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23:58: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市场监管局履职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深入贯彻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抓好我县肺炎疫情工作,形成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格局,建成全民参与的群防群控布局,构成纪律严明的严防严控体系,切实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真正实现疫情防控网格化、全覆盖、全天候、无盲区。
二、负责领域
(一)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菜市场、商店)(二)成员单位:县文广局(茶楼、酒吧(ktv)、打字复印店、网吧)、县公安局(酒店)、县综合执法局(城区流动商贩)
三、工作要求
一、全县村民误食“野食”中毒死亡事件情况。一是全县村民误食“野食”中毒事件多半发生在4月至7月份,中毒事件发生地区在山区地带乡镇的村组,爆发场所均以家庭为主,2020年全县村民误食“野食”中毒事件共1起,发生在太拥镇太拥村,事发原因为食用野生菌中毒,涉及人数8人,其中死亡人数为0;二是调查结果。通过现场核实,事件共有发生病例8例,罹患率88.89%(8/9),2例病例较重,无死亡病例。临床特征:以腹泻(8人,占100%)、呕吐(6人,占75%)、腹痛(5人,占62.5%)、恶心(2人,占25%)、头晕(1人,占12.5%)为主;潜伏期分布:最短潜伏期10小时30分,最长潜伏期14小时30分。人群分布:男性发病4例,女性4例,男女比:1:1;最小年龄7月龄,最大年龄52岁。
二、全县村民误食“野食”中毒死亡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野物难以鉴别。我县绝大多数山区群众历来有采食野生蘑菇的生活习俗,而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有毒和无毒蘑菇难以辨别,很多人是因为轻信流传的所谓毒蘑菇鉴别方法,加上宣传教育不到位,认为无毒才误食的。
(二)以“野蘑菇”为主的野物种类众多。我国已知毒蘑菇种类超过400种,多以牛肝菌科和鹅膏科为主。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之中。
(三)野物中毒症状复杂。毒蘑菇中毒症状极其复杂,起初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患者自身不容发现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及时诊断,待进入肝脏损伤时期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患者死亡率极高。
(四)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存在监管盲区。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局的监管执法力量并未按照职能划转、人随事走的要求得到有效补充,只划转了职能,人员和编制数并未一并划转,导致监管力量与监管职能严重不匹配,执法不到位。而且机构改革前,原质监局、食药品局、价监、知识产权等部门在基层没有派出机构,目前我县的市场监管分局是由原工商所整合成立的,承担的职能包括办证办照等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原工商、质监、食药、物价等全口径监管,还包括各类市场巡查、专项整顿、消费投诉、执法检查、统计报表等工作。但职能扩展的同时,执法人员并未得到相应补充。*县每个乡镇常住人口约2-3万,每个乡镇市场主体约300户,但全县只设了5个分局,每个基层分局一般要监管2-3个乡镇、约70-80个行政村、约500-700户市场主体,每个分局只有2-4名工作人员,由于监管面大,人员少,监管出现盲区,特别是在城乡的食品安全等工作上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五)市场监管的效能还有待提高,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三局合一”后的市场监管局承担着原工商、质监、食药办的监管职责,其种设备、医疗器械、餐饮、食品等监管领域对专业知识要求高,短时期内让执法人员在监管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掌握技术性强的监管业务难度很大。
三、对全县村民误食“野食”中毒死亡事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从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规定,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吸取经验教训,加强信息沟通,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认真履职尽责,全力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工作,减少患者死亡。
(二)加强信息报送,落实防控工作措施。严格按照《剑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剑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管理办法》等规定,落实食源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三是加强应急准备,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三)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防控工作方案。做好应急药品、设备、人力、技术的储备工作,提高应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能力,建立并完善预防和控制野物中毒事件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应急队伍的培训,促使掌握各类食物中毒的诊断、治疗和事件处置方法,努力提高基层预防和控制野物中毒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县食安办积极会同县宣传部门、农业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有效宣传媒体,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向广大群众特别是有采食野蘑菇地区的农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重点加强预防野物中毒的知识宣传。
作为全国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的先行者,北京市近日启动了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的政府应用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2014年将建最严格食药监管网络。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张志宽表示,本市将从今年起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药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目前,市级、16个区县和322个街乡均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在最为偏远的密云古北口镇和新城子镇、门头沟清水镇、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等偏远村镇也都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据北京食品药品监管局资料显示,去年11月1日起全面履职的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机构设置模式在全国独具创新性,更接地气儿。
今年北京全市食品监测抽检的总数将达到13万个样本以上,日均接近360个。监测抽检一方面从监管业态、区域等方面尽可能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监测的项目要突出市民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比如大米中的重金属、牛羊肉的掺假、婴幼儿奶粉等等都纳入了常规监测。
目前技术部门正在开发利用“垂直搜索”监控互联网违法经营食品药品行为,严厉打击网上和电视广告销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实行“最严厉的惩戒”方式,北京市食品药品信用信息平台正在构建中,今后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市食药监局正在探索对企业实行违规计分制管理,对屡次违规者加大处罚力度、停止经营资格直至实行产品退市、企业退市、区域退市措施,加大失信违法的成本。
而现代科技直接将成为食品药品监管得力武器。目前,依托首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本市大型企业生产的原料奶、鲜肉产品等可追溯。全市基本药物在产企业、配送企业、批发企业建立了电子追溯监管系统。
而公众非常关注的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正在建设中,监控互联网违法经营食品药品行为。执法人员将从互联网食品药品的海量信息中搜索和识别经营食品药品的平台、网站、网店以及有关违法虚假宣传内容,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掌握的许可和监管资料进行比对,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辅助监管部门发掘违法案件线索。
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及评估中心、市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检验所、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中心、食品药品互联网监测中心的建设,切实提升发现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今年,还将为基层所配备数字化便捷式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设备,确保辖区食品药品安全。
上海:筑就舌尖上的安全底线
随着上海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迎来改革,将从此弥补原本分段监管模式留下的“缝隙”。上海市食安办主任、市食药监管局局长阎祖强表示,新的市食药监管局将至少包含过去4个部门的相关职责:原市食药监管局的全部职责;原市食安办的全部职责;市工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市质量技监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强制检验职责和医疗器械强制性认证职责,改变了过去食品分段监管的模式。
不过,这种改革还不足以彻底消除监管中存在的缝隙,还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监管重心下移,完善基层监管网络,而这原本是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为此,截至去年底上海市已在8个郊区县设置了106个街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在8个中心城区设置了53个区域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所。期间,共划转和下沉基层执法人员1722人,使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市、区、街镇执法人员的比例达到10%、25%和65%,形成上层少、基层多的“金字塔”结构。特别是浦东新区结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将70%的监管人员下沉基层,在街镇设立了“36+2”的市场监督管理所。
食品产业链过长、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被视为上海食品安全的两大疑难杂症,怎样才能破解?阎祖强表示,产业链过长造成的食品安全信息“迷雾”,要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去冲破。为此,上海已连续多年投入人力物力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该项目已列入2014年市政府规章审议项目,要求在肉类、蔬菜、粮食、食用油、乳制品、禽类、淡水鱼等7类食品领域必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然而追根溯源再彻底,毕竟只是一种监管手段,并不能促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只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领域的信用体系,倒逼企业讲诚信,才能树立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1、加强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根据《____x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4年药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药品生产企业日常检查工作。根据日常巡查要点,逐项对池州东升药业有限公司的人员机构、厂房与设施、物料与产品、生产现场等进行检查,全年共巡查4次。陪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gmp认证检查组跟踪检查两次。发现问题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以防止流弊事件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特殊药品的监管。制定了《____x县特殊药品专项检查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了、品、蛋白同化制剂、终止妊娠药物的监管力度,每个季度现场监督检查1次,全年共监督检查14家次,定期上网处理预警信息,切实监控企业特殊药品购进、销售、储存等流向情况,全年没有发生非法购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和流弊事件。
3、加强药品流通市场检查,规范药品经营秩序。
举办“全县药品经营企业贯彻实施新版gsp培训会议”,对新版gsp的购进、验收、保管、销售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培训。要求企业按时间进度进行新版gsp认证申报工作,目前我县已通过新版gsp认证三家。建立完善全县药品零售企业信用档案。2013年度药品零售企业被评为守信48家,基本守信30家,一般失信3家。评比2013年度药品零售企业“示范药店”的17家,树立一批消费者满意、严格守法、诚实守信、管理科学、服务周到的“示范药店”,使企业的信用意识、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共检查药品批发企业12家次,药品零售企业102家次。
4、开展药品抽验工作
全年共抽验基本药物50个批次,日常监督抽验181个批次。基本药物合格率为100%,日常监督抽验合格率为97.3%。
5、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
