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23:47: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项目教学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近几年来,项目教学在全国职业教育兴起,但主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也还在起步阶段。笔者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NYP)参加“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培训,并且深入了解项目教学的管理和评估体系。
一、“教学工厂理念”、项目教学及其模式
项目教学的基础在于“教学工厂”为主导的培养方式,即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且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要将企业实践环境引入学校,或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项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NYP的项目教学建立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从事一种研究或设计活动,最终体现成相关的完成品,并从过程中加深掌握学习的成果。NYP项目教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分为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每一个学期有一个单独的学期项目,根据该学期所开设课程来设计,由课程教师引导每周的运作流程。在第三学年设12周的“毕业项目”和12周的“企业实习”。“毕业项目”分为企业创新项目和科研创新项目。毕业项目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所层次的工作环境中。“企业实习”相当于我们的生产性实习。
二、项目教学的管理
(一)项目来源、应用和管理方式。NYP的项目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大型企业。这些项目按照难易程度被拆分为许多小项目,然后被妥善地制定为学生的学期项目或者是毕业项目。在第一、二个学期,主要是完成创意项目。从第三学期开始,学生会被要求完成一些以主要课程为基础的学期项目或者毕业项目。在项目的管理上,由教师带领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从项目的产生、策划、师生分组、项目过程监管到项目实施过程的挑战处理等方面都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最终由以项目导师和评审委员会老师们一起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估。
(二)无界化校园,形成团队合作的项目管理理念。无界化的理念来源于现实的问题,NYP的企业项目所涉及的问题没有办法用工程之间的界线或者学科专业之间的界线来划分。因此,在解决企业项目的过程中要求各个系部之间共同研究、分工协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管理和完成。无界化的理念渗透到了校企合作、教学与市场、校内资源等方面。企业将工作车间、商店设置到学校中,将先进的设备机器交给学校使用,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派到学校授课,学院接受并完成企业的项目。同时学院紧跟市场和科技的走向,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并且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三)以人为本,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管理精神。NYP的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当项目主体,项目老师为项目设定标题、规格与科技的应用,学生自发性的执行项目,包括项目执行方式、进度、寻找资料、解决问题、规划学习汇报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完成项目时,接触到的是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及真实的项目,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市场接轨的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四)AES知识库,推行共享式项目管理手段。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构建、成果展示都存放在AES(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知识库中,通过设定权限的方法,让全校范围内的师生学习和分享。学院将经验积累和分享体系作为一个常规化、系统化的要求加以推行,教师和同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方法、结果都要放在知识库中以便形成自己的一套过程性记录。对于学生来说,如果第一批学生在毕业项目时间内还没有完成的部分项目,可以交给下一批学生让他们阅读记录后继续完成。对于教师来说,能够随时查看学生的完成进度,并且给予指导。
三、项目教学的评估
项目评估按照项目的类别分为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的评估。学期项目由导师带领学生完成,并对项目成绩进行评估。导师的评估项目为学生课间学习表现,作业呈交、项目成品演示质量。导师不仅要评估项目的构思创意,项目成品的完整性和操作性,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思考、动手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演示技巧,最后综合评估完成情况。学期项目的设计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遵循了教学规律,在评估上也体现不同学期的特点,第一学年重点在于创新,第二学年重点在于整合知识,锻炼能力。第三学年,完成毕业项目。毕业项目由项目老师和独立老师评审。项目老师在项目期间要对学生的项目期间作业表现,项目成品操作成效,项目报告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估。评审老师要对学生在项目期中和期末项目演示与答辩表现进行评估。最终评估从项目呈现技巧、项目控制与管理、项目研发成果、工作态度,项目成果报告五个方面进行期中和期末评审。
四、启示
项目管理方面,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在管理上方便了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全程指导,由于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共同开展,让老师能随时查缺补漏,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任务,缺乏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因此,我们可以以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为根本,借鉴项目教学的方式,通过项目任务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创意设计或者项目,以锻炼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除此之外,我国职业院校可以借鉴AES知识库建设,在常规化、系统化的要求下,将项目完成的过程存入知识库,促进知识与资源的共享。教学评估体系方面,我们可以借鉴NYP的评估方式,综合地从项目呈现技巧、控制与管理、研发成果、工作态度和项目报告等方面评估。在项目呈现技巧方面让学生了解格式、内容和呈现技巧的重要性;在控制和管理方面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在研发成果方面让学生具备整体地完成项目的能力;在工作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报告方面,具备一定的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老师在项目教学的开始时候,让学生清楚评估方式和要求,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学生讨论和进行督导,便于学生完成任务,同时培养工作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让学生直接置身于模拟的“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场景中,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探索,学生参与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后期评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与会计学专业的其他核算技能类课程相比,“管理会计”课程,更侧重于能动地利用有关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通过项目法教学,将复杂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可以逐一解决的项目,化整体为部分,由学生唱“主角”,亲力亲为,实际操作。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逐步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于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发挥个人特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由教师从旁指导、引领。教师在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烂熟于心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项目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在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价工作。教师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极大提高了教学和教科研水平,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项目教学法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管理会计”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可以看成一个大的项目,每一章、每一节又可以分成为若干个小的项目,非常适合项目教学。
(一)课前,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学生接收任务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贴合实际的项目,并预先布置给学生。学生接收了项目任务后,可以提前进行预习、预热。例如,“管理会计”课程中的混合成本分解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个混合成本分解的项目,要求学生以三种不同的分解方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进行混合成本的分解。提前将该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以一个班级30人为例,每组5人,共6个小组。其中每两个小组用一种分解方法,实施该项目。分组时,注意男女搭配,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在每个小组里,由学生自己推选出一个“项目经理”,负责该项目组的全部安排和项目实施。学生接收到任务后,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可以预先进行项目的熟悉、梳理。
