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体育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1-17 14:31: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一体育教学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

篇1

实施一体化教学,与医院先进护理技术接轨的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必要条件。应建设具自己特色的中心实验室,具备理论授课的多媒体设备及三甲医院标准的先进护理教学模型、操作物品、仪器设备等,为实验班进行一体化教学提供模拟场景。

2 培养一体化教师

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课程又能指导技能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基础护理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3 案例教学法

将临床真实、典型、多样化的护理案例运用其中。

3.1 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双向交流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也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更好的沟通方式,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薄弱,提升教学质量。

3.2 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同时,案例教学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解决,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真实。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可取长补短、促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

3.3 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在模拟病房进行具体的临床病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可以结合临床案例报道、照片、病例档案等一些与案例分析相关的图文资料易于学习和理解。

4 情景教学法

有目的地引入、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进行职业体验,并使其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

(1)多种情境相结合形成互补,完整的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患者、教师或者同学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获得的。情境作为一个必备要素贯穿于本学科整个一体化教学活动中,主要分为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和虚拟情境。真实情境可以潜移默化人性化理念教育,常用的有床边教学、现场教学等。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同时,了解患者的心里、社会需求,并及时、合理的解决,结合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2)模拟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主题创设相关的情境,学生利用它启发思维,结合相关理论及其操作进行角色扮演、真人操作等方式。虚拟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方式如:教学录像、网络资源等,根据教学需要融入不同情境,取长补短,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能力、判断性思维的培养,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源,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

5 参与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

(1)更新教与学的观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更新教师示教、学生机械模仿,在参与式教学的作用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自行准备用物、自己回示、动手完成操作,教师在课程中起到指导、示范、推动作用。教学中表现为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从管、灌、压向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2)增强了学生主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各种参与活动,学生积极主动收集资料、感受患者的体会,并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他们了解了护士职业、理解患者,增强了服务社会、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主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显示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发挥了个人应有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更增强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信心及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6 构建“四位一体”教学体系

构建“知识+能力+沟通+素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实践基本技能+实践应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研究创新技能”、四位一体的实践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拟医院为平台+校企合作为媒介”的四位一体教学方法、“护生自评+护生互评+教师+服务对象”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篇2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现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就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介绍如下:

一 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粉笔”加“黑板”的静态教学模式,转而形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有机结合的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二 《基础化学》课程一体化的必要性

1.基础化学的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化学基础课程,其实验课时比理论课时还多,在经典的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实验中,当前使用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黑板、粉笔和教师的示范演示。无法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这种理论与实验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学生现状

目前中职生普遍素质低下,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干涉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忙碌在工厂生产的第一线,用人单位都希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经过培训,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如果在校期间,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得不到实验、实物操作等实践操作的练习,将被用人单位毫不留情的淘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三 分析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构建

1.实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必须从单纯的老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应重教材,精选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知识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形成一定的成就感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在分析化学中,改变原来以知识章节为单位的知识安排,形成以四大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为体系的编排,并将相应的配制溶液、溶液的标定、溶液的滴定等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穿插其间,使章节条理清晰,内容紧凑。在教学环节中,摒弃单一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思路,应转变为由教学案例(实例)引出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3.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体。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既有基础实验,又有专业实验;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创新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又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实践教学课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的几个环节:

(1)课堂教学训练。包括演示教学、案例分析、仿真实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使学生乐于学习。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和专业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为纯验证性、基本仪器使用及基本测试方法为目的的实验,主要分布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这些实验原来分别依附于各课程,由于缺乏各课程间的相互整合,有时出现基本操作训练重复或遗漏现象。一体化实践教学按照职业技能特点和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

(3)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如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基础化学方面应掌握的技能,是根据学生将来进厂的工种来进行专项训练的。实训内容按专项实训大纲和指导书要求进行,包括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最基本的药检方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药品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和操作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校外实习。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

(5)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药厂、药店或其它药品生产服务性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调查:学生对家乡或某地区的医药生产与服务状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了教育面,调动了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6)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

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学生在综合实验和竞赛活动中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

四 分析化学课程一体化的实施

1.修订教学大纲

首先应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职教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实践课时至少要占教学总课时的1/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修订或调整实践指导书。实验内容的修改应以验证性、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及工艺性、实践性较强的实验,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与方法,尽量选择接近生产实际的内容,以避免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

