就是为毕业论准备。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第七学期,而这期间也正是学生忙于找工作、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关键时期。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以及准备各种考试上,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是应付交差。虽然学院有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还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签署承诺书,承诺文章的原创性,但每年由于毕业论文的原因无法顺利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不会对学生的前途产生太大影响,学生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学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文章,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论文初稿;有的学生把学年论文简单修改就作为毕业论文提交;极个别学生根本不按教师的指导意见修改,每次都提交同样的论文。
2.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较少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丰富的专业实习经验或科研实践经历会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积累题材,有利于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论文。大多数学生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没参与过课题研究,没得到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没有撰写学术论文的经验。由于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有限,大学四年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相关的专业领域实习或实践。一个专业的选题,如果缺乏对相关领域的调研或实践,仅凭期刊杂志或是网络资源等二手资料,往往是人云亦云,很难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也很难有所创新。
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导师的细心指导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专职教师有10人,而近年来随着专业扩招,每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60人。学校规定一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最多可指导10名学生,国际贸易专业的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按上限指导10名学生。按规定,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的次数不少于6次,有的学生论文改了7~8稿还是达不到要求,最后勉强糊弄通过。由于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加之有的学生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对教师的评阅修改意见没有认真采纳,致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情绪有所松懈。有的教师只把握论文大的框架结构,对于论文的具体内容在审阅时大致浏览,没有仔细推敲。教师对论文的指导大多是通过电子邮件,面对面或小组讨论的机会很少,缺乏有力的交流与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多数选题缺乏新意
好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2]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导师提供的选题通常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学生如果认为完成困难或是不感兴趣,会自己寻找相关选题。学生自选的题目通常是已经被广泛研究的,如关于绿色壁垒、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等方面的选题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选择。这类选题资料查找非常容易,完成难度较低,研究成果往往很难有突破与创新。在指导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选题非常类似,且很多选题与往届毕业论文的选题重复。
5.对毕业论文的管理监控力度不够
为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校和学院都出台了不少文件与具体措施。学校和学院的相关文件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案对论文完成的每个环节包括选题、开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及最后的定稿、排版打印都规定了具体时间。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做到层层把关,对毕业论文完成的各个阶段还缺乏有效的考核监控机制,有的环节流于形式。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1.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是全面检阅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状况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大学教育将学生分散的理论学习凝练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的最后一站。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对学生文献检索、独立工作、科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考查。经过毕业论文的历练,促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国际经贸的相关理论和政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或从事专业领域的具体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
2.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
学校及学院应积极鼓励本科学生进行科研活动,通过设立本科生专项科研项目基金、组织国际贸易专业学术论文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每个班都有一名专业教师充当班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班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方向、科研课题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尽早接受科研训练。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强,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实践的机会;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科研锻炼,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教师指导论文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政策可以用来鼓励、调动、激发人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积极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对于指导论文不合格的教师,应对其论文指导工作量进行一定的减扣,并适当减少下一年度的论文指导数量。让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把学生的选题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论文选题不熟悉,只能从论文结构等形式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无法很好地把握论文实质内容的情况。加强师生互动,保证指导教师与每个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次数不少于3次。
4.严把选题质量关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题好一半文”,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关键。学院在征集毕业论文选题时,要求每位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资格的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并注意不与以往年度重复。国际贸易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指导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应着眼于现实问题,确保选题的理论与实际价值。导师确定了选题后下发给学生,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在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交流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于学生自选的题目,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大而空的选题。学院在汇总学生选题后,可以成立论文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审查,对有争议的选题或重复的选题,与论文指导教师沟通后再重新确定。
5.加强对论文写作环节层层监管的力度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只有层层监督,有效落实每个具体环节,有效控制可能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学校及学院可成立论文督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对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指导教师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应严格按毕业论文指导书的要求,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对于敷衍了事、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要特别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一)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宽松
相对在职人员而言,大学生的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从第七学期开始很多高校的课程就较少了,甚至开设完毕了。因此,只要大学生关注毕业论文写作、充分利用相关时间,就可以为撰写优质的毕业论文提供时间保证。
(二)身处高校,信息资源比较丰富
一般的大学图书馆都拥有一定量的藏书,且有校园免费电子数据库,为大学生搜集毕业论文资料、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了广泛而有效的信息渠道。
(三)配有论文指导教师
在大学本科阶段,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论文指导老师。从选题、开题、论文撰写到答辩论文指导教师都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都可以求助于其论文指导教师。
