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9 10:09: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航空应急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1.航空危险品运输涉及航空运输方式的众多内容和环节,具体教学内容在国内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能满足教学内容要求的教材很少。同时,国际航协出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即DGR每年更新一次,因此航空危险品运输这门课程要想始终站在理论及实践的最前沿,单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材永远没有更新那么快和频繁。因此必须是教材和当年有效的《危险品运输规则》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这门课程教学始终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从设置航空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初衷出发,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分为三个模块:理论、操作和实践。其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操作模块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实践模块是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实践。其中的实验,学校如果有实验条件可开诸如:易燃液体的闪点测试、易燃粘稠液体的粘度测试这样学生可操作实验。如无此条件,可结合自身特点做成实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36~44,可适当增加实训课时。本课程作为民航特色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有较强理论性和非常强的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宜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的讲授教学法、课后自学完成作业的指导自学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讨论教学法,中间穿插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增加案例教学比重。本课程涉及较多的法规、标准条文,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
2.教师应尽量联系法规产生的背景、目的和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形式,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案例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规的由来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识。因此案例收集和设计尤为重要,这需要老师平时下大力气才行。二是化理论为实际。本课程涉及较多的化学知识,教师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特别是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品,注重化学反应的理论与现象比较,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对其危险特性和事故特征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如何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掌握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同(文理科)因材施教。三是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精心挑选合适内容,提供相应资料及网站资源,采用指导自学法,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过多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应作业,老师课上再进行讲评,这样能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学生是主角。采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应认真设计、组织好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是配角,学生才是主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开拓思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危险品运输课程的参与度,教师不要马上评判学生的观点或方案,让其充分阐述,同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意识到问题所在,让其自己主动修改方案和纠正不正确观点,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85-02
一、课程现状
有效沟通是民航服务过程中满足旅客需求的重要条件。目前的“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教学以沟通技巧讲解、模拟演示、讨论为主,模拟演示会尽量结合民航旅客服务的场景进行。整个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沟通技巧的一般讲解,但是未能解释对于沟通技巧的运用时机和运用原则。
二、创新设计指导思想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服务行业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航空专业更是院校重点建设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专业与多家航空企业合作,培养了大量的航空专业人才。“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是航空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通过与合作航空企业的调研分析,提出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场景分析和群体行为分析的沟通技巧课程改革思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沟通能力是服务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技巧层面的教学,很难提高沟通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对于沟通场景的分析能力和正确选择沟通方法的能力。服务对象的行为被界定在了心理分析范围之内,“沟通”就被限定在了技巧之上,对于如何正确选择适当的技巧几乎没有涉及。
1.以社会角色分析来重建沟通技巧
民航旅客服务之所以有着独特的服务场景,正是要营造出一个独有的社会角色,并通过这个社会角色对所有接受服务的人进行个人行为干预。坐飞机和坐火车的不同之处是被所有人共同接受的,原因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不同。首先飞行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是最高的,乘客的个人行为对于安全性的影响非常大。其次飞机的密闭空间内容纳的人数也是最大的,个人在密集群体中,个人行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也最大。登机之前的服务也是明显不同于其他类似服务的,这种看似烦琐的登机服务不仅仅是为了安全检查,更多的是为了引导乘客进行角色领悟,是为了保证在后面的乘机过程中能选择正确的行为。
在这样密集的群体中与个体进行沟通所使用的技巧,就不能仅仅是基于心理学分析来进行判断了。沟通技巧本身强调的是方法,但是方法有很多,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是需要有理论支持的。基于社会角色的理论更适合群体场景,这也是为什么航空公司的服务标准细致入微的原因,标准化服务的目的不是忽视个体的差异,而是要明确“民航乘客”这个社会角色的与众不同。
2.结合岗位技能手册详解沟通技巧
理解“民航旅客”这个社会角色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很重要。这个社会角色属于一种表现性社会角色,这种角色在群体社会中主要是表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作用。所有乘客都默认“民航旅客”这个社会角色的一些行为标准,在群体环境中无形地构成了一种道德压力,对旅客自我约束个体行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服务过程中,维持这个社会角色的公平性就是服务人员行为的基本准则。
“民航旅客”这个角色的行为规范,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旅客。重点旅客自然就是那些不能遵守行为规范的人,第一次乘机的旅客肯定需要特殊关照,侧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学习“民航旅客”角色的行为规范。过度频繁乘机的旅客同样也会成为重点旅客,由于他们过于熟悉反而开始关注一些漏洞和服务上的瑕疵,对于他们就要严格执行服务标准并适度警告。
