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01:42: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0 前言
如何充分借助航标质量管理平台,为航海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持续性和全面性的着力点,将在建立综合航海保障综合体系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质量体系审核管理是一种管理举措,主要在体系文件运行有效性方面和推进质量体系文件更完善方面发挥重要监管促进作用,是质量体系运行管理必须坚持做的管理手段。
1 审核管理介绍
航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包括例行性审核和临时性审核两种。一般例行性审核是一种有计划的审核行为,应按照制定的审核计划进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审核。例行性审核一般为质量体系运行过程有效性的全面审核,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进行全面的审核,同时要提出质量体系进一步完善改进的意见,一般在检查中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体系文件进行细致审核,找出工作中不符合项实施改进,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临时性审核具有针对性,往往是针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体系的调整进行审核,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下一步改进,效果较明显。临时性审核包含情况如下:体系依据的标准或组织的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体系文件内容有较大变化时。例行性审核是为了确保体系及时得到改进,有时也会将审核作为一种常规性的检查活动来检验质量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的符合性的融合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些专项审核。
2 审核管理方式
航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范围分为集中式审核和滚动式审核,集中式审核可在一个短时间内将全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滚动式审核采用分期、分块审核的方式。前者较集中,一次性审核结束,后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知道全体系的运行情况,但后者由于每次审核的范围小,审核所需的资源少,可在使用与集中式审核同等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更加深入的专项审核。选择审核方式时,应结合审核资源、审核目的而定,选择最有利的一种方式即可,并依据审核目的确定好审核范围。
3 审核管理实施
3.1 审核环境
航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的管理态度,组织管理者应本着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和追求体系有效运行绩效的管理原则来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充分利用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来传达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价值,进而为审核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同时,组织最高管理者应配合审核管理工作,对自身进行审核时应实现上下级角色的转换,不能人为干扰审核员的独立性审核活动。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积极配合,查找问题原因,全面整改不合格项,同时要指定专人推进审核管理活动的整改落实。在开展审核管理活动前,组织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审核员的心理顾虑,使审核员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各层级管理者高效配合,才能打造良好的审核管理环境,为审核工作地有效开展提供优质地环境保障。
3.2 审核机制
航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应建立日常性的监督考核运作机制,审核管理重点工作应放在审核后的问题改进措施制定,审核过程开始千应和审核对象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沟通。质量管理体系归口管理部门应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缺陷进行动态跟踪,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导致缺陷重复发生的问题应建立相应地责任追究办法,严格保障审核问题整改落实的威慑力。审核管理工作的实质是在寻找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缺陷,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创造机会。不能一味地以审核代替运行管理,审核目的是推进工作水平地提升,不能因开展审核而遮遮掩掩工作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影响核工作质量和能效。
3.3 审核过程
航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是审核员与受审方进行有效交流活动,审核员应就发现的每个问题与受审方进行充分沟通并得到对方接受和确认,同时审核员应与受审方一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审核活动促进受审核方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审核管理活动从一定层面上来说也是对受审核方进行工作指导的过程,指出受审核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现场能够改进的问题应及时要求受审核方进行改进,可以不在审核管理报告中记录。
3.4 审核管理效果
对审核管理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审核方应加强动态跟踪,对现场问题纠正应进行复查验证,对效果不佳的纠正措施进行再次跟踪,并做好跟踪评价记录。必要时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配置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纠正措施达到解决问题和缺陷的效果。
4 审核管理机制建立
内审是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自身对管理体系进行的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 - CL01: 2006( ISO/IEC 17025: 2005)4.14条款中明确要求,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活动进行内审。通过内审检查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对照组织的质量手册及相关文件中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情况和潜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纠正预防措施,使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一、实验室进行内部审核的目的
实验室进行内部审核的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保持体系有效运行和实施,提高实验室满足要求的能力,争强顾客满意度;并为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做准备。通过评价质量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机会。同时作为实验室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是试验室实施的一种自我评价、自我改善、自我改进的系统活动。
二、实验室进行内部审核的依据
实验室进行内审的依据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 - CL01: 2006( ISO/IEC 17025: 2005)、《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实验室其他相关文件。
