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人员履职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2-11-02 00:31: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借调人员履职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借调人员履职报告

篇1

聊城市积极落实政府部门机构编制工作评估办法

为贯彻《山东省政府部门机构编制评估办法》,科学评估各级政府部门机构编制配置及执行情况,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提高机构编制执行水平,促进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聊城市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落实。一是组织市、县编办和市直部门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切实领会《评估办法》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开展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评估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要求市、县编办积极研究制定机构编制评估具体方案,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评估办法》的贯彻落实,把贯彻实施《评估办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求每年选取不少于五个政府部门,争取利用三年的时间,将所有政府部门(单位)进行一遍评估,确保评估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领导,确保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取得实效,要求各县(市、区)编委切实加强领导,机构编制部门抓好组织实施,各部门(单位)积极配合,确保机构编制评估工作取得实效。聊城市编办 梁文宸 E:LDQ

东平县对新设立调整机关事业机构进行跟踪问效评估

近日,东平县编办对2012年以来新设立调整的部分机构进行了跟踪问效评估。一是重点突出,明确评估内容。县编办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检查评估的对象为2012年以来新设立、调整的机关事业机构,主要有县法院司法确认办公室、县森林公安局、县博物馆、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管委等,重点评估机构设立调整以来在人员配备、职责履行、内部管理、外部协调配合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由县编办监督检查科牵头,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共同负责做好这项工作的落实。二是多措并举,提高评估质量。在单位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县编办组织专门人员,到单位进行实地检查评估。检查评估采取听取专题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文件档案资料、走访监管对象、开展社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单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三是整改规范,强化结果运用。科学分析汇总检查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对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有关规定办理。检查评估工作情况及时形成工作报告上报县编委领导,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日常机构编制调整等的重要依据。东平县编办 E:ZZJ

博兴县编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跟踪督查机制

一是完善督查制度,强化经常性督查。印发了《关于开展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及事项执行情况跟踪督查的通知》,重点对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职责调整落实情况,机构设置、职数配备、入编、减编程序进行日常跟踪督查。二是拓宽监督渠道,丰富督查方式。跟踪督查采取月报表、季检查、年度评估、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督查时,采取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督查组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向被督查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情况继续进行跟踪督查。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长效机制。县编办根据监督检查的对象和内容,定期会同县纪委、财政、人社等部门对有关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联合检查,逐步健全完善部门配合约束机制。博兴县编办 E:CSQ

东营市河口区编办开展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检查评估工作

一是明确评估对象。此次评估的单位主要是2010年以来新设立的事业机构,其中包括更名、加挂牌子的机构,共涉及37个部门、62个单位。二是细化评估内容 。此次评估主要详细了解各个部门单位的履行职责情况及成效、编制核定及人员配备情况、 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内部工作机制运行情况四个方面的主要情况。三是严格评估方法。采取实地评估的方式,区编办组织人员到部门、单位详细听取情况介绍,严格查看有关文件资料,深入了解掌握被评估单位各方面的情况。四是强调结果运用。河口区编办将此次评估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汇总并作为以后调整被评估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的重要依据。东营市河口区编办 E:CWK

临沂市河东区编办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一是健全监督检查制度。研究制定了《河东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完善了执行情况评估机制、机构编制考核机制、主要领导问责机制、部门联合协作机制、社会公开监督制等相关制度。

二是转变监督检查手段。完善机构编制事项事前衔接、用编计划审核、空编使用核准、出入编登记、工资统发审核等机构编制规范性管理机制,加快转变现有监督检查“重审批执行,轻监督管理”的工作模式,通过“事前调研、严格审查、日常监督、定期抽查”的工作手段,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配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业务骨干充实到督查岗位,确保监督检查队伍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作风建设。临沂市河东区编办 赵言超 E:ZY

