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00:17: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贫困村脱贫攻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加快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把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和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质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供认定32个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含易地搬迁户)610人就业。
(二)建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因地制宜以“农民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把致富带头人融合“帮群体”带动贫困户参与种养殖业,产业发展品牌。全县涉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73家,覆盖全县47个贫困村(包含5个新增深度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都成立1家以上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比例超过20%,贫困村比例为100%覆盖。自2016年以来扶持产业项目134个,共投入资金4539.9933万元,涉及贫困户9035户;兑现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1733.3804万元,涉及贫困户6886户,涵盖了全县所有“5+2”特色产业及贫困村“3+1”特色产业。例如,在烟竹村成立了资源县天尚蔬菜种植合作社、资源诚信有机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资源县两头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了白洋坪有机蔬菜基地、烟竹天尚蔬菜种植基地和烟竹村两头黑生猪养殖基地,村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建有机蔬菜基地面积120亩。绿色无公害、生态产业种植面积1100亩,新增种植水果基地面积100亩,“两头黑”合作社带动养殖600多头生猪。带动和参与种养殖贫困户217户,779人,其中:参与资源天尚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14户,446人。参与诚信有机蔬菜种植有限公司103户,333人(以种代养)。计划发展土猪养殖存栏900头以上,土鸡8000羽以上。
(三)着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致富带头人,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大排查统计,我县共有141名致富带头人,42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有3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5个新增深度贫困村中白石村、脚古冲村只有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其它3个村都有3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了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作用。
(四)出台了相关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强化资金投入,突出政策激励,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缺乏、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出台《资源县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2019年安排2360万元用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资源县2019年产业化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的通知》。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补贴,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在2019年第一批中安排了474.2万元用于产业以奖代补,涉及贫困户800户2800人。《资源县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对全县42个贫困村加5个深度贫困村采取资源开发、股份合作、项目带动、服务创收、资产经营等5种形式,扶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五)创办种植养殖农业技能培训班。为了提高贫困户种养殖技术,组织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专家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养殖种植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家庭收入。开展广播、电视、媒体、进村入户、指导农民等多形式开展培训,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二、存在问题、原因
(一)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烟竹村地域属于半山腰上,种植土质缺乏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低下,必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脱贫致富。但发展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还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对产业扶贫工作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力度不够,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由于极度贫困村属于少数民族集中区,思维受传统思想影响,导致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
(二)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与效益偏低。与传统农业相比,发展特色产业投入较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见效需要时间较长、市场相对较远而且风险相对较大,只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更大。但在极度贫困村,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导致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对山区农民的扶贫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全县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分类指导,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致使我县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不少贫困村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贫困群众自身的单打独斗,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目前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多数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烟竹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占比看上起来达到90%以上,但有不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效益不高,若不是有产业奖补资金就会亏本,根本不图产业长远发展。对贫困户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够,没有专项培训经费,虽有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但该项目针对的是职业农民,贫困户基本上达不到职业农民要求,不在政策培训范围内。举办了几期贫困户生产技能专项培训,但覆盖面很低,满足不了贫困户的需求。