三、实验室进行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1.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订内审年度计划并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或最高管理层认为需要时,可临时组织附加审核。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2.审核人员应由经过培训并获得内审员资格证的人员执行,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审核人员的数量、素质应能满足内审需要。
3.内审实施的重点是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
4.内审的结果按要求整理、综合,形成报告,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
5.审核工作用的所有文件(包括程序、标准、记录、报告、表格)齐全、适用,格式规范化,保管档案化。
6.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与监督,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
四、实验室内部审核的过程
1.按照内审程序文件的规定,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要组织质量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策划并编制“年度审核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资料等内容。选派具有资质的审核人员成立审核组,委任内审组长,调配内审员,对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内容、时间、审核员的分组以及审核依据等做出详细安排。审核计划经领导批准后及时发放、通知到管理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所有科室及各职能部门。同时审核组要根据计划安排,按照编制要求提前编制检查表,准备现场审核记录清单,为审核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开好三个“会议”: 主要是指首次会议、审核组成员会议和末次会议。这三个会议对于审核组与受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审核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对审核过程的控制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⑴首次会议主要说明审核目的和范围,传达审核计划,强调审核原则,对审核实施情况进行安排部署。⑵审核组成员会议,是在现场审核结束后,内审组召开的内部会议,主要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协调相关问题,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充分性。⑶末次会议主要是通报审核结论,报告不符合项,重申审核,重点是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和要求。
3.做好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是整个审核工作中最为关键环节,是整个内审工作的灵魂,现场审核获取的客观证据和相关信息,将是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依据。现场审核中,内审员要严格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正确掌握并运用好审核的技巧和策略,把握好切入点,选择好审核的路径,运用好审核方法,发挥好专业判断。内审员可根据现场检查表的设计要求和本实验室的特点、组织构架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查路径,力求覆盖整个体系。在审核方法上,一般采取文件评审和“抽样”检查两种方式。抽样中应尽可能抽取其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样本的现场调查,一般包括“听、看、问、查”等四个环节。将听、看、问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到现场查证核实,一查到底,由点及面了解全貌。
4.篇写内容报告。每次内审结束后,质量负责人应组织有关内审人员对审核情况作出全面分析评估并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1)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2)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3)对主要不符合的总结性说明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 (4)对质量管理体系作整体评价;(5)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6)对内审员的工作评价等。
实验室个别干部职工对内审工作认识错误,认为实验室各部门由负责人严格把关,再加上各类考核,还有管理评审,再设内审只是多了一道程序而已,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而对内审工作比较消极。内审员大多是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技术骨干,在各部门都直接从事实验室技术或管理工作。内审工作中对于查出的问题往往碍于同事情面,存在怕得罪人或同情心理,容易就事论事,把责任环节定在肤浅的表面,对现场发现的潜在不合格线索,不能以现场审核证据为切入口,沿程序路线层层追溯,寻找根本原因和最终责任人。鉴于此,应该提高全体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以及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避免造成内审流于形式。
转变内审的思路和方法
持续改进是内审工作的核心。内审工作中绝不仅仅是为了查弊罚错,更是要为管理体系的改进出谋划策。因此,在内审工作中,不是简单审核。对于现场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不论其重要与否,都应向受审核部门及员工耐心说明情况。在审核中以事实为依据,对照标准严格要求,不能过分追究个别部门和个人的一时责任。要让内审工作成为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过程。针对不符合项,充分收集员工对质量管理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对于在内审中发现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要及时在各部门进行宣传推广,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改进。
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
由于内审工作大多由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技术骨干兼职完成,因而内审的时间比较有限。鉴于此,在安排内审要素时,要尽量减少重复审核,提高效率。将原始记录、不合格工作的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要素穿插在其他各要素审核中进行。要使内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要有重点,不能所有要素同等对待,而且每个要素中的每项活动也应有所侧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检测数据形成和最终结果产生的要素上。比如,对实验室采用新项目、新方法,引进的新设备、新进人员,还有检测程序的执行等都应作为审核重点。 在日常工作中,当发现检测结果偏离和不合格的性质比较严重,对实验室检验质量产生怀疑时,不应受到“年度内审计划”的约束,应立即制定相应的内审计划进行附加审核,时刻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内审的改进措施
内审的最终目的,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改进。因此,内审工作中在处置不合格项时,首先我们要针对问题的原因制定可行有效的方案,采取的措施是否实用有效便于操作。不能简单行事,把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一律制定预防或纠正措施。对属于偶然发生的、个别的简单不合格项,应采取现场直接纠正的方法,进行直接改进。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确实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项。在责任部门制定了纠正措施并加以实施后,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审核,不能单纯地验证改进结果,消极地进行简单的跟踪,甚至不了了之。要审核分析原因和制定措施,向责任部门提出改进期限,督促其按期完成改进。整个过程不能出现停顿,对跟踪结果要及时形成书面报告,向整个管理体系发放。如果纠正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要及时帮助对方再次查找原因,重新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并在实施后再次验证其效果。
