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1-09 20:38: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展示设计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展示设计调查报告

篇1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1999、2000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2000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58

1 当代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信息迅猛爆炸背景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研究机构Gartner给“大数据”作出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产生背景在于因为人们日益普及的网络消费行为所伴生的一切消费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将会对社会或企业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思路或正确的决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平台在2013年双十一活动中,一天的成交额达到350亿元,这数据的背后其实藏有非常丰富的消费者行为。通过对数据分析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则能猜到消费者的购物需要以及未来选择趋向。

对于当今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要想驾驭好企业,需要具备一种非常重要且带有时代性的能力――学会对各种各样类型数据利用进行分析,例如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最终得出具有价值信息的能力。高职教育宗旨是要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既然当代社会和科技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新的能力要求,作为高校教育者,则更应该比企业走在前面,要培养适合企业及未来时代要求匹配的人才,这样才真正做到校企培养人才的“零对接”。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高职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在符合教育学规律提前下,同时做到以时俱进。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以《市场调查与预测》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被教”转变为“主动学”,构建一套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

2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2.1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市场调查理论和知识技巧基础上,开展调研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市场调研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思维能力、洞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

2.2 教学思路

一个中心,两条思路。教学,顾名思义,主要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教”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教学,“学”则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学习。那么,本课程紧紧围绕 “学” 这个中心,延伸出两条支线:一是教师要在“教”方面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二是学生要学会“主动学”,在完成自己调查任务同时,还需学会以教师角度去纠正和找出别组调查小组的不足,查找就是一种主动和自我学习的过程。

2.3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主题式教学、分组项目调查、组与组之间互改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主动学”为原则,坚持“实用为主,鼓励实践”的方针。

2.4 教学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成绩=平时考勤考核(20%)+平时发言考核(30%)+大作业(50%)。大作业主要是分成5~6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要求进行三个阶段性作业:第一是市场调查计划方案(30%);第二是问卷设计(30%);第三是市场调查报告(40%)。每一阶段的操作办法:先由学生分组完成阶段性作业,完成后在全班同学范围内进行汇报。每一阶段作业得分由小组互评(30%)+教师打分(70%)构成,所有阶段完成后三个阶段按30:30:40比例算出得分(80%)+组长给组员评价得分(20%),最终得出大作业总得分。

2.5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第一模块是市场方案撰写(小模块一市场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小模块二市场调查内容、小模块三市场调查方法);第二模块是市场问卷设计与制作;第三模块是市场调查问卷发放及整理;第四模块是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2.6 教学流程设计

不同模块不同教学流程设计。

2.6.1 《市场方案撰写》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市场方案的撰写知识。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方案样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及模仿。

第三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选题并制作本组的市场调查方案。

第四步,让学生在课堂分组进行展示本组的市场调查方案。

第五步,在每组展示市场调查方案后,其他组各派一名成员根据所掌握市场调查方案知识要点,对汇报组的市场调查方案进行点评及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市场调查方案汇报评分表》进行打分。

第六步,教师在每组汇报完及其他组提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步,汇报完后各组再根据其他组及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方案,并最终完稿。

2.6.2 《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由教师在课堂给学生讲解有关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相关知识及技巧。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问卷,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别人是如何制作一份合格的问卷。

第三步,让学生在课后以组为单位,每人设计10个问句,组长汇总所有组员的问句后,设计和制作一份市场调查问卷初稿。

第四步,汇总各组所设计市场调查问卷,按组为单位印制好问卷初稿。

第五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其他组的问卷进行互改及互评,并提出修改意见,采取“一对一”方法,保证每一个组员在掌握所讲知识要点后,修改其他组的问卷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马上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由“被教”马上转变为“主动学”的效果。

第六步,各组对其他组的问卷根据教师设计的《市场调查问卷汇报评分表》进行打分。

第七步,各组在汇总教师对问卷的修改意见及其他组对本组的修改意见后,对本组问卷进行再次修改,并最终定稿。

2.6.3 《市场调查问卷发及整理》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以组为单位去印制最终定稿的问卷,以备发放。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统一时间和地点去发放问卷,保证人均发放20份问卷。

第三步,发放问卷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照相及视视频录像工作,作为发放问卷的佐证材料。