民航旅客服务对于危机处理是格外重视的,如果不能正确理解集合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不能正确选择处理方案,再好的沟通技巧面对愤怒的群体也是没有用的。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中对于集合行为的分析,将愤怒的人群进行分化并快速区分开,针对不同的少数群体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才是正确的方法。
理解了社会角色理论的重要性,对于“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改革的方向也就清晰了。“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的结合点就是,将沟通技巧的理论分析融入到对于民航服务手册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民航服务手册中的各种标准和技巧。
四、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1.场景教学
现有“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的教学情境以课堂讲解、分组讨论、课堂模拟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切身体会,学习过程中与民航旅客服务的结合点也很少。在更新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方式后,新的教学情境也必然要出现改变。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在讲解服务手册和社会角色理论时,就在实训模拟场地进行,结合场地环境和服务场景对服务手册进行讲解,结合社会角色理论对旅客群体的集合行为进行分析讲解。分析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基于角色模拟的理论学习和服务手册学习。准备好模拟之后就开始进行服务场景模拟,几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模拟,每次模拟结束后在现场立即进行评估和总结。
现有“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的教学方式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具体的沟通技巧进行服务模拟。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模拟部分都是以实现指定沟通技巧为前提的模拟,也就是为了结果而进行的虚假模拟。这种模拟在实际中发生的几率非常低,而且并没有解决如何选择沟通技巧的问题。
民航旅客的服务场景可以分为机上和地面两大类,地面服务场景又分为登机、达到和中转三类,机上服务场景可以分为登机就座、广播演示、送餐、应急等场景。
地面服务中的登机场景是航空旅客汇集在一起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体验民航旅客角色的开始,这个场景的服务要充分体现出民航旅客角色的特殊性,做足心理暗示,充分灌输行为规范的重要性。遭遇延误等意外情况时,要格外注意民航旅客群体的集合行为,由于群体正在汇集中,还未成为紧密的群体。一旦出现集合行为的某些特征,第一要务就是区分群体、化整为零,避免集合行为的出现。
地面服务中的转机服务是群体发生集合行为的危险时期,这时的旅客经过一段飞行时间,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紧密的群体,一旦遭遇意外,集合行为会突然爆发出来。这个时刻要求地面服务人员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要在接待转机旅客的第一时间充分观察群体构成,并特殊关注那些有影响力的旅客。这个服务场景模拟时要突出意外情况的模拟,尤其是对如何区分群体,将旅客化整为零,并将重点旅客集中在一起重点安抚。
地面服务中的到达服务是整个民航旅客服务的最后阶段,也是民航旅客这个社会角色的最后体验,完整的服务体验可以有效地提高民航旅客角色的塑造力度。
2.手册教学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式以服务场景模拟为主,以社会角色体验为辅助。模拟过程完全是参照民航旅客服务手册进行,模拟结果是开放的,不设置任何目标。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72-02
航空服务业对空乘专业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要求提高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急救能力。为了满足航空服务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空中乘务专业。然而,虽然各院校空乘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空乘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只好改行另谋出路。造成这种劳动力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相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高,而急救能力不强则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空乘专业学生急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空乘专业急救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较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急救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旅客服务。因为,空中乘务服务的环境是在飞行中的飞机客舱,如果遇到旅客突发急病、意外损伤和飞行事故,很难得到地面专业人员的帮助,因此,空乘人员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伤员或事故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理,否则就不能保证安全飞行。从某种意义上说,空中乘务人员是服务员,也是保安,同时也是医生。
二、空乘专业学生急救实训的目标、要求
空乘专业急救实训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急救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航空飞行中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掌握机上乘客突发疾病与客舱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求生措施与急救手段[1],掌握自然灾害、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与手段,具有较强的安全防护意识、应变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空乘专业学生急救实训方法的探索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急救实训教学的质量。所以,在急救实训教学中,围绕实训目标,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为关键。因此,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笔者精心设计、优化实训教学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分析案例,引起重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参与。首先,让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如让他们了解一些人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护而丧失生命的例子,让他们在震撼之余,生发一种学习的欲望和冲动,达到跃跃欲试的状态。
2.提供示范,树立信心,解除参与的顾虑,让学生敢参与。其次,让学生认识到急救是一种技能,只要努力谁都可以掌握。同时让他们了解一些身边的老师、学生成功救人的实例,鼓励他们,解除他们的顾虑,如不敢动手,担心做错等。
3.营造环境,提供机会,使急救贴近生活,让学生真参与。然后,设置一些工作、生活场景,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学生中暑、小刀割伤等,训练学生的急救技巧等,让学生手脑结合,印象深刻。因为这些内容大家都很熟悉,学生没有压力,可以自如地发挥。也能让学生很快找到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心,为后面复杂的训练提供经验。
4.明确目标,由易到难,设置课堂训练项目,让学生爱参与。最后,设置课堂训练项目,让学生结合考试、按模块、先易后难地进行系统的急救实训,从而掌握技术、积累经验。
(1)用旅客突发疾病或客舱事故的场景进行疾病、事故处理训练。针对空乘专业的特点,设定客舱服务的环境,进行简单的突发疾病、事故处理训练,如预防飞机上升时耳鸣、飞机俯冲时防冲击,以及旅客高血压、心绞痛、癫痫发作处理等,让学生紧急处理,然后大家讨论补充。以此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疾病急救能力、事故处理能力、临场反应能力。
(2)用火灾的场景进行火灾逃生与烧烫伤急救训练。可以设定火灾的场景,进行火灾逃生和烧烫伤急救训练,要求做到遇事不慌,逃生方法正确,急救技术娴熟。先让学生进行逃生训练,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纠正。如遇事慌乱、选错方向、撤离时没捂住口鼻等。然后进行烧烫伤急救训练。要求学生能区别伤情,不同对待,并能用身边现有的材料进行烧烫伤处理和包扎。
(3)用水灾的场景进行洪水逃生与溺水急救训练。可以设定水灾的场景,针对水灾逃生时的准备工作、逃生方向、逃生方法、求救方法、溺水急救等内容进行洪水逃生与溺水急救训练,如,逃生前关闭电源、煤气、门窗,带上水、干粮、药品、手电、漂浮工具等,遇见溺水者先打捞上岸,再清理口鼻、空出脏水等。特别注意的是打捞落水者时的方法。要做到镇定从容、方法正确、技术娴熟,从而掌握洪水逃生与溺水急救的方法。另外,知识拓展可以增加学生游泳安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游泳安全教育,增强实用性。