(二)课中,学生合作完成项目,师生共同评价
课中,由担任“项目经理”的学生,对整个项目小组的人员进行分工。分工时,教师也可从旁协助。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项目分工。心思细腻的学生,可以进行数据的收集;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数据的处理;绘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图形的绘制;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项目的最终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协作,教师发挥指导和协助的作用,及时答疑解惑。各个项目小组完成各自的项目后,将以“高低点法”分解混合成本的两组;以“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的两组;以“回归直线法”分解混合成本的两组,先进行两两比较。接着再将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由学生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对三种方法的具体处理步骤、优缺点、适用范围等作进一步的阐述。
引言
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及普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管理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我们追求的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前瞻性,教学平台的互动性,使教学管理系统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努力打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加速我院的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数字信息技术扩展了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我院在“法自然、尊传统、博学识”育人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推行“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由于教学实施及考核的特殊性,我们试图研究一套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讨论它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试图做使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及管理高效化、移动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一、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针对我院教学资源分散、开放性差等特点,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建立以网上选课功能和教学资源共享功能为主的项目式教学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源服务,使教学资源广泛共享,从而深化和丰富我院的项目式教学,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提升各项教学任务的工作效率,将“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一)教学管理系统化
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将所有的教学信息输入电脑系统,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课表信息、学生成绩、教材信息、场地需求、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企业助教等,且每个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的账号及权限,所以一切的教学活动均能以系统化的方式查看及管理,避免教学上出现的资源冲突、场地受限、排课难以协调等问题。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为教学的运行提供系统化管理,为教学的效果提供可视化评测,是高效的、服务性的、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方式。
(二)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
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培养教师团队的信息化意识,提高教师团队的信息化教学素养。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教学引导作用,将多年的经验和教学资料数字化、互联化,善于将网络中海量的知识提炼归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善于运用新设备或教学辅助软件将教学形式多样化,善于运用移动互联工具传播专业咨询与交流沟通,善于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验性互动教学,运用信息化科学技术为教学服务。
(三)学生选课自主化
艺术设计学院提倡的“工学坊”项目式教学体系,重视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第一学期的艺术基础学习后将进行自主选课。教学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课程的介绍、培养目标、职业技能、成绩构成、企业需求等信息展示,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有目的地选课。同时教学管理系统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班级的人数,将学生的选课系统化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为学生自主选课提供了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保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我院对教学方式改革做出的实践探索,也深化了“课程超市”的教学内涵。
(四)人才素质培养综合化
在我院“法自然、尊传统、博学识”育人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学生品格、技能、专业、特长的全方位发展。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体系在育人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崇敬自然,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元素,理解提炼并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且得到业内和市场的认可。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成绩评定全方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的道德品格、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设计执行能力、企业的评价等,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将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教学系统中,一方面便于学生的互相学习,一方面也成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最佳平台。同时我院的“谈石斋”文化讲堂也是提升学生道德文化水准和艺术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人才素质培养综合化的重要之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终身学习、职业之路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系统将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参加“谈石斋”文化讲堂后的效果进行评测,也践行了教育部对当代大学生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期望。此外,我院开展的学生社团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了学生品德过硬、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优秀、一专多长的多维的、纵深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我院人才培养体系的“服务者”、“践行者”,是管理、实施、展示、评定我院人才培养成果的优质平台,为推动更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供可组织实施的操作平台和基础保障。
(五)教学方式革新的需求
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带来全新的教学方式。移动互联、信息化、交互性等技术因素的加入使以往单纯的课堂式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丰富的精准的系统资源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有效指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移动互联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效果。老师能利用教学系统掌控教学进程,把握学生学习动向,从以往的讲授灌输型转变为引导互动型,使教学过程更有序更高效。所以,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信息化时代下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管理严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需求。
(六)教学资源数字化共享
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材料从纸质化形态迅速转化为数字资源。传统纸质教学管理资源不仅占用大量空间,也不利于教学管理资源运用查找,教学管理信息难以快速地转化为教学管理效益。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资源被数字化,存储空间大,查找方便,完全突破传统教学管理资源的时空限制。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资源爆炸时代,教学管理的效率直接与教学管理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资源的无限共享,帮助高职艺术教育构建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管理手段,在实现教学管理资源无限共享的同时,将教学管理信息化资源迅速转化为教学管理效益。
(七)艺术设计教学特殊性的需求
艺术设计教育有别于文理科教育,更强调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及教学成果的多方位评测,这也是由于艺术作品没有标准答案所决定的。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实施更加多样化,课堂形式也更加丰富,我院建立的“工学坊”项目式教学,涵盖企业考察、市场调研、写生采风、工厂参观、实战项目、项目汇报、顶岗实习、文化艺术讲堂等,教学实施手段丰富,评测学生能力多方面、深维度,决定其需要独立的符合自身需求的教学管理系统,采用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学管理系统是行不通的,是不能体现艺术设计教学特殊性的。所以,建立符合自身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形势所需。