第四步,以组为单位,对问卷进行有效性的甄别,对问卷展开整理及分析,并制作各种统计报表、图片。

2.6.4 《市场调查报告撰写》模块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步,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有关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知识及技巧。

第二步,发放一份较好的市场调查报告样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及模仿。

第三步,以组为单位结合所发问卷的整理结果在课后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第四步,让学生在课堂分组进行展示本组的市场调查报告。

第五步,在每组展示市场调查报告后,其他组各派一名成员根据所掌握知识要点,对汇报组的市场调查报告进行点评及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教师所设计的《市场调查报告汇报评分表》进行合理打分。

第六步,教师在每组汇报完及其他组提出评价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七步,汇报完后,各组再根据其他组及教师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报告,并最终完稿。

3 教学效果

3.1 教师由“教学传授”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师”角色

在该门课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传授”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师”角色,由“主导”角色转变为“协助”角色,教学不再是以“教”为中心,而是以“学”为中心去展开及延伸教学。教师不再在每节课堂上以“讲”为主,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学”。在课后,教师更多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不再是以找资料备课或制作PPT为主,由原来讲授转变为教学设计师,教师需要做的具体事情主要是以设计相应的表格和流程,确保在每一个调查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减少学生“搭便车”的行为,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

3.2 学生由“被教”角色转变为“主动学”角色

学生角色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角色转变为“主动接受”角色,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能够学到教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能够实际运用。

3.2.1 在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和互改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要能当好一名“小讲师”角色,找出其他组的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动学习”机会,让他们能看到和找到别人所犯的错误,做到引以为戒,以后不会再犯同类错误。

3.2.2 增加实际操作及角色扮演环节

在讲解市场调查方法――电话调查方法的时候,教学设计重新设计为:

第一步,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教学知识。

第二步,在课堂上发放一份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卷。

第三步,让在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打电话完成两份调查问卷。第一个电话是打给自己手机电话通信录里的其中一位好友,第二个电话是打给班上其他同学手机通信录里的其中一位好友。

第四步,打完电话后再抽取部分学生谈谈打这两个电话的不同的感受。

3.2.3 在课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更多

无论是在撰写市场调查方案还是市场调查报告过程中,学生都要学会如何与组员进行团队协作,组长学会如何领导组员,学会总结。在发放问卷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失败,学会面对被人拒绝等。在数据整理与分析中,要学会如何制作各种图表或表格,学会有关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3.3 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大作业,“搭便车”行为减少

一般来说,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大作业,往往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少部分学生会出现“搭便车”行为。为了确保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主要设计以下措施减少这种行为的出现:

第一,由教师制作《市场调查人员分工明细表》,确保将每一模块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让学生清楚每一环节需要共同完成哪些小任务,然后再由组长根据个人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位组员分配的任务是合理公平。

第二,在每一模块实施过程中,都要求必须通过照相或录相方式进行实际情况进行记录,最终将所有照相或录像制作成为一份约10分钟的DV,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三,授予组长一定的权力,通过让组长拥有对组员进行打分的权利,使得组长能较好地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为了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现象,分值设计存在一定差距,通过竞争机制保证组长与组员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确立,最终促使组员需要听从组长的安排与调遣。

3.4 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通过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一是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会如何与组员一起共同完成任务;二是领导能力提升,组长学会如何带领组员共同完成任务;三是人际关系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升,学会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学会如何礼貌待人,学会在与组员在发生矛盾时如何相处与解决;四是调研能力提升,学会如何把握对数据的研究、分析、挖掘;五是对市场的敏锐度和洞察力提升;六是撰写文章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雅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研究[J].时代教育,2013,(5).