内审的分析总结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09-02
一、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定义及理解
1.质量管理体系及内部审核的定义。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2.审核的理解。(1)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手段,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2)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如:确定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3)审核准则是审核的依据。审核准则是“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通常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它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改进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作的指导,一旦就是组织质量管理的法规,是内审依据的主要准则。另外质量方针、目标、政策、承诺等是重要的审核准则,它们一般反映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4)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原则。
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审核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即审核方分类法,审核对象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不同场合,不同的目的应选择不同类型。按审核方分类法可以分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即分别是由实验室本身,组织的相关方(客户即委托方)和外部独立的组织(中间机构)进行的审核,其中由实验室本身进行的审核又称之为内部审核,简称为内审,内审的结果可以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按审核对象可以分为:体系审核,即通过检查质量体系来评价其在满足质量体系目标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满足顾客质量要求方面的实际有效性;过程或程序审核,即通过确定规定的方法是否持续实施;服务审核,即通过评价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或标准. 按审核范围可以分为:全部审核,即范围包括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部门;部分审核,即范围限定为对质量体系的某些部分,某些产品或活动或组织的某些部门;阶段审核,即由一系列部分审核组成,其安排方式是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对整个体系(或组织)的审核;跟踪审核,即通过审核来验证上次审核后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最常见的是部分审核;监督审核,即由客户或认可机构进行的审核,目的是确认持续的符合已批准或认可的质量体系;附加审核,即当发现的不符合或偏离导致对实验室的有关活动于其本身的方针或程序的符合性或对标准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进行的审核。《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明确要求,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
二、 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1.审核程序。应建立并保持组织内部审核书面程序。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程序的内容通常包括: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审核类别,审核的组织,审核的基本要求,审核人员的确定与责任,审核计划,审核的基本步骤、方法及要求,审核的分析与记录,审核报告的处理,跟踪审核等。内审程序是组织内部审核各项活动总的指导和规定,可包含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审核,具体操作宜另订细则执行。
2.内审重点。内审的实施重点是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的机会和措施。
3.审核计划。根据标准、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制定内审年度计划并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或最高管理层认为需要时,可临时组织附加审核。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或校准活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4.审核人员。审核人员由经过培训和具务资格的内审员执行,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审核人员的数量、素质应能满足内审需要(资源允许时)。
5.审核资源。组织管理者应提供内审时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技能、设备、图表、经费、时间等),以实现审核工作目标。
6.审核结果。质量审核的结果按要求整理、综合,形成报告,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
7.审核文件。审核工作用的所有文件(包括程序、标准、记录、报告、表格)齐全、适用,格式规范化,保管档案化。
8.纠正措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与监督,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
三、实验室质量体系中内部审核的对策与建议
1.对于审核准备,审核组应该确保自身能力建设,受审核方应该正确认识。(1)提高质检机构人员整体认识,高度重视内部审核。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审核方和受审核方双方的整体认识,具体做法就是不断加强计量认证有关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和切实有效提高质检机构人员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效保证内部审核质量。(2)内审组要加强内部审核员自身能力建设,按照审核计划,准备内部审核。(3)受审方应正确认识内部审核,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同等重要。
2.内审员严格进行内部审核。内审组要严格按照审核计划中的内审依据,在审核范围中,查找出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在审核中,不仅要体现内审员本来应该具有的客观、公正,还要体现出严格性,要多看,多想,多提问,争取找出质量体系中更多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只有具有一定审核能力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过程,才能形成审核发现,才能为受审方整改打下基础,为内部审核保证质量。
