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05:25: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加强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
1.1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完善,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承包商作为建筑市场的主体,进行建筑生产与管理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施工合同是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1.2规范建设各方行为的需要
目前,从建筑市场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看,少数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发包双方合同自律行为较差,加之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从而加剧了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不规范。因此,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3建筑业迎接国际性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国外承包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如果业主不以平等市场主体进行交易,仍然盲目压价、压工期和要求垫支工程款,就会被外国承包商援引“非歧视原则”而引起贸易纠纷。另外,由于我们不能及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特别是对FIDIC条款的认识和和经验不足,将造成我的建筑企业丧失大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同时,使工程发包商认识不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承发包双方应尽快树立国际化意识,遵循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规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
2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君子协定。
君子协定指合同当事双方的口头承诺。由于许多工程合同的履约过程时间跨度较长,若没有书面协议,一旦一方毁“约”,将给另一方造成很大的损失。
(2)签订无效合同。
《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3)合同主体不当。
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其次,承包商应当具有承建相应工程的资质。
(4)合同文字不严谨。
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
(5)合同条款挂一漏万。
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的往往是漏掉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
(6)无主合同。
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就像不存在的“无源之水”。
(7)国际间合同的疑问。
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2.2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沟通的没有沟通。
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缺少沟通。相关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2)应变更的没有变更。
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使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
(3)应发出的书函没有发。
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应签字确认的没有签字确认。
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5)应追究的过了诉讼时效。
履约中出现了应该诉讼事件而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6)应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
《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有的企业对抗辩权认识不足,不会合理的行使。
(7)应重视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没有足够重视。
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
(8)合同的履行仅注意了主要义务的履行,没有注意随附义务的履行。
有些义务要求对方的履行时间长。如在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向对方反映,这不仅仅是服务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3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3.1建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
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了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企业应专门成立法律事务部门或设置法律顾问,来统一审核合同的签订和合同的履行。这是由企业法律顾问职责、任务所决定的。《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有“管理企业合同,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的职责,同时,该办法也赋予了企业法律顾问管理经济合同的任务。
3.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又是当前的迫切需要。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和锻炼一批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懂法律、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外语的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合同管理队伍。
3.3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信息量也不断扩大,信息交流的频率与速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工程管理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管理给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合同在签订、履行乃至终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既是现有合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加强合同实施过程的信息管理,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有关信息进行链接,做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的流速,降低项目管理费用;二是加强对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管理,信息发出的内容和时间应有对方的签字,要及时处理对方信息的流入。
