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14:18: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个人读书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B类)《中国大陆新闻人才学理论与应用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0504013
研究生读书的多少。往往代表着研究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为更科学地掌握当代研究生对读书和大学生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的认知水平,我们就这个问题作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研究以读书为切入点,考察高校研究生对于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的认知水平,对如何提高研究生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提出对策。调查在专题讲座之前进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学生原有的认知程度和水平。接受调查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研一全体学生,包括三个专业:传播学、音乐学、艺术设计学。此次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问卷形式采取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相结合。
研究生对于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对策认知
1 研究生在“读书”和个人文化修养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读书时间仍然较少,目的和规划不明确。有学生指出,本科四年要修满40余门课程,课程设置太多,真正消化的没有多少。多数学生认为,研究生在本科和研一阶段课程任务繁忙。为完成学业和科研任务,很少会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读书。在读书目的上,有学生指出。研究生往往是受考试要求和科研任务要求而去阅读书籍和资料。目的性被动。而对于研究生自身的规划,很少会有学生规划好研究生这几年自己应该读些什么书、学好哪些知识的。
(2)电子产品“侵占”了传统的读书方式。有学生指出,电子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大学生更乐意在网上阅读报刊和资料,而传统的读书方式似乎渐行渐远。而真正可以得到收获的。却往往是纸质的经典书籍和著作,传统书籍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电子读物更有益处。因而应该多提倡传统的读书方式。
(3)阅读范围狭窄:有些学生认为,研究生对自己专业的专业历史往往都不了解,比如音乐史和美术史。研究生对历史、地理、诗词等普遍了解不够多。在学科交叉上,本专业的学生往往只学本专业的知识。在涉及到考试要求和项目研究、个人兴趣等因素上,一部分学生会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如果不借助搜索引擎,研究生很难写出纯原创的学术论文、说出较多的音乐家、美术家等等,这在学术不端现象上有一定表现。
(4)研究生文化修养问题有待重视。有些学生认为,研究生文化修养在教育和学术上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扩招,大大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门槛,很大一部分研究生没有阅读背景,是背教材背出来的: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仍然严重,引用他人文章不加注明、论文抄袭、一稿多投现象严重;一部分研究生缺乏对时事的了解。此外。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研究生都比较浮躁,没有静下心来做学问,因此,有必要加大学风建设,重视研究生的文化修养问题。
2 在提高研究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上如何努力
(1)学校应该安排好课程,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感兴趣的书。有学生指出,研一的课程负担较重,两年制的学生在研二又面临着毕业答辩和找工作,根本没时间读书;如果是三年制,又增加了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同样面临着个人支配时间少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部分课程存在着与本科课程重复的问题。希望学校安排好教学计划,让研究生接受到更加丰富的知识面。
(2)希望学校推荐书目、开展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多数学生都希望学校可以开设专题的知识性和人文性、学术性讲座。而不是沿袭“应试模式”,按教学计划上完课程就结束了。尤其是理工科的学校,更应该注意多开设人文讲座,学生对人文讲座有一定的需求量。在授课方式上,有学生指出,不希望研究生阶段还有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老师只是讲解事先准备好的幻灯片。而是应该使满堂灌方式,向文化讲座的方式变更。
(3)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学术人文环境,或者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有学生指出,研究生文化修养不仅仅体现在读书多少上,在做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时,研究生也会学到大量的实用性知识,从而增加自己的学术素养。只是目前课程安排太紧。研究生往往是请假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课余与同学或者帮助导师做科研项目。学校应安排专门的时间段给研究生做学术活动,并且应有专项的硬件和经费支持,以此促进研究生学术素养的提高。
(4)导师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有学生指出,目前有一部分导师大多忙于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事务,而且存在着一个导师带较多研究生的状况,因此往往与自己的学生交流过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没有导师指导,研究生几年也显得没有了意义。有学生认为,导师应以身作则,多给予学生指导,如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面,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等等。
增强研究生文化修养与文化底蕴的建议
时下艺术传媒业界、学界都存在着“浮躁、浮夸、浮肿”的“三浮”之病,“三浮”之病体现为空虚、浅薄和势利、庸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在《媒体的浮躁在于缺少文化》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媒体的浮躁源于文化的缺失。提高文化修养,加厚文化底蕴,首先就是要读书,读好书,读古今中外的各种好书。多读书不仅能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还能改变人的内涵,改变人的风貌和精神世界。古人说过,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因此加强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文化素养,营造读书氛围,在教育的诸多环节强化“读书”和“增强个人文化底蕴”意识,是高校必须开展的探索。
1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调查问卷反映出目前理工科高校人文氛围的缺失。研究生的失望度较高。高校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和人文氛围,无疑是提高师生学术水平和个人素养的长久之计。在营造文化氛围上,学校应鼓励学生重视经典作品的研读,专门开设经典研读相关课程:重视人文讲座的开设,用名家思想影响学生个体:鼓励研究生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也有利于增强研究生自身的知识丰富程度、文化底蕴和个人竞争力。包括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都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强调社会文化,绝不能被“快餐文化”所取代。
“校园溢满书香 好书伴我成长”