1987年了世界上第一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标准。该标准的诞生是世界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新纪元,对推动世界各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需双方的质量保证,促进国际贸易交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ISO9001:2008标准是根据世界上170个国家大约100万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组织的8年实践,更清晰、明确地表达ISO9001:2000的要求,并增强与ISO14001:2004的兼容性。ISO9001:2008标准1年后,所有经认可的认证机构所发放的认证证书均为ISO9001:2008认证证书。内审员全称叫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通常由既精通ISO9001:2008国际标准又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按照ISO9001:2008新标准的要求,凡是推行ISO9001:2008新标准的组织每年至少需进行一次内部质量审核,所以,凡是推行ISO9001:2008的组织,通常都需要培养一批内审员。内审员可以由各部门人员兼职担任,因此内审员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贯彻ISO9001标准的意义
贯彻ISO9001 标准并进而获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客户和消费者信赖的基本条件:
2.1是买方(供方)赢得竞争的一种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管理,拿到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对赢得竞争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2.2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组织通常要为许多顾客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组织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顾客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
2.3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3. 我国中小小企业建立质量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地位界定模糊
目前,企业的监督机构大部分只设有内部审核部门,而且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核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只审核下级部门。
由于不独立,使得内部审核的地位界定有所模糊。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一方面,企业的经理人员对内部审核工作并不重视。对于内部审核的人员配备、工作条件、信息流通渠道等各个方面不予以支持。甚至个别经理人员将内部审核视为 “眼中钉”,根本就不设立内部审核机构。另一方面,内部审核人员自身也处于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对于内部审核人员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内部审核既要监督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又要为其服务,这本身就将内审人员置于两难境地,可操作性很差。
3.2能力有待提高
内部审核人员能否完成其使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内部审核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审核判断水平,是否熟悉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了解资本市场及其相关的投资、融资规则和惯例,是否具有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而很多中小企业的内审员都是临时抽调上来,对于审核的专业知识了解的很少。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审核大多数是以财务审核为主,采用的审核方法基本上是对会核科目进行逐笔审查,方法陈旧单一,效率低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不相一致。而在学术界, 国内部审核理论研究局限于内部控制层面,将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研究的著述不多。
4. 我国中小企业审核的相应对策
4.1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
审核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而且是比较超脱的监督。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就越需要监督。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核要生存和发展,角色地位必须单一化。这就是说,企业内部审核这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要么,是国家审核机关;要么,是企业领导;否则,它将无所适从,也将一事无成。
4.2提高领导者认识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核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核工作的重要保证。使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审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核人员的审核到主动请审核人员审核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核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核机构和内部审核人员的地位。对内部审核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要使内部审核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核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4.3注重审核员素质
面对现代审核的要求,审核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核人员财会、统核、经济活动分析、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核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核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审核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核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核队伍。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核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向本单位负责,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核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内部审核要做到的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宗蕴璋.质量管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部审核)是企业为验证其质量管理体系适应性和有效性,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完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高的顾客要求,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持续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那么,在现有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够
在一些企业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对内部审核有抵触心理,对其目的和意义缺乏了解,思想认识不够,存在“应付检查”的情绪。特别对于质量意识淡薄的单位,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1.1.1 领导层重视不够。在部分企业中,除了分管质量的领导之外,有的领导认为已经通过了第三方审核认证,内部审核就是多此一举,对待内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应付,对内审发现的问题不按要求进行整改或只是走形式。