2.调整化学实验内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分析化学也应该不断更新,具有时代气息。

现代化学实验内容设计应体现以下几点:一是应用性,紧密结合学生实习或者是工作中接触到的实验内容;二是开放性,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分析整理数据;三是综合性,整合化学各专业的各类研究方法和手段;四是可操作性,所有设计的实验内容均是在当前经费允许的范围内,高年级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实验内容。

3.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仿真实验的应用

传统的实验都是在真实的实验室中完成的,由于一些实验设备贵重,使得一些实验难以在真实的实验室中进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仿真软件的问世,使得这些实验可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仿真软件在实验中的应用已有很成功的案例,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使用,学生可以打开这些仪器的仿真软件,虚拟实验非常逼真,有种身临其境自己去操作的感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真实实验和仿真实验相结合,能使实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仿真实验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供实验演示,也就是将实验室搬进课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验,实现即时验证理论,使知识的传授一气呵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4.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只会根据课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受学生欢迎,培养“双师型”教师势在必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针对性的下厂实践、跟踪厂内先进技术发展动态,在完成培训的同时,还帮助工厂解决了许多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了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界限,积极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践课教学指导中来;(3)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竞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中去;(4)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5)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以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障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顺利地进行。首先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以该体系对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生相对会积极主动地接受技能训练,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定实验实训效果,根据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成绩不同。完成实训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成就感;成绩较差或病事假的学生会主动找时间补实验、实训,改变了以往轻视、应付甚至逃避实践课的现象,提高了学生训练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实践教师也有很大的触动,有利于实践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也正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哲学道理,也充分的体现了基础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理论和实验教学结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学生的成就感,并且以饱满的精神进入社会,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3

《机械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然而对刚刚从初中升入技校的学生来说,《机械基础》课本中新出现的运动副、构件、机构、曲柄、摇杆等术语,他们知之甚少,也缺乏直观的印象。一般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满堂灌,就算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多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这种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难以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和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只有学以致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理论,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进一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等创新实

验,把实验内容分为必修、选修、提高三部分,建立可行的考查办法,并单独计分,改变了原来的实验依托与理论课的模式。

2.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加了开放性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一定的实验内容,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放了实验网上报名,让学生自己选喜欢的实验项目,自由组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同时开放实验和课程成绩挂钩,完成一项给予一定的学分,又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

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学实效。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由教师单向注入式教学向师生互动式教学转变;由只适应粉笔授课向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使用的教学方法转变。

要求教师运用“学教并重”的原则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改变课程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协作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相关的实验室,如典型机械、动平衡、机构搭接、综合传动实验室。开放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例如,在动平衡实验中,学生选择企业提供的需要进行动平衡的各种回转件1~2件,根据其工作条件分析确定动平衡精度要求(需与图纸实际要求做比较分析),制定动平衡方案(包括选择动平衡机、支撑位置、平衡面);然后根据方案进行动平衡实验,并且达到精度要求;最后,学生根据动平衡机测试获得的初始状态不平衡质量分布,计算需要的理论平衡量,并与实际平衡量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验方案到实验室预约登记,自主选择实验时间,什么时候有了新思路,就什么时候到实验室去实践。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阶段性调整或修改实验方案,逐步的挖掘自身的潜力,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

三、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具体做法

1.讲授式教学:对于课程中涉及的参数化特征建模、有限元理论和技术等知识点,教师采用课堂讲解的办法开展教学。

2.讨论式教学:围绕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进行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3.演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程组自主开发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象、实物图片等方式,形象化演示集成制造技术解决机械问题所得的结果等。

4.比较式教学: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分析方法中的共性问题,采用类比归纳方式进行教学。

5.问答式教学:采用设置问题,启发思考,归纳总结的互动方式进行教学。

四、一体化教学要体现德育优先及素质教育

与教室教学相比,实验室教学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自由度不受约束,但同时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中职学生的情感意识较弱,纪律意识较差,逆反心理很强,在实验课教学中,用一种强制方式去维持课堂纪律,效果是不好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优先的原则和素质教育的完整性。

