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4-07 05:06: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竖笛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竖笛教学

篇1

音乐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操。所以器乐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育对音乐教学不重视,导致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低,基础差,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器乐教学,效果明显,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高中竖笛进课堂的意义

音乐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1.竖笛进课堂,丰富了校园文化

高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往往缺少校园文化气息,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是中学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则是审美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教学具有独特的情感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通过器乐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更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竖笛具有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经济耐用等优点,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因此,高中开展竖笛教学具有实践的可行性。将竖笛引进音乐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创作的能力,为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奠定人文基础。

2.竖笛进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行的音乐教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加入了竖笛这种学具乐器,它的出现为我们的多声音乐增添了不少色彩,也为我们高中开展竖笛器乐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好新生事物。竖笛的出现,犹如音乐课堂中的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摸着、敲着、鼓起两腮吹着,呈现出浓郁的学习兴趣。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竖笛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多声音乐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高中的音乐素质教育。

3.竖笛进课堂,培养了学生“多声音乐能力”

课堂提倡让学生有“动”的机会,如:动口、动手、动脑。其中竖笛教学让学生“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上,通过演奏,让学生眼、耳、手等器官得到协调发展,且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同时,通过竖笛教学还可激发学生创作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竖笛进行合唱、合奏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在合唱、合奏中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又提高了合唱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顾全整体的优良品质。当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赏水平后,便可加入其它乐器,如: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等,再加入各式打击乐器,一个“小小乐队”成立了。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欣赏能力大大提高,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范围,扩展了视野。总之,开展竖笛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声音乐能力”,即培养演唱能力(歌唱能力)、听辨能力(音的高低、旋律的听辨)、演奏能力(促进学生对其他乐器的演奏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

4.竖笛进课堂,丰富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会自动流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从学校实际出发去开发课程资源。高中开展竖笛教学,很好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它有利于充分实现学生资源、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具资源的统一,大大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竖笛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竖笛教学能充实课堂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竖笛学习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是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在学习中,学生的大脑思音,眼睛视谱,耳闻琴声,心唱曲调,能促进学生的协调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竖笛进课堂,锻炼提高学生的听力、音准感、协调感,对学生视觉、触觉、听觉的配合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竖笛演奏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欲,更让不爱开口唱歌的学生在学习竖笛中增加了自信。在学习演奏的同时,竖笛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以下笔者谈谈竖笛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发现美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中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能否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自觉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对竖笛教学有所接触,会对竖笛演奏不以为然。在竖笛教学第一堂课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老师精心准备的国外专业竖笛演奏团的合奏视频和竖笛演奏家的独奏音频,从学生表情和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心灵强烈的震撼。视频中呈现的竖笛的种类和竖笛的表现力大大超乎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对竖笛演奏刮目相看。之后,笔者让学生充分地聆听老师示范的《天空之城》,优美动听的竖笛音色,娴熟的演奏技巧,让学生啧啧称赞。教师用自身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学生在音乐中发现了竖笛的优雅、清丽、和谐之美。

二、注重技巧――感悟美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重新燃起了学习竖笛的浓厚兴趣,但由于手指按孔方法不到位,不能将孔闭实,加之气息控制不当,经常在课堂上吹奏出“怪音”“尖音”,影响了竖笛演奏的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竖笛音色,如用“闻花香”“吹蜡烛”的方法加强气息的控制。通过比较口风的强弱,对比不同程度口风在各音区的运用,使学生懂得吹低音时应该把唇肌放松,用宽松缓慢的口风来吹,才能吹出饱满的低音;中音区的口风较低音区稍强一些,才能吹出圆润、华丽的声音;吹高音时,口风要急一些,唇肌微缩,让气流细细地吹出来,这样吹出来的高音才明亮悦耳。让学生学会控制气息,改变低音“冒”,中音“燥”,高音“啸”的情况。其次用“指肚按孔法”,即用每个手指头指肚中心对准竖笛相应的孔眼,用力按十秒后看,根据指肚圆孔痕迹完整性,判断学生按孔的严实性。之后采用“徒口练习法”,将竖笛的吹嘴离开嘴唇,左右手呈正常演奏的姿势,口中唱谱,双手运行相应的指法,以获得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提高学生对指法的熟练程度及手指的灵活性等。最后创新竖笛的基本练习。笔者采用多形式的节奏练习、和声训练等,既能加强学生对音阶、指法的训练,又能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如练习曲接龙等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课堂中注重演奏技巧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演奏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悦耳的笛声中感悟到竖笛演奏之美。