1.1.2 员工质量意识淡薄。在部分企业中,员工对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内部审核知之甚少。有的单位连质量管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如执行文件未经过审批手续、作废文件与现行文件混放,记录不及时以及计量器具未按要求送检等。很多员工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内审,有排斥情绪,甚至有提供虚假证据以应付审核的情况发生。
1.2 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到位,审核准备不充分,审核针对性不强
(1)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到位。大部分企业是根据ISO9001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由于标准涉及面广,各级人员对标准的把握有偏差,在内审中就会出现对文件的理解不足,对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内涵理解不到位。(2)有的企业采用统一的内审检查单,检查的条款大同小异,缺乏审核的针对性。(3)有的企业部分内审员是部门的业务骨干,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备工作不充足,没有时间认真准备检查表和熟悉与受审核方相关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1.3 内审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内审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内部审核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内审员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是否善于观察和沟通;是否能够熟练应用审核技巧等方方面面。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保证所有的内审员都能参加专业认证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且内审员一般为兼职,平时工作繁重,学习标准的时间少,造成内审员整体素质不一,使内审质量受到影响。
1.4 内审结果受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在部分企业,内审的开展虽按计划完成,但对内审的结果重视程度不够,对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重视,流于形式,只是就事论事的改正了事,缺乏对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及在制度、管理方面的举一反三。(2)有的企业由于缺少具体有效的审核信息流通渠道,内审结果的有关信息,如内审员在检查表中记录下来但没有开具不符合项报告的问题,以及总结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信息都偏重于上行流通,因此,不能全员了解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其它单位发生的但值得本单位进行“举一反三”的问题,错过了获得改进的机会。
2 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1 领导重视,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提高执行力
2.1.1 领导层的重视,是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的动力源泉。领导层重视不重视,内部审核的效果会大不相同。假如内部审核有领导过问,并参与其中,不但会增加受审核方的重视程度,而且也是对审核员工作的一种鼓励。倘若只有普通员工去组织实施内部审核,一些建议措施很难被受审核方重视,审核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2.1.2 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加深对内部审核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全体员工,内部审核自然也离不开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将检查出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地加以整改落实,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而且只有人人都重视质量,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才能将其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
2.2 提高全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周密策划,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查”
(1)提高全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因此,加强全员对标准的学习是必要的。可采用的方式有去国家专门的认证机构学习、外聘专家、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交流等,逐渐使全体员工熟悉ISO9001标准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2)周密策划,明确审核任务,有的放矢,有备而查。内审要按标准要素制定审核的检查点,避免漏项或重复。审核小组提前明确分工,突出审核重点,不采用统一的检查表,而是根据被审核单位的特点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内审检查表,明确取样方式和审核方法。(3)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除了在平日里提前熟悉与受审核方相关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外,在审核前可先由审核组长召开动员大会,让与会者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多提意见,集思广益,然后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形成本次的审核方案。
2.3 提高内审员的审核能力
企业应着重培养一批有工作经验,对企业各项业务都有一定了解,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公平公正的内审员。内审员对各项业务都比较熟悉,才能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才能带着问题去审核。同时,对于兼职的质量管理员都应以内审员的要求加以培养;另外,企业也应制定适宜的激励政策,并对内审员进行考核,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内审员的积极性,激发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热情。
2.4 重视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建立质量审核信息系统
(1)对于在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要与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同样重视,对采取的措施不流于形式,需跟踪进行验证,对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提高对于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挖掘在制度、程序等方面不足和改进的空间。(2)建立企业的质量审核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审核中发现的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管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对下次审核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提高审核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种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才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地满足顾客新的要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提高内部审核质量实现质量管理持续改进[J].黑龙江纺织 2011,(1):21-23.