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应当是一个人日常的生活方式,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的读书活动,特制订此读书计划。
活动目的: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大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维的活跃、综合素质的提高。
3、通过读书活动,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活动要求:
1、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班队课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做好班级图书推荐工作。班级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班级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并管理好图书角。
3、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4、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每周至少安排1-2节课的阅读课。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展示。
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摘录卡等,也可以采取主题班会和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读书活动。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
6、班级每个学生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并请老师家长负责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7、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保证定时、定量完成读书任务。平时一般每天读书不少于1小时(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读不少于半小时,在家庭挤时间读不少于半小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活动宣传口号:
1、我读书,我快乐。
2、书香伴童年,智慧享一生。
3、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4、与书籍为伍,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同行。
活动成果展示:
1、举行读书征文比赛:征文形式可以是书评,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叙述读书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
2、举行背古诗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3、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举行书签制作、报刊剪缉、个人作品集锦、读书手抄报、读书成长册等展评活动。
5、开展 “背诗大王” 、“读书小博士” 、“阅读明星” 、 “读书小状元”以及“读书活动先进个人”等多种评选活动。
分类号 G252.17
DOI
10.16603/j. issn 1002-1027.2015.06.009
读书会是阅读推广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香港的公共图书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举办青少年和儿童的读书会,香港的大学读书会大多从2000年之后开始举办。虽然香港地区读书会的历史不长,但卓有成效。下面从儿童与青少年读书会、高校读书会、民间读书会这三个方面考察香港地区的读书会。
1 香港儿童与青少年读书会
在儿童及青少年阅读引导方面,香港的公共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倡导儿童及青少年阅读的主体主要是香港公共图书馆、“香港教育城”和各种类型中小学校。
1.1 公共图书馆读书会
香港公共图书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举办了家庭读书会和青少年读书会,鼓励青少年持续阅读。如表1所示。
表1表明,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的参与者的年龄覆盖到了大部分的适龄儿童,活动形式也比较多样化,有定期的聚会活动,也有讲座、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还提供网上讨论区供家长和小读者们交流。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共有67个固定图书馆,举办青少年读书会的图书馆比例达到了接近50%,而举办家庭读书会的图书馆仅有7个,可能是因为参加家庭读书会的读者比较年幼,导致两种类型读书会的效果比较悬殊。
公共图书馆为鼓励读书会发展,对学校和读者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1)对学校的奖励。年度借阅总量最高的学校,可获得“最积极推动阅读学校”奖;年度内成功推荐最多新会员的学校,可获“最积极推动参与学校”奖。(2)对读者的奖励。会员阅读6本书以上,可颁发证书,标明年度阅书量。年度阅读不同题材书籍数量最多的少年可获得颁发“杰出表现奖”,能获此奖的小读者的年阅读量一般能达到几千本之多。小读者撰写“我的阅读分享”,由图书馆馆长推荐可参与评选“每月之星”,年度“每月之星”中最出色的三位,可获得“阅读超新星”奖状及奖牌。每年香港都会有100多位青少年儿童获得香港公共图书馆颁发的奖项。(3)作家见面会的优先参与权。香港公共图书馆每年都会邀请20位左右的作家到公共图书馆举办作家见面会,读书会的会员可比普通读者提前一个星期预约参加见面会,见面会名额有限,但优先照顾读书会成员的需要。
1.2 学校读书会
营造阅读风气浓厚的校园是推广阅读最基本、也最具成效的策略。香港官方教育平台――香港教育城是香港中小学读书会的最大推动者。从2004年开始,香港教育城与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携手在学校推进“阅读大使计划”,通过招募和培训阅读大使,使他们具备组织、带领校园读书会的才能。截止2011年,在全港650多所中小学及特殊学校内培训了超过1.7万名阅读大使,成功建立读书会文化。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香港官方教育平台“教育城”建立专门的阅读推广品牌――“阅读城”。“阅读城”为推动校园读书会开设了以下服务。
(1)常年开设赠书奖励。参与读书会的学校可从香港阅读城的“计划书单”中自选1套或者10册图书,用来在本校开展读书会活动,在学年结束前,只需将读书会活动的设计方案及花絮照片,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到香港阅读城,该学校就可以拥有该套图书。
(2)网上交流平台。开展读书会的学校可以以学年为单位,申请到本校专属的网上讨论区,资讯、资源分享和交流讨论等活动都可以在讨论区进行。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网上读书会平台展示校内阅读活动的成果。自2007年网络读书会设立以来,全港已有超过160所学校使用阅读平台进行阅读交流和讨论,并展示本校读书会的成果。
(3)阅读大使网络培训。教育城把培训内容录成视频放到网上,学校通过网络视频对各类型的阅读大使进行培训,视频也可以供阅读大使们自学。网络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又达到教育的效果。教育城还鼓励学校将积累的读书会经验拍成视频上传到阅读城平台,继续训练新一代的阅读大使,使读书会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
2 香港高校读书会
相对于公共馆的读书会,学校读书会的覆盖面更广,香港阅读城提供的培训资料也更加详实和具有可操作性。我们调查了香港6所大学的读书会的开展情况,其中有学院、系部或者图书馆主办的读书会,也有学生团体举办的读书会,见表2。
在考察过程中,发现香港高校读书会具有以下特点:
2.1 英文普及程度高
英语基本上是香港高校读书会的通用语言,其普及程度大大高于内地高校。各读书会经常会邀请用英语主讲的专家来作讲座,更有读书会就是为提高英文阅读能力而设立,如香港理工大学读书会。香港理工大学读书会由英文中心举办,参加读书会的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除了常规的每学期5次的读书会活动外,还有形式多样的其他内容,例如:讨论电影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分享有效的阅读策略、讨论阅读与人生的关系等。到一年终结,还会把一年中所有读书会成员读过的书列成书单发给每一个读书会的成员。读书会的活动过程都是用英语进行,列出的书单也可以作为下一年读书会要读的参考书目。