1.人格感化

通过受教育者的真诚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以及教育者高尚的人格来触动、感化熏陶学生,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化,达到激励积极进取之效果。这要求教师对每一次课都要认真对待,充分准备。达到技术精湛、语言准确、态度和蔼,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帮助,多辅导,不歧视他们。用教师规范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较高的威望,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凝聚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情,转化学生的“行”。

2.环境陶冶

情感陶冶的关键是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入“境”生“情”。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技能基础和道德基础进行科学分组。分组后使同学之间兴趣互传,能力互补;让守纪学生带好不守纪学生;让悟性高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使不同技术能力的学生在小组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使小环境得到优化。在整体环境的营造中,可以开展小组间学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是教师在进行技术巡回指导中,抓学习的好典型,及时进行表扬,推动比、学、赶、帮、超局面的形成;还可以鼓励能者为师,让先学会的学生当“小先生”,营造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

3.采用行为评价,规范学生的言行

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实训中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掌握的相关技能,还是劳作的产品,得不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他们会灰心丧气,会对此项技术或技能,甚至这个专业失去信心和好感。因此,做好实验课中学生行为的评价既是教学的要求,也是育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1-0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的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应进一步淡化学科色彩,适当弱化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的应用,对有关电路的定理、定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或理论推导,突出正确理解和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上较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着重安排巩固基本概念以及锻炼实用技术的练习。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必备的公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面向多个相关岗位群和职业群,拓宽学生从业范围,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过去采用的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方法弊端诸多,教师在上理论课时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内容枯燥而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再上实训课时,理论知识又忘记了,甚至会出现理论和实训内容相脱节等情况。因此,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上采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我校电子专业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施行了围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主要措施如下:

一、理实一体化教材的改革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原来的教材大多理论知识居多,实践动手环节少,也有一些新编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材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又很难开展。因此,自主编写一本合适的校本教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我校电子组教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做了仔细研究和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的需要,结合我校学生和实验设备实际情况把教材主要内容分为十个项目,教学内容由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两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又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学习,电路连接、焊接、调试、测试,故障检测,电路分析。每个项目各自独立又互相兼顾,难度由浅入深,基本涵盖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有一批专业能力和实践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能上好理论课,也能带好实训课。每位专业课教师都要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熟练操作和使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的又一项重大基础性建设工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通过组建青蓝工程,由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了新老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厂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工艺过程和岗位特征,增强教师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每年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专业师资力量。

三、理实一体化的硬件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一个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要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完善的实训设备,充足的实训材料三者缺一不可。

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室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实训演示过程,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电子实训台,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检测仪器,焊接设备以及实训耗材等实训设备是完成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必备保证。在每学期开始前,就要根据教学计划把一学期的实训材料采购齐全以满足在校学生正常的学习需要。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施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任务,甚至不同水平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拘泥于固定方式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们应探索追求的目标。

教师可以先讲授知识点再让学生动手实践,也可以先让学生实践再总结知识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要求完成最基本的部分,对于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完成提高难度的任务。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分小组教学模式,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再进行小组评定。对于一些暂时缺少实物的项目可以采用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软件如multisim完成模拟仿真实验,在软件的仿真应用过程中,同学们即获得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对电路原理和工作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评定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采用过程化综合考查的方法,消除了过去一张试卷决定分数的弊端。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理论考核成绩,与他人合作,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多元化考核。在评价方式上,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效果的反思。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把教学场所由原来的教室搬到了实训场,把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论和动手能力更为扎实,还使得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等能力得到锻炼,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所需的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5

一、引言

会展是会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广州与北京、上海并列为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为满足广州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学院于2009年率先开设了会展专业,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展专业人才。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工学一体化是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到一体化程度的简称,所以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系会展策划与实施专业(高中毕业生起点三年制高级技工班)开设了一体化必修课程会展英语。该课程结合专业职业发展阶段贯穿两学年,笔者对课程设计和实施作了一些尝试。

二、教学模式设计

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分别属于教育类学校学习与经济类生产经营这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因此,没有必须的特定条件,学习和工作两个过程无法结合,即使结合,也难以体现出应有效果。为了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教学过程起到了衔接作用。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会展英语课程开发在前期专家访谈基础上,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

1.典型工作任务

基于工学一体的会展英语课程开发中,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起到关键性作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项具体的专门工作,是根据一个职业中可以传授的工作关系和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的,具有职业的典型意义,同时具有促进该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