淄博市淄川区编办开展政府部门履职情况调研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理顺部门职责,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近日,淄川区编办对24个政府序列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调研。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摸透政府序列部门机构编制的现状,找准影响和制约淄川区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调研过程中,区编办以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为基础,对各部门承担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对职能的变化情况、部门间职能履行是否顺畅、内设科室设置是否合理以及对转变政府职能和探索部门内部大科室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调研,进一步促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建立职责明晰、协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淄川区编办 周建霞 E:CWK

高青县编办扎实做好机构编制事项考评工作

篇2

为保证自我分析阶段各项工作稳步开展,我们重点围绕“学、查、改”三个字做文章,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学习“三严格”,提高自我分析的自觉性。一是严格学习考勤。做到集中学习阶段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对迟到人员设立“迟到席”,无故缺勤则相应扣除绩效考核分值,确保了人员参学率达到100%。二是严格学习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和学习日程表,做到“三统一、一分开”,即:统一学习笔记本,统一学习内容,统一学习时间,分小组学习讨论。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4次,组织5名研究生青年干部开展大会交流学习1次,开展座谈会和书面交流69人次,还组织部分干部职工参观了省博物馆和省现代农业新技术展示中心,通过严格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推动了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严格学习督办。各处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带头学习,做到学有笔记,记有心得,得有收获。围绕局党委要求的三个“五个一”和一个“七个一”,局督办组不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对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等相关内容没有达标的,要求限期补齐。全局已有80%以上的干部职工记下了万字学习笔记,上交心得体会30多份。通过深入学习,开展讨论,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分析评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查摆问题“四到位”,增强自我分析的针对性。一是征询意见到位。通过单位领导“点”、发动群众“提”、深入基层“听”、主动上门“问”、沟通交流“谈”等多种形式,开展“四个一”征求意见活动,即召开“一个座谈会”,发放“一个意见征求表”,设立“一个意见征求箱”,开展“一个谈心活动”。省局向厅直兄弟单位、全省畜牧系统、养殖企业和农户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组织青年干部、派人士、离退休老干部64人次,收集原汁原味的意见或建议近200条,整理归纳为四个方面42条。二是自我分析到位。对照“六查六看六问”的要求,围绕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全局开展了“七查六不让”的自我分析活动。单位查职能履行、查大局服从、查执行落实、查工作作风、查工作效率、查服务质量、查集体形象;个人查思想、查作风、查工作、查纪律、查服务、查贡献、查廉政,将自己的成绩、问题找出来,看是否做到了“六个不让”,即:不让上级交办的工作在我们手中延误;不让该办的事在我们手中积压;不让工作失误在我们身上发生;不让办事的群众在我们这里受到冷落;不让不良习气在我们身上出现;不让畜牧机关形象在我们这里受损。并围绕“问题是否找准了”,自我分析“满意不满意”等重点,请本单位的干部群众进行测评。三是查找根源到位。重点是从学习态度、工作作风、服务观念、责任意识、创新能力、勤政廉政方面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全局干部职工80%以上撰写了自我分析材料。四是整改方向到位。分析评议中,坚持边查边改,边议边改。如对群众提出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对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不深,工作作风上存在“软、懒、散”的现象,机关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局及时提出了整改方案。少数干部对自己忽视学习、敬业不爱岗、纪律松弛、服务意识弱等问题,勇于自我揭短,深入剖析,明确了整改方向,提出了整改措施。

