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美术学科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5 23:07: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美术学科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美术学科论文

篇1

不仅学校要提高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师也要提高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全面发展为学校发展策略,培养全能型人才,制订合理科学的课程安排计划;小学美术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小学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以培养美术艺术人才为教学重任,促进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健康有效地提高。

2.提高小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应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小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将教材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堂内容积极性的教学方案。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师应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摒弃,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施教水平。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美术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美术欣赏教学,如在教学《淅沥的小雨》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让学生关注近段时间下雨的情况,认真观察下雨的场景,包括雨的大小、雨的方向、有无风、雨落下后去哪里了、雨中人们的神情及动作,着重强调学生细心观察雨中人物的动态与周围事物的动态。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生活的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可以将想象中的与实际中的雨形象地绘画出来。

4.运用适当的组织形式教学

我国根据美术欣赏教学自身的特殊性、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组织形式分为现场课、随堂欣赏课和专题欣赏课。现场课是一种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如可带领学生到美术展览馆或画廊等地方欣赏美术作品,也可以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寻找大自然的美;随堂欣赏课是指在工艺课业与绘画中进行穿插的欣赏教学,提倡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出不同的欣赏角度与观点;专题欣赏课是通过统一拟定一个专题,并就该专题展开探讨。

篇2

比如,我在设计五年级的《邮票设计》这一课中,搜集、制作不同年代、不同形式的邮票欣赏资料,每张邮票有整体和局部的欣赏,以及邮票的设计构思,每张邮票有不同的动画转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自己点击,了解邮票的历史背景。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至于欣赏美术的其他门类,如雕塑、工艺美术等,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多媒体光盘资料容量大,选择性强,在学校里能用极少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图书室。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篇3

    小学美术课由于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特独的个性化教学而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年来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也对人类发展的本质进行了很大钻研,把人的培养放到教学的第一位,让儿童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更多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同时在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要上好一节美术课,都会去做一个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不光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而用现在的教学要求来衡量一节课的优劣,教师在备课时更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帮助儿童更快捷地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寻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备课的方法和形式也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中走了出来。它更注意改变备课本身的方式,注意从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出发改变备课的方式。备多媒体课就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而进行备课改革的一种。

      所谓备多媒体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我们很清楚,多媒体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媒体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小学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相比较,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

   (一)、多媒体备课的内容大大拓展,而且更注重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集成化。

    多年来,“口耳相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美术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们在备课中较注重向学生说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些什么,回答些什么,做些什么练习等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备课内容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这种方式决定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是通过手写为主完成,所我们也备课为“写教案”,教师们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检查中我们也较注重文字教案。而备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备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需要多种媒体的配合协调使用。

    我们所准备的教学材料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较方便地协同使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各种需要,这种整合的手段就需要用到多种现代化媒体。比如,巨大的实物无法进入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或直接用数码相机)成图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微小的实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摄像机进行放大展示,用计算机处理可以使各种图片变得更美观和符合需要,通过剪辑可以把不同时段的内容编辑在同一段录像内等,从这中我们可能看到,现在更多地把多种教学媒体资料整合在计算机中,制作成“课件”再用于教学。

   (三)、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更适合儿童的美术兴趣。

      小学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曾不得不象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多媒体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小学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多媒体备课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依靠媒体,只有在适当的时候用好媒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美术教学的备课形式

      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在媒体的运用上是对传统美术备课进行改革的一种尝试,寻求合适的备课方式是提高备课效率,保证备课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上好课的必备条件。在美术课的备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备课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性实践。下面试从不同的角度把小学美备课作一个简单归类。

     (一)、从教案服务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纯粹的“备课”(亦可称之为“教案”),这是和传统的方法相似的一种方法,备课做的是“幕后文章”,这种备课方式更多地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只体现在教案之中,不直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备课方法,它有助于教师很好地钻研教材,进行教材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等,这种备课的方法主要是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而服务的,换句话说,它更多地为教师服务。另一类是把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甚至把教师的部分或全部教案直接展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教案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学案”。这种备课的方法既强调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服务,更强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这两种方式虽然备课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而且可能教学效果也会不一样,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从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来看,教师在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中多备学生的“学案”,可能会更多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

    (二)、 根据小学美术课教材的特点,又可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备课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1、以文字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备课。

    这种备课的形式较多地继承了传统的备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较多地研究分析教材,钻研教材内在的关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多媒体备课中,以文字为主的备课主要体现为通过计算机处理文字进行备课。小学美术课以需要文字为备课主要内容的教材很多,比如各册教材中都有许多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美术知识与背景知识,这就需要用大量的文字来进行说明。