3.4实行合同实施监督
工程实施监督是施工合同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施工合同监督可以保证施工合同实施,按合同和合同分析的结果进行。首先要协调业主、工程师、项目管理各职能人员、所属的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之间的工作关系,对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进行工作指导或做经常性的合同解释,使工程小组都有全局观念;合同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每天检查、监督各工程小组和分包商的合同实施情况,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管理。其次是实行合同评审制度,每份合同签订前就进行严格、细致的合同评审,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风险,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法律风险。还要跟踪合同实施情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合同实施与预定目标偏离。这就需要合同实施情况跟踪,以便尽早发现并纠正偏离。
3.5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
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是培育和发展建设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合同管理索赔要求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未来的生存能力。
4总结
总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既是项目实施的有力保证,又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必须认真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建设市场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合同法与工程合同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丁土昭.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施工进度控制
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进度影响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其他作业流程,关系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成本,是业主、监理企业、承包商共同控制的目标之一。要通过制定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进度计划、预防并处理好工期索赔、协调参加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等计划工作,各阶段的进度计划要考虑综合因素、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确保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整体工程进展与工作计划进行对比、评估,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到解决问题的责人,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3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
3.1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制定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出现问题应严肃处理,设立安全监督小组,并设置专门的安全员,让安全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做到人人防范,人人监督的制度。
3.2制定通病治理的安全措施
采取必要的治理通病的措施,如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定岗定位,设专人指挥,专人操作;起重工作及大型机械操作必须有专门负责人,并有专人看管。向所有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及时发现并纠正处理工作人员习惯违章的问题,从小事做起,以确保安全生产。
3.3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成立由各总工程师、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施工队长及全体施工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实施层。由项目经理、安全总监或安全主管、专职安全员组成安全管理监督层,使生产与安全紧密结合。
(1)对新技术缺乏了解:新的产品、新的工具、新的方法在不断涌现,要求每一个人都对专业领域的所有新技术都及时掌握和应用是不现实的。因而某项设计不够经济或技术不够先进也是正常的。
(2)缺少必要的专家支持:科技不断发展,技术逐步细化深化复杂化。各种不同的项目需要相应的专家来支持,不同的专家熟悉的领域和专长不同。在遇到特殊问题而缺乏相应专家的情况下,通常会回避矛盾,避免冒险,采取偏于安全的设计方法以致造成浪费。
(3)进度要求紧迫:由于设计工期紧迫,工作量大,设计人员不可能有足够时间进行多种方案的对比,无法进行设计优化,在许多条件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因此设计人员不得不预留出相当的余量以满足后期的不确定性要求或其他变化。同时,由于部分内容的优化设计会给设计及相关人员增加大量工作量,管理上又缺乏对设计创新和优化的激励,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者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在建设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也有很强的习惯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采用以往条件下成功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5)沟通不充分:在项目设计开始以前,要明确项目的各项具体功能要求,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很可能会出现因为沟通不充分导致设计人员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如果设计人员对客户的需求理解得不充分不准确,则很难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
二、项目管理方法及措施
结合上述对建设项目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项目管理部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这一方法包括七个主要组成部分:
(1)成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成立专项课题组,明确人员组织及工作分工,有利于各项工作的积极有序开展。