如表1所示,学院会展英语课程与其他会展专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均源自工作任务模块和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将会展专业人员职业发展阶段(入行、成长、立业、提升)和具体岗位工作内容(业务员、项目助理、项目主管、项目经理)结合,由行业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确定提炼。因此,确保会展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与其他会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吻合,与真实工作内容和过程相一致。

2.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设计是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学时要求,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与学习任务,并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它一般包括学: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等。

以考核评估为例,作为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考核评估既是教师了解自己“教”,也是了解学生“学”的情况的重要根据。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考核评估阶段也一样提倡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是把评价的一切都交给学生,而是在评价中,创建有效机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和评价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同时,接受教育,学会评价。因此,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互动式的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教学起调节、促进作用。

以学习任务“Sales Booths Assistance(协助招展)”为例(见表2),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常用表格、问卷等易操作的评价工具即使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状态,并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总结性评价除涵盖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评价量表外,常让学生以解说展示的方式对综合性任务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参与评价和勇于评价的意识。

多元化的考核评估方式将过程和结果有效结合,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

3.学习情境

工学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任务的工作活动事件。因此,会展英语课程的每个学习领域内均设计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即学习情境,使与相关职业工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反映。为使学生从经验的积累达到策略的提升,学习情境的设置要在同一范畴内至少设置3个以上(见表3)。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中,过程、步骤和方法是重复的,但内容是不重复的。通过学习与训练,找出其差异性,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在策略层面得到提升。

为真正体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一体化要求,笔者还将学生带到展会现场,为会展英语课程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英语是实际工作中的交流工具。如09级学生参与了2010年第七届广州车用空调展。展会前在学校学习相应学习情境“Exhibition Reception”,并根据展会资料做好准备工作。3天的展会现场,学生能直接与专业观众沟通,灵活处理问题,获得了会展公司的好评。学生不仅获得学习情境的切身体验,还实现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建议

学院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已实施近3年,首届09级学生已进入全面实习阶段。尽管本学院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笔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待完善的方面,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学实训建设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院能充分利用广州会展业的优势,加强与会展公司的校企合作,同时,也在校内办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但这需要学院各部门和各专业课程的协助才能得以实施。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的是校内的实训资源,因此,完善会展实训软件和实训室的匹配是十分必要和紧要的。

2.教师队伍建设

工学一体化课程往往重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关系,但教学过程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学院会展英语教师都具备基础英语的教学能力,也通过下厂实习去了解会展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但会展行业的发展是快速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会展英语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通过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和外出挂职锻炼及时了解行业和市场的需求,从而形成英语水平高、会展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又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提高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3.教材建设

学院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建设在近3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尤其是工作页的编写结合工学一体化的要求和征集行业专家的意见,内容上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但除教师外,工作页更多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今后在案例和素材的选取方面应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学习需要和职业准备需要。教学过程还应重视与辅助教材、教学媒体的结合,使学习情境更真实,教学内容更丰富,进而形成有声有色的课堂。

四、结束语

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快速发展的行业,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教学尝试,基于工学一体的会展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获得学生的肯定并取得初步的效果。但教学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要保证教学实训、师资队伍和教材方面的配套,以突破会展英语课程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构建较为完整的工学一体化会展英语课程体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馈和调整,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为最终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黄景容.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三个平台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1(06).

篇6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学基础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学基础的实践性教学。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

二、《会计学基础》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从课程内容来看,应该按排实训内容的主要有: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

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开展实训前让学生仔细查看教材中的各种原始单据,观察手中单据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填写哪些项目。学生通过实训必须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的基本技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力,一是填制原始凭证能力,二是审核原始凭证能力。

2.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发给学生各种记账凭证,并结合具体经济业务讲解、演示各种凭证的填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演练。教学中,注意讲清记帐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关系,重点讲解、指导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注重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方面,如填制记账凭证时不写摘要,会计科目不正确等,对可能预见的错误进行适时的提醒,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从生疏到熟练。

3.会计账簿登账实训

教学中,可课前发给学生各种账页,让学生先有一点感性认识,实训时让每一位学生随老师的讲解,逐项逐笔填写。以现金日记账为例,先让学生找出前面填制的、经审核无误的有关现金收付款凭证,然后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练习,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动手能力。

