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3-07 18:11: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教学

篇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会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会计教育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复合型教学的角度,对未来的会计教育及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一些设想。

一、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可以说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这种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弊端,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会计人材。对此,国内同行近年已设计试行以案例分析教学为主线,以学案教学法作保证的新的会计课堂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探索及推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要点是: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收集来的或自行设计的相关案例,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重在学生积极参与,如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互相纠正、补充,评说正误,变死学为活学,提高学生判断应变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采用这种教学法的前提是学校建立教学案例库或会计实验室,教师要大量逐步收集,整理设计教学案例,或组织学生到社会各行业调查征集案例,加以整理,分类存入案例库,教师授课前要选案例,写教案,印发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引导学生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但应注意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时,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或会计与理财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

在总结会计案例分析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便于比较客观地检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例新课题必然促使教师加强进修,提高自身素质。会计案例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会计、理财和统计方面的实际资料。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分别是《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职业道德》。因此,在会计的课程教学中,应该适当突出这些科目的重要性,让学生顺利的走向就业之路。实际上这三门课也是初级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有高度责任感的会计专业人才。推动让学生能更好的就业,用人单位更愿意接收学生,社会对会计人才更加的信任的良性循环模式。

会计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现阶段的会计教学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弱的特点。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会计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教学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课堂教学面临越多越多的瓶颈。

现代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还需要具有处理各种交易或事项的实践经验及专业技能。实践证明,稳固的学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效果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进行会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要养成记录、思考和讨论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实习要有实习报告,将每天的实习情况、学习心得和会计操作的流程、规范、所需材料和要点等记录下来,慢慢的熟悉整套的业务流程和财务要求,从不规范做到规范,从不熟练做到熟练,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对于会计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则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应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处理会计问题的先进会计方法,也可以给教师以后的会计教学中提供素材,从而更好的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复合型教学

会计教学改革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教育目标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教育部长周济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影响会计教学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以有形资产为确认对象、以交易为依托、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也必将对现有会计理论及会计报告模型等产生深远影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检能力,将使会计信息融入企业信息系统,削弱会计信息的独立性,简化会计内部分工,增强综合能力需求,这种冲击目前还无法预计。经济体制改革可能会影响新的会计规范的制定、会计制度的实施等。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跨国融资和投资在资本流动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国家间的会计差异造成了一定的会计混乱和矛盾,会计上的国际接轨不可避免。跨国间会计结算也对外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综上所述,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知识爆炸的大转变大融合时期,会计教育也必然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多的选择,这就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会计人才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宽广的知识涉猎,更灵活的会计处理能力,二十一世纪的会计人才必然要成为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展望未来,客观需要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材必须具备更为广泛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应变能力,除具备财务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外,还应具备金融、税收、法律和外语知识。为此,会计教育中必须着重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会计人材的目的。

在会计教学方面,可能会形成“会计教学更细化、学科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可以采用“会计+不同语种”的模式,“会计+国际不同规范”的模式,“会计+行政管理”的模式,“会计+跨国沟通”的模式等等。当然这些只是初步的设想,具体还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及演变来确定,毕竟会计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改革旧会计教学模式既是客观需要,也是推动会计教育发展的杠杆。在实施初期,必然会有种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改变旧观念,正视现实,着眼未来,接受挑战,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就一定能闯出一条新路来。

参考文献

篇2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学习的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及兴趣、该专业的认可程度、该校的信任程度以及今后职业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如何教好这门课,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值得探讨。

多年的会计专业教学,多年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的尝试,让我体验到有些方法对会计教学和会计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

1、上好第一堂课,唤醒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1.1 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就要使学生重视这门课。因此,在绪论部分,必须全面搜集课内外资料,包括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相关的图片,运用生动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会计的产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使学生产生惊喜、新奇、实际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欲望。

1.2 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

1.3 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从而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专业的理想。我在第一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如我们身边成功的会计人士、尤其是我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其肩负的神圣使命,说明会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特别是会计行业诱人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美好的憧憬,从而树立将来要从事会计的专业理想。

1.4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出会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指出会计从业人员要考取哪些证,从会计证到会计员、助理会计、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及总会计师、会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相当于为学生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