(4)用地震的场景进行地震逃生与骨折固定训练。可以设定地震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地震逃生与骨折固定训练。要求做到遇事不慌,方法正确、技术熟练。首先设定地震的场景进行地震逃生训练,让学生知道地震时如何逃生。如地震时在野外怎样逃生,在楼房怎样逃生,在废墟怎样保全生命等,要做到遇事不慌,逃生方法正确,永不放弃。然后师生点评。点评要以优点为主,同时指出方法上的不足。最后进行骨折固定、搬运,培养学生的骨折急救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
(5)用交通事故的场景进行止血包扎训练。设定交通事故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止血包扎训练。要求学生首先做到遇事冷静判断,然后迅速对伤员进行正确有效的止血包扎急救。技术上要求方法要正确、适当,止血要迅速、有效,包扎要牢固、美观,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急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心旅客、敬畏生命的服务意识。首先,让学生了解包扎止血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如,血管的分布、具置,包扎的手法、力度,放血的时间、方法等[2],同时播放一些录像,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创设交通事故的情境,让学生现场急救,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维。然后让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这样做既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急救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举三得。
(6)用旅客触电猝死的场景进行心肺复苏术训练。首先,让学生了解排除险情的方法和心肺复苏的程序和手法,要求知识全面,重点突出,程序正确、方法得当。然后,设定旅客触电猝死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排除险情和心肺复苏训练。要求能正确排除险情、正确判断呼吸和心跳、能打通气道,能进行有效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3]。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急救技术。如,发现病人,不能慌乱,判断周围的环境,用关闭电闸或挑开电线的方法消除危险,然后正确掌握判断呼吸心跳的时间、按压的位置、力度等,要次序井然,一丝不苟。以此来练习胆量、技术,积累经验。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指出优缺点,进行完善。
急救实训是获得急救知识和能力的关键。在急救实训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系统的急救实训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急救的技巧,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急救能力、心理素质、防范意识,为他们将来在空乘服务的岗位上创造安全的环境,更好地为旅客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红光,李程.航空卫生保健与急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2] 湛明,潘应平.实用航空医学知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3] 陈晓松,刘建华.现场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一、课程性质
《民航危险品运输》是我校民航商务、空中乘务专业的特色课,同时也适用于物流管理、航空经营管理等专业。本课程从民航危险品运输的基础知识出发,按照危险品运输工作流程系统介绍了危险品的基础知识、危险品运输限制、危险品包装的标记和标签、危险品的识别、锂电池运输实务及危险品的应急处置等,重点讲授危险品运输限制、危险品的识别、锂电池运输等。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民航危险品运输》是一门比较枯燥的专业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介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以致懈怠下来,最后难以综合、理解整个危险品操作流程。许多学生只知道背诵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中对于某些理论中的条文不知如何“兑现”。学生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说明了《民航危险品运输》的教学存在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对照教材照本宣科。教科书中所介绍的危险品知识都是工作手册式的条款,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干瘪,不具有吸引力。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始动力是想掌握危险品运输操作技能,但是书上的内容却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反而在枯燥的条文式的语言中消耗了他们的热情,导致学习成为例行公事。
在教学形式上,这门课程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教师一边讲解每一个流程环节的操作原理和方法,学生一边听。这种方法虽然使学生对原理性的知识有一定认识,可是只要联系到具体的工作场景,学生便无所适从,出现了只会纸上谈兵的情况。例如粘贴标签,学生只知道理论上的粘贴要求,即粘贴什么标签,粘多少个等。但碰到具体的包装件,则常常不知应粘贴在什么具置,遇到包装件大小不一的情况也不知如何处理,慌乱中有些应该注意的要求也没有做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因为学生不能将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场景联系起来,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失去信心。
三、基于CBT的实践教学
要想提高学习效果,首先要设法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什么才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有参与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动力和积极性。
整个《民航危险品运输》CBT在线学习和考试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前端学习系统、CBT后台管理系统和在线考试系统,还有一个CBT课件数据库,由此形成网络资源学习、测试、记录的核心系统。
前端学习系统由危险品的分类、危险品的识别、危险品包装和标签,以及危险品运输四个模块组成,涵盖了学生在线CBT学习的主要任务。
根据教学设计和多媒体应用的不同策略,《民航危险品运输》有以下几种课件知识设计类型:情景示意演示、情景三维仿真、情景视频演示、仿真交互操作、知识图文、形象示意、游戏化学习等。
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实现课件上传、课件播放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分配等四大功能;实现对CBT课件数据库的管理和课程分配,以满足前端不同班级不同课程的学习需求。
通过在线考试系统,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组卷标准自由组卷并开班考试;所有的考试成绩将有统一的分析和成绩报表。
四、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危险品运输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单一的知识传授性教学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实践式教学,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实践教学改变了原来那种一个人讲大家听的状态,因为实践教学要求大家随时参与其中,且由于压缩了教材的讲解时间,要求大家预习和自学,教师只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答疑。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仔细做好课前功课,找到问题,然后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认真预习,则很难发现问题。教师讲解后,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有时可能就某一问题引起争论,这时教师的及时指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民航危险品运输》的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为起点,通过构建情境式模块化教学环节,以虚拟仿真的CBT教学系统为依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丽珠,吴卫锋.民航危险品货物运输[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8.