(八)教学方式信息化的需求
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当前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5后的新青年,生活在数字移动互联时代,对网络和手机有极强的依赖性,同时对科技新事物抱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学方式的信息化也是时展的需要,将云存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使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形象、更高效、更交互,更符合年轻人的接受方式。
二、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管理系统的构架设计
教师、企业导师、学生、教学秘书是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组要构成要素,如何将各自的需求转化为功能模块,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教学系统架构的设计,并使他们省心地操作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使用
教师的主要功能模块是上传教学资料、作业批改、成绩评定。我们设计的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中设定教师的使用权限将充分为教师的教学管理服务,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简约、高效,教师将充分发挥教学“指挥官”的作用“经营”教学过程。如教师将个人简介和课程介绍上传到系统上,便于学生了解教师和课程;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上传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安排等教学文档,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建立学习交流群,便于通知课程事宜和课程交流;教师能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布置课程作业及收取课程作业,并及时批改作业,反馈意见。教师在结课的时候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全面评测,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表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教师还能将每届的学生优秀作品加入作品库,建立精品课程库,为以后课程的开展积累优质的教学资料,教师在几次的课程教学后基本能形成一套电子教材。
(二)企业导师的使用
企业导师的主要功能模块是布置项目课题、批阅学生作业、视频课程、企业评分。企业导师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带实战项目进入课堂,让学生明确市场需求、行业标准、职业定位。考虑企业导师任课时间的不确定性,与学生沟通不畅,评定学生成绩不方便等因素,我们设计的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给企业导师分配专门的账号,企业导师在教学系统中上传项目课题、项目要求、实施标准等,在系统平台上查看学生的实施进度并提出修改意见,待结课的时候给出企业导师的分数评定。此外,企业导师还能在系统平台上挑选优秀的学生进企业时间培训,建议了校企之间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交流平台。
(三)学生的使用
学生的主要功能模块是自主选课、查看课程要求、查看课程资料、提交作业、成绩查询。学生是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最大的用户群,也是被服务的广大群体,其数量多、管理难等问题可迎刃而解。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号与账号,他们可以登录系统查询课表、成绩,还能进行系统自主选课。在每个课程开始前,学生能查看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进度安排等,能在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上建立学习群,收发作业,自由交流等,还能在平台上获取老师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料,与老师交流等。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评定可进入优秀项目课程作品库,对学生也起到激励作用。
(四)教学秘书的使用
教学秘书的主要功能模块是学生信息管理、教师及企业导师信息管理、排课、制订选课。教学秘书是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者,负责数据的管理和权限的设定。教学秘书管理学生信息库、学生成绩库、教师信息库、企业导师信息库、教学资料信息库等,比如学生仅有查看和上传作业的权限,教师有上传和修改教学资料的权限,企业导师有上传课程任务和评测学生成绩的权限。教学秘书制订每学期的课表,制定教师和上课地点,并上传到教学系统,为后续教师的上课做服务工作。教师根据所授课程上传教学资料、掌控教学进度、录入学生成绩等。企业在教室课程的基础上,上传项目课题等资料,并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评分。如教师发现课程中基础信息的错误要及时与教学秘书沟通,保证后续工作的顺畅,教学秘书、教师、企业导师三者形成紧密的教学服务的主体,保证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
结语
基于“工学坊”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研究不仅是为推进教学信息化作软件支撑,更是强化教学管理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队伍信息化素质的实践之举,通过教学管理共享平台,各教学管理人员形成合力,全院师生能够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特点与要求,转变教学思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尝试构建网络课堂,构建网络实践基地等;学生能够借助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自主学习,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丰富自身知能结构等。为我院推进项目式教学积累信息管理经验,拓展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参考文献
[1]刘继忠.基于BS模式的教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
[2]胡晓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3]徐国庆.高职高等性体现的关键路径是管理模式改革[J].江苏高教.2015(4):133
[4]张铮.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教论坛.2015(6):87
关键词: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项目教学;数控专业
Key words: production mode;teaching management;project teaching;NC Profess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17-02
1“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 实施与运用的背景、理论依据与目标
1.1 开创教学管理的新路子是教学模式革新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理念已经从“是什么”“为什么”的学科体系转向“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学习领域体系,职业教育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用“项目教学法”把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其全过程的特点在于避开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注重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等能力的培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赵志群博士在《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在职业教育中推行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逐渐取代传统教学中“视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上种种转变可以看出,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开创教学管理的新路子成为了教学模式革新的需要,这也必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势的需求。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性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职业教育常常忽视了对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这一要求。建构主义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教学媒体资料),创造模拟工作情境,以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
1.3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 的运用使项目教学的实施更为有效当前数控专业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针对“项目教学法”的特色,实施的方式要在运用的效果上得以体现,这就要求实施与运用要相得益彰,就必须有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探求并初步确立适合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是为了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环境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能力或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机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要求的能力。“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是为项目教学的实施开创出一条适合专业教学管理的新路子,使项目教学的实施更为有效,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与素质的提高。
2“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在数控专业项目教学中的设计