加大对基本药物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强化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监管,对辖区内配送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4次,对企业的采购渠道、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出库复核等影响药品质量的重点环节进行了重点检查。通过村卫生室“规范药房”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村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通过这些有效的监管措施,全县基本药物质量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有所提高,用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6、开展疫苗流通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省、市局有关文件要求,对县内疫苗流通开展了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疫苗分发、使用单位是否是具备相应资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是否建立和完善疫苗质量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分发记录。是否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储存、运输是否符合冷链要求,是否建立了冷链记录等。
7、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
与县卫生局联合印发《2014年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计划》,举办了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整年监测工作培训班两期。每月向有关医疗机构通报医疗机构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全年共收到adr报告566份,新的严重的报告数20份,其中90%病例来源于医疗机构。
8、加强化妆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管。
推进便利化改革
助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2016年6月21日,黔南在实施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在全省率先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这是近年来,黔南州工商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之一。
建州以来,黔南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全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依法登记与优质服务相结合,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市场主体数量与质量并增。围绕工商注册便利化目标,全面实行注册资本登记认缴制、年检改年报、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等改革。
以“六个率先”领跑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行文简化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率先推行企业“两证一章” 制度、率先实施企业“三证合一”改革、率先下放州级登记审批权限、率先实现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全覆盖、率先实行企业“五证合一”改革。
截至今年6月底,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7.14万户,注册资本1957.74亿元,其中企业数量排全省第三,万人拥有企业数排全省第二。全州民营市场主体是建州初期的18.32倍。
加强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
护航经济环境持续向好
恢复建制以来,黔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已由最初的管理小商小贩到现在管理现代化的大市场,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突出。
针对不同时期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突出问题,黔南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先后集中开展了维护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加强经济合同监管、“ 红盾护农 ” 行动、保护商标专用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打击传销、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整治,查办了某市供排水总公司滥收费用案、某国际品牌系列产品商标侵权案、案值上亿的跨省传销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好转。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99760件。
在消费者维权体系建设完善上,黔南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方便消费者就近申诉举报为目标,创新推出“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一会两站”(消费者协会分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建设模式,全面深化12315“州、县、站、点 ” 四级维权网络运作机制,建成“一会两站”2077个,城乡覆盖率达100%。2008年,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批示肯定黔南州“一会两站”工作成效;2010年,时任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将黔南州建设“一会两站”的成功经验定义为“黔南模式”,要求在全省推广。
2000年以来,全州工商系统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164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38.72万元。
发挥职能作用
支持创业创新大步迈进
恢复建制以来,黔南工商系统一直积极履职,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加大商标培育、品牌创建及保护力度,不仅将创业者“扶上马”,还为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送一程“。
黔南州工商局以“3个15万元”政策落实为抓手,创造性地出台了推进微型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16条措施,并积极搭建金融平台,加大对微型企业创办者的扶持力度,累计扶持发展7723户微型企业,带动就业4.5万人。
伴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以三都马尾绣、龙里辣子鸡、瓮安黄粑、长顺绿壳鸡蛋为代表的地方品牌得以发扬光大。2012年,在泰国曼谷国际礼品展销会上,三都水族自治县金凤凰马尾绣有限公司与另一家企业联手,成功签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2亿元订单合同。
在商标管理上,逐步实现了从单纯审核到增强全社会商标意识的转变,从行政指导到实施商标发展战略的转变,从数量优先到量质并举放大品牌效应的转变。截至2015年底,全州累计有效注册商标3684件,较1979年增长了525倍。2005年,黔南州“都匀毛尖”证明商标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证明商标;2015年,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181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商标第二位。截至目前,全州共有贵州省著名商标78件,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
夯实队伍建设
打造工商新形象
38年来,黔南州工商系统一直紧跟改革发展步伐推进机构建设。1978年,黔南州各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恢复建制,全州各级工商机构相继逐步建立健全。1996年,在全国工商所达标建设活动中,全州99个工商所全部通过验收,获国家工商局颁发达标证书。1999年,全州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划归省工商局垂直管理。2001年至今,全州工商系统历经三次机构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内设机构,调整工商所设置。目前全州工商部门实行分级管理,州工商局已划转食品监管职能,县级工商部门与质监、食药监部门“三合一”。全州现设有州工商行政管理局1个、县(市、区)市场监管局13个、基层市场监管分局105个,基本建立了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市场监管机构。
在不断健全工商机构的同时,黔南州工商系统还着力提升队伍素质。鼓励在职干部参加学历再教育,目前具有大专以上人员比例为94.3%,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45.7%。同时还加强了法律法规、办案业务、统计业务、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2006年至2010年,全系统县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培训55人次,科级以下干部参加培训19582人次。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工商、市场监管人员1050人,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和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入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围绕创建“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的目标,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突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深入发动基层、动员群众,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等专项治理行动,不断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此次整治行动,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市场准入管理和安全监管,查处和侦破一批涉及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案件,使我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增强消费信心,着力打造“食在最安全”城市名片。具体目标是:
食品生产经营者持证数提升10%,整体持证率达到70%;大宗食品平均抽检合格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95%;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控制在5例/10万人以内;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率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教普及率达到85%以上;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小食杂店、小摊点等“五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建档率达到95%以上,地下“黑窝点”基本得到清除;在有条件的区市分别规划建设辖区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1-2处;全面推进市级食品检测机构建设,在有条件的区市规划建设辖区食品检测机构,力争全市区市级食品检测机构达到4-5处,并积极推进辖区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建设,提高辖区综合监控能力;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对所销售的保健食品索证率达100%,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广告得到有效清理;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主要任务
(一)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
整治重点: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
1.以蔬菜高毒农药问题为重点,严查、严打在蔬菜、果茶生产中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中的违法添加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农药的“黑窝点”。
2.继续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为重点,对禁用物质实施查禁和监管,严防向牛、羊等养殖领域扩散和蔓延。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奶站整治,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各类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收购站点。
3.继续以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使用和孔雀石绿等非法添加为重点,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督促水产养殖企业严格标准化生产和健康养殖,依法、科学使用水产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建立规范的养殖销售档案。集中开展用药执法检查,依法清缴禁用药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整治重点: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1.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登记制度落实,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食品黑工厂、黑作坊、黑业户。
2.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持续保持必备生产条件等违法违规行为。
3.督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断改进生产条件,帮扶基础较好的小作坊尽快转型,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小作坊生产报告承诺制度,建立小作坊基本信息档案,并经过审查、登记,列入监督抽查计划。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粮食局、市公安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
整治重点: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及经销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1.严格市场准入,落实食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质量承诺、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