三、精选曲目――创造美

学习竖笛不是单纯地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笔者一开始就将竖笛教学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初中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教师要结合课本但又不能不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除书本上的竖笛演奏曲之外,可以将教材中演唱的曲目移调成适合竖笛演奏的乐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或演奏,从而感受到乐曲的乐句、节奏、速度、情绪等要素,然后将其感受再通过唱歌或器乐演奏表达出来,这种唱奏交替,穿行,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强化教学效果。还有精选经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片段,如《天空之城》《绿袖子》等。美妙的旋律能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热情,学生就会陶醉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悠扬笛声中。最后,学完基本音阶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用乐器来学习歌曲、视唱,掌握音准、旋律,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让他们练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乐曲,教师再给予适当点拨。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尝试演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增强。在竖笛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化为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在教室设置班级小小演奏家排行榜。每节音乐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吹奏表演,然后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的形式评比,最后优者上榜。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竖笛的兴趣与爱好,就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竖笛演奏之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用竖笛表现心中最爱的音乐,让悦耳的笛声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动听的旋律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激情飞扬。

参考文献:

[1]韩中健.竖笛演奏与教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01.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竖笛的孩子们来说,如何能调动起他们对竖笛的喜爱感,从而使他们更进一步融入到竖笛的吹奏学习中去,第一堂课很重要。于是,我带领学生先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认识竖笛,在了解熟悉竖笛的构造后才有了开始学习的基础。

二、正确入门

任何方面的学习,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便是基础。入门或许不复杂,但一定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单调和枯燥。因此找出合理的方法训练学生是很有必要的。简单的指法吹奏练习,既要简单好记,又得要点分明,避免单一局限。

三、规正方法

吹奏竖笛正确运用气息很重要。包括坐姿、手法、距离、呼吸等等,都对能否演奏出优美的乐曲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从开始就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吹奏习惯,这一点很有必要。起初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强调、提醒,给硬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然后便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比较正确与错误的演奏习惯,逐步掌握正确的方法。

竖笛吹奏也离不开演奏乐器的基本保障,那就是扎实的基本功。因为一切都只有等底子扎实了,才能够继续接下来的提升,就竖笛而言增强吹奏曲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气息运用:几乎所有的吹奏乐器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撑,因此在竖笛的吹奏过程中控制气息和分配力度是吹好竖笛的关键。而怎样美化音色,让吹出来的声音优美且音准,使音色和音量不单一,连音和断音清楚又有灵动性,这当中的重点就在吹奏时的气息能否控制。竖笛演奏低音时气流要轻要缓,而高音的气流要强。

2.音准练习:音准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生学习竖笛时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是最经常出现的问题。鉴于这类情况,我在竖笛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安排了八度音程练习曲,让学生先以听觉区别低中音和中高音,之后再感受演奏时的气息差别。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吹出并分辨低中高音了。

3.指法练习:如果要使学生达到从容吹奏,并将注意力集中以至于表现乐曲情绪,那么可以尝试多跨度音程的练习曲,由此可让孩子们合理、正确且灵活地换指得到锻炼,从而会一定程度地提高他们的乐曲表现力。

4.吐奏练习:吹管乐器中吐音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适合活泼欢快或热情激昂的乐曲风格,而声音坚实、利落又富有弹性是吹奏的基本要求,且节奏要平稳均衡。在吐音中大致可分单吐、双吐和三吐。

5.装饰音吹奏:装饰音的拍值都算在被装饰的音或其前一个音的拍值内。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回音、波音、滑音、叠音等多种。装饰音可以使吹奏乐曲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且表现力更丰满。

四、强化节拍

学竖笛演奏是一项需要一心多用的学习。比如唱歌,当中的节拍、节奏,你可以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借助手部的划拍提示来进行辅助学习;但是竖笛吹奏本身就是一种多项器官的运用,在学习了同时运用眼、手、嘴之后,并不再有多余的部分空出作为辅助,因此通过竖笛学习还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节拍稳定性。旋律的骨干和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都是节奏,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在我进行竖笛吹奏时,要求学生同时用拍手和跺脚等方法来打出基本节奏,学生由此在笛声引导下既锻炼到了多种感官,又在不同层次上提高了学生的节奏感。

五、视唱训练

即便是以学习吹奏竖笛为主的课堂上,并不能完完全全只选用这一种形式。教师还可以借助竖笛这一特殊手段,为学生的视唱训练创造合适的机会。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乐谱的音高、节拍及节奏等相关要点,再开始进一步过渡到竖笛的学习当中。这样既在无形当中强化了学生的视唱能力,又为竖笛吹奏进行了铺垫。

