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2-12 11:42: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篇1

蜿蜒曲折的河流在大自然中流淌,陡峭的河岸和平缓的河岸交替出现在人们眼前,河堤的石头、游鱼清晰可见,转弯处的河水几乎静止不动,树木和草丛的倒影重叠映在水面上。这是以前自然真实的景象,现在这种美景正在逐步消失,所以,保护我们接近自然状态的河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软性的”或“多自然型的”河道改造,成为新的口号和时尚。越来越多地发现:河底已不再全用混凝土铺装,河流的走向一改过去僵硬笔直的形态,既有宽的地方,也有窄的地方,水中有小岛,河水有很小的自然落差,还有浅滩和深潭;河岸的防护和加固,以生物固坡代替工程固坡,使“人工河流”又重新成为自然中的河流。

2 引入历史文化背景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景观只有一个具有排涝与休闲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故此,城市河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等各项生态功能,还要考虑到景观要与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合,使拼合景观与历史的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城市的风格、市民的风格结合起来,或彰显大气,或突出细腻,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使人们在享受美好风光的同时,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

3 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河流在各种环境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例如,在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水的流量和流速都不一样;在城市中流过的河流与流经郊区田野地带的河流,烘托的氛围也迥然不同。在景观方面,注意水、绿树与城市景观的相辅相成,如倒影、夜景等;在河流的自然形态方面,注意河道轮廓、流态、瀑布、河湾、深潭、蜿蜒程度、沼泽大小、湿地分布等。

4 河流断面设计向自然河流断面靠拢

河道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不同的河道断面形式。较为常见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

4.1 矩形断面 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河道,地方基础冲刷严重,一般用混凝土做基础,投资小、整体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由于比较节省土地,该形式多为城市河流采用。缺点是不易做景观,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基本上不具备亲水的特征,且对游人尤其是儿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4.2 梯形断面 占地较少,结构简单实用,是中小河道常用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在坡上种植绿树和青草,少在河道两岸保护(或管理)范围用地,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缺点是不具备亲水特点,不利于水生植物生存。

4.3 复式断面 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在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可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不同利用的功能。该类型由于功能广泛,故在城市河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 天然无污染材料(木材、石料)的大量应用

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集料)会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会在水中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灰色、生硬、没有活性的混凝土墙体中,身心健康也会遭到伤害。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城市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采用混凝土作施工材料还会带来潜在的威胁,使雨水无法渗入地下,便通过侧沟猛然间冲入小河,小河的河水暴涨,最后汇集到更大的河流中,酿成一场大洪灾。所以,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使来自地表和斜坡处的积水尽可能渗入地下。

6 功能多样性

现在的河流的景观设计已经和河两岸的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了许多行洪排涝之外的功能,如:环水公园、水上舞台、卵石步道、季节树木、四季花卉、休闲广场、健身设施、林荫小径、露天茶座、临水长廊、游船码头、嬉水乐园、灯光喷泉、亲水岸线、涉水台阶等。

篇2

Abstract: Please elaborate on the problem of subject about city river landscape system, and advanc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working method to follow when building river landscape.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exploiting and developing its uniquestyle of ecolog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esthetic value andrecreational value, based on simple function of city pollution discharge, navigation and controlling flood and draining flooded fields.Keyword: 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riverway, landscape plann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大自然孕育了河流,河流又哺育了城市,孕育着城市的灵气、蕴藏着城市的历史。河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与繁华就是这样与河流有着鱼水相依的不解之缘。但是,城市的发展也会给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的水系景观愈来愈少,使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河道综合的整治和景观的营建,不仅能改善城市面貌,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2、存在问题

2.1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 用、排水量大幅度增加, 导致河道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原有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滨水景观被任意掩盖、填埋,使活水失去了“ 生命”, 同时也割裂了城市的生态链。

2.2河岸处理呆板, 亲水性差、特色不明显

出于防洪的需要,一些河道加深河槽、构筑堤坝、筑堰改道, 工程化的措施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一些河岸驳坎设计呆板, 以直立式为主, 既弱化了亲水性,也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2.3景观连续性、系统性不强

沿河地区分段、分地块开发,使沿河的景观整治实施也各自为政,缺乏延续性;单一河道景观整治影响面小,与整体城市景观体系的系统性差。在视线走廊上经常有滨水不见水的情况。沿河景观设计与整体规划脱节。

2.4场所功能混合性不强,活力不足

大部分的河道景观仅局限于河道驳坎的设计、沿岸绿地的建设,滨水区与城市主流空间交流不够,滨水建筑与滨水开放空间不够协调, 缺乏统一、整体的规范和引导。整个滨水地区的景观缺乏内在的联系,忽略了城市整体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滨水地带只具规模, 不聚人气。

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的设计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景观营建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作为我们设计时的原则方针。