2.突出食品批发市场、小食杂店,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对农村食品集贸市场管理和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抓住流通环节运输、仓储、销售等重点部位,切断假货流通渠道,摧毁假货集散地。
4.加强流通环节食用油监管,突出散装食用油的清理规范,维护流通环节食用油安全。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工商局、市农委、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
(四)餐饮服务环节。
整治重点:以食用油、肉类、乳制品、酒类、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和餐饮具消毒为重点,深化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治理。
1.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落实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台帐登记及验收制度,监督企业建立餐厨废弃油脂及废弃物定点回收制度。
3.加强对学校周边、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餐饮和小饭桌、小型餐馆、路边店、餐饮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查处经营使用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公安局。
(五)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重点领域。
整治重点: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滥宰、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非法入市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1.强化活禽、生猪、肉牛、肉羊等畜禽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查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肉品销售等行为。
2.严格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全面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换证工作。
3.加强对屠宰活动的监督检查,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4.加强肉品市场经营管理,严格猪、牛、羊、禽类入市备案管理制度;监督市场经营单位和业户落实进货索证索票、台账登记、销售提供追溯小票等管理制度,规范肉品市场经营秩序。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
(六)食品相关领域。
整治重点:无证照从事食品包装物生产、餐饮具集中消毒经营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经营假冒保健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占路经营和非法早夜市的整治力度。
1.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执法检查,查处不符合消毒工艺流程、使用不合格消毒产品以及消毒餐具包装和标签内容不规范等行为。
2.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使用不合格餐饮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
3.依法查处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包装材料的行为,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的“黑窝点”。
4.严格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广告监管,整治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夸大保健食品功能疗效的行为。
5.清理取缔食品摊贩占路经营行为及非法食品早夜市。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
(七)药品生产经营环节。
整治重点:生产销售假劣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违法药品广告。
1.打击非法收售药品及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规范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药品购入行为,打击利用互联网登载、传播非法收售药品信息的行为,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行为。
2.开展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专项检查,及时公告违法产品名单,进一步规范非药品与药品分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销售行为。
3.加大违法药品广告查处力度,重点监测和打击利用互联网、会议推介、健康讲座等形式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相关的主办者,严格落实生产企业、广告经营商和媒体的责任。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化市场执法局、市通信管理局、市邮政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
四、创新监管模式,加快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一)推行“四分三连一前置”监管模式。
1.分类管理。绘制《市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基本掌握全市大宗食品供应来源的基本信息,为食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按照风险程度对区域内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强化对高风险食品及质量不稳定食品的监管,实施源头控制;针对监管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梳理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作为,分类管理,相互补位,有效消除监管盲点。
2.分层管理。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强化城乡自治和服务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积极构筑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责任体系,将食品安全监管延伸到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层层落实监管责任,有效填补因政府监管力量不足而产生的缺位问题,重心全面下移,实行网格化管理,初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网络。
3.分区管理。针对农村大集、非法早夜市、市区批发市场周边食品经营业户、游商浮贩等临时性、流动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管理办法,通过分区、分时段、“零点”执法等方式,实现重心下沉,消除监管死角。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和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等区市要结合辖区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等方式,推进建设1-2处单品种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或多品种食品小作坊综合加工园区,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入园生产,实现小作坊的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入市,提高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4.分级管理。在食品生产经营各领域,根据企业环境卫生条件、生产资源条件、原辅材料控制能力、产品检验能力、质量管理水平、相关人员素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经济户口档案,落实分级管理制度,根据A、B、C等信用等级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实现扶持一批,升级一批,淘汰一批,着力提高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通过分级管理初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信用披露、责任追溯和失信惩戒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监管机制。
5.实行“连锁、连保、连控”。
一是推行“连锁”经营。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抓好乡镇连锁超市和行政村放心店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年内,着力抓好600处新型农家店的建设布局。各区要重点支持大型流通企业每年在社区发展生鲜连锁超市50家左右,发展便民连锁菜店10-15处,方便群众消费。
二是建设“连保”服务区。针对目前食品专业镇、村等传统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分区、分村、分户等连保模式,确保统一原料采购、统一添加剂使用、统一标准适用、统一规范管理、统一质量保障;在有条件的区域和村(社区),探索建立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于一体的村(社区)食品经营综合保障区,并以点带面,全区域推广;对暂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城区探索推行10-15户一组、组长负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食品生产经营相互连保机制,建立团队责任制,强化各经营企业(业户)的自律意识。
三是探索“连控”机制。加快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办事机构建设,建立由镇(街道)牵头,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基层农技服务站、兽医站等政府派出机构及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组成的群防连控机制,通过明察暗访或定期联合执法、定期现场督查,及时发现和报告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弥补农村地区监管力量的不足。各区市要制定实施辖区检验机构能力和装备配备标准,具备对常见食品安全问题的检验能力,基本满足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辖区第三方检验机构发展,逐步扩大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比例,提高辖区食品安全连控能力。
6.实现“责任前置”。用风险规制的方法将管理的重心前置,预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风险,寻找最有价值的风险集聚点,并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有针对性地用于重大风险控制。在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布控,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实现责任前置,严防死守,把好食品入市关口,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同时,继续加大市、区(市)两级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和骨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检测资质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健全食品安全巡查抽检制度,增加流动检测设施,加大抽检力度,建立覆盖重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体系,初步形成以职能部门权威检测机构为龙头、企业检测室(点)为基础、社会第三方为支撑的“三位一体”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
(二)实施百万居民绿色消费保障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积极培育壮大新兴快餐连锁行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绿色早餐工程,扩大绿色早餐的覆盖范围和惠及人口,切实解决工薪阶层早餐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全市早餐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岛城经济发展提供安全放心的后勤保障。同时,拓展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覆盖面,确保受益消费群体扩大到60万人;深入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总数达到567个,覆盖100%城市社区。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
(三)实施百万学生食安保障工程。以学校餐饮保障为重点,加快推进“阳光食品工程”实施步伐,进一步拓展覆盖范围,扩大网上招投标规模,促进供需单位加强对接;建立健全供方严格准入、校方严格把关、各方广泛监督相结合的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新模式,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积极培育壮大新兴配餐帮厨、快餐连锁行业,发展学生营养餐等系列工程,切实解决岛城在校学生的午餐难等问题,力争在校学生放心午餐覆盖率达到100%;完善“黄牌警告、红牌退出”机制,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基本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岛城在校学生的餐饮消费安全。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
(四)完善肉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市畜禽屠宰管理条例》,鼓励大型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提档升级,不断提高畜禽屠宰行业集中度和生产经营现代化水平;严格定点屠宰管理,规范进货、静养待宰、屠宰、检疫检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出厂销售等记录台帐,保证入厂生猪和出厂肉品质量安全。修订《市畜禽产品入市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参照猪肉市场监管模式,探索牛、羊肉备案入市管理,在市区标准化农贸市场全面推行“场厂挂钩”三方协议约束制度,进一步完善肉类流通可追溯系统。鼓励规模生猪入市备案屠宰企业加快“放心肉”专卖店建设,年内力争达到1000处,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镇驻地。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