篇4

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时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乐曲中的情感表达,了解音乐的渲染力,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享受,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竖笛教学如何实现和素质教育的结合,成为广大音乐教育者面临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竖笛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教学技巧不足,导致学生对竖笛的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竖笛教学收效甚微。教师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顺利的进行教学。竖笛的教学一般是在小学时开始,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课堂开始就用竖笛来进行演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进而讲解挑起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竖笛的学习在开始时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学生学习时要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取得进步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积累他们的兴趣。在乐曲的选择上,要选择简单有趣的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演奏,这就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竖笛的学习中去。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能够保证学生思维活跃,放松平常的压力,学生在竖笛学习中就能产生美的享受。课堂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交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技能

学生对竖笛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没有专业的技能,学生在吹奏时困难重重,最终会降低学生学习竖笛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1.气息训练法。竖笛的吹奏需要均衡的用气,这样吹出来的曲子才能有较高的音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气息训练,然后进行吹奏,曲子就会悠扬动听。2.教师要灵活的运用不同节奏,使得竖笛吹奏具有灵活的节奏。竖笛在刚开始学习时一般采用的是呆板枯燥的音阶进行训练,长时间的训练会降低学生的集中力,减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起来,让音阶变得有趣,技能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乐器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将传统音乐竖笛的教学中

竖笛虽然是西洋乐器,但是传入我国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名曲。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绚烂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在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也是教育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也有笛箫之类的乐器,竖笛在乐器学习中可以根据改变的乐谱,对这些经典音乐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祖先们的智慧和音乐文化,了解我国繁荣历史的音乐文华。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绪是国家教育的重点,在竖笛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音乐引进,《茉莉花》《古道别》等经典乐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艺术家本身就充满着创造力,因此,音乐的本身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音乐美感的感受比较弱,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不同音阶的排列,组成自己喜欢的乐曲,最后教师进行整合润色,一首新的曲子就诞生了。学生通过这种创造,对竖笛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大的提高。音阶的学习是竖笛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办法来让学生增强记忆,音阶接龙,或者是模仿各种事物的声音。同时,教师在竖笛的教育中可以将舞蹈引进,教师吹奏不同的曲子,邀请好动的学生来进行舞蹈创作,学生的肢体也会在锻炼中协调,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

五、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好的音乐能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在竖笛学习中能否产生美得感受也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教师在竖笛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积极向上的曲目,来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结束语

音乐教学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办法,乐器教学带来的教学变革使得音乐课堂更加的丰富生动,学生通过乐器学习,不仅掌握了一项艺术形式,同时,在乐器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加强,艺术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学生通过竖笛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享受,思维得到了开拓,有助于学生其他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竖笛教育时,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5

1.笛子的历史: 在8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以狩猎为生,原始中的飞禽走兽很难捕捉,怎么办呢?他们用鹤的腿骨做成骨哨,能吹出与禽鸟相似的音调,诱惑禽鸟投入他们预设的圈套,得以捕捉。这也就是我们最早的笛子骨笛。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中国中部)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21支骨头制成的笛子,它们全部是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个孔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这事实也证明了古老的中国音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经专家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因地取材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乐器 玉米杆笛子 并在课堂上演示

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我就让孩子准备了玉米杆最前面的稍杆那部分最细最长的一部分玉米杆。让孩子把中间掏空,按制作笛子的方法制作简单的乐器玉米杆笛。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以及拉近孩子和音乐的距离。

二 笛子的演奏方法: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标准》中规定,“课堂乐器”的学习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但在初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初中阶段(八年级)的“课堂乐器(八孔竖笛)”选择了零起点,进度较小学稍快一些。

在八孔竖衡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是:身体保持正直,眼睛平视,肩部放松且自然下垂。笛口处放入口中不要太深,使笛口不要顶住牙齿为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的拇指封堵竖笛的背孔――也称高音孔或零孔。竖笛的正面各音孔的名称从上至下分别为1、2、3、4、5、6、7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封堵坚笛的1、2、3孔(注意左手的小指自然地停在竖笛的上方,不要置于竖笛的下侧以免影响左手二、三、四指的灵活性),右手的大指置于竖笛的下侧来稳固竖笛,其余的手指依次封堵竖奋剩下的几个音孔。在用手指封堵竖笛音孔时,应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处封堵音孔,以便于音孔关闭严密,左手的拇指要用靠近指尖部腹部封闭音孔,以利于高音孔的开闭。

