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22 12:15: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总会计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总会计师论文

篇1

1、会计具有重要地位

一般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代替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会计人员,这些多余的会计人员,应从会计的核算工作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更重要。

同时,也有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取代了会计核算工作,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失业的危险。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会计工作是否不重要了,会计人员是否会失业?

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不是无事可干而失业,而是要不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一方面应拓宽会计核算范围和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应将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于会计管理工作中,用知识进行管理,使会计管理工作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新起点。

2、会计的重心在管理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会计是否有管理职能,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就是会计核算,不是算帐,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不具有管理职能。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出发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2)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现代化管理,需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便促进本单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上层建筑的需要。体现上层建筑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一种管理活动。(4)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会计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特别是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有条件并需要会计人员大量从事管理工作。(5)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分析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措施,以便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会计管理的会计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大市场,参与国际流通,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管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4、会计要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各行各业都要实现现代化,其中也包括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先进、科学、规范的会计理论、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会计手段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

中国的会计工作进入80年代,199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暨全国会计工作“双先”表彰大会,提出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1995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在全面总结“八五”期间会计工作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15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1995年12月15日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期间,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的。

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规范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高要求,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终要求。

二、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会计核算集中化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企业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可以制定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统一、全面核算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

对小企业,有的可以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有的可以实行记帐,由记帐的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实行集中核算、全面决算,被记帐的单位进行辅助核算。

2、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会计核算过程是信息的输人、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是通过信息发生着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等单位各个方面的经济与技术的联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通过信息沟通、处理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国家机构和社会人士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技术与行政的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会计核算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进行的,通过网络生成和传递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要求会计核算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全面的、有用的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不弄虚作假;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提供的信息能为国家、社会和个人进行决策和评估判断作为可靠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提供的信息能按照时间的要求及时提出。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开放的,既要向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又要向本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和其他职能部门披露会计信息,实现财务公开。

3、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标准性,会计核算按确定的准则或依据、程序、格式、要求等进行;统一性,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一致性,会计核算按已有的规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施应是相同的。应该说明,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作相应的调整,或修改或充实,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

在会计核算规范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实行。《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法制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要法制化。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还包括依据会计法规制定的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本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决定、指示等。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是要求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部和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法制化的基本特征是会计核算工作依法进行的全面性和强制性。

会计核算法制化不仅要求企业、事业等单位依法组织和考核会计核算工作,还要求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依法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法制化需要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5、会计核算国际化

会计有中国特色,同时,随着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会计核算也要国际化。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其要求是:国际相应性,会计工作采用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的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会计核算国际化是与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内容,是与国际会计通行规则(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同时,还有与国际会计惯例、会计职业道德,某些地区的国家集团会计规范(如欧洲联盟公司法协调指令中有关会计的指令),其他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等相协调。

三、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

1、会计系统重视系统管理

会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系统因客体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对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如对成本系统的管理,对资金的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它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而形成会计管理体系。这种立足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管理。

会计重视系统管理,是全面的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即管理中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同企业,因客观条件不同而主要矛盾不同,相应会计管理的中心也不同;有的企业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销售管理为中心。

2、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其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竞争性人才是创新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特点是:创新性、全面性、专业性、复合性、适应性、优异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包括在工作中培养,也包括在学校培养。

3、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显著特征,是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依据企业的战略,相应要研究会计战略。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指对影响企业全局,重大、长远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中心。

财务战略分公司财务战略和事业部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按其内容分为资金战略、成本战略、利润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管理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它包括战略预测、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落实战略目标,制定实施的方针、计划、方案、方法、措施和步骤,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4、会计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从对有形资产管理转而重点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于投资“无形化”,使企业形成大量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因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它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两大部分。工业产权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构成。

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开发无形资产,扩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发无形资产除引入无形资产外,主要是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是指自行设计、申请或接受授权等非转让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它包括:专利权,如企业发明创造的科研成果;非专利技术,如技术秘密、管理技术、销售网络等;商标权,如申请注册商标,创造驰名商标;著作权,如出版的著作、设计的软件等;土地使用权;商誉,如培育企业形象等。

5、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加强对资产、资金、成本和利润的管理,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实行目标管理,以利润目标为牵头,或以成本目标牵头,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在企业会计管理中,要积极推行各种会计现代管理方法。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使会计监督制度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正确处理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外部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单位监督的关系。会计监督与法律规范相结合。

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是: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监督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监督企业的经理、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贪污、腐化和铺张浪费行为。

6、会计管理重视知识管理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

对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递增报酬,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企业要追求适应经济效益,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其中心环节是创新,离开技术创新就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而企业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重视知识的生产。对知识的生产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即会计管理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需要用知识对其加强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提高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扩大了会计领域,会计向管理领域扩展,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的综合化主要是:(1)对全部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如对《会计科学学》进行研究。(2)对类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群(类)进行研究,如对会计基础学科、会计部门学科、会计专门学科,或对会计人本学科进行研究。(3)对会计学科比较的综合,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中外会计原理的比较研究等。

2、会计学向细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在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深化了会计内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从实际出发,探讨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加强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分支学科。会计内容的深化,既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才形成某些专门的会计分支学科。在这方面,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专门性的细化特点,即对某些专门的或特殊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种专门性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主要是会计学中基本学科——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细化。财务会计学的细化,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核算的需要,而形成的《质量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和各种部门会计;管理会计的细化,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决策会计》、《经济责任会计》和《控制会计》等。

3、会计学向边缘化方向发展

客观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各种子系统及其次系统,都有机地相互联系,使得研究这个系统的各种科学也相互联系。科学的联系性,为各种科学的融合提供了客观的可能。进入21世纪,科学融合发展趋势将更为明显。科技进步为科学融合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科学融合提出更多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融合趋势,向会计学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进了会计科学的融合发展。

会计科学的融合即会计学的边缘化,是将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会计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发展会计学的过程。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计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某种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本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如《计算机会计学》、《会计数学》等;一是会计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某种学科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本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如《会计哲学》、《会计伦理学》、《会计心理学》、《会计逻辑学》、《会计行为学》、《会计法学》、《会计公关学》和《环境会计学》等。会计科学与其他科学的融合发展,主要是: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兴会计科学;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移入其他科学理论与方法,完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发展会计科学。