2.2 虚实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在调查的香港高校中,几乎所有的读书会都设有网上讨论区或者博客,把每期读书会的主题和信息公布在网络上,少数读书会会把部分读书会拍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上。例如香港大学图书馆主办的读书会“西城书话”,依靠香港大学出版社的优势,在讨论某一本书的时候,往往可以邀请到作者本人,每次的读书会都有专人拍成视频,版权归图书馆所有,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可以找到以往的读书会视频,提供给更多的读者观看。这种方式使读书会的参与者摆脱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此外,视频资源也可以成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一部分。
2.3 内容形式多样,旨在建立知识交流性的社交圈
香港高校读书会的主办主体不同,内容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香港大学图书馆主办的读书会的内容比较庄重正式,一般是数十人集中在一起听资深人士分享。学生会主办的读书会不拘泥于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如香港科技大学的清水湾读书会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生读书会都有这样的特点。香港科技大学读书会在本校内地生校友会平台上成立,其目的就是聚集一群喜欢读书的朋友一起分享好书、交流思想,形成一个知识交流的社交圈。读书会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和分享。
3 香港民间读书会
香港的民间读书会从主办方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企业主办的读书会、书店主办的读书会和个人或集体发起的小型读书会。
3.1 企业主办的读书会是回馈社会的一种行为
在香港,企业可以是读书会的主办主体,如新鸿基地产的“新阅会”,该读书会并不是企业内部员工自我提升和培训的读书会,而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服务社会的组织。新鸿基地产于2013年成立的“新阅会”,将企业所办的与阅读相关的活动都呈现在这个平台。新鸿基地产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深信阅读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生阅历,推动社会进步,为下一代建设更美好的香港。“新阅会”的服务对象面向所有年龄层,除了常设读书会活动、名人讲座活动,还资助青少年进行阅读和出版,此外,还有独立的调查报告和出版物,其活动的多样性大大丰富了读书会的内容。如表3所示。
3.2 书店主办读书会为实体书店销售带来新的生机
网络书店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购买习惯的改变,使实体书店的运营面临困境,书店举办读书会是书店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书店服务,既为实体书店聚集了人气,又通过读书会增加了图书销量。香港商务印书馆的Blooming Club(盛放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是针对儿童的英文读书会,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来门市进行读书会活动,并给读书会的会员更优惠的购书折扣。在书店既可以买书、看书、还可以参加读书会活动,对于注重培养少儿阅读习惯的家长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服务。书店通过举办读书会,提高了书的销量,也提高了书店的服务品质。
3.3 民间个人或集体发起的读书会带有社会交往性质
个人或集体发起的小型读书会带有社会交往性质,香港是一个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城市,很多外国人旅居在香港,很多读书会由外国人发起,不管长期还是短期居住在香港的人士,都可以通过读书会的活动来充实工作之外的生活。例如:The GirlyBook Club(女性读书会)只招募女性成员,一月一次,会员以外国人居多;Hong Kong Book Club(香港读书会)也是由在香港生活的外国人发起和经营,讨论欧美文学方面的主题较多。个人或集体组织的读书会最紧迫的是如何解决场地问题,有的缴纳年费的读书会,如野人读书会,可以选择在酒店租用会议厅。无需缴纳会费的读书会常常会把开会地点选择在餐厅,在餐厅进行AA制的聚餐,在餐桌上进行讨论。
5 香港读书会的启示
相对于香港地区的读书会,内地读书会尚未引起政府和民众的足够重视,读书会活动开展得普遍较少。内地读书会在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儿童与青少年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阅读推广的专业人才,读书会的可持续发展欠佳,以及读书会举办主体缺少与社会各界的合作等。香港地区读书会的一些经验可以给内地读书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5.1 官方机构在青少年儿童读书会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香港公共图书馆、教育局、香港阅读学会以及香港学校图书馆主任协会等这些官方机构是香港青少年儿童读书会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
(1)香港公共图书馆联合学校实施“一生一卡”计划,以学校为单位为青少年儿童办理公共图书馆借书证;分别为儿童和青少年长期开展家庭读书会和青少年读书会。
(2)针对学校需要,阅读城推出了“阅读学校”一条龙服务,培养学生及家长成为阅读大使,引入校园读书会理念,全面支援学校在校园内的阅读推广。
(3)此外,香港公共图书馆与香港教育城的互动和合作也很频繁,共同举办过很多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相对于香港少儿的阅读环境,内地针对儿童与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比较薄弱,亟待建立引导儿童与青少年阅读的专门机构。
5.2 注重读书会“阅读带领人”团队的培养
以香港儿童与青少年读书会为例,香港阅读城有一套完整、成熟的“阅读大使”培养体系。分层次、系统化地培养读书会带领人,对读书会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规范化管理阅读大使培养项目。
阅读城给阅读大使培养项目提供规范化的文件样本,如全年规划表、活动方案设计、阅读大使家族表、读书会成员出席记录、读书会成员问卷、读书会活动带领人评量表等,文件都可以在阅读城网站上直接下载,为读书会组织者提供参考,并节省了读书会组织者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阅读城还提供了学生大使培养流程,供组织者参考。学生阅读大使运作的流程如图1所示。
(2)邀请专业人士培训“阅读大使”。
香港教育城历年都邀请专业导师来培训“阅读大使”,讲授分享阅读和组织读书会活动的方法。所邀请的大多都是从事少儿阅读教育的专业人士,并与教育城合作多年,他们的授课还录制成视频,放在阅读城网站上供各校的“阅读大使”观看。2014 -2015年度的授课内容见表4。
(3)分层次的辅导教材,具有针对性。
香港阅读城针对小学生阅读大使、家长阅读大使、中学生阅读大使、中学生英语阅读大使,分别有不同的培训内容。既包括共性的培训内容:读书会基本知识普及、读书会建设及经营方法介绍、学校读书会成果分享等;也包括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不同年级学生适合读什么书、朗读与说话技巧等;“家长阅读大使”学习亲子共读及讲故事技巧,英文读书会的组织者学习英文阅读方法培训:伴读、故事地图(StoryMap)、阅读剧场(Reader's Theatre)等内容。此外,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阅读城还列出了不同的推荐书单,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挑选。
5.3 读书会的内容与包装需要精耕细作
读书会如何选题、如何策划,文案如何包装,也是经营读书会需要关注的问题。香港高校读书会有着广阔的视角和多元化的形式。以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读书会为例,该读书会有写作、视频、演讲、沙龙、讨论等各种不拘一格的形式。不仅学术专长,甚至连兴趣爱好、个人经历、所见所闻等都可以当作读书会的主题。表5列举了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读书会所举办过的10种不同类别的读书会主题。
从表5可见,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读书会的活动有以下特点:
(1)主题丰富,不拘一格。不仅科普、生物学、医学可以成为读书会的主题,如何讲笑话也可以成为读书会的主题。
(2)深入浅出,充满幽默。本来深奥和严肃的癌症病毒医学,主题却是研究背后的八卦故事,不仅令人忍俊不禁,而且完全抓住了人的好奇之心。
(3)贴近生活,引人注目。赌马在香港是如买彩票一般的活动,如何用数学知识来看待赛马的问题?参加了这次读书会,是否会中奖率更高呢?