二、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自身劣势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重视、态度不够端正现象严重
根据笔者对学生论文5年的统计来看,重视论文写作的学生不到20%。目前,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在做毕业论文时,学生通常会忙于择业或准备考研,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毕业论文写作;有些用人单位明确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由此很多学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且,根据以往学生毕业论文的通过情况(通过率几乎100%),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只是一种形式,随便找点材料整理成符合要求的论文就会通过的,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重视、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选题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较大、缺乏应用性
据笔者5年的统计,约有50%的学生在既不了解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又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情况下,仅凭兴趣进行选题,结果往往出现选题过大、过难等情况,难于开展毕业论文资料的搜集和撰写;约有70%-80%的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等等,结果抄袭现象甚为严重,缺乏创新和应用价值。
三、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践拥有的机会
(一)应用型院校的发展需要学生综合实践
普通地方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属于“应用型”高等院校。应用型院校的发展需要“以专业化的知识应用服务于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毕业论文是造就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应用型院校的发展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契机。
(二)本科院校评估都很重视论文质量指标
根据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成项目,毕业论文是评估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一个综合性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各本科院校都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
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践面临的威胁
(一)指导教师方面
1、指导教师数量相对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化、大众化的转化,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造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相对不足,尤其是发展较快的经管类专业。据调查,目前经管类论文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人均学生数超过10人,无奈之下一些低职称、低学历的老师也承担了论文指导任务,影响了论文质量的提高。
2、教师疲于应付完成毕业论文指导任务。目前,地方高校急于发展,造成高校年轻教师多,而职称评定要求又较高,因此,多数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都较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教师常疲于应付完成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据调查约有半数的指导教师只凭自己的感觉对学生进行指导,基本上要求少,缺乏毕业论文的长期阶段性检查。
3、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不高。虽然部分指导教师有指导资格,但很少参与科研,甚至不会做科研,本身缺乏科研实践、社会实践背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实行有效指导。而有的指导教师虽然本学科的科研很多,但由于部分学生的选题超出了其研究的范围,结果指导水平也受到严重限制。
4、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据调查,约有半数的论文指导教师认为经管类毕业论文不用做实验,到最后一个月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平时对于学生论文方面的指导不积极,甚至表示论文都会通过的,消极应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责任心不强,在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上不负责任,甚至连毕业论文指导记录和指导评语都由学生本人发表。
(二)学校方面
1、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不够、监控乏力。许多地方高校对毕业论文的认定评价停留在论文的格式、字数、参考文献数目等客观因素上,在过程管理和监控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约束。从论文选题、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定稿到论文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与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毕业论文成绩评判过于宽松,答辩流于形式。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院系领导评价、督导委员评价和学校领导评价等多主体检查评价相比,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明显不够、监控乏力。
2、信息资料保障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毕业论文的需要。部分地方学校刚刚花负债迎接完教育部评估,图书馆常因办学经费的问题,研究资料更新不快、缺乏相应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电子数据库设备少、上机浏览费用较高;寝室校园网络普及率不高或失修问题严重等等。
(三)外部环境方面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高校的扩招,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地方高校毕业生毕业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市场和各类招聘会上,学校鼓励学生外出择业,同时,目前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也不关心,所有这些方面都制约着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五、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提高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认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对毕业论文的消极认识问题,可通过激励和约束双重途径,端正他们的态度。对学生而言,提前一学期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大会,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目的以及各阶段的任务,强调撰写毕业论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获得学位和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对教师而言,通过定期召开论文指导工作会议,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强调毕业论文的指导质量事关教师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与教师的津贴补助和评优晋级等相挂钩;设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奖,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二)多渠道缓解指导教师相对短缺问题
1、对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相关论文的学生做出免于参加毕业论文写作的规定。在学生学习阶段,如果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撰写相关论文,并以第一作者,通常可认为其已经能用本专业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具备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水平。这样,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部分缓解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
2、聘请校外单位师资力量。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聘请一些校外单位人员担任论文指导教师,一方面,这些人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缓解目前论文指导教师相对短缺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工作规章制度
为了规范毕业论文过程诸环节的管理,学校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专业定位,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尤其是对毕业论文时间安排、选题、开题、中期指导、毕业论文的评定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将质量标准、评价依据等都予以具体化。
(四)狠抓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做好毕业论文选题工作。以讲座、报告、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等形式向学生讲授如何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工作,要把选题限制在专业培养方向和论文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上,使选题贴近实际。其次,在学生搜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学校应组织校内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论文指导检查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指明努力的方向。最后,改革论文评审、成绩评定和答辩管理。在指导教师给定成绩后,还应由2名以上的教师在不知道指导教师给定成绩的情况下对论文进行评阅评分。采取结构分模式综合评定成绩,即综合评定的成绩由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定、论文评阅老师评定、论文答辩五部分成绩构成,学校对五部分成绩评定分别给予详细的标准和赋予相应的权重。在答辩过程中,学生指导教师回避,避免主观因素对答辩成绩的影响。对综合评定成绩不及格者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要严格把关,对学生该严则严,绝不通融。
(五)建立毕业论文评优制度
为激励师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学校要认真组织做好毕业论文的评优活动,制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实施办法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并把优秀率控制在答辩学生人数的5%之内。对于获得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提高教师指导论文工作的积极性。