五、会计发展在于创新

新世纪会计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会计要创新,必须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从一切不切实际的条件、框框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采用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篇2

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演化,尤其是革命性的巨变,其直接的动因是研究者“设问方式”的改变。纵观会计学科的发展史,其“设问方式”大致经历了三次角度的转换:第一阶段,侧重于从“语法”(syntactical)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怎么做会计”(how to do)的问题;第二阶段侧重于从“语义”(semantic)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什么是最好的和应该采用的会计方法”(what to do)的问题;第三阶段侧重于从“语用”(pragmatic)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有什么用”(why to do)的问题。在此阶段,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计价观(valuation perspective)、契约观(contract perspective)就是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目前,会计盈余功用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

自1968年鲍尔和布朗(Ball & Brown,1968)在《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发表“An Empirical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一文以来,实证研究范式就被广泛应用到会计学领域当中。目前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上。Holthausen & Watts(2001)指出,虽然这些研究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其所使用的模型都是相通的。从理论上看,“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根源于各种证券定价模型,而且,无论采用何种定价模型,最终都能转换成会计盈余和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例如,信息观下的收益模型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计价观下的价格模型则是由现金股利折现模型演化而来的,如Ohlson模型就是在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干净盈余”假设(clean surplus)推导出股票价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及未来盈余的关系。此后有关“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通用模型――证券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

最早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仍然是鲍尔和布朗(Ball & Brown,1968)的那篇经典文献。该文采用事项研究(event study)方法,将1957~1965年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261家上市公司按照盈余未预期增长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两组,通过观察两组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发现在盈利公布前后一个时窗内,资本市场确实能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做出反应。应当注意的是,Ball & Brown(1968)在进行研究时假设所有公司在收益与报酬率的关系是同质的,即不考虑样本公司的报酬/收益关系在横截面上的差异。同时他们也指出,在平均意义上市场未预期盈余对股票的非正常报酬率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通过统计技术的处理后,也许掩盖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市场是否会对某家公司的盈余“好消息”或“坏消息”比另一家公司报告的盈余“好消息”或“坏消息”反应更加强烈?Beaver、Clarke & Wright(1979)选取1965~1974年(NYSE)27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市场未预期盈余和股票超额报酬率进行回归(即收益回报模型)。研究表明,不同上市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实际上是不同的,开创了盈余反应系数(ERC)研究的先河。此后,有关盈余反应系数的研究逐渐成为信息观下学者们进行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研究的主流方法,但也备受质疑。Lev(1989)研究发现,已有研究文献所得出的可决系数(R2)普遍偏低,短时窗(2~3天)收益回报模型的可决系数(R2)通常在2%-5%之间,长时窗(一个季度或不到两年))收益回报模型的可决系数(R2)也只有5%-7%。对于可决系数(R2)偏低的原因,学者们给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非理,这显然有悖于资本市场有效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价格模型(Ohlson模型和Feltham-Ohlson模型)打开了股票估价的黑匣子,确立了会计盈余在决定股票内在价值中的直接作用,对从计价观视角进行会计盈余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产生了深远影响。Frankel & Lee(1998)采用不同国家的数据对价格模型进行检验后发现,绝大部分国家价格模型对股价的解释力度都超过了70%。此后,国内外学者尝试使用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两种研究设计对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Francis & Schipper(1999)同时运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1952~1994年间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价格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收益模型的回归结果则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Ely & Waymire(1999)对APB会计准则时代(1960~1973)和FASB会计准则时代(1974~1993)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支持了Francis & Schipper(1999)的观点。Lev & Zarowin(1999)的研究却得出了相悖的结论,他们发现无论使用收益模型还是价格模型,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均呈下降趋势,Lev & Zarowin(1999)将出现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归结为研究区间的不一致。

国内对于此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有,王跃堂、孙铮、陈世敏(2001)采用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对1997年、1998年自愿执行三大减值准备政策和未执行三大减值准备政策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从价格模型来看,三项减值准备政策的执行并没有改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是从收益模型来看,这一政策的执行降低了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提高了每股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赵春光(2003)运用收益模型和价格模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变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在1995年至2001年经历了一个先升再降的过程,并且在1996年或1997年达到顶点。其中,每股收益和收益与净资产联合的价值相关性、当期盈余和当期盈余与盈余变化联合的价值相关性均存在上述趋势。可以发现,独立进行盈余质量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文献非常之少。国内首次把盈余质量价值相关性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研究的文献是柳木华(2003)发表的《盈余质量的市场反应》一文。柳木华(2003)在借鉴Lev & Thiagarajan(1993)和Haw et al.(1998)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3类共8个基本信号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计量,并以此为基础对盈余质量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或者说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反应与基于财务报告基本信号的盈余质量计量正相关,即盈余质量高的样本组的盈余反应系数比盈余质量低的样本组的盈余反应系数大,并且盈余质量对未来一年的盈余变化具有显著预测力。

二、以价值相关性作为评价标准对会计准则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

以价值相关性作为评价标准对会计准则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准则下会计信息(主要是会计盈余)的作用,并为不同准则之间的比较甄选提供可量化的证据。Amir,Harris & Venuti(1993)选取在美国境内上市的来自20个国家的外国公司作为混合样本,他们分别采用事件研究、收益模型分析以及账面市值比分析三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相比,按照美国GAAP调节后的会计盈余和股东权益不仅在总体上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而且对调节数据进行分解后的一些项目也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Auer(1996)选取从瑞士会计准则改用欧洲准则(EC)和IAS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EC和IAS下的会计盈余具有更强的价值相关性。不过Eccher & Healy(2000)却得出了相反的研究结论,即本土会计准则优于国际会计准则。Eccher & Healy(2000)以同时发行AB股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CAS和IAS的有用性,研究发现在B股市场,IAS下与CAS下的会计盈余和应计项目具有相似的价值相关性,而在A股市场,CAS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更高。