4.会计报表的编制

实训前,教师首先详细讲解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各有关项目的具体填列方法,并强调特别需要注意的项目,结合例题说明效果更好,然后根据所给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计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从而掌握报表的编制方法。

三、“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探讨

1.设定情景模式,增强实训环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训环节应在模拟实验室内完成。模拟实验室的环境及配备的各种财会操作用具,如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的用具应与实际工作中的一样,让学生做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起来更有兴趣。同时要建立一套简易、全面的模拟实训案例题,实训内容不宜片面追求高难度,而应把重点放在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上,突出学生对专业技能操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较快地胜任本职工作。而设定情景模式,增强实训环节的趣味性,是《会计学基础》专业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2.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不能仅仅成为企业记账、算账、报账的记账员,还要通过对会计理论及会计管理方法的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甚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成为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实训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组合为若干小组,每组为一个模拟财会室,设定不同的会计岗位,如:

出纳员、记账员、制单员、会计主管等。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分配工作,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各岗位的工作,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逐渐明确不同的岗位职责。

3.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在会计学基础实训中的应用

(1)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的含义

所谓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就是根据实训学生总数按照所设定的会计岗位:制单员、出纳员、记账员和主管会计)进行随机分组,再由小组成员随机抽取会计模拟岗位,然后由各组代表随机抽取实训题,小组成员按照实训题的要求进行操作。涉及哪个岗位的业务就由哪个岗位的学生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各岗位处理的结果由实训教师进行评价。每个岗位完成规定的实训题后,小组成员之间按顺序进行岗位轮换,直到每名学生顺序更换全部岗位并完成全部实训业务。

(2)随机分组、顺序换岗法的操作步骤

根据班级或参加实训的学生总数,按每5人(或几个人)一组确定实训小组组数和组员(每组人数按所设会计岗位数确定);各实训小组成员之间随机抽取会计实训岗位。从实训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若各组共同使用同一套实训题,各组直接领取实训题即可;每套实训题中至少有连续五个月份以上的经济业务,每个岗位至少涉及一个月份的主要或典型业务)。各组根据实训题库中的具体要求,按规定时间由各会计模拟岗位的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完成一个月份实训任务。指导教师对本月份各模拟岗位的学生操作进行观察、记时、指导和考评,操作结束时应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实训成绩。

4.明确会计职能,强化岗位职责

以往实训环节中普遍存在着“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和监督职能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审核与会计监督伴随会计工作的始终,会计初学者更应该加强对这一程序的体会。对此,笔者在实训环节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现、超额报销差旅费等,或设置一些要素不全、手续不合要求的资料,如内容不全、大小写金额不符等,以强化学生审核和监督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在实训资料上签字盖章明确责任,并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在体验会计核算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会计的监督与审核职能。

总之,会计学基础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是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的教学,针对性强,生动直观,互动活跃,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管理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为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本领过硬、素质全面、适应社会转型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学会对话并掌握一定的对话技巧,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对话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对话教学,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一、英语对话教学的意义

英语对话教学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及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中“教与学”的相关任务。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有效话题设计的分析

1.总揽教材,提前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上课前,教师应先对课本内容有大概的掌握,然后根据教材及教学经验对对话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提前渗透。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把和本节话题相关的新单词及重点句型向学生作详细分析,当学生对新单词新句子有一定了解后,再对其进行对话教学。

(2)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导入方法,并结合对话的相关信息来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兴趣。如,上“Is he your father?”句型的对话课时,可通过和学生讲一个生动有趣的猫和狗的故事,以使学生对主语和be动词的关系有一定了解,进而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般疑问句句型的变化特点及用法。

2.把游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小学生还处于童年阶段,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游戏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及思维,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程中,教师可通过游戏,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上“What’s she /he like?...”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以下游戏及对话直接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A:Ok ,let’s guess. Who’s she? She’s our teacher. She’s thin and beautiful, she’s tall ,too. She is the most beautiful teacher in our school. Do you know who she is?

B:She is Miss Tang.

