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10:18: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字化标志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革命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数字技术操控下的超真实的视觉拟像,使标志设计手段及传播媒介的数字化发生转变。同时也使审美主体对于数字化标志审美元素、审美范畴等视觉经验的审美发生变异,从而引起旧的审美规则被颠覆,新的审美范式产生。
一、数字化标志审美元素的拓展
数字技术在当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丰富了以简约风格为主的传统标志设计中相对平面化的图形、文字、色彩等审美元素,并使其向数字化技术下的复杂风格拓展。具体表现为标志中数字化的复杂形态、复杂肌理以及光色运动,这些审美元素的拓展和信息的迅速复制、传播与后工业社会相对应,并受到新兴抽象艺术的影响。如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欧普艺术”(图1)被称为“精心计算”的视觉艺术,通过数字化明亮的色彩,造成刺激的颤动效果,达到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这一表现形式广泛渗透到多种设计领域,也拓展了数字化标志的形式维度,使之由静态的形式表达逐步过渡为动态的韵律形式,甚至是动态的表现形式。
(一)标志中数字化的复杂形态
在以往传统的标志设计中,受到设计手段及制作方式的限制,标志大多以抽象、简约的设计语言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作为设计主体的设计师和审美主体的消费者也以简洁之美作为评价标志的基本依据。而数字化的设计手段使表现标志复杂化的形态成为可能,进而也出现了审美标志复杂形态这一新的审美元素。
标志数字化的复杂形态主要体现为以计算机设计软件为工具,设计出的超出标志手绘表现范畴的复杂图形,包括立体、半立体及超写实的图形形象。这类图形具有计算机操作的数字化典型特征,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其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也随之体现为数字技术操作下的技术理性美与个性美的融合,这也是时代赋予标志传达信息的基本要求。例如英国BP石油公司标志的拓展设计形式(图2),在表达公司“关注环境保护”及“源于石油,超越石油”理念之理性美的同时,其数字化的复杂形态表达又不失个性美。
(二)标志中数字化的复杂肌理
数字技术介入下的现代标志复杂肌理形式与传统的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平面化标志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当代标志新的审美元素。现代标志的复杂肌理以数字化成像手段为表现媒介,拓展了准确表达标志主题的自由度和可能性。同时也展现出当代标志数字化肌理的复杂之美、科技之美。例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标志(图3),就是由复杂肌理组成的一个象征蓝色星球的球体造型,该标志细密的线条形成的复杂肌理经过数字化的处理具有动势,又十分平衡,充分地体现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并将“改善气候需要全世界努力”的理念准确地传达出来。
(三)标志中数字化的光色运动
传统标志中要体现光色运动,一般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的手法造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跃动,有节奏地形成视觉跳动之感,给人一种秩序之美。如美国教育中心标志(图4)就是这一手法的设计表现及审美表达。如今,数字化技术在设计操作中的应用延伸了标志表现光色运动的设计手法,并使其表现更加简单快捷,因此在现代的标志设计中,契合主题表现数字化光色运动意蕴的标志层出不穷,给人带来了数字化的律动之美。
1.静态标志中的数字化光色运动
静态标志中体现数字化光色运动的设计手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利用设计软件处理色彩的交错和透叠等功能,形成光色变化不定的运动之感。如瑞士Kalidos公司标志(图5),传达出光色运动的律动之美和数字化成像独有的美感。
另一种是利用设计软件中的“渐变”工具而形成的基本形、骨骼或者色彩逐渐的、有规律的循序变动,从而产生强烈的透视和空间感。在渐变过程中,基本形、色彩等元素的渐变程度大或者快过一定范畴时,就会给人以视觉上的跃动感。例如美国2016申奥标志(图6),运用设计软件“渐变”的表现手法形成特有的光色运动。
2.动态标志中的数字化光色运动
动态标志中的数字化光色运动是在虚拟现实数字技术基础上实现的。数字化标志的动态造型,使其突破了传统标志单一、静态、固定的外形与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标志内部的结构韵律和动态平衡来表现视觉形象的本质。通过计算机程序赋予标志结构、形态、色彩等的趣味性动态变化及光色效果,并使蕴含其中的深层含义在视觉意象的时空延展中得到准确、有效的识别。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会标(图7),将标志的动态形式及光色运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该标志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算生成一个能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与色彩的波纹图形,并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及光色效果,展现出时空流动和延伸的视觉意象,完美地体现了大会主题,被称为“会呼吸的标志”。
二、数字化标志审美范畴的延伸
数据化时代促使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因素探析
1.科学技术的推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改革随之推进,不仅出现了网络设计、数码设计以及电脑制版等新兴技术,而且在输出制作方面也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促使标志设计在规划、制作、加工等各个方面得到了高度强化,特别是将标志设计的传统制作瓶颈彻底消除了,形式更为多样、内涵更为丰富的标志图形也开始映入广大观众的眼脸。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设计者思想观念的进步与创新,使得标志设计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日趋完善。
2.设计观念的演变
新时代的设计者们更为注重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大大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化设计思想,开始意识到无论是从心理学视角去看,还是从信息角度去理解,人类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中,只有运动的、变化的、新颖的、独特的等信息元素,才更有可能对人们的感官神经产生刺激,引起观众的注意力,而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则是顺应这一潮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时展的需要
优秀的甚至是经典的标志设计不会永久不变,其具有与时俱进的重要特性,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时尚潮流的引导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每个时代都会诞生出只属于这一时代的标志设计作品,对于另外一个时期虽然依旧是经典作品,但只能借鉴却不能照抄照搬,因为不同时代对美的理解与阐述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时展的需要是推动标志设计动态化前进的重要动力。
数据化时代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途径
1.色彩的动态化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越是新颖独特的设计形态,所传递的信息量就越丰富,同时也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色彩作为刺激人类视觉的最直接方式之一,通过对透明色彩、渐变色彩、高纯色彩等的应用,强化其动态呈现效果,提升其视觉冲击力。所以,通过对色彩进行一定形式的设计与处理,不仅能够直接增加标志形态的动态特性,而且能够通过这种色彩设计本身的动感,提升视觉的冲击效果,增强观众的印象。
2.图形的动态化
数据化时代所催生出的各类设计软件为广大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图形创作空间,促使标志中的图形设计不但可以在平面空间中进行,而且可以在立体空间中进行展示,甚至能在两种空间之间随意转换。可以说,图形的动态化发展为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具动感、更为广阔的设计效果。
3.材质的动态化