国内学者基于同一市场对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相对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是想为我国进行会计国际协调有无必要提供实证证据,但结论并不一致,有些学者认为会计准则体系应当保持中国特色。如潘琰、陈凌云、林丽花(2003)研究发现,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盈余数据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的盈余数据具有更强的信息含量。因而当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仍应考虑国情,不应当全盘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洪剑峭、皮建屏(2001)研究发现从会计收益和股票回报的关系来看,1994年至1999年间,国际会计准则下会计收益和股票回报的相关性并不比国内会计准则下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高,经过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调整的调节数据也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我国走会计国际协调化的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王立彦、冯子敏、刘军霞(2002)在Amir et al.(1993)的基础上,研究了19家同时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根据不同会计准则编制的两套报表的信息差异,结合市场回报率/会计盈余相关模型和市价与账面价值比分析模型对报表中的关键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两套报表之间的会计盈余数据调整值和股东权益数据调整值对股票市场年度平均回报率和市价与账面价值比存在显著影响,即这些调整值能够增加会计数据与市场回报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海外资本市场要求中国国内公司在其市场上市必须披露不同财务报表的合理性。此外,李晓强(2004)采用回报率模型(Return Model)和调整后的市值模型(Adjusted Market Value Model)所进行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仍然是以盈余数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单独进行盈余质量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关系的文章并不多见。王建新(2005)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问题进行研究时,以是否提高盈余质量作为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标准。在文章中,王建新(2005)对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进程及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形式上基本实现协调的情况下,实现了一定程度实质上的盈余质量协调,或者说由于两种会计准则体系本身的原因导致的盈余质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还表明了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条件下,即使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显著改善会计盈余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目前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上。虽然这些研究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其所使用的模型都是相通的。从理论上看,“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根源于各种证券定价模型,而且,无论采用何种定价模型,最终都能转换成会计盈余和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例如,信息观下的收益模型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计价观下的价格模型则是由现金股利折现模型演化而来的,如Ohlson模型就是在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干净盈余”假设(clean surplus)推导出股票价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及未来盈余的关系。虽然证券定价模型对检验会计盈余是否有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完全以证券定价模型作为通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发展的桎梏,以致到现在我们对该理论的研究仍然无法找到新的突破口。根据对现有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不应仅局限于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还应当体现在会计盈余能否提高以及如何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上。基于此,笔者提出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的实证检验应当有两个分支:一是检验会计盈余在股票定价方面是否有用,其通用模型是证券定价模型;二是检验会计盈余在引导资本配置方面是否有用,其通用模型是资本配置效率模型。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和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7.

[2] 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进程及其效果研究――基于沪深AB股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5.6.

[3] 李晓强.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价值相关性比较――来自会计盈余和净资产账面值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4.7.

[4] 柳木华.盈余质量的市场反应[J].中国会计评论,2003.7.

[5] Holthausen,R.W. and R.L. Watts,2001,The Relevance of The Value 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1 No.1-3,pp:3-75.

[6] Ohlson,J. A.,1995,Earnings,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1,661-687;Feltham,G.A. & J.A.Ohlson.1995. 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Operation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689-731.

篇3

一、对会计目标模式的影晌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会计模式系统中,会计目标模式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甚至被一些学者作为不同会计模式的标志。

会计目标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受其文化环境尤其是价值趋向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

在全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侧重于将维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价值的国家或地区,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我国社会公众看重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只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个人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价值趋向并未改变。因此,从会计目标看仍然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

二、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影响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对各种会计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即为会计规范模式。会计规范展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会计法规制度的特征与文化价值趋向密切相关,越是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统一性越强,强制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如法国的“会计总计划”、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都具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我国的会计法规更是如此。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则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越大,强制力越小,如美英等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注重专业导向,提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很少具有强制性。

其二,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权力差距”大小密切相关。荷兰学者何斯德在其著名的文化模式中把“权力差距”作为衡量各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对权力的不公平分布越能默认,服从性越强,主观判断能力越差。相反,权力差距越小的社会,其成员的服从性越差,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越强。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问题上,必然出现:权力差距大的国家,会计人员喜欢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死搬教条,依样画葫芦。我国的情况就基本如此。而权距小的国家,会计人员则喜欢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灵活机动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灵活性及务实性要求较高。美英等国的情况大体如此,法国则截然相反。

三、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会计管理模式取决于国家经济管理模式,但文化环境同样具有影响作用。如同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美国和法国,会计管理模式却大相径庭,不能说与文化环境没有关系。在美国,会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协会模式”,民间性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权限很大,作用明显,会计行业的自律性较强,政府的管理作用极其有限。这与结构松散的美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权力差距及思维方式等正好相符。法国的管理模式与我国类似,属于“政府模式”,即国家基本上控制了全国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力,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作用极其微弱,其主要任务是解释国家的会计法规政策。这与法国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权力差距较大、强调社会组织程序、对不确定性问题和不明朗因素比较敏感等文化特征密切相关。至于我国,从古到今都非常强调集权,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乐于接受来自政府的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

四、对核算模式的

会计核算模式是对会计核算的依据标准、对象范围、程序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其构成元素更多地表现为业务技术和方法,因此受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地取决于会计的自身运动。但如果因此否定文化环境的作用则是错误的。美国与法德等国比较,会计核算的保守程度为什么偏低?方法、技术、手段的更新为什么较快?为什么更强调实用性?所有这些,都可从美国的文化特征中找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美国人对社会人生较为乐观豁达,标新立异、求真务实是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重视现实、面向未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信念追求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会计人员大胆创新的精神动力。加之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会计管理行业的自律性,留给会计人员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较大,客观上促使美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技术方法的更新较快,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此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会计问题。而法德等国则相反。这说明社会文化越保守的国家,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市场越大。

五、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

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传递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各国会计报告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力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如美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既以信息充分披露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私人投资者要求而闻名于世。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个人成就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例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超过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甚至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符合保密要求的会计信息,其透明度很难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报告模式类似于法德等国,即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六、对会计监审模式的影响

会计监督模式是围绕会计监督的对象范围、组织机构、依据标准以及运作方式而建立的经济监控体系。按照国际惯例理解,内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社会审计(民间审计)机构。因此,一个国家的会计监督模式是否健全完善,基本上可以从该国审计业的发展状况考察,而审计业的发达程度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各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

