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23:58: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脱贫攻坚素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总体要求
以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准确解读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坚持唱响主旋律、奠定主基调、打好主动仗、凝聚正能量的总体要求,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报道效果,着力营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宣传xxx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学习领会xxx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xxx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xx和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把握时度效,着眼准实新,生动报道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成效和实践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xxx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要求上来,自觉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部署上来。
(二)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脱贫攻坚政策解读阐释,使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脱贫、健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脱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十大工程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驻村扶贫工作队、资金投入、考核监督等脱贫攻坚保障措施深入人心,扩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工作举措的知晓面、参与度。
? 宣传、推广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各地各部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三)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成效。深入宣传县委、县政府聚焦脱贫攻坚,主动作为,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报道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举措、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各级领导深入联系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积极宣传我县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金融资金支持、能力素质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宣传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精准扶贫的有效成果。
(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深入挖掘各类扶贫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大力宣传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中的典型案例,生动报道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面貌的巨大变化,不断弘扬“崇德向善、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展示扶贫队伍良好形象。
(五)宣传社会扶贫工作。以“10.17”扶贫日为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政策问答、“一封信”、“明白纸”等形式扩大宣传效果,在全县形成社会扶贫的宣传热潮。紧紧围绕创新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和社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大力宣传社会扶贫的进展成效、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社会扶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营造各类资源聚集脱贫、各界人士共助脱贫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安排
突出宣传重点,内宣外宣协同发力,构建多角度、广覆盖的宣传格局,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一)开设专栏专题。在县电视台、xx新闻网、xx县政府网、“xx”等媒体开设“脱贫攻坚乡村行”、“脱贫不是梦”等专栏专题,进一步强化政策解读、一线访谈和深度报道,统一干群思想,传导压力,楔实责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报道全县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进展动态和举措成效,宣传一批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宣传一批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助推扶贫工作的民企组织和个人,宣传一批勤劳务实、自立自强、精准脱贫的帮扶对象,以生动的一线报道,展示广大干群致力脱贫攻坚的精神风貌。
(二)做好政策解读。新闻媒体要围绕扶贫开发十大工程,约请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以及重点工作进行解读,让广大群众熟知扶贫政策,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
(三)强化对外宣传。建立重大扶贫外宣题材月会商机制,根据扶贫工作考核要求,围绕工作新动态和亮点,突出特色,每月推选1-2项重点扶贫素材和稿件,邀请主流媒体前来采访或积极向主流媒体供稿,形成高质量、有份量的重点报道,展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和xx良好的外在形象。要集中力量挖掘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亮点和特色,通过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认真做好中央和省市媒体来灵采访服务工作。
(四)扩大社会宣传。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牌、LED广告屏、灯箱、黑板报等宣传工具,以乡镇、村为重点,制作悬挂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加大脱贫攻坚的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同时,组织县文艺团队以“讲好xx扶贫故事”为主题,创作扶贫题材的精品剧目,争创全省“五个一工程奖”。
(五)加强“精神脱贫”宣传。围绕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有一个文明和谐的村容村风、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有一个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的目标,大力实施“宣传教育、志愿帮扶、文化服务、教育培训、环境整治、典型选树”六大行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美丽乡村”为载体,通过“三下乡”等形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发群众主动脱贫意愿和内生动力,消除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使贫困群众看到希望,提振脱贫信心和勇气,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扶贫,推动物质精神“双脱贫”。
(六)做好脱贫攻坚形势政策宣讲。组织宣传队深入村组宣讲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奋斗目标、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重点宣讲我县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工作方法等,引导全县干群把共识凝聚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典型事迹报告会。
(七)组织编印《xx县扶贫开发成就画册》。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局要围绕扶贫开发十大工程、领导重视、部门帮扶等方面内容,征集扶贫开发成就图片。图片要通过扶贫开发前后状况对比,能准确体现扶贫开发成就。
四、健全工作制度
(一)建立信息审核制度。要加强对外宣传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审核把关,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信息质量和水平。信息遵循“谁公开、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由县扶贫局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审核把关。
(二)建立宣传成果定期报送机制。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局每周要分别向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局报送信息不少于2篇;县委宣传部会同县扶贫局在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上一季度在县级以上媒体刊播的宣传成果汇总分别报送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局。
(三)建立目标考评机制。各乡镇(开发区)每月不少于4条,各部门、单位每月不少于2条向县委宣传部和县扶贫局同时报送新闻信息和素材。县委宣传部和县扶贫局定期对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进行考评,对完成好的个人和单位将进行表彰奖励,对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成报送工作任务的乡镇(开发区)和单位,将以书面形式进行通报。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各乡镇(开发区)、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本方案,周密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县直各新闻单位要精心策划选题,确保脱贫攻坚宣传有声势、有力度、有实效。
年度总结报告写作提纲素材50组一
1、
一、好中求快,迎头赶超,全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城乡一体,建管并举,大力提升城市品位。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倾力办好实事工程。