篇3

1.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信息。

用各种方法搜集到的材料,必须加以整理方能得出结果。整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评定,对每个研究对象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类、评定和评分工作;登记和统计,先把评定结果编制成逐人登记表,一个样本一张,在这张表上每人一行,登记研究对象的各项调查结果,再统计各项的平均数、标准差或人数百分比等统计量并记入登记表的下部;编制统计图表,把几个样本的统计结果合到一张统计表上,将使调查结果集中而且使人能够一目了然;统计检验,调查所得的某些结果,有时还需要进行显着性检验,以对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作出判断。

2.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并进行总结。

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从问卷量表中指导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数据用于指导学生的定量分析。指导学生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利于指导学生的分析。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指导学生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以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为例子。在调查过程中,要注重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经过收集和整理,得到原始数据以后,还必须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析和推论。对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后,可以得到最原始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统计图也是对数据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描述。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图、直方图、折线图等。

3.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提出撰写研究总结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如以调查总结报告为例,调查报告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后的记录。调查报告的表述没有固定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略):第一部分——题目。第二部分——调查目的。第三部分——调查的基本过程。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准确,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图表示形式表示,以增加直观性,一目了然。正文的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交代通过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论,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五部分——附录。列出主要参考文献,附上各种调查表格等。

篇4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的小结。

1 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统计领域的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因虚报、瞒报、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而被绳之以法的事例,告诫学生统计必须遵守《统计法》,它是每个统计人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纪守法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表明统计是服务于社会的,要赢得统计客体的支持和赞誉,统计人必须做到严守国家、企业、个人的秘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孕育德性的基础;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建立一个公正有效、有序运行体系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国民经济的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识我祖国,爱我中华”。

2 利用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使用小案例教学法与行为教学法,结合具体情景,教给学生体现职业素质的具体方法,制定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与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和道德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上网、看电视、看报纸杂志,去国美电器,去菜市场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查阅及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项目为中心,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2.1 分组准备阶段

向学生阐述考评方法、步骤,列出各步骤完成的时间表,让每位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推选出小组长,拟定调查课题,申报课题,确定调查范围,写出调查方案。

2.2 分组调查阶段

每个小组根据本组课题查阅资料,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打印并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调查进程,当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进行点拔。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责任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2.3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各组对问卷汇总整理,画出整理表,撰写调查报告提纲,应用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撰写调查报告并打印,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4 学生讲解阶段

这是一个知识的主流反馈阶段,各组制作口头报告PPT,主要针对各组调查报告进行陈述和归纳,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制作口头报告PPT,以恰当的形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5 交流心得体会阶段

小组间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选出调查报告优秀小组到各班汇报,各班互相学习。

2.6 教师评价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学习成果,教师给出相应阶段的分数,即最后每一组的档案袋中有五项内容。在小组合作考核教学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考核所追求一种境界,小组成员间的使命互助活动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存在竞争,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成绩既是个人成绩又是小组成绩,各小组既是调查者也是被调查者,小组之间也要互帮互助,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考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某一小组或某一人有一点一滴进步时,教师和小组成员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从而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7 体会与收获

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内容广泛,有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理财观、人际交往、礼貌礼仪、职业生涯规划、技能训练、安全消防知识、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是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与反思过程,同时是对小组长领导能力的检验过程,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育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小组口号也有创意,有“让微笑充满校园,自信从我们开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职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篇5

二、活动目的

⑴彰显我院环保特色,提升学院影响力。

⑵丰富同学生活,提高同学的环保意识。

⑶提高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活动对象

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大一、大二学生。

四、资源需要

⑴人力资源:总评委一名,评委八名,记分员三名,主持人一名及记者团摄影人员。其中,总评委邀请学院老师担任,评委由各班派一名代表担任。

⑵物力资源:多媒体教室一间,记分纸及奖品、奖状等。

五、活动主题

参与双“g” 爱我南华

六、 活动开展

⑴由各班科技委员负责各班的宣传工作,并选出4~6名同学成立各班的“green group” ,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⑵“green group”比赛共包括以下四项活动:

①调查本校的环境状况,总结我校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写好调查报告。 注:调查报告要求以电子稿的形式,不求全但求精。

②制作一个与环保或低碳生活有关的ppt。 注:要求联系社会实际,客观真实。

③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

注:要有感染力、号召力,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④设计并制做环保袋。

注:要求以废旧物品(如报纸、旧衣物等)为材料,美观而实用。

⑶比赛时,各班“green group”派1~2名代表按①②③④的顺序分别讲解其调查报告,播放ppt,做环保主题演讲,展示设计制作的环保袋。 注:可额外讲诉自己与环保有关的故事或经验,以及分享环保小知识等。