3.对对话情境进行巧妙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生活情景,来使学生模仿生活中的交际情境,在学生模仿交际情境中的对话前,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对对话内容有一定了解,还应使学生对对话方式有较清楚地掌握。如上同学间相互介绍一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让一位学生扮演新同学,然后由另一位学生对其提出问题:“May I have your name?Where is your hometown?”接着要求被提问的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一作答。这样一对话形式进行情境设置,不仅能使学生对对话内容有一定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从而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适当“留白”,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

使用“留白”方法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及掌握,且在英语方面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

(1)利用主题“留白”。即通过创设主题来对学生进行对话教学,以提高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综合能力。如,教师可以“旅游”“做客”“梦想”等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围绕主题创设对话,这样在培养学生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2)利用图片“留白”。图片能较直观地体现对话线索及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图片配上合适的对话。教师可把关于聚会的几张图片串联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设计,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还能使英语教学更加开放,并使课堂更具活力。

5.在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差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弱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话教学,并鼓励学生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如,教师可把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迟到的时候,教师应让学生用英语向老师请示:“May I come in?”,同学之间接东西时,教师教学生使用英语表达,如“Could you lend me your pencil?”;邀请同学到家做客时,教师也可教学生使用英语表达:“Will you come to my house to play this weekend?”等。

对话教学是英语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对话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英语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进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模拟电子技术》是中职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目前中职学校中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近年来,在我校的统一安排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电子专业科科长、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组成专门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小组,对2007电子(1)、2007电子(2)、2007电气化3个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为:共分为11个项目、27个任务。分别是项目1:二极管及整流电路;项目2: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项目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项目4: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项目5:低频功率放大器;项目6:集成运算放大器;项目7:正弦波振荡器;项目8:直流稳压电源;项目9:晶闸管及应用电路;项目10:综合电子技能实训ⅰ(两周);项目11:综合电子技能实训ⅱ(两周)。其中,项目1~9在实验室上课,项目10、项目11在实习场上课。笔者负责前9个项目,共含25个教学任务。以下的论述均以前9个项目的教学方法为基础。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看一看做一做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知识扩展。 

首先,让学生观摩教师做电路连接与测试操作,看一看教师是怎么做的;其次,学生自己动手做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操作;再次,学生做完测试后,读一读教材上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又次,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每组4~6人)进行讨论。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读一读”以及“议一议”几个基本教学环节的相关技能知识的学习,得出测试结论,然后再想一想教师列出的思考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知识扩展。至此,教学流程基本结束。本人最大的感触就是:高产出需要高投入。只有高投入,才能使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完成,使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场地的建设 

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建设现代化的教学场地十分重要。要想成功地演示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操作过程,就必须配备优良的投影设备。比如,在进行“项目2: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中的“任务3: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调试”教学时,教师要演示电路的连接、调节及测试过程,如果按老办法在讲台上摆一套设备,教师在讲台前演示操作,那么,学生能看到的仅仅是万用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以及示波器等仪器的整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只有正前方靠近讲台的几组学生能看清楚,至于元件、仪器的旋钮、按键是无法看清楚的。教师花了时间演示和讲解,操作演示结束了,但90%的学生依然懵懂,不知如何操作。教师还是要一组一组地教,两节课下来,教师忙死了,50%学生的项目(任务)还没做完。教学结果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如果有了良好的投影设备,把测试电路、仪器设备都清楚地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实验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这样,只要学生认真听,注意看,看完教师的操作过程后,他们基本能完成电路的连接及测试。 

投影设备一般包括摄像头、投影机和幕布,选购时一定要选择适用的,否则演示效果会大打折扣。摄像头的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购买时一般要注意这几个参数:(1)传感器的种类及像素。(2)最大分辨率。分辨率最高,图像就越精细。(3)镜头。真正影响摄像头清晰度的是镜头,不同的摄像头用不同的镜头,有四层光学玻璃的镜头、一层玻璃一层塑料的镜头、甚至最差的只有一层塑料的镜头等等。(4)投影机的种类也不少,选购时一般要注意它的亮度和幕布的选择。希望学校在选购投影设备时充分考虑产品的性价比,买到适用、好用、耐用的投影设备。 

实训设备的齐全与配套 

“做一做”这个环节,投入是最高的。首先,必需的仪器设备有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毫伏表以及稳压电源等。最好能做到每人1套。项目测试所需的元件、器件每次都要提前准备好。其次,必须要有好的实验室管理员,管理员应是能力强且工作积极的人,每次进行项目测试前都能把所有用到的仪器设备、元器件检查好、修好;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仪器损坏了也能快速修好,以免造成延误。 