(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市级食品安全研究会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初步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指标体系,采取专家风险分析与部门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分析,力争对潜在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建立食品安全“六统一”监测机制,增强各监测机构之间的协作性,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检测,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监测效能;针对突出问题,通过飞行检测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重点项目的抽检力度,尤其加大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特定情形情况下的专项检测力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进行有效处置,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维护食品安全大局稳定。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
(六)构建“智能食安”电子化综合监管平台。依托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食品安全电子化综合监管系统,优化整合零落分布在多部门的证照信息、检验检测结果、行政处罚记录、现场巡查记录、举报投诉情况等资源,并将监管终端覆盖到市、区、镇、村四级组织。
一是建设市、区(市)一体化的网站群,实现面向公众的新闻、政民互动、消费预警和教育培训等功能。
二是以建设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综合检测平台、应急联动平台、地理信息辅助平台、综合办公平台、食品溯源管理平台为核心,实现食品安全的综合管理。
三是通过基层协管员,定期采集各经营主体的多媒体检查信息,自动转发给相关监管部门,弥补监管力量不足,促使部门及时履职,建立起全市联动、责任明晰的社会化网格化监管体系。
四是汇集并动态分析各类数据资源,全面评估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粮食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全面发动(5月底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启动,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周密安排部署,制订严打整治方案,通过集中动员、媒体宣传、社会发动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部署,夯实整治工作基础。
(二)拉网排查,整改提高(6月1日—6月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根据方案规定的主要任务对相关经营主体进行地毯式检查,摸清经营主体底数,全面掌握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建立健全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档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整改。
(三)集中整治,重点攻关(7月1日—11月底)。根据拉网检查结果确定整治的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市场、重点区域,明确整治目标,制定周密计划,落实整治措施。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查。
(四)考核验收,巩固成果(12月1日—年底)。市政府根据各区市各部门确定的专项整治目标,组织开展考核验收,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到位、目标未按时完成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将整顿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各区市政府要加快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办事机构建设,实现监管重心下移,重点落实镇(街道)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职责,在镇(街道)成立专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队伍;在村(社区)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及信息员等群众性队伍,发挥其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配合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问责。
(二)协同配合,严格执法。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多方力量,采取摸底调查、群众举报、协管员报告等形式,深挖案件线索。期间,要搞三次大的战役,重点对食品药品生产集中区域、批发零售集散地、城乡结合部和市交界区域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从快、从严、从重处罚。要强化证据意识,及时固定收集相关证据;要完善案件移送程序,及时移送案件及相关证据材料;要认真做好有关技术支持工作,对公安机关办案中涉及的食品质量鉴定等方面需求,积极予以支持,及时提供鉴定检测结论报告,依法严惩犯罪分子,防止以罚代刑。
公安机关要结合“打四黑、除四害”行动,将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嫌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要提前主动介入,及时摸排案件线索,简化程序,快速立案,迅速组织力量侦破;特别对重大案件,要集中优势警力,快侦快破,提高案件查处效率;要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实行挂牌督办、案结销号;依法查处妨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严格督导,狠抓落实。市、区两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制度,对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并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媒体通报会,公布整治结果;同时,建立以“专报、通报、见报”为主要形式的“三报”制度,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制度落实到位。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集中排查消除隐患,切实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同时,要制订具体的检查验收办法,定期对本地区、本系统的整顿工作进行督查验收,定期分析形势、评估效果,确保各项整治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各区市政府对本辖区的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负全责,要切实落实属地化监管责任,全面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
(四)着力治本,确保长效。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区本系统的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深刻查找问题,狠抓薄弱环节,制定周密措施,与整顿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和落实。及时总结整顿工作经验,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执法监管制度,强化建章立制工作,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自律制度。要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示范街、示范店等创建活动,不断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企业诚信体系,建立各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档案,推动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实施违法违规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依法实行全行业禁入。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研判,积极作为,及时出台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食品药品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呈现稳定向好发展态势。但是,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多、小、散,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特别是基层薄弱的监管能力,使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呈频发和多发趋势。如何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者认为,坚持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这也是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明确职责,准确定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能
食品安全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单靠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很难监管到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能:一要强化隐患排查。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同志对基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状况了解最清楚,各食品监管部门要紧紧依靠基层同志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全面掌控不同类别企业的潜在隐患和风险点,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强化信息上报。各乡镇(街道)都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加强日常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拓宽信息报送渠道,畅通信息报送网络,确保食品安全问题早报告、早处置。三要强化协助执法。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员和村(社区)协管员大多不具备独立执法资格,但是要积极协助市县两级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活动,有效弥补监管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的缺陷。四要强化宣传教育。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工作举措等,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的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格局。
2创新体制,科学合理设立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近年来,国务院做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重要部署,主要目的是建立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责任明确、主体清晰。作者认为,就我市来看,每个县区市场局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状况实际,需要将编制设定在40到100人之间,将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工作职能整合起来,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每个乡镇(街道)联系至少2名监管员,有条件的县区可以采取派驻的方式深入乡镇(街道)工作。每个乡镇(街道)设置食品安全办公室,人员编制在3-5人为宜,编制可以从其他部门调剂解决。这样设置的优势是,既可以锁定乡镇属地管理的责任,又解决乡镇监管不执法的困境;同时乡镇(街道)食安办对上既接受乡镇政府的直接领导,又接受县区食品安全办的工作指导,同时协助县区食药监局的具体监管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可以协调当地工商所、农业办、教育办、公安派出所、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共同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合力。