四、集聚优势,做亮品牌,着力完善公共服务。
五、依法治区,全民参与,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六、开拓创新,务实清廉,合力优化政务环境。
2、
一、突出“品质生活、幸福安康”两项建设,致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突出“自主创新、智力支撑”双向渠道,致力构建创新创业新体系。
三、突出“深化改革、对外开放”两大举措,致力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四、突出“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两大内容,致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突出“节能减排、生态宜居”两条主线,致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
一、根据形势需要,新建制度
二、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制度
三、强化督查落实,执行制度
4、
一、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二、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
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四、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5、
一、以大平台、大投入为突破口,力促“旅游提速”
二、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力促“环境提升”
三、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力促“民生提质”
四、以打造一支X铁军为风向标,力促“干部提神”
6、
一、全面筑基础,党建务实创新
二、努力调结构,经济稳固推进
三、全力优环境,生态不断改善
四、用心抓民生,社会更加和谐
7、
一、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提升政府美誉度
二、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全面构筑宜居新生态
三、虚实相济双轨并进,不断激发发展新活力
四、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
8、
一、学促改营造新风气
二、“党建+”探索新模式
三、大党建焕发新活力
9、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三、城市建设焕然一新
四、社会民生快速发展
五、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六、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10、
一、以更实的举措提升经济竞争力
二、以更大的力度提高城区辐射力
三、以更高的要求营造环境吸引力
四、以更严的标准强化工作执行力
11、
一、绿色发展全面加速
二、美丽建设全面升级
三、党建公益全面深化
12、
一、进一步拓宽绿色产业镇发展维度
二、进一步拓展生态文明镇建设深度
三、进一步拓升党建公益镇打造高度
13、
一、全域旅游深入人心
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三、基层基础与日俱兴
14、
一、做好全域旅游发展文章
二、做好渔业深度开发文章
三、做好生态保护建设文章
四、做好基层基础夯实文章
15、
一、要不忘初心,咬定目标抓落实
二、要敢于碰硬,攻坚克难抓落实
三、要依靠群众,凝心聚力抓落实
16、
一、以振兴实体为要务,强化产业支撑力
二、以XXX为主线,凝聚转型新动力
三、以城乡融合为契点,加强城镇承载力
四、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夯实环境软实力
五、以和谐稳定为导向,改善民生聚合力
六、以夯实党建为抓手,提升基层战斗力
17、
一、牢抓“特色棉纺小镇”打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二、紧盯“生态X”回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突出“文明X”创建,共建幸福和谐家园
四、高奏“平安X”凯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夯实“党管X”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8、
一、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线,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围绕城乡统筹这一难点,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三、围绕生态宜居这一目标,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围绕民生福祉这一要点,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
五、围绕整镇提升这一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
19、
一、力推城乡统筹,提升城镇建设新品位
二、力推产业转型,增强经济发展新后劲
三、力推“XXX”,促使镇域形象新提升
四、力推民生改善,实现社会发展新突破
五、力推从严治党,以新作风树立新标杆
20、
一、突出生态宜居主线,厚植发展优势
二、培育特色产业,坚持创新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发展短板
四、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五、发展全域旅游,增强群众获得感
21、
一、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支持力
二、坚定不移推进镇村建设,增强发展承载力
三、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旅游,增强发展吸引力
四、坚定不移推进高效农业,积蓄发展驱动力
五、坚定不移推动生态建设,增强发展竞争力
22、
一、紧抓重点工作开展,全面完成任务指标
二、紧抓“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旅游兴乡
三、紧抓“畲族特色”内涵,全面建设品牌畲乡
23、
一、以有效投资为引擎,实现产业转型新蜕变
二、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构筑社会和谐新局面
三、以“XXX”为推手,开拓城镇发展新空间
24、
一、“三量”指标稳步提升。
二、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三、项目建设氛围渐浓。
四、脱贫攻坚再创新绩。
五、综合整治多点发力。
六、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七、管理服务更加规范。
25、
一、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二、脱贫摘帽坚实有力。
三、六大战役强力推进。
四、灾区建设展现新貌。
五、创先争优成效明显。
年度总结报告写作提纲素材50组二
26、
一、致力脱真贫、真脱贫,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二、致力兴实体、促转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致力建三区、强基础,城乡面貌欣欣向荣。
四、致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五、致力增底色、美环境,生态品质全面提升。
六、致力惠民生、补短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七、致力转作风、优服务,自身建设务实提效。
27、
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生态环保进一步加强。
三、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四、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五、民生实事进一步落实。六、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
28、
一、构筑产业优势,增拓转型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坚持改革引领,推进万众创新,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三、加强高位建管,提升功能品位,彰显现代城市“新形象”
四、倡导绿色发展,做优环境形象,创建生态建设“新名片”
五、提升幸福指数,推进共建共享,构建和谐发展“新局面”
29、
一、更加突出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更加注重把握机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宜居宜业现代生态建设
三、更加注重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更加注重和谐建设,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持续稳定发展大局
五、更加注重职能转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建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服务型政府
30、
一、打造产业优势,增拓转型空间,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
二、坚持自主创新,集聚人才资源,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三、突出文化旅游,放大品牌效应,彰显人文“软实力”
四、提升功能品位,做优环境形象,建设山水苏州“生态城”
五、加快机制创新,强化区域协调,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
六、加强社会建设,重视基层管理,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七、改进政府作风,践行创先争优,做好转型发展“服务员”
31、
一、千方百计促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二、坚持不懈强统筹,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三、全力以赴抓整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四、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从严从实转作风,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32、
一、经济实力进一步做强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
三、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四、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五、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六、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33、
一、抓重点、攻难点,示范建设加压奋进
二、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三、抓统筹、优环境,城乡融合稳步前进
四、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建设协调推进
五、强基础、转作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34、
一、把握关键更加有力,我们取得了新进展