一、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贯彻国际标准(简称“贯标”)能否成功,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贯标工作才能有所保证,企业认证注册后才能继续努力,实现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管理层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二、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因此,企业必须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从组织上为贯标得以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首先,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企业应从各职能部门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同志担当此任。其次,对审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和审核技巧的培训,包括ISO9000系标准的培训。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正确理解并掌握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三、审核工作的严谨务实
内审的目的是通过发现来推动和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因此,审核工作必须严谨务实,必须富有成效。笔者以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策划:
1.重视审核准备
包括成立审核组、编制并安排好审核计划、准备工作文件等,其目的是使审核工作更具针对性,更具效率。每年年初,企业应聘任具有合格资质的审核人员组成审核组,委任审核组长。对全年审核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策划,对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活动内容和时间、审核人员的分组以及审核依据等要作出具体安排,该计划经管理高层批准后应及时分送到体系所涉及的所有职能部门。同时,审核组要根据计划安排,按照编制要求提前编制检查表,准备现场审核记录清单,为审核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2.开好三个“会议”
主要是指首次会议、审核组会议和末次会议。这三个会议对于审核组与受审部门之间的的沟通和交流,审核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对审核过程的控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审核组对每个会议的侧重点、会议要通报的主要事项以及要讨论的主要议题,要有清晰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一般由企业领导、审核组全体成员、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应“简而短”,切中要害。首次会议主要是申明审核目的和范围,传达审核计划,强调审核原则,澄清有关问题,落实相关安排。末次会议主要是答谢受审方给予的支持,通报审核结论,报告不符合项,重申审核原则,重点则是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和要求。而审核组会议,是在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召开的内部会议,必须“详而实”,具体且有内容,其主要议题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协调相关问题,审核不符合项报告,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为末次会议做准备。
3.抓好现场调查
这是整个审核工作关键性环节和重要的接口,是整个审核工作最灵魂的部分。现场审核获取的客观证据和相关信息,将是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依据。在现场审核中,审核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更需要正确掌握并运用好审核的技巧和策略。现场审核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收集客观证据,二是对客观证据进行。因此,审核必须掌握好切入点,选择好审核的路径,运用好审核,发挥好专业判断。
在审核路径的选择方面,审核人员可根据检查表的设计要求,自身生产工艺、经营/服务的特点,企业的组织架构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查路径。在审核方法的选用上,一般采取抽样调查,因此,审核应尽可能抽取其有代表性的样本,同时更应取得受审部门的密切配合,以便使审核结论客观公正。现场调查一般包括“听、看、问、查”四个环节。“听”主要是听受审部门有关人员的介绍:“看”主要是查阅受审部门有关资料,其中包括制度、计划、规范、程序和原始记录等:“问”主要是在听取介绍情况时提出,问清情况,掌握现状:“查”主要是为立论有据,将听、看、问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到现场查证核实,一查到底,由点及面了解全貌。在现场调查中,审核人员要面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会遭遇到各种意外的情况,审核人员要发挥自身所长,充分运用好专业的判断,尤其是对不符合项的界定,除了深刻理解标准的要求外,还要掌握一些技巧,要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的判断理念。
4.撰写好一个“报告”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5-02
自2006年以来,为规范采供血机构,确保血液安全。卫生部相继颁布了“一个办法,两个规范”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规范了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发展。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内部审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进行定期系统的审核,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 内审的目的、范围
1.1 目的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验证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采供血机构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2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采供血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涉及的所有科室。
2 制定内审计划和编制内审检查表
2.1 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内审至少毎年进行一次,[1]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持续改进。在内审实施前,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制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中明确了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方法、审核部门、审核内容以及审核的日程安排。内审计划编制完成后,由质量管理科科长签名确认,由站长批准执行。
2.2 根据审核准则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涉及到采供血过程和支持过程的所有科室。内审检查表要体现出本科室的全部过程,编制时要有章可循、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代表性,确保审核的完整性,提高审核的系统性和有效性。[2]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审核内容、审核方式、被审核部门、审核标准、审核发现描述、审核部门和审核结论。
3 审核实施
3.1 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内审之前,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内审首次会议,要求血站站长、质量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安全卫生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血站内审员参加,并签到。会议主要内容是宣读内审实施计划,发放内审检查表,内审员明确审核内容,本着查严、查实、查细的原则,对各部门进行审核。
3.2 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是内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内审员应根据内审检查表的内容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审核: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客观事实以证据为基础,不含有任何个人猜想、推理成份;②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凡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都不能判为符合或不符合;③依次递进审核的原则。审核包括:实际有没有、做没做、做得怎样三个方面依次递进。收集客观证据,及时分析形成审核证据并记录,避免事后追忆。