(4)精彩文案,创意策划。在“冲上云霄:航空冷知识”主题中,首先文案撰写与当红香港电视剧联系起来,容易引起共鸣。其次,邀请资深的民航飞行员来讲解航空知识,理论与实践统一,策划充满创意。
5.4 读书会的发展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
为推动读书会的发展,除了官方机构之间的合作,家长组织、学校和社会服务团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力量。香港读书会与这些组织合作的以下做法值得借鉴。
(1)中小学校与书店达成伙伴关系。书店为学校读书会提供便利,香港的三联书店有经验丰富的学校服务团队,有遍布全港的销售网络,积极为学校提供多种服务,如:筹备新学年书目、教师用书的采集与订购;提供多元化和优质的出版物,为学校举办不同形式的校园书展;组织学校师生参观三联书店门市,介绍图书分类,推介优质读书,并享有购书折扣;根据学校需要,出售不同面值的购书礼券;举办多种文化活动,包括:新书会、知名作家讲座、阅读座谈会、时事论坛等,还配合学校邀请知名作家到学校演讲。
下午第二节课,学校教导处对本学期以来各班开展的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
一年级:1.2班的开心故事会,学生“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很有特色;1.3班的课外识字集锦,童谣集,绘画集很有个性;1.4班的小小手抄报,识字集也是硕果累累,尤其是他们设计的图文并茂的“亲子阅读计划”特别有创意。
二年级:2.1班的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观察日记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小试牛刀;2.2班的读书名言集锦,阅读手抄报,图文日记也很是惹眼,尤其是“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这个阅读主题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2.3班的开心阅读,“我会写、还会画”名人名言集锦,主题手抄报,学生小日记等展示看着也很过瘾,特别是他们的“好词佳句”阅读笔记如同一颗幼芽,让人真实地感知到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一定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2.4班:开心讲故事,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值得一提是:二年级孩子办的手抄报还有家长的鼎力相助,每份手抄报都是孩子和家长合作办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手抄报”,这个点子好,招数新!
三年级:四个班级的步调相对一致,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签,阅读笔记,阅读手抄报,课外阅读评价表,书法作品集锦,学生作品集也同样内容丰富,尤其是他们设计的课外阅读评价表,分为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三个梯度,有评价指标,有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四个项目,表册学生填写的也很认真,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四年级:四个班级的展示也是大同小异,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走进《爱的教育》专题集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老师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让孩子们阅读进行的异常扎实,包含着老师的辛勤指导,折射着孩子阅读成长的智慧光环。
五年级:亲子阅读计划,优秀阅读笔记,学生作品集,阅读专题手抄报,其中“学生读书成长册”构成了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也是整个级段各个班级的一大看点和精彩亮点。5.1班的“梦里花香、童诗飞扬”手抄报让人过目不忘;5.2班的“趣味语文”手抄报也让人一睹为快;5.3班的“循环日记”记载着班级的新人新事,透视着老师的教育思想;5.4班的学生读书成长册不仅遗传了传统阅读笔记的基因,还在形式上增添了图文并茂创新因子,记录着学生阅读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我的阅读计划,我的读书名言,好词佳句采撷,图书漂流花园,阅读亲子对对碰,我的阅读感悟,家长的鼓励等栏目。当然他们也有配套的评价机制,他们这种工作上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效仿。
六年级:亲子阅读计划,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每个单元的专题手抄报,名字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个人诗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是6.1班和6.2班的“我的读书计划”制定的非常详细,有指导思想、阅读目标、读书口号、实施方法、进度计划、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项目;6.3班的读方法推介、个性化书签展示;6.4班的“好书推荐卡”让人眼前一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推荐指数、推荐人、推荐理由、故事梗概。六年级整个级段的手抄报,诗集,作品集质量上乘、形神俱佳。学生个人阅读笔记记录总量高达一万字以上。这些成果是老师指导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整个级段老师们团结协作、计划性强、扎实有效、按部就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大家几乎是一致地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对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那么效果如何,可想而知。阅读亦不例外,所以总有人说,阅读应当凭兴趣进行,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书就不必勉强自己去读。
听起来,这些观点似乎不无道理,然而笔者以自身的经历,回过头来看,却还是觉得,兴趣有时也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左右成败的关键因素。就像阅读,许多时候,阅读未必全凭兴趣。
笔者是一个十足的书迷,甚至可以说是书虫,家里到处堆放的都是书,各种各样的都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文学书籍与历史著作。这么多的书,要让你都很感兴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读什么书,先读哪一本,然后读哪一本,就不一定全凭兴趣进行,有时全靠自己的意志坚持执行。在我读的书中,许多都是依靠自己的计划与意志乃至毅力坚持读下去的。我先给自己列出一个读书计划,然后,在计划中把要读的书的名称罗列出来,排在最前面的就先读,排在后面的后读。我从不打乱自己的计划。有人可能要说,这样读书不是很苦吗?确实挺苦的,比如有的书,在自己的计划中,排在第一,那么我就得先读这本书,不读完这本书,我就不去读别的书。看起来,这样的读书似乎有点残酷,其实非常有用,于我也非常受益。大学毕业后我便一直按照这种计划进行,年初列好,然后一本一本地读下去,绝对不改变计划。毕业后的第一年,我列出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实际上,我没有能够完成。但是我还是按照计划在进行。比如排在第一的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当时我读的时候,说实在话,觉得很吃力,因为要记的人名很多,而且里面几乎全与战役有关,看起来,没有武侠小说那般舒畅;但我没有退缩,而是坚持看下去。开始一天只看五六页,后来,慢慢地就看进去了,直到看完全书。接着我又读排在第二的《水浒传》。读完了四大名著,我再读下面的书。有的书,我就这样读完了四五遍,虽然有的书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不好,但当自己读完几遍后,还是慢慢地喜欢上了它们。
这样读书表面看来挺笨的,而且有点机械,更与别人提倡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观点不太一致,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毫不犹豫地坚持了下来。时至如今,我因这样的读书而受益匪浅,乐在其中。我并不是想说我的这种读书观点与读书方法有多么高明,我只是觉得,其实阅读未必全凭兴趣,只要你的阅读观点与方法适合自己,就可以坚持下去,因为它终将使你从中得到收获。
(选自《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月16日)