良好、足够的师资力量 

假设仪器设备全部都是好的,在进行项目测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学生是初学者,还不具备检查仪器设备的能力,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如果只有1位教师同时辅导太多的学生,学生叫几次教师都不来帮助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很沮丧,干脆不做了。长久下去对学生、对教学质量都有非常负面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这次改革,学校为这门课配备了3位教师:1位实验室管理员、1位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和管理员同时参加辅导,这样每个测试任务,学生基本都能按计划完成。教师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主讲自然要找最好的,辅导教师也找综合能力强的人。他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懂,对仪器的操作要熟悉,工作态度要积极。在主讲教师讲解演示时,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应该在场,一是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更熟悉和清楚,二是可提醒分心的学生集中精神听讲。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教师都要主动帮助学生。这一步是教改中的重点,要做好这一步学校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还要投入良好的师资。 

增加教学时数,加强考核验收 

只投入物力和人力还不够,还要投入时间。2007电气化班投入这门课的时间是每周1天(6节),共16周。如果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熟悉,会用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等仪器,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多的内容,时间十分紧张。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对电阻的分压、分流不熟悉,仪器设备中大部分学生连万用表都不会用。在开始每个任务前,教师要先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而要熟练操作仪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这周讲了,下周上课时90%的学生都忘了,要再重新讲。因此,需要增加课时数量。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中,没有基本知识讲解这一项,基本知识的学习在“读一读”环节中由学生自己获得。但是,技校的学生在“读一读”这个时间段里,70%是不看书的,所以,在抽查时,很多学生是一问三不知。而强迫他们自动去学习的最佳手段就是考试。因为考试必须是单人操作,所以,最好是1位教师对1位学生进行考试,除了考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考他的理论知识。但这种考核方法实施困难,第一要耗大量时间,第二不方便管理。一个初学者要搞懂一个电路,仅做一次测试是不够的,同一电路至少要独立做两次以上的实验。而有的学生可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两三次实验后才能独立完成实验。所以,用每周6节课,在16周内完成9个项目25个任务,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按1个学期16周,每周安排16节课(最好是四个上午)也是不多的。1门课每周排16节课似乎不太科学,如果把它分在两个学期上,第1学期完成“项目1:二极管及整流电路;项目2: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项目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项目9:晶闸管及应用电路”4个项目,每周安排8节(两个上午)。第2学期完成“项目4: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项目5:低频功率放大器;项目6:集成运算放大器;项目7:正弦波振荡器;项目8:直流稳压电源”5个项目,每周也安排8节(两个上午)。这就显得更科学,也更合理。 

成功的项目许多都是高投入的结果 

各行各业,每次高产出之前都是高投入的。今年,由于天气干旱和清明节时的一场大风,海南荔枝普遍减产30%,成熟期推迟7天左右。但海南省保亭县岭南果园农民卢德忠的荔枝增产30%以上,亩产能达到1000斤,并且比其他果园提前7天成熟。他的荔枝现在卖到每公斤5元,比别人要多1倍。这样的高产出,是因为他曾投入50万元,在400亩荔枝园全部实现喷灌;还投入50多万元建了一个大养猪场,无偿给养猪户使用,但是要求猪场的粪便全部给他用来生产沼气,肥料全部供他的果园施肥。他每株荔枝投入成本300元,比其他种植户高出 100多元。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这次载人航天计划的花费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神舟5号飞船的造价是4~5亿元。 

篇9

Revision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nd the future tense

1.教学理念及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时以初三毕业生必谈的话题――准备毕业晚会发言稿为主要的语境创设一条“storyline”,以学生们讨论发言稿要提到的内容为主线,通过操练运用回顾过去;总结收获,感恩;展望未来等话题,来复习过去时态,现在完成时态和将来时态。最后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几种时态,展示自己的发言稿。

2.教学目标

Help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ey vocabularies and expressions and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nd the future tense correctly and freely. Besides, to make the students know that one should always be grateful and ready to help others andwork harder to achieve more for humankind. In addition, to make the students to be cooperative.