二、落实举措更加务实,我们树立了高标杆
三、为民导向更加鲜明,我们惠及了大民生
四、党建地位更加突出,我们锤炼了好作风
35、
一、把“两学一做”常态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二、把推动经济稳健增长作为中心任务
三、把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作为根本要求
四、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
五、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关键工作
六、把强化社会治理作为重要任务
七、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大责任。
36、
一、对照目标看成绩,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二、突出重点求突破,“四个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三、正视问题不畏难,不断激发战胜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37、
一、坚持稳增长促转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二、坚持强基础严管理,城乡环境持续改善
三、坚持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
38、
一、城市建设有新进步
二、产业发展有新提升
三、平台建设有新进展
四、社会建设水平有新提高
五、党的建设有新成效
39、
一、要大视野布局,形成“优”的城镇格局
二、要前瞻性考虑,制定“高”的标准体系
三、要全方位提升,构建“强”的承载功能
四、要多层次塑造,展示“特”的城市风貌
五、要科学化管理,营造“好”的人居环境
40、
一、“严”字当头,要把作风建设作为永恒课题
二、“学”字为先,要把勤奋学习作为成事之基
三、“干”字为重,要把干事创业作为人生追求
四、“廉”字为荣,要把清正为官作为最高操守
五、“贤”字为尺,要把公道用人作为重要职责
六、“实”字为要,要把取得实效作为衡量标准
41、
一、突出一个“效”字,精益求精、务实高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二、突出一个“好”字,聚精会神、稳妥有序做好市县乡集中换届工作
三、突出一个“公”字,持之以恒、有力有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四、突出一个“严”字,自觉担当、积极主动履行从严管理干部职责
五、突出一个“实”字,凝心聚力、深耕细作种好基层党建“责任田”
六、突出一个“活”字,开拓创新、多措并举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42、
一、用好压舱宝、争当好干部,要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上突出一个“强”字
二、用好压舱宝、争当好干部,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工作上突出一个“实”字
三、用好压舱宝、争当好干部,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为民上突出一个“真”字
四、用好压舱宝、争当好干部,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作风上突出一个“硬”字
43、
一、三大主题工作要发力再发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攻坚再攻坚
三、坚持发展为民要聚焦再聚焦四、党的建设要加强再加强
44、
一、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上再发力
二、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上再发力
三、在坚决惩治腐败上再发力四、在解决“”问题反弹回潮上再发力
45、
一、要在增强自觉上再下功夫
二、要在持续用力上再下功夫
三、要在坚持问题导向上再下功夫
四、要在用好正反典型上再下功夫
五、要在根本保障相互促进上再下功夫六、要在加强督导上再下功夫
46、
一、着力构筑现代产业高地,增创转型与创新的新优势
二、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转型与创新的新动能
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转型与创新的新机制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激发转型与创新的新活力
47、
一、培育新动能二、构筑新高地三、激发新活力四、共建新生活五、彰显新形象
48、
一、在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上要有新举措
二、在扩大有效投入上要有新突破
三、在推进城镇化上要有新成效四、在深化改革创新上要有新思路五、在增进民生幸福上要有新提升
49、
一、着力提升城乡发展品质,打造更具魅力的宜居家园
二、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和谐温馨的人文家园
三、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绿色家园四、着力加强社会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家园
50、
一、要着力营造“不敢”的良好氛围
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第一书记”沈东亮回想起自己刚入村时的景象,“有点后怕”。
如今,凝视着这村庄和山路,他心里却“有点回甜”。
书记扎根贫困村
脱贫攻坚战中,万州区有168名“第一书记”奔赴贫困村。
国务院三峡办干部沈东亮是其中之一。
当沈东亮穿越16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铺垭村的时候,眼前的一切,让他骤然忧心:“基础设施差、产业空虚、贫困程度深。”
铺垭村共有1763人,5个村民小组,移民占44%,全村有建卡贫困户81户、209人,是移民贫困村。
沈东亮意识到:扶贫,远不止“修一条路,建一个水池,捐助一个学校”那么简单。
“来铺垭村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作为“第一书记”,沈东亮知道自己任务艰巨。
沈东亮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带动脱贫致富,他一定要先把村支“两委”凝聚起来。
赴任后,沈东亮很快碰到了一个好机会――装订文件。
为了让村里的文件便于保存和查阅,沈东亮决定召集村干部对2007年至2014年间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装订。
“让这些纸张变成‘书’,怕是有点扯哟。”看着这些杂乱的文件,一些同志心有抵触。
“由谁装订的文件,就把谁的名字写在目录后,书后面印上个人照片,这样以后查文件时就知道是谁的成绩。”沈东亮说。
很快,12名村干部参加了文件整理工作,其中大部分人年纪都在60岁左右。
他们戴上老花镜,猫着腰,在地面上、乒乓球台上摊开文件,逐一排序,反复核对。
经过一个多月,文件被装订成了57本厚实的“书”,每本都附有整理者的姓名和照片。
“这样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流芳百世’了?”一位70多岁的村干部笑着说。
说说笑笑中,原本人心涣散的班子找回了久违的珍宝――责任感和行动力。
产业发展有妙计
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沈东亮带领村支“两委”成员掌握了铺垭村的基本情况,理出了阻碍村里发展的主要障碍:“水不通、路难走、电不稳、房又危。”
找到了症结,就要开出“药方”。
于是,村支“两委”提出一系列对策――整治引水大堰及山坪塘,升级改造电网、便民服务中心……
沈东亮决定采取一切措施,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短板”。
同时,沈东亮也开始琢磨如何“造血”。
“物质帮扶只能解决眼前问题,产业帮扶才能走得长远。”沈东亮说,“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同时也要创造资源和机会既要留住绿水青山,也要为村民们挣得金山银山。”
经过激烈讨论,村支“两委”最终确立了“旅游立村、产业强村、文化靓村”的发展思路。
在这个思路下,村干部们的大脑开始飞速转动起来。
“长江黄金水道依铺垭村而下,要围绕江水想办法,围绕长江做文章,靠水吃水。”沈东亮说,“建设一条沿江文化长廊,诉说长江历史,让游客将真金白银消费在青山绿水之中。再加上铺垭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休闲旅游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
同时,铺垭村和邻村无土村都盛产古红橘,沈东亮计划在两村间打造一条古红橘观光路,建设休闲平台;同时,村里又运用“互联网+”思维,与一家电商平台企业合作,扩大古红橘的销售市场,为全村脱贫搭建产业平台。
经过两年努力,铺垭村已成功打造2公里沿江文化长廊,建设了古红橘休闲旅游观光道,形成了“沿江一条长廊、村中一条公路、山上一条观光道”的立体发展模式。
“最强大脑”想出的金点子还不止这些。
“铺垭村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万(州)开(县)云(阳)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发展船舶物流园是不错的选择。”和其他村干部统一想法后,沈东亮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启动了船舶物流园建设。
如今,园区已引入3家船舶企业,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后,将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
结对帮扶真情意
2015年12月的一个周六。
晨曦中的铺垭村,一间破旧农舍里,一个大约10岁的小姑娘坐在昏暗潮湿的灶屋内,准备给家里人做早饭。
这个小姑娘姓谭,刚上小学五年级。
小姑娘命很苦――她的父亲谭云飞患有癫痫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爷爷长期瘫痪在床。
同一时间,万州城区,区移民局长蒋建余也早早起床了。
今天,蒋建余和家人要去看望结对帮扶对象――铺垭村村民谭云飞一家。
动身前,蒋建余特意叫上儿子,动员他一起加入帮扶队伍,尽一份社会责任;他又安排妻子分头行动,为谭云飞家买了四套新衣服,当做新年礼物。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蒋建余一家人来到谭云飞家。
门是半开着的,蒋建余轻轻推开,就像自己家一般熟悉。
“屋子收拾得挺干净啊!”一进门,他就扯开嗓门寒暄起来。
谭云飞循着声音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蒋建余一家,喜不自胜。
蒋建余递上一只袋子。
“本来想给你们家四口人一人买一套新衣服,结果,服装店老板听说了你们的情况后,还主动赠送了一套――新年快乐!”
谭云飞接过衣服,10岁的女儿害羞地躲在他身后,望着面前红粉色的新衣服。
蒋建余一家在谭云飞家聊了很久,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蒋建余说着,塞给谭云飞1000元,“以后我每年资助孩子学费,一直到她考上大学。”
小姑娘捧着手里的新衣服,脸颊上彷佛有了冬日暖阳的温度。
经过一年结对帮扶,谭云飞房屋后的流水沟得到清理硬化,卧室、厕所也经过了改造,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让两家人结对的“线”,正是沈东亮和同事们牵的。
“只有让帮扶落到实处,贫困家庭才能真正缓解现状。”沈东亮总是叮嘱区帮扶者用真心维系情感。
脱贫攻坚战期间,这样的画面正在铺垭村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来到村里,和贫困群众结为帮扶对子,通过各种方式为贫困户提供政策兜底、产业脱贫、爱心捐赠等脱贫帮扶。
“真情结对,效果有二――从群众的思想与精神层面推进脱贫攻坚,切实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牵线搭桥打出‘情感牌’,让各级干部由‘结对帮扶’到‘倾情相助’,凝聚脱贫正能量,营造拼搏进取、攻坚拔寨的氛围。”沈东亮说。
群策群力做宣传
“名字肯定要响亮!”