3健全制度,逐步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办作为乡镇(街道)政府常设机构,承担着辖区内食品安全组织协调和日常监管工作,需要健全一系列工作制度: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析本辖区食品安全形势和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安排部署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络,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二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督促食品安全成员单位更好地履职尽责,协助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食品企业(基地)生产经营行为;三要建立协助执法制度。积极协助县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活动,有效弥补监管执法力量不足,提升监管效能;四要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整理,及时掌握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做到食品安全信息的综合利用和分析;五要建立应急处置制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故),乡镇(街道)监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控制现场、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六要建立宣教培训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扩大食品安全宣传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七要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将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县区目标考核体系,逐级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状》;确保食品安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八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确保履职尽责。凡是发生失职、渎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4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市、县两级政府食安办要将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员、信息员的培训纳入培训年度工作计划,所有基层监管人员必须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执法活动。一是强化业务能力培训。要依托各类培训机构、专家团队、科研院校,围绕基层监管职能、行业特点和监管重点等具体内容,定期开展各类业务能力培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基层监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隐患排查的实效性。二是强化法律法规培训。定期开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基层监管人员执法水平。三是强化信息技术培训。食品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新的形势要求基层监管人员不断提高应对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科技性,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举办实战演练,提高监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截止2019年,我县通信业务总量达6.5亿元,同比增长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4.85万户,同比减少2%,年末移动用户数达73.6万户,同比增长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9万户,同比增长23%,累计建设基站2531个,同比增长1%,数据端口达39.6万个,同比增长6%。我县通讯行业发展总体较好,呈上升趋势(详见表1)。
表1 2019年我县通信行业业务情况
通信业务总量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
年末移动用户数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
累计建设基站
数据端口
2019
6.5亿元
48455户
73.6万户
19万户
2531个
39.6万个
同比增长
9%
-2%
9%
23%
1%
6%
(二)税收情况。我县通信行业现有5户企业(移动、电信、XXX分公司、XXXX分公司、XX公司XX分公司),均为非独立核算单位,涉税费(除房土两税外)均在市级以上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征)或汇缴,2019年度共纳税613万元,2020年(截至11月20日)共纳税169万元(详见表2)。
表22019年、2020年我县通信企业纳税情况
单位:万元
公司名称
2019年
2020年(截至11月20日)
纳税总额
县级分成
纳税总额
县级分成
电信公司
16.52
11.05
16.29
10.89
移动公司
578.85
150.75
141.56
37.92
联通公司
11.31
9.52
5.11
3.32
铁塔公司
1.44
0.94
1.44
0.94
光电公司
5.78
3.73
5.39
3.58
合计
613.88
175.98
169.79
56.65
二、主要成绩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通过实施“云视XX”、“宽带乡村”项目,实现了村村通宽带、村村通4G,目前全县村民小组“组组通”宽带率99.2%以上,超过泸州市96.01%的平均水平。深入推进“四网合一”,全县已有3个新建小区宽带建设达到国家、省级光纤到户建设标准。建设通信基站2531个,实现城区、乡镇、交通干线、行政村100%覆盖率。互联网出口带宽100兆,居全省第二。
(二)应急保障能力增强。我县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急抢险预案,各通讯公司配备了应急通信保障专业队伍,24小时值班值守,较好完成了我县各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我县举办XX节、XXX鉴会、XX庙会等重大活动,市、县通讯公司派出通讯应急车现场保障人流激增导致通讯不畅问题。每遇暴风雨气候,各通讯公司网络维护中心及时启动汛期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及时恢复受损的通讯设施。
(三)5G建设有序推进。5G基站建设方面,我县围绕“2020年-2022年分批次建设5G基站200个,实现全县主城区5G信号覆盖,其他镇街逐步推进实施,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5G网络建设,截止目前,全县主干道路已完成5G基站建设4个,在建48个,另有142个正在规划设计中,主要覆盖主城区重点道路。5G+应用工程建设方面,XX工业园区、XX经济园区、XX农业园区企业强化在数字化应用、智能化生产线等方面加速数字融合应用,打造“5G+智能制造”“5G+智慧工厂”“5G+智慧农业”示范集群;加快县城小区5G建设,打造“5G+智慧小区”应用示范;加快医院、学校的5G布局,打造“5G+智慧教育” “5G+智慧医疗”应用示范;加快XX、XX、XX景区5G发展,打造“5G+智慧休闲旅游”应用示范。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通讯设施建设不均衡。通讯行业企业追求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在偏远山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山区村社信号较弱甚至存在信号盲区,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二是通讯设施规划建设不尽合理。通讯设施规划建设由省集团公司直接招投标,存在电杆架设不规范、管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影响市容市貌,且部分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市、县级分公司缺少话语权,难以尽监管验收责任。三是通讯设施修复不及时。故意或过失破坏通讯基础设施问题时有发生,但难以得到及时修复。如XX工业园区通讯管道在施工中被挖断后,已过一年有余,虽然经济商务科技局、临港工业园区多次协调,至今未修复。四是部分群众不支持通讯设施建设。虽然有《XX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为通讯设施建设保驾护航,但仍存在部分群众不支持或要求高价赔付的情况。如XXX局为解决XX古镇景区人流量大时对通信信号的需求,曾组织通信公司会同XX镇、XX公司在XX古镇景区内选址建站,开工后即被周围群众阻工,无法建设;XX镇XX村一铁塔建成5年,被周围群众阻挠无法开通使用;XX小区楼顶基站因居民阻止基站被拆除等。五是协调沟通难。通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需要各行业多部门具体落实,受制于各部门自身政策、管理规定等约束,协调沟通难度较大,部分项目建设落地困难,政策无法真正落实,企业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和扶持。
(二)通信行业服务质量方面
通讯公司仍存在重营销、轻维护,重业绩、轻管理的现象,侵害消费者权益。资费信息含糊不清,用户难以查询和获取消费明细情况,大部分用户不清楚收费项目、计费标准、计费方式;套餐业务不透明,未标示或含糊标示消费年限、附加条款等,公示标准与实际执行情况不符。调查问卷显示:23%被调查者对话费计算不满意、13%非常不满意;业务取消难、变更难,甚至不能取消、变更,以至于部分用户直接选择销卡来结束业务。如办理部分套餐取消和变更业务等,申请时,可以电话办理,也可以手机app办理,但是要取消、变更时,就需用户带上身份证亲自到营业厅或号码所在地营业厅办理,有时候一次还无法取消;行业内部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如对用户携号转网设置门槛,转网难,又如XX商贸城目前只有移动一家公司进入服务,排斥其他公司进入,形成行业壁垒,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安全隐患治理方面
主要表现在管线布局不合理,电杆、拉线冗杂,易发安全事故。特别是老旧场镇、城区老旧小区,电杆随意穿插于场镇路口,几家通信公司均在此拉接线路,线路混乱,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通信设施随意搭建,现成的通讯设施许多立于人行横道及其他交通路口,电杆沿公路排布较多,且还存在部分横跨公路,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造成通行障碍和严重的安全隐患;废弃设备拆除不及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更新换代,新设备不断增加,废弃的设备未及时拆除,导致废弃赘余设备多,存在安全隐患;电信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仍存在漏洞,存在号码泄露的情况,不利于隐私保护,且电信诈骗电话较多,易造成人民财产损失。
(四)监管方面
一是监管脱节。现行体制下,通讯公司的行业监管职能部门主要在省级,地方政府部门缺乏监管能力,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依靠企业的自律行为。二是重视不够。通讯发展实施主体虽然是通讯公司,但更是一项共用事业,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关部门和镇街重视不够,没有做到主动配合、依法作为。三是缺少工作抓手。各通信企业均为央企,县级公司需服从省市公司管理,缺少话语权和主动权。主管部门至今未能找到约束通讯企业的“抓手”,难以履行监管职能。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思想认识,积极履职作为。在信息社会,通讯行业是数字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行业在前期线路站点规划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党委政府的属地管理,加强沟通协调,积极配合地方规划建设,共同将这项惠民工程、服务工程落地落实;镇街要将通信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主动介入,积极推进;相关职能部门要将通信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科学设计、科学验收;加强政府、通信企业之间沟通联络,建立会商机制,做到通信规划要科学、通信建设均知晓、通信隐患要杜绝。
(二)强化设施建设,保障通讯需求。一要紧抓加强5G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投资,合理规划布局,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重要景区、经济开发区加大基站建设力度,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要加强上争上报力度,通过加强与省市通信发展办公室的汇报沟通,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我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三要督促通信运营商采取多样化多途径,加强偏远山区和盲区通信信号覆盖,不断改善通信质量。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通讯企业应合理分布基层站点,对有关业务不能以承包代管理,要加强对商的监督和管理。第二应转变观念,通讯事业是公用事业,在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法律意识。要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在宣传资费套餐上向老百姓解释清楚,杜绝误导消费、捆绑销售现象,真正提升通讯行业服务水平。
(一)指导思想。“十小”整治试点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指针,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扶优与治劣相结合,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镇(街、开发区)为主负责、业主自律诚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块为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快推进执法监管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善消费环境,保障消费安全,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要求。以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市场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巩固和扩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十小”行业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20*年8月10日——20*年8月31日:摸清全镇“十小”行业的基本状况并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各项监管制度;制定“十小”行业的生产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注重典型示范,总结“十小”整治工作规律,开展“十小行业百点示范”活动。
2、20*年9月1日——20*年10月30日:在全镇农村全面开展“十小”整治行动,充分发挥百个示范点的典型引路作用,推动“十小”行业按照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即:扶植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水平;改造提高基础条件较差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范要求;关停转化达不到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同时,对故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生产经营条件恶劣、产(商)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又不主动整改或屡次整改仍不到位的,要坚决予以打击或关停,净化农村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3、20*年11月1日——20*年11月20日:各牵头部门组织自查自纠,迎接市“十小”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验收。巩固和深化“十小”整治成果,制假售劣、商业欺诈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十小”生产经营行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农村市场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十小”行业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健全;农村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4、20*年11月21日——20*年11月30日:市“十小”行业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考核验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各牵头部门及时组织查漏补缺,作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迎接金华市“十小”整治办公室验收。