(2)协助设计院对新技术进行详细了解,并取得专家的技术支持:为使设计院对新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在设计过程中得到技术支持,课题组多次联系相关专家为其解答技术难点,并提供成功案例供设计参考。
(3)组织设计院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了解需求:烟叶仓库采用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结构时,在应用中有诸多缺点,如:凸出顶板主次梁较多,不易清扫,各种管道安装受到梁的限制;按常规建设五层仓库的建筑高度将大于24m,需增设喷淋消防系统,增加投资;施工周期长等。组织库房使用部门与设计院进行充分沟通,提出改善上述缺点的诉求。
(4)实地考察:组织设计院到贵州省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类似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使设计院充分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模盒制作情况以及后期使用情况等,为本项目的设计提供实例参考。
(5)收集整理信息:整理用户需求、现场勘查报告、实地考察相关资料、新工艺所用模盒的技术说明、价格、质量等,在初步设计阶段提供给设计人员以便其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消化。通过竞争机制确定预制模盒的供应厂家。
(6)对设计院提交成果组织专家论证及审查:组织设计院在初步设计阶段充分论证预制空心模盒现浇楼盖新工艺的可行性。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课题组组织省专家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再次论证。施工图完成后,交由省建设厅设计质量监督站审查。
(7)聘请第三方设计院对成果进行验证:为满足技术经济分析,确保成果的权威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的准确性,委托第三方设计院对烟叶醇化库采用传统梁板结构和新工艺预制空心模盒现浇楼盖两种不同方案的设计质量、使用功能、建设成本、建设周期、环保节能等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验证。
三、实施效果分析
采用新工艺新方案取得较好的社会及环境效益也是本工程建设重要的增值内容。与采用普通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传统方案相较,预制空心模盒混凝土现浇楼盖方案在社会及环境效益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优势:
(1)施工过程中,减少了木模板使用,节约了木材;同时,由于木模板的拼装主要是通过人工完成,因而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2)模盒结构的层高较普通梁板结构有所减小,且其独立封闭空腔形成了消声和保温结构,减少了热量的损耗,因而能够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3)预制模盒以当地工业废渣磷石膏为原料,变废为宝,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充分展示了烟草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又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特殊性岩土对城市轨交工程建设的影响
2.1软土的影响
2.1.1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及坑底隆起基坑开挖卸荷后,围护墙内外存在侧向作用力差,墙体产生侧向变形;同时坑内被动土压力区土体朝坑内产生水平位移,使坑底土体水平应力加大,以致坑底土体剪应力增加而产生水平挤压或坑底隆起。相似的支护体系下,开挖影响范围内土体越软弱,基坑开挖越深,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及坑底隆起现象就越明显。轨交4号线汽车客运站站基坑整于②y层淤泥质土层中,通过短期降水后土体强度未得到明显提高,成为设计施工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源。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其围护结构侧向变形与坑底隆起的程度明显大于常规地层相应车站产生的数值。
2.1.2基坑内纵向滑坡淤泥质土渗透性差,降水难度大,短期内一般难以通过降水固结大幅提高土体的整体强度和自稳能力。基坑开挖时,软土在动荷载作用下受到扰动,强度显著降低。同时,淤泥质土开挖过程中坡脚常伴随渗透积水现象,土体受水浸泡后强度亦会显著下降,加剧诱发开挖面沿纵向滑坡。轨交4号线某车站1号出入口,围护结构采用SMW工法+钢支撑,围护结构及基坑均位于②y层淤泥质土层中。因降水时间短,土体强度没有明显改善,基坑开挖时坡底积水未及时抽排,加上在坑边超载等多重作用下,最终导致纵向滑坡引起局部支护体系破坏。
2.1.3盾构管片错台②y层淤泥质土自身强度低、灵敏度高,在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流变、触变现象。盾构在全断面为淤泥质土层中掘进时,土体经扰动后强度显著降低,管片自重及上方土体产生的抗力不足以抵消管片的上浮力,导致隧道管片上浮、管片错台。下卧土层的不均匀性是盾构隧道产生纵向不均匀变形的基本原因。在隧道结构底板下存在软硬不均土层时,尤其是两者强度相差很悬殊的交叉地层,在盾构推进或管片拼装完成后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纵向不均匀沉降,进而引起管片错台,甚至开裂。如2号线延伸线某盾构区间,部分区段盾构隧道底部倾入淤泥质黏土层中,在管片拼接完成后产生了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达16cm,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后期运营安全。
2.2厚填土的影响
2.2.1厚填土对车辆基地建(构)筑物的影响考虑到防洪设计要求,城市轨交车辆基地一般要做填筑处理;此外,车辆基地建设用地常作为车站和区间施工产生的弃土临时堆积区。2号线太平车辆基地占地约29hm2,原地面标高约1.50m,设计填筑标高3.44m。作为临时堆土场最大堆土高度约达7.5m,若计入沟塘深度,最大回填厚度约13m。如此大面积的填筑和堆载势必会引起局部区域地面沉降,对现有地基稳定性、邻近建(构)筑物变形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高填土清除卸荷,土体又缓慢回弹,也会导致地面轨道产生上抬变形。此外,大面积的填筑产生的地面沉降将使桩基产生负摩阻力,降低桩基的设计承载能力,严重时将引起车辆基地内的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及局部损坏。
2.2.2厚填土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厚填土对于城市轨交地下车站及明挖区间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导致地下连续墙成槽、成桩难度大,且地下连续墙和SMW工法等围护结构的质量难以保证,常出现渗漏水现象。4号线支线龙翔路站站位含有大量抛石填土。因厚填土中的填石整体粒径硕大,导致地下连续墙成槽困难、导墙无法实施,后施工方被迫作换填处理,严重制约建设工期、影响工程造价。4号线支线邵昂路站主体结构基坑局部有山石填埋物,揭示层厚约达8m。在连续墙成槽施工过程中,槽内一直处于边挖边塌的状态,严重影响邻近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的稳定和安全。厚填土特别是深厚杂填土,由于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分布极其不均匀,所以很难获得反映杂填土真实性状的物理力学指标和设计施工参数。勘察技术人员也常常笼统地将其划为一层,从而加大了设计施工的难度。地下车站和明挖区间采用的围护结构具有体型大、受力复杂等特点,若围护结构外侧为大面积的深厚填土,其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水平向也会分布不均。地下连续墙接缝或工法桩搭接位置很容易出现裂缝渗水,进而影响围护结构的功能和整体稳定性。