如果对中美两国的审计发展状况作一比较,将会迸一一步证明上述的正确性。在美国,不仅社会审计业发达,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介作用巨大,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副总经理专门领导,或由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与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怀疑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对人之本性的传统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文化观随着的发展,虽然受到当代人的怀疑甚至批判,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痕迹依然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可以说它对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阻碍作用。当前社会审计地位不高、活动范围狭窄、中介作用有限、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不能独立,无不与此有关。

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篇4

获奖理由

从最基层的会计到总会计师,为此张兰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时也赋予她求真务实的作风。作为财务负责人,她精打细算、科学管理,注重财务制度和队伍建设,使公司财务状况得到了明显地改观,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1983年分配到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工程二公司开始从事会计工作以来,张兰有一个坚持二十多年来始终未变,那就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财会以及法律、科技、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自2000年担任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工程二公司总会计师以来,张兰同志认真履行总会计师职责权限,精打细算科学管理,注重财务制度和队伍建设,使公司财务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狠抓清欠工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张兰出任总会计师之时,公司应收账款达到了1.6亿元,年利息支出达360万元,造成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的窘境,蚀掉了公司的效益,大大制约了公司的发展。针对以上情况,张兰提出了“依法清欠增效”的概念,从管理要效益。首先,组织制订了《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文件,并建立单位授信管理制度,保证了清欠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其次,采取法律诉讼手段,确保债权回收,5年来以各种形式为公司共收回5年以上的欠款达3962万元,少支出利息96万元;再次,针对公司资金窘境,实行了资金分级授权审批制和资金收支两条线严格管理,工程收入一律入到公司账户,再由资金使用单位按月报计划申请资金,由公司根据轻重缓急统一分配使用,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得到合理地配置。截至2005年年利息支出仅为150万元,为公司生产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清理存货,盘活资金

以前,按存货的存量计算,公司每年存货的占用成本达到了120万元。为改变这一状况,她积极组织公司计划,财务,物资部门商讨对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规范存货的管理,从2000年起共组织制定了《物资管理办法》、《周转材料管理办法》等共5个存货管理文件,有效地指导了的物资管理工作。并在2001年由财务牵头,计划、审计等部门监督实施,与库房紧密配合,进行一次彻底大盘点。通过检查,也发现了存货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地采取了措施,堵住了漏洞。

除了日常用料外,其它工程用料,张兰还严格要求做到按需而购,严格实行“请购-审批-申领”制,实行基本实现零库存的构想。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对周转材料和工具的管理,改变了以前周转材料存在着管理分散、控制不严、浪费严重的现象,尽这一项就每年为公司节约了31万元。

三、成本精细化管理 确保企业经济效益

篇5

获奖理由

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孙宝珩实行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北京城乡建设集团财务管理注入了活力,推动了集团系统整体理财水平的全面提高。

孙宝珩同志于2001年经北京市委组织部公开招聘来到北京城乡建设集团任总会计师。近五年来,他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为提高集团的财务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集团的财务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孙宝珩来集团后,反复强调诚信意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细心梳理集团内部的债权债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有关不良担保、历史旧欠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他利用一切机会向集团领导及二级公司领导讲授《会计法》、《税法》和阅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给集团带来了重视财务管理的氛围和重视诚信的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为促进集团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改善财务状况、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2003年度集团的财务决算指标在北京市国资委进行的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获得了第28名(属中上水平);2003年度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在市国资委系统获得了第3名(属优秀水平)。集团领导把2004年确定为集团的财务管理年,这在集团20多年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其次,努力改善理财环境,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和筹资规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1年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是BBB级,筹资困难成为制约集团发展的瓶颈。孙宝珩来集团后,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大大推进了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他以互利双赢为前提,勤沟通,讲诚信,使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连年上升,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集团公司在2005年5月取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理财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为满足集团建安工程保函业务的需要奠定了基础,为集团生产经营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孙宝珩还成立了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并运转良好,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二级公司及众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第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为加强对国有资本运作的有效监控,堵塞漏洞,防范和控制风险,孙宝珩主持制定和了一套完整的集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会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委派财务总监管理办法、贷款及担保管理办法、费用支出审批办法、财务审计暂行规定和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等。这套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加强集团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集团两个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的实施,集团的内审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孙宝珩大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集团主要领导了解下属单位实情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各二级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篇6

获奖理由

作为湖南省电力公司的财务当家人,刘友夫同志连年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经营任务。近年来通过内部资金运作,使得公司每年的资金运作效益都在1亿元左右。他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办法,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同业对标最佳实践库。在他的带领之下,湖南省电力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

刘友夫同志经过四次大学以上系统的教育和平时的培训学习,具有较高的政治、经济理论水平和企业管理理论水平,熟悉国家、电力行业的法规和政策。

从军队(1971年1月-1976年3月,7087部队文书)到教育战线(1976年3月-1978年7月,宁乡县印石学校、官山中学校长),从教育系统到电力系统,从基层厂长(1990年3月-1993年1月,湖南耒阳火电厂副厂长)到电力工业部(1996年9月-1997年10月,电力部经调司挂职司长助理),从计划工作(1981年9月-1990年2月,湖南省电力局计划处科长)到财务工作(1993年2月-1996年8月,湖南省电力局/公司财务处长、副总会计师),刘友夫工作经历丰富,并且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财务管理之路。他熟悉经济工作和企业管理,宏观知识和宏观决策能力强,熟悉电力市场运作,熟悉电力企业的调度、生产、基建、和电力企业的管理,精通财务管理,特别是资本运作、电价、预算、成本控制和经济责任制等,且思维超前、开拓进取、勤政廉政、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1990年,刘友夫到湖南当时最大的火电厂耒阳电厂任职副厂长,和班子的同志一道彻底改变了该厂的落后局面,成为当时湖南系统的先进企业。

刘友夫同志1997年11月出任湖南省电力局(公司)总会计师至今,成绩显著。在他的带领之下,湖南省电力公司连年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资产经营任务。电价管理有特色,在全国率先推出综合电价模式,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行了峰谷分时电价、丰枯季节性电价等措施。