⑷各评委在比赛过程中为各班“green group”打分。由一名记分员收集记分纸,另两名记分员统计并整理,最后按总分排序,评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⑸由主持人宣布获奖情况,邀请总评委为获奖“green group”颁发奖品或奖状。

⑹邀请总评委对此次比赛做点评。

⑺主持人宣布此次活动结束。评委、选手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七、经费预算

主要为购买奖品所花费的费用,待定。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此次比赛选在周末进行,请各班宣传委员及科技委员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同学关注、参与此次活动。

九、活动策划书

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102班高建宗

评分细则:①②③④四项活动每项活动各25分,合计100分。 (单位:分)

其中:①调查报告 客观真实性 10 规范性 5 建议可行性 10

②ppt 制作 客观真实性 5 独特性 5 创新性 5 感染力 10

篇6

什么是创新型作业?我们认为,一切为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引导学生构建有意义的生物学习,达成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目标的作业,就可以称作“创新型作业”。

1 建立学科创新型作业题库

我们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准绳,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上,作业以书面的方式进行,力求题目的形式和呈现方式有新意。一是,面向宜都市广泛征集生物学习题;二是,利用网络收集全国生物学会考试题;三是,以课标为标准创编生物学基础性练习。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解题分析和方法指导,整合形成的一套生物学基础知识创新型作业题库。

2 开发了六大类素质创新型作业

创新型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重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开展调查、绘制生物图、收集资料、制作标本、设计方案、课外实践练习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根据生物学习的特点将生物创新型作业大致归纳为以下六大类:

2.1 课外调查练习

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它需要学生的参与才能习得,调查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学生的初次调查,如校园生物调查,教师可以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内的生物,以及生物的生活环境,然后让学生填写自己设计好的调查表,呈现自己的调查成果。具备了初步的调查能力后,调查的方式及内容可开放一些,教师也可适当放手,如“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的关系”,“调查人类常见疾病”等内容。教师只需提示调查方法,约定调查时间,学生就可以通过图书馆查找,网上搜索完成他们的调查任务,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反映调查成果,具备了一定的调查能力后,教师可开放调查内容,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只作参谋和方法指导,如《关于神木县杏花滩公园的环境调查报告》、《城内洗车场用水情况调查报告》、《关于白色垃圾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神木县植被状况调查报告》、《“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调查报告》等。

2.2 生物绘图练习

能够绘制生物形态和结构图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是对看图能力和识图能力的再提高。绘图能力训练的起始阶段在于观察和模仿,其训练的重点是格式和规范,模仿的内容是一些形态和结构简单的图形,如“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图要求后,教师就可要求学生绘制形态和结构较复杂的图形,如“关节模式图”、“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心脏解剖图”、“叶片结构图”等。

2.3 资料收集练习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是现代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其能力的获得需要从资料收集开始训练,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音像。我们的做法是将这项练习分三步,依次提高进行:第一步收集资料。教师要重点介绍资料收集,有图书查询,网上搜索等方法,强调要按照规定的主题去收集,不能偏离主题;第二步是处理资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或引用的需要,对自己所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剪裁、组合、改编,为自己所用;第三步就是展示资料,该步的训练是一个示范,是为了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能学会处理资料。办成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举办“保护环境手抄报展”,呼吁同学们保护身边的环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4 实验制作练习

制作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重在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制作内容十分广泛,我们相继引导学生进行了昆虫标本的制作、叶脉标本的制作、贴花标本的制作、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肌肉带动骨模型等。

2.5 方案设计练习

篇7

应用文写作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通过对常用性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法,以满足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语文能力的需求。因此,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自升高职以来,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应用文写作为主,笔者在探索应用文写作教法上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一、理论教学为主导阶段

这一时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大多延续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形式,教学内容的推进采用“蜻蜓点水式”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受限于教材和学时,教学“缩手缩脚”

一方面,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教材体例模式主要是“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教师就根据这一体例模式开展教学,结果高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涵盖了五六十种不同文种,常用的文种也有20多种,而开设的课时为30-36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里学会这么多文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只能“满堂灌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只能是初步掌握结构和基本写法即可,至于“会不会写、怎么写、写什么”在短暂的课时中无法讲清、讲透,其结果变成了“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