3.教学过程

Step 1:Presentation

Show some picture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Tell the students everyone should make a speech at the school leavers party. During this lesson we are going to prepare the speech.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进入“storyline”第一个环节。

Step 2:Group work: Lets talk about what we will say at the party.

We are going to look back on the past and summarize what we have achieved and thank others and make our future plans and give our best wishes to others.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在毕业时将要表达的想法,之后老师总结大家将要表达的主要方面,进入“storyline”的第下一个环节。

Step 3:Activities: Talk about the past and what we have achieved now.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st Tense and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练习正确运用过去时态。最后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难忘的经历,其中穿插德育教育。之后让学生运用现在完成时态总结自己的收获。整个过程向学生强调时间状语和时态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现在完成时态和过去时态的区别。

Step 4: Thank people.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of and thank the three groups of people they have learnt from. Ask some of the students to report to the whole class. At the same time, revise the expressions such as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etc.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恩自己所取得的收获。这也是storyline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Step 5: Make our future plans and give our best wishes to others.

Students think about and talk about their plans for the future in small groups, using the future tense.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谈论将来的打算和将来的动作时运用将来时态。提醒学生注意将来时间和将来时态的关系。然后是本课“storyline”中的下一个环节,与同学分享临别赠言, 与同学分享良师寄语。

Step 6: Give a speech(for the school leavers party).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另外,教师为学生提供评分要点,以培养同学的评价能力。

篇10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对本专业学生实现对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良好的基础作用。其学习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却发现多数中职教师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此现象,我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探索与研究。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编写陈旧,不能充分契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如今,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在教授该门课程时采用的多是电子技术基础这一教材,这一教材虽然很好地阐述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典型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等诸多电子类专业学生应当熟悉掌握的理论知识点,但因为是由大学教材直接改编而来的,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习者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理解、接受能力。

中职学生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成绩较为落后、文化素质稍微欠缺,更谈不上同知识层次水平更高的在校大学生相比了,这就使电子技术基础这一教材的编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职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范围。

2.传统教学方式盛行,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探索实践中,我发现多数中职教师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主要使用“板书+讲解+实验”的落后教育模式,即:教师先照本宣科地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点一股脑儿地强硬灌输给学生,随后再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实验操作又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教师提前将实验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等事无巨细地一一讲解给学生,然后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一特定实验。殊不知,无论是在课堂讲解活动中,还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都更为侧重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及有效锻炼。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宗旨在于培养具备高超电子实践技能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而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则仅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及掌握实践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理论知识点即可,并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范围做过多的要求。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中职教师在教授电子技术基础这一课程时,应当恰当而灵活地使用教材,既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所给出的理论讲解知识点,同时又要对其中难度较大、知识结构陈旧的内容进行大胆舍弃与删减。只有实现教材内容的创新整合,才能保证教材内容同中等职业学生知识水平相契合,才不至于因为难度过大而使中职学生失去对相该科目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如,在教学“多级放大电路”这一知识点时,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实际接受水平,教师只需要将其中蕴含的电子学定理直接讲述给学生,“电路对放大信号而言,属于串联关系,前一级输出的信号就是后一级输入的信号,多级放大电路总的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的总乘积。”这样一来,就不用再向学生详细讲解该定理的具体推导计算过程及验证过程,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与精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该定理的学习难度,有利于所教中职学生实现对该知识点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2.教学方式应侧重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传统而落后的“板书+讲解+实验”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电子专业中职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优化模式及方式方法,既要确保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实际教学效果,更要侧重于其对所教学生电子专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推动作用。这其中笔者常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及“案例教学法”这两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如,在教学“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这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集成运放是否能完全取代交流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认真阅读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电子设备尝试进行探究性的操作实验,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实践探究过程也确保他们充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这些都将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及时、有效地解决更多的工作难题。

再如,在教学“扩音机”的相关内容时,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出示了如下案例:某双声道扩音机的制造厂最近出现了一次严重的产品质量危机:新来的工人因为对操作流程不甚熟悉,导致在安装过程中犯了二极管接反的低级错误。请问这一错误将会对该工厂制造出来的双生道扩音机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如果你是该工厂的负责人,你会如何避免工人再犯此类错误?

随后,便要求学生在这一案例的背景下,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与沟通。如此,便借助该案例的设置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思维思考方法,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借助自身所学的电子学理论知识轻松自如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