3.1 系统和区域原则

河流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所以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营建时,首先应该对河流的汇水范围,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是第一层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控制水土流失、调配水资源的使用,对重大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城市岸线和土地使用,特别是要控制城市用地对河道的侵占、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要做好污水截流和市政设施配套等。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是河道景观设计营建的保障。

3.2 多目标兼顾原则

城市河道整理不单纯是解决一个防洪问题,还应包括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及性与亲水性,增加娱乐机会,提高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仅从某一个角度出发,轻则造成资源的浪费,重则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河道景观设计必须能够为此提供多样性的结构、功能组合,满足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要求。

3.3 生态设计原则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生态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境走廊,实现景观和城市互动的可持续发展。

3.4 自然美学原则

保持自然线性,强调植物造景,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鼓励平易质朴,反对铺张奢华,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3.5 安全保护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安全性非常重要。安全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河道排洪、防洪对城市和周边居民的影响;二、考虑游人近水、亲水等活动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可考虑对驳岸采用不同的形式或是自然缓坡、设置护栏、植物围墙等安全措施。

3.6 文化保护的原则

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人文景观)保护利用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复和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4、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对每个设计项目都很重要的,是指导整个设计过程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整个项目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设计项目多有各自不同的设计背景、文化环境、现状区域环境,所以应该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但是一些带有模式性的设计营建方法,在实际中具有指导意义,仅供设计时借鉴参考。

4.1 河道平面的处理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以为拓宽断面、截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就能解决防洪的问题。事实上是从流域范围看,与防洪补益不大,相反却是大大的损害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的统一。

篇3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

(一)河道景观的定义

河道:即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明确指出城市河道景观的定义。广义上的城市河道景观指城市河道水域本身以及与城市河道毗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二)城市河道景观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河道属于城市的范畴,已成为城市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城市河道不仅发挥着防汛、航运、排涝等物质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居民休闲、美化城市的人文功能。它贯穿于城市的不同区域,每个社区的河道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与河道周边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城市河道必须承载其周边区域的物质与人文因素。

二、研究区概况

(一)规划区现状概况

XX河流程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551平方公里。 规划区位于XX河上游段,以拦河闸为景观规划设计起点,以两岸滨河景观规划为主体。

设计范围内,干流段左岸以居住区为主现有条件较好,完善绿道梳理植物即可;右岸以自然式为主,但挡墙形式多样,统一性不够。支流段左岸以自然式为主,植被丰富但景观层次凌乱;右岸以工厂、商铺为主,但植物太林密,未将河面景色视线打通,绿道系统不完善。

三、城市河道的重要作用

(一)生态走廊

河流廊道(river corridor)包括河道、两岸植物群落、洪泛滩区和支流等,也可按照某一频率下洪水的淹没范围划定河流廊道宽度。河流廊道具有很高的生态功能。具有维护大地景观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意义。同时,河滩中的自然岸线、湿地等景观生态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生态脆弱地带和群落类型的代表性样本,如洪泛区、冲击滩涂等,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景观等方面也具有特殊的潜力。

(二)休闲通道

滨河区区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区域之一,在考虑滨河区自然承载力的基础上,布置满足不同居民需求的活动设施,诸如水上游船、健身园、跑步道等,同时增加避雨亭、休闲座椅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人行休闲通道,方便市民游览,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河开放空间.并与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系统形成完整的网络。

(三)开发热点

在今天,对滨水区及河道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早已超越了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层次,多数城市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良好的河道及滨河景观,能够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XX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以自然为主的原则

大部分河道都是长期以来雨水聚集冲刷而形成的,因此河道蜿蜒曲折、变化丰富。在规划设计中应保持其自然的特征。曲折多变的驳岸形态,不仅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减洪水破坏力,而且凹岸、凸岸、浅滩、沙盘等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生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

(二)地域性原则

不同的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及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不同的地域条件造成了不同的景观形式。一部分城市的城市面貌由于流经河流的地域性差别,而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具有了自己的特性与个性。滨水区域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认识、了解当地的地域特征,融入蕴含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不能一味照搬,要创造出具有城市地域特色的景观形式。

(三)生态性原则

水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元素之一,同时它也是产生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城市在整治滨水区景观的认识上有局限性,只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等,将滨水区的环境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在XX河的设计中,我们以新观念来审视城市中这份宝贵的资源.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以开敞的绿化系统,创造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水生态景观,恢复和营造良好的植被环境,改善河道周边生态环境。

(四)以人为本原则

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世界里,城市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再一次被强调,景观设计师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人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主体地位。河道景观的设计和城市中心景观设计要更具有人性化的要求,把人的需求融入到滨河区景观设计中,它不是以城市形象标识为目的,而是更大程度为居民和游人提供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环境。因此在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五)安全性原则

河道景观建设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安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河道排洪、防洪对城市和周边居民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考虑游人观景、近水等活动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可以对特殊地段的驳岸采用不同的形式或采用减缓坡度、设置护栏、植物围墙等安全措施。