(三)整改落实“五促进”,增强自我分析的实效性。为使整改落实“动真格、出实招”,我们一手抓活动开展,一手抓畜牧发展各项工作,以查摆问题促进工作,在工作中体现活动的成果,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具体体现在“五促进”:一是促进干部思想大解放。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和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畜牧业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大家充分认识到,湖北属畜牧大省而非畜牧强省,在中部六省中畜牧业发展速度与河南、湖南比还有差距,必须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促进湖北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推进职能转变,放活服务机制,千方百计激发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月下旬和5月上旬,我们分别在黄冈和荆州召开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牧大县建设现场会,学先创优、超前谋划形成新的共识。联合中南财大、华中农大、省社科院等多个科研单位和部门,组织开展畜禽产品市场预警、公共财政支持畜牧业发展、产业化和循环经济模式、武汉“1+8”城市畜牧发展战略等课题研究,拓宽思路、放手发展推出新的措施。二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提质提效。今年以来,全省畜牧系统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狠抓畜牧生产的发展,预计上半年猪、牛、羊、禽出栏(笼)同比增长在8%以上;肉、蛋、奶同比可分别增长在10%、8%和5%以上。加大畜牧产业化发展力度,开展了与中粮生猪健康养殖“5113”工程和精武肉鸭产业“亿只”工程的项目合作。中粮前期分别在武汉和黄石建9个种猪健康养殖场,目前已在武汉江夏山坡乡新生村、黄陂李家集镇护林港村、新洲凤凰镇陈添奇村等3个建设地点完成了土地流转手续,进入了施工设计阶段;在黄石大冶签订了建设协议,阳新协议于5月底签订。精武集团分别与仙桃、洪湖、潜江、黄石、钟祥、孝感等地的政府和企业进行了“亿只鸭”工程合作协商;与英国鹦桃谷鸭农场进行了祖代鸭场的合作谈判;整合了武汉3个父母代鸭场;黄陂父母代种鸭已引进种鸭2万套,5月底将再引进8万套。在全省推开了畜牧大县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活动。今年将创建30个畜牧大县,计划实行“以奖代补”的100个万头猪场,目前已有12个申请验收。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生猪“150模式”标准化猪场已经建成,待水电等设施完备后马上开始示范养猪,有望在5月底正常运转。三是促进春季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组织专班对春季动物防疫进行了督查,6种重大动物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挡”。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羊痘的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9.91%、99.80%、99.92%、100%、99.90%和99.87%。疫情监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第一时间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诊疫情、第一时间处置疫情。截至5月21日,全省共报告牲畜口蹄疫疫情6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1例,共发病生猪共711头,死亡75头,扑杀1135头。加强了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屠宰环节以及活畜禽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做到“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保证了兽医卫生安全。四是促进机关建设和文明创建取得新进展。把大讨论活动与建“四型机关”、创文明单位结合起来,做到工作相互促进。迎接了武昌区文明办对“区示范文明单位”的复查;启动了局干部职工集资楼的勘探与撤迁工作;省动物疾控中心设计批复已经完成,土地证办理许可已呈报到“武汉市市长办公会”通过,其它工程建设手续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有望在今年底以前开工。五是促进情系汶川地震灾区爱心活动的迅速开展。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局党委在得知灾情后第一时间向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发去了慰问信,并迅速成立了动物防疫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了灾区防疫消毒突击队和物质,抽调人员20名,准备消毒药品12吨,防护服3000套,电动喷雾器20台,胶鞋口罩等物品50多套,随时听命奔赴灾区。局党政工团也及时启动了“情系灾区爱心捐赠”专项行动,全局共捐资76680元,已上交有关部门送往四川灾区,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还在捐资献爱心。

二、查摆的主要问题

经过自我分析阶段查摆问题,征求意见,经收集汇总,意见和建议200多条,归纳整理42条。综合起来,当前执行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忽视学习,思想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不够强,存有对本职工作业务不精、对其他业务不通的现象;少数干部缺乏始终如一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敬业不爱岗;少数干部还存在着纪律松弛,自由散漫,上班迟到、早退等违反工作纪律的现象;个别工作人员精神状态不佳,为政不勤,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对上级交办的任务和指示要求执行不积极、落实打折扣,有的能拖就拖、能压就压、能不办就不办,特别是对要求限时完成的工作,往往是开始不慌不忙、不看不办,最后匆匆忙忙、草草率率,不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及时完成。

二是责任心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不高,工作不思进取,怕苦畏难,甚至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找借口,缺乏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强烈责任心。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意识较为突出,不同程度上存在遇事推诿、上推下卸、左推右挡等不良倾向,顾全大局、主动补台、相互支持的意识不强,有的甚至不愿当主办单位,愿意当协办单位,自以为协办单位就可不负责任且要签字就签字,不看文件就画圈。