标志设计在新时代已经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意义与诠释,诸多标志设计为寻求更具现代特征的感觉,对标志赋予了独特的材质动态特性。例如,通透的质感、如清水般的光泽,给人一种如履冰上之感;坚硬、牢固的金属质感,让人感觉十分耐用及坚固之感等,这是光投射与折射原理以及所选材质产生的效果。因此,对材质赋予足够的动态化,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商品的质量、特性、风格等,对于信息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价值。
数据化时代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数据化时代,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广泛信息的标志。与传统静态的二维空间标志设计相比,现代化的动态标志设计融入了更多的“表情”、“时间”与“空间”,不但可以更好的起到信息传播的功能,而且能够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数据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人们心理变化与审美需求的直接体现,因此,只有更具变化、丰富、文化意蕴等的动态化标志设计,才能更加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才能进一步的显现标志设计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关键词:
射频标签;防碰撞;编址策略;应急物资管理;计算机仿真
1研究背景和概述
射频标签(RFIDtag)又称电子标签,在跟踪、物流、物资管理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图书馆门禁系统,交通收费,仓储管理、货架管理以、应急物资管理及食品安全溯源等。其中,用于解决读写器作用范围内多标签识别情景下的射频标签识别防碰撞方法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点。射频标签的防碰撞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射频标签识别设备的有效通信区域内,当多个射频标签同时与识别设备进行通信时产生的地址冲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射频标签防碰撞问题集中于对算法本身的研究,一般没有考虑射频标签编码策略的因素。本文对采用经典的QT射频标签防碰撞算法情况下,分别使用“层次化编址”和“随机编址”两种编址策略的射频标签识别吞吐率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模拟仿真可以得出结论,利用“随机编址”策略可以获得比“层次化编址”策略更高的射频标签识别吞吐率。而“层次化编址”策略也有其优势,一是现有的商用射频标签产品,大多采用了高位地址相同,低位地址连续增加的“层次化编址”策略;二是“层次化编址”本身可以直接提供商品厂家、类型等信息。因此,研究针对“层次化编址”策略的射频标签防碰撞算法、以及研究“层次化编址”策略的应用场景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2射频标签编码策略分析
2.1射频标签国际标准协议采用的射频标签编码协议
在较早版本的射频标签国际标准协议(如ISO18000-6TypeB)中,射频标签的地址是固定的。而在较新的射频标签国际标准(如ISO18000-6TypeC)集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优化定制射频标签编址策略。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在许多应用领域中,需要更加灵活的射频标签国际标准,因此本文研究采用经典的QT射频标签防碰撞算法情况下,分别对射频标签使用“层次化编址”和“随机编址”两种编址策略时,对射频标签识别吞吐率的影响,为射频识别系统优化设计和新的射频标识标准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2.2层次化编址策略与随机编址策略
作为“层次化编址”策略的一个例子,EPC(ElectronicProductCode)即电子产品编码,是一种编码系统。它建立在EAN.UCC(即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条型编码的基础之上,并对该条形编码系统做了一些扩充,用以实现对单品进行标志。EPC编码由版本号、产品域名管理、产品分类部分和序列号四个字段组成。EPC编码根据地址长度的不同又分为EPC-64,EPC-96等多种编码方法,如图1所示。EPC-64是目前得到行业支持较广泛的一种EPC编码方法,又分为TYPE-I,TYPE-II,TYPE-III三种实现方案。较新的射频标签国际标准ISO18000-6TypeC也在协议的层面上对EPC提供了支持。“随机编址”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对每一个射频标签随机生成和分配一个地址。随机生成的地址仅做标签识别,没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在后台数据库中与产品类型、厂商品牌等其他信息进行关联。
3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射频标签编码策略比较研究
3.1射频标签编码策略计算机仿真
本文开发了射频标签识别防碰撞算法计算机仿真软件,分别对射频标签使用“层次化编址”和“随机编址”两种编址策略的射频标签识别吞吐率进行计算机模拟。在仿真过程中,射频标签防碰撞算法采用经典的QT算法。射频标签地址长度为64bit。对于“层次化编址”策略,采用EPC-64TYPY-I规范,对“随机编址”策略,采用随机生成的方式生成射频标签地址。射频标签识别防碰撞算法计算机仿真参数的选择基于现实的射频标签读取场景,包括超市个人结算场景和大型仓储区货架管理场景。这两种场景的共同点是每种场景下系统都需要考虑两个数量Ntotal和Nlocal。Ntotal表示已经入库且分配了射频标签的物品总数量,Nlocal表示射频标签阅读器某一次读取操作中需要读取的射频标签数量。在超市个人结算场景下Nlocal大约在数十个的数量级,在大型仓储区货架管理场景场景下Nlocal大约在数百个的数量级。而Ntotal可能在几万至几十万的数量级。在本文的模拟过程中,Ntotal取值为10000至100000,每隔10000计算一个模拟数值。而Ntotal取20和200两个数值,分别模拟超市个人结算场景和大型仓储区货架管理场景。
3.2不同射频标签编址策略仿真结果
由图2左侧图可以看出在射频标签阅读器一次需要读取20个射频标签的情景下,采用随机编址策略时,射频标签阅读器只需发起50次左右前缀匹配。而采用EPC-64TYPY-I层次化编址策略,则大约需要发起400次左右前缀匹配。由图3右侧图表可以看出在射频标签阅读器一次需要读取200个射频标签的情景下,采用随机编址策略情况下,射频标签阅读器只需发起不到600次左右前缀匹配。而采用EPC-64TYPY-I层次化编址策略,则大约需要发起800至1500次前缀匹配。
3.3仿真结果分析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通过上文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采用随机编址策略,射频标签阅读器可以通过发起更少的射频标签前缀匹配操作,完成射频标签匹配读取任务,射频标签识别吞吐率由于“层次化编址”策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使用随机编码编址情况下,射频标签间的地址是低相关性的,标签地址冲突只会出现在射频标签地址前几位。而采用层次化编址策略情况下,射频标签间的地址是高相关性的,在不同策标签地址层次分段上,都有可能产生射频标签地址读取冲突。虽然从射频标签读取效率的角度讲,“随机编址”策略,优于“层次化编址”策略,然而简单放弃“层次化编址”策略并非最终的解决方案。第一个原因是而现有的射频标签产品,大多采用了高位地址相同,低位地址连续增加的“层次化编址”策略;第二个原因是“层次化编址”策略本身比“随机编址”策略直接提供了关于产品的更多信息。因此,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对基本的QT算法进行优化,研究在采用层次化射频标签编址策略情况下,读取效率仍然较高的射频标签读取算法。二是从系统优化的观点选取适合的射频标签编址策略。例如某应用需要通过扫描射频标签获得产品信息,就需要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是直接采用包含产品信息的“层次化编址策略”更加优化,还是采用“随机编址”策略,然后从数据库读取产品信息更加优化。
1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的必要性
高等农业院校多设有植物标本园,承担植物育种学、植物生产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育种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准备任务以及为教学、科研提供和保存种质资源的任务等[3],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实物标本园受开放程度有限、学校距离标本园路程远、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无法观察和学生放假时间错过植物的关键生长季节等条件的制约,很多学生无法进行定期田间诊断,无法对不同植物的关键生育时期做全面的观察、记录;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来说,大家关注它的药用部分比较多,其他组织却了解较少,中国的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单单靠我们在学校的标本园中种植显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很难用语言形象地描述某些时期的形态特征,教学效果不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建设数字化的植物教学标本园势在必行。