(一)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市区全面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构建森林防灭火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印制《市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工作规则(试行)》,调整充实指挥机构人员力量,厘清成员单位职责边界,推动区、镇森防指办公室实战化运行。健全完善森防指会商调度、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制度机制,分级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业务培训。〔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二)坚持依法治理。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以及省政府、市政府、区政府森林防火命令,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法治化。〔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镇、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三)深化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推进10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四个清单”落地落实;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深入学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印发《市区2021年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推动实现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增强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10个专项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二、推进责任落实
(四)压实各级责任。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灭火责任,建立“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查清单、责任与任务承诺书),落实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要求,积极构建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人、护林员包山头的“三级六包”责任体系,将工作责任和任务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进一步细化全区党政领导干部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强化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乡镇属地责任、林管员巡查巡护责任。〔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五)强化部门职责。细化区森防指“一办六组”(办公室及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组、违规野外用火管控及火案查处组、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组、小火打早打了组、火灾科学扑救指导组和信息综合组)和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建立“一办六组”工作体系,提高森防指规范化、专业化、实战化水平。实施由区森防指成员单位包镇联系督导制度,强化森林火灾风险防范工作督促指导。〔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森防指“一办六组”及其他成员单位〕
(六)严格督促考核。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运用“四不两直”等形式,发挥“两书一函”(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制度作用,加强对任务部署、隐患整改、火案查处等工作跟踪督促,推动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及时整改销号。加强对各镇、区级有关部门履行森林防灭火工作职责的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考核办法》组织考核。〔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三、提高防控水平
(七)狠抓隐患排查。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组织实施高火险期森林火灾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国有林区、风景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林区内的学校、居民区、危化品仓库、油库等重点目标、重要设施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因地制宜构建生物阻隔带和工程阻隔带等相结合的防火阻隔系统。深化森林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专项治理,建立隐患台账动态管控机制,督促电力企业开展巡线剪枝、线下可燃物清理,建立完善大风天气情况下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落实“四同步”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规定,推进林区老旧电力线路升级改造,提升综合防灾避险能力。〔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八)强化监测预警。扎实推进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瞭望点设备设施升级改造,配备巡护侦察无人机,统筹规划建设点、线、面一体和空地结合的森林防灭火预警监测网络体系,为火源管理、火情监测提供有力支撑。建立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协作机制,及时预报预测预警信息。发挥林场职工、村民组织和护林员等一线人员优势,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理,打早打小,严防“小火酿成大灾”。〔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经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九)实施精准防控。落实分区分级抓好森林火险精准防控工作要求,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红、橙、黄、蓝四级火险预警,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森林火险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十)深化宣传教育。制发《市区森林防火宣传月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林区输配电设施防火专题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两微一端”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森林防灭火宣传报道。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开展针对性宣传,推动防灭火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寺庙。形成村村张贴防火公告、户户下发防火公约、人人知晓防火禁令的宣传氛围。加强学校防灭火教育,用好防火读本挂图,开好专题课程,发挥好“小手拉大手”作用。及时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发挥好教育、警示、震慑作用,增强社会各界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舆情引导管控。〔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民宗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四、夯实基层基础
(十一)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省关于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意见办法,加快推进区级森林防灭火队伍组建,通过集训、轮训等方式开展专业扑火队伍培训,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扑火队伍等协同实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第一时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十二)做好装备配备。加强要素保障,推进物资储备库建设,强化物资储备,及时采购补充库存。配齐必需的灭火装备,差异化加强以水灭火、以风灭火等针对性装备配置,提升个人防护装备水平,配备个人辅助装备,定期开展装备检查,推动装备更新换代,合理确定备份,加强专业扑火队的车辆配备,推广适合全区森林火灾扑救的专属装备,配齐配全现场勘验设备、执法专用设备、野外办案救护装备等,视情开展政府购买航空应急救援服务,扩大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财政局、区消防救援大队。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十三)提高基础能力。按照《市森林防灭火标本兼治总体方案(2020—2025年)》,做好瞭望点、防火道路、隔离带、实训基地、消防水池、停机坪、取水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森林防灭火综合防控能力和扑救水平。〔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其他成员单位〕
五、强化应急处置
(十四)开展预案演练。根据《市区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要求,按照同步筹划、分级编修的要求,完成各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编修工作。进一步完善极端天气及局部微气象条件下林区输配电线路避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预案对接会审。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布局优势,开展联防联训联扑,切实提高组织指挥、实战攻坚和紧急避险等能力。〔牵头单位:区森防指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景区、区森防指各成员单位〕
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是构建中国特色口岸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国门安全,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泉州局”)在面临泉州口岸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卫生检疫专业人员不足、口岸防控压力大等情况下,着力加强了卫生检疫内外协作,有效提升口岸执法把关整体效能,保障口岸卫生安全。本文从提升口岸大卫生、促进大通关、服务大发展角度,分析现状,查摆问题与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供参考。
一、口岸卫生检疫协作主要做法
1.疫情防控协作
设疫情防控协作组,负责口岸突发性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及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核与辐射性物质扩散污染等严重事件的预防、控制及卫生保健工作;并建立疫情预警平台,完善疫情查新制度,收集国内外有关传染病疫情信息,保持疫情收集的及时性与疫情预警的有效性、针对性,为一线提供最新、最准确的疫情信息;还加强防病知识宣传,努力提升辖区口岸公众防病意识与自我防病技能;制订全年疫情预防、控制及卫生保健业务技能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努力提升口岸疫情防控与卫生保健水平等。
2.卫生监督协作
设卫生监督协作组,负责组织做好出入境交通工具、船舶供水、航空食品、船供单位、航食供应单位、船舶废弃物、压舱水排放、口岸其它服务行业、口岸空气质量及堆场卫生的日常监督;指导现场卫生检疫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口岸卫生许可工作,推行被许可方分级分类管理;制订卫生监督业务技能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努力提升口岸卫生监督水平等。
3.卫生处理协作
设卫生处理协作组,负责对卫生处理从业单位及其口岸卫生处理工作的日常监督与指导;开展专项业务检查、卫生除害处理效果评价及药物器械应用评价;制订全局卫生处理业务技能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卫生除害处理的科学、安全、有效等。
4.媒介防制协作