三是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对上级交办的工作习惯一转了事,对处室会签文件一签了事,认为反正最后有人把关,放松要求,随便应付,文字粗糙,错、漏、碰、缺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出现政策偏差、数据失误,甚至校对质量都不能保证;有的无论什么文件都习惯性的“拟同意,请阅示”等等,层层批转,最后落到借调人员、临时人员办事。

四是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取得了很多新突破,但与河南、湖南等周边省份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是显得不快,步子不大,开拓创新意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个别处室和单位工作上没有新思路、新举措,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热衷于对上级的文件和精神照抄照转,缺乏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精神;少数单位和个人工作平平庸庸,心无章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在新矛盾、新问题面前,摆客观理由多,理论思考浅,创新举措少,消极地吸取教训多,积极地总结经验、创新规范运作的少,不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发展的办法、市场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

五是机关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局机关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不够规范,有些制度不够完善,执行落实力度较弱,制度管人的机制不畅等等。局机关的大院绿化建设、机关车队和招待所的管理、办公楼和食堂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必须进一步的规范和改进。

上述问题和现象,既是妨碍畜牧兽医工作执行力提高的突出问题,也是下步整改工作的重点,必须高度重视,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整改到位。

三、整改的主要措施

执行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议而决,决而行,行必果。我们将针对分析阶段查摆出的实际问题,从最突出、最紧迫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改起,本着从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事情做起的原则,认真进行整改;对那些一时难以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拟定方案,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一)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一是抓学习提高。加强干部职工对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做人、做事、做官上加强修养和锻炼。二是抓制度完善。做好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工作,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财物使用、工作纪律、学习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三是抓管理机制。打破“人管人”的旧模式,实行“制度管人”的新机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学制度、明职能、晓责任”活动,掀起“四讲四比”新,形成一种“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的良好工作氛围,使每个人的执行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四是抓队伍建设。在干部队伍管理上,坚持行政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让制度约束岗位,让制度管人,使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可靠的制度保障。按职设岗,因岗定人,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提拔那些有坚强执行力、办事公道、为人正派、老实做事、有一定人格魅力的同志担任中层干部;积极为年青干部和女干部提供锻炼的平台,增加他们工作交流的机会。要通过上述“四抓”,进一步塑造畜牧兽医部门的形象。

篇3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五位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有“世外桃源”坝美、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宝、“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万山鼻祖”九龙山等自然人文景观,是中国地母文化的发祥地,享有“中国八宝贡米之乡”、“中国铜鼓之乡”的美誉,是全国产粮大县、油茶基地县和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文庙、侬氏土司衙署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更蕴藏着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在省、州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关心和支持下,紧紧围绕“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的方针,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为基础,以建立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为重点,以实现整体保护和动态保护为目的,深入全面系统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成果

(一)全面普查,摸清家底。自2003年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深入实地 如实申报”的申报原则,深入到全县18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走访民间艺人1300余人(次),采录民间音乐曲调120余支,收集复印经书、剧本16册,记录手稿约10万余字,拍摄数码照片20000余幅,录像40多个小时,征集传统乐器3件,传统服饰近30套;经普查,收集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0余个,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