五、根据工程实际,探讨XX河景观设计

(一)规划概念构思

改变传统的以自然地物为界线、边界仅仅作为不同地区交界的“线型”要素的处理手法,充分利用当地的后发优势,将XX河沿线打造为一个“有厚度”的,可以容纳各种功能、活动及景观的活力空间,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二)规划目标

1.以生态绿道为基础,打通沿河生态绿道网,将慢跑、自行车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全县进行推广。

2.努力打造“健康新城,低碳新城”。

3.从“大市区”的战略高度出发,有利于融合县城整体,积极融入泉州市区,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的整合提升。

4.从城市视角、交通视角、生态视角的基础上来思考,丰富滨河旅游景观资源类型,带动景观资源的纵向渗透,实现城市的立体化发展。

5.以生态环境、健康绿道、滨水空间等带动居住社区开发,打造 “宜居”城市品牌。

6.在满足防洪及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地表径流,加强生态景观的组织和纵向渗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

(三)XX河河道景观设计

1、采用让河道自然做功的生态理念

自然河道的凹岸、凸岸、深潭、浅滩和沙洲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而许多审美统计实验也都表明,植物丰富的自然景观比人工景观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同样,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因此,景观带的岸线摒弃了渠化形式,河道驳岸采取水生植物、水石、岸石与木平台、木栈道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形态,从而达到不用投入大量物力而缓解旱涝之灾害,更能够创造生机勃勃的水际自然形态之美(见图1)。

2.河道驳岸景观的营造。对于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应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实”景与“虚”景。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这种景观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尺度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植物、建筑间相互的关系;虚景即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它景观形成对比。

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像游园、广场等相对集中,它的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处理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游览道路、绿地、沙滩的规划设计与其驳岸材质方面做到多样统一。根据不同的地势,使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相互结合。

3.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河道景观创造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植物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注意植物组团与开敞空间绿地的设置,乔灌草配置与植物造型等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合理搭配,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要季相分明,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

4.河道道路景观营造。河道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坚持自然、朴素的理念。河道景观区的道路不同于其它的道路,主要以休闲漫步为主,因此在道路设置上应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相互交叉,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空间,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

5、亲水场所的设置

滨水绿地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城市绿地,因接触于水,更多的是考虑满足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如何让人能与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呢?在景观带的设计中,布置亲水设施,如伸出水面的建筑、架空的水上步道、悬挑出水面的平台、面向水域的广场,以及伸入水中的码头、木平台、台阶和挑入湖边的座凳、水边的散步道等(见图2),这样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同时增加一些有较强参与性的设施,如北部浅水处的涉水和卵石滩、入口处的音乐喷泉等,便于制造活泼愉快的气氛和人与人间社会交往的机会。

4.文化景观营造。河道景观建设在新的时期不仅仅停留在排涝功能,休闲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景观设计的浪潮中,特色、特征成为景观的亮点,其中文化的体现在特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河道景观如何体现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河道不同于主题公园、游园等,在体现文化景观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要挖掘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如有些河道的码头、遗址和传说典故等都是文化的来源元素。

5.设施营造。河道景观的建设公共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桥梁、坐凳、垃圾箱、标识系统、电话亭、照明灯具等,它们在发挥自身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体现着一定的景观价值。比如桥不仅具有交通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观赏点,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水面的纵向景观及河道两岸的景观;作为城市的景观标志及标识之一,桥还起到分割城市河道空间的作用,其造型也丰富了河道的水面景观。因此,在考虑桥的交通功能之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景观及观景功能。

篇4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河道的功能

(1)防洪排涝功能。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从而减轻河道下游洪峰的强度和形成。河道的行洪排涝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对位于城市内河道或河段的最基本要求。

(2)灌溉供水功能。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环境得以存在的必要因素。从河道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和市民生活用水,因此,良好的河道水环境是保障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3)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河道具有调节局域小气候的作用。由于城市河流有较大的水面蒸发,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可以增加临近区域的空气湿度,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城市河道的周边绿化可以吸附灰尘、汽车尾气等毒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带状的绿化还可以消解嘈杂的城市噪音以降低噪音污染。

(4)景观功能。城市河道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生命带。美丽的滨水景观可得几乎由直线条方块体构成的城市不再机械,水面转化了固体边界,水体潜藏着无限神秘,水流充满了勃勃生机。无论奔腾咆哮的大河,或是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几乎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水域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流动的水体和稳固的岸堤构成了河流景观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5)休闲娱乐功能。城市河道不仅带给人们安谧性、运动性、持续性和舒适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体验,同时还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河流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娱乐活动可以分为两类:①直接利用水的娱乐活动,如划船、滑水、游泳、渔猎和漂流等;②沿河岸进行的休闲活动,如露宿、野餐、远足休闲和摄影等。