(四)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强。发展特色产业,产品必须进入市场,以合理的价格销售,才能获取效益并维持“再生产”。耕地差异大、分布散,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小,生产规模有限,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遥远的“大市场”对接,使发展产业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虽然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发展合作社、壮大农业企业,使农民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烟竹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紧紧靠几家合作社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一些农业企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农民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近二年,我们县对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没有奖补政策给予支持,影响了他们自身发展壮大,更影响了他们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产业建设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产业建设需要人才支撑,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烟竹村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建设主体缺乏人才,二是服务部门缺乏人才。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建设主体,多数只懂种植、传统技术,对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知之甚少,山区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山区乡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对较少、较弱。而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又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服务力不从心。尤其是多数农技人员过多地承担乡镇其它中心工作,用于专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精力有限。
三、建议与对策
(一)凝聚扶贫共识,形成攻坚合力。对产业扶贫工作要在定位上更准,站位上更高,认识上更深,抓产业扶贫,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三是抓好调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信息交流等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做强特色产业。山区贫困农民投入有限,但发展产业不能搞“无米之炊”,因此必须加大对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将项目资金向发展产业倾斜,同时,要积极想法设法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销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充分发挥和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与问题。一是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问题,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扩大产业的辐射面,进一步壮大产业;二是支持土地有序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由分散化、兼业化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益;三是支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加工转化增值,延伸产业链条、延长销售时间、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业效益;四是支持新一代农民利用“互联网+”等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山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只有将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才能带动更多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三)创新发展方式,扩大产业覆盖面。一是总结推广《精准扶贫三十六计》,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创新脱贫新模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盘活贫困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让贫困户有更多的稳定增收渠道。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益。
牢记“四好”目标要求。省委提出并强调,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意味着就是要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让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实现人人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人人衣食无忧,生老病死有保障;人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讲卫生;村村寨寨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工作方针,以全县总体扶贫工作部署为指导,以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对口扶贫对象脱贫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贯彻脱贫攻坚重要论述
认真学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内涵,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具体部署上来,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切实增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开展脱贫攻坚“春季”等专项行动
全力开展脱贫攻坚春节、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加快扶贫工作节奏,提高扶贫工作质量,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做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等工作作风,以更加务实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来。
(三)认真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加强与结对帮扶村配合,坚持“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面核对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收入、脱贫政策落实等情况,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四)认真做好扶贫辅岗位护路员工作
加强与乡镇对接,明确村道护路员岗位名单、工作职责,加强与县财政、县扶贫办沟通,落实护路员你工作经费,为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收入。
(五)加强村级道路建设
全面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向贫困村重点倾斜,进一步改善贫困村道路基础设施状况、改善村民出行条件。
(六)落实到村、到户具体帮扶事项
1.与村两委共同研究2019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措施,共同研究脱贫巩固方案等。
2.坚持包保、走访、慰问等基础性工作,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困难。
3.继续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光伏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4.继续帮助村特色农业发展。
5.帮助落实贫困户政策性资金。
6.帮助村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7.为贫困户危房改造、子女上学提供经济援助。
8.帮助村里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安排专人给村党员上党课。
2018年是我县脱贫攻坚的攻坚之年,面临两年建设任务一年完成、已脱贫对象的巩固提升、拟脱贫对象的精准施策和未脱贫对象提前启动的多重压力,我将按照县委的安排,始终坚持“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工作理念,统筹协调文昌镇党委政府和各市县帮扶部门,按照“一明确四强化”工作思路,着力找方法、攻重点、补短板,认真抓好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落地。
一、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工,抓落实。
文昌镇地处苍溪东北山区,由原文昌、白岩两个乡镇合并而成,距离县城73公里,总幅员面积7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辖21个村(社区),总人口2.35万人。经过精准识别,2014年核定文昌镇权家、得胜、红瓦、桥河、蟠龙、鸳鸯、孙家等贫困村7个,经过前期“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现有建卡贫困人口637户2242人。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567户1367人,易地扶贫搬迁98户375人,低保政策兜底15户37人,医疗扶持救助310户538人。2014-2017年共脱贫贫困人口434户1572人,退出贫困村3个(权家村、得胜村、红瓦村)。2018年拟退出贫困村2个(蟠龙村、桥河村);2019年与全县同步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2018年文昌镇拟脱贫贫困人口72户2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蟠龙村、桥河村),贫困人口42户166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严督查。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国土系统140名干部包扶全县15个村250户802人。作为第一包扶单位在____镇共有6个村。分别为:局机关52人包扶重点贫困村____村58户178人;不动产登记中心、地环站15人包扶重点贫困村____村15户62人;交易中心、局机关、监察大队48人包扶重点贫困村____村58户171人;统征办10人包扶____村21户73人;____所2人包扶____村4户12人;县工商银行和镇村干部包扶____71户222人。