(二)积极申报,科学保护。一是坚持“以特色促进申报,以申报促进保护”。撰写《广南县铜鼓舞之乡》、《者太乡者太村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男子手巾舞》、《洞经音乐》等调查报告70余篇近20余万字,向州级及其以上主管部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申报成果丰硕。全县共计67项(人)被国家、省、州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我县作为国家级项目《壮族彝族铜鼓舞》、《壮剧》、《彝族葫芦笙舞》的重要传承展示基地,先后设立了八宝镇里洒村、那洒镇贵马村、坝美镇弄追村、篆角乡九坪村等13个传承活动示范点;《铜鼓舞之乡》(广南县)、《者太乡者太村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弄娅歪》、《壮族银器技艺》、《洞经音乐》、《男子手巾舞》、《金竹舞》7项列入省级保护名录;《阿科沙戏之乡》、《拢梅丁》等19项被列入州级保护名录;杨家会、梁正功、陆玉福等16人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韦建文、陆诚、王强等26人被命名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是“打造传承活动示范点,传承项目文化特色”。全县有《云南壮剧》、《壮族彝族铜鼓舞》、《彝族葫芦笙舞》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活动示范点13个;其中:《云南壮剧》传承活动示范点5个,分别是坝美镇弄追村、普千村、底圩乡底圩村、八宝镇里扣村、板蚌乡老寨村;《壮族彝族铜鼓舞》4个传承活动示范点,我县占了3个,分别是:那洒镇贵马村、八宝镇里洒村、者兔乡里玉村;《彝族葫芦笙舞》的6个传承活动示范点,我县占了5个,分别是:篆角乡九坪村、篆角乡石碑坡村、那洒镇新挖o村、那洒镇老挖o、那洒镇那腊村。

二、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成立机构,扎实履职非遗工作。2013年8月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职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传承、申报等职责,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遗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2013年项目申报6个,其中:3个获批为省级项目、3个为州级项目;2014年项目申报15个,其中:6个获批为省级项目、7个为州级项目。全县各项非遗保护工作有秩、扎实开展。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构建科学保护体系。一是建立完善非遗管理、保护体系,每年针对乡(镇)文广体服务中心同志,举办非遗专题学习培训班,选派非遗工作人员参加省、州专题学习培训和进行交流学习,培养、提升工作能力。在项目的传承保护中,采取找准亮点,扶持建立传承活动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的形式进行,做到成熟一个扶持一个。2012年,组织坝美镇弄追村国家级项目壮剧活动示范点,那洒镇贵马村壮族铜鼓舞活动示范点以及那洒镇新、老挖聋村,那腊村3个国家级项目彝族葫芦笙舞传承活动示范点和者太乡省级项目弄娅歪活动示范点进行了挂牌;2013年,组织篆角乡九坪村、石碑坡村的2个国家级彝族葫芦笙舞传承活动示范点挂牌; 2014年,组建者兔乡者街村委会里玉村国家级壮族彝族铜鼓舞传承活动示范点以及上斗月村、者岜村3个省级非遗项目《男子手巾舞》传承活动示范点。做到重点扶持、重点打造、形成亮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二是强化传承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制定《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并与传承人签订《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责任书》,切实做到职责明确、层层监管、层层落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申报、保护、传承等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传承保护体系,在全县上下初步形成县非遗中心―乡镇文广体服务中心―村小组干部或传承人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

(三)创新保护模式,加强非遗传承工作。我县采取“活态传承、动态保护”的工作思路,每年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和传承活动,如:开展壮剧项目田野调查工作和恢复传承活动,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做好民间传统沙戏班的恢复和传承;2008年5月,成功举办了广南县壮族传统沙戏展演,使沉睡了20余年的传统沙戏再次走上舞台,极大地促进了壮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2009年组织铜鼓舞、壮剧、彝族葫芦笙舞、弄娅歪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在“大型手巾舞展演活动”上进行表演,2010年调集全县所有非遗项目齐聚莲城,组织开展“广南县2010年民族民间特色文艺展演活动”,进行了为期4天的全面宣传展示,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广泛宣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012年,组织铜鼓舞、葫芦笙舞、壮剧、弄娅歪等项目参加第五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壮族花街节民族民间特色服饰巡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2013年组织开展了者兔壮族传统三月花街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展演活动;2014年组织开展全县“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展示”、“非遗座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展示”四项活动组成。在2010年和2014年全国“文化遗产日”期间,以非遗项目展演、阵地宣传、座谈会、与签订传承协议书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宣传展示活动数百场次,培训各项目传承人1000余人(次)。为做到不断完善、规范管理,我县积极开展收集调查、档案完善、服饰征集、壮剧剧本收录、国家级传承人申报、传承人传承技艺等多项工作。