二、整治重点
重点对象:生产经营食品、药品、农资、液化气、音像制品、美容美发、农村客运等涉及群众身心健康安全的产品或服务的站、点、店、户。
重点区域:“十小”行业比较集中的古山镇镇政府所在地,以及无证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
重点问题:生产经营中“脏、乱、差”和“无、散、低”等问题,具体包括:无证照或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为;生产经营不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安全标准产品的行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违反相关管理规定从事音像制品、客运经营的行为等。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部门
(一)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整治。督促纳入监管的小作坊业主履行质量安全承诺,严格按照《浙江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组织生产;以桶装饮用水、“两豆”(豆制品及豆芽)、茶叶、米面制品等食品为重点,会同工商、卫生部门加大对无证照或证照不齐、达不到取证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和取缔力度;严厉打击使用非食用原料、有毒有害物质、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鼓励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按照龙头带动、区域集中等“五种模式”整合提升,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通过整治,促使食品加工小作坊做到:证照齐全;生产场所符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三框一盒”齐备,并执行相关规定;食品生产加工操作人员均持有健康证等。此项任务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牵头,镇政府、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配合。
(二)小食杂店质量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严格执行食品进货台帐制度,积极鼓励小食杂店改善提升为放心示范商店,逐步引导纳入经营食品统一配送体系。通过整治,促使小食杂店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店面整治卫生;严格实行台帐登记制度;严禁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此项任务由市工商局负责牵头,镇政府、经贸、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执法)、供销等部门配合。
(三)小餐饮店质量安全整治。逐步推广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严格执行餐饮原料进货登记制度,严厉查处无证照经营行为。促使小餐饮店、小农家乐、小食堂做到:证照齐全(需证照的)并上墙;环境整治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明示并有效执行;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原料进货台账并实行进货验收;有专用的垃圾桶;餐饮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并穿戴整治。此项任务由市卫生局负责牵头,镇政府、工商、建设、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配合。
(四)小药店质量安全整治。进一步完善药品质量认证和日常监管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许可、索证索票、进货台账制度,禁止超范围经营。促使小药店、小诊所药品、药品专柜(零售点)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场所整治卫生;严格执行药品购进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完善药品储存条件,做好库存药品养护;按规定销售和使用药品;从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严禁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药品;严禁销售和使用假劣药品;严禁违法虚假药品广告。此项任务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牵头,镇政府、卫生、工商等部门配合。
(五)小农资店质量安全整治。推进农资店连锁经营和放心农资店建设,杜绝禁用农药的销售,严厉打击销售劣质农资坑农行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促使小农资店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经营范围和经营内容相符;建立化肥、农药、兽药、种子、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重要农资的进货索证和销售台账制度;执业人员具备农资销售相关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农资使用指导能力。此项任务由市农业局负责牵头,镇政府、工商、质监、供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配合。
(六)小菜场整治。延伸农资市场监管触角,加强对农村小菜场整治力度。促使小菜场做到:建立商品准入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固定和临时小菜场,确属群众生活需要并已纳入乡镇或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对不符合基本条件和严重违法经营的,依法取缔。此项任务由市工商局牵头,镇政府、农业、经贸、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配合。
(七)小美容美发店整治。督促业主严格执行有关卫生操作规程,加大对消毒杀菌设施投入,预防感染和疾病传播,严厉打击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服务的行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使小美容美发店,包括足浴店做到:证照齐全并上墙;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并持有健康证;具备必须的消毒杀菌设备和工作间,经营场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以及毛巾等用品定期消毒;查验化妆品、消毒用品等质量,建立并实施索证索票制度。此项任务由市经贸局负责牵头,镇政府、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环保、城市管理(执法)等部门配合。
(八)小音像店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严禁租售盗版音像制品;保护未成人身心健康,严厉打击销售、暴力、迷信等违法音像制品;加大对音像游商地摊的打击力度,依法取缔“黑网吧”。促使小音像店(包括网吧)做到: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并取得行业经营许可;音像店经营的音像制品有合法进货凭证,正版率达到90%以上;“黑网吧”得到有效遏制;有良好的经营秩序。此项任务由市文化局负责牵头,镇政府、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
(九)农村小客运质量安全整治。严厉打击客运车辆超员超速和无证营运等违法违章行为,严禁使用货运车辆、两轮摩托车、拖拉机或悬挂拖拉机号牌的车辆、报废车或以报废车零件拼装的车辆从事客运。整治农村客运经营秩序,严格执行客运营运许可、客运车辆定期检测、司乘人员资质审查、客运安全管理等制度。促使农村小客运业主做到:证照齐全,手续完备,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按规定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和乘运人责任险,遵章守法,不发生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严重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确保行车安全。此项任务由市公安局负责牵头,镇政府、交通、工商、安全监管、农业(农机)等部门配合。
(十)小液化气供应点质量安全整治。严格执行液化气经营的布点审批规定,加强液化气经营场所的安全管理,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建立行业服务规范,公开服务承诺,收费明码标价。促使小液化气供应点做到:证照齐全;从业人员具有相关资质;经营场所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液化气使用钢瓶100%经过检验合格并建立定点充装供应合同;不短斤缺两;从业人员熟悉业务知识并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建立进货登记台账并索取相关证明和检验报告。此项任务由市建设(燃气管理)部门负责牵头,镇政府、工商、公安、质监、物价等部门配合。
四、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十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各行业整治与规范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会同配合部门编制具体的整治与规范行动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与规范标准,落实各项整治与规范任务。要将“十小”整治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整治与规范任务和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堵疏结合,分类治理。要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把整治工作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五小”整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整治与创业就业的关系。既要整治问题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更要注重规范、服务、提升,做到宽严相济,让更多的群众成为创业者。二是整治与便民利民的关系。既要关停取缔一批无证照及制假售劣的“十小”单位;又要整改帮扶一批“十小”单位达到规范要求,方便群众生活。三是整治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在大力整治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十小”单位的同时,注意保护小而精、小而优的传统产业。要科学界定,合理把握,全面排查摸清“十小”行业底数,掌握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制定整治标准,打扶结合、疏堵并举,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和帮助“十小”单位通过连锁配送、合作经营、区域集中、联合加工等多种方式联小做大、规范发展。
(三)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整治与规范的重点和目标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无论是牵头部门还是配合部门,都要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群策群力,积极主动,认真履职。要积极推动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同时,要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等途径,不断完善治理网络,推动“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5年__区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2015年1~9月我区三个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内河水质达标率为68.5%,其中__河、__河、__河、__浦、__河、__河、__河水质较好,达到ⅴ类水质。空气自动站pm10均值53 ug/m3,pm2.5均值33 ug/m3,so2均值9.0 ug/m3,no2均值25 ug/m3。__区区域环境噪声共布设有效测点网络85个,监测结果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leq平均值为55.9分贝,属于轻度污染水平。
(二)政治首位加强思想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每月不少于1次的政治理论和法规学习,采取外聘专家授课、案例点评、观看影视、通报传达等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全年集中学习21次。二是加强党员队伍教育。认真制定并落实好党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参加区机关党工委组织的__活动、“一起动起来,全民健身与青运会同行”为主题文体活动、__省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第二个烈士纪念日有奖知识竞答活动等。三是重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队伍能力建设,邀请区法院审委会委员、区检察院审委会委员、省厅市局法规处领导和法律顾问就新《环保法》及四个文件配套规定等理解运用开展了7次培训。四是每月定期组织新《环保法》学习、研讨、讲解环保最新动态,邀请律师和一线执法人员对辖区重点企业的企业主或环保主管410人分4批次进行宣讲培训,下发相关法律宣传册900余份,同时组织危险废物产生单位96人次参加培训,进一步规范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并试点推广6家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工作。