(6)生态功能。自然状态下的河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边坡植被可截留部分污染物;生态河岸可有效降低岸边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作为景观生态学中的线性要素,河道的异质性决定其河流廊道的身份,供野生动物栖息,尤其是输送矿物养分满足生物迁徙需求,具有其他廊道类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河床的透水性可以保证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弱河道的水文变化。

2城市河道整治的原则

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充分遵循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和自然属性,使得通过河道整治的相关工作,还原河道的本质属性和自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河道的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河道的整治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1)遵循河流本身特性的原则。这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与本质性规律性所在。在整治的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流特性、水力学特性、生态流量、降解特性、生物属性等自然属性是整治工作的依据和落脚点。

(2)防洪安全与生态安全并重的原则。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同步解决防洪排涝问题和河道生态安全问题。河道整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洪排涝安全,更重要是为了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质量安全。

(3)地域适应性原则。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求在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的整治措施。

(4)河道独特性原则。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整体目标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然而其河道景区内的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建筑小品、河道护岸风格等应各具特色。

(5)截污治污同步原则。城市河道整合整治的同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截污治污工作,这也是保证河道整治成效的关键环节。

3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技术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成效的基础与关键,其工程技术体系已逐渐发展与完善。具体的工程技术内容包括生态护坡技术、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河道景观设计3大块,这3个方面协调发挥作用,缺一不可。

3. 1生态护坡技术

对于标准“梯形”浆砌石断面或混凝土断面对河道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合理解决防洪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各类河道岸坡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河道整治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态护坡技术是基于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植物及植物与工程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边坡上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通过生态工程的自我支撑、自我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坡面植物生存环境、提高坡面动物和微生物栖息地的质量、营造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改善人居环境等目的。

发展到今天,生态护坡技术的体系已日臻完善,根据土质条件可分为土质生态边坡防护和岩质边坡防护,岩质边坡防护的关键是创造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生态护坡必须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植被的选择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一致,并考虑植被的生态性、形态性、地域性,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且抗逆性强,生长迅速、自繁殖能力强、适应粗放管理,维护工作量小。当前国内外采用的各种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技术、多自然型技术等。

3. 2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

城市河道水质修复与净化需要从3个方面做好工作。①系统的截污、治污,确保排放到河道的水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同时,需要做好河床的清淤工作,使得整治后的“初始河道”归位于清洁的状态。否则,就算是其他工作做得再好,对于河道水质的治理也无济于事。②确保城市河道所需要的基本生态流量、流速等特性与性质参数,使得河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③通过对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水质净化技术,包括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人工浮岛技术等的综合运用,保持城市河道水质,且实现稳步提高的理想效果。

其中,人工湿地技术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具有投资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同时水生植物的搭配还能起到良好的景观效应。人工湿地技术广泛应用于景观水处理、湖泊生态修复、生活和工业、农业等污水处理。

3. 3河道景观设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是我国永恒的主题。中国人在几百年前己经引进了水利景观的概念,追求的是自然的地理景观,以青山绿水、烟波浩森为美。而现代人除此之外,还追求有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乡、水城、亲水建筑和水的文化氛围。

河道景观设计的牵涉面较广,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主题的河道景观差别较大,但在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引人城市历史文化元素、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多样性以及鲜明的景观主题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篇5

城市河道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大多数城市建设过程中广受重视的环节,特别是一些城市河道处在城区边缘,对于城市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甚至影响着城市形象。当前我国的城市河道设计理念在不断完善,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顺应时展,必然能够使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1城市河道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城市建设的破坏性开发,导致城市中的河流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例如,有的河流被人为取直或裁弯,以迎合河道沿线部分建筑的景观。有的城市为了节约土地,在开发过程中侵占河道和河堤,但又不得不加高防洪墙以防止城市内涝,这导致原有的河流成为城市中的渠道,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还有的城市只重视经济指标,不考虑环境发展,对部分工厂向河流中排污的问题未能严加管理,致使部分河流污染严重,甚至成为排污河,失去生命力。

2城市河道建设应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

2.1行洪安全

现代城市中的河道大多穿越密集的人口聚集区,如果用于城市行洪,就必须考虑行洪安全问题。为保障汛期行洪安全,河道应确保充足的行洪断面。由于过去的城市开发大多是破坏性的,在开发过程中不断侵占河道,导致河道断面变窄,不得不加高堤防以保障行洪安全。地方和防洪墙的加高阻隔了人们与河道的亲密接触,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并在此前提下,打造符合人们需求的城市河道。

2.2因地制宜

由于每座城市中的河道有不同的用地范围和发展规划,现场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河道景观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水文特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出最别具一格的风采。

2.3质量控制

河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更要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河道的质量问题。因此,除了美观以外,还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意兴利避害,在布景的同时考虑主流摆动、河床稳定、护岸工程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滨水河道在安全的基础上给人美的感受。

2.4文化保护原则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不但要考虑自然景观,还要充分--重视人文景观的呈现,二者的融合才能呈现出最具美感的设计。因此,在设计城市河道滨水景观时,兼顾自然景观整治与人文景观保护,使+区域内的文化历史具有延续性,景观具有生动性,展现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并存的城市风貌。