作为参扶单位的有9个村。分别为:监察大队参扶________村(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政协办);____3人参扶____镇____村6户16人(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中药局);____所5人参扶____镇____村10户36人(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职教中心);____所3人参扶____镇____村4户14人(重点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妇联);____所3人参扶____镇____村11户35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市场监管局);____所10人参扶____街道办____村27户79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文广局);____所5人参扶____镇____村21户71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邮政局);____所4人参扶____镇____村7户31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统计局);____所3人参扶____镇____村8户24人。(非贫困村,第一包扶单位县工商联)。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和时间要求,在县政协组织领导下,我局第一时间召开全系统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机构,抽调2名实干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局联镇包村扶贫专职办公室,择优下派3名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并委派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明确了领导包抓责任和局机关及事业单位对口帮扶责任。先后印发了《全面推进联镇包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了《国土系统干部联镇包村结对帮扶责任清单》,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制度》《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第一书记驻村管理制度》,建立了脱贫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为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
2、立足实际,突出保障。一是突出移民搬迁用地服务保障。积极参与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前期工作,配合协助用地选址;在村民分散建房审批上,用地指标优先考虑受灾户、贫困户。二是突出脱贫攻坚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对涉及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项目,我们主动介入,及早研究谋划。三是突出设施农用地服务保障。及时受理审查,加快实地核查,为农户及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提供场地。四是突出国土项目争取向贫困村倾斜。在编制项目可研和申报土地复垦整理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优先考虑重点贫困村。
3、编制规划,抓好落实。一是科学编制脱贫攻坚基础设施规划。国土系统包扶13个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11大类22个小项,共计划投资18024.7万元。二是积极联系有关行业部门,争取配套落实基础设施和指导农业生产。先后联系水利、
交通、扶贫等部门,衔接争取包扶重点贫困村道路、桥梁、路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合县人社局对____村科技种植、养殖与管理技术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会同村上对贫困户免费发放玉米良种、肥料,解决春播困难。三是协调落实政策保障和引导协助发展。联系教育部门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上学补贴;对有劳动力的进行就业引导;对地处偏远,发展严重受制约的贫困户落实异地搬迁;对发展农业和其他产业项目的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会同镇村干部到勉县考察大樱桃种植项目。四是积极解决资金困难。我局向____镇____、____2个重点贫困村给予资金支持共23万元,解决了两个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细化干部帮扶措施。要求国土系统干部每周和包扶对象通一次电话,每月登门入户一次,和他们拉家常,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树立度过难关,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并号召大家开展了向____村大病贫困户李明珍等两户捐款和“双节”前自费购买粮油、月饼等礼品对其帮扶对象进行慰问等活动。六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开花。____、____、____三个集中安置点项目已放线施工,____3条村组道路拓宽改造项目11.3公里已招标,各村环境整治、文化广场、卫生室改造等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三、存在的问题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帮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每年对领导班子的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并及时调整充实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专门召开碰头会,专项研究、指导单位扶贫工作。
(二)完善各项机制,做好结对帮扶。
根据每年贫困户名单,结合干部职工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局机关干部职工与贫困村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并建立完善了结对帮扶相关机制。根据县扶贫办安排和贫困户需要,定期对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其基本情况和当前需求,并如实填写帮包责任人纪实,确保入户率,保证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照县扶贫办公室规定的程序和规范开展扶贫工作。
(三)加强学习联络,提升帮扶本领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党组成员及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共开展脱贫学习研讨7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脱贫攻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扶贫办的安排部署,认真学习省、市扶贫办的各类文件、手册,学习相关部门扶贫文件,掌握精神实质和扶贫手段,通过学习提高了整体素质,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努力提高帮扶实效
根据县扶贫工作要求,所承担县脱贫攻坚“五通十有”行业部门的任务,主要是“十有”中的有卫生保洁制度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由环卫一体化办公室对139个贫困村环卫保洁制度上墙情况、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等情况进行定期督导,以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为标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推动良好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持。积极与人社部门对接,摸清意向保洁员底数,通过人社与财政提供公益性岗位的方式,顺利完成问题销号;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我单位积极与贫困村进行对接。
脱贫攻坚存在的短板 自脱贫攻坚以来,作为县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照行业部门要求,对镇办139个贫困村“五通十有”中“有卫生保洁制度”情况督导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建立长效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为核心,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对历年已脱贫人口全面检视、查缺补漏、固强补弱,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任务是:
完成2019年底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完成2014年至2019年已脱贫的171户808人贫困人口退出复核检视工作,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
及时将因疫、因灾、因病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非建档立卡人口,纳入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监测,落实帮扶措施,降低返贫致贫风险。