2.2.3厚填土对盾构区间隧道的影响因城市轨交盾构区间隧道整体埋深较大,厚填土层底距隧道结构顶尚有一定厚度,局部厚填土对城市轨交工程盾构区间建设的影响一般不大,但勘察时应注意加强对大面积厚填土引起的地层沉降稳定性的评价,防止对区间隧道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盾构施工震动荷载影响下,因填土结构松散,填土颗粒可能重新紧密咬合,从而加剧地表沉降。
2.3风化岩体的影响
2.3.1对车站及明挖区间的影响3号线何山路站揭示的全风化、强风化凝灰岩遇水易软化、崩解,甚至坍塌,强度急剧降低,可能会影响地下连续墙施工。上覆碎石土渗透性强,且局部直接与微承压水联通,降水施工时在渗透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和管涌现象,进而引起地面下沉。风化岩及碎石层层顶界面起伏大,何山路站车站底板基本处于半岩半土的地层之中,岩、土承载能力相差悬殊,结构底受力不均匀,容易产生纵向差异沉降,严重时会发生车站结构底板开裂和从坑底涌水、涌砂现象。同时,何山路站南端基岩披露较高,部分地下连续墙须伸入中风化岩层中,连续墙施工时易偏孔、耗损施工机具,容易制约工期并影响工程造价。
2.3.2对区间隧道的影响在硬质岩体、碎石土及软弱土同时存在交叉分布的复杂地层条件下,苏州地区常用的土压平衡式盾构设备已不适用,应采用复合式盾构。在软硬不均地层中掘进时,盾构姿态难以控制,易造成盾构沿线路上的偏离。盾构在碎石土层中掘进时,土仓内土压力平衡难以建立,开挖面压力过低易造成失稳并引起地表较大沉降,严重时将会产生较大的空洞区域,甚至引发地表塌陷。在岩土分界过渡地带,因风化程度不一,可能会存在大漂石、球状风化核等大粒径障碍物,将直接影响盾构的掘进速度、工程造价和施工安全。
3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3.1软土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在淤泥质软土中进行城市轨交工程建设,为保证施工安全与后期运营稳定,应采取以下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3.1.1地下车站及明挖区间
1)含水率高是导致淤泥质软土低强度最根本的因素。在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方案实施降水,延长降水加固周期,确保土体降水固结效果,充分提高土体自身强度和稳定能力。
2)适当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刚度,以信息化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支撑轴力,有效控制基坑侧向变形。3)严格遵循土体的“时空效应理论”,科学有序进行分层、分段及分块开挖,加快支撑架设速度,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
4)适当对坑内外土体进行注浆或深层搅拌桩加固,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增加土体抗力。开挖至坑底应迅速浇筑垫层和底板,缩短基坑暴露时间。
5)采取与土性相适应的平缓坡率开挖,开挖时应尽量减少对开挖面的扰动,及时清排坡底及坑底积水,防止坑内出现纵向滑坡。
3.1.2盾构区间隧道
1)应结合淤泥质土层的分布特征和工程特性,选择相匹配的盾构施工参数,严格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及时有效进行注浆,减少对淤泥质软土的扰动。2)软土中盾构掘进阻力小,易产生超挖现象,要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内出土量,避免盾构和地面建(构)筑物产生过大沉降。
3)对淤泥质软土分布起伏较大地段,特别是土层分布软硬不均的隧道底部,可对淤泥质土作预加固处理或在施工时适当增加注浆量,促使隧道底部影响深度范围地层强度平缓过渡,有效控制不均匀沉降。
3.2厚填土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3.2.1车辆基地
1)若选择车辆基地作为城市轨交建设工程的临时堆土场,应严格控制堆土高度和堆积区域,通过计算确定堆土的影响范围与深度,预测由堆土引发的地面沉降大小,并加强监测,控制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形。
2)高填土的堆载-卸荷过程作用于土体表现为地表变形的沉降-回弹,下部土体越软弱,堆载时间越长、荷载越大,地面沉降量也就越大;卸荷时产生的回弹周期也就越长,回弹量也就越大。地面轨道铺设前应充分消除卸荷回弹效应,严格控制地表回弹量。3)车辆基地场地大面积回填平整时,原则上应清挖至原状土,再分层回填压实。对沉降变形敏感地段,可选择轻质回填材料,如EPS材料。对局部厚填土可视填土性状选择是否处理。当堆积时间较长、密实度较好和厚度适当时,在加强建筑物基础和上部结构刚度措施后,可直接予以利用。
3.2.2地下车站及明挖区间
1)采用多种勘探手段,详细查明厚填土的分布特征、历史成因及成分,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
2)对巨厚填土进行亚层划分,在设计施工时宜充分考虑围护结构外侧填土侧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性,事先采取结构措施来抵消不均匀侧压力对围护结构产生的侧向变形。
3)厚层填土区域围护结构施工时,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漏补强措施,提高施工工艺,保证围护结构墙体施工质量。
4)含有大量抛石、填石的厚填土,可采取开挖、侧向置换等方式予以清除,再进行围护结构施工。
3.2.3盾构区间隧道在盾构区间隧道上方存在厚填土分布时,应根据周边场地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一般可通过控制隧道掘进速率、增加盾构环向注浆量及改进施工工艺的综合措施来降低厚填土的累积沉降量。对地表沉降变形特别敏感的地段,也可采取超前注浆的地基加固措施,有效控制地面重要建(构)筑物的整体变形。对存在大面积填土且地基变形尚未稳定的区段,根据影响程度应注意避让或采取适当结构加强措施。
3.3风化岩及碎石土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3.3.1地下车站及明挖区间
1)设计应优化调整车站及明挖区间平面布置方案,尽量避免将基底置于半岩半土等岩、土体的交界面处,防止由坑底土体软硬不均产生的不均匀变形。2)应结合风化岩的工程力学特性、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围护结构形式。3.3.2区间隧道1)结合隧道穿越范围内的岩体强度、整体工期及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论证施工工法的可行性。
2)采用矿山法施工时,应注意全、强风化岩遇水软化和崩解,碎石土的突涌及围岩坍塌问题,开挖前应做好降水和岩土体的加固处理工作,保证施工安全。3)采用盾构法施工时,应选择适合地层条件的盾构设备,更换刀具时应确保开挖面岩体的稳定,必要时可从地表进行注浆加固。对岩土分界地带可能存在大漂石、球状风化核等障碍物,可通过超前钻的方式予以排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4结语
1)苏州轨交沿线场区揭示的特殊性岩土主要有淤泥质软土、厚填土及全、强风化岩(含碎石土)等,是设计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所在,由此产生的工程事故较多,应引起重视。
2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类体系