在湖南省电力公司资金运作在用户欠费30亿元的情况下,刘友夫领导财务部保证了基建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并通过内部资金运作,近年每年的资金运作效益都在1亿元左右。

在刘友夫的推动下,湖南省电力公司进行了成功的资本运作,组建了上市公司华银电力,参股福建兴业银行,五年内取得了增值100%的高回报,同时,成功地完成了对一些地方电力公司的上划和股份制的改造工作。

刘友夫不断创新和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该办法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同业对标最佳实践库,不断创新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信息现代化手段,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刘友夫大力倡导依法经营,在他的管理之下,湖南省电力公司系统近10年来没有出现任何重大违纪违法行为。2003年的全国大审计,公司取得了只补交800万元税款的好成绩,受到了审计署特派办的高度评价。

篇7

“外部理事反馈政府办院思路、患者诉求,参与决策,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3年以来,伴随医药分开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方面破除了传统的逐利性;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医院运营更加科学化。

作为执行院长,陈勇也认同,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后医院管理的最大变化在于:从过去关上门自我管理、自我决策,到打开门让服务对象、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医院的公益性。

封国生、陈勇两位院级领导一致表示,改革搭建了北京朝阳医院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分工、相互制约的现代医院管理架构,使得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为有力、监督更为到位。对于北京朝阳医院管理执行层面,每个业务板块的分管领导在做出、实施任何一项决策时,都会充分照顾患者、医保、医院、医生各方的利益,找寻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最大程度共享改革带来的红利。

锐意发掘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具能动性的资源,在任何一个企业或社会组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产,医院也不例外。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医院人力资源分管领导、党委书记梁金凤介绍,北京朝阳医院历来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薪酬绩效方面都狠下功夫,取得了业界认可的卓越成效。

其中,与2012年开始启动的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北京朝阳医院的薪酬绩效改革尤为引人关注。为建立一套与突出公益性并兼顾运行效率的医院总体目标相匹配,同时适应医药分开等多项医改措施带来的医院定位、管理方向变化的绩效考评机制,医院确定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科学化、程序方法规范化、分析手段现代化、结果应用制度化”的总体思路。

“这样就彻底打破了个人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的传统分配机制,医生、医技、护理等岗位的收入考评指标均统一为公益性、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满意度四大方面,再按岗位特点予以细化并赋予不同的分值、权重。”梁金凤的解释十分清晰。

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医疗大数据与绩效管理结合并引导其与医改方向相一致有了极大的可操作性。同时,北京朝阳医院采取多种绩效管理工具结合使用的方法,确保分配科学性。具体方法为应用平衡计分卡(BSC)与关键绩效指标(KPI)、专家评定法、指标捆绑考核方法、阶梯激励考核法以及监督门槛机制。其中的指标捆绑考核方法应用于许多关联指标的考核,如平均住院日与床位使用率,只有在后者达标的前提下平均住院日降低,才可谓资源的高效利用。阶段激励考核法则适用于医技类岗位。目前医院正探讨在手术考核中引入双阶梯激励机制,将技术难度细分与手术量的增长合并考核。

公立医院必须以公益性和运行效率为双核心,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将此宗旨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思维中。梁金凤总结了北京朝阳医院绩效分配特点:以公益性为导向,重视医疗质量安全,以患者满意度为出发点;遵守“九不准”要求,严禁把员工收入与医疗业务收入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向工作重、风险高的临床一线科室倾斜;坚持预算管理、总额控制,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加强团队建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才培养也是北京朝阳医院近年来战略工作的重点,封国生尤其提到了医院启动的“1351工程”――在5年内,培养10位业界领军人物、30位优秀学科带头人、50位朝阳名医和100位青年骨干“朝阳新星”。除每年拿出1000万元予以资助该项目外,医院还设置有青年基金、护理基金等专项计划,旨在鼓励35岁以下青年医生、护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持续深造。

“当前,北京朝阳医院的整体人力资源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已高达95%。”据梁金凤介绍,包括医政管理岗位在内,目前已全部更新为硕士以上学历并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员。对于临床各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高、中、低职称人员配比,医生与护理人员配比均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与近年来北京朝阳医院的相关工作投入不可分割。如在人员招聘、引进方面,医院利用如社会媒体、行业专业性媒体、传统媒体、网站等各类渠道招聘信息,在全国甚至海外吸引人才;尽可能在业界畅通消息渠道,引进与北京朝阳医院学科发展战略相契合的高级人才。

几年积累结出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硕果喜人。2014年,医院获得国家级课题35项,包括国自然杰青1项、863项目3项;获批科研经费5393万,发表SCI收录论文208篇,获得专利5项,完成15个药物临床试验新专业资格申报工作。

持续提升患者服务

在陈勇看来,患者服务与体验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落脚点。换言之,这一块工作的成功与否影响着对改革成效的评判。

令人欣慰的是,在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对21家市属医院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北京朝阳医院连续获得综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得益于近年来医院围绕患者体验所做的一系列举措。分管副院长童朝晖介绍,这主要包括门诊流程优化、住院品质提升、医患沟通渠道畅通以及根据患者反馈持续改进等。

在门诊流程方面,北京朝阳医院开辟多种途径预约诊疗,大幅缩短患者挂号排队等候时间。当前,医院通过电话、网站等预约挂号患者的比例已接近70%,而且医院将七成左右号源至手机、网站等渠道,确保了供需匹配。

随着窗口挂号的减少,医院将挂号处与收费处合并,实行“通柜”式服务,提高患者缴费效率。在取药环节,医院将中药房与西药房合并,使患者一次排队即可解决全部取药问题。与此同时,医院加强医生沟通能力培训,确保医患的有效交流时间延长。“三长一短”的传统就医困境得到彻底改善。

在门诊体验方面,北京朝阳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了门诊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门诊咨询、导诊、健康宣教、就诊卡/银医卡办理咨询以及医保卡使用、医保政策解读等服务。不仅如此,还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与医院业务相关的服务(打印、复印、传真)、租借轮椅服务、饮用水及便捷用品(针线、纸、笔、花镜)服务等,并提供自助设备操作指导等。