呼吸方法:学生在初学竖笛时,气息应作为一个难点。吸气要从鼻子和嘴角吸气,吸到胸部和腰部,小腹微微向里收,以使演奏是有气息支持的。为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气息吹奏竖管所产生效果的不同。比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有的组感受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能吹灭;有的组体验吹肥皂不要把它吹爆;有的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组感受用力把大气球吹起来等等。通过听辨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出的效果的不同,使学生对坚笛气息的运用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坚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

基本演奏技法: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用气息轻轻地把舌尖冲开,待声音发出后舌尖有弹性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舌尖就像一个通气阀门,如果我们让它发出声音就像发“嘟”音的感觉。在有连线的地方只有第一个音采用单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发出“呜”音,整个连城里面的音就像“嘟鸣”的感觉。

从学生对竖笛各直的认知规律来看,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原文地址省略/showtopic-68593-3.aspx在音阶1234567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各音顺序是7654321。在中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开始学习竖笛,首先介绍的是567i四个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从“7”音入手,这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向后依次为“6”“5”。在学会了这三个音的指法后,为了避免单调枯燥的指法练习,可为学生适当安排小乐曲的练习《小宝宝要睡觉》,使学生感觉到竖笛并不是很难的,用简单的三个音就可协吹奏小乐曲了,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坚衡的兴趣。

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篇6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实施,社会各方面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希望使学生在幼年就能掌握一个特长,有的家长更是为自己的孩子选报了各种兴趣班,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特长训练,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长的这种强制性的学习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就很难达到家长预期的学习目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竖笛教学的方法,将竖笛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刚接触到竖笛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但是当教师为其演奏了《卖报歌》《闪烁的小星》等曲目时,小学生也都好奇地拿起了身边的竖笛进行吹奏,由于竖笛的音域较宽、高音准确、且易操作的原因,很多学生都能够很快掌握吹奏的方法,其他没有掌握技巧的学生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都能吹奏出悦耳的声调。简单易操作的竖笛很快被学生所接纳,学生都在用自己的竖笛咿咿呀呀地吹奏着,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开展自己的新课教学。在进行了竖笛教学后,很多学生在课间休息中也拿出竖笛进行练习,这在以前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是看不到的。

二、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兴趣,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会非常抵触。如果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单调地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很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长此以往容易使小学生对竖笛学习产生抵触,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竖笛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竖笛教学与其他表演形式相结合。例如,在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竖笛训练后,教师可以适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开展吹竖笛唱歌、跳舞或者比赛等活动。如,在学习“可爱的布谷鸟”这一内容时,在学生用竖笛演奏“鸟鸣”并形成了“百鸟争鸣”的课堂情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上台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评判,看看谁模仿得最像,并让优胜的学生上台为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声部的合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稳定音准、统一音色。小学音乐教材中也有很多歌曲适合对小学生开展竖笛合奏、轮奏练习的曲目,如《两只老虎》《卖报歌》等,都非常适合对学生开展合奏、独奏训练,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合唱、合奏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班级凝聚力。

篇7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如何真正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竖笛的兴趣,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调查中还发现,好多学生不知道竖笛的由来。于是我们查询了相关资料,整理了这样一段话告诉学生:“竖笛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很早就成为欧洲非常流行的乐器之一。目前,八孔竖笛在世界各国的音乐表演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维也纳音乐学院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到普通中小学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雅俗共赏的乐器。专业的竖笛乐团和竖笛研究学会也比比皆是。世界各国还经常举办竖笛比赛,世界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也经常播放竖笛音乐。”学生听完后顿时产生了对竖笛的亲近感和好感。

2.师生范奏,深情并茂 小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从师心理”,老师演奏得情深似海,学生也就喜欢得“一见钟情”。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并加强自身的演奏技巧,不断提高竖笛演奏水平。

另外,学生中不乏一些演奏能力较强的“竖笛高手”,教师可让他们先进行预习,再稍加指导,然后请这些学生示范演奏,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欲望。记得在新授六年级上册《茉莉花》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请一名“竖笛高手”上台示范演奏,只见学生听得非常专注,还有些学生不由得跟着旋律哼唱和晃动起来。听完后学生纷纷发出感慨。“太厉害了!”“我们学生吹得竖笛声音还不错嘛!” “老师,我也能吹出这么好听的歌曲吗?”坐在前排的一个小个子同学急切地问道。老师望着他涨红的脸蛋,笑着说:“当然了,只要你喜欢并练习,肯定能学会吹奏竖笛,说不定今后你的水平还会超过她呢!”“真的吗?” “是的!试试看!”老师肯定地回答。于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课堂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新授环节。