内审员根据内审检查表按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方法是:①问(面谈):与被访人面谈、提问;②查(阅):查阅相关记录和文件;③看(观察):现场观察;④记(录):记录审核过程的有关事实。
现场审核以客观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内审员与各科室协调、合作,共同把内审工作做好,找出差距,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3.3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以形成审核证据,经审核组对审核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形成审核发现。
3.4 开具不合格报告 首先审核组开具不合格报告前,与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后开具不合格报告。审核组按照按不合格形成原因,开具不合格报告。主要包括:①体系性不符合: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不符;②实施性不符合:未按文件规定实施;③效果性不符合:虽按文件规定运作,但未取所期望的效果,缺乏有效。
3.5 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应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对本次内审工作的一次总结,编写后由站长审核批准后。审核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日期;②审核组成员;③审核过程概述;④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⑤存在的主要问题;⑥提出的不合格项,负责纠正的部门、完成的期限、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要求并对其追踪验证;⑦明确发放范围;⑧编制人和站长签字。
3.6 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组组织召开全站职工会议并签到,审核组组长宣读本次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发现问题的科室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追踪验证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 结论
内审工作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为了提高内审工作质量,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领导重视 内审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与最高管理者的重视与否有直接关系。只有管理者全面支持工作,内审员与各科室沟通、协调才好开展,确保内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达到内审的目的。
4.2 控制审核过程,降低审核风险 内审员要严格执行审核计划,使审核过程有序进行;并且合理进行抽样,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识别关键过程,把握审核重点;评审主要因素,注重过程能力;控制审核结果,保证审核的客观性。
4.3 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 在审核过程中内审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审核的效果,所以提高对内审员的审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审员除了应提高审核技巧外,还应该加强审核方面知识的学习。因此,为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要经常对内审员进行质量审核方面的培训,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稳定、有效的运行。
一、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贯彻国际标准(简称“贯标”)能否成功,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实现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管理层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二、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因此,应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
(一)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
公司应从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员作为审核员。
(二)审核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审核能力
审核员必须经过IRIS标准的培训,且通过考试取得内部审核员资质证书,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审核技巧的培训、沟通技巧、IRIS检查表等培训,同时还应参加计量管理、SPC、项目管理、风险管理、RAMS/LCC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正确理解并掌握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三)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充分调动内部审核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建立审核员激励措施,给予审核人员一定报酬,调动审核员积极性。②给予管理内部审核员的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确保需要审核时可随时调动内部审核员,不受本职工作的影响,以便审核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③对内部审核员进行绩效管理。在每次审核结束后对审核员的审核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级。
三、优化审核过程,改善审核方式,建立数据库,减少审核不符合重复发生
(一)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改变以往内部审核的方式,增加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重点采用过程审核方式。
(二)利用数据分析,通过专项审核和指导,减少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重复发现的不符合。①首先对审核的发现的问题建立数据库,进行分类汇总,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查找体系存在的充分不符合。②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纠正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填写的纠正措施不到位的给予指导,将各类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输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共享。③跟踪不符合项整改情况,确认该区域类似不符合全部整改完成,并将整改情况推广到公司其他单位,直至公司内部所有类似不符合整改到位。
四、加强内部审核的后续跟踪
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能推动企业业务运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开展质量内部审核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促使有关职能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质量/服务的改进。因此,审核组对审核报告所揭示的问题,要加强后续的跟踪,对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实施情况再验证,从而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及时提供监督和指导,为质量体系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
五、结束语
内部审核是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机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司应每年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坚持实施内部审核,已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IRIS标准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否的有效实施和保持。
参考文献
[1]何桢.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马林.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白玉、李文库.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7(第1期):27.