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建设数字化植物标本园,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天气等条件的限制,进行全时空的实验预习、复习和实践;建设数字化植物标本园,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用性的教学资料,教师也可以随时调用其中的资源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更有效、更有条不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建设数字化植物标本园,对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快素质教育,创造教育的实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2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的建设内容
目前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它的彩图库只是将采集来的干标本拍照到网络上,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获取中国植物标本及相关植物学信息的电子网络平台[4]。农学实验材料典型性的内涵很丰富,既有静态的外形特征和部位之分,又有动态的特性和时间概念的变化[1]。我们要构建的数字化植物标本园包括每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照片(旁边带有文字描述);主要植物主要生育时期的图文资料、视频讲解;不常见植物的来源、功效、生态环境与分布、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介绍的视频音像资料等。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料作物、绿肥饲料作物、药用植物九大类500余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图片库,并附有文字描述。丰富了以往瓶装浸渍标本、盒装干植株标本、瓶装干种子标本的内容,展示方式更鲜活,更接近实物,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直观、更形象。
(2)制作主要植物各生育时期的视频音像资料。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甘薯等作物各生育时期动态过程的视频音频资料。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作物生育不同时期、穗分化进程时,只能依靠挂图、幻灯片等,非常抽象,学生只能靠教师的讲解加上想象来理解,常常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5]。有了主要作物各生育时期的视频音像资料之后,教师可以生动、直观地给学生讲解,学生学习也更有兴趣。
(3)制作介绍不常见植物的来源、功效、生态环境与分布、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的视频音像资料。不常见植物主要有在当地种植面积比较小的作物,如杂粮作物、药用植物等,这些植物在教科书上介绍较少,学生了解较少,将这部分植物纳入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建设项目中,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
(4)制作数字化小麦种质资源库。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6]。作物标本园每年都种植小麦种质资源材料,同时也会保存部分材料,但在种植或保存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变异,部分农艺性状会发生改变,因此,为了保持种质资源的典型性,将种植材料的生长发育习性、产量性状以及植物学特征等方面的主要性状进行图文描述并网络化运行是很好的途径。
(5)建立检索系统,便于网上、查询信息,实现学生自学和教学互动。该系统要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检索词要有近义词、同义词查询功能,如输入“小米”可以查到“谷子”的内容,输入“地瓜”可以查到“甘薯”的信息等。
3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所需条件和数据来源
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是一项长期的耗时耗力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协同完成。既需要专业基础过硬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又需要丰富的现场材料和专门人员充足的时间。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建设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参与。专业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他们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对于各种植物的时期、特点的把握具有权威性,这是教学资料准确与否的根本。还要有既了解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掌握视频制作、数字化数据库技术的双专人才。建设数字化标本园需要数码相机、摄像机、数据处理软件等仪器设备,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方可实现数字化。建设此标本园还需要丰富的现场材料,我校现有校内作物标本园10亩,药用植物标本园10亩,园艺实验站140亩,学生实训田5亩,科技示范园、教师科研田400余亩和10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数字化标本 园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另外,还要有一支拍摄队伍,根据各种植物的生育规律制订相应的拍摄计划,分组安排拍摄汇总资料。农学院有两个学生社团:植物科技协会和中药协会。前者是全国优秀社团,我校的A级社团和特色社团,也是学生自我学习植物科技知识、开展植物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学术性社团组织。后者是新兴社团,是学生自我学习中草药知识、开发利用中草药资源的学术性社团。这两个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期分批开展工作,在人力和时间上提供了保障。
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数据库是个庞大的工程,为了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需要多渠道搜索。首先,从校内的作物标本园、药用植物标本园、园艺试验站、教师科研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搜集材料;其次,从互联网搜索相关材料充实到数据库中;再次,就是从图书馆找相关书籍,有些图片资料也可以应用到该数据库中。搜集到资料后,由相关专业教师检查、汇总、整理,最后形成成熟的数据库。
4结束语
建设数字化植物教学标本园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传统标本园在时间、空间上的延伸,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基础性材料,为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提供了素材。数字化植物标本园的建设,能有效地解决实物标本园开放程度有限、学生在田间观察时间少、学生放假时错过一些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的问题,能有效地解决中药专业的学生只认识中草药的药用部分而对于生长在大田里的中草药植株却叫不出名字的问题,能大大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料。对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灿,罗莉华,金小马.管好作物标本园 培育典型实验材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3):74-75,77.
[2] 王芳,李滨,郭兴启.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信息化平台系统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8(4):57-59.