2.1分类体系框架在制定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类体系框架的过程中,既要结合铁路现行的标准规范,也要充分借鉴和参考国际、国内建筑领域的相关标准规范,还要满足铁路工程建设需要、适合铁路发展要求、遵循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由于铁路工程建设大多是线性项目,和建筑领域的点状项目不同,铁路工程的隧道、桥梁、路基、站场、四电等专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建筑领域的信息分类难以直接采用。以ISO12006—2框架为基础,参照Uniclass和OmniClass的分类思想和方法,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需要,结合铁路特点,把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为14个分类表,在划分分类表时,主要参考ISO12006、Uniclass、OmniClass的分类方法,在分类表的具体包含内容设计过程中,参考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南、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铁路科学技术档案分类与代码、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丛书、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路物资目录、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等规范标准和书籍文件。
2.2分类表关联关系ISO12006—2根据简单的建设模型,即在建设过程中应用建设资源,形成建设成果,把建设对象划分为建设成果、建设过程、建设资源和属性特征。参照ISO12006—2的建议,对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的14个分类表按照建设对象进行组织和划分。铁路工程建设成果分类包含项目、实体、空间、构件、工项分类表,项目由实体组成,实体包含构件和空间,构件由工项组成,建设过程包含阶段分类表,建设资源包含组织、角色、专业、工具、产品、材料、资料分类表。各个分类表所具有的描述性信息由属性分类表定义,例如,隧道洞门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如外径、壁厚、层数、外插角、环向施作范围、环向间距、每环根数、纵向间距、长度等信息,可以定义在属性分类表中。
3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分类
示例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的分类是为建设管理服务的,随着IT技术的发展,建设管理逐渐电子化和集成化,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的统一分类和编码,有利于计算机的识别和操作,能够提升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建设管理的效率。
3.1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分类铁路项目分为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基建工程和其他项目,新建项目包括新线普速铁路、客运专线、新线高速铁路、新建站、枢纽、客货共线、检修基地工程,改扩建项目包括增建二线工程、扩能改造工程、站改工程、电化改造工程。
3.2铁路工程建设隧道构件、工项分类铁路隧道构件由洞门、明洞、暗洞、辅助坑道、附属洞室等主要结构部件构成,各部件又由若干分部件组成。铁路隧道工项包括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洞身开挖、基底处理、超前支护、初期支护、衬砌、防排水、附属设施、沟槽、箱变基础、回填、后墙、门框墙、顶冒、端墙、挡墙,各工项又由子工项组成。铁路工程构件、工项的分类可以为铁路验工计价、施工组织、进度管理、工程验收等提供统一的结构分解和定义,有了统一的分类标准后,通过信息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汇总、分析等处理后,可以掌握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等重要信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3铁路工程建设阶段分类铁路工程建设阶段包括勘察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维阶段,勘察阶段包括初测、定测、补定测,设计阶段包括预可研阶段、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
3.4铁路工程建设专业分类铁路工程建设专业的分类主要参考OmniClass,结合铁路特点,可分为规划、设计、管理、施工和支持,每个专业有可以分子专业。
3.5铁路工程建设资料分类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文档和管理资料是铁路建设依据,也是建设中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忠实记录。参考铁路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程,铁路工程建设资料可分为项目资料和参考资料,项目资料包括建设管理资料、勘察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工程建设资料的统一分类为铁路建设的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质量责任追溯奠定了基础,对工程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期运维过程中的资料查阅、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土建工程开始前的项目筹建阶段是保证整个项目得以稳定进行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较为复杂繁重,主要包括项目的立项、工程设计及竞标等方面。一般来说,工程的立项是整个土建工程的首要项目,现阶段多数土建工程为了节省开支压低了土建工程的造价,导致整个工程建设中由于资金缺乏随时有停工的可能。其次,工程设计是决定建筑项目质量的核心,如若工程设计不合理必将导致资金资源的浪费;最后工程的竞标过程中,某些建筑企业存在故意压低价格的行为,因此,在招标时必须保证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的要求。
(二)工程建设施工阶段
土建工程的施工阶段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部分,施工的开始代表筹建工作已全部完成。但是,这一阶段也是整个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阶段:首先是在施工开始时会发现有的设计存在不合理性,与实际施工情况不吻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施工期的延长;另外,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暗地里偷工减料,并选择质量较差甚至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导致土建工程的质量达不到预定目标,出现豆腐渣工程,同时土建工程的造价也得不到合理有效地控制。
(三)工程竣工检验阶段
土建工程在竣工后,相关的建筑企业应及时对工程建筑进行检验审核对项目进行核算,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施工企业通常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而谎报开支或是提高预定的价格标准,加上建筑公司对这一阶段的控制管理不到位,使工程结算时出现众多账目不清、超出预算等问题,进而延长了工程的收尾工作。
二、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筹建阶段造价控制