2.受限于教师的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均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擅长文学类作品的分析、鉴赏和创作讲授。而且,我国也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教师只能从现有的教材中自我吸收应用文的相关知识,然后作为上课讲授的基础。同时,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如同鸡肋,乏味无力,教学时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阶段

在高职院校高度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能动性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1.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重新设计了教学计划,着重突出“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性学习文种的教学。根据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全过程,将一个学期30学时分成5个阶段来开展分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调查报告基本理论及调查问卷设计基本原理为主,为学生确立有关调查报告及问卷的模板;第二阶段,讨论及确立调查主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一部分的实施,加强了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确定主题时很少再使用以往的老、旧命题,做到了命题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想法和行为;第三阶段,确定调查主题后,各个小组主要在课下讨论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制作成电子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课堂全体参与者的点评,逐步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制作成电子版课件,并在课堂上对调查数据进行演示和讲解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第五阶段,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调查主题及前期的数据信息进行符合调查报告要求的论文写作,论文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汇报及评选。

2.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又通过课上的演示和讲解展示学生课下的活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思想——高职生通过在校3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既体现了高职学生长于动手、动口的特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但这是以牺牲其他文种的讲授为前提,教学内容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与应用文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不相符,也不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阶段

篇8

调查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了解或者熟悉想知道的事情或者事物,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最容易学会的方法,因此在科技活动的开展中,常常采用调查的方法。中学生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能提高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调查也是较容易出小成果的探究方法,近年来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论文中调查类的课题越来越多。且东莞市获得全国及省创新大赛比赛奖项的科技论文多是调查报告,如东方明珠学校获国家一等奖的《初中生诚信调查》等。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时会选择调查报告?原因有三:一是易掌握,可控制。与某些需要借助专门的机构进行测试或实验操作的研究相比较。调查的难度要小些,调查内容的深浅程度可以因学生的思维程度而异,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控制,如实地考察法、问卷法、访问法、资料查阅法(上网)等学生容易掌握,指导学生写作科技调查报告的可操作性较强。二是经济,成本低。某些需要借助专门机构的测试的实验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元,这对学生或学校而言都是一种经济负担,而调查所花的费用要少得多。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

我校近几年参加省、市创新大赛的科技论文多是调查报告,如获得省创新大赛一等奖的《经济发达乡镇节电潜力调查》、二等奖的《常平薇甘菊的入侵情况调查》,市创新大赛二等奖的《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调查》、《初中生对异性的倾慕情况调查》等。参加调查研究论文写作后学生的变化很大:胆量变大了,爱动手了,更喜欢提问了,质疑的能力也强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样了,分析问题更深入全面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增强了。近几年在指导中学生撰写调查研究科技论文中,笔者探索出对于提高中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具体如下。

一、通过“讨论法”,提高学生科学选题的能力

进行调查研究首先要确定调查课题,目的质量是课题成败的关键。选题要注重新颖性、可行性、实用性及科学性。在提高学生科学选题能力方面,一般采取这样的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讨论筛选确定调查课题。

1 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对于初中生来讲,要想出并确定一个调查课题不是件容易事。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生物课堂中调查方法的学习,用课件先给学生展示往届学生想出的课题及网上下载的较接近学生生活的课题,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给出的课题进行联想或发散,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课题,并记录下来。这一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先不考虑题目的可行性。凡是想出课题的学生都给予表扬,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并养成思考的习惯。

2 用讨论法筛选确定课题

讨论能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想出调查课题后,让学生分小组对组内各个同学想出的课题进行讨论、筛选。筛选时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几个方面问题:课题的调查目的和对象是什么、课题的现实意义如何、课题新不新颖、课题的操作性强不强。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课题,选择较为可行、有新意、有实用性的课题。学生小组讨论筛选出题目后,教师再根据已有的经验跟学生进行多次讨论,帮助学生做最后的决定。笔者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了很多课题,如“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现状调查”等。

二、采取“六步走”法,提高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的能力

如何设计一份科学的调查问卷,对于从未接触过调查问卷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较有效的“六步走”做法:了解一模仿设计一修改一理论提高一反复修改一确定问卷。