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是时代的发展必然产物,其发展得益于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数字化企业形象发展到现阶段虽然属于发展阶段,但其已经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从企业形象设计的规律来看,数字化企业形象视觉形象设计原理和方法离不开传统的企业形象设计,它的设计与发展延续原有的企业形象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1 数字化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必要条件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是运用创作材料的不同,它所创作的造型和表现手段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所生成的画笔、纸、颜料等。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中,设计师和消费者都依赖相同的硬件条件,他们都需要服务器、计算机、互联网等。设计师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作品,这就要求有更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来支持其完成精美的作品,所以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必须需要计算硬件和软件技术支撑。
2 数字化企业视觉形象的设计内容
数字化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企业形象设计的基础部分。其二,企业形象的应用实践部分,这两部分的组合构成完整的数字化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基础部分是生命的源泉,应用实践部分则为生命的成长和壮大。两个部分在整个数字化企业视觉形象设计中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目标,数字化企业视觉形象设计中部分内容的设计方法如下:
2.1 数字化基础系统设计
(1)数字化动态标志。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媒体的广泛使用,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中标志也应该是多变、立体、动态的以满足日新月异的数字媒体的传播。动态化标志的设计手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中的延展性、适用性。在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中,动态化标志形象的传播要符合多种媒体的传播要求。例如,数码产品、LED霓虹灯、互联网等不同传播载体的显示的要求。通过这些数字媒体来传达的动态标志形象能够更准确地抓住人的眼球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根茎网”的互动标志,它在计算机上显示的标志是不同的,其外形和颜色随着计算机的数字变化而自动生成而改变。浏览者在任何时间进入该标志形象中,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种给人鲜明个性特征的企业形象,就是互动性为数字化企业形象所创造动态形象。
(2)数字化标准字体设计。生活中互联网也渐渐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世界五彩缤纷,涌现出大量优秀精美的网页。对于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者而言,了解和掌握文字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数字化标准字体要与动态标志的形象设计保持一致性,不仅具有字体识别的基本功能,还要能够符合动态效果下的字体审美特点和有效传播的要求,在视觉形象统一的前提下,数字化标准字体设计也要求具有丰富的数字化特性的展示效果。这些具有独特性和动态识别性,以此拓宽了动态LOGO的传播空间,以更强的视觉感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所以,作为数字化企业性的设计者一定要重新创意和规范字体的设计,以达到科学的制作和传播方法,以此加强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的视觉效果。
(3)企业数字化标准色彩设计。在数字企业视觉形象设计中,色彩设计不宜对比过强,色彩的种类不要太多,要注重统一,色彩纯度也不宜太高,否则容易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设计师在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调色,这些调色工具利用设置三种基色的不同数值来调配颜色,也可以用其他的调色板来直接选择颜色,这些便利的工具为设计带来极大的方便。数字化标准色彩运用于在动态视觉形象中,在进行画面色彩调节中,一些原在传统设计不怎么鲜亮的色彩在动态视觉形象中却变得更为起眼,更引起观众的注意。
2.2 数字化应用系统设计
数字化企业形象中应用系统设计源自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现代企业的发展,相对于以往传统应用系统设计,现在的数字化设计显而易见是一种质的飞跃。
电子名片是一种图文与声像结合的多媒体“光盘名片”,由于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愈来愈依赖数字媒体的传播工具,在这种环境下,电子名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便捷。与传统名片有很大的区别,电子名片是加入动态丰富元素和流动的文字内容,加大了信息量传播。在携带的方便程度上也有区别,传统名片的大小规范受到名片包装盒的限制,而且要有具体地点递交过程而电子名片不受这些影响。
3 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数字技术完美应用于企业形象设计中是现代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企业通过建立自己数字化形象来宣传自己,而用户通过数字媒体的途径获取企业信息。数字化企业形设计不能违背企业形象的传播规律,不能随意地改变企业形象的识别功能的要求,其设计与创作围绕着企业自身的形象特征而展开设计,是原来传统企业形象设计的延续,其设计与传播要保持科学性和规范性,数字媒体时代企业形象设计应遵循主题鲜明、内容与形式统一与整体性三原则:
3.1 主题鲜明
数字化企业视觉形象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特色鲜明的主题,通过具有主题鲜明的特征和形象才能达到精确的传达效果。其动态的数字化构成元素本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用鲜明的设计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达到突出主题,明确信息的目的。
3.2 内容与形式统一
内容和形式统一是整个视觉形象设计的主导力量,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强化,以更好的数字化企业形象视觉形式传达信息。所以,坚持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是其向动态形式延展所具备的一个重要原则。
3.3 整体性
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整体性的有效组合能确保整套企业形象的系统性,能推动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有效传播,确保企业形象设计与传播的完整性。
4 结语
数字化企业形象设计是时代的发展必然产物,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设计方法。这方法是在继承传统的企业形象设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延续。数字化技术为企业视觉形象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形象设计具有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数字传播功能。数字化企业形象打破了传统CI的沟通障碍,利用现代迅捷的数字手段,使企业与消费者能够直接地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为企业打造全新的经营服务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于方.数码信息时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心发展[D].天津工业大学,2007.
[2] 彭利娟.数字化企业形象识别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9.
由于时代技术及传播手段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工业时代的标志设计遵循理性主义指导,提倡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表现为以抽象简约的几何造型为基础,强调点、线、面、体的概括组合。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及其他学派以基础的几何元素来分析设计形态,他们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普世性的设计语言表达设计形态,但他们认为设计不可能被简化为功能或者是某种技术种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面世,网络、数码技术的日趋成熟,我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观念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广义上的数字化,是指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设计的形式与内涵均已发生变化。“数字化艺术设计不仅以数字化设备为工具,也以数字化设备为传播和展示的媒介,以数字化应用为目的。”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制作多层的分析图像,对复杂体系进行过滤、筛选、分析、整合、覆盖,将设计处理成系统的综合表达。
各种数码软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便捷的存储方式及信息攫取方式,增强了空间及平面表达的视觉效果;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普及,打破了传统物质媒介的局限及制作工艺的瓶颈,为信息传达提供了交互式的媒介体验。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数字化技术实质上是以数字或者参数转换为视觉形态,它毕竟是一种工具性存在。以photoshop为例,它就是一种集成了色彩、尺寸、材质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具。Indesign及QuarkXPress也只是作为一种软件工具来控制引导图像。与传统的物质媒介相比,数字化技术充当的是使艺术表达形式得以显现的技术性媒介存在。例如AaeinKoblin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更加关注数据的可视化研究,从跟踪航空公司的航班线路到手机数据的景观图,再到强尼•卡什的涂鸦而制成的短片,他的作品一直在探索数字化技术的人性化及其带来的崭新的设计形态。