2.1 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要考虑到学生对数控技能的基本认识与接受能力,特色教学管理方式在实践教学中要围绕着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去展开。“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是以一个企业车间的形式来确定的,它围绕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技能、管理、团队间的合作来设计,以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要求间的“零对接”。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模式是“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设计的前提,是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督促、自我鉴定衡量,实现自我价值的依据。“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的生产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2.2 生产组织结构的建立与管理
2.2.1 模拟生产组织结构的建立把全班同学每5-6人分为一个生产小组,分别任命一名车间主任,即各组负责人。车间主任可以考虑作为以后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拔对象。同时以自由结合为原则,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素质,对各组成员进行适量调整,尽量保证各组的实力均衡,避免打击一些差生的积极性,要保证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2.2 模拟生产组织的管理规范考勤制度,制定项目考勤表(见表1),建立考勤档案,考核结果与成绩挂钩。
2.3 编写加工技术文件加工技术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组织管理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是企业和车间进行设计或技术改造的重要原始资料。它反映了加工中的客观规律,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这是企业生产中的工艺纪律。
2.3.1 工序卡(见表2):
2.3.2 刀具卡(见表3):
2.4 生产质量管理与评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培养正确的质量观,建立质量检验制度,是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2.4.1 产品质量检验卡(见表4)。
以圆弧锥度轴的生产为例,零件图如图2所示。
2.4.2 车间(小组)生产质量管理“生产质量报表”是对学生在实训中的生产综合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实践反馈与思考
3.1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在“项目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这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使学习与职业、社会的实践行动息息相关,不但教给学生复杂社会实践中的行为模式,而且教给他们如何对自己行为标准和行为结果进行反思。在制定生产任务与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各个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指定的任务充满了期待,同时也使学生关注着生产任务的完成时间与完成质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3.2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有利于选拔与培养优秀的比赛型选手在“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对于“车间主任”的选任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拔,选出几个相对有能力的学生担任。在数控项目教学中,对这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长期的重点培养与任用,既培养了他们掌握技能的能力,更让他们在管理生产小组与帮助车间员工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为他们能够在比赛中经受住考验奠定了基础,为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了一些后备选手。
3.3 设备、工位不足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的运行
工科专业的设备与工位不足是各个学校的大问题,特别是数控专业,虽然有着国家与政府的扶持,但由于设备的昂贵,不可能大量的购买,更不能让学生人手一台,这也是我校的现实状况,在这个问题上,如何最大限度、更合理的利用资金与设备,比如采用多工种同时进行等方式,以解决资金与设备不足的现象,提高“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的实用性,这是今后我们不断研究、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2]王玉兵等.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3,(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在资源和要求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而设计出来对活动进行组织,就产生了项目。项目有很多的特点,例如:唯一性,每个项目都是不同的,所以项目具有唯一性;一次性,项目一旦得到实施,在完成了以后,项目就完结了;周期性,项目有其正常的存在周期,从开始启动这个项目,到开发,实施,完成这个项目,项目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风险性,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有一些风险存在,所以在要尽量减小风险。在有限的资源下,项目管理可以优化管理方法,对项目中的所有工作进行进行合理的安排,对项目从启动到完成进行全程的指导,进行动态管理。项目管理对项目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与普通管理部门比较起来,项目管理更加关注全局,是一种相对更加安全独立的管理方式。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之间对于管理效果的差距对于教学管理起着标杆性的作用,是项目管理可以成功应用在学校教学管理运用的基础理论。
1.2项目管理是教学管理管理的生长点:
学校管理虽然可以学习项目管理,但是毕竟学校不同于企业,所以项目管理在学校中可以立足的前提就是证明项目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是一个生长点,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法和特点都是项目管理可以运用在学校的基础。每一个高职院校都有着自己的教学管理目标,而教学管理目标就是项目管理进入高职院校的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任务就是引导教学管理进行实践,对教学管理进行文化和技能方面的培养,使教学管理在实践中各方面的能力慢慢提高,这也是高职院校与普通常日制高校的区别,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虽然也要提高教学管理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会花很多精力。高职院校中,教学管理是分开来进行的,正符合项目管理中的模块化方法。高职院校中的各种课程就是项目管理的各种模块,方便灵活管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资源具有多样性,人力资源多样化也是项目管理的基础,一个项目的管理需要对各种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分配。高职院校中,专职和兼职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师的分别都为项目管理提供了足够分配的优秀资源。
2项目管理在教学管理管理中的切入点
之前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了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管理中有着生长点,但是要真正的引入项目管理,还需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
2.1目的和方法的差距:
目的是项目进行的动力所在,方法则是为了达到目的所采取实际行动。在项目管理中,虽然目标总是确定的,但是实现方法是多样的。在选择实现项目的方法时,目标项目特性是我们主要考虑的,与此同时,方法也确定了项目。高职院校的对教学管理的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的标杆,指导办学方向,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安排进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一般都是培养具有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技术性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普通的职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要求教学管理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应用水平。高职院校的培养教学管理方法主要都是从普通高校中学习而来的,与其教学管理目标有差异,这也为项目管理进入高职院校提供了切入点。
2.2教学管理理念与教学管理方式的不配合:
在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管理方式之间,断层情况普遍存在,在高职教育中,理论指导明确,简单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主张技能和理论的协调发展,一直进步,但是,实际上,高职院校中,实践操作总是在获得学位证明上。功夫都花在了理论学习上,所以导致教学管理理念与教学管理方式出现断层,不能有效配合。正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轨这一现状普遍的存在给了项目管理切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管理的切入点。
3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实际操作方法
确立项目,运作项目,评估项目是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主要的操作点。
3.1确立项目:
要将项目管理运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管理中,首先要改变学校的管理模式,项目是项目管理的基础,我们要确立好项目。在确立项目时,不能受到学位的影响,对正在进行的课程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原始化,然后以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为基础,一个目标确定一个项目,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管理目标。
3.2运作项目:
将项目管理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管理中看中了一点就是项目管理对于资源优化利用的能力,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在项目的运转中,对项目的目标,责任,和权力要明确分配,明确项目实施团队的价值观,上下通力合作,使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并且富有竞争力。
3.3评估项目:
当前的社会,做事不仅要追求高效,还要学会反省自身,所以项目评估就显得极其必要,项目管理有其明确的目标,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教学管理来说是灵活的。所以教学管理能否自由的得到全方位提升是项目评估的主要依据。
项目管理是一门具备高度实践性的管理学科。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项目管理实践、协会(特别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学术界的努力推动下,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并已成为企业广泛采用的管理方式。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项目管理的优势就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把传统的基于运营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受到的热捧凸显了其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项目管理这门课的教学呈现出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三方面的特点。项目管理教学的综合性体现在课程集成了技术领域知识和管理领域知识;项目管理教学的系统性体现在项目管理的内容体系之间相互依赖并相互制约,需要从整体考虑,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项目管理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在项目管理的本质就是一次性解决好特定问题的方法,所以要教会学生以做项目的思维和视角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力争一次把事情做好。
2 项目管理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关系
2.1 庞大知识体系与较少课时之间的关系
由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推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和职业项目经理资质考试(PMP)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大多数项目管理的教材的编写都是以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撰写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依据的,涵盖了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十大知识领域和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在内的五大过程组,知识体系纵横交织、非常庞大。另外,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项目管理的学时多数安排36~48个学时之间,这就形成了大量知识点和较少课时之间的矛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针对性地筛选以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项目管理核心知识和技能地学习和掌握。
2.2 项目管理的通用方法与具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总结了项目管理在实践中的优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通用性。这些方法和工具同具体项目结合起来时就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体项目的行业或者技术特征,如建筑、航天、软件和流程再造等不同项目就有不同的项目生命周期和实施办法;二是具体的项目环境,每一个项目都是独特的,因而项目的目标、资源和项目干系人等项目环境因素是不同的。在项目管理教学中,既要掌握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又要能够针对具体项目进行项目管理方法的选择和调整。
2.3 传统项目管理与现代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区别传统项目管理和现代项目管理。传统的项目管理围绕着质量、成本和时间三重约束条件来进行管理,注重的是以经济效益和效率等指标的达成。现代项目管理的内涵和外延相对于传统的项目管理已经大大地拓展了,不仅仅考虑项目中的物的因素,还更加重视项目中人的因素,认为项目管理就是要满足所有项目干系人的需求,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4 运营管理思维与项目管理思维之间的关系
项目管理教学中要辨析运营管理思维和项目管理思维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从区别的角度看,运营管理是处理常规问题的,因为运营的工作是重复而持续的,运营管理是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方式;而项目管理是处理特殊问题的,这是由项目的特点(独特性、临时性和渐进明晰性)所决定的,项目管理是持经达变的管理方式。从联系的角度看,两者都服务于组织目标,且相互衔接和配合,通常是项目完成后开始运营,运营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新项目来升级,如此循环发展,推动组织实现其组织战略目标。
3 提高项目管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3.1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考核
项目管理教学的目标围绕着知识、技能和观念的三个方面来进行设置[2],即使学生够较好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培养基于团队运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学会以项目管理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情境,改善心智模式,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完善教学目标系统,使得项目管理的教学工作从单纯的知识导向往应用导向和创新导向升级。教学目标应进一步具体化,使得这些目标在考核时能够找到依据。在教学考核方面将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以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考评,以获得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方位评估。
3.2 教学内容体系的梳理
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体系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为核心的横向主线,注重项目管理知识的概括;另一条是以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为核心的纵向主线,注重指导项目的实务操作。学生在学习时对这两条纵横交织的主线会产生困惑,教师在讲授时需要兼顾这两者,可以先分知识领域讲解,再通过项目案例和实训的方式从项目实施的视角串讲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
3.3 理论结合实践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如辅导、答疑、研讨课、作业、实训、考核等方面,将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课外辅导和自学指导结合起来,细化作业的批改和讲解,注重学生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4 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
【中国分类号】G71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上区分于普通本科院校,兼具高教性与职业性。随着高校教学改革浪潮的到来,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以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不断更新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模式,完善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是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与外部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升级变革对接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现状
(一)“教改”内涵理解存在偏差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是高职院校负责教学改革职能部门的常规性工作之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因为主持教学改革项目的多少往往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对于教改项目的申报有很高的积极性,以至于每批参与教改项目立项的课题数量众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教改项目的管理者,应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成果推广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目前,由于对于“教改”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很多教改项目内容名为“改革”,实际上并没有给教学质量带来多大突破,而是仅仅在教学改革的名义下进行一些变化。
(二)教改项目管理工作存在不足
教学改革项目在选题和内容上虽然与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关联性,但还是停留在对于课程本质的表面理解,教改内容平庸,改革深度不够,并未实现预期的教改效果。在教改项目的立项环节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在实际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大多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作为立项的依据,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当项目立项后,由于监控条件的限制,负责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者对于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存在难处,虽然设有中期检查环节,也只是停留于书面材料的检查和反馈,整个过程流于形式。当教改项目处于结题验收环节,教改成果的成效判断主要由专家评议来决定是否通过验收,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项目负责人没有机会阐述项目立项依据、可操作性、实施方案、研究成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不利于项目成果辐射推广。教改项目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不利于构建新型的合作学习互动关系、团队关系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笔者认为教改项目成果的辐射推广是教学改革项目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在教改项目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在现实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在这一环节所做的工作却是最少的,项目验收结题标志着此次周期性项目管理工作结束。一些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推广性,但最终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 高职院校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管理工作基本流程