全面更新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贫困户、贫困村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全镇脱贫攻坚成效。
二、重点工作
(一)贫困退出验收。对剩余的21户92人贫困人口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原则上,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甘办发〔2018〕50号)中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补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标准和计算周期。2020年度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为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计算周期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
2.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标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的标准不再执行。今年退出的贫困村和历年已退出的贫困村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应降至零。
3.行业部门单项验收工作。各相关行业部门在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的同时,要对照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最新调整完善的相关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指标解释执行(详见附件1)。年度验收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工作,按照调整完善后的相关标准执行。
4.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对今年上半年新识别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按照标准和程序开展脱贫验收;对下半年因疫、因灾、因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甘脱贫领发〔2020〕16号)明确的标准、程序和要求,纳入监测范围,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5.行业部门数据比对。涉及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验收的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比对。退出验收数据,由扶贫部门与教育、发改、住建、水利、交通、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统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进行比对,审核退出验收达标情况;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数据,由扶贫部门与公安、司法、卫健、民政等部门进行比对,审核家庭成员自然变更情况。
(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按照今年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检视,主要检视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4000元,“两不愁、三保障”有无反弹、是否达标。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复核检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通过进村入户实地查验排摸,检视脱贫成效的真实性;通过更新完善相关信息系统脱贫数据,进行线上线下信息比对,检视脱贫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监测。按照“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标准,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对新发生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予以识别,采集返贫致贫风险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基础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2019年以来识别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跟踪监测,更新完善家庭成员变化情况,了解享受帮扶情况,研判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情况,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予以完善和更新。
(四)完善脱贫攻坚数据信息。全面更新完善建档立卡以来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为验收、考核以及脱贫攻坚成效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扶贫对象基础信息。主要采集发生变化的信息。家庭人口自然变更工作原则上以公安户籍为准,对户籍注销、迁出、服刑、失踪、死亡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减少;对户籍迁入、新生儿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增加;对户籍在一起而人员不在一起生活或人员共同生活而户籍不在一起的情况,按照实际居住在同一住宅内,常住或与户主共同生活的成员为准进行增加或减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在校生状况、家庭收入、外出务工等信息进行采录更新;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完善。
2.扶贫主体数据信息。更新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的职务、电话、帮扶结对时间等相关信息。
3.帮扶措施数据信息。针对扶贫对象享受的帮扶措施,参照行业部门政策落实台账,更新完善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贫困村和贫困县涉及的项目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就业、光伏、创业致富带头人、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兜底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
4.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针对脱贫攻坚普查、国家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核查,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修改完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时间安排
2020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从9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9月底前,完成未脱贫人口和未退出村的乡、县、市三级退出验收工作。10月20日前,完成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已摘帽县脱贫成果检视工作。10月31日前,完成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贫困村、户退出标注和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帮扶措施等数据采录工作;完成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及数据更新采录工作。贫困退出验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乡村初验(8月27日-9月12日)。各村要严格按照《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和2020年度贫困退出验收标准与程序补充说明开展验收,组织村“两委”、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对照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验收指标,逐村逐户逐项开展测评验收,提出拟退出贫困人口名单,贫困村退出申请,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后,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非贫困村乡镇包村干部)、拟脱贫户签字后,上报乡镇审核;经乡镇审核公示后,形成初验报告和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由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签字认可后,于9月12日将初验报告及花名册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县级验收,并将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一并报相关行业部门审核。