3河道建设理念的发展趋势

3.1生态化趋势

河道设计的生态化趋势体现在生态化水体护岸、自然化河道形态和生态化水体更新等方面。

3.1.1生态化水体护岸。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水体护岸与以往大有不同,不再使用传统的水泥、石砌等方式,而是过渡到木桩再过渡到现在的生态化护岸,充分尊重水岸的自然特征,采用自然材料,建造生态河堤。

3.1.2自然化河道形态。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尽可能摈弃原有的破坏性开发,减少对河道的人为调整,不再过度配合市区建筑而裁弯取直,而是充分考虑河道横断面的泄洪需求进行设计,满足河道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不同需求。

3.1.3生态化水体更新。“水景观绿化”法已成为当前水质生态化更新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兼顾了水体、水质更新与景观设计需求,同时能够改变以往盲目开发导致的湖泊蓄水能力降低以及蓄排水平衡被破坏等现象。

石川河在景观设计阶段设立了贯穿南北两岸滨水区的绿色生态区,以原生植物造景为主要思路,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营造出百树园和花灌木园等,辅以湿地形成滨河生态走廊。

3.2人本化趋势

人本化趋势体现在打造立体亲水空间、完善滨水景观设施以及合理规划滨水交通等几个方面。

3.2.1打造立体亲水空间。充分考虑到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的审美需求与水体的相关性,不再用又高又厚的防洪堤和防洪墙将人们与河道隔离开,而是采用亲水设计,确保泄洪安全的情况下,打造水岸线的立体化设计,横向不再采用单一的结构模式,纵向则利用岸线高差丰富空间层次。

3.2.2完善滨水景观设施。主要是考虑到人们对水岸线活动场地的功能需要。通过设立残疾人坡道、盲道以及残疾人卫生间等设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滨水娱乐设施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娱乐需求。

篇6

1、河道景观设计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有多数城市中都有河流经过。在城建工作中,河道景观也往往是建设的重点或形象工程。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是城市环境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载体。城市河道景观,不仅可以促使河道功能的发挥、提升河道景观形象,更是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促进城市居民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所以,通过对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研究,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生态方法和途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支持,从这个角度出发,河道景观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及其文化内涵

2.1河道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的概念就是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域综合体,是特定地点所能看到的全部地表。那么城市河道景观,就是在整个河岸带内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所组成的地域综合体。而本文的河道景观设计则具体是指河道驳岸、护坡、道路、河岸绿地在内的景观范畴。

在河道景观范畴内,除了基本的植物、铺装、公共设施、雕塑、景观建筑这些构景元素外,其所特有的、能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要素,也是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在河道建设的研究中,都很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它从整体上决定了一个地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向导作用,所以说地域文化在当地景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2地域文脉传承的概念

“地域文脉”可以解释为一座城市的记忆。文脉传承就是文化的延续。在具体景观设计中,体现在景观构筑元素上所运用的文化符号。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内文化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特征、历史状况等特殊性,形成了文化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是动态的、发展的。每个地区是通过建筑、景观等艺术形式来表现该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和对建筑审美的追求。

3 、城市河道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

3.1文化符号的运用

“文化符号”是地域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抽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用简介的形式,一种最直接的表达。符号是抽象的概括,是一个区域特殊文化的标志,通常直接采用符号提取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

例如大连、青岛地区,在河道景观建设过程中,使用较为常见的装饰图案便是海洋生物图案,装饰材料会用到贝壳、化石等,这和大连的海洋文化、岛屿文化是相关联的;又如杭州、苏州地区,往往会采用传统亭、台、楼、榭等民族建筑元素,使用太湖石、卵石、碎瓷片等铺筑出某些吉祥图案,这也是和当地的江浙文化密不可分的。人们通过这些文化符号,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当地所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

3.2文化属性的表达

文化属性是指具有独立性、唯一性和可辨识性等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可以采用对这种属性的放大、夸张、借用等手法直接应用到设计之中。在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先生所设计的秦皇岛汤河公园中,利用当地所特有的的汤泉文化,根据汤河河道的现状进行综合改造,首创“红飘带”设计方案,用一条500米长的红色带状“飘带”,串联了整个场地,很好的避免了对原有廊道的破坏,同时有满足了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了当地较为知名的一处景点。这种对文化属性的表达,使之成为一处较为典型的实际案例。

3.3文化载体的创新

文化载体通常是指具体的景观设计元素,诸如铺装设计、景墙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通过这些传统载体来表达出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当然,可以刻利用声光电等这类现代的新技术、新材料来重新演绎对文化承载的理解,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文化载体。例如韩国著名的清溪川运河(ChonGae)河道景观项目,在设计中采用独特的弧形石材,高低错落的进行组合,既解决了不同季节中不同水位的变化,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民众能参与亲水活动,在每块石头内侧、瀑布下等地方,都增加了灯光设计,让夜晚的河道更具魅力。另一方面,由于河道小环境内可形成更大的风速,从而降低了空气污染程度,减轻热到效应而成为河道设计中的一个创新点。