第一步是“了解”,教师出示本校以前学生做过的问卷给学生看,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对什么是问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设计问卷的信心。第二步是“模仿设计”,学生根据自己课题的调查目的,模仿别人的问卷,进行问卷设计。模仿设计过程,教师不做太多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发挥,允许学生存在漏洞百出或一无是处的情况。第三步是“修改”,修改主要是教师给学生指出不足并提出意见。主要从问卷的格式、提问问题的方式、提出的问题能否反映课题调查的目的这几方面来给学生提出意见。第四步是“理论提高”,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可能还是不知如何设置问卷,这时可以介绍一些如何科学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要注意哪些问题的书籍或文章给学生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五步是“反复修改”,这一步的修改次数视学生设计的问卷质量而定,有的可能改三两次就行,有的可能要改十多次。修改时要注意问卷的格式、提问问题的方式、提出的问题能否反映课题调查的目的、题目的设置方式、问卷面对的人群的水平、问卷的科学性等方面全面考虑,力求完善。第六步是“确定问卷”,这一步的操作较简单,教师帮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将设计的问卷确定下来。

“六步走”做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原理,分步走可谓步步为营,学生在每走一步都会有提高。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东莞初中生生态道德文明现状调查》《经济发达乡镇节电潜力调查报告》等课题的问卷设计都是采用了“六步走”的方法,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比赛评委专家的认可。当学生设计好一份较令人满意的问卷时,学生不但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对研究项目更有兴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拓宽了,思考问题的水平提高了,设计问卷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通过分析法、访问法,提高学生访问的能力

1 用分析法设计好访问问题

调查研究经常要进行访问。因此,要提高访问的效率一定要在访问前设计好访问的题目。怎样设计访问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就是你所要知道的事情,因此在设计问题前可引导学生注意:你

到底想从访问对象那里知道什么?这些跟你调查的主题是否密切相关?访问对象的背景如何?你设计的问题,你预期访问对象如何回答,如果他的回答在你的预期外你该怎么办?在后面的撰写调查报告时,学生要根据访问的问题来写分析,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在访问前设计好一个相当于写作提纲的访问提纲,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提高访问的效率。

2 把握好访问方法

进行访问时,应指导学生注意三点:一要用礼貌用语;二要带上纸笔做好记录;三要带上相机拍照或录音(机)笔录音。对于学生来说,做记录是最难的一项,比如有些学生字写得慢,可以通过记关键词、关键字来解决。之后再根据关键词、字进行补充,确实记不全的再听录音笔。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采用录音(机)笔,因为这样会使学生在访问中有依赖性,不利于养成记录的习惯,也不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访问前学生应该记熟自己的问题,进行模拟访问。学生第一次实地访问时教师一定要在旁边观看,回来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

四、通过考察法,提高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

调查有时需要运用到考察法进行实地考察。去哪里考察。考察什么,怎样考察,如果出现某些突发事件应该怎样预防,这些都要引导学生事先想好。如《触目惊心薇甘菊――薇甘菊在东莞常平的入侵情况调查》第一部分的调查内容采用考察法实地调查薇甘菊的入侵情况,在实地考察之前指导同学根据常平镇地图,选择周边的几个管理区和镇中心的管理区的小山丘、镇中心的道路旁、学校周边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实地的考察,准备相机进行拍照,并设计考察记录的表格(见表1)。

由于是野外考察,学生要穿较紧身的长衣长裤及鞋袜,用来预防荆棘和蛇咬,并且带上望远镜,较远的地方可以用望远镜观察。这样在实地考察的实践中,学生从观察、记录、拍照等中不仅提高了实地考察能力,还学会了在野外如何保护自己。