设媒介防制协作组,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辖区口岸媒介生物的监测与本底调查;推行媒介生物远程鉴定技能;开展相关科研课题,指导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制订全局媒介防制业务技能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构建口岸媒介防制安全屏障等。
5.科研检测协作
设科研检测协作组,负责对口岸卫生监督采样(供水、压舱水、空气质量等)与医学采样(血液、尿液、分泌液等)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建设区域性医学综合检测实验室,建立符合口岸卫生检疫监管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的实验室检测网络和快速检测保障体系;制订全局卫生检疫科研与实验室检测业务技能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努力提升全局医学实验室检测与科研水平。
二、口岸卫生检疫协作主要成效和制约效能因素
1.口岸卫生检疫协作主要成效
(1)口岸卫生检疫把关见成效
据统计,2015年,泉州口岸发现发热等症状人员591例,确诊艾滋病、登革热、甲型H1N1等传染病158例;交通工具发现卫生学问题786艘(架)次、集装箱发现卫生学问题2847标箱;首次船检发现艾滋病,发现伪造健康证及预防接种证书23人次;入境截获口岸医学媒介生物12万只,其中死鼠4只;监测检出鼠携带汉坦病毒6份;监测体检发现传染病192例(其中HIV感染者7例)等。口岸检出登革热等传染病、核辐射有害因子、鼠携带钩端螺旋体及汉坦病毒、生物制品、监测体检发现HIV等传染病居福建局前列,疫情截获保障了口岸卫生安全,也提升了检验检疫部门地位与影响力。
(2)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见成效
通过各卫生检疫部门协同协作,举全局之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与口岸运营单位的支持投入,完善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取得较好成效。五年来多方争取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添置卫生检疫设备近2000万元;新建口岸检验检疫设施面积超10000O;口岸技术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保健分中心顺利通过总局每年度飞行检查,取得海船船员健康体检机构资质,医学检测综合实验室和医学媒介实验室通过CNAS和CMA资质认证;完成总局科研课题1项与福建局科研课题2项,20余篇核心期刊,取得科研攻关新突破;泉州辖区所有一类口岸(泉州口岸、泉州晋江机场、肖厝口岸)高分通过总局考核验收,泉州局荣列全国5个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先进单位之一,并获泉州市主要领导批示表扬及《福建国检通报》与《中国国门时报》通报肯定。
(3)口岸卫生监管工作见成效
泉州局以口岸卫生许可为抓手,充分发挥各专业技术协作组作用,不断强化口岸卫生监管工作,对辖区口岸船供食品、船舶供水、航空食品、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机场国内厅内运营单位),服务行业单位以及卫生处理从业单位,实施卫生监管全覆盖,共监管口岸卫生许可从业单位42家,并推行口岸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同时开展口岸医学媒介本底调查与日常监测工作,已建立并掌握辖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的医学媒介本底调查资料(含晋江陆地港与泉州综合保税区)。五年来泉州局每年均以高分通过质检总局口岸卫生处理质量安全工作督查。
(4)口岸应急管理提升见成效
针对复杂多变的疫病疫情态势和口岸反恐形势,结合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疫情防控协作组通过建立完善应急预案、收集技术方案、充实应急物资、举办大型应急处置联合演练、加强口岸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等工作,提升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与核生化反恐怖应急处置能力。其中泉州晋江机场口岸反恐怖防范示范点通过省防恐办和省局联合验收,获福建省反恐办全省通报表扬。
(5)帮促口岸对外开放见成效
帮促泉州晋江机场口岸通过国家对外开放验收,帮促晋江陆地港通过省级验收并督导其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投入运营,帮促肖厝口岸、石井口岸、深沪远洋渔轮码头等新增口岸作业区开放建设验收,大力推进泉州海、陆、空港口岸对外开放进程,深受服务对象好评;全力保障晋江机场新增泰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澳门等航线航班,开通机场货运新业务,出入境人员成倍增长;积极打造涉台客运黄金水道,全力保障海峡论坛、闽南文化节、大型进香团旅客通关,获地方政府及台胞广泛赞誉。
2.口岸卫生检疫协作效能制约因素
(1)协作机制建设待加强
由于口岸电子化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与国际通航口岸普遍未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影响口岸协同把关时效及协作广度与深度。
(2)专业队伍能力建设待提高
在口岸核生化反恐能力建设上,由于实战经验少,侦检设备有限,缺乏专业队伍,情报信息渠道偏窄,口岸反恐方面业务协作有待加强,能力有待提升;加上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制约着各项协作工作的开展。
(3)实验室建设待完善
泉州医学综合检测实验室尚未并通过区域性实验室规范化考核验收,流感、登革热、寨卡等传染病病原体检测的需送福建局保健中心检测,提高执法把关成本,影响把关时效。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口岸协作机制
以口岸电子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逐步推进口岸部门、地方协作部门、国内通航口岸等部门间的“三互”建设。同时,政府牵头与国际通航口岸卫生主管部门建立长效联络机制,探索微信等手段在口岸卫生安保工作中应用,提升口岸联防联控合力。
2.加强专业队伍能力建设
组建反恐专家队伍,建立定期轮训制度,推行口岸核生化反恐示范点建设规范,出台建设验收标准,持续提升口岸反恐综合实力;加强产学结合,与医学高校联动协作,组建高校实训基地,弥补人员不足问题。加强口岸核生化应急反恐设施设备配置,安装通道式核辐射监测仪,实现口岸核辐射监测常态化、全覆盖;地方政府或公安部门,每年组织口岸相关部门开展核生化反恐应急处置联合演练,提升口岸反恐防范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口岸快速检测能力建设
探讨推行口岸快筛实验室质量认证认可机制,发挥口岸快速检测效能,提升把关验放时效;地方政府加强口岸医学综合检测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实现口岸医学综合检测实验室与地方医学综合检测实验室,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同步建设、平行发展。同时实验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联合攻关,共同提升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68-03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国民航运输业及航空制造业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民航运输业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于美国之前,仅次于英国;中国民航市场急需补充大量既懂专业又懂航空商务英语的专业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民航商务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沟通的工具,更能为学生的竞争力加分。民航商务英语是民航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方法,而没有注重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与实践脱钩,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根据对在民航商务相关工作岗位上参加实习见习的学生和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进行面试时一般都会进行行业英语的考核,并且侧重于对听说技能的考核,而听说技能恰恰又是学生普遍觉得是最难而且是自己最为欠缺的。针对这种状况,以未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民航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顺应而起,势在必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校民航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首先,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校民航商务英语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和用人单位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和剖析。我校民航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了航空概论、航空客运、航空货运、民用航空法、计算机订座系统、客运销售、民航旅客服务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在第四学期开始此门课程的学习;我校学生和其他高职高专学生一样存在英语语言能力不强的特点,特别体现在听说技能非常薄弱,词汇量少,阅读技能也有待提高;在职业技能方面,学生对涉外民航商务工作流程不熟悉,岗位技能浮于表面;而且,学生心态浮躁,眼高手低,自主学习性较差;再加上对于所采用的教材,学生普遍感觉太难,学习起来没有积极性。尽管学生英语水平较差,但是他们也清楚在今后的求职面试、实习实训、工作岗位上英语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对职场实用英语感兴趣。由此可见教学改革第一要素是针对教材进行的。之前采用的教材是由潘水明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民航商务英语》(第二版)。这本教材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难度偏大,趣味性不足,而且没有注重听说的练习。针对我校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增加了由尹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航地勤英语》;这是全国职业技能英语的系列教材之一,这本教材贴近工作岗位,突出岗位情景,注重语言交际训练,实用性、仿真性和职业性都很强。在选好教材之后,对这两套教材的取舍就更加重要。根据高职高专适用够度的教学理念,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因素,对两本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例如《民航商务英语》一书中的第三、四、十九章节等主要针对的是空乘专业着重的客舱服务,就全部删去不进行讲解;而第五、六、八、九、十二等章节的内容是电话订座、机票价格、行李服务等,这是民航商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此进行着重讲解。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配以《民航地勤英语》一书中的相关单元进行技能训练,特别是强化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这样,这两本书取长补短,理论联系实践,相辅相成,为力争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进行以职业能力、岗位要求为导向的情景模块教学。传统的民航商务英语课堂一般都是教师为主体,以讲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起来兴趣索然,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进行以职业能力、岗位要求为导向的情景模块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对教材进行取舍,依据民航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授课内容,进行情景模块教学,整个课程分为民航总概、票务处理、值机、行李、安检、应急、旅客服务等七大模块;并区分重难点,对票务、值机、行李等几个模块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加强听说训练,对专业词汇进行随堂考核,而且补充视听说材料,进行实例教学。