2、快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学习

2.1 让每一堂课都从笑声开始。有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满面春风地走入课堂,看到的会是学生阳光灿烂的笑脸—老师心情好极了;常言“看脸色”,学生看到老师满面春风-心理受到暗示:脸笑了,心开了。一堂课就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难点也成“易点”了。反之,教师心情阴沉地进入教室,在“心镜”的作用下,学生看到老师阴沉的脸,心想:老师不开心,我就得小心点,一节课就战战兢兢地开始了。由此可见,教师的笑脸是开启欢乐课堂的钥匙。让每堂课都从笑声开始,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在我们职业学校,在生涩的会计课上。

篇3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业务分工为实现会计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岗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的纵横两种教学结构中,纵向教学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及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教学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

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相应地具有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学术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一些实践课,所做的仍是“学术教学”。

(二)演绎理论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演绎理论的思维方式,让本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论。

(三)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授课内容上多有重复,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团队实力无从体现。

(四)灌输式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因为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所以会计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术教学”、“演绎理论”和“课程”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以师为本。以书为据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一样,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

(六)止于模仿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七)应试教学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适应应试教学的考核方式。

总之,由于套用有余、扬弃不足,结果使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克隆”,或者是中专会计教学的“发面馒头”。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国的人口实际状况,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广西而言,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对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是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即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开展“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二)“任务驱动”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实际的案例(任务),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岗位模块体系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

(五)以岗为本,以职为据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依据”。

(六)熟能生巧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但要模仿案例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而且要对所练技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准确、快速的境界。

(七)“应对教学”

改“应试教学”为“应对教学”,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应对求职当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考核目标,过时的知识是往者已矣,可以不学。考核方式也要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为标准,以使学生顺利通过应聘面试、实务操作等就业环节为着力点,使学生能够取得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和就业优势。

四、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二)顺序衔接,结构合理。组合恰当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三)循序渐进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四)成本效益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构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成本。

五、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教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教”展开的。从横向结构角度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上看,根据会计从业人员按工程型会计人才、技术型会计人才和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分类,笔者认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上;在企事业单位中,他们的职位定位在中层管理人员、白领、高级蓝领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上,要求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技巧。

1.技术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其工作的侧重点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等。

2.技能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计算技术,能操作计算机和会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制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

(二)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上说,就是要求工作岗位单元训练熟练透彻、岗位模块专而精通、职业模块应聘成功!

(三)教学的内容

根据“面向对象”的原则,职业工作岗位用什么就教什么,职业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在设计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知识、技术和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时,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来研究确定各自要知、要会和要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模块,一个职业工作岗位对应于一个模块组合,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技能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所有模块就构成高职会计教学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

1.实行订单式培养的,通过校企共同协商,把绝大部分或全部模块的设置权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工作岗位要求。

2.学院自行培养的,通过行业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和行业会计专家一起制定具有行业性、实用性、操作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单元方案。

3.突出重点,通过对模块合理组合,对模块提供的时间多少、训练强度的高低,进行综合考虑,突出要强化的内容。并通过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或真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进行务实性岗位技能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

4.强化职业工作岗位素养。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

计算机实用技能方面,要求能操会用,开设widows200/xp/98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会计软件应用技术、ERP应用技术等训练模块。

在职业外语方面,要能看懂英文报表,会用英报表,会说日常英语,开设英语或东盟各国的语言训练模块。

(四)教学方法

在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不管是案例教学,还是对实务直接操作,都要普遍运用面向对象的任务驱动式归纳方法,要创新案例教学,即案例教学加公司工作的方式。在运用模块或单元案例教学法之后,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工作,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两个公司,每个学生在公司担任不同职务,他们有相应虚拟工资,指导教师应有“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注册会计师”等角色,开设的部门按照真实公司的划分,如市场开发部、销售部、生产技术部、采购部、财务部、翻译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总务部等,每个部门均设部门负责人,由学生担任。总经理(教师)召开企业管理会议,布置工作任务,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负责人(学生)参加会议,会后各负责人向本部门工作岗位(学生)布置工作,各工作岗位(包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教师检查。公司应有的办公设备在合作公司或者模拟实验室里都配备齐全。学生在企业商务运作的环境下,按照实际公司的职能开展工作,将学到的职业工作岗位技能应用到公司的具体业务中,深入体会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及其详细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在实习的一定阶段,要进行岗位轮换,以更换角色,共同提高。

(五)保障措施

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以单元知识与技能为系列的会计教学单元库、模块库,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增加内容全面、样板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会计实务)等,扩展实验项目内容,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提高实验室硬件的档次,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实现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建模拟公司、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第二,加大对师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资金投入。第三,落实职业共建项目,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关键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并且随时能够得到会计专家的指导。第四,发挥集体智慧,会计实务专家、会计人员和会计教师一起进行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的开发的统筹兼顾与方案安排。