阅读是中文系学生开阔眼界,提升个人品质,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中文系学生在阅读方面有着较强的意识,但存在着课业重、活动多、阅读时间明显不足、阅读的专业相关性较差、阅读过程受多方影响和制约等问题。通过对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阅读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中文系的阅读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阅读书籍馆藏量不足、专业引导方向不明确、组织活动不合理、占用学生时间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提出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阅读文化建设方案。
一、中文系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中文系学生的阅读文化建设中,教师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作用的第一来源便是课堂建设。教师应注重课堂的教学艺术,及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中文系学生走专业阅读的道路。这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课堂讲述的有限知识外,主动去了解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大有裨益。在中文专业的学习中,作品与书籍是一大帮手,看似普通的课堂,却大大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2.制订阅读计划,布置阅读作业
中文系学生在未入大学之前,早已习惯应试教育下的被动学习,大多数学生不适应大学自由、主动、松散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主动扮演过渡的角色,开设中文专业导论课程,给中文系每个年级的学生制订学期的阅读计划,列出阅读书目清单,给予中文系学生阅读的导向和参考。在自由松散的学习环境下施加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在确定大的阅读方向后,教师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每节课或每个阶段后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时刻提醒中文系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不仅大大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更能提高所读书目的专业相关程度,更好地巩固和理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成绩,促进专业发展。
3.举办阅读活动,倡导阅读交流
大学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高涨。教师应根据中文系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学生的配合下,举办一些专业阅读活动,根据中文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专业学习需要设置活动流程。在这样的专业阅读活动中,提倡广泛交流,从教师与学生,同年级,以及高、低年级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与讨论中,中文系学生可以知道自身阅读的不足之处,了解本专业其他学生的阅读情况,学习教师的阅读经验。
二、中文系学生提高自身阅读的策略
1.拼凑时间碎片,抓紧黄金时段
与高中时期的课程相比,大学课程相对较松,课与课之间的休息时间长,课余零散时间较多,这些碎片时间拼凑起来十分可观。中文系学生应合理利用这些零散时间,有效地学习和阅读,这将会大大地增加阅读量。
大学的学习生活不同于高中,没有繁杂的课后作业,没有紧张的考试压力。晚上七点至十点被称为“黄金时段”,在这个时间段,很多学生没有合理的安排和计划,或者追随身边的同学,把时间浪费在电视剧和游戏中;如果充分利用“黄金时段”,合理地阅读,在阅读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提高专业兴趣,找准专业方向
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中文系学生都有阅读书籍的行为,但所阅读书籍的专业相关性却不强,这样的“脱轨阅读”严重制约了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
中文系学生应提高对专业的关注度,认真听专业课,积极寻找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中文系学生也应做到将所学中文专业的知识运用到书籍鉴别和选择上,同时,所阅读的书籍也能更好地帮助中文系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知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实现阅读与专业发展相互促进。
3.提高自控力,科学使用手机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中文系学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诱惑,游戏的刺激、电视剧的精彩、人际交往的丰富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自控力,学会理性地分析事情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分析哪些对自身的发展有帮助,拒绝对身心成长没有帮助的事,选择对专业发展有用的事。对于中文系学生来说,阅读对专业发展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迅速普及,它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弊端。大学生在刷朋友圈、刷微博、玩游戏的同时,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成为阻碍学习与阅读进度的主要因素。中文系学生应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避免沉迷。
4.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制订合理阅读计划
在中文系学生的阅读当中,难免会出现“跟风阅读”的现象,很多学生没有方向感,原本的阅读安排和计划很容易被打破。中文系学生应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坚持自己的阅读方向和计划安排,学会善始善终,坚持独立阅读,并进行阅读记录,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良好阅读习惯。
中文系学生读书众多,需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在阅读的过程中定时定量,每天、每月、每年都有阅读计划和安排,都有阅读感悟和收获。不仅仅需要时间的安排,更需要空间的安排,充分利用图书馆、自习室和教室等资源,找到合适的阅读地点,利用适当的阅读时间,获得完美的阅读效果。
三、其他层面阅读策略
1.完善图书馆相关建设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大部分学生认为图书馆的书籍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对图书馆提供的专业书籍不满意。图书馆是中文系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书籍的种类和质量都很重要。学校应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相关建设,注重书籍的更新换代。尽量保证中文专业课程涉及的书籍完备,能够使中文系学生充分学习和阅读。
图书馆是中文系学生阅读的重要地点,各类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强调书籍完善的同时,应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给中文系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与适合阅读的桌椅,加强图书馆的环境卫生管理。
2.弘扬阅读正能量,成立中文阅读机构
进入2010年之后,江湖上频频传来知名媒体人转身做公益的故事,著名的有邓飞的“免费午餐”、王克勤的“大爱清尘”、孙春龙的“大病医保”……目前,前凤凰卫视主持人、年近花甲的杨锦麟似乎也要加入这个行列了,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锦麟公益基金会”。媒体圈内有人戏称:“老杨要下海了。”
杨锦麟可不认同“下海”的说法,他说:“我没有下海,我还在海上。”谈起自己的公益行动,在荧屏上横眉怒目,什么话都敢说的老杨低调起来,他甚至为接受采访而忐忑:“接受采访我要挣扎很久,我觉得我还没做什么东西。但我想,借这个机会,宣传一下乡村读书计划也是可以的。”