4 、结束语

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是传承和创新,在景观设计方案,传承代表着对传统的尊重和保留,创新代表着以新的面貌进行展示,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传统地域文化来进行河道景观的设计,让河道景观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许骅.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D].浙江大学;2010年

[2].简天佐.基于“两型社会”的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研究 [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谢佳.城市滨水步道的景观设计探讨 [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D].天津大学;2010年

篇7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河道景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发挥着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往往在规划设计中只注重河道功能的设计要求,而对景观设计把握不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真正构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们当前重要思考的问题。

1 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设计理念

(1)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要十分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挖掘,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在具体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时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2)要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当体现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上娱乐设施、大型喷泉、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等。因此除注重河道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首先要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造历史风貌。其次是要谨防城市河道景观片面化,要注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实现设计与自然有机的融合,恰如其分的“锦上添花”。

2.2设计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2.2.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2.2师法自然的原则

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

2.2.3绿化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2.3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河道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河道景观成为优美、亲切、宜人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设计河道景观绿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2.3.1 河道沿岸平纵面线形的把握

鉴于人们在游览河道时看到的往往是动态的风景而不是静止的画面。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的自然条件,顺着自然地形以避免由于修建景观而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将外部景观引入河道环境、通过地形起伏条件布设富于变化的线形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2.3.2环境色彩搭配的把握

恰当地把握河道景观与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的心理反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至关重要。

当河道位于繁华街区时,根据两侧建筑不同的风格、可用立面设计、装饰手法,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这种变化往往会显得庞杂与凌乱,这时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对道路赋予较为统一的色彩基调——绿色,在这些建筑之间起协调的作用。除此之外的河道景观色彩则不宜丰富,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对位于色彩相对单一的老城区附近的河路,由于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造成了人们休憩、绿化的空间日益缩小,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

篇8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waterfront green space landscape elements of each design some treatment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urban ecological river, green sp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enue and respect cultural put forward this type of green spac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ecological river harnessing.

Key words: the urban waterfront green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river, manage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要求专业设计人员以综合的视角进行多目标的规划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造景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水,交通、运输也需要水,自古以来许多的城镇、乡村都是近水而建,依托江河之利而兴盛发达。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穿越城市的河流已不再单纯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角色,其环境功能日趋显现。

城市滨水绿地以带状水域为核心,以水岸绿化为特征,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资源,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与变化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也是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从水利上来说, 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型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结合这些自然细节进行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因此一个好设计师不在于他的设计水平,而在于他尊重场地,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水道的设计应尽量利用河流的原有形态。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和灵气。保持生态河道的自然形态。自然状态下的生态河道水草丛生、游鱼翔底,基质为泥沙或石子,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组合,为多种水生植物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曲折自然的水道不仅可以降低河水的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还能尽显河流的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和体验空间。

当河流穿过城市的时候,应尽量保持生态河道的连续性,连续的流水蜿蜒曲折,流淌于城市之间,可将沿岸各种单体景观元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续流水的水质较好,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和美学价值。而为单纯提高水位采用的高坝蓄水,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河道的连续性,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的迁徙和繁衍,而且使生态河道丧失了其自然形态,也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亲水需求。

驳岸的处理,好的驳岸设计,不仅能营造良好的亲水空间和景观,吸引游人,还能很好地保护滨水绿带的生态环境。对于坡度较缓或腹地大的坡岸地段,可选用软式驳岸设计。软式驳岸的处理更接近于自然驳岸,把白沙滩、卵石滩、草滩一直延伸至水面,同时配合岸边的各种植物,既可达到稳定驳岸的目的,又能够发挥驳岸的生态功能,还有利于降低造价及管理费用。对于坡度较陡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在使用水泥和石块护岸时,可以通过挖洞加圈的方法,种植树木花草,局部岸段可布置园林山石,打破单调的硬线条,增加河岸生机。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可采取台阶式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混凝土管等材料,筑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地段则可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郁的草木。还可采取挑台、眺台、退台、码头等设计形式进行复式处理。

篇9

Abstract: Take the ecology principle of design as the foundation, from the SWOT analysis, the environment appraised an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several aspects elaborated how builds the modern city river cour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s Inner Mongoli Ulanhot to turn over to flow the river concurrently esthetics and the social effect.In order to the river course improvement, the plan and the design has certain instruction function.