篇4

(一)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竞争日益加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更新和报废率越来越高,在知识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教师也无法将某一学科全部前沿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们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这些知识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了,因此,“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终身教育成为必然的趋势。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使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传统高等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基本特点是“教师滔滔绝地的讲,学生默默无言的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只是记忆的高手,而不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但在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作用,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主观要求,也就无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活动完全处于盲目、放任状态。教师的这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播角色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要求,这种做法必须得到根本性矫正。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

二、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呆板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会计教学实际的需要。案例法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在世界各地也早已受到欢迎。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旧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落后,会计案例教学一直处于会计教学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大概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背景材料,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教材和参考文献,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策。

(二)案例讨论

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对同一会计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争取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偏离时,应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分歧时,应因势利导,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进行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在进行会计案例分析时,教师只是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师总结

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对于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结构有失合理,即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比重太小,甚至空缺,部分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较多;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讲解,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上目前会计教材五花八门,表面上各有差异,其实内容上大同小异,真正有新意的教材很少。因此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

篇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中国在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全面推行会计准则与会计教育国际化;英国历史悠久,以其科学严谨的教育模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强国之一。英国作为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会计教育也一直以“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而著称。作者对英国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比较,从中借鉴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期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有所促进。

一、会计教育基本理念比较

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庞大的会计受教育群体和从业人员,会计学也是目前各级各类高校最常见的专业。但十数年不变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往往是源于教学理念上的一成不变。虽然我们一贯以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偏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经济领域随时代进步的多变性和广博性;而且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沟通、协作和语言表达则更是欠缺,让很多人都误以为会计就是埋头做账的,机械算账的。

英国会计教育将终身学习作为基本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会计教育不再是年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最后环节。在任何一个年龄段,在工作后的任何时期,只要有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经申请即可到大学接受正式的会计教育。因此,在同一个班里,既有生机勃勃、没有工作经历的年轻人,还有可能见到两鬓斑白、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年学生。同时,终身教育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迅速变化、日趋复杂的社会工作,会计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该在接受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

近年来,我国会计教育界已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传统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电大、成人教育和各种各样的会计培训,参加者也大多是年轻人因就业或提升学历的需求而为之。我国会计教育应在吸收我国传统教育精髓的基础上,切实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当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进一步改革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会计课程设置比较

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两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等六类所构成。近年来,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下,我国各高校每年都会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课程的结构和安排逐渐趋于合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改革的主持与参与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教师,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专业主干课,对其他课程改革力度不够。

英国会计课程设置侧重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性两方面,他们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在注重基本知识,如经济学、统计和法律等的基础上,与财务、金融等相近的学科知识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非常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同时,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每当会计或经济领域出现新技术、新理论,相应课程就会被修改或更新,老师也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尽量避免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如,针对英国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经济背景,许多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了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三、会计教学方式比较

英国大学的会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一般采用讲授、辅导、研讨相结合。会计课堂讲授一般分专题进行,讲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30%~40%的课程内容,讲解重点主要是:专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讲解;各专题新理论、新观点;列出本专题需阅读的参考书章节,以备学生课后阅读。学生课下需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大部分参考资料由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后认真学习才能掌握。特别指出的是,每门课程都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老师通常是列出与该课程结合较紧密的十多本参考书,还会强调学生多看专业权威报纸、杂志,以拓宽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有效提高自学能力。辅导课一般在每次课后进行,导师单独针对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小组及时进行辅导。主要内容集中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遗留问题;辅导正在做的作业;讲评已经完成的作业。研讨一般由老师预先布置主题,学生课下准备大量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想法及观点,并与同学和老师研究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使他们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研究分析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交流、进修教师的日渐增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出现和推广在会计教学中,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改变,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注意启发式教学,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但部分老师还是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导致学生没有很多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其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而且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真正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可引入课堂演讲、讨论方式等,要注重讲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和整体把握知识的技巧。

四、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会计考试内容和方式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有效的考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会计课程考试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分量较重的作业、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占总成绩的30%~50%。会计课程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作业,这种作业非常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综合运用,而不只是强调一些具体问题,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另一种是小组作业,一般是以2~5个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这种作业老师要求大家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在工作中与他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很有帮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70%,多为闭卷考试,一般是五选三或六选三,有时会有一道必答题。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一般除会计分录外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每道题都需大量的论述支持,所以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样的考试,就要求学生必须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必须在平时多阅读和积累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