“一定要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
“铺垭村工作交流微信群”里,正聊得火热。
这几天,群里的讨论都围绕着一个话题――为村里的宣传片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这事,还得从2015年8月说起。
彼时,区帮扶集团在镇政府召开会议,商讨铺垭村脱贫大计。
其间,有干部提出――加强宣传,营造扶贫氛围,激励干群士气,同时也可以助推旅游发展。
随即有人支招:可以多用自媒体的特点搞一些宣传。
对这事,村干部们很上心。
会后,沈东亮专门自学了一些新媒体制作软件,将村里图片、文字介绍、音乐组合在一起搞成音乐贺卡,但是总感觉到效果不是太好。
为凸显宣传效果,村干部提出拍摄铺垭村历史上第一部宣传片。
“这可不容易,村里没有经费,但是宣传片是按秒收费,一段五分钟的宣传片花费个二三十万元也很正常。”沈东亮说。
在茫然之际,沈东亮回想起一部纪录片的画面。“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宣传古红橘文化,联系央视《新三峡》摄制组把铺垭村作为一个拍摄基地。”沈东亮利用各种资源,宣传铺垭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铺垭村脱贫致富中来,“我们只管把后勤工作做好,等人家拍摄完毕,我们找他们拷贝一份就成”。
“沈书记最会‘无中生有’了!他的大脑一转,就能给铺垭村带来惊喜。”村干部们对沈东亮的创意无不赞成。
很快,沈东亮就托人把村里的影像素材送到北京合成剪辑,其间还协调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免费配音。
历经多次修改,宣传片大功告成。
“没想到我们村在电视里这么漂亮。”看到宣传片,乡亲们开心极了。
中南民族大学近日召开全校各级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该校专门主动实施的以全面持久帮扶武陵山区11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为内容的“1221”工程。此工程开创全国高校先河。
所谓“1221”工程,就是该校为帮助武陵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以派驻武陵山湖北片区一州11县市(恩施州8县市、宜昌市长阳、五峰、秭归3县)的12名联络员为纽带,由一名校领导带领两个学院、两个职能部门,派驻得力管理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地方推荐或安排的一个贫困村蹲点,既给予其智力支持,帮助出谋划策,也做实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年向每个贫困村投入资金10万元;做到精准对接,持续扶持,村不脱贫人不脱钩。这样一来,该校就将有11名学校班子成员、22个学院、24个职能部门的上百名干部和教师直接参与到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中去;校党委书记陈达云就亲自挂帅,率领化材、两个学院和组织人事、离退休两处,联系帮扶全国农村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单位恩施市龙凤坝镇龙马村。
中南民族大学一贯秉承“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历来关注、重视以武陵山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深入恩施、湘西、铜仁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调查访问,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除鼓励、引导教师积极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开展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科学研究,承担了数十项有关扶贫的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于实践外,还每年拿出150多万资金,支持贫困县市、乡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村文化教育卫生条件,组织专家学者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承接地方委托课题,积极参与湖北省组织实施的“616”112程(对口支援长阳县)和对口帮扶三峡库区(巴东县),成立了中国武陵山减贫研究院和恩施发展研究院两个针对武陵山区的区域扶贫研究机构,有力助推了武陵山区的减贫事业,得到相关市州、区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实施“1221”工程,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该校还整合国内武陵山研究各方力量,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支持下,共建“武陵山片区减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期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更强大、更高端的智力支持。
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指出,服务民族地区,尤其是贫困乡村,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把帮扶贫困村当着份内的事,与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动真情,干实事。校长李金林认为,在武陵山区选择11个贫困村建立扶贫联系点,可以促使我们转变科研和教学方式,积累宝贵的教学科研素材,使教学科研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要把贫困村建成科研跟踪观测站点和学生教学实习基地,通过解剖“麻雀”,对实践加以概括总结,形成新的观点、理论,乃至大学问,从而实现服务地方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共赢。
根据该校制定的《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11个帮扶工作组分赴各自对口的贫困村,首先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了解需求,找准贫困原因;然后与乡村一起,对症下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措施、方案,分步实施。这项扶贫工程,很好的诠释了国家倡导的社会扶贫的善举,体现了一所民族类大学的责任担当与情怀。
时政报道不同于一般电视新闻,它传递的是领导同志的施政理念和工作思路,有很多观点性、独创性的东西,很多时候会对某项工作发挥指导性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电视新闻时政报道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内容僵化、解读不够等问题,节目表现力和吸引力不足,民间流传着“普通人不看,看的人不普通”的说法,指收看人群一般为各级领导和公务人员,而普通群众往往兴趣不高。作为各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重头戏,电视新闻类节目既是,承担着引导舆论的宣传重任,也是群众获得信息的重要平台,肩负着传播功能。
时政新闻因为往往关系到方针政策的实施,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在稿件审定过程中,由于工作习惯、时间限制等原因,往往都是以纸媒稿件为蓝本,面目正统,套路化现象严重,以宣传为第一目的,没有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时政新闻又常常有赶时效的要求,留给记者编辑再创作的时间有限,这是时政新闻不好看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很多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意识定位不准,忽视了时政新闻的新闻性,以不出差错为根本原则,不愿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电视新闻的角度去解读新闻素材,一味求稳。其实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更愿意了解的是背后的故事,如果观众刚看到开头,就能按照猜到新闻后面会说什么,这样的新闻很难吸引观众。
发挥电视媒体特性,增强时政新闻感染力
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特性。相比较报纸等平面媒体,电视传播的优点是形象、鲜活、直观,速度快,感染力强,直观易懂,很多节目甚至不用解说也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以江西卫视2016年11月16日播出的《新一届江西省委常委与新闻媒体见面》为例,见面会时间为当天下午5点钟,整个过程约半小时。对于全省人民关注的这一重大事件,江西广播电视台出动了卫星转播车,保证了这条新闻在当晚六点半播出。全片3分15秒,播音员口播后,以会场掌声切入,全片只有一句解说词,然后全部采用现场声。以鹿心社书记的讲话为串联,辅以摇臂的大全景和常委特写镜头切换,让观众有身在现场的感觉。
发挥电视声画合一的优势。图像与文字和声音结合形成的画面可以说是一种双重符号。“它既能够表达信息本身的文字含义,又能够传达姿势、节奏、标示等非语言符号的含义,所构造的世界更生动、更形象。”电视画面较好地解决了语言的有限性和事件的复杂性,描绘的片面性与现象繁复性的冲突,相对于纯文字描述则更形象清晰。以2016年3月29日江西卫视播出的《刘奇在赣州调研脱贫攻坚》为例,当时刘奇同志刚刚调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不久。当电视中大家看到刘奇与瑞金的贫困群众挤在一条板凳上,一边品尝着红薯干喝着水酒,一边与老表亲切交流,不用配解说,亲民的形象跃然而出。通过画面反映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期盼,对扶贫攻坚举措的肯定,都能通过表情、语气等细节展现出来,既表现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让大家对打好扶贫攻坚战有信心。而在第二天播出的刘奇在南昌调研生态发展节目中,记者敏锐捕捉到刘奇来到赣江边捧起江水放在嘴边的一瞬间,展示了他务实、亲力亲为的形象。
用镜头带动观众“进入”现场。在实际采访中,平面媒体只能用文字叙述的方式传递新闻,而电视媒体利用图像与声音的配合,完全能让时政新闻具有观赏性,拥有很强的表现力。2015年3月6日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江西卫视播发该新闻时长14分钟,节目中现场声和对话,领导同志的同期声运用了十分钟以上。朴实的语言、关切的语气、亲和的笑容一下子拉近了代表们和总书记之间的距离,也抓住了观众的心,节目播完了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