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是真实项目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具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教学改革形式之一,项目的确定与实施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给单一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是宏观监控者,教学管理者在项目的立项、验收及项目成果推广中秉承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协调各方面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中顺利进行。
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分成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申报立项阶段,中期检查阶段以及验收推广阶段。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师、学生以及企业四方互动作用的过程,其互动作用的过程通过图1显示如下:
图1高职院校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四方互动图
如图1所示,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在项目开展之前通过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就立项原则、申报要求及程序、项目验收办法明确项目实施的基本规则。之后,拟发申报立项通知,将申请立项信息传达到二级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让其做好申报准备。在通知规定的申报日期以内,教师将申报立项的材料上报二级教学管理部门,并由二级教学管理部门经过汇总将材料上交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由其初步审核并交给专家组评审决定是否可以立项(互动①②));当教师申报立项成功后,开始进行项目的实施,这时候学生是项目参与的主体,教师通过项目角色分配与任务分配,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项目中获得第一手业务技能,并且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成果(互动③④);企业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项目的合作方,也是参与综合实践项目的主体之一。教师能够在项目实施中通过下企业得到最新的行业知识,企业能够通过与教师、学生的合作交流找到发展的新机遇,并且企业也作为项目实施的评价方参与对学生成果的评价,体现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鲜明特点(互动⑤⑥⑦⑧⑨⑩)。
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有效尝试
我国在1994年初正式提出制定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之后,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1〕1号)文件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层面上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是进行这一系列变革的主要载体。现以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为例谈谈笔者对于此项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 立项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选题立项是综合实践项目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所选的课题应该与专业课程的特点与属性密切相关,能让学生在“做中学”,把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发展应对各种工作的实践能力。严把立项关可以防止项目选题脱离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防止盲目投入,使教改流于形式,为学校财政带来巨大负担。教改项目的立项管理应该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但也要“以人为本”,兼顾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对于综合实践项目的立项要求一般包括立项指导思想与立项范围界定两部分内容,可以让立项申请人理解学校专业建设的内涵和专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立项。当然,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并且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的立项管理中要结合学校现实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生源情况合理配置资源。
(二) 做好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对于综合实践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一直是项目管理工作中投入最少的环节,因而也是这项工作的薄弱环节,但项目最终是否能够通过验收与中期检查的质量密切相关。为了避免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偏离原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动态的过程管理是不可缺少的管理工作内容。综合实践项目可以作为专业建设与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一部分,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以便项目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监控指导。作为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应重视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既要要求项目负责人按时提交书面报告,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项目实施的进程,又要采取如听课、观摩、走访、与师生座谈等教学管理形式,参与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对其做出及时的反馈,保证项目能在未来验收成功。
(三) 加强项目成果辐射推广
当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进入尾声,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开展项目的验收工作,主要从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各项成果及项目负责人的汇报材料来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由于综合实践项目是真实项目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项目,因此项目成果的形式主要有验收报告、教学案例、学生实训作品、政府与企业评价等。教学管理部门在完成一系列常规的验收工作后应该考虑如何将教改课题成果转化为一定的社会效应,保障成果的辐射推广。对于教改项目管理部门来说验收工作不应是项目管理工作的终结,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奖励评优制度来推动优秀教改项目成果的辐射推广;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之间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
总之,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成效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密切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为宗旨,营造和谐的教学改革环境。教学改革项目作为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形式,要求教学改革管理者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保证教学改革向有利于培养双层次全方位人才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融入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随着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的不断提升,英语教学开始探寻传统教学之外的适合当前时展的教学方式。为了满足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提高学生英语能力,项目化教学逐渐被引进英语教学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在英语教学管理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必须面临的问题。
1.何为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就是将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多个具体工程和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进行设计,通过项目的划分、设计和完成来带动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全程参与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个项目,从而对教学计划涵盖的教学内容加以掌握。
项目化教学法突破了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活动。教师将课题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安排和交给学生,同时将项目任务明确指出,在此期间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对计划加以制定,共同对作品进行完成。项目完成后,学生或团队需对自我进行评估,并接受教师及学生考评,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用技能、知识创新比较强调,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2.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原则
在英语项目化教学中,为了最大化地发挥项目化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2.1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进行激发