(二)数字化媒介
媒介只是承载信息传达的载体,从远古的语言媒介到图纸媒介,物质媒介载体已经逐渐被虚拟的数字媒介载体所取代。数字媒介使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感知方式接收信息,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多种表达的可能。现代媒介是对人体感观的延伸,麦克•卢安认为:“所有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精神的或身体的。”数字化媒介是一种相对全面的设计表达系统,其中不仅包括四维的时空“维度”,同时可以使各种动态信息的传播形式有机融合(如视、听、触、嗅、味等人体感官功能等),形成逻辑连贯、相互兼容互通的综感集合体,通过声效、图像、动画等多种运行模式表现有机的、集成的体验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与表现性,产生了复合信息时代特征的独特设计语言。传统设计中,信息遵从单项的传播方式促使受众被动地接受,但是现代信息媒介背景下,标志设计已经不再囿于单一的视觉传达,而是通过多种媒介的虚拟现实介入,受众主动参与信息的传播,这是一种双向的流通过程,增强了设计的时间性与互动性的功能。总之,数字化技术及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持及媒介载体,摆脱了传统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的束缚,衍生出许多新的设计表达语言,形成了系统化、动态化、体验性的时代特征。伴随着新技术而产生的媒介变化,势必导致新的设计方法与思维理念的变革,同时产生以技术为基础的新的设计形态。苏珊•朗格认为:“技术是创造表现形式的手段,创造感觉符号的手段。”数字化技术使现代标志实现了从简单的几何形到复杂随机形的演变,而数字化媒介则是体现设计思维的载体,更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多样性表达的可能。
二、思维方式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媒介从根本上对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帕特里西尼•皮克西尼尼曾经说过:“媒介是次要的,思想才是第一位的。媒介仅仅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观念。”数字化设计本身并不是技术问题,重要的是其背后蕴涵的人类思维观念的变化。成就未来设计的不是技术,而是它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如何应用。“设计就像科学一样,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然后在其中构建。”对于现代数字化设计的研究,追其根源是我们如何认识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主体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有着复杂层次结构的系统,而不是人脑主观生成的产物。它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客体的反映;反映作为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即观念的加工制作过程,思维方式就是这样一种主体对客体(信息)观念的加工制作方式。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说:“具有自己的制度和风俗的一定类型的社会,也必然具有自己的思维样式。不同的思维样式将与不同的社会类型相符合。”
思维方式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与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每一次科技文明的新发展都伴随着产生新的社会思维方式。我们正处于“数字化生存”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势必被重新论证。现代思维方式从工业社会以延伸人类感观为主的对象性的机械化思维方式,转向信息社会以科技手段为基础延伸人类综合体验的开放式系统思维。1937年,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提出一般系统论思想,工业社会被动的线性思维完全被互动、交叉的系统思维所取代。无论技术的先进程度发展到何种程度,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立性的存在价值。现代设计思维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形象思维的束缚,挣脱了专业领域的枷锁与学科间的藩篱,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应对大工业生产背景下的系统交叉,完成了从二维到多维的转变,超越了传统设计的思维模式与设计角度,赋予设计以新的审美体验。
三、设计方法论
设计过去往往被冠以一些不必要的原则,而时代语境在科技发展背景下瞬息万变,设计师真正应该掌握的核心是设计方法的创新,并由此衍生出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而非形式上的摹写。实际上,设计并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一种探求方法的实践过程。设计方法并非是对于设计所解决问题的最优求解方式,但是对于设计方法的科学化追求乃是现代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苏联大百科全书对“方法”的定义是:“从实践上或理论上把握现实,为解决具体问题而采用的手段或操作的总合。”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涉及对于本体论的研究,包括对设计者思维及设计工具的研究,同时涉及如何搭建合理的设计体系以及对于设计问题的解决程度研究。二战后,世界掀起了科技设计的浪潮,在系统分析和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设计方法运动,并以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布鲁斯•阿舍尔(Archer.L.Bruce)作为德国设计方法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基于对系统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发展一种理性的设计方法,进而提出了系统设计思维理论。这种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法及其综合,以及验证设计方案的选择。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传统静态、手工、经验式的设计方法逐渐发展成集动态化、科学化、工具化于一体,重视整体性、交叉性、数学化和抽象化的现代设计方法。这是一种系统设计观,也是一种设计方法论,它摆脱了传统设计对个人主观随意性的依靠,转而以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强调从整体的变化中探求秩序,将现代设计推向多元化、系统化、动态化的体验表达。
四、发展趋势
(一)科学系统性
伴随着设计思维的变化,设计媒介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动态、混合、多元化的标志设计发展趋势已然出现,并且已经发展成为蕴含多种意义存在的综合体。在系统思维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下,现代标志设计呈现出科学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统一,视觉形态上则表现出系统的多样性存在。在形态组合的部分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形式和内在规律,是一种“道通为一”的“异质同构”关系。这种系统的多样性体现了标志单体的特殊性与其整体性之间的内在关联。斯蒂芬•施德明(StefanSagmeister)公司为种子媒体集团(SeedMediaGroup)所设计的标志就是以一种系统的思维理念,在科学与文化之间谋求平衡,设计师也在努力寻找一种开放的设计方法以容纳设计思维。该标志以叶序为基础衍生而来,其螺旋形的弧度展现了一种动态的旋转。施德明说:“通过叶序我们以一种科学的视角观看世界,由此得来一个变色龙般的识别系统,它可以随着媒介的变化而变换形式。”我们通过分析斐波那契序列发现,其实每个松果的种子都以标志中的序列关系存在,呈现出8个顺时针方向切断和13个逆时针方向分割的螺旋弧度。8:13恰好是1:1.625,也就是与黄金分割曲线相接近。这个黄金分割的近似值才使设计得以多样性的产生,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存在,同时序列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形态的再生过程,是思维的系统化与科学化的完美结合。标志中每个小种子的颜色都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名片设计中,每颗种子就会呈现为类似名片所有者头像的颜色,在信头中则采用荧光色油墨以别于周围环境。施德明设计的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CasaDaMusica标志也会随着引用体系的不同、媒介的不同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LandorAssociation公司网站的标志设计也不再以固定不变的视觉呈现,而以一种异质同构的变化关系拓展和深化标志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该公司为墨尔本设计的城市标志也是在这种思维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在思维系统化的同时呈现出系统多元化的视觉形态。
(二)动态多样性
传统概念中的标志设计是固定的,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护视觉形态而保持不变。单一的视觉形态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厌倦情绪。现代标志设计打破了传统标志设计的静态、单一性、恒常的特性,而逐渐演化成运动、多元的生命形态,并且增加了一个时间维度存在,其有机性远远超出早期的几何性。所谓“动态”其实质是一种由“静观”到体验的参与过程。动态性并非是无规则的,而是运动、变化、有秩序的信息要素以一个基础形态为变化母体,进行形、色等要素间构成关系的变化。随着视频、网页、多媒体及LED使用的日益普遍,为动态标志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媒介。动态化标志设计在准确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满足多方面的形式美法则,增强了标志的识别性与趣味性。在海量信息化社会中,现代标志设计的动态性更容易将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吸引的能动过程。由于观者对动态形象的主动关注,有效地增强了信息传达的功用,缩短了大众对信息编码与解码的时间,同时提高了信息存留的持久性。实际上是为用户提供了超越视觉形态与时空限制,综合多种感官形态的体验性互动过程。NeueDesignStudio(诺伊设计工作室)为Nordkyn设计的视觉形象,就是以科学的实际为依据,动态的形式语言成功地诠释了现代标志的新概念。Nordkyn位于挪威的最北端,也是欧洲大陆的最北角,气候异常寒冷。Neue以设计遵从自然的原则,设计原型取材于原始的雪花晶体结构,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根据挪威气象局所提供的数据,设计了一个可依风向及温度变化而动的活标志。