建筑企业应从前期准备阶段开始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控制,包括工程立项、建筑设计、工程竞标等方面。首先是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调查,施工企业应在项目立项时对相关市场进行分析和调查,减少投资风险,还要对土建工程所在区域进行调查,保证投资估算的合理性;设计方案在完成后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处理,节约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招标过程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结合市场行情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报价。
(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的控制关键主要是施工经费的控制,施工经费由于支出较多且支出方向复杂所以难控制,因此,承包商要严格遵循施工方案,把每一阶段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建筑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保证施工质量。首先将各个工作的具体事项和工作详细划分安排,尤其是承包单位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调配,在出现问题时要注意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协调处理;另外施工阶段由于实际情况发生改变难免发生设计方案临时调整的问题,因此需要施工部门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同时土建工程造价也要随着设计方案的改变而发生变动,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资金的投入和支出。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阶段是土建工程全过程的收尾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最为复杂的阶段,很多施工单位竣工后在进行验收时往往为谋取一己私利而谎报开销,针对这种现象建筑单位必须提高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视度,严格控制验收结算的资金控制,把相关的经费支出及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审核,采取公平公开的方式进行审核,确定总工程量以及工程的最终结算价格,防止施工单位弄虚作假、谎报开销,造成超出投资预算的问题进而导致工期的拖延。
2施工阶段RIM和激光扫描结合应用
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激光扫描方式协同整个轨道交通施工,项目各参与方,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因此,轨道交通施工信息化的新阶段就是实时获取施工信息,并及时反馈至设计、施工、监理等等,提供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交互。三维施工监测的主要研究在建筑施工阶段,我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扫描轨道施工站点,获取施工现场的施工信息,并快速获取施工现场的点云模型,利用自动化生成的激光点云数据和设计阶段信息模型进行对比查看和拟合,并由检测软件自动校核,生成精度误差图谱,由此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误差,减少施工返工,以达到一定的施工监督的作用。
2.1数据深化
在施工阶段,要进行管线安装施工监测,需要对未完善的设计阶段模型进行补充完善和细化,包括管线阀门、机电设备、支吊架、吊顶和孔洞等,需对模型的制作精度进行细致归类,增加轨道站点信息模型数据制作种类,并对每一个图层进行建模。
2.2施工数据采集
在站点主体施工结束,全程跟踪站点的管线施工,在管线施工阶段,设若干激光扫描测站,最大限度扫描已施工部分建筑主体和管线。工程测量由控制网测量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两大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是:控制网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先导,原区域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当满足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时,应予利用。获取管件的激光点云数据,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分别对轨道交通站点施工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架站扫描的数据要求能够准确并完整地获取所有施工的管线。(2)在车站现场布置好三维激光扫描仪,完成车站测站布设、后视点坐标扫描、测站坐标扫描、车站场景粗扫描、场景精扫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车站点云数据和车站影像数据,全站仪获取车站参考点云数据。
2.3点云数据和模型的拟合
根据快速获取的站点的点云数据,直接导入到软件中,进行配准,配准过程中应保证模型不损失精度,得到三维矢量模型,并赋予必要的建筑信息。如图3所示:不同区域按柱体、旋转体等特征划分,然后以不同的CAD特征进行拟合并修剪为最终三维实体模型。每次拟合完成时,将显示被处理的点云的实时偏差分析结果以辅助做出决策,施工数据模型能更精确。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直接导入,直接与设计模型进行精度对比。通过计算出实测值和设计值的标准差,得出实测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判断管线施工工程总体质量。
2.4设计施工协调
将对点云数据和信息模型进行精确匹配和对应,最后计算出点云数据与信息模型的偏差并用色谱图显示,使检测结果可视化。同时可以挑选特征点,列出对比分析报告,包含偏差、公差、偏差半径、参考差等项目。由此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误差,减少施工返工,以达到一定的施工监督的作用。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检测报告判断是否修改设计或重新施工。管线的设计和施工协调过程与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协调过程整体流程基本相同。
电力配网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次做好以下工作: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程验收以及结算。这也是工程规划的有效流程,在建设前首先要做好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需要遵循优化配网结构、保证配网稳定运行的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优秀的方案,要做好优化设计的工作,不能过多的修改,否则会影响工程的进度。
1.2提高电力配网的技术水平
在电力配电工程中,配电技术影响着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只有提高配电网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配电网稳定的运行。在配电网中需要应用带电技术,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需要在电气设备高压的环境下进行作业,技术人员要优化带电技术,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配电网可以在不断电的状态下进行作业,这样可以减少企业与住户的经济损失。带电作业工作效率比较高,而且灵活性大,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对线路进行维修,这有助于及时解决故障问题,可以保证配电网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只有提高电力配网的技术水平,才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1.3降低电力配电工程的造价