(三)一岗双责建设党风廉政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及时召开加强“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召开党组会,研究制定加强作风建设的学习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等。二是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局党组及时研究并下发《__区环保局2015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措施》等,做到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各项工作任务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按照“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局主要负责人分别与局各科室、站、队负责人签订了反腐倡廉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要求。三是严格落实廉政制度。对各部门负责人实行年度考核,全面掌握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工作履职及民主测评情况等;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按要求对重要决策事项、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审批和大额资金使用事项研究实行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先后对监测站购买专用仪器设备项目、空气自动站建设、环保监察办公用房装修、人事调整、经费列支等情况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相关制度,先后修订了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廉政谈话制度、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措施和车辆管理制度等制度;重点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四)省级生态创建取得成效
__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启动后,举全区之力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省级生态市工作部署及区委、区政府“生态__”创建要求,__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按序时进度开展,辖区46个
行政村获得“__市生态村”命名,5个镇申报省级生态镇获得“__省生态镇”命名,8月20日至21日省环保厅组织专家组对我区省级生态区建设进行考核验收,经现场考察和查阅相关档案资料,考核组认为,我区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区考核要求,同意通过考核验收,建议整改完善后按程序上报。(五)统筹抓好环保各项工作
1、水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
一是加强重点企业水污染监管。本区市控重点源废水单位名单10家,其中6家企业已关闭或停产;其余4家企业污水排放达标率100%。二是建议提供政府财政支持。我局向区政府建议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资金纳入各镇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做好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日常监管工作。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巡查。在__、__、西北区水厂市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新成立的飞凤山水源地范围内,加强排查和整治威胁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重点流域的污染隐患,每周定期检查并做好日常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上报并建立环境监管长效管理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及市区文件和领导批示精神,结合我区实际草拟《__区饮用水源环境保护长效管理实施办法》,并于9月23日下发,征求__、__、__镇政府及区直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后进行修正。四是根据《__市2015年__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按市流域办的通报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做好整改。__镇政府已采取修缮围网、清理垃圾、转移健身器材等举措对__水厂水源保护区进行整改;__水源保护区围栏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局与区财政局联合发文《关于申请__区__水厂、__水厂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补助的报告》向市财政局、市环保局申请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补助,我局正积极跟踪中;__码头已搬离一级水源保护区,新码头选址在离__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下游300米之外的位置,由区城乡建设局委托相关公司设计施工监理,于2015年7月初通过验收并报告区政府进行命名启用;水源环境保护标示牌正在制作中。五是杜绝畜禽养殖污染回潮工作。规模化畜禽养殖方面:6月12日,区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位于__镇__村的__、__和奶牛场依法进行,“十二五”期间我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经全部关闭到位。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方面:今年我区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是__镇__村以及__镇__村生猪养殖问题。发现畜禽养殖回潮现象,我局立即督促相关镇、街对畜禽养殖场进行采取畜禽迁移、畜禽养殖场拆除等措施;目前__镇__村猪栏已全部拆除;__镇__村生猪已基本迁移完毕。
2、大气污染防治全力展开
一是加强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监管。本区市控重点源废气单位名单19家,其中8家企业已关闭或停产,其余11家企业的锅炉废气排放达标率100%。二是开展餐饮业油烟整治工作。完成了建立5条餐饮业油烟整治示范街工作,督促辖区内300余家餐饮业展开治理。对群众投诉强烈的26家餐饮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安装经过国家认证的油烟净化装置,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并动态督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到位。三是加快29中、师大、__的大气自动监测点位的楼顶绿化和喷水建设工作,不断改进施工方案,治理成效显著。四是取得辖区企业禁煤工作阶段性成果。根据__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下发的__区锅炉禁燃改燃名录,__区共有区管登记在册的使用锅炉企业43家,55台锅炉。上半年对我区燃煤锅炉所属企业进行逐一走访,宣传“禁煤”政策,听取企业“改燃”的诉求,并重点针对有条件改燃的企业下达了具体要求。对超过整改时限还在等待观望的采取强制措施,于8月底、9月中旬,区环保局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局、区安监局、区市容局、区公安消防大队及相关镇开展联合执法,对4家塑料行业锅炉重要部位进行了切割,对1家木材加工厂采取了断电措施,对1家企业的生产锅炉设备进行拆除捣毁。截止9月30日,我区55台锅窑炉改燃淘汰已全部完成,除部分停产停用外,绝大部分都已改用生物质成型颗粒等清洁能源,超过区政府要求的95%目标任务。五是开展__区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调查工作。根据市局要求,我局7月开展__区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调查工作,以2014年为基准年,筛选出涉及17个行业的25家企业进行布表调查,涉及9种污染物,调查上报的数据经过审核测算,将作为__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数据支撑。六是根据《提升__市环境空气质量行动计划》牵头起草并提请区委制定印发《提升__区环境空气质量行动计划》(__委[2015]65号),区直各部门同心协力,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升辖区空气质量。七是依托《__区市容管理和城市执法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起草制定《__区整治焚烧垃圾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镇街属地管理为主,区市容局日常监管、协调与指导,区环保局督促监管职责。八是制定了《__区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明确了2015年__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确定了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及完成任务的保障措施。同时针对颗粒物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我区大气环境首要污染物现状,针对__区餐饮
业油烟、城区扬尘污染、城区焚烧垃圾、大排档的烧烤摊、重点行业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等4个问题,制定《关于印发餐饮业油烟整治等四个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__政综[2015]243号),对总体要求、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工作安排均做了具体规定。九是制订《__区师大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针对师大周边两公里范围内建筑工地防尘、拆迁工地防尘、道路保洁及清洗、夜间烧烤及占道摆摊大排档等进行专项整治。3、全力保障居民安静环境
一是日常严格督查经营性文化娱乐单位噪声源,确保广大市民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二是制定《2015年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于5月13日至6月12日18时实施。中、高考考试期间,全面规范排查考点周边的加工制造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单位和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等噪声污染源单位,并以学校区域和居民区为重点,对考点150米区域内进行定人、定位、定时巡查,及时制止违规行为,确保不出现噪声影响考生考试。
4、全面统筹日常性工作
一是2015年1-9月我局完成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16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编写工作;完成监测收入7.6万元,按进度完成任务。二是分解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的下达。6月召开环委会全体成员会议暨2015年全区环保工作会议。《关于下达2015年度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的通知》(__政办[2015]180号)已下达镇(街)、区直有关部门,明确了任务、责任单位、完成时限,促进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工作的开展。三是积极配合__市环保局做好国家级生态市迎检工作,制定《__市国家生态市建设技术评估涉及__区迎检现场工作配套方案》,由区政府召集相关单位落实责任,共同做好__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技术评估工作。四是2015年至今,我局在依托__区政府门户网站的“部门动态”、“政府信息公开”、“规划计划”、“办事指南”、“印象__-生态__”等栏目公开政府信息约441条,在环保局部门子网站约公开485条。
(六)环保审批服务优化提速
认真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根据产业政策和土地规划严把审批关,并配合区行政服务中心做好入驻项目的网上办理工作,截至10月15日,共审批建设项目36项(其中报告表14项,登记表22项),验收24项,排污许可证28件。
1、落实简政放权工作。我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率先启用__区行政服务中心环保审批专用章并被授权对许可事项进行审批。对现有事项进一步压缩工作时限,排污许可证审批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办结改为即办,环评审批中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工业型、非工业型)项目和核技术应用类登记表项目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办结缩减为3个工作日,并对入驻中心的12个行政许可事项重新进行了优化,减少了部分申报材料,减少办事环节。
2、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根据环保部关于建设项目审批和验收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7月份起对所有申报审批和验收的报告书、报告表项目在受理和拟审批环节在区政府网站全文公开,对存在环境敏感目标的项目,采取实地勘察、上门走访、现场粘贴公示等方式保障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减少因信息披露不到位引发的群众投诉情况。
3、试点排污权改革工作。按照我市出台的排污权政策相关规定,2015年主要任务是完成除8个试点行业以外的初始排污权核定工作。经查,我区目前无企业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核定量,无需进行初始排污权核定。
4、开展黄标车补贴。根据《__区提前淘汰报废“黄标车”经济补偿方案》,我窗口主要承担“黄标车”的认定工作,市局下发的黄标车名单中我区共有8253辆黄标车;梳理办事流程和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黄标车”尽量做到当日审核,让群众能及时将材料送至拆解公司进行拆解报废,对完成拆解的“黄标车”在十个工作日内给予审批办结并转交下一部门进行办理,截止10月中旬窗口共核定黄标车1021辆,进入补贴流程的420辆。
5、规范行政权力运作。今年以来,省、市、区政府均对规范权力运作,公开权力清单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局先后梳理了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理了证明类事项,并剔除了涉企涉民证照(卡)证明类事项办理中无法律依据的证明材料。网上审批方面,杜绝体外循环,所有事项清单一次性告知,全年没有出现超期办结事项。做好许可案卷规范化,先后通过省市区各项检查。
6、牵头开展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排查工作。根据省环保厅统一部署,区环保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各镇(街)联合开展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排查工作。目前我局以统计局2013年经普企业为基数,将企业名单已下发到各镇、街,确保该项工作能够按时有序推进。
(七)环境监管力度得到加强
1、积极开展环保大检查。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和《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为契机,围绕省、市环保部门贯彻落实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__区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环境执法监管年活动,对全区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摸清企业排污情况和污染源类型。规范登记,建立台账,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造册,依法查处、依法予以公开。