    在进行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备课时,可以根据需要和教师的备课习惯,在计算机备课中建立一些相关的“超文本链接”,这是一种超越传统文字备课的计算机技术,它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更多的相关教学资料而又不使备课的篇幅过于冗长,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完成后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教学前查阅较多的相关资料,也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给教师提供“非线性”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流程不固定在“一条线(固定的思维模式)”上。比如在有的画家介绍中需要对画家的生平进行比较详细地介绍,我们可以在备课中安排一些画家的生平小故事,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来展现。

    另外,在美术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分解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分析式备课。也可以用列表备课的形式展示,比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围绕一个分解目标,横向地用下列表格来展示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需要达成的目标—— 教师活动安排(时间)——学生活动安排(时间)——学生可能产生的结果与问题——使用教具(学具)及方式说明教学总目标的分解目标——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与占用时间——学生活动与占用时间——学生学习的结果与问题——分析媒体与方法。

篇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森林王国》一课时,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的动画情景:四季的森林以及大量的动物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对森林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篇5

我是一名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接受了新的理念,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魔力,下面我就应用多媒体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们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是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在小学美术中,电脑多媒体教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美术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识图能力、绘画能力。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虽然运用多媒体是美术教学的新路子,但我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它必将在改革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它教学手段的使用。精心设计电教软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鼠标一点,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CAI软件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远航的大船》一课时,由于学生直接见到大轮船的机会不多,对大轮船形象模糊。于是我运用了PowerPoint辅助教学。插入音乐,揭示课题:立体紫红色的课题从屏幕中心由小到大,随着优美、深远、动听的乐曲,推出“远航的大船”五个字的课题。此设计效果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催人振奋。接着画面在蓝色海洋的背景下,迅速展示出各种不同外形的大轮船。那如楼房一般的客轮,架起各种不同起重机的货轮,以及色彩艳丽的彩旗,还有那生动的解说词,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随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愉快地拿起画笔,主动地参与到“大轮船”的绘画中。

在讲《折剪鱼的纹样》一课时,本课的难点是在于折剪一条鱼的方法步骤。于是,我课前先把折剪鱼的整个过程录好。录像中讲一步,我剪一步并贴在黑板上。这样通过直观教学,较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学生听得不仅不烦,还很清楚。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启智。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于美,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技巧。

而我在教学《撕贴面具》这一课,则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撕贴面具》及绘制过程。” 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太阳和人》这一课,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与创作。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朔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而且我认为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低年级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低年级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三、引用电教媒体教学要更科学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多媒体教育技术软件的开发,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我现在所想到的还有以下一些:

不能“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篇6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毫无疑问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把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

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以《九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一课为例,就可以在资源库中找到用手指指法记忆九的乘法口诀的图片和一段关于乘法口诀的动画视频,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上点击预览,需要的话直接下载到指定的地点就可以使用了。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 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龙源期刊。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少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可以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比较容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许多矛盾,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声、形、色并茂,给小学生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的知识更多更广。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放开一些,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从他们最近的发展区出发,给其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体尝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应用电脑课件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学校派来了三辆汽车来接同学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你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小学数学论文,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向,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极高的热情,很快理解了题意,进行了解答。这样的教学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思考发现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的进行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活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龙源期刊。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这一点光靠教师是很难做到的。

在练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小学数学论文,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计算机的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篇7

一.课堂教学总体优化,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灯片,由于画面太小,或因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太陈旧、落后,没有达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如果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如通过扫描仪,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显示给学生欣赏,教师进行讲解和诱导,使学生视觉上耳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能够各自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美术欣赏教学课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总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有时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有了扫描仪,这个难题就好解决了。如学生在学习国画课时,我们可以找来一些名画让学生欣赏,如六年级的美术课有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从而再进行临摹、训练。这样的作业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二年级的想象画吹泡泡,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断,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小朋友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创作一件完美的美术作品,总是要经过反复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所以当部分学生初稿出来后,先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时,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时将学生作品中各自的优点都一一予以展示、讲解;学生相互之间也就能取长补短。继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展示。

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们示范作业时,教师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因而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但我们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画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整个演示过程;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上台尝试作业或演练,或将作品通过投影仪进行展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手工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动手作业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尽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期提高和扩大手工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幻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和认识

篇8

二、素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课堂教学通过对物体的结构、形体、明暗、色彩感和空间感的研究,培养绘画者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造型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专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形体间的构成与组合关系。教师要在传统写实训练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美学思想,并融入表现主义素描因素,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完美的表现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使学生爱上美术,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如采取示范画、绘画游戏、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多视角地展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2)把美术课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否则它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积极探求生活中的美,通过观察达到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绘画习惯

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对于绘画者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注意,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急于动笔,要从整体着眼,从局部着手,要学会观察,对所画对象的整体结构,如比例、空间、形体、明暗等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后开始动笔,这样才能对物体进行整体把握,才能使作品产生整体美,不然会出现一味地死抠局部,造成局部相互间不能顺畅地衔接,使作品缺乏整体效果。