电力配电工程中,要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这有利于降低电力配网的造价成本,也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配网工程的数量比较多,而规模较小,会受到市政的干扰,施工的环节也比较多,不容易降低造价,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降低电力配电工程造价的措施进行简单介绍。2.3.1优化设计。电力配网工程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做好前期设计管理工作,需要应用较多的技术,还需要保证技术的适用性,这样才能缩短工程的建设工期,才能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效率以及效益。在工程设计前期,设计人员需要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要了解配网网架施工的薄弱环节,要对规划设计进行优化,还要减少变更的次数,保证资金可以用在实处,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率。施工单位要在电力配网施工前做好优化设计工作,一定要考虑影响因素,做好调整工作,还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对比,选择高效、经济、安全的技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2.3.2做好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工程变更包括多项内容,比如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进度变更等。设计变更是电力配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设计深度不够,或者实际施工与设计不符等等,设计变更会影响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要降低变更的次数,还要做好设计审查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根据造价控制原则做好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还要在施工现场进行规范性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按期交付。
1.4加强过程管理
在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过程管理工作,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管理与控制,工程中不同的人员需要各负其职,履行好岗位职责,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应用不同的技术。电力配网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监督与检查工作,要保证工程的进度,还要根据实际对工程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目标尽快实现。加强电力配电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可以保证电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加强过程管理,可以实现文明施工,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5做好配电网的维护工作
在电力配网中,包含了较多的电力设备,只有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才能保证配电网可以稳定的运行。做好配电网的维护工作,需要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要做好养护工作,还要对线路进行安全检测,对设备的参数进行检测,在发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后,一定要及时修复,这样才能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2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2.1脚槽高程
合理的脚槽高程是整个护岸工程施工进度及坡面稳定的决定因素。脚槽顶面高程在三峡工程建成前,一般采用多年平均枯水位加高0.5~1.0m。三峡工程2008年蓄水后,荆江河段一方面面临清水下泄所造成的河槽刷深问题,另一方面又面临枯期下游生态航运等要求流量加大形成的水位抬高问题。相比三峡工程建成前,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也给脚槽高程的确定带来了困惑。荆江河段控制应急项目和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湖北段)脚槽高程采用1980~2005年枯水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多年平均水位加一定的超高确定。枯水位以上超高部分一般为1.0~1.5m,个别标段超高小于1.0m。两个项目的实施标段均在当年汛前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已运行多年,脚槽外侧枯水平台处未因内水外渗及近岸水流淘刷而出现崩塌。天字一号标段由于脚槽高程偏低,在2009年实施该工程时,虽在当年汛前完成了施工任务,但也为此投入了远大于其它施工标段的人力,施工颇为被动。综合荆江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和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湖北段)实施情况,脚槽顶高程高于多年平均枯水位1.0~1.5m,基本可以应对近年来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河道及水情的新变化,可以满足工程建设进度及坡脚水流淘刷防护等要求。荆江河段中上游脚槽顶高程超高值可适当取高值,下游则可适当取低值。
2.2滩面防护
河势控制工程建成后,经过2个汛期运行,中洲子段护岸工程和观音洲段护岸工程滩面均出现冲刷。中洲子段滩顶平台冲坑长约100m、宽约40m,平均深约3.5m,冲坑周围部分水上护坡工程出现了损坏,但在枯水平台附近的坡面没有发现沉降裂缝。观音洲段滩顶冲刷主要为截流沟后侧滩面被冲刷,冲刷深度约0.5~1.0m,冲刷长度约200m,导致截流沟后侧被淘空而。分析两段滩顶冲刷的成因,主要是因为两处滩顶均为凸咀状,汛期水流上滩后,特别是在平滩水流作用下,由于滩顶未加防护而形成冲刷。两段被冲刷的滩顶分别采用浇筑厚0.2m面层混凝土和平铺块石的方法进行了防护。根据护岸工程滩面出现的冲刷状况,建议护岸工程设计时,在考虑岸坡防护的同时,应对部分存在冲刷可能的滩面进行适当防护,尤其是对局部凸岸等易被平滩水流冲刷的岸段,也应进行一定的防护,避免“抄后路”问题的出现。
2.3新技术应用分析
钢丝网石垫护坡中南五洲段和中洲子段已分别运行了5个和3个年度,采用格栅石垫护坡的洪水港段已运行6个年度,岸坡坡面基本无塌陷和水流冲损等现象。两种新型护坡既有干砌石护坡良好的透水性,又有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的整体性,表现出良好的反滤保土(南五洲段和洪水港段为黏性土岸坡,中洲子段为砂性土岸坡)和抗冲防刷性能。另外,两种新型护坡坡面建成1~2a后,自坡顶以下约2/3的坡面均生长出较为茂盛的植物,生态护坡效果明显。混凝土模袋、软体排、混凝土铰链排等水下护脚技术在荆江河段的应用表明,3种排体整体性好、施工效率高、质量易控制,工程经过多年运行,护岸效果总体良好。混凝土铰链排排首高程高于多年平均枯水位较多(茅林口段高于多年平均枯水位2.0m),而排首高程至多年平均枯水位间坡面仅靠排体下部土工织物来抗淘刷,以及内水外渗时的反滤保土,一旦土工织物破损或老化,易出现局部窝陷。因此,建议在该坡面范围内采用下部抛填小粒径块石、上部再抛填大块石的方法进行防护;适当降低排首高程也是避免出现此问题的方法之一。