(二)数据比对(9月13日-9月14日)。涉及贫困退出验收指标的县直行业部门,根据乡镇上报的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安排懂行业政策、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围绕政策落实、退出指标达标情况逐村逐户开展信息比对,确保行业部门数据与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相一致,符合行业政策要求,达到退出标准,并填写部门审核比对意见,出具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的审核报告,于9月14日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直行业部门将审核情况及时反馈至乡镇,乡镇按照行业部门反馈数据进行核实。
(三)县级验收(9月15日-9月19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县级验收组,按照乡镇和部门审核比对确认的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对照验收标准,逐村逐户逐项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对达到退出标准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由乡镇和县级验收组成员在《省贫困户脱贫达标认定书》和《省贫困村退出达标认定书》(县级自验)对应栏签字确认,将验收资料收集汇总后,形成验收报告,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各行业部门要结合数据比对审核和验收认定情况,形成行业部门综合认定报告,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9月19日前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市级抽验(9月20日-9月底)。根据县级贫困退出验收情况,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贫困退出验收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县级验收报告,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申请市上抽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决战脱贫攻坚面临的疫情风险挑战,统筹联防联控打羸疫情阻击战,打胜脱贫攻坚战,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举措落实,为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咬定目标,坚持标准,补齐短板,精准施策,依托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持续发力,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稳定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任务:一是全力帮扶结对贫困户33户70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村27户60人,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10人。二是以9个贫困村为重点,继续分步实施全县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建设,今年计划完成2个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升级改造。
三、主要举措
1、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交通保障。
一是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加快公路升级改造步伐。以贫困村为重点,今年计划升级改造公路项目45个174.4公里,投资约2亿元,其中涉及贫困村项目2个。
二是加强已建农村水泥路的管养,加大公路隐患排查力度和路政执法力度,确保公路安全通畅。
三是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计划实施乡镇村公交延伸,进一步方便全县乡村群众快捷出行。
四是加强道路运输服务,坚持疫情防控,统筹帮助道路客、货运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交通运输不受大的影响。
2、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拓宽帮扶途径,助力全面稳定脱贫。
落实好“一对一”帮扶责任制,要精准施策,还要分类施策。目前由我局负责帮扶贫困户中有9户未脱贫(包括新增接手的社区城镇贫困户6户)。对于已经脱贫的帮扶对象,同样要持续做好帮扶,责任、政策和措施落实不能脱;对于仍未脱贫的,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有力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增收,发展好村级农业合作社,继续种植高山有机稻、发展土鸡养殖和野茶种植、扶持农家乐旅游、实施光伏扶贫等项目。
二是增强就业增收,优先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保障贫困家庭稳定收入。
三是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对弱能和特困群众,要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救助供养等政策。
四是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做到每月至少走访慰问1次,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情况,随时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尤其是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横山县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迅速行动,全面动员,狠抓落实,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层层动员,夯实责任。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横山县及时召开全县精准扶贫动员大会、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县委常委扩大会及先后19次政府专题会议,出台了《横山县“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意见》《横山县开展县镇两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意见》《横山县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横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横山县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办法》《横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方案》的等10个文件,将脱贫任务细化到各乡镇、各包扶部门、各工作队,进一步明确了扶贫目标,夯实了扶贫责任。
健全组织,配强力量。为了进一步夯实脱贫责任,细化推进项目和措施,在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横山县进一步成立了政策宣传咨询组、建档立卡识别组、项目协调推进组、信息宣传报道组4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牵头,发改、扶贫、民政等部门分工负责。派出包扶单位90个,驻村工作队78个,工作队长78名,工作队队员190名,“第一书记”110名全部进驻贫困村。抽调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64名,按照“3+2+1”模式结对帮扶贫困户,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做到不漏一村一户,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横山县严格按照“两线合一”和省上“九条红线”要求,通过本人申请、入户调查、村三委评审、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公示五层把关,对在册贫困人口逐一甄别、逐户核查,算清收入账。特别是在省督查组反馈意见后,针对建档立卡工作中识别对象不准、数据不实等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镇、农村督查,县政府分管领导逐镇具体督办,各乡镇、各驻村干部、各工作队全员行动,对贫困对象再精准、再识别,挤出水分,查漏补缺,最终识别出贫困户6106户,贫困人口15458人,并逐村逐户建立了贫困户信息档案,实行“一户一册,一村一档”,为全面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富源县按照四个明确、三个创新、六个抓手“四三六”思路措施,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做到“四个明确”,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
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扶贫对象、明确脱贫责任、明确考核奖惩等措施
二、创新“三项举措”,解决“因病返贫、因贫辍学”的难题
制作“识别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制作识别卡,识别卡成为贫困户的“第二身份证”,贫困户凭此证在县内可享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率先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率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
三、用好“六个抓手”,解决“发展无望、致富无门”的难题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抓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升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危房产出重建,实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县经济刚刚度过止跌回升的攻坚期,产业培训尚需时日.