(四)提升打造,扩大非遗宣传面和影响力。在引导传承人做好各项目传承工作的同时,为扩大宣传,提升非遗项目影响力,我县以各非遗项目为元素,积极编创独具特色的文艺精品参与省、州各种比赛,2008年,以壮剧项目为素材的《阿龙拜师》参加云南省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获创作二等奖;2011年,以贵马村壮族铜鼓舞为元素编创的《根来吗伙拢》、以彝族叟人传统舞蹈“穰w”为元素编创的《穰w》,在参加云南省第二届“大家乐”广场舞蹈大赛决赛中分别获自创节目金奖和铜奖;坝美山歌队收集整理以壮剧项目唱腔曲调为元素的《古老的歌》,参加云南省第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原生态组金奖。

(五)加强资金监管,推动非遗繁荣发展。为加大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投入力度,我县在投入资金开展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向省、州各级领导争取专项保护资金,专项保护经费主要用于开展田野调查、完善档案资料、服饰征集、开展挂牌活动、组织传承活动、扶持乡镇开展传承活动及组队参加各种宣传展示活动等,且传承人传承活动经费均按时发放到传承人手中,并与其签订传承责任书,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有力的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

三、当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时尚文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经受着现代高新科技、时尚文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广大群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传承和保护意识不强;年轻人过度地追求、崇拜外来文化、时尚文化,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许多年轻人容易对其产生偏见,甚至萌发排斥、抵触的心理,致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正面临濒临失传的危险。

(二)受打工经济的影响。随着打工经济快速发展,大批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许多村寨中仅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致使我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载体,而随着老艺人的日渐逝去,后继乏人的现象更是显得尤为突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面临失传的危机,抢救与保护工程迫在眉睫。

(三)编制不足,人才紧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收集调研、图片拍摄、影像制作、报告撰写、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等等一系列工作,均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员方能开展。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制数为15人,现实际在编干部职工5人,借调人员6人,然而作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同时面对我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全县星罗棋布的群众文化需求,中心现有人数根本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人才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

(四)专业人才资源缺乏。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工作量大、涉及面宽、专业性强,除了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还要有一支业务精、善管理且较稳定的工作队伍,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才问题仍然是基层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瓶颈。我县非遗保护工作者全部都是半路出家,在承担全县范围的非遗资源进行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的工作同时,还并负责对基层工作者进行指导和业务培训等工作,指导的工作只能流于表面。

(五)经费投入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展示、申报等都需要经费和人力作保障,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少亮点文化因投入不足、经费制约而隐没民间。

四、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各界的力量,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组织非物质文化方面的地区性活动如庆典、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影视放映、大型展览、专题研讨会、讲习班、培训班等,利用各种新闻、出版、电视、广播和其它新闻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培养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

(二)加强立法,健全制度。全县要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资助制度。通过立法,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和范围、规范政府和公民行事行为、保障政府固定投入、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等提供法律保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价值判断、保护政策、科学方法以及政府的职能、义务等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持续开展。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根据具体任务,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注重吸纳国内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建立咨询研究和督办检查机制。

(四)普查建档,资源共享。再次全面普查广南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摸清家底。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承情况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利用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对收集、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需保存和可保存部分予以有效保护和展示。编撰出版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集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设计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创建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和网站,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

(五)多元化筹措保护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困难,必须由政府出资保护。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费和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保护经费。要划出相当的资金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具体传承人。除财政拨款外,还可通过政府定向保护,鼓励传承;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场经营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费规费、人事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发展促保护。

(六)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懈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遗失、破坏的单位和个人,依情节轻重进行告诫惩罚,必要时依据《国家非遗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七)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建立一支热爱传统文化、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奉献精神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保护工作网络。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对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重要的高龄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行有效的抢救保护。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资助扶持、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扶持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编写民间艺术乡土教材,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程。经常开办培训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工作的研究,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专业人才。

五、结论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广南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我们对民族对国家和对广南的传统文化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广南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着力点和重要突破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统筹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广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