[4]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Rev02.1),欧洲铁路联盟,2013.
(作者单位: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
程君茹(1978-),女,汉族,陕西韩城人,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内部审核过程就是一个实验室组织自我评价“自身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符合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保持”的过程。因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组织对内部审核都很重视,不惜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来学习内审知识和培训内审员,策划并实施内审,试图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存在问题的部门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目的。但是,在实施内部审核过程中,由于某些组织不能有机地将标准要求的机械认识、内部审核实施的方式方法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达不到内部审核的效果。
一、内部审核的重要性
1.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
每次内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是衡量内审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跟踪控制,内审不但能做到及时,而且能将有效部分纳入文件,因而也较有效;
2.内审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
内审不仅对质量管理体系,它还可涉及组织其他系统的改进;而外部审核关心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审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内审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定纠正措施,第三方审核员通常只提纠正要求,不提纠正措施建议。
3.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内审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其目的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
二、内部审核经常出现的问题
1.内审员存在的问题
1.1内审员对标准内容不熟悉,在现场审核时往往要现翻书本,造成审核效率低、审核呆板,同时又对所发现的问题判定不准确;尤其是对于初次参加内审的内审员,开展现场审核时不知如何切入,显得很被动;审核方式简单,往往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或者就事论事、孤立地审查问题,导致仅仅发现表面问题,不能挖掘深层次和系统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1.2实验室领导对内部审核员缺乏有效管理;对审核人员的重大审核发现缺少鼓励措施,使审核人员因怕得罪人而不愿意参加内部审核工作。审核人员不愿得罪受审核方,受审核人员也千方百计掩盖问题,造成内部审核难以发现问题
2.审核的组织与准备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未经授权批准,也未提前下发至受审核部门,使审核活动与受审核部门在工作时间上有冲突。
2.2审核准备不充分,未能合理安排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和审核报告,不利于实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审核目的。
3.审核计划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3.1在一个完整体系的审核计划中,必须有对管理层、质量管理部门及其对实施标准项目、要求的过程的审核。但是,在进行第三方认证审核时却发现,这是内部审核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不符合项的内容。
3.2 内审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中,作为内审员工作文件的检查表被编制得过于简单,检查表的检查内容与审核计划规定不符甚至存在漏项。从而导致不能指导审核员进行有效的工作,甚至会造成审核员不能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的后果。
3.3审核检查表未覆盖审核计划所规定的部门和条款,检查表照抄标准条文,与实验室文件规定和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审核效果。
4.审核策划经常出现的问题
4.1内部审核程序中对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规定不正确,没有明确规定两次审核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未制定年度审核计划或审核方案,也未根据上年度审核报告确定本年度内部审核工作重点、审核次数、审核时间和审核方式(即滚动审核还是集中审核)。
4.2未能按照规定的进度和时间间隔开展内部审核,审核延期无正当理由,且不能提供授权领导批准延期审核的书面证据。
4.3内部审核范围未能覆盖实验室的所有部门和标准的所有条款,也未按文件规定的要求对体系的适宜性进行专题审核。
5.内部审核报告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