锦麟公益基金会的主打项目是乡村读书计划,基金会工作人员会到乡村里选点建造图书馆,并不定期地邀请文化名人到图书馆去与当地的孩子们交流。从去年至今,他们已在福建武平、浙江德清两地建立了乡村图书馆,目前,杨锦麟的公益团队打算把图书馆开到震后的芦山去。
杨锦麟说,他与邓飞、王克勤等人的投身公益方式不同,他的主职仍是媒体主持人。“邓飞,克勤他们做的公益太成功了,相比之下,我们微不足道。”老杨谦逊地说,“我只是想为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做成一个是一个。”
然则,一个已近花甲之年的名主持,本可养尊处优,游山玩水,老杨搞得自己那么累干什么?同时,当前众多公益项目皆可为,为什么要选择乡村读书计划?一个细节或能解读这些问题:锦麟乡村读书计划的第一站,选在了福建西南的山区小县武平,那是杨锦麟40多年前当“知青”,上山下乡的地方。
故事要从1969年的秋天说起,那一年,杨锦麟15岁,他在一列满载哭声与歌声的火车中离开城市,奔赴大山。
大山里的读书声
来到山区的少年杨锦麟,初时还觉得有些新鲜,时间一长,“城里人”自然不好过。杨锦麟就试过挑着一个跟自己差不多重的担子走了12里山路。那时的他,人小力弱,每走500米就得停下来休息一次,当时,他一共休息了12次,才把担子挑了回来。
远离城市,每天劳作,知青们很容易有种错觉:也许一辈子就在这大山里过了,但杨锦麟依然保留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也许就是那时,他爱上了读报。山里的书籍报刊不多,他就把一份报纸反复地读,连天气预报都读。为了在劳动时“偷偷懒,抽口烟”,杨锦麟会在田头给农民读报,那时的他肯定想不到,他日后会被誉为“中华读报第一人”。
也许是出于兴趣,也许是出于改变命运的期许,知青时代的杨锦麟会去读一切能接触到的书籍。他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在值班煮饭、喂猪放牛的时候读了许多当时被封禁的书籍,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泰戈尔等国外名家的著作让杨锦麟印象深刻。杨锦麟说,当时他没法把书读得很细,但读得“如饥似渴”。
书报看多了,性格外向的杨锦麟就开始给人讲故事。据他自己说,他讲故事的本领能“让远近几十里的人天天提着小马灯,爬山越岭的听我讲”,他给乡亲们讲《无头骑士》,讲《梅花党》,讲“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后来杨锦麟笑言,他能为凤凰卫视打工,就是当时讲故事训练出来的能力。“我完全忘不了那一块充满猪粪的土地。”
1977年,下乡8年的杨锦麟病退回城,因父亲的“历史遗留问题”,他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也没能进入体制内的单位工作,落魄的少年当过下水道工人,也借钱办过小工厂,但他的内心,始终惦念着读书。1979年,政策风向变动,杨锦麟忽而获准高考,他仅准备了20多天就步入考场。
山中的苦读改变了杨锦麟一度坎坷的命运。当年,杨政治考满分,历史97.5分,两科均为福建省第一,虽然数学仅考了11分,但仍被厦门大学历史系录取。
在杨锦麟看来,书籍对山区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一个路径。”回忆当年,他常常说,每个人的第二个十年,是一生当中吸取知识的最佳年龄,但山区偏远,信息闭塞,日子又苦,此间少年读书不易。
由是,功成名就的杨锦麟希望乡村少年读书更容易些,改变的命运的路径更多一点。
老杨的公益情怀
其实,在圈内人看来,老杨做公益并不突兀,他一直就是个有公益情怀的媒体人。去年,他给“南都公益盛典”的颁奖礼做主持,其发言让在场的公益人心怀激荡;他也给“大爱清尘”的周年庆当主持,让组织者至今心怀感激。
杨锦麟主持的节目,总是不乏对权贵的炮轰与对弱者的维护,离开凤凰卫视后,这种直言不讳的风格仍然保留,甚至有所强化。目前,老杨与腾讯视频合作,继续以“读报”的形式针砭时弊。近期,他就红会事件、艾滋病患、受侵女童、户籍歧视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措词激烈的评论,其关注点与立场和民间公益人士几乎完全一致。
在评女童遭受时,老杨说:“只有你们(女童)可以放开束缚做梦、追梦、圆梦,我们这个国家才能实现共同的中国梦,不管现实当下有多么残酷,还存在多少丑陋,我们为你守住人性的净土,为你们构筑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这是我们大人想推也推不掉的责任。”他甚至在节目中力挺当下颇有争议的叶海燕,称“想开房也可以找我老杨”,并在荧屏上破口大骂女童者是“的”。
杨锦麟有一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情怀,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个在某些方面至今仍令人失望的国家。用杨锦麟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苦难和未来的光明还仍然抱有某种憧憬的人,他才会把他生命的一部分,融入到他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所以,他坚持用一种犀利而又“怒形于色”的方式发表时评,这是他报国的一种方式。
这种情怀让他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媒体人,但也是这种情怀,让他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有名气的主持人。
《有报天天读》让杨锦麟红遍华人世界,也为凤凰卫视带来了“比西部省份的电视台一年还要多的广告收入”,但杨锦麟却有更大的追求。2009年,他走出香港的办公楼,主持一档名为《走读大中华》的节目,开始云游四方。他探访的多为贫苦之地,新疆、,还有他当年当知青的福建武平。
在目睹了大量贫困后,杨锦麟感到悲苦,并一度担心自己会得忧郁症。他说:“我把钱都掏给他们,也只能帮一两个人,但他们身后还有无数这样的人,我有一种无力感。”在说“掏钱”时,老杨的语速很慢,眉头紧缩,他双手在右肋作虚捧状,然后往外一送,似是欲将所有献予他人,却依然感觉力有未逮。
一个悲悯的媒体人,在采访中看到了他人的苦难,欲救无力,于是想找更多人来帮忙。老杨此番经历与邓飞、王克勤等人颇为相似,也许,这就是媒体人做公益的缘由。
务实的“媒体公益人”
尽管有着种种前因,老杨真正挽起袖子做公益,却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
2012年的一天,杨锦麟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说是他当知青下乡的武平县“缺书”,对方想着老杨人面广,问他能不能“支持一下”。说来也巧,杨当时刚给一家名叫“枫林晚”的连锁书店做完演讲,而这家书店的创始人朱升华,还是杨锦麟的厦门大学的校友。
朱升华对公益也颇为热衷,他所领导的“枫林晚”就不时组织知名文化人开展公益性质的主题沙龙,凤凰卫视另一名当红主持人梁文道也曾为其义演,企业创始人对以书为载体提升国民素质一事颇有追求。
杨锦麟、朱升华和几个热心朋友一谈即拢,大家提议说,一次性的捐书效果未够好,“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更常态化的项目?”大家一合计,于是有了“锦麟乡村读书计划”。当年9月,杨锦麟带着2000多本书重回武平,他还带来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厦门大学教授陈动等学者,让这些文化人给山里的孩子们聊天、开讲堂。
“锦麟乡村读书计划”不止于一个乡村的图书馆,更多还有文化活动的参与和激励,杨锦麟说:“我们计划邀请一些从当地走出去的,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文化人来谈读书对他们的影响,读书的好处,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印象还是比较深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计划不仅在贫困地区开展,也走进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今年上半年,杨锦麟团队就把他们的第二个图书馆开在了浙江的德清县。他们认为,读书计划并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精神上、文化资源上的帮扶,“有的地方是生活待遇好了,但是他精神上仍是贫瘠的。”
为了更专业地推进读书计划,杨锦麟的团队开始筹建公益基金会,目前,“锦麟公益基金会”已经着手注册,腾讯公益基金会、厦门大学校友会等社会组织都将为其助力,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在加入老杨的行列。
虽说聚集的资源不少,但做了半辈子媒体的老杨不尚浮夸,他总是对自己公益团队说,脚踏实地很重要,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不要吹牛皮,不要去说一些自己做不完的事。面对采访,杨锦麟坦言“没有大展宏图”的想法,只是强调,自己会用心做好。同为媒体出身的王克勤在微博上对这种“做成一个是一个”的务实做法表示赞同。
“我是做电视的,会强调‘内容为王’,但同时,我们注意到品牌的营销也很重要,公益项目要依靠影响力、公信力形成品牌的效应。”杨锦麟说,年近花甲的他此趟已是“第三次转身”,“我期待有一个新的出发。”
中国财富 × 杨锦麟
为什么会想到做乡村读书计划?