Key word: Ecological designTurns over to flow the riverEnvironment appraisalDevelopment strategy

1 引言

城市河道,曾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脉,也是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根本。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河道逐渐失去其防御、运输等功能,直至沦为藏污纳垢之所,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景观建设的热潮,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治理“母亲河”被列入各级市政府的奋斗目标。

乌兰浩特市归流河位于市区西侧,绕城而过,河道基本保持自然形态。河道两侧丛林丰富,植被多样,自然形态完善,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但由于多年来未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设施匮乏,交通不便,建设无序。除为防洪而设置的防洪堤外,基本没有人工设施。同时当地居民把河道当成天然的采沙场,致使河道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2 归流河概况及SWOT分析

2.1 归流河概况

归流系蒙古语,意为山杏。属嫩江水系,儿河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宝格达山,全长218公里,流域面积9706平方公里,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境内汇入挑儿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3立方米。水产资源有水獭、鲤鱼等,其中主要支流有乌兰河,归流河现状见图3-1。

2.2 SWOT分析

2.2.1 Strengths(优势)

现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系完整,水质良好;具有良好的湿地与林木景观,对于生态环境及气候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自然文化底蕴深厚,地区文化特征明显(蒙元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易于塑造特色人文景观;当地具有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优良的民俗风情。

2.2.2 Waknesses(劣势)

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强,且存在旱涝历史;基地位于新区,周边地区拟定或正在开发难以依照现状发展统一整合景观;缺少完整河流旱涝等历史资料。

2.2.3 Opportunities(机会)

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良好定位,易于快速提升土地及景观价值品位;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的统一和谐规划;可作为引导性景观规划带动新区形象塑造,提升价值品味,并最终带动经济效益的创造。

2.2.4 Threats(威胁)

开发量及开发时序的控制;现状具体林地保护的程度及保护可控制限度;当地自然条件对生态景观可行性的影响和气候条件及河流水位的多变性。

3 归流河环境评估及相应开发策略

3.1 林业及野生动物评估分析与开发策略

乌兰浩特市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猴头、南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野生动物有飞龙、白天鹅、山鸡、鹿等珍禽异兽。同时有沙参、党参、桔梗、防风等多种中草药材。规划基地内的大片林木都将予以保留并进行整治(见图3-1),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图3-1 原有林木分析保护

顺应生态可持续和对于生态本地系统的保护,对于现状林地完全予以保护。并适当扩大林区覆盖范围,实现生态主导原则。

3.2 湿地及自然岸线评估分析与开发策略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侯、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见图3-2)。

图3-2 可适宜湿地分析保留

规划基地内有部分湿地地段,其功能性及完整性不够完善,设计将其进行治理并开发更大范围的湿地,为当地提供一个生态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保留原有部分湿地内植被,并对湿地环境进行整治和范围扩充,创造适宜的湿地生态岛。

3.3 水流及防洪评估分析与开发策略

水资源与北方其他城市相比,本地区具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市内挑儿河、归流河年径流总量7.7亿立方米,挑儿河上游察尔森水库最大蓄水量13亿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亿立方米。

乌兰浩特地区有记载的大洪水有6次, 1998年乌兰浩特市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7月下旬,归流河流量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出现4次。

采用橡胶坝,在发生洪水时进行防洪,而在平时缺水时用于聚集水源以形成大面积水域,可以进行水上娱乐活动,可谓是一举两得!

3.4 自然岸线处理评估分析与开发策略

现状水流环境婉蜒曲折多变,缺少片面水域,难以满足整体景观水域的要求,且现状水流存在较多季节性断流。河道由几米至几十米宽大小不等。考虑到旱期的断流以及洪水汛期,防洪堤坝内有被淹没的可能。

对于自然景观岸线的河断面设计采取分层次、分等级的设计手法,在1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多以种植植物为主,适当地设计一些亲水平台;在2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构筑物景观,以不影响整体河流的生态性为前提;在5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设有部分景观建筑;在10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则可以设计一些使用年限久远的景观构筑物或建筑。对于河道岸线保留地段,做亲水式处理,不变更河道断面形式;对于结合橡胶坝处理的水域处理方面,建议配合湿地典型断面形式,扩大水流面域,塑造片域河流景观。

4 总结及下一步建议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研究为专案提供大量所需的咨询。在过往的研究中提供了有关专案基地以及归流河流域的有限的咨询,但是下一步还需要搜集更多的新资料与新咨询。我们建议在完成景观概念性规划之后,应该进行以下的研究工作。

5.1 旅游评估

通过该阶段合理的市场与经济分析。整个方案的风险与回报将被进行量化管理。森林公园和纪念广场,旅游度假村等的设计也需要不同目标市场的容量与划分。市场分析可以被用来协助项目的运作,并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5.2休闲机会评估

汇总资讯,说明研究区域的休闲用途和价值,以让规划决策有效考虑休闲的机遇和效果。休闲娱乐用地的开发应该用于满足游客的期望,并保护基地的生态资源。

5.3 动植物栖息地评估

提供一个丰富的解说系统概念性设计,用以指导解说系统的开发,具体包括对于生态资源,红色及蒙元文化的的开发内容与计划相吻合的解说系统。

5.4 基地内部的林木、湿地调研

对于基地内部现有的野生动物和林木栽植进行更西部的调研和准确的位置确认。对现有的河岸线标高进行测量与记录。并且,随着河流岸线的开发以及生态保育区的继续扩充,这些性质的调研应该有规律的重复进行。