为追求住院品质的日益提升,医院着眼在优质护理、降低陪护率等方面。护理部通过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方案,完善护理制度、建立服务规范、健全岗位职责并制定工作标准,共计51项。医院还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精神简化护理病历、优化工作流程,制定出台《北京朝阳医院基础护理标准》,细化护理服务内容和重点。

与此同时,医院落实责任制护理,每名护士负责6~8名患者,保障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和疾病健康指导。近年来,医院大力补充护理人力,实施弹性排班,提高一线人员的节假日加班费、夜班费,并设立优质护理病房护士专项奖励基金。在后勤支持方面,医院购置摆药机,成立配液中心、物资中心,改善护理设施和用具。

2013年以来,北京朝阳医院还以降低病床陪住率为切入点,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童朝晖介绍,为降低陪住率,医院以骨科、神经科等重难点科室作为试点,探索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并明确可行性。当前,医院的陪住率已降低到30%,“我们的目标是持续降低至15%左右”。

为与之相配套,医院实施了严格的门禁管理,避免闲杂人员出入医院带来的秩序混乱与安全隐患。同时规范病床探视时间与系列制度,确保整体护理与住院品质。与门诊服务中心的设置思路类似,医院在毗邻门诊服务中心的区域相应地设置了住院患者服务中心,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住院流程、规范和医保相关政策,方便患者办理住院手续。

在患者投诉、医患纠纷处理方面,门诊大厅的门诊服务中心可以介入、解释一般性投诉,上升到一定程度,则由社会工作办公室进行处理。童朝晖介绍,社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大部分是医学专业,也有几位同事是法律专业人员。他自主管这块工作以来,着重强调工作重心下沉、岗位前移,防范于未然。比如在社会工作办公室安装了OCS系统,让工作人员可以观察住院病区、分析床位信息并预判异常,发现有“压床”等现象要主动询问,及时解决问题。

科学、系统发挥财务管理效能

精细化医院管理、科学化运营决策离不开专业、系统的财务管理支持。北京朝阳医院在北京市属医院中率先设立总会计师制度,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使财务管理被提升至新的高度。

北京朝阳医院总会计师张仁华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医院的经济效率并不简单地像企业那样表现为利润结余,而是和社会效益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是医院经济效益的充分体现。医院总会计师的一大重要职责就是制定综合目标管理,包括服务、效率、质量安全等内容。”

岗位的重要性决定了医院总会计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张仁华看来,他们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财务知识,而且要对卫生经济政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流程有一定的了解。“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是为公立医院改革目标确定的基调,北京朝阳医院的财务管理、内部运营正是贯彻了如是指示精神。

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保持运营可持续,进而维护公益性?北京朝阳医院的财务管理首先做好了成本控制。在这方面,北京朝阳医院具备较好的基础。早在2004年医院就实现全成本核算管理,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医院全成本核算试点医院。

经过多年发展,成本核算概念已深入人心,并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和内部经营管理。之后,医院又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不断挖掘成本核算数据和应用。例如,通过病种成本核算,医院测算出近年来年院级病种5951项,其中盈利项目、亏损项目的数额提供给价格管理部门作为政策制定依据;在“医药分开”改革中,医院通过全成本核算,找到进行总账平移医事服务费价格测算的平衡点,作为改革定价的依据。未来,北京朝阳医院还要将测算护理、病理、中医服务等单项成本盈亏情况,为医疗改革扭转劳务性收费提供实践参考。

篇8

[1]梁慧.基于云计算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财经界,2015(14).

[2]刘兵.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机电兵船档案,2015(2).

[3]杨雯.云计算环境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5(10).

[4]李善贵.浅谈基于云计算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J].中国总会计师,2015(2).

参考文献:

[1]曹钢.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7:395-396.

[2]刘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04:260+258.

[3]杨瑞青.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企业研究,2012,16:64+68.

[4]樊林堉,何世鼎.浅析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基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6:225-226.

【参考文献】

[1]张爱民.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J].新会计,2009(9):4-6.

[2]刘芳.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界限——基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会计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120.

[3]孙莹.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异同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2011(9):108-109.

[4]徐梅兰.美国公立和私立高校财务报告要求之比较[J].事业财会,2003(6):23-25.

参考文献:

[1]廖家生.管理会计: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工具[J].财务与会计,2015(01).

篇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94年在经济发达的前沿城市,如深圳、上海等相继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2000年7月1日中央实施新的《会计法》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制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签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签章”。这表明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上提出了配套的财经法治制度建设,并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把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制度摆到了一个重要位置。

一、商社集团财务总监制度建设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国家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之一。连续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列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第244名(商业零售业第3名),中国连锁百强第10位。经过十余年发展,商社集团形成了以百货、超市、电器、汽贸等为核心,覆盖化工、进出口贸易、农资、物流、房地产开发、酒店等领域的经营格局。2010年,商社集团成功实现核心主业上市,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重庆百货”,销售规模在国内零售行业资本市场上排名第2位。截至2011年底,销售收入近500亿元,资产168亿元,网点325个,覆盖西南地区,职工9万人。

商社集团将以整体上市为新的起点,坚持“发展商社,服务社会,惠及员工”宗旨,立足重庆,拓展西部,走向全国,致力打造千亿新商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一流商贸流通企业。

(一)以绩效为中心,构建财务基础制度

商社集团财务基础制度体系如图1所示。

1.建立以控制财务风险为重点的财务总监与会计委派制度

(1)建立垂直的财务监管制度,推行会计委派责任制度,商社集团所派遣财务总监(经理)或财务负责人均进入子公司领导班子,重在对企业实现经营上的管理。

(2)建立会计联签制度。对规定的企业重大财务支出和经济活动事项,实行由财务总监(经理)或财务负责人与法定代表人联合签署审批,有效地完善了集团的内部控制。

(3)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主要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及时向集团总会计师、财务部报告本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按季度向集团总会计师、财务部、本公司董事会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存在问题。

以上三项制度形成了财务总监制度可操作性的基本框架。

2.推行以现金为王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商业行业的特征,2004年商社集团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得八年财务预算管理从成本挖掘近7亿元的利润,商社集团实现了扭亏为盈,全面预算制度已成为企业实现经营任务的基础性保障制度。