用同期声、现场声塑造人物形象。如果在时政报道中,把领导的重要讲话,或即席发挥的精彩讲话,以现场同期声的方式播放出来,人物鲜活的形象立刻就跃然荧屏,就能使观众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可亲可近的人,传播效果不言自明。2016年9月14日,省委书记鹿心社在井冈山市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江西卫视新闻以《一场突如其来的作风之考》为标题,播发了一条新闻,节目中大量采用鹿心社与贫困户交谈的现场同期声,并完整记录了他与帮扶干部现场通电话检查工作的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任省委书记对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了他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改进会议报道,增强时政新闻报道感染力
会议新闻是时政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多数省级卫视会议新闻都存在模式化、简单化、浅表化的趋势,记者采访也习惯性的引用会议材料、新闻通稿、领导讲话等,而且总有冗长的出席领导名单,画面表现存在套路化的现象,因此,画面单调枯燥,再加上全文充斥着领导指出、领导强调等内容,可看性不强。其实,卫视记者比其他媒体同行更有机会能够参加高规格的会议,在会议材料及领导讲话中,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政策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很多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有关政策方针的落实、惠民政策的实施等,这都是宝贵的新闻资源,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记者在处理会议报道时只是把领导的讲话加以提炼,以求最保险地完成任务。其实,会议是时政新闻的独家资源,完全能够做的既权威又好看。
一、前言
为积极响应商丘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商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切实推进刘集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乡村旅游”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社经考察研究论证,决定依托我乡北部的明清黄河故道开发建设“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打造“菜花小镇”。该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旨在打造一座风光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集“电商网店、亲子体验、养老养生、自助采摘、自助烧烤、休闲垂钓、林下养殖、花卉园林、农耕文化、孝善文化、乡村特色购物、农家风味小吃”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休闲旅游农场。
二、项目概况
“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地处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北部,北隔黄河故道与山东省单县相望,东与苹果之乡乔集乡毗邻,西和“千年古城”利民镇、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田庙乡接壤,虞(城)张(集)公路横穿境。该项目地气候适宜,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优美,周边常住人口达14.6万余人,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200亩,分三期建设开发,总投资1.2亿元。
刘集乡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背景,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古黄河治水英雄喝挡(赫党)二将军和苏楼村王刘氏剜肉奉母被称“孝思格天”等美丽传说,长期向刘集人民弘扬着忠诚孝道思想。“菜花小镇--刘集”是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三、项目的必要性
1、随着我国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绿色,更加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高品质生活。当前,放飞心情感受,赏农村风景,过农村土生活,摘农田鲜果蔬,吃农家野饭菜,体验农村淳朴的农家生活的自然、健康休闲,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当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受到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开发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拉动当地的消费水平,同时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一举三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旅游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而花海旅游更是热潮。春季旅游,3-4月份旅游是赏花品种缺失的季节,唯油菜花观赏担当大任。如何围绕油菜花打造特色景观,一直是各级政府、各个景区倾心关注的议题。目前刘集乡政府已经与澧县鑫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积极推广彩色油菜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方式,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专家经过40余年的研究,截止2017年已研制红色、紫色、粉红色、粉白色、桃红色等花色愈20种。彩色油菜花主要适用于各大景区及特色种植基地造景。因花种新奇、花色鲜艳、花瓣大,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最大限度的挖掘产品的价值,极具特色且前途光明。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决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变现速度加快。
4、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找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5、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6、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8、刘集乡地处黄河文明腹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绵延4.8公里的黄河故道大堤全部为新庄、朱集、甄寨三个村集体经济用地,没有当作承包地分给当地农民,项目建设用地不存在任何障碍。特别是作为项目景点精品聚焦的新庄村,村容村貌整洁,居民思维意识普遍较高,具备整村开发旅游产业的条件。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项目设施
1、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设施 包括景区主辅道路、景观道路、林荫步道等;
二是供水工程 景区采用喷灌节水措施,安全绿色无污染。
三是排水及垃圾处理工程
四是鱼塘开挖
五是通讯、供电等设施建设
2、农户旅游接待改造
对原有的自然户进行统一规划,利用长期在外地务工农民闲置的房屋、院落低价租赁过来,统一标准改造成农家乐、民宿、客栈等,完善景区的小设施,包括填整草皮、绿化环境等。
3、各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
①种植园区建设。新庄村区域内黄河故道大堤堤面和堤脚共560亩,春季种植彩色油菜,夏秋季与进口红地肤进行轮作,朱集、石庄、甄寨500亩故道大堤栽植普通油菜,堤脚80亩栽植冰岛虞美人,古堤南北两岸120亩栽植多彩蔷薇,打造四季花海,供游人观赏;新庄村吴堤口村以东建设50亩以杂豆、洋芋、红芋、荞麦、山药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区,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0亩拱棚瓜菜种植园;懂菜基地南侧建设60亩有机蔬菜采摘园;园区北侧建设30亩奇异鲜果采摘园。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②栽植园区建设。围绕现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5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③养殖园区建设。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千只围栏养鸡区、500只兔养殖区、500只鸭子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孔雀、鸽子、彩色山鸡等;甄寨村建设650亩小龙虾养殖区。并建鱼塘两座,投放鱼、鸭、鹅等。
④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新建3个农家乐、2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景区大门2个,建停车场3个;改造提升民宿品位,建乡村宾馆10个;建设1处农耕文化博物馆、2个演艺广场;建设孝善文化产业园1个;建造5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20个休闲生态茶座,10个休息亭台、1座移动式游泳池、11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旨在把刘集乡建设成为虞城县居民的后花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地、农耕文化展示地、黄河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二)旅游项目内容
1、观光旅游项目:赏花、摘菜、林荫小道。
2、农家乐项目:农家一日游、农事体验、豫东婚嫁体验(24拜)、 特色民俗演出、学做独有风味的农家饭、农家自酿葡萄美酒等。
3、水上乐园项目:垂钓、游泳、水上游乐、湖中抓鱼、摸泥鳅等。
4、其它娱乐项目: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下棋、打牌、品茶、K歌等。