在英语项目化教学中,项目和内容的设计必须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主。无论是将学生分组还是独立解决项目问题,都应将学生作为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的中心。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采取多种自由化的方式独立自主地解决所遇到的知识或操作上的困难,在个人实践基础上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2.2对师生的互动加以强调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之在于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因此,在英语项目化教学管理和实践过程中,必须遵从其教学的互动性,强调师生的互动。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并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才能促进其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做解决项目实例的主体力量,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演变为学生主动追求的一种进程,使学生可以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各种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及评价也应转变只重视结果评价的方式,开始重视对学生课堂学习整个过程的综合性评价。
2.3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为重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实践为问题指向,以理论为支撑,加强项目教学的实践性。以使学生在承担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完成项目的各种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主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现实操作技能。
3.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过程
3.1英语项目化教学实施步骤
确定和形成项目主题。项目主题阶段主要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以将英语课堂教学课题细分为两个阶段,即项目的产生和项目的分析。项目的产生可以从工作中的任务引发灵感,也可以是由教师团队内部的一个或几个人自己对项目构想或项目创意加以提出,然后将项目创意在事先约定的一个范围内进行创意分析。在一定规则下,使提出的任务结构处理更加合理化,对问题提出的同时对项目结果的教学价值加以确定,促进项目大致框架草案的形成。即发现项目主题、问题任务等,是该阶段的主要目标。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将学生分组形成不同工作团队,团队一起根据工作任务的分配对项目加以计划。在已经确定的项目目标以及相关条件的基础上,工作团队开始有计划、前瞻性地设计未来工作。各小组也可以对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独立编排项目并进行操练,如PPT 演讲、录像、小品等都可以是其备选形式,以使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课堂方式更加开放,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对项目进行执行。在确定项目主题、设计任务阶段后,开始进入项目执行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应在调查、分析、讨论项目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任务执行方案,对行动计划进行制定。项目团队以执行方案和行动计划为向导,开始个人、小组或全体的形式自主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可以与团队一起妥善处理,最后对项目结果进行恰当形式的展示,并准备对英语老师及同学的现场提问做出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个人参与其中的成功“设计导演”的欢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任务结束阶段,小组和组内成员互相评论及自评后,开始由英语教师点评整个任务执行过程。在教师的要求下,项目任务结束后学生再次对课前准备的关于本项目的材料进行修改,并将该专题详细的书面材料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英语课堂表现及准备材料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总结该次项目执行过程是否达到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3.2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重点
项目内容和展现形式要点。英语项目化教学管理与实践中,项目的内容必须与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符,与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与此同时英语项目化教学的项目任务应力求新颖,与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此外,项目内容和设计还应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英语语言和知识的水平进行充分考虑,通过一个个有系统有层次又循序渐进的子项目推动总项目设计要求的完成,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项目评价需重视的问题。项目评价时教师必须加强重视的环节。在项目化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清楚每一组展示项目的主要内容、具体要求、最终目的和实际意义,通过多样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促使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并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对“档案袋评价”法加以采用,对学生动态的、持续的、不断进行的学习过程与进步程度进行记录,并尽可能地将展示结果应用在实践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总结课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公平客观地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和实践,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提高。而在项目化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原则,循序渐进地展开项目化教学。只有有重点有计划地实施项目化教学,才能促进其在英语教学中效果的充分发挥。
目前,国内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评审、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进行监督与管理,管理形式更多强调截点与成果,具有典型的“终结式、断点式”特点,虽能较好把控教改全局,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立项盲目、过程轻视、验收潦草、成果荒芜,使学校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因此,更新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理念,优化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方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势在必行。
一、教改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1.高校教学改革全过程管理的概念
高校教改全过程管理是指:打破“断点式、终结式”教改项目管理的藩篱,以质量提高为目标,过程动态管理为手段,真改实做为原则,形成贯穿于立项、改革建设过程、成果验收与示范推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体系。
2.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特点
高校教改项目全过程管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管理强调真改实做,强调管理者在教改中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评价中强调多元评价机制,做到动态把握、及时督导、灵活协调等,以使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二、全过程管理的实施
1.严格项目立项准入
实践证明,立项把关程序不严,可能直接导致盲目立项、盲目投入,使教改流于形式,为学校财政带来巨大负担。目前,大多数高校为教改立项配备立项指南,它通过教学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现
状的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发展
规划制定出来,一般应该包含立项指导思想与立项范围界定两部分内容。指导思想和立项范围的确定,可促进申请人正确理解高校教学改革理论内涵,使立项更契合学校教学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可有效避免盲目立项。此外,多种申报形式和立项开题制度,可以促进学校教改的整体、良性发展。
(1)集体申报与个人申报相结合
以往的教学改革项目申报,一般以教师个人申报为主,虽能针对具体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但单一申报形式不利于学校教改资源整合利用,也不利于高校教改整体发展。基于项目立项范围,应鼓励教师个人申报,也鼓励集体申报,即由学院领导或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牵头,多教师、多部门、多院系强强联合,整合教改资源、深入开展综合性教改。
(2)实行教改立项开题制度
随着高校教改的深化和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大力推进,必须确立以专家书面审核申报材料以确定是否立项的机制难免有失偏颇。而立项开题制度,要求申报人针对项目选题背景、研究背景、研究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经费等相关问题做一一陈述,专家现场向申报人质疑、提问与交流。这不仅增加评审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也是申请人教改经验学习交流的良机。也可增加实地考察、访问等方法,对申报人教改基础及教改条件等情况进行调查
核实。
2.实现教改全过程动态督导与管理
全过程管理理念,提倡重新定位管理者的身份,它更强调视管理者为教学改革项目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强调基于学校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共同目标基础上,为每一个教学改革项目提供更多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1)健全教学改革项目督导制度
传统教改项目管理,往往“重两头、轻过程”,导致许多立意和改革计划很好的教改项目,立而不建,流于形式,甚至流产。教改项目督导制打破传统教改项目“只立不督、只督不导”的现象,在截点管理制度基础上融入过程性评价与指导,以促进教改反思与计划调整。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从体制上构建并完善过程评价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配备专业督导人员。同时,要确保部门间沟通顺畅,避免因多头管理出现管理盲点和真空地带。