我国的会计课程考试虽然也强调不能单靠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强调平时成绩,“让学生平时忙起来”,鼓励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以便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核,但很多时候老师的平时成绩只是考勤、小作业、课堂提问等。虽然形式上采用了平时考核,但实质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期末考试的题目也是对具体内容的考察,综合能力不够,一般还要求教师提供标准答案,学生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有限;一些学校为了学生就业的考虑,还强调学生及格率的问题,总体感觉不太严谨。这样学生平时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主动学习和思考,就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积极进行会计考试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的分量和难度,增加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第二,考试内容要由针对具体问题、单一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模式的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更关键的是对老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挑战,如能否设计出适应学生水平的综合性题目,能否对学生正确引导、开阔学生思路,能否对学生的综合性作业予以恰当点评等。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系统的知识体系、较强的总体把握和分析能力,并能及时加以更新。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3-01

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是财会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加强技能教学必须加深对会计实务技能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认识。教学中要重视会计实务技能的训练,按照会计实务技能教学课的基本教学程序,把握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规律,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以高效地培养学生会计实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一、深化对会计实务技能以及教学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财会工作人员的实务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着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会计在企业之间的发展和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会计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般要求财会人员要有比较高的实务技能,不然将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根据我国会计实务教学的情况,可以说教学形势很不乐观。在我国的众多职业学校中,绝大多数都设置了会计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类的学生所占学生数目比重多在一半以上。由此可知我国的会计专业规模不可谓不大,然而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成为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国、强国。我国会计教育在实务技能教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并没有达到社会的要求,其体现比较明显的就是由于学生实务技能掌握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在就业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用人单位也时常抱怨毕业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实务技能应用不到位,致使用人单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历练之后才可以委以重任。同样,市场企业也对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心存怀疑,在聘用人才时多有顾虑,使得会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呈现的困难越来越大。为此,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学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

二、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

在对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则应当根据实务技能教学课程的基本程序,深入把握技能教学的规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模式,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切实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技能,关键就是要培养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质量,强化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则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入手。

1.教师要树立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学观

知识的传授是学生能够进行实务操作的基本前提,若基础知识都掌握的不好,还谈何提高实务技能。不过,学生对知识掌握了,但也并不代表其会计实务技能就获得了提高,就有了比较强的实务能力。因为知识只有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在实际中被反复实践才能算学生习得了技能。近些年来,我国对会计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深化,对于实务技能教学的关注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还应当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将实务操作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要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从而使得学生财会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2.丰富会计实务技能教学形式,推行案例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因此有必要提高会计实务技能教学的形式。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社会实习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机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而对于会计实务技能,比较有效的一个教学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每一个好的案例都含有该财会人员的技能运用的智慧,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案例自己进行相关的实践,能够有效的发现自己在技能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学生能够比较有针对性的提高其实务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在思考和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和动手操作。不过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当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较强的现代特性的案例,不然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了。

3.采用现场教学法

对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还应带将学生带到相关单位的财会部门。首先让学生观察现场财会人员对实务技能的应用方式,其次,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当中,而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现场教学,进而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特点,缩短了理论与实务的距离,有效强化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水平,实现学生会计实务技能的提高。

4.“上班做事”,深入企业

学生习得会计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于企业实践当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相关企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在“上班做事”过程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够比较好的发现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且联系企业实际,在技能应用上也更加贴近市场需要。不过在实施该步骤的时候,教师应当要确保被安排的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实训上班的水平,不然不仅起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今后实训的进行。

会计实务技能对于每一个财会人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学校在认识会计实务技能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会计实务技能的教学。根据会计的强操作性,把握技能教学规律,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会计实务技能教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500年前,Luca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篇8

一、会计模拟教学

所谓会计模拟教学,就是人为地创建一个会计实际操作的工作环境,使整个教学成为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并掌握其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教学,一般应该在完成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会计基本原理和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对会计的各项业务进行模拟的教学。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分别模拟成两个不同的主体,教师模拟为机关、事业、企业等各类单位及其发生的会计业务,学生则模拟为这些不同单位所发生经济业务的会计。教师在课堂上出题目,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处理各类具体的会计业务。这样,在模拟情景下,教师把会计课程教完了,学生的会计知识也学成了。