六、市场预测与分析
1、游客旅游心态分析
中青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娱乐性、刺激性同时又具有放松心情,追求回归返璞自然的生活。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休闲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科研、文化、采风、购物等。
外来旅游者市场:热衷于民俗、民情、品尝、购物等。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游客结构主要以商丘市虞城县游客为主。旅游方式主要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1-2天。游客动机以休闲、健身、度假、娱乐、购物为主,市域区内短途游客将成为景区客源的主要来源。据了解周边的田庙乡万亩梨园、利民古城、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等旅游景点旅游形势日渐火爆,尤其前往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的各方游客越来越多,由此预计每年将会有3万人以上的客源。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到2019年12月完成投资8000万元;第二期工程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第三期工程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
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旅游优势,从该项目建成第一年开始回收,预计年均游客量可达3万人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当地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成员的转移就业问题,可安排1000余人就业,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将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生态效益
本项目在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更为利于取得竞争优势、赢得游客和占领先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进一步得到优化。
九、环保措施
接力
一头短发、瘦瘦小小、步履匆匆、语速很快、干练的吴圣霞见到记者,便提议进村,边转边了解。
沿着村庄主路前行,古色古香的石板路连缀着错落有致的石板房,村里113户人家依山而居。泉子村东临雁门寨、西临油篓寨、北有蟠龙山,上百年历史的石板房、16口泉眼和漫山遍野的果树林是村里最大的优势。而在以前,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却守着“金山”受着穷,靠天吃饭,270口人可耕土地只有242亩,且多为山旱田、瘠薄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村内留下的多为老、弱、病、残。
2013年,刚接任村支书的吴圣霞面对这个“摊子”正束手无策,一些朋友过来看望她。大家伙儿相约去爬山,越往上爬,视野越开阔,到山顶的时候,吴圣霞豁然开朗:老天给了泉子村这么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咋就没利用起来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兴奋的她马上下山,和村民提出发展旅游的想法,却遭遇村民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几百年都是靠种田,发展啥旅游?”“俺村离镇政府20多公里,离博山区100多公里,谁能来看啊?”……反对声不绝于耳。毕竟,村里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要想让他们固化的思想一下子转变,很难。可倔强的吴圣霞不愿放弃,她拿出自己的30万元,继续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这30万元作为本钱发展旅游,如果赚了,收益归村集体;如果赔了,就当是为村里趟条路子,不让村里出一分钱。”这一次,村民全部被感动了。
30万元,是吴圣霞这么多年全部的积蓄。在此以前,她在池上镇经营农特产品加工,丈夫老周任泉子村村支书。2010年,老周被查出尿毒症,2013年4月,建设美好村庄的宏图未达成,斯人已去。时年47岁的吴圣霞处在了深深的悲痛中,想起丈夫生前诉说的修盘山路、通自来水等心愿,继而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尽管村民充分信任她的能力,一遍遍地去恳请她接任村支书,吴圣霞还是没敢答应,原因很简单:她一直在镇上做生意,待在村里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两三年,村支书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义务,自己根本担不起这个重任。
直到在丈夫的葬礼上,看着全村村民夺眶而出的眼泪,感受着丈夫工作的意义,在感动与震撼中吴圣霞再也无力拒绝。想起回村后,家家户户轮番拉着她去吃饭,想起“老周不在了,你要想开点啊”的劝慰,想起村里破败的房屋,想起村民的穷困日子,她下了决心:拼尽全力完成老周的遗愿。2013年6月4日,吴圣霞全票当选泉子村村支书。
上任后,吴圣霞一颗心全扑在了村务上。面对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状,她利用经商多年的关系拉赞助,又多次去区直部门“化缘”,“求”来资金20多万元,将过去只能过三轮车的狭窄村道扩宽至3.5m,新修了村民活动广场,翻建了村委会办公室。
巨变
发展旅游业伊始,村“两委”班子想把石板房全部换成两层仿古别墅,在咨询了专家意见后,大家果断放弃并认识到了自身优势:在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拆掉古风古韵的古村落建筑是暴殄天物,保留石板房、打造特色民宿,让游客体验乡村、体验不雷同的乡愁才是应该做的。于是,吴圣霞带领泉子村用30万元,将十处闲置房改厨改厕建成了第一批民宿。
从2014年7月开张到10月结束的整个旅游期,泉子村赚了3万元!没见过这么多现金的村民,双手发抖着数完了这些钱。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突破了村集体经济为零的历史,也让村民对吴圣霞有了充分的信任和新的认识。
配套的“杏林人家”农家乐也在当年7月开业,最多时游客一天可达2000余人,吴圣霞和村民高兴坏了。“吃的素材简单,都是村民自家的,原生态,全羊宴呐、豆腐宴呐,游客吃完后反响很好,现在村里的鸡和鸡蛋都不够卖的,往往来吃过的都会再买一些带回去。这样不仅俺们村,周边村也受益了,公鸡的收购价格是25元/斤,鸡蛋15元/斤,还不愁销。”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思想提出以来,国家对扶贫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多,精准扶贫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个贫困角落,照进了泉子村。
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2014年,经过和博山区民政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商量,村里将修盘山路列上了日程,可钱是个大难题,修建8公里需要的不是小数目。经过协调,区民政局从区烟草公司争取到生态富民路项目和80万元资金,先行修了3公里。那个冬天,全村自发投工投劳,路经过谁家果园,大伙不要一分钱补偿,“俺们就盼把旅游搞起来,村子发展起来了,个人的利益便有保障了。”这一次,被感动的是吴圣霞。
不仅如此,农家乐吸收了村里7名妇女就业,这一“好事”却引发了小小的“幸福烦恼”,其他妇女不乐意了,“为什么没轮到俺去?”吴圣霞觉得很欣慰,大家都有了干活的动力,想着去工作,这才是应该有的精神面貌啊!“急啥呢?村上发展好了,大家都有份!你们可以先摊煎饼啊,卖杏啊,自己能做啥做点啥,游客都进到俺们村了,还愁没有市场?不是国家该养活咱们,咱们自己也得想办法脱贫。”叽叽喳喳的妇女跟她打趣起来,“叫你一说,哪里都是钱。”在吴圣霞看来,还真是这样。
2015年,泉子村民宿由35张床位扩展到70张,旅游业收入更是增长到了12万元。吴圣霞并不满足于挣这点钱,眼见村里有山公鸡、杏、蜂蜜、煎饼等丰富的农特产品,只靠每年几个月的旅游期和山外来客进行销售,渠道未免单一,有“野心”的她便琢磨着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电商平台。瞌睡遇上了热枕头,区上50万元的扶贫资金让她欣喜不已,“国家的政策好、力度大,一下就给了这么多,必须好好利用。”
希望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泉子村的住宿、停车,尤其是洗澡等矛盾越来越突出。虽然守着16眼清泉,可村民吃水依然不方便,泉水不能直接喝,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一到冬天下雪结冰,村民就得气喘吁吁到山底挑水吃。吴圣霞坐不住了,有困难就要解决!她去区里找“组织”――区妇联。经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得到的回答是“这个村子条件太差,地势高,距离远,没法建项目。”一计不成,吴圣霞又开始软磨硬泡,“全村村民这么下去,身体会受不住的,死水也能变成活水的,要不试试?”终于,妇联被打动,积极帮助协调此事,区水务局送来水泵,帮助重新修建了自来水管道;争取到价值36万元的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了一系列净水设施,安装了一整套净水设备。施工中,在未说明有务工费的情况下,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仅用27天就完成了整个工程。从此,村民吃上了纯净放心的清泉水。后来,村里按照每人每天80-100元的标准补发了工钱。
我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眼见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吴圣霞争取资金也变得容易了些。这个一刻不停歇的女人,这个为村务殚精竭虑的女人,又争取来20多万元,在村北打了一眼机井,在村后小山顶砌了水池,安装管道2000多米,在田间地头接上水龙头,让村里的农田得以旱涝保收,且后山的150亩菜地灌溉起来也方便。
想到农村老人洗澡不便,吴圣霞又拉来投资8万元,在村广场后边建设了一座可同时容纳16人的浴池,对6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一个个举动,让村民的心里暖暖的,“吴书记对俺们可好了,去年俺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每人领到了350元钱,村里还给发了大米、油、面等。”“村里安b了29盏路灯,到晚上也能亮堂堂的。”“吴书记真是能人,村里变化可大了,俺们没看错人!”