每一个情景模块的教学包括导入及背景介绍、理论知识的讲解、听力练习、主题对话操练、实例分析讨论、拓展阅读、语言功能强化及情景模拟等环节,运用启发法、讲授法、听说法、交际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任务驱动,注意情感教学,让学生能够进行讨论、合作、竞争,并逐步培养她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课时配合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视听教学法等,将英语语言融入这些情景模块中,让学生有适当机会和一定的时间对所学到的航空商务知识能够用较为熟练的英语进行表达,实现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以行李这一情景模块为例:教师先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带领学生参观机场),了解行李托运、值机等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课前教师布置有关行李的预习作业,上课时让学生对行李类型和托运规定进行讨论,然后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的理论内容有一定的掌握之后,采用听说法,师生互动,进行对话讲解操练并加入听力强化训练。课堂上主要针对英语语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训练,学生角色扮演操练英语会话,让学生能开口、会开口说英语。在学生的英语语言不再形成交际障碍之后,教师再针对不同模块内容设置不同模拟场景,比如说行李超重、超体积行李、易碎行李的处理等情景,每个小组抽签后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在模拟情景中完成交际任务。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实例教学可安排在课堂进行,也可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课后完成,并提交视频作业。课后布置针对所学模块内容的拓展阅读,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并归纳总结制作成PPT,下一次课上要进行PPT讲解和陈述,并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考核。所有的这些教学活动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开展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适当的任务,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再次,进行以职业能力、岗位要求为导向的情景模块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网上评教、教师之间听课、学校督导老师听课评教等方式都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则根据我校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课程的特点,突破了以往一张试卷一个成绩的考核方式,考试不仅分为口试和笔试两部分而且把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都按比例列入考核,每一个模块都要进行阶段性考核。学期一开始,从小组PPT的制作到课堂老师提问抢答,从小组英语会话练习到情景模拟,从课后的视频拍摄到作业提交,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一方面,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他们你追我赶,都不甘落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个民航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都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训练,以项目为载体,设置情景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把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民航商务英语方面的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语言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航空服务行业行为规范,具备一个民航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依托行业资源,更加充分利用航空企业的资源深入进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究合作。聘请行业专家不定期地开始专题讲座,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通过校企互动,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服务能力,为各个航空公司、机场,航空运输,销售等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ESP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普遍要学习十余年的英语课程,但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层次不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仍是许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对于高职外语教学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李岚清同志也曾指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教育部高教司(2000)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并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而根据我国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当前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审视高职外语教学,不难发现,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目标错位、教师复合能力欠缺、教材系统不健全且缺乏特色、教学手段单一且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滞后且缺乏实用性、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重国家考级英语而轻职业英语的学习、考核方式单一以及校企合作层次浅等,同时,相当多的英语教师缺少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上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学生所学知识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严重脱节,以至于很多毕业生在踏入职场后发现所学并不是所需,或者一旦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出现问题或用词不当,有时“课堂英语”在职场竟完全张不开嘴。
笔者通过对《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悦.,2004)、《对高职英语专业外教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田雪蓉,2007)、《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喻艳莉,2008)、《高职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郭艳利,2010)、《多媒体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杨萌,2010)等专业论文和《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Richards, J.C. and Nunan, D.,1990)、《英语学习与交际语法》(邱述德,2003)、《国际交流语用学-从实践到理论》(胡庚申,2004)、《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束定芳,2004)等论著进行研读和比较后发现,在我国高职旅游英语中引入职场化英语教学是一种必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教学领域内对该类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和稳定,具体体现在:(1)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生源、旅游英语教学的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等实际情况的了解、调研和剖析不够深入;(2)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作为客体进行研究不够完善;(3)结合“职场英语”的应用与发展,以改进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体系、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对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等方面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欧美市场的开放,我国出入境旅游的业务大幅增加,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这就需要我国培养出一批既具有旅游专业文化知识又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但是由于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及就业观念的滞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就业情况不甚理想。故在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堂进行职场化教学,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已成为一种逻辑的必然。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旅游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在实习或就业后可以直接上手。学生不再是做题机器,而教师也当然也不再被异化为过级培训师了。
二、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表明: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旅游英语教学注重英语口语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故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把各大景点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为原则展开教学。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理论和实践并重。以前的课程教学大纲都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忽略了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而高职英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故我院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突出“以能力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采用技能培养、知识传授、职业素养养成三位一体的模式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向“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转化。
根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我们确定旅游英语的相关课程主要围绕“入境涉外导游”和“酒店服务人员”这两个职业群展开,将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能力目标基于教学法的转换后形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即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最终掌握英语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入境涉外导游的典型工作项目包括导游生活服务、导游讲解服务、应急事务处理等,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旅游预定、迎送客人、登记入住、行程安排、旅游讲解、商场购物、康乐服务、处理问题与突发事件。由此,我们开发出《旅游英语》、《导游英语》、《饭店情景英语》等课程,其中《导游英语》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学生通过各个任务型教学项目设计出的学习情境,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