3.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强化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

集团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考核制度。同时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突出应收账款的年度审计与业绩考核挂钩的特点,建立每半年对坏账工作进行通报问责制度,有效防御财务风险。

4.建立“三审合一”统一监管制度

创新提出建立:业绩合同兑现、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三审合一”的统一监管制度。将多头组织、繁琐的重要工作梳理为:一个领导小组、一套班子、一次检查、情况共享、统一研究、统一处理。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在建立与实施“三审合一”统一监管制度上承担了直接责任。

5.建立投资管理制度,降低投资风险

以集团董事会为全集团投资项目的决策、领导结构,配套成立了招投标委员会,对集团及所属公司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审批或备案实施监管,对投资损失责任进行追究。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作为投资审查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独立发表意见,有权直接对股东反映要情。

6.建立内部模拟结算中心、银企战略合作及二级融资制度

八年前,面对资产负债率高、融资难、无资产抵押、短贷长用等融资难题,商社集团采取:(1)尝试建立内部结算中心,统筹内部融资资源、降低资金成本;(2)建立二级融资制度,集团公司负责战略发展项目资金、二级公司负责经营资金,保障集团战略及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3)统一集团在银行设立账户的管理机制。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基本由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组织开展。

(二)建立财务总监控制体系

商社集团二级公司财务总监由商社集团财务部建议,商社集团总会计师提名,经商社集团组织人事部考察后,报集团董事会批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与程序任命。财务总监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商社集团财务总监控制体系如图2所示。

(三)二级公司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

二级公司按照规定设置财务总监职位,由商社集团委派符合条件的财务总监履行财务监管职责。下面简要介绍二级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制度的成果。

1.实现有效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

商社化工公司(全国商业批发行业规模前三位,年销售70亿)财务总监不断健全公司内部财务制度,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公司的“联签管理办法”、“对交商品管理办法”、“ERP业务管理流程”、“预算管理办法”等。营造依法运行、规范管理的制度环境,以确保公司守法经营,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2.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控制

商社电器公司(重庆地区家电规模第一,年销售40亿)财务总监通过参与公司采购合同指引的制定及合同执行的过程监控,保证公司更多上游资源的到位,从而使电器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05年的5.8%提高到2011年的预计8%;对促销活动方案进行审批,对促销资源的使用和收取过程进行控制;审查成本费用开支是否按照预算执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3.实现企业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和经营成效大幅度提升

商社汽贸公司(重庆地区汽车规模第一,年销售50亿)在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指引下,打造一支高素质、敢担当的财务总监队伍。公司近几年取得了喜人的经营成果,2011年营业收入再创新高,预计达70亿元,利润再次突破亿元大关,直指2亿元关口;资产质量优良;银行授信额度合理,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资金利润率达14.5%。

二、财务总监制度为集团价值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促使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明晰产权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即决策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督权(监事会)和经营权(经营者)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财务总监制度正是为了解决企业中存在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监督不力的问题,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益而建立的。集团的财务总监制度通过对董事、监事和经营者等的职责和责任的详细规定,使得各方行为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顺理成章地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治理。

(二)为企业资产重组、股权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务总监制度为2005年重庆百货公司整合纳入商社集团,2007年新世纪引入战略投资者,2010年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其业绩水平位居全国商业板块前三位;业态上形成以百货、超市、电器、汽贸零售为核心,化工、进出口、农业生产资料批发行业为规模,信息科技、家电维修、质检中心、酒店为配套的综合现代商贸集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促使集团实现财务核算转型

1.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制度,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依法治企道路,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制度管物、制度管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制度不明、权责不清、控股不控权等问题。

从2005年起集团每年组织《商社集团财经管理制度汇编》工作,已经形成第一册~第五册,每册达60—70万字。制度汇编有以下特点:(1)组织专家对集团和二级公司制度给予了点评,可操作性更强,使汇编不仅具有工具书的功能,还能开阔管理者思维,为管理者在制度的完善上提供思路;(2)引入重要事件和法律法规导读,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分析参考资料,以拓宽管理人员了解法规、分析制度的视野;(3)收录了当年的财经热点事件和分析评价,对正确把握政策动向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合格财务总监人才

财务总监制度建立与实施关键在财务总监素质水平高低。重视对现有财务总监的素质提升和后备人才的培养,集团主要采取:(1)选好人(文化本科学历,会计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五年以上担任主管财务、审计,资产领导工作经历是硬件);(2)用好人(丰富的工作经历、多岗位锻炼、每年专项述职与考核、工资垂直管理);(3)关心人(达到条件的进入董事会、党委会、享受年薪及班子同等待遇、定期安排进修及学习)。

三、经验与总结

(一)商社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制度的几点经验

财务总监制度是中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方式之一。在商社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以来,从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中可以看出,财务总监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以下三方面密不可分:

1.集团党委和董事会的大力支持

公司财务总监由集团财务部建议,集团总会计师提名,经集团组织人事部考察后,报集团班子研究批准,财务总监认真履行职责,对董事会负责。通过对财务总监职能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其工作的大力支持,明晰了财务总监的地位,保证了财务总监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财务总监队伍的素质与专业化管理

财务总监在集团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基础管理、制度建设、经济决策、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责,因此必须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集团应站在培养企业家的高度加强对财务总监队伍的素质提升,以专业化的管理培养业务与思想素质过硬的财务总监队伍。

3.财务总监管理办法的系统性与完善化

为加强集团财务总监管理,集团参照国务院、市国资委等颁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财务总监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会计委派人员考核暂行办法》、《联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财务总监选拔、委派、培训及考核管理,明确了财务总监的职位设置、职责权限、履职评价、工作责任,为财务总监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财务总监制度的几点思考

1.把握财务总监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

(1)财务总监应对企业董事会负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财务总监应是企业董事长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当董事长实施的具体目标与董事会制定的终极目标发生碰撞时,必须及时加以制止、纠正。(3)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审核企业计划、财务报表以及日常财务会计审计活动,但是不能代替企业财务主管的角色。

2.逐步完善财务总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激励财务总监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其报酬也应独立于企业薪酬水平,采用固定工资加奖金的结构,按贡献大小计算酬劳,且由委派方支付。财务总监与企业效益相对脱钩,也有助于财务总监监督企业效益更加公允和真实。

同时,通过再监督,促进财务总监履职更加尽责。可以通过定期考核和业绩评价,测评财务总监履职状况;也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提供真实、合法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总监的工作效果进行检验;还可以通过定期轮换,降低财务总监失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3.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首席财务官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在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财务官制度时,要明确首席财务官的资格条件、市场准入、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等,充分发挥首席财务官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的职能作用,避免虚设成为“橡皮图章”。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令.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财经管理制度汇编[Z].内部出版,2007.