二是资金筹措压力大.
三是脱贫攻坚任务重.
今后将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决完成6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6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年底黄泥河镇和2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宣威市围绕全年实现“2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出列和4.3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民动员、挂图作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脱贫摘帽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
二、统筹安排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和各类扶贫资金,以12个贫困乡镇和98个贫困村整乡整村推进为整合平台,把所有涉农资金和专项资金优先倾斜、优先整合、优先安排到贫困乡村.
三、多策并举扩大融资
成立宣威市扶贫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农发行申贷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并已按工程进度拨付使用.
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由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和挂包宣威市的各部门登门拜访,主动对接,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各级挂包单位项目46个、资金7249万元,“四到县”切块资金356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4397万元.
五、狠抓脱贫项目建设
宣威150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点已全部落实,其中139个点已全面开工,另外11个点正积极协调土地审批问题,争取尽快开工.
六、扎实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
投入资金1342万元,抽调3721名干部组建1176支入户调查小组,推进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不足.
二是有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难度大.
三是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今后将尽快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挂包单位帮扶的力量,推进贫困户帮扶计划落实落地,严肃查处落实不力和进度缓慢的人和事.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一、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双河镇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全镇辖21个村街,4.6万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5个(春光、六岭、晁仓、许楼、百洋),贫困户1997户、贫困人口4696人,贫困发生率7%.其中一般贫困户711户2288人,低保户贫困户900户2008人,五保贫困户386户400人.2014年全镇减少贫困人口743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719人,目前实有贫困户1527户、贫困人口3234人.
二、脱贫攻坚推进情况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年集中攻坚,二年巩固提升”的总要求和“户脱贫,村出列”的总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真正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及时召开党政联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镇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双河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确定各村(街)扶贫专干,明确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副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全面工作;设立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分管领导担任站长,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及时调整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联村干部兼任工作队队长;各村统一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绘面,镇、村两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根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8年底全镇4500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本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四项清单”,把脱贫攻坚列入镇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摸清底子、落实包保.通过为期3个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退出不符合贫困条件157户418人,新识别贫困人口461户668人,在“回头看”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精准核查月活动,规范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贫困户9大类管理台账.机关站所全体人员全部包保贫困户,每季度至少一次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了解贫困户扶贫需求,与贫困户共商扶贫措施,拟定贫困户脱贫时间,完善《扶贫手册》填写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召开全镇脱贫攻坚推进会,具体部署工作,与21个村(街)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制定《双河镇精准扶贫手册》和《双河镇脱贫攻坚规范档案培训指南》,解读业务培训要点,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纳入学习教育活动计划.印制双河镇到户扶贫政策明白纸和户用扶贫手提袋等,由各驻村帮扶人员入户走访时张贴发放.此外,通过建立双河镇脱贫攻坚网站、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刷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营造“人人重视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内生动力”的总体局面未根本解决.
2、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扶贫工作难以有成效.全镇贫困人口的存量比较大;村干部对扶贫政策认识不足,思想上还没有真正从“数字脱贫”转为走“精准实”新路子;有些包户干部由于自己所在部门没有项目、资金,无法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具体的变化,在扶贫工作上似乎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难以受到村民欢迎.
3、脱贫项目与脱贫计划、实际操作的匹配有难度.如有些村在落实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成效甚微,严重挫伤了村级脱贫积极性.
四、今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推动全镇上下全面行动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十大工程”全面实施起来,精准帮扶取得新成效;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脱贫取得新突破;实现1个贫困村(六岭村)脱贫出列,再减少贫困人口608人.
(二)工作重点:为确保打好年度攻坚战役,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做好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确保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包保责任精准,扶贫手册填写规范,帮扶措施全程记录,完善“四项清单”和年度滚动计划,实现“系统、台账、手册”三线合一.
2、多举措瞄准贫困人口,增强脱贫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脱贫.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帮扶,选择有潜在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干部包户,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等组合手段,编制双河镇产业脱贫发展规划,因户因人扶持发展脱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促进产业脱贫.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脱贫.选择劳动力状况相对较好的贫困户,通过定向推荐,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脱贫.特别要发挥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优势,提供多种岗位,引导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