(二)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英语是一种实用性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的语言。英语教学离不开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英语教学的实践练习的实质就是强化实践和练习环节、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把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词法、句法、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巩固和检验。高职英语应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实际岗位上去应用英语。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旅游英语亦是如此。
旅游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及涉外旅游服务技能,注重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由此,我们提出教学内容设计要“把握两条线”:一是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选择主线,以工作过程及流程为导向,分解工作任务,分析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拓展能力的培养;二是以“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导游技能——综合能力”为教学内容序化主线,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逐步提升。故在教学中,我们借鉴“项目教学”和“实地教学”,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辅以多媒体教学,同时注重模拟训练,强调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发展职业能力,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灵活运用起来,这比以往单纯的讲授法更加行之有效
(三)探索培养途径
基于培养职业型、复合型人才的原则,我们提出人才培养应遵循产学结合原则,做到:
立足“两个点”,即立足校内实训点和校外实训点,这是教学实施的条件与基础。
2、支撑“两个面”,即坚持面向核心岗位职业要求、面向中国旅游市场的目标指向原则,这是教学实施的目标与效果对培养途径的要求。
3、实现“四结合”,即实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课堂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实现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与创造相结合。我院与上海现在国际旅行社、上海锦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东美航空国际旅行社、上海优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及《实习就业协议》,为学生提供了导游讲解、旅行社计调、团队接待、线路设计、销售等方面的实习及就业机会,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同时,学院还将尝试推行学生预就业方式,即企业可以从实习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试用,择优录取。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企业也可以节省招聘成本,并降低了招聘风险,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效果。
二:综合性评估图示
以上考评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体系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任重而道远,而改革的目的即是服务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应对英语环境的考验。只有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服务目标并加以认真贯彻和实施,英语教学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其作用,体现了其存在的意义。
基于这一背景,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我们还须积极探索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包括:
(一)构建模拟和真实相结合的旅游英语教学环境,如创建模拟导游练习系统,建立外语情景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地感受未来的职业操作程序;
(二)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导游口语大赛”、“英语演讲大赛”、“职场英语比赛”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我们把竞赛活动渗透到整个旅游英语教学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内升外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培训、进修和申报课题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反思和探索,拓宽思路,创新教法;
【Key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kills, school -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58-03
1 引言
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离不开测绘,尤其是近些年来,受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减灾等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的推动,测绘类专业人才需求剧增。反观测绘类高校毕业生,仅有少数人能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这和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膨胀互成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不强,学生向工程师的身份转化需要较长的知识补充与实践过程。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知识基础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薄弱,开展实习实训仅仅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意识的教育[1]。
面对上述问题,不少高校引入“校企合作”,期望学生在参与具体生产项目的过程中,提前明确岗位能力需求,熟悉测绘作业生产规范及流程,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到“毕业即就业”。但受到学校、企业出发点存在差异,管理模式不合理,学生认识不深入等诸多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一些合作中断,一些合作没有到达预期目标。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校企合作案例,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合作管理、带动效应等方面深入融合,进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2 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测绘是一个综合类交叉学科,可划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绘、摄影测量与遥
感、地理信息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基础测绘、城乡建设、土地房产、城市规划等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从事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库建库、空间信息服务、工程系列等方面的工程施工、工程组织、生产研究等工作。而受办学定位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招生仅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设课程以测量课程为主,辅助开设地信、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等课程,仅开展校内测量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脱节。而测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从各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研究和改革[2]。
高校测绘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各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测量数据的简单处理能力,保障入职后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与设备,完成各项日常工作。职业核心技能则要求入职者掌握测量基础知识点、地形测图、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和空间数据处理等基本知识,面向工程施工、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从事地形图测绘,中小型工程控制网布设、施工测量与放样,工程组织与管理,以及空间信息处理与管理等工作能力[3]。
随着测绘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工程测量技术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测量逐渐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给测绘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测绘人的工作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测绘区域覆盖海陆空,测量仪器向高精专转型,作业方式自动化、集成化高,大大解放了人力。
3 校企合作综述及问题
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工学结合、定向培养、现代师徒制、项目合作、校外实践基地等等。其本质均是联合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期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目的。但很多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企业不能深度挖掘学生潜力,学校对学生管理力度不够,未能实现预期合作目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人才培养方案固化,不能适时按需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应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系统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试点学院改革”等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办法,取得重要进展。
而现阶段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过多地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顶岗实习的要求。另外人才培养方案固化,连续多年不做调整,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
3.2 缺乏良好的反馈机制
在诸多校企合作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具体的生产项目,还是企业派遣技术人员进校指导学生并负责项目的运行,都存在监控力度弱、过程反馈实效性差的问题,一方面,学生进入企业仍以学生身份自居,自主性差且缺少老师的管理,会出现作业质量差、难管理等问题;另一方面,生产任务放在学校,易出现生产工期延迟,质量返工等问题。前者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后者在企业技术人员和负责人之间沟通对接都有延迟,对于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4 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鉴于以上的问题,结合笔者参与校企合作以来总结的经验教训,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进行改善,实现深度融合。