3结语
(1)在近几年的荆江河段护岸工程建设中,脚槽顶高程设置于多年平均枯水位以上1.0~1.5m,基本可应对三峡水库蓄水后引起的长江河道及水情新变化,可以满足工程建设施工和技术要求。荆江河段中上游的脚槽顶高程超高值可适当取高值,下游则可适当取低值。
二、出版过程:密切沟通协作,合力创新内容
出版策划是将选题思路变成作品的创造性工作,图书出版阶段的策划是全过程策划的关键一环,编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着手。1.亮点与特色突出在目前同质化和跟风严重的图书市场,若想成为畅销书或长销书,自身一定具有同类书所不具备的亮点和特色。这就需要编辑在进行策划时将书稿中的亮点和特色进行充分挖掘,创新内容和表现方式,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与作者探讨《标准》配套书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方式时笔者发现,由于《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的执行依据,给出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具体项目、验收方法和判定标准,因此该配套图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涉及工程项目众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验收表格众多,由此带来的困扰是不利于各施工企业的工程资料编制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了有效支撑标准应用落地,规范建筑施工企业资料编制的标准化流程,经与作者协商,编辑对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尝试,将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进行合理分类并编号,填补了工程资料没有统一编码的空白,也为今后的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考虑到目前工程资料管理软件种类繁多,并无行业公认的权威软件。随着新版《标准》的,相应软件也都需要修改升级。为了进一步配合《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宣贯实施,满足全国各地资料编制的需要,经与《标准》主编单位协商,建工社联系业内权威软件公司,围绕该配套图书特点,编制了配套的工程资料管理软件,以配套光盘的形式作为该书的有益补充,方便读者使用。2.内容与形式并重“内容为王”一直是被广大编辑奉为圣经的四个字,科技图书尤其如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剩,让优质内容的价值急剧降低,大量同质化内容的出现,使之前那些有着很强质量吸引力的内容,很容易就被替代。因此,在保证内容的稀缺性和高含金量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读者在内容的权威性、使用的方便性以及查阅的快速性等方面的需要,既重视内容,又不轻视形式。内容与形式并重,达到本质和现象的统一,是此阶段编辑策划的重点所在。以《标准》配套书为例,由于《标准》是未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总纲,因此它的内容应围绕总纲展开。为了进一步配合内容、突出重点,该配套图书在形式上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①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实施评价规范》(GB/T50844-2013)的要求,将该书纳入工程建设标准宣贯培训系列丛书体系中,作为标准实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进一步提升该书的权威性;②把该书宣传广告词放于封四,有助于读者迅速抓住重点,掌握该书核心内容;③提供增值服务,附赠免费的工程资料管理软件,设计光盘激活码,既保护知识产权,又为读者提供全方面多渠道的技术支持;④针对该书中所介绍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设计与之相配套的功能介绍广告作为插页,既增加经营性收入,又进一步扩大宣传,帮助作者塑造品牌价值。当然,作为出版策划,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开本、纸张、封面、版式、定价、字体、字号、勒口、环衬的设计同样都非常重要。在此阶段,编辑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策划理念和表现方式与出版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注重细节、突出亮点特色、创新表现形式,通过共同努力使图书的外观形象、制作成本和内在质量达到该策划阶段的目标。
三、营销推展:理念贯穿始终,渠道多管齐下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大众图书市场出现了很多因营销而畅销的图书,但科技类图书大多处于自然销售状态,科技编辑的营销意识相对薄弱。图书出版后,很多编辑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销售需要依靠发行部门完成。其实,专业图书更需要持续营销。随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渠道与终端的价值在不断提升,编辑应根据自己策划的图书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通过在营销理念、方式和渠道上下功夫,提高图书的市场认知度。针对《标准》配套书的营销策划,建工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1.传统营销不放松科技图书在营销策划阶段,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图书自身要素体现营销理念,克服表现形式单一的弱点。编辑应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对图书的营销手段、方式和销售目标等进行营销策划,树立整体营销观念,并在与发行部进行充分沟通和磋商的基础上,就书稿的定位和推广等拟定整体营销方案,确保营销方案的顺利实施。为配合《标准》和其配套书的同步上市,《标准》配套书在营销策划时着重进行了海报设计,并通过在全国各发行网点和实体店张贴海报、在传统媒体书讯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外,《标准》配套书还在专业杂志、网站上刊登了新书书讯和部分连载章节,在《标准》的全国宣贯培训会议上开展了专家新书推荐和现场答疑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宣传效果。2.新兴媒体显身手在充分利用传统营销方式的同时,更要让新兴媒体在图书营销中发挥作用,拓宽图书的营销渠道,扩大宣传范围,延长销售周期。专业图书的读者对象较为单一,因此宣传营销工作应重点集中在新兴专业媒体上。《标准》配套书在发行过程中,通过在出版社官网、出版社官方微信、中华钢结构论坛、土木在线、豆瓣读书、微博等媒体平台上拟写推荐文章并请作者在线答疑,在筑龙网开展“建筑安全月读书赠礼”活动,与读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3.同步推出抢先机目前图书市场跟风和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因此图书上市时机的把握也非常关键。《标准》是建筑施工领域最重要的通用性国家标准,为了配合《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宣贯实施,保证标准的权威性、时效性,将《标准》配套书的出版时间控制到《标准》的实施日期之前,两者择机同步推出抢占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选题策划阶段需要与作者协商配合的要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