5.5 野生动物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我国城市的发展却是建立在对环境的破坏之上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要改变发展模式,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与保护。而河流作为一座城市的动脉,对其进行整治应该放在城市环境治理的首要位置。以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整治工作,可以在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的同时,为城市打造出一道靓丽的沿河风景线。

一、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的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障河水的清洁干净,更是为了构建出一个适合人居的沿河空间,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河畔风光带来的惬意。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时,通常会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对河道以及河道旁的滩地、堤岸等地点进行景观生态设计,从而达到整治目的。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道的防洪保安原则

河道的防洪保安是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根本。从古至今,我国就有许多城市建立在河流旁,河流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但同时也对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那么将十分容易影响到城市内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堤岸的稳定性,景观设计应该不影响到河道的安全性能。

(二)河道的自然生态原则

在当今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下,有许多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保证河道的生态性。对于存在着自然蜿蜒曲折现象的河道以及深浅不一的河床,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进行大幅度的改动,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而在此基础之上,河道两旁的自然群落应该尽可能丰富,满足多种动植物的栖息要求,让河道两旁的环境能够达到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目标。

(三)河道的休闲亲水原则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茶余饭后,于河道旁欣赏河畔景色,流连于河水之上的美景,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追求。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满足河道的安全性与生态性只能够让河道治理具有了基本骨架,在充分考虑到河道的观赏价值之后,才能够让河道治理变得有血有肉,让河畔美景成为城市中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河道景观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河畔,还存在于河流之上,通过在河流之上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可以让河道景色更加迷人。

(四)河道的历史文化原则

如果说安全性、生态性以及美观性等让河道的治理具有了骨架与血肉的话,那么历史文化就能够让河道的治理具有灵魂。自古以来,河流就养育了无数的城市人,河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排放生活污水的通道或者观赏河畔景色的媒介,更是许多城市的象征。特别是在一些依河而建的城市中,河流更是成为了城市居民心中的图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进行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许多河道所共有的安全、生态、美观特点,更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在河道中以及河道两旁突出文化特色,让人们在看到河畔景色的第一眼,就能够发现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特点。

二、城市河道治理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上文所提到的几点原则的基础上,可进行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的设计,并根据设计内容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在本文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南方某滨河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主要以河道、滩地以及堤岸三个部分为主体进行设计。

(一)河道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河道部分的设计主要指的是河流区域的设计,也就是对河床以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在一般情况下,对河床进行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河流的自然特性,对于存在着蜿蜒曲折的河段,应该保持其特性,尽量不做较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针对于河流的具体情况,进行淤泥的清除,让河流的泄洪能力能够得到恢复。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在河流之上建立水上公园,为人们提供水上休闲、划船、游泳等娱乐活动服务。另外,对于河床滩涂高低深浅不一致的现象,通常并不进行很大的干预,而是在原有河床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保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同时,要对河道中出现了堵塞的区域进行及时的疏通,让河水真正变为流动的“活水”,恢复河流的生命活力。

(二)滩地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在河道系统中,滩地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滩地类型特殊对待。一般将河道中的滩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被少量河水淹没的低滩地,另一类是只在汛期才被河水淹没的高滩地。对于低滩地,可以将保持滩涂中的原有生态类型作为设计基础,对滩地上的生物群落进行保护,与周围的河道环境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对于高滩地,一般可以考虑在上面建立亲水设施,或者修建滨河公园,营造出更加优美的河道环境。滩地上可以栽植一些湿生草本以及对泄洪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低矮灌木,丰富河道的生态,起到点缀河道景色,美化滩涂外观的作用。另外,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中,高滩地也可以经过适当的改造,将其修建成为停车场、观景台等功能性的设施,只是在构建河道的生态环境上将会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堤岸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堤岸的景观设计是构建风景秀美的河道最主要的一部分,通常需要根据河道的走向、河道所处的区域以及城市的特点来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堤岸景观设计应重点考虑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的协调,解决生硬的防洪挡墙与河道生态景观之间的矛盾,如老城区内受到区域限制设置直立式挡土墙处,可在堤顶种植攀缘类植物,形成垂直绿化景观。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斜坡式堤岸,根据不同坡度大小进行景观设计,坡度较陡时,可在坡上种植生态草坪、撒播野花等,即可软化护坡,又美化环境。坡度较缓的情况,则更有利于生态景观设计,可随坡就势,营造自然地形,并结合地形设置功能区域,如活动广场、运动场、停车场、健身区、游戏区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是当今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而通过景观生态设计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治理,可以让城市河道具备安全性、生态性、美观性以及文化性等特点,让城市河道景观真正成为象征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未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河道的景观生态效果将会营造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石泉. 花都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及景观营造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