读书对我们这一代人曾经是一种特殊的指引和力量。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文化残缺让我们如饥似渴,但是也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我们深深地了解文化、情怀和知识、眼界对于人一生成长的意义。
放眼今日的中国和今天这个年代,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常识,我们的孩子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节节败退,很多基本的做人道理和训练都没有接受。房子越起越高,但是地基松松垮垮,这种摇摇欲坠的教育需要我们更多地直面,更需要我们直接的行动。
以前是我们渴望读书而读不到书,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不知道读什么书也不怎么想读书。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脆弱,动不动就跳楼,一言不合就可以投毒,这很可怕。这个民族一定有问题,这样的民族怎么有前途?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做一些根部的滴灌工作,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起。我们的民族复兴,文化复兴,民族的自强,需要更多健康的、不残缺的孩子。我们只是做点补课的工作,做点常识性的工作,如此而已。
杨锦麟的图书馆里会有什么书?
二、行动目标
教师目标:用读书夯实文化底蕴,用读书铸造造完美人格,用读书提升生命的境界。
学生目标: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拥有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能力,能够品尝读书的乐趣。
三、建设过程
1、实施多种影响,营造读书氛围
(1)同伴影响。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2)师长影响。教师带头读书,家长也参与其中,依靠榜样的力量驱动。既要发挥学校教师的积 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资源,这样才能形成行动合力,因此,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引领学生读书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通过家长 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社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必要的支持。
(3)影视作品影响。热播的作品往往能够带动阅读,影视作品的影响是营造读书氛围的极有价值的资源。
(4)时事影响。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将人变得格外光明。教师要善于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阅读契机,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提供阅读空间。
2、发掘各类资源,完善读书机构
(1)班级图书馆。除向学校借一部份图书以外,班内积极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共享,把死书变成活书。除班级内的交流,还可安排同年级,同学段之间的书籍互动。班上任命黄岩为“班级图书馆”馆长,主持图书馆的整理借还等事宜。
(2)建立班级读书会。语文老师兼任会长,另任命宋晓莉为宣传委员、段欣为组织委员等。会长全面负责班级读书会的事务,宣传委员负责绘制读书报,宣传班级读书情况、班级小书虫、书香小队活动情况等。组织委员负责读书会的时间、地点、讨论话题的确定、活动情况的记载等。
3、开展多样活动,激发读书热情
(1)挑战行动。班级宣传读书典型,表扬鼓励一批优秀读书先进个人,颁发“读书郎”等荣誉称号,并授以物质奖励(书籍等)。班级读书会要发动向先进学习的号召,鼓励人人确定自己的读书目标、超越对象,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2)月月书会。每个月都举行一次主题阅读活动,班级内学生共读一本书,并围绕这本书展开一系列活动。如:评选心目中的偶象(主人公)、我想对他(她)说……除共读书目外,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既有共性阅读,又兼顾个性差异。
(3)跳蚤书市。学生利用手中已读过的书本,去交换自己想看的书。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推荐,学会沟通,既是对手中书的回顾,亦是对已读书的总结。
(4)随机活动。“亲子阅读”、“读名著、读插图”、“课本剧表演”、“故事大王比赛”、“自制连环画”、“放假不放松学习——假期读书活动”等。
4、提供全面保障,巩固读书成果。
(1)、每天35分钟。每天下午上课前的35分钟,是学生的自由读书时间,教师可在室内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书海中徜徉。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当然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四、资源需要:
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动中心都详细列出。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方面:会场布置、接待室、嘉宾座次、赞助方式、合同协议、媒体支持、校园宣传、广告制作、主持、领导讲话、司仪、会场服务、电子背景、灯光、音响、摄像、信息联络、技术支持、秩序维持、衣着、指挥中心、现场气氛调节、接送车辆、活动后清理人员、合影、餐饮招待、后续联络等。请根据实情自行调节。
六、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嘉宾、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注意:
1、本策划书提供基本参考方面,小型策划书可以直接填充;大型策划书可以不拘泥于表格,自行设计,力求内容详尽、页面美观;
2、可以专门给策划书制作封页,力求简单,凝重;策划书可以进行包装,如用设计的徽标做页眉,图文并茂等;
3、如有附件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也可单独装订;
4、策划书需从纸张的长边装订;
5、一个大策划书,可以有若干子策划书。
大学生策划书(一)
活动名称:旋转年代
活动主题:展示自我向上学习
活动目的:通过对不同年代的特点进行知识性竞赛,围绕音乐特点,重大事件等普及各个年代的知识,是大家在玩的同时,可以加强对社会、生活点滴的关注。
活动时间:xx年3月下旬
活动地点:教学楼。
策划主办单位:电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文艺部。
参与对象:我校所有学生。
活动流程:
(一)报名阶段:
1、报名时间:xx年3月22日至3月27日中午12点;
2、报名方式:
(1)食堂前门进行宣传时现场报名,需记录报名者姓名、学号、联系方式、院系等基本信息;
(2)直接上报给各班班长或文体委员,班长或文体委员将最终名单上报给文艺部
(二)正式比赛:
正式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部分
1、初赛:
(1)时间:xx年3月27日晚17:30至19:00;
(2)形式:参赛选手以抽签方式决定比赛入场顺序。选手自备歌曲进行清唱,曲风、曲种不限;
(3)评分方式:评委根据选手的音色音准(4分)、节奏感(2分)、演唱技巧(2分)、台风(2分)进行四方面评分(总分10分);
(4)评选结果:分数由高至低,前50%至60%的选手进入决赛。
备注:初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当场宣布进入决赛的名单。
2、决赛:
(1)时间:xx年3月30日晚19:00至21:00;
(2)形式:主要分为90、00、10三个年代,比赛分为两轮。
第一轮:参赛选手抽签选择演唱年代,选手自行演唱有关所抽年代的歌曲,伴奏自备;
第二轮:参赛选手抽签选择演唱年代和演唱曲目,每个年代定义5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参赛选手进行演唱。演唱完毕后,回答每首歌曲后的附加试题。
(3)评分方式:
第一轮:评委根据选手的音色音准(4分)、节奏感(2分)、演唱技巧(2分)、台风(2分)进行四方面评分(总分10分);
第二轮:演唱方面根据第一轮评分方式进行评分,附加题答对加3分,答错不扣分;
(4)评选结果:参赛选手总分为两轮比赛分数总和,根据分数高低,依次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评委席:
1、初赛阶段由电信学院文艺部部长、副部长及干事担任;
2、决赛阶段由其他各个学院文艺部部长担任。
大学生策划书(二)
为贯彻落实我院的通识教育计划,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形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管理体制