五、使用电脑软件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提高学生统计的能力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后,要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才能做下一步的分析。统计调查数据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统计调查问卷,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讲,可以说是一件无从下手的事。要解决此困难,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统计。会用SPSS软件的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建造数据表格如何录入数据,再用软件生成的所需项目的图表,但SPSS软件非常专业,学生较难掌握。二是使用电脑软件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这种作法符合中学生的电脑水平,使用较普遍。此法是教学生先用手工统计,再在Excel软件中汇总并生成图表。手工统计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问题较多且样本较大,统计起来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比如在(东莞农村初中生性心理调查报告)的课题中,学生设计的问题有20道题,而调查的样本达3000多份,起初学生看到小山丘似的问卷时无从下手,笔者便让学生在统计前,先根据题号和选项划好表格,或用电脑制作相同的统计表格,打印并复印多份,然后学生按每班或每固定数量如50份一张表格的方式进行统计,统计时采取划“正”字的方式。统计前先把不符合要求的作废的问卷抽出来,再进行统计。这样操作起来就不容易出错。手工统计好后让学生在Excel中进行汇总和生成图表再进行分析,这些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篇9

二、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留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公道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爱好的题目,自己身边的题目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题目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爱好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要答应学生出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经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往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三、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假如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题目》《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进步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碰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篇10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式学习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与人沟通、学会合作的能力,从而贯彻课程标准的思想。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学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理论依据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就是“做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探究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实践过程中的语言习得。师生共同探讨决定任务内容、共同制定计划,让学生自己发现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积极投入学习探究中;并根据完成任务的成果评价,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调整学习策略,取得进步。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任务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发展这种认知能力。

任务为本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注重其教学过程的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探究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其内涵可以充分体现在task这个词的字母里:

T team work,target,tool,technique,etc.

A action,ability,acquiring,achievement,etc.

S skills,strategies,success,stimuli,student-autonomy,etc.

K key,knowledge,etc.

因此,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学英语探究式学习,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脱离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发展以人为本的综合技能,是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我们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贯彻其中,这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语言的习得。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的操作模式

1.明确目标,呈现任务。

在开始探究任务之前,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际情况,如:学生个人和群体运用知识、技能、策略,协调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从而识别困难,提出设想,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出探究任务。

2.分层要求,指导方法。

学生在明确探究任务后,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探究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可通过个体独立活动和小组合作活动思考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搜寻和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围绕任务目标积极开展各种调查、讨论等学习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成果汇报和反馈。

3.成果展示,评价反馈。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展示出来的创造力与探究挖掘力丰富各异,因而任务结束后他们提交的成果也具有多样性,如海报、成果展、汇报表演、调查报告等,从而多元化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评价可进行量化评价或言语评价,教师以鼓励为主的方法进行点拨评价,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途径相结合,就完成任务的方法、个人表现与小组合作程度以及任务成果进行评价。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的实例设计

根据SEFC Book 2中的Unit 17,笔者设计了任务“启东残疾人生活现状抽样调查”(Sample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Disabled People in Qidong)。

任务目标:

1.引导学生对残疾人生活现状的关注和进一步了解。

2.学会采访人物、查阅资料、收集信息。

3.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4.在活动中学习使用语言,增加语言的输入输出量,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方式:

1.到启东残联了解启东残疾人现状并落实调查对象。

2.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查阅资料等途径获取信息。

3.勘察并记录公园、剧院、学校、街道的无障碍设施。

4.分析数据、讨论汇总并整合信息,撰写调查报告。

5.各小组的调查结果展示与交流。

活动形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六人至八人一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

1.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出一份启东残疾人生活现状抽样调查表。

2.各小组获取表格,通过座谈、采访、勘探完成表格内容。老师可适当给予词汇方面的指导。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负责调查、记录、分析、编辑、整合信息后撰写调查报告。

4.小组选出代表轮流自由发言,口头汇报调查报告。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探究式学习中的运用的意义

1.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成果的获得,即使是平时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也能通过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也是对自己的超越,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接受的是生成教育,在观察、调查、讨论、思考等实践活动归纳及任务后的知识反馈等一系列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及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体现。

3.运用多种评价工具,促进学生评价与反思。学生通过师评、自评、互评等评价表对任务目标、任务过程、任务成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运用数据、图表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及策略、自己的合作态度,从而重新思考自己所做的努力及达到预想目的的程度,并适当调整方法,为以后的任务进行技巧的内化。

五、结语

Nunan认为,学习任务是一件以意义为关注点的工作,是学生运用语言去理解、产出、交流的活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来源于我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学习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因此,笔者在设计任务时,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输入任务,正面引导学生的社会意识;把探究式学习输入任务,通过各种项目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协同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