(2)基于网络的全过程管理
基于网络可以为全过程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实施平台。目前,已有高校建立教学改革网络评审系统、为教学改革项目配备相应建设网站等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项目在线申报、在线评估与建设跟进,突破了传统方法的时空限制,也确保了专家决策的准确性与透明性。
当然,这只是基于网络全过程管理的初探阶段,迈克・富兰说过:“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可见,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十分重要,管理者若能更多地以教学改革项目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改项目中,为项目实施者提供咨询、交流、资源及经验共享平台,则不仅能实现运行高效便捷、管理规范、动态跟进、节约资源、数据存储与分析,也为教改实施者提供寻求支持与帮助、多方成员相互沟通交流、共享教改资源、分享教改经验的平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改思想的融合、教改资源的整合,促进优秀教改团队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发展。
3.项目验收评价多样化
(1)注重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可以为教师教学改革实施情况提供科学及时的数据,为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进一步探索与反思、修正教改思路、优化教学改革方式方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过程评价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了一手的分析数据,以实现教改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管理者可以建立教改项目过程评价档案袋,通过教改建设网站实时跟进、网络咨询、交流数据分析及教改进展汇报会、督导专家调查回访等多种手段实现过程评价。
(2)教改验收现场答辩和实地考察制度
教改项目验收现场答辩中,教改负责人就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展示,回答验收专家的问题与质疑,可使验收专家全面了解教改成效;另外,验收现场答辩,可以促进教改项目实施者深入总结教改经验、获得优质教改方法指导,从而提高教改理论与操作水平。
教改重在真改实做,验收中增加实地考察,可更客观、有效评估教改实效性。实地考察可分为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朋辈评价。其考察方式可以用访谈、听课随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验收专家综合过程评价和验收答辩评价与实地考察评价对教学改革项目提交评价报告。
4.重视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与推广
教改最终目的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十分重要。全过程管理的网络化实时管理不仅在实时督导、过程评价与交流互动中起到积极作用,也为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与推广提供了有效平台。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改革成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以及鼓励整合教改资源申报综合性教学改革或高一级教学改革项目的方式来促进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和
推广。
高校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并不是一句口号,它要求高校改变过去立项重数量、轻质量;重两头、轻过程的局面,将学校教学改革做到实处;要求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特色、注重创新、真改实做;要求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严把立项关,优化教学改革过程的动态督导与管理,注重教教学改革建设过程的督导与过程评价,注重教学改革成果的实效性,加强优质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与推广作用等。因此,笔者认为,对教学改革全过程管理理论与运行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一、高职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一)确定建立方案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多领域的知识,其建设过程必然复杂,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分析可知: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持续下降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使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规范教师与学生的上课态度,帮助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所以,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高职教学的质量是具有意义的。想要创建一个复杂的系统就必须明确建设方案,首先,我们要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将教学信息化、网络化和规范化,因此在构建系统时,构建人员要明确系统面向的受众,确定系统中的目标板块,确保系统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将总体的设计方案确定,这一部分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板块,将系统的总体框架构建清楚,因此,要将展示的页面系统全面分析,做出最符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工具;最后,根据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确定系统构架的整体方案,以便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改革的推进,提升教学水平。
(二)确定系统功能
根据对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高职教学目前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师生的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总体建设方案确定之后,应该确定系统的功能,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师生的共同成长,具体方案如下:后台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在设置数据模块时,要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维护模块,该模块要包括项目分类、项目信息管理、项目级别管理和评审指标管理等,确保基本数据的正常使用;第二,要设置项目申报管理模块,其中包括管理人员的申报,项目内容管理的申报和申报项目形式的审查等,这一模块主要是为了上报管理人员的项目内容及其他情况;第三,可以设置项目评审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分类模块管理、申报评审指标的管理、设置专家信息和评审统计等,以上功能的建立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到的知识;前台的信息展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首页的展示,首页内容一定要明确主要包括的内容,例如信息检索部分,项目分类展示和申报信息等;第二,申报人员的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的内容较为重要,例如人员注册和申请人信息等内容,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该模块中,人员的使用情况和注册情况的统计可以直接影响整个系统建立的走向;第三,项目人员的管理,项目人员信息对于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工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整体改革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确定建立的数据库和使用的技术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很强的技术水平,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基于互联网的高效性和便捷性,由于高职院校用户较多,使用量较大,所以,建设数据时可以使用专业的MicrosoftSQLservice作为高职院校项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并通过确定好的系统功能实现各个数据表的连接,建立之后可以保证项目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基于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的连接,使用现代技术中的程序代码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系统的建立。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也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注意的问题,首先,项目信息系统中包含各个申报者的个人信息,一旦信息管理平台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对整个高职院校的信息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其次,项目信息安全中的用户登录验证和用户账号安全是用户个人较为重要的内容,用户登录验证和用户找号可能存在用户的手机号,如果信息安全技术不到位,高职院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最后,系统的数据和备份,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会存在大量的项目资料和学生的信息,管理人员在使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时,要保证系统数据和工作内容的保留,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高职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根据对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中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效果,本文提出几点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分别是:确定建立方案、确定系统功能和确定建立的数据库和使用的技术,希望文章提出的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策略可以帮助更多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