(六)构建新的适合于地方企业用人和就业需要的毕业论文实践新模式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新模式。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鼓励其毕业论文与就业结合起来,使毕业论文撰写紧密结合毕业实践遇到的现实问题。这样毕业论文的撰写既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也可以加强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于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可以以理论研究为主,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七)加大图书馆和校园网的资金投入
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教师资料室也尽可能地向毕业生开放,同时延长图书馆开发的时间。通过校企合作尽可能地争取资金,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提供良好的信息搜索渠道。
参考文献:
1、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65-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考查综合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是衡量总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首要依据。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学生水平、指导教师和学校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而要顺利完成论文写作,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指导的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学生撰写过程中的收益程度和论文质量。因此,论文指导教师“指导什么”“如何指导”等问题值得摸索和探究。
一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撰写的实践性很强,从选题到材料搜集,从写作思路的调整到内容提纲的修改,无一不考验和锻炼着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毕业论文理论性强,篇幅长,要求较高的书面写作能力,没有经过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撰写。而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查阅文献和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有限,论文写作功底薄弱,需要科研功底深厚、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帮助。
二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常见问题
1.论文选题与学生研究兴趣及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不匹配
学校分配导师的方式会对学生的论文写作产生影响。导师分配通常是基于学生研究的主题而定的,学生的研究主题和导师的研究项目或研究领域相关时能实现师生双赢。然而,在实践中,导师们常发现学生的研究主题与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相关,因此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目前,许多高校在毕业论文选题环节普遍都是先由指导教师选题,再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2.选题偏离专业要求
有些学生所选题目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出了自身论述能力范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论述肤浅;有些学生所选
题目范围过于狭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不利于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达不到论文撰写的目的;有些学生所选题目难易度不适中,难度太大,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出来,可能会前功尽弃。或难度太小,不利于体现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指导过程和进度把握不当
部分教师认为本科生不是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重在体验过程,因此,没有细心引导和启发学生撰写,没有对论文初稿进行严格审阅并反复修改。也有教师认为,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要求学生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论文写作上是强人所难,为了加快论文指导进程,应付院系检查,直接让学生从给定的题目中选定题目,提供现成的相关资料,越俎代庖。
4.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
国家教育部规定,毕业论文必须由“具有相关专业的较高理论和政治素养及文字水平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研究人员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理论素养、政治水平、文字功底较高的相当于正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指导,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不能超过6人,而近年来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论文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大多数指导教师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其精力投入明显不足,论文指导质量难以保障。
5.进度不均,写作过程两头紧中间松
由于毕业论文开题和答辩时间间隔较长,因此,指导教师在论文开题和答辩之际对学生的督促较多,而开题完毕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督促较少,加之学生忙于求职,论文写作没有计划,写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现对课题展开容量把握不准,更换课题又来不及,重新写作势必会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只能勉强写下去,草草收尾。更有甚者临近答辩前夕完稿,甚至连熟悉掌握论文内容、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势下,学生仓促参与论文答辩,答辩过程中常出现不知所措、答非所问或有答无辩,最终导致毕业论文完全丧失了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
三 对策和建议
1.合理匹配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与学生兴趣
选题之前,各位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讲清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长,以便学生找到同自己研究兴趣相匹配的指导老师,确保指导老师对所指导的论题有足够的积累和深刻的见解,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现状有清晰的把握,为指导论文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指导过程应粗细结合,宏微观并蓄
毕业论文的指导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忌面面俱到。教师应启发学生自主选题,而不限定学生的选题范围;应引导学生确定题目,而不是让学生从给定的题目中选定;应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而不是直接提供现成数据和资料;应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而不是直接讲明思路;应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研究框架,而不是教师构建框架让学生填内容。对论文写作的认识、实施过程和总体框架进行宏观指导,对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方面进行微调、完善及语言加工润色,即进行微观指导。
3.重视论文开题报告指导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学生在准备开题过程中会查阅大量与论题相关的理论和文献,借此对论题有初步的整体把握,对论文写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有一个全局的考虑。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串联所学知识,并有机会自学补充空缺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的论文开题,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教师应把握论文写作进度
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把握进度,而不是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确定题目,搜集资料,确定写作提纲后,此时教师应与学生约定交初稿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写初稿。并定期使用电子邮件或电话与学生沟通论文的进展情况,以便于早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当约定时间过半时,教师应进行督促。
5.提高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
达到论文指导硬性指标的青年教师因缺乏指导经验,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对此,各高校应邀请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专门针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论文指导培训,组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其多年的论文指导经验和策略,也可以建立论文指导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带领青年教师一起进行论文指导,扩充论文指导教师队伍,逐渐消除由师资短缺和指导教师能力欠佳引起的论文质量问题。
如今,学生的个性特点日益突出,指导教师要不断调整指导方式以便因材施教;信息资源种类日渐丰富,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把握新动向以便获取和辨别有用资源;研究方法日新月异,指导教师要不断掌握新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因此,论文指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多方面能力提高的过程。指导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学生获取和识别有效资源的能力以及遴选研究方法的能力,与此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和开发自身的科研潜力。
参考文献
[1]赵菊.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对策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翟崑、王存鹏.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8(1)
[3]包国雄.指导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认识[J].广西高教研究,2002(2)
[4]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