(三)综合体验性
伴随技术日新月异地变化和发展,我们欣喜地迎来了数字信息时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所带来的革命就像一场暴风雨,迅速席卷了全世界。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第四大众传媒互联网和第五大众传媒的手机间点对电的信息传播使得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而新媒体的诞生,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发生了新的改变。
2,企业形象的总体概述
20世纪50年代初,保罗·兰德为IBM(美国商业机械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公司设计的企业标志和形象设计被认作是真正意义上的CI设计的肇端。此后,CI设计在全世界企业中风靡一时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很多企业都是企业形象运用的收益者,他们凭借着全球统一的形象、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理念,奠定了自己品牌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更替、技术的更新,CI已经从单纯的视觉传达设计演变为一种企业形象的传播策略,对于企业品牌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信息数字技术时代,企业形象设计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新技术的应用、新媒体的不断推陈出新,必然造成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的领域的拓展。这包括五个方面;
3.1,CI不再是大型企业或者是传统行业的特权,现代的CI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城市形象设计、栏目包装、影视行业等等。
尤其是近几年央视和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打造特色形象,频繁推出特色栏目,通过电视台的整体策划和这些栏目的包装,有效的提高了电视台的收视率。比如,湖南卫视成功的形象包装和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打造了收视神话,也缔造了“超女”平民造星的神话。
03.2,新技术的运用使得CI体系发生了改变并进行了拓展。
以往我们公认的对于CI的划分是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但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码媒体的兴起和普遍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媒体、纸质媒体因而必然导致原有的CI构成体系的变化。
CI不仅应该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还应该包括AI(声音识别)和DCI(网络识别)只是有些人认为AI和DCI于VI之中,而有些人则认为它们应当独立出来自成一个系统个人更加倾向于第一种的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我们都不难看出在企业形象设计中二维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企业形象在网络中必然以网络所能提供的特有的形式传播,将动画、声音、形象、文字等等统一于一体,不断的开拓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设计空间、传播空间。
03.3,数字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具有数字化特质的视觉系统
在企业的形象设计系统中,作为设计人员,处于关注核心地位的是企业的视觉化系统,下面以视觉系统为例,论述数字化技术对企业形象设计中的视觉系统的深远影响。
第一,独特的数字设计语言导致了设计的重构。
数码技术中独特的数字设计语言使视觉传达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并导致了设计语言的重构。以标志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宣传和推广时都会使用一个动态的标志延展。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标志的诞生,在设计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图四)。这个被称为“会呼吸的标志”,是能够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和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情况不变得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由著名设计师组成的国际评审组织在评价中指出,这个外观看似生物结构的造型是标志设计领域,技术运用手段变化的重要标志。它让我们惊讶、激动、继而赞叹。这一设计理念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欣赏标志,或者说,赋予了标志又一全新的生命。
与汉诺威标志类似的动态标志还有互联网上最强大的搜索引擎google的标志,标志能随着搜索页数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季节场合的变化而变化。设计师设计了前所未有的可以带来视听震撼的标志,这种生动活泼的标志,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同时也更加有效地将企业的精神传递给大众。只要技术可以实现,在未来声音、气味、质感(触觉)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标志性的识别,运用到企业形象设计当中,使人的各种感官感受得到回归,而不仅仅只靠视觉来识别。
第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一度导致了关于企业形象再设计的思考从而出现了具有数字化特质的企业形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企业形象领域也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企业形象数字化的进程,并一度在设计领域引发了关于企业形象再设计的思考。一方面,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企业形象更加贴合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又为企业具备数字化特质提供了可能。
从普遍意义上看,一成不变的形象不能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在企业更换形象的背后,起作用的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向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新形象较以往的形象有更强的时代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些新的形象也都从侧面体现了数字化企业形象的特点。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被SBC(西南贝尔)公司收购后,标识改变了。标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从表现形式上显示了具有数字化特点的形象与传统企业形象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产业——IT产业,它是数字信息技术的直接受益者,它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传统行业望尘莫及的。它们的形象也体现着科技和进步的力量,彰显着某些数字化的特点。
信息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会,现代科技企业的兴起要求企业的形象设计在风格上一定要打破原有的局限,体现高科技的独特魅力.从而为这种企业设计风格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先进的制图技术.使绘制更为精美的标志成为可能.为其提供了主观条件.企业形象的设定不但应该体现出公司的朝气和不断的进取心,体现出企业自身的公司理念,而且还必须能把本品牌和市场上的其它商标区分开来。具有数字化企业的特质。
第三,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新的设计风格的形成,
像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像素风格的设计、电脑波普风格的设计(或叫后波普风格),这些风格也都逐渐地渗透到企业形象设计当中,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媒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并且在视觉感受上呈现出很强的图形符号化,具有新生代的特色。
03.4,在设计和需求这对矛盾中,技术起到了调和的作用,它使设计更符合人的需求。
技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像钢铁或者水泥似的,理性而古板,相反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人们生活的更为舒适提供了可能,也为实现人性化的设计创造了条件,而这也正体现了科技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生活理解的变化,需求层次的上升,品牌获得人们认同的要素不断改变,每个品牌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各自的形象化生存。今后企业形象设计的发展将倾向于更有亲和力,更贴近于自然,在设计中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应当尊重人的感受,回复人之为人最基本的感官感受和体验,抛弃那些过于苛刻和严格的范畴的界定和要求,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设计原则则由以往的形式服从于功能转变为形式服从于情感。
03.2.4,新技术、新媒介的介入使企业形象及其品牌在推广和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更多的手段和方法,使传播更加的快速和有效。
较之传统的纸质媒体、广播媒体以及电视媒体,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网络媒体、移动网络媒体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更高的传播效率,它使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产生了革命性的跨越式的发展,它强大的传递、沟通、分享信息的能力使人们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4、尾声