“村里的盘山路、石板路、自来水工程、停车场,每块砖、每块石头,都包含着村民的血汗,大家投工投劳,既能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又能增加收入,大家真正有了主人翁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漫步村道,吴圣霞丝毫不认为自己做了“大事”。见到路中间一个被遗弃的塑料袋,她弯下腰,娴熟、自然地拾了起来,放入路边的垃圾桶。是啊,对村庄怀有如此感情的吴圣霞,泉子村的事业怎能不发展?有如此身体力行的村支书,泉子村的村风怎能不文明?有如此强有力的党支部,泉子村村民怎能不团结?
正在修建的老年活动中心,再次展现了吴圣霞的魄力。修建之前,村委班子意见并不统一,有成员担心资金不足,被吴圣霞一番话说得茅塞顿开:“光等着有钱了再建,啥时候有钱啊?坐等是等不来钱的,就得多跑项目多去争取。” 在她的奔波下,民政局支持了6万,项目开建。
一路走来,吴圣霞不知疲倦、斗志昂扬,脑海中所思所想全都是村庄规划,“村里的盘山路是车道,计划还有一条步道,看,就是这条路,共有513级台阶,去年冬天开始修的,快完工了。”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杏林里,一条投资30多万元的石阶道直通山顶,一棵杏树长在石阶正中央,整条山道取“青云直上”“‘杏’运当头”之意。这一匠心独运,出自吴圣霞的苦苦思索。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87-0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一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健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等论断。可见,全面小康社会,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多年的扶贫攻坚,现榕江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十余万,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贫困的农村。本文主要就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榕江县贫困地区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一些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创新发展,就是要更换“发动机”,注重解决培育发展新动力问题。协调发展,就是要“补短板”,注重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开放发展,就是要在“引进来”“走出去”上双向发力,注重解决好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就是要把“蛋糕”分配好,注重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我们要深入领会,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规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
二、榕江县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根据榕小康办[2016]1号对榕江县2015年小康进程的分析得知,2015年榕江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89.3%,比2014年度81.6%提高了7.7个百分点,与年度目标值88.9%提高0.4个百分点。2015年六大一级指标中,有4个指标实现程度在90%以上;有2个指标实现程度低于90%。总的体现出2015年度榕江县经济发展平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发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脱贫任务还非常艰巨。
三、榕江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目前全县尚有贫困人口10.02万人,主要集中在“两山”地区。据统计月亮山地区的5 个乡54个行政村中,属于全省重点贫困村的就有45个。该地区绝大多数贫困户长期以来都是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基本上没有什么自我发展能力。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长期以来都是一保吃饭二保运转,对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投入,以致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2.人地矛盾突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
榕江地处雷公山和月亮山腹地,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耕地面积13143公顷,人均0.64亩。这些田大都属于“腰带田”、“望天田”。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零碎分散,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上,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仅靠现有耕地存量和耕作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突破。
3.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竞争发展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阻隔了山区与外界的联系,信息不畅,加之教育跟不上,文化知识落后,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非常有限。在月亮山区,40多岁的劳动力基本上属文盲半文盲。有的村劳动力中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接受初中以上文化教育,许多村民,特别是妇女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不会讲汉话。有一部分年轻人虽外出打工,因文化水平低,只能做些粗活、累活,收入低。因此群众缺乏竞争发展意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
4.自然资源匮乏,青壮年劳动力紧缺
榕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县,以前主要财政收入来自于林木收入,如今木材收入已经不多(因实施了天保工程)。除了林木较多外,榕江的其它资源较少。近年来受到打工潮的影响,榕江县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以致留守老人儿童较多,青壮年劳动力紧缺,不要说生产,就连村寨办的红白喜事都难以找到人帮忙。
四、如何全面建成榕江县小康社会
1.依托“两高”便利的交通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两高”即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2011年已通车,贵广高速铁路也于2015年12月份开通。随着“两高”的建成通车,榕江的发展“瓶颈”迎刃而解,交通的区位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因此榕江可依托“两高”便利的交通条件,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优质果品、优质蔬菜、优质稻米、竹笋以及小香羊、小香鸡、小香猪等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从而激活榕江县种、养殖业的发展,有力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打造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主力军
培育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保证。为此,一要全力办好基础教育;二是重点抓好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整合资源,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四是做好劳务输出,通过劳务输出,既可以增加农民家庭收入,又可增长农民的见识,改变其思维和行为习惯。通过以上途径,培育新型农民,打造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主力军,不断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
3.增强对“三农”的保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英文摘要………………………………………………………………………………Ⅱ
1“数字农业”的内涵…………………………………………………………1
2国外“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1
2.1美国………………………………………………………………………………………1
2.2英国………………………………………………………………………………………2
2.3德国………………………………………………………………………………………2
3我国发展“数字农业”的紧迫性…………………………………………………2
4“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3
4.1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将逐步成为现…………………………………………………3
4.2农产品流通电商化发展将更加迅猛……………………………………………………3
4.3农业多元化公共服务将更加完善………………………………………………………4
5 “数字农业”的实践策略……………………………………………………………4
5.1实现农业农村业务数字化和可视化……………………………………………………4
5.2推动数字农业技术创新…………………………………………………………………5
5.3提高农业农村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5
结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8
摘 要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结合我国发展数字农业的紧迫性与当前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几条实践策略。
关键词:数字农业;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Abstract
Content:Digital agriculture is a kind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at takes information 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lements, us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xpress agricultural objects, environment and the whole process visually, digital desig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gital agriculture mak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ll aspects of agriculture achieve effective integr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foreign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the urgency of developing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agriculture, several practical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Digit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浅析“数字农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1“数字农业”的内涵
“数字农业”是农业数字经济的重要实践。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尚未能够对数字农业形成统一的定义。通用名称包括信息农业,精确农业,“ Internet + 农业”等等。本文中提到的数字农业基于农业信息化,在农业链的所有环节中都强调了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代表了农业产业的新视野。现代农业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使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不断的提高现代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支持农村战略的实施。
2国外“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
2.1美国
美国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体系促进农业发展。美国数字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基础上,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与管理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已开始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包括应用遥感技术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检测和预报、在大型农机上安装GPS设备、应用GIS处理和分析农业数据等,对大田作物进行生产前、中、后期的全面监测与管理。在21世纪初已经实现“3S”技术、智能机械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大农场中的综合应用,智能机械已经进入商品化阶段。如JohnDeere公司的“绿色之星”精准农业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与“3S”技术搭建的新型精准农业管理系统,用以进行精细农作、农机管理、农艺管理和计划管理,可绘制农场产量的“数字地图”,在机械化生产大农场中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以上。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助推下,美国数字农业技术已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紧密衔接,应用范畴覆盖从作物生长的微观监测到宏观农业经济分析。此外,美国也已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组织网络,美国服务类企业与公益机构可为经营主体提供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例如美国农业技术服务组织(FSA)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