2、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治理、拓展范围、解决诉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气、声等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联合区市容局、工商局、安监局、电力等相关部门和有关镇、街,对__镇__村、
__村、__山上等6处8家的炼胶场、废塑料加工场;____村、__村、__村等5家废塑料加工场,以及__街道__村下道7家石材加工店等共20家的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联合取缔。对违法排污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捣毁、切割、拆除、断电等措施予以取缔,并对下道7家石材加工店的占道经营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对擅自改变生产工艺、治理设施未经验收、喷漆废气直接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罚,目前已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4起,处罚到位12起,罚款金额25万。今年已完成3起超标排放3倍以上含一类重金属、涉嫌严重污染环境犯罪司法移送工作,移交检察院处理;对1家通过地面软管排放含重金属废水的加工店决定移送公安部门准备依法对当事人实施行政拘留。3、加强对排污单位进行排污申报和核征排污费。对辖区321家排污单位进行了排污申报,征收排污费260万元。
4、为做好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期间环境保护工作,我局制定《第一届青年运动会期间__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全力保障首届青运会在我区顺利召开。
5、认真查处环境污染投诉件。在受理和办理环境事项中,严格依据省工作条例和新环保法要求,按照“专人受理,交办转办,现场查处,审核反馈,回访复查,建档备案”的步骤,严格依法办理。目前接到上级转办件、数字城管、微信投诉、12345、12369、群众直接来电来访等各类件2290起,反馈率100%。
6、严把危险废物转移关。(1)严格实行五联单制度,对申请危险废物转移的绝大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检查,督促企业规范危险废物管理;截至10月10日,共计审批了辖区内35家(次)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转移的申请,累计转移42车167.98吨危险废物。(2)制定《2015年度__区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自查工作方案》,对全区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进行考核自查;对市控3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3)摸底辖区内电动车废电池情况。要求镇(街)环保站对各辖区内经营电动车店面及电动车维修站点内电动车废电池回收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区除__镇外共计有138家。(4)依法对辖区内区属辐射工作单位开展安全监管检查工作,__辖区内原有16家区属辐射工作单位,其中2家辐射工作单位已停产,放射源已依法收贮、另有一家辐射工作单位已停用x光机;尚有13家辐射工作单位正常开展工作,均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
7、认真把关清洁生产验收。2015年我局应完成清洁生产验收企业10家,除因厂房搬迁等各种原因暂缓本轮清洁生产验收的4家企业上报市局外,剩余6家企业我局下文要求企业于8月30日前完成清洁生产验收。目前,____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清洁生产验收、__金日涂料有限公司申请验收资料已上报市局,仍有4家企业还未完成清洁生产验收。
(八)环保宣传工作逐步加大
一是每季度定期向辖区30万名移动用户发送环保宣传短信,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及生态创建知晓率。二是利用公交车、出租车的led电子显示屏定期滚动播放生态宣传标语。三是我局参加了省环保宣教中心、市环保局等主办的第44个世界环境日,“六五”宣传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迎接青运会,环保我先行”,旨在宣传“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四是联合__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绿色先锋化学人,美丽__我共建”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设座谈会、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与宣传“保护水源在行动·绿色家园齐共享”的环保理念。五是我局向企业、机关、社区、高校等部门和行业招募20名环保监督员,担任辖区环保社会监督员,并已下发聘书。六是为提高群众对__区创建省级生态区的知晓率和满意率,__区各镇(街)及区直部门计162个部门对外公开电话设置为生态文明电话彩铃。
一是我局将着重针对省考核组对我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提出的问题,联合行动进行整改,争取在验收时顺利通过。我局已根据《__省环保厅关于__市__区省级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及整改意见的函》做好《__区省级生态区建设考核验收整改工作任务分解安排表》,已报区政府,待研究下发文件。
二是预估2015年12月中旬,__市将承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__年会,为配合做好年会工作,我局已制定《中国生态文明论坛__年会__区配套方案》,待上报区政府研究部署。
三是我局牵头组织编制__区“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四是依法完成2015年排污费征收任务。我局还有140万元排污费要抓紧征收,排污收费工作要完善档案、录入系统、核查核实,做好省、市稽查准备工作。
五是巩固5条餐饮油烟整治示范街的建设成果,力争通过复核验收。
六是积极协调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在__市环保局网格下完成本区网格化建设,形成__区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上报__市环保局;加强对锅炉禁燃改燃后期督查工作,确保禁燃改燃不反弹,不复燃;依法完成2015年排污费征收任务,完善档案、核查核实,做好省、市稽查准备工作。
七是根据《__区提前淘汰报废“黄标车”经济补偿方案》按进度做好黄标车淘汰工作。我区2015年底应淘汰2005年底注册的营运黄标车,据统计,我区目前共有2005年底注册的营运黄标车共923辆,目前仅淘汰17辆,距离省环保厅要求的
10月底淘汰80%,11月底全部淘汰的目标差距巨大。我局将认真做好牵头工作,每日督促各部门、镇街上报工作进展,并将存在问题及时向区领导汇报。八是根据省厅要求,开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工作。我局牵头组织开展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排查清理,并根据清理结果按照省环保厅制定的认定和备案条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认定和备案,可以免于办理审批、验收手续纳入正常环保监管,对不符合认定和备案条件的将依法关停淘汰。
九是建立我区危险废物规范化检查工作调度制度,实行周调度、旬报告制度,实施时间自2015年10月19日起到今年年底。
十是10月我局再次发文要求未完成验收的4家清洁生产验收企业尽快提交材料申请验收,确保年底前完成今年验收任务。
十一是重点做好__水厂、__水厂、西北区水厂及新建设的飞凤山水源保护区保护工作,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督促飞凤山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游艇码头限期关闭或拆除。重点制作及安装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标示牌。配合__镇政府做好__饮用水源地被市环保局挂牌督办的摘牌工作。
十二是制定区政府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我局将制定镇(街)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采集2015年镇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各镇街环保目标任务完成率的数据。
2016年是十三五首年,我局把环境保护与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以提高辖区环境质量为目标,努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
(一)依法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一是合理运用法律法规等组合拳。学习好新《环境保护法》及配套法规,贯彻好赋予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污染设施等环境执法手段,加强与区公安分局建立联动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和重点案件会商督办机制。
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开展执法工作。1、开展建设项目清理清查工作,加大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检查的检查力度。2、继续深入开展污染源检查。3、持续开展禁煤后督察工作。经常性采取突击检查,对已改燃的锅炉企业加强督察,严禁恢复燃煤锅炉的使用。4、做好环境应急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企业其他环境应急防范措施、设施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等。5、持续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使环境问题得到整改落实。主要是企业是否被挂牌督办、立案处罚或要求限期整改等,环境问题整改是否落实到位。6、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重点案件化解。对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重点案件或地方突出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或突出环境问题调查中涉及环境犯罪或治安处罚、落后淘汰产能、无证无照经营活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依法移送或移交相关职能部门查处。
三是全力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建立完善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重点案件会商督办机制;及时移交涉及两高司法解释和新环保法规定的涉嫌严重环境违法案件;全面开展辖区内机动车修理行业专项整治,重点从加强环评审批验收、加强废机油等危险废物规范处置、加强废气和噪声监管等方面规范机动车行业环境监管;开展重金属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打击非法小电镀力度,切实防止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污染城市环境违法行为,有效解决涉及民生的环境问题。
四是全面推动环保信息公开。依托区政府网平台,依法对环境行政审批、环境监察职权、违法企业信息、群众投诉查处情况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对重点案件、诉求热点主动对接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摸索环境执法阳光下运作。
(二)继续优化环保审批管理
一是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省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可能对群众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二是根据我区清理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排查情况,对符合认定或备案要求的项目给予认定或备案。三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并做好案卷的归档工作。四是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
(三)全力确保环境质量安全
一是进一步抓好流域综合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依据《__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__政[2014]46号)要求,把饮用水源地(__、__、西北区和新建设的飞凤山集中饮用水源区)环境安全作为保底工程抓紧抓实。区环保局要通过强化日常管理,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周巡查制度,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辖区各镇政府以及职能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对水源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强力取缔直接向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的企业和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二是进一步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开展城区拆迁工地粉尘专项整治;继续加大燃煤锅炉整治力度;加大“冒黑烟”专项执法检查;加强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检查;牵头并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整顿焚烧垃圾污染、餐饮油烟污染等专项执法检查。巩固提升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降低pm2.5和pm10浓度值。
三是进一步做好区域噪声防治工作,切实提高声环境质量。配合上级环保部门继续优化噪声监测布点,全面掌握区域声环境质量。坚决查处工业企业、娱乐场所的噪声污染。
四是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确保医院等重点部门卫生安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要求,开展重点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危险废物规范化整治,落实危险废物转移审批五联单制度,保证危险废物集中处理。
五是进一步开展核与辐射监督管理,营造核环境安全。对辖区内辐射单位开展年度安全监督检查,完善辐射环保审批手续,严格实施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切实保证我区辐射环境安全。
(四)努力增强环保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