科技的力量所带来的变化,是我们最丰富的想象力也无以企及的。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未来囿于科技的未来之中,同样充满了未知的神秘色彩。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数字化是当代社会发展不可逆的主导趋势,它引发了社会的发展模式、经济技术范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也左右了人们精神文化领域的变化,企业形象的数字化进程同样也是不可以逆转的。我们可以预见到,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企业形象必然在数字媒体传播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数码艺术学》黄鸣奋著,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2,
2、《艺术与错觉》ErnstH.Gombrich(英)著;林夕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
纵观标志设计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从传统的写实风格到现代化的抽象符号的历史演变,以及从繁杂的图案形象到简洁的图案造型的过渡发展。随着企业管理经营的不断进步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高科技手段与艺术观念的持续更迭,尤其是品牌意识的不断强化,使得现代化的标志设计正从单一的静态化、平面化朝着多元化与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其在形式手段、视觉余元以及设计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的革新。标志已经突破了孤立的、单一的图形元素,成为了多手段、多媒体、多形态的一个综合体。传统的静态化与平面化的图形标志明显无法适应未来市场上的品牌竞争,以及现代化多媒体的传播要求,动态化已经成为标志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影响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当今时代可谓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标志设计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设计规则,使得标志设计从静止的、单一的二维空间发展到了三维的空间中,传统的强调标志设计的平面化与静态化设计原则,逐渐发展成为标志设计的多样化与动态化特征,大大的拓展了标志设计的发展空间,使得标志设计的功能最大化与最优化。
(二)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新媒体形式的大量涌现,使得传统的以及相互独立的信息内容,诸如文字、图像、语言以及声音等有机统一起来,并进行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显现与处理。基于这种情况,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范围与手段都得以大幅度的扩展,使得未来的标志设计所产生的效果,不单单停留在简单的视觉层面,更是会融合、涵盖以及综合人类的所有感官,即成为一种全面的设计。
二、标志设计动态化的具体表现
(一)创作理念的动态化
现代化的标志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墨守成规”的设计理念,即无论在任何形势下都要保持标志的原貌,不能对已然形成的设计原则进行改变。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大设计者开始敢于尝试与突破传统的单一化、固定化、静态化的外部形态与色彩设计,而是更为注重采用标志的内部结构韵律与动态化平衡来凸显视觉形象的内在本质,以及根据相对应的设计视觉基本原理,灵活性与机动性的对作品的外部形态进行创作,促使标志产生动态化的视觉效果,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以及生命意象,并使得作品产生有效的视觉延展性与深刻的文化底蕴。
(二)视觉表达的动态化
根据视觉信息理论得出,人类的眼睛在扑捉比较单一化的事物时,会进行有意识的行为保护,这是由于相对静止的形态会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审美疲劳现象。而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通过不同大小、形态等的错落性与变化性组合,再配置之以相互穿插的线条,不仅可以促使标志的形态变化更为丰富,而且可以彰显出动态化的个性与独特视觉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一定途径的设计使得原本静止的、在平面上的标志形式产生强烈的动态感,即不借助于任何的动态形式,如走动、跑步等的动态动作模拟,而是直接由静止的标志形式透露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静中有动。以此给受众带来明显的生命力,彰显出标志的精彩性与变化性,促使受众产生视觉上的动态化效果,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二维表现的动态化
动态化的二维标志是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具体表现,例如,Google的标志就采用了不定期的变化形式,这一标志以风格的简约与色彩的灵动为主要特色,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动态美与和谐美。每临重大节日,Google的专门设计师便会及时推出与当天节日相匹配的标志形式,以此获得广大受众的青睐。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标志设计必须突破传统的二维形式图形设计的局限,提升其动态化效果,例如,MTV节目采用的动态化标志设计,就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标志二维表现的动态化设计,不但增强了标志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标志设计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三、标志设计动态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缓解视觉疲劳
动态化的标志作品与静态化的标志作品相比,从本质上讲更为适应人类的视觉特征。这是由于对平淡的、单一的、静止的形象,人类更容易产生视觉的感知性疲劳与厌烦感。在当今充斥着海量信息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本不可能会对所有的信息或者诸多信息的所有细节都去关注,而是会将视觉的焦点投放在主要信息的安排方面,尤其更容易将视觉注意力放在变化的、动感的形式上,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人们的视觉性疲劳。
(二)提高审美价值
动态化的标志设计通过对各种元素的对比应用,以及对形式、光照等的变化对思想内涵的表达,可以传达出更为深刻的内涵与艺术思想,因此,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动态化的标志设计能够凭借变化的、动态的形式产生明显的视觉冲击效果,进而增强受众对产品信息的印象与记忆,实现广告宣传的真正目的。同时,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在秩序、节奏以及韵律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功能,其可以在受众浏览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愉悦与轻松的体验。静态化的标志设计需要受众通过理性的、观察的思维进行把握,但动态化的标志设计则只需受众进行直观的感受即可获得所有信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脑的使用对平面设计的形式产生巨大影响。最直接体现在平面设计制作与展示的过程中。
在电脑进入平面设计领域以前,传统平面设计多定位在图像设计中。通过设计师的手工绘制来传达信息。设计师通过写生变形,归纳简化,典型提取,材料工艺结合等方式进行表现。八十年代以后,平面设计出现网站新媒体互动等设计形式。也不再被绘画功底所限制,能够快速表达创意,快速实现对已有不同材料的效果对比。人的生活节奏与数字化社会情境相互影响,多数设计师还没来得及看清数字化的利弊,就已经不可避免得滚入数字化的大潮。
九十年代初期,大部分设计师已经接受电脑在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作用,并认为电脑必将取代手工成为平面设计的唯一工具。然而,到1999年前后,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平面设计界就出现了对电脑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产生很大争论。不少设计师开始重新重视手工技法的重要性,自此以后,在数字化对传统平面设计流程的影响上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息。
那么数字化对传统平面设计流程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数字化对传统平面设计制作的影响
传统的平面设计制作多手工制作或者手绘,而如今多为电脑制作,新一代设计师更加重视技术的使用。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够很轻松得下载材质,更换设计材料来对比平面设计中的不同效果,呆滞快速的程序化的过程抹杀设计师的创作激情,大量设计作品只能成为信息污染的一部分产生和结束,缺乏设计师的个性和生命。
当然,数字化的平面设计方式也创造了诸多适合科技特点的设计,这些设计在制作过程中主动选择数码的表现形式,如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设计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采用不同国家的语言产生的声波作为标志图形,开创可变标志组合的先河,也表现了数字化合理运用的神奇效果。
制作过程的变化导致了数字化对平面设计定义的影响:
进入数字化以后,设计师的门槛变低了,只要人们掌握一两个强大的设计软件,就能够开始设计工作。甚至出现了认为平面设计就是图像处理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出现,对设计来说,破坏力极强。设计师强调软件的学习,而无内涵和创意的研究,只能变得浅薄并止步不前。
数字化对传统平面设计的展示方式的影响
很明显,数字化给传统平面设计的展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平面设计有了更多可能出现在大街小巷,电子屏,广告栏,海报,导视牌等等,无处不在。
也使平面设计面临新的设计要求,新的设计项目和传达形式:网页设计、交叉页面设计等都要求设计师不能只停留在平面设计中,他必须同时处理声、光、动画影像的设计。
很明显,数字化的到来使得平面设计对平面设计师的要求反而提高了。然而要求与事实没有达到一个均衡发展。知识的贫富差距在平面设计师中表现十分明显。
数字化对传统平面设计“观察”与“想象”阶段的影响