[3]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手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军.乘势前进、奋发作为,大力推进“十二五”时期会计人才建设再上新台阶[J].会计研究,2011(10).

[5]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 都战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定位和到位[J].中国商界,2008(6).

篇10

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实行两权分离的企业,由企业的所有者委任、派遣主要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董事会监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参与企业财务计划的制定,对重大经济决策与财务收支与总经理联签批准的一种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和会计任命制相对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主要会计人员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也就是说,主要会计人员的任用不是由经营者任命而是由所有者委派,经营者不得干预。

一、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实施成效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推行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的有益尝试,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是解决目前我国会计领域出现的众多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增强了监督力度,降低了所有者的监督成本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程序和会计行为,增强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在会计管理中由分散到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会计凭证审核制度、收支审批制度等,形成更加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另外,企业监督成本包括所有者为获取内部信息花费的费用以及监督滞后给所有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后,财务总监可以将企业内部的败德行为及时向委托人报告,以便委托人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加强会计监督和防治,现象的有效举措

各种腐败和贪污犯罪等经济案件大多与企业的财会工作密不可分,都是经营者直接干预具体经济行为的结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单纯依靠会计监督是不行的,必须由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实施才能标本兼治。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抓住了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环节,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积极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能更加有效的制止各种违法乱纪、贪污浪费等事件的发生,维护企业所有者的正当权益。

(三)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相应机构相互制约、各司其职。财务总监作为产权代表派驻企业,赋予其代表所有者行使监督权的使命,实际上是承担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解决了国有企业所有者监督缺位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四)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财务总监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派出机构的要求,大胆的发表意见,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效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利的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增值。同时财务总监的职能不仅是监督,而是包含在管理和服务之中,财务总监在参与企业预测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现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存在的问题

如同市场经济中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在试行的过程中,还不成熟、不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法律依据不足,并且与《会计法》、《公司法》中相关规定矛盾,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协调

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出资人的政府按法律规定享有出资人权益,履行出资人义务。因此,许多地方政府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任命财务总监并派驻到国有企业。有些地方直接从具备一定行政级别的公务员中选拔财务总监,委派人员具有双重身份。这一做法不符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导致行政主体干预市场经济、财务总监法律地位不明等问题。

(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会计人员的职责界定不清,业绩难以有效衡量

各地所颁布的关于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规定都能明确规定财务总监的权利,但相应的职责却十分模糊,有的仅仅将其界定为财务监督方面。另外,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限都包含在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中,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职责重叠,导致多重领导、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目前的制度还缺乏将委派会计的经济利益与其对监督企业的评价结论是否独立、客观、公正直接或间接挂钩的考核机制。

(三)实际操作困难

首先,财务总监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无法独立。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仅在经济上独立是不够的,避免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是确保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财务总监即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这种安排显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其次,信息传输不畅。财务总监来自外部与经营者有不同的利益取向,财务总监派驻到企业会遭到经营者排斥,经营者会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致使财务总监无法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

(四)监督对象不明

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是监督者和监督对象的有机组合。财务总监由出资人委派而来,应该代表出资人监督董事会的决策行为,由董事会监督经理班子的经营活动。在有些地方财务总监具有董事和财务总监的双重身份,同时从与企业总经理联签的要求看,财务总监的监督对象仅仅是经理班子的经营活动,从财务总监的职责看,财务总监监督的内容包括预算方案、决算方案、投资融资等,因此它的监督对象包括董事会的决策行为和经理班子的经营活动。财务总监的监督对象有三种不同的界定或解释。

(五)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不能超脱关系的局限性

委派财务总监制度在表面上能对经营者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采用委派财务总监的做法又产生了新的委托关系,即委派者与财务总监之间的关系,从而同样会产生财务总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被委派的会计人员有自身的效用目标,这一效用目标不可能与委派者的效用目标完全一致,财务总监不可能代表所有者百分之百的行使监督权和决策权。

《分析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改革》由网友提供或由论文115于网络收集与整理,其版权属于原作者。

三、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完善

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改革应遵循四项原则:依法依规,政企分开,制度安排切实可行,改变思路明确职责。根据四项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进行完善。

(一)加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之处,从法律上给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一个合理的定位。委派制的逐步推行和完善必须取得法律支持,纵观我国的现行法律,尚没有任何一条明确的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的规定。因此,政府必须尽快制定有关委派制的法律,使政府以法律手段而不是以行政命令方式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委派会计应当在《公司法》和有关法规规定的权限内行使职权,应当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利,建立一套反映责权利关系的目标考核体系,促使财务总监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保证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工作能取得实效,委派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权限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在充分支持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发挥委派财务总监的监督作用,保证委派财务总监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履行职责,而且要在明确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利的基础上,建立目标考核体系。首先,财务总监应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善于学习,敢于负责,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其次,担任财务总监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企业财务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务操作能力。再次,担任财务总监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善于应变。

(三)国有企业应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

如果仍沿用原来的总会计师单轨运行机制,那么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失控等问题就很难解决。如果我们用财务总监制完全取代总会计师制,势必会出现以下尴尬局面:要么是无论财务总监怎样尽心尽责,也将因其身份而无法得到企业领导的接受和重视;要么他事实上又变为总会计师,难以担负起代表国家对经营者实行财务监督的重任。无论怎样,都违背了国家派驻财务总监的初衷。因此,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双轨运行机制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四)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促使其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