4.1 双方互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培养职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由校内专业学术委员会和企业专家团队首先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出生产一线的岗位技能,结合历届毕业生上交的职业能力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信息,就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实时调整原有培养方案中不合理的内容,实现课程体系和岗位职业标准对接,使得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比如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中,可根据专业生产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把学习过程划分成职业能力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再由校内学习任务和校外学习任务组成,保障理论和实操同时兼备,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
4.2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加强管理,获得利益最大化
校企合作开始阶段,明确企业和职业院校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针对合作的任务,校方应因材施教,组织感兴趣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与,避免“一锅端”造成的部分学生做事不积极,消极怠工的现象,同时要求专人负责制,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企业要做好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保障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对于具体的生产任务快速上手,同时定期检查学生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预防返工等问题出现。对于合作过程中涌现出来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并鼓励学生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4.3 专业办企业,鼓励教师转型“双师”
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校、企业主体分离以及学校热企业冷现象,一些高校提出“专业办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可通过整合专业建设和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项目式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解决学生厌学、教学难教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教学团队,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校企双方合作不对等、“一头热”、管理松散等问题[5]。
另外,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由于“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经验的原因,导致课堂内容空洞乏味,理论联系实践较少的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紧跟测绘专业发展前沿,把握行业生产标准,实时开发和调整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4]。
4.4 传帮带,老生带新生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对工程测量工作重要性、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分类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分析,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二、工程测量工作重要性分析
深入探讨和分析工程测量工作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测绘测量企业埘自身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对测量质量管理的认识,有助于测最企业对测绘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的开展。测量工作作为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方向的指引,其是工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技术保障,其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测绘测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以科学的管理为基础、以现代测绘技术应用为关键提高测量精准度、提高测量质量,以此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过计算机屏幕将测绘对象的外貌特征及要素形象得反映出来。其结果一目了然,能够改变和弥补传统测绘方式的线条、符号等二维系统,具备较高的直观性。
2.在产品的使用、维护上,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具备较高的操作效率,并在产品信息的现势性上具备一定优势,能够对信息及时修正,并及时提供修正后的地图产品。
3.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采取数字化技术的测绘产品能够借助于图形处理技术,对其各要素进行数据的再测,并输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图件产品。
4.借助于数字化测绘成果,用户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各种规划与设计,包括城市道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等。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对比与分析,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要素统计、汇总结果。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借助于规范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现代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将达到全新的高度。除此之外,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还在其他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符合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代表了未来测绘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预见,当前以传统测绘技术为主的工程测量作业,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数字化测绘技术全面取代。
四、现代测绘技术的分类
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2.“3S”技术
(一)GPS技术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完善,为工程测量的测绘定位技术带来革命性的飞跃,以测角、测距、测水准为基本手段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逐步被高效、高精度的GPS技术所取代。普通的工程测量,需要完成控制网布置、检测与桩位放样等基本任务,经常要利用经纬仪、测距仪或全站仪来完成数据测量工作,设置线形或环状控制网。而GPS静态定位则可几乎无视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干扰,可保证高精确度与高测量效率。GP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GPS实时动态桩位放样,GPS测量精度可将桩位误差精度控制到厘米级;利用GPS技术放样平台,通过利用GPS测量并在施工平台钢管桩放样,可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缩短野外作业时间;GPS偏心检查,在精确测量工程桩位分布的基础上,GPS技术可一物两用,进行桩位偏心检查,提高工程测量的管理效率。
(二)GIS技术
由于GIs技术的多学科集成性,它能够就地球上存在物体和已发生事件进行成图分析,将地球或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情况通过扫描矢量化、全数字摄影测量等手段获取及时、准确和标准化的数字信息。GIS在工程测量中的普遍应用优势就在于其庞大的数据库管理与图形显示输出能力,数据库存储信息可根据测量需求及时通过软件处理进行成图操作,这对于提高工程测量成图效率、加速工程设计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Rs技术
遥感(RS)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先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五、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测图的主要内容
(一) 原图的数字化,当测量工程中对数字地形图的要求不高,且工程经费又相当有限时.可以考虑采取该方式原图的数字化能够将现有地形图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借助于计算机一级扫描输入设备。作业人员能够使用数字化软件在很短时间内即获取所需的数字化地图该方式主要包括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扫描矢量化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相对而言扫描的矢量化能够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与原图相比。采取扫描矢量化方式获得的数字图精度要稍低.这主要是由于处理的过程所产生的误差所致。而且该方式只能反映出自纸成图时地表各种地物的基本样貌.其适时性并不强。因而该方式常常被用于工程中的应急性测量措施。
(二) 地面数字测图,当工程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没有合乎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图,则可以考虑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式.该方式是典型的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式,在工程测量项目中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作业方式采取该方式获取的数字地图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借助于一定的测量手段.能够将重要地、物与其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cm范围以内。
2.测绘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构筑统一的地理坐标框架体系.并将对应的社会信息存储在相应位置,用户借助于通信网络,即可实现对上述数据的访问.获取所需的信息。与传统的测绘工程不同,数字地球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系统工程.并牵涉到诸多的部门和技术,并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六、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展望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fn,现代测量技术正向着数字化、高精度、低工作量以及自动化方向发展。工程测量中的遥感技术、3S集成技术等也正在逐渐的应用到各项1二程的测量当中。通过近年来GPS技术、GIS技术以及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应用所得到的认可可以看出,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准度、提高测量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测量丁作量,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在新的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影响测绘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首要障碍,其需要测绘测量企业通过对测量人员测绘新技术的培训以及相应的投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测量工作效率,以此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结束语
工程测量中,相关测绘技术如:数字摄影技术、“3S”技术的投入使用,让工程测量有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盈利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测绘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