设计是一个必须跟上时展的行业。信息大爆炸的来临,让所有人都被众多信息淹没,“信息强迫症”同样困扰设计师,观察时生怕错过可能有价值的信息,大量收集信息,导致没有时间整理和消化,甚至创新。最后导致在接到设计项目时,只能在形式上改进,无法在内容上超越。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平面设计是一个说服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引发个体某种行为的改变,加强视觉冲击和贴近经验法则,是令人们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因此许多设计师常常借助具有美感的视觉元素与产品的简单拼凑来做设计,也就是追求视觉效果。这当然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只有通过理性说服,才能让人产生更持久的行为改变,从而更好得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仅靠视觉冲击力成就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
数字化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重申新时代平面设计的定位,平面设计是通过手工与数码技术的完美结合进行说服一种行为。电脑正逐步重新回归到工具的身份。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295-02
景区导视系统具有引导、说明和指示功能,是景区品牌价值的有形载体,在推广景区文化、营造景区风格和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景区发展布局的重要环节,其合理的设计和运用不仅可以优化景区形象,还能够塑造和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数字化是数字化景区的一部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数据库,用以指示旅游景区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游客既经济又迅速地了解景区概貌、特色景点、人文知识、游览线路等。
一、先进经验对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的启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理念的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新时期国家风景名胜区现代化建设管理的主要手段。从2002年启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工作至今,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九寨沟、黄山、武陵源、石林和云台山等都大力发展了数字化景区建设。
目前,河北的景区数字化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还有差距,风景名胜区大多以效仿已有案例为主,在实践层面上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游客自身需求与景区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相对于复杂的景区环境和身在其中的游客,现有环境标识系统在架构空间秩序、传递景区信息的方面,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信息传播的效率、广度、容量与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相比,显得单一而滞后。(二)主要关注数字化环境中硬件资源建设,缺少对景区文化内涵的塑造。景区数字只停留在工具层面,忽略了景区数字化传播内容的内涵与文化特点,对景区的文化、个性化数字形象设计塑造等方面较欠缺,数字化软实力有待提升。(三)景区旅游形象在对内对外的宣传推广中,传播途径单一,缺乏多元的传播载体。作为向游客传达景区环境信息的数字化导视系统,能够迅速快捷地将景区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形象传播给游客、不受地域、时间、地点的局限,改变了以往传统导视系统带来的传播范围小、速度慢等问题。导视系统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展现景区文化特色、推广景区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二、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对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内容的分析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集中国近代皇家文化、园林文化、藏传宗教文化等众多传统文化于一身,有着丰厚的人文与自然文化资源,是具有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旅游景区。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文化是设计进行创新的灵魂。为了能够具体阐明关于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的具体观点,下面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人的意识过程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和再生的抽象过程。旅游景区环境标识之所以传达出信任与依靠的积极情感,是因为人们通过思维的再现、认知与意识加工,逐渐超越识别表征中的物质范畴而上升到精神和文化识别的层面。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应广泛而深入地挖掘景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宝库,将其归类、整理与完善,将这些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符号作为反映景区特色的数字化导视系统的环境标志设计元素。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设计内涵和设计表现开阔思路,增强景区独特形象。(一)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进行规划与理论研究,包括: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实施步骤、采取的方法及要达到的目标,勾勒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二)将承德避暑山庄相关信息内容,如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建筑造型、器物造型等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图形化符号,引入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参照图1)以提升其旅游个性形象,塑造有文化内涵的国际旅游品牌。
图1承德避暑山庄文化符号提炼库
(三)研究构建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中,色彩、光影等多元化信息传达方式中,各种便捷的视觉引导服务系统的导视标志造型。(四)设计完整的有文化特色及适合数字化的信息传达的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五)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数据库,用以指示旅游景区中丰富的信息资源。
三、承德避暑山庄数字化导视系统具体建设方案分析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风景名胜区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编制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建设规划,明确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等,确定分期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经过专家论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一)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进行数字导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的确定;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国家和地方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要求,确定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采取的方法,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方案。(二)通过发现和整理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旅游景区的特征元素,甄别出代表性符号,将其归类,并抽象化,得出在数字化环境中可用的资源。然后,运用环境导视系统设计的原理,从核心标识、公共系统标识、数字效果的表现、人文关怀的传达等方面构建数字化、多元化、风格化的导视系统。(三)依据CIS设计的理论,构建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共性符号体系、景区数字标志系统、景区活动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景区虚拟游并做案例示范设计。(四)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条例,结合数字化信息的特点,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评估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尊重各景区的个性特征和区域差异性,评估方法坚持多样性、多角度,提供定性评估、长期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等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估结果能够促进旅游形象数字化建设。
结语:信息化推动了旅游景区服务模式的进步,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但数字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关注技术而忽略旅游景区人文软环境传达的层面上。河北旅游景区应在先进经验的启示下做到:利用计算机对景区内容进行导视,建立景区景点数据库,方便游客检索使用,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合理的游览线路,既经济又尽兴;利用计算机对景点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使游者不仅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景区相关景点的人文历史、地理特征、民间传说、轶闻趣事等,甚至通过短片动画等数字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入了解,游戏互动等,构建良好规范的现代化风景名胜区行业形象。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欧新菊(1977.10.20― )女,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数字化设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