二、会计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会计模拟教学的好处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是会计模拟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了“填鸭式”传统教法的不足。模拟教学法边教边学、边讲边做,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会计模拟教学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不删减、不缩水,可以保持学习课程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会计课程和理论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水平。

三是会计模拟教学实行教学结合、动脑理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学习印象,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加深了知识记忆,缩短学生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既提高了教学单位在社会上的信誉,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合格人才。

四是会计模拟教学开辟了教学领域改革教学方法的新路子,为其他类似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三、实施会计模拟教学的措施

实施会计模拟教学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尤为重要的是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领导是搞好会计模拟教学的关键

实施会计模拟教学,是一项涉及师资队伍、资金安排、教学计划、科系协调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加强协调管理、合理进行调度、资金倾斜支持、科学安排师资力量,才能使这项改革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认真搞好调研是实施会计模拟教学的基础

据了解,目前实行会计模拟教学的院校、科系、专业还不普遍,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在实施这项教学方法改革之初,学校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相关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到那些已经开展会计模拟教学的院校去学习、考察和调研,以便更进一步明确实行这项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增强搞好会计模拟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进教材是搞好会计模拟教学的保证

篇9

一、会计教学改进的必要性

1.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迫切需要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也日益国际化,且国际化也是其发展的大趋势。相应,会计教学也要面向世界,培养适应全球化,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类人才。因此,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2.适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而38项具体准则中,还包括了22项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并对原有16项会计准则作了相应修改,这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

3.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更高要求的需要。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精神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培训。因此,他们更愿意招聘具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学生素质下降的问题,“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我们的会计教育应对这种情况负责。

二、改进会计教学的基本设想

1.更新教育理念。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会计准则不断国际趋同的特点,我们应当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即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环境,适应各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系统。

2.优化课程设置及优化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

(1)加大基础课程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课程包括哲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历史类课程、法学类课程、文学艺术类课程、军事与体育类课程等。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判断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表达能力,积累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国际化知识。

(2)强化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对经济学类和治理学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与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3)适当归并和改革会计专业基础课。其中成本会计和治理会计可以考虑合并为成本治理会计,并将原治理会计课程中的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控制等内容纳入财务治理课程,解决治理会计与财务治理、成本会计的重复问题。

(4)扩大选修课程比重,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学生在修完会计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修部分课程,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新型的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的作用在于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

转贴于

教学活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要求在师生双边关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根据学生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

篇10

关键词 会计 教学

我们所在的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教学这一传统的课程来说,提高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了必不可少的事项。

一、如何提高中职会计课堂的教学质量

1.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兴趣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

教师作为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而且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倾注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只有教师有了热情,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引导力量,推动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行为。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使课堂变活,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会计课堂的印象由最初的枯燥变为有趣,进而激发他们对会计课堂的喜爱。

2.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会计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仅仅提高学生对会计课堂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会计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用的,学生只有学会并学好会计知识,将来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才会应心得手,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会计师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讲演一些往届学生工作后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会计课堂的重要性,让他们爱上会计课堂,爱上会计的工作。

3.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充分照顾学生的情绪和心理

在发达国家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中最为活跃的分子,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和文化差异的影响,课堂总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跟从应和的地位。作为一个实践大于理论的会计专业,会计课堂更应舍弃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照顾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良生,更应鼓励那些中下等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如何教好中职会计专业课

1.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

近些年,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资业也不断增大,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选择的对象,而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绩,是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基本技能即:技能教学。技能教学是指在课堂学习理论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中的财会专业,主要是为基层企事业单位培养一些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所以技能教学在会计专业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会计的基本技能。而对这些从未接触过财会工作的学生来说,他们一定会对本专业的一些具体操作如:对账,记账等流程感到陌生。所以教师在学生未熟悉这些基本的名词和具体操作之前必须要加强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知力,做到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理论和实际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

2.通过多媒体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素质

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计算机不仅在信息行业中占据很大位置,在很多行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包括会计行业。而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就成为很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

会计专业是一项理论枯燥的课程,而且实际操作又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若要学生有兴趣的投入这门课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的功能,使学生在信息化和多媒体中学习枯燥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得到开展实际活动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微机房的优势,加强学生的电算化能力,使 学生掌握一系列制证,记账等软件应用程序和会计实务中的电算化应用问题。

多媒体除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素质之外,同时它的声画并茂,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呆板的教学变得多姿多彩,视听结合,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