五、在素描教学中贯穿课堂示范

素描教学是一种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单纯的理论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课堂示范,在枯燥单调的素描教学中贯穿教师示范,会给教学过程增添色彩、注入活力,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不可替代的。课堂示范对美术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对绘画对象的全面把握能力,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六、局部修改要恰如其分

素描的学习过程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提高,但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品时要做局部修改,但修改要恰到好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恰当和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留有继续绘画的余地,不可改得太细太多,否则会打乱学生的思路,使绘画无法进行下去。

七、恰当的点评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当学生的“绘画作业”完成后,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批改。绘画作品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教师的点评很重要,因为恰当的点评尤其是肯定和赞美的评价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作欲。同时,对作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缺点也要明确指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告知改进方法,避免在以后的作品中犯类似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篇9

1.自主的空间,个性的保证

这个“空间”哪里来呢?这个空间要以学生主体性的保证为基础,一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活动;另一方面,作业设计的内容要“宽”、要求要“活”。作业内容要相对宽泛一些,不要布置一些过于狭窄的创作主题,主题要能够让学生有个性化理解的空间,让“一千个学生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如湘版美术教材中《星空》的创作,如果教师布置“用染纸法创作一幅星空的图片,其中要包括月亮、流星、卫星,以蓝色为主色调……”这样的作业就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创作的空间。如果我们在探讨星空的故事、分析星空的美丽、对深邃的星空进行无比的遐想以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彩笔、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电脑作画等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对星空的理解、情感与想象等”,这样的作业就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的作业就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智慧与情感出来。

2.自由的思维,个性的提升

有了自主的空间以后,教师不能够让这个空间成为学生“随意性”的自留地,没有教师的激发与引导的空间是盲目的、低效的。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室外观察等多种手段,通过激发讨论、鼓励发言、讲述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让思维与情感交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深化学生对作业主题的理解。

思维的引导要尊重学生思维的规律,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多但体验深刻,他们的思维不深刻但是大胆而叛逆,教师的引导要顺应学生思维特点,既要防止学生思维“跑调”,也要防止思维“堵塞”。在思维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对作业的讲解与示范必须是有限度的。在课堂布置作业之前,我们会围绕作业的主题进行一定的讲解与示范,这个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尽量与学生一起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不要让教师的声音成为学生思维的桎梏。同时,教师的示范必须保持“低调”,防止成为学生模仿的唯一“指标”。教师要善于顺着学生的思维去示范,善于鼓励学生互相示范,善于肯定学生的大胆设想与做法。这样,学生创作过程才能够成为个性的激发过程。

二、经验与情感,个性化作业的灵魂

学生的个性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不同的成长经验与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的激发是个性化作业的灵魂,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学生灵魂的表达。所以,初中美术个性化作业的生成要诞生在学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情之中,这样的作业才是真正的个性化。

1.经验是个性的起点

学生的创作过程是建立在其成长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与学习的经验是学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要能够充分发掘学生个性的经验,引导他们对经验进行进一步发掘、体验、升华,激发出创作的智慧,赋予作品生活的灵感。那么,这个经验如何在作业中被发掘、体验与升华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回顾、表达自己的经验,交流各自的经验,来一次课堂“生活经验的头脑风暴”。例如:湖南版七年级美术教材中的《绿洲》,学生对于绿色、沙漠等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而且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表达欲望,可以让学生谈谈对“绿”的理解,绿色与沙漠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经历等,这样的过程既是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更是向美术表达过度的过程。

其次,要善于带来学生体验生活。可以通过室外参观、校外写生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校外生活进行体验,在体验中激发创作的灵感与基础素材。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教师示范讲解等途径,把生活知识与经验间接地传递给学生,同样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效果。

2.情感是个性的本质

篇1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明度推移》一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当这一图片欣赏的导入,事实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有的瞪大了眼睛,他们都对老师制作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构成绘制的情境之中,这时教者利用颗颗幼稚心灵的“愤悱”之情,将热切的情愫升华到理性,让学生由整体欣赏集中到明度推移这一局部审美之中,学生们看了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感觉到了明度推移的美丽。可是由于绘画知识的限制怎么也搞不懂其原理。这时,我带着微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度推移》及绘制过程。”

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由于二年级学生经历浅,知识面窄,记忆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都来够强,因此,对秋天的认识也很浅显。如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南极企鹅》一课中,我剪辑一段企鹅动画片给学生们播放,并以激励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企鹅电脑动画:由几个三角形、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的缓慢移动组成了正面企鹅卡通形象。又变换几个不同姿态的卡通小企鹅,给企鹅配上围巾、小衣服等,添画冰川、小房子等背景,做不同背景变化,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企鹅,学生中有的居然欢呼起来。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