2.2英国
英国信息化技术应用助推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动英国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英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互联网、4G信号已实现基本覆盖。在此基础上,精准农业技术得以实现在农业的全方位应用,如借助遥感技术进行作物生产监测与产量预报、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和灾害监测等;英国Massey Ferguson公司研发的“农田之星”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传感识别技术和GPS技术能够更为精准地进行种植和养殖作业、数据记录分析和制定解决方案;智能机械已基本装备卫星定位系统、电脑控制和软件应用系统,能够根据不同位置、不同质量的地块情形实现自动化、精准化、变量化作业,同时可以采集作物信息用以制作电子地图和调整生产策略。2013年英国启动《农业技术战略》,提出了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精准农业,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如借助GateKeeper专家系统提供辅助决策和农场管理、LELY挤奶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殖场中的应用、自动感知技术在施肥施药机械上的应用、二维码技术在农产品产销环节的广泛应用等。
2.3德国
德国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积极研发与推广。在欧盟农业共同政策对数字农业的支持下,德国积极发展高水平数字农业,在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支持和辅助决策系统,提供数字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德国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支持数字农业核心技术与智能设备研发,并由大型企业牵头,如德国拜耳公司投资2 亿欧元支持数字农业布局,已在60多个国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旗下Xarvio品牌推广数字农业,通过XarvioScouring识别系统高效识别和分析作物生长和病虫害信息,帮助农民优化田块单独管理和农田统筹优化。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农业机械制造商CLAAS集团结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收割过程的全面自动化。
3我国发展“数字农业”的紧迫性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仍然是一个“大年”,怎样解决需求下降、部分市场关闭、物流受阻等难题,把农货顺利卖出去,让农民实现丰产又丰收?加速数字农业发展是不二法门。
农业长期保持着传统形态,技术进步一直较慢,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农业技术滞后带来的产业发展差距愈发显著。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领域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重塑,生产率大幅度提高。2019 年,我国服务业、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37.8%、19.5%,但农业只有 8.2%,数字化改造的空间很大,需尽快赶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目前农业难题的一剂良方,瞄准这个主攻方向,无疑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给予农民更多获得感。对广大农民来讲,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最头疼,常常遭遇“多收了三五斗”的尴尬。可以说,农业数字化水平滞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产销信息不对称等是导致农产品销售难的主因。显然,加快技术与传统农业的融合,打造数字农业,对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使得传统农业脱胎换骨,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已成为农业发展新趋势。
4“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
4.1农业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将逐步成为现实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领域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数字和智能水平,实现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实现了农业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它可以解决由托管服务流程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种植业中,重点是如何精确控制生产环节,例如育苗,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当前,荷兰,日本,以色列和其他国家正在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来促进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作物种植的发展。
4.2农产品流通电商化发展将更加迅猛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基础。例如,美国著名的新鲜食品电子商务公司LocalHarvest是一个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有机农业的上下游,并连接了中小型农场和消费者。LocalHarvest平台基于从相关农场收集的基本信息来支持地图搜索系统,使消费者能够搜索本地社区周围的农场并购买难以保存的新鲜农产品,例如蔬菜和禽蛋。农产品在快速物流系统下,可以快速送到消费者家中,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投入大量资源,重构产业链,培植人才,发力促进农产品上行。以河北省为例,近年来积极引入农业电商龙头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持续在直播助农、农产品品牌孵化、新农商人才培养等领域,合力打造河北数字农业“新基建”。可以看到,利用大数据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匹配优化资源,将需求传导给供给端,有效缓解了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销脱节。在互联网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传统农业的“痛点”也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打开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通路。
随着电商农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广大农民亦受益匪浅,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以需求引导生产、订单式农业逐渐成为主流,精准种植、数字营销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更多农民融入数字农业的场景里。以往很多滞销农产品位于贫困地区,数字农业重塑产业链,帮助贫困户掌握技术、融入市场,实现了造血扶贫。实践证明,此种创新扶贫模式具有很强的活力。比如,拼多多的“农地云拼”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荣获了今年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截至 2019 年底,拼多多平台直连的农业生产者超过 1200 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
4.3农业多元化公共服务将更加完善
通过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顶尖技术运用在农业公共服务,农业服务也更加便利和灵活。这也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些国家为了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公共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5 “数字农业”的实践策略
5.1实现农业农村业务数字化和可视化
加快建立涵盖农业资源,农村产业,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农业机械设备和农村治理的数据库。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整合空间数据,获取耕地资源,渔业水资源,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化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鲜明的农业村庄,生产经营实体,村庄分布等数据。地图存储在数据库中,使农业和农村资源数据立体化。通过集成的农业调度系统,现场定点监控系统,集成的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和地面传感器网络,可以建立农作物的空间分布。通过农作物的空间分布,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动态空间图,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全域地理信息图,为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科学指导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5.2推动数字农业技术创新
创新,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要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数字农业”助力。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随着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惠及三农必将更加给力,而农业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持。未来依靠农业科学院和大学等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创新主题的作用,促进数字农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并着重于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为了提高对关键技术的了解和研发,精确操作和智能决策的数字化管理,智能设备的变量修改和应用,农产品的灵活处理,区块链等技术,3S 加速,智能识别,模型仿真,智能控制和其他软件和硬件产品数字农业的综合应用,了解数字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应用服务系统的持续改进。
5.3 提高农业农村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
当前,就中国电子政务项目的发展而言,农业部门中的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领导决策应用程序和公共商务应用程序的功能要求。农业信息服务的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这意味着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具有巨大的发展和利用空间。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建立灵活,便捷,高效,透明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便捷和信息服务。在信息公开,政府公共关系,信息服务,办公室工作等方面,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和便携式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提高了园艺,畜牧,水产品,田间管理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着眼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要求,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和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形和环境的农业机械,并进一步促进农业“机器换人”。
结 语
数字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自动,精确控制,智能和科学管理,提高了农业的可控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农业向精准,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有效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利因素,可以简化交易联系,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消除农民对库存余额的担忧,并缩短生产周期。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商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的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广,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致 谢
在这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但都在老师、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尤其要强烈感谢周波老师在千里之外给我们线上授课进行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答疑问、传授知识,让我非常感动,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给我很大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不吝批评与指教。
参考文献
[1] 周清波 , 吴文斌 , 宋茜 . 数字农业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J].中国农业信息 ,2019,30(01), 第 5-1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