在学校两级管理体制下,“必读书计划”由学校——二级学院(系)——指导师三个层级共同管理落实。教务处代表学校对必读书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与协调,各二级学院(系)对必读书活动进行具体的规划、协调、检查等工作,学习指导师则具体负责落实。人事处、学工处(团委)、图书馆密切配合教务处做好此项工作。
(二)学习指导师的选定
学习指导师的选定由各二级学院(系)组织完成。各二级学院根据本学院(系)学生人数,优先完成本院(系)所辖教学团队的指导师的选定,指导师不足的,可以在学校两课部和其他学习团队中选择具有指导资格的教职工来参与学生的必读书的指导。
由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下发了《关于印发<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超课时津贴包干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湘传媒发〔**〕32号),“指导学生必读书计划”等项目被列入到教师非课堂教学工作量的核计中,各二级学院(系)应对承担本院(系)学生“大学生必读书计划”指导的指导教师计非课堂教学工作量。
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必须结合团委组织开展的“读书月”活动,选定好自己的学习指导师,学习指导师一经选定,原则上学生在校三年内不变,个别因学籍异动需要调整的则随着下一年级学生选定自己的学习指导师。
二、学分认定
“必读书活动”设2学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必选学分。学生在三学年内,应在学校推荐书目中至少阅读6部(必须分布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由学习指导师认定学分。
三、学习指导师
学习指导师主要为学校具有任教资格的教师、教辅和管理人员。学习指导师要对学生读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个别或集中指导,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填报“学生必读书学分认定表”,每届第五学期末必须将所指导的学生“暂缓给予学分”的名单报教务处。指导师对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指导,高级职称限制在10-15人、中级职称限制在6-8人、初级职称且是硕士学历的限制在2-4人,在此范围内学生报名不得拒绝。
指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必须完成“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读书、认定学生必读书学分”等环节的工作。对于所指导的学生,原则上指导师每学期放假前对学生必读书情况检查、指导或认定一次。学生与学习指导师应本着诚信原则,自觉维护自己的尊严。如学校抽查发现有弄虚作假现象,则对学生取消其“必读书计划”学分,对指导师取消其学习指导师资格,并对外公布诚信记录。
四、阅读途径
学校提供《教育部和相关院校推荐书目分类统计参考目录》供学生备选,指导师也可以根据“三性”(代表性、经典性和可读性)原则自行选定。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相关书目的阅读:
1、登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站,进行在线阅读。
2、在图书馆设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必读书计划活动室”,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阅读场所。
3、学生自行购买、借阅等其他方式阅读必读书。
四、师生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90-01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学生需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能不让人忧虑。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自己在教学中学生在读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问题
(1)计划和目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往往是顺手拈来,阅读时也是漫无目的的任意涉猎、浏览。对于自己该阅读哪些读物心中无数,对于自己想从中获取些什么更是一片茫然。
(2)读兴趣。当今的学生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热衷于那些图象式的东西,特别是否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漫画,对读书并不感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开拓知识面、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的那些学术价值非常高的书籍。
(3)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虽然不少的学生由于挡不住阅读的诱惑,会忙里偷闲的读几本书,但都是囫囵吞枣。
(4)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对待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手指弹钢琴,不分精读、略读、浏览。
(5)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碰到生字词不查词典解决,而是望文生义,或者干脆跳过去不读;阅读中,不思考、不去品位、走马观花,读完以后什么也没记住。
2 改进措施
2.1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点燃学生阅读之火呢?
(1)宣传鼓动,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通过班会、黑板报等途径,向同学们阐明读书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读书可以让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然后提出“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的要求。
(2)榜样力量,驱动阅读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介绍名人在中学时奋读书的感人事迹,要求各班同学们搜集的爱读书名人。名人名言影响感召着学生,使潜移默化使学生暗下读书的决心。为了使“名人效应”生动有效,我们还请了刚考上清华大学的优秀在校生来做报告,身边考上清华的成功的实例会更直接地影响着同学。这位“师兄”说每个人要培养一个高尚的兴趣,他首先强调是:一定要“读书”要“读经典”。“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对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读书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学生阅读方法
(1)做好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计划,阅读往往效率低下或者不能坚持。所以指导学生阅读的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教师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指导学生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要指导学生做好计划充分利好用。具体做法:我们设计调查表对学生已经阅读的书再进行摸底,让学生针对100部推荐书目确定三年读书计划。在三年计划基础上建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
(2)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或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
2.3 读书评价制度
经过研究得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评价的功能。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我们以学生的为主体,以评价阅读时间、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期有效的促进课外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1)查阅法。定期查阅《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定期打分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和量,一个月统计得分,根据分数高低确定考核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