3.运用媒体,听奏结合 学生对新生事物都有着一种好奇心,对新曲也充满了神秘感。我有时课前播放磁带中的范奏音乐,让学生听听有哪些乐器,其中主奏乐器是什么,让学生完整感受音响效果的同时,充分感受竖笛悠扬的旋律。并让学生在学会指法的基础上,跟着磁带伴奏练习,促使学生更投入地吹奏乐曲,表现乐曲的意境。

以学生的听觉参与为主,视觉参与、运动觉参与为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出示符合乐曲音乐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进行符合乐曲情绪的律动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好竖笛,感受竖笛带给他们的美妙旋律。

二、灵活机动,优化学习过程

竖笛虽然简便易学,但毕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乐器。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尤其在进入高年级后,学生演奏能力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如果制定同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篇8

1.竖笛和唱歌教学的结合

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感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果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其作用将大打折扣。唱歌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而进行 竖笛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中学生正好处在变声期,很多学生在唱歌时,总是感觉到力不从心,慢慢的对于音乐的喜爱就逐渐消退,甚至有的同学害怕他人的嘲笑就干脆闭口不唱。而越不唱就越唱不准,越唱不准,就越不敢唱。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为解决学生的这一心理障碍,树立起唱歌的信心,我们将通过竖笛的吹奏帮助同学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从简单的识谱到吹奏旋律,让学生慢慢树立起音准的概念,为后面歌曲的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竖笛和欣赏教学的结合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直接、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对于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包括音乐分析能力、音乐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欣赏教学时,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让我们沉浸其中,主题旋律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单一的欣赏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影响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用竖笛吹奏音乐主题旋律,对于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主题音乐还可以背奏,使学生熟悉作品的主题旋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了欧洲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听了《小步舞曲》时,学生很快的就被动人的旋律吸引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作品,我让学生进行竖笛练习,慢慢的,优美的旋律从学生的指间流淌,让学生近距离的和大师进行对话,我相信,此时,大家对于作品的风格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竖笛教学和欣赏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在聆听―吹奏―聆听的过程中,全身心地体验、感受、理解音乐,从而有效提高欣赏课教学的效果。

3.竖笛和合唱教学的结合

篇9

关键词:器乐教学;竖笛;教学模式

G623.7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学校都将器乐进课堂纳入课改计划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教育部门组织的比赛活动:乐器合奏比赛、口风琴比赛、葫芦丝演奏比赛、小学生合唱比赛、鼓号队(铜管乐)比赛……都说明器乐教学在整个学生素质中的重要地位,它将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校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以竖笛的教学为突破口,编写校本课程,逐步推进音乐课堂的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竖笛教学也成为我校的课程特色。为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乐器教学,我以几年来的竖笛教学经验与一些想法,谈谈关于竖笛教学的“1・2・1”,即明确一个目标,注重两方面教学,建立一个标准。

一、明确一个目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演奏家”,而是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活跃身心,陶冶情操,增强艺术涵养,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明确这个目标对竖笛教学作用有二:①便于全面全体。一些学校领导、教师的潜意识中仍存在着“音乐”是“副科”的旧观念,进而对竖笛教学的功用认识不够深入,只流于形式或摆摆样子。不能面向全体,不能从育人的深远角度出发组织教学。②尊重个性差异。竖笛教学本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法,通过竖笛教学能帮助学生掌握音准、节奏等音乐等技能以及丰富课外活动。但往往有一些学校对竖笛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即统一要求)。在“优等生”学习轻松、愉悦的同时,致使一部分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限制,终成“差生”,甚至影响其他学业的学习。

二、注重两方面教学

在竖笛教学中,我认为要注重“吹”和“演”两方面的教学。“吹”是竖笛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合格目标,即能吹准音、吹奏一首完整的歌曲;“演”是竖笛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目标,即有艺术性的“吹奏”,并能与多种器乐协作。

1.Q笛教学“吹”的二个步骤。

第一步,教学学生掌握基本的吹奏方法和技巧。

学吹竖笛,首先必须了解竖笛的构造,掌握竖笛吹奏的具体指法和吹奏时的呼吸。

竖奏头上装有一个“簧”,一吹就响。笛身开有六个按音孔,自下而上为第一孔、第二孔……按孔时,两肩自然放松,右手无名指按闭第一孔,中指按闭第二孔,食指按闭第三孔,左手无名指按闭第四孔,中指按闭五孔,食指按闭第六孔。按孔必须按严,按紧,否则造成音孔漏气,吹不响或发音不准。吹奏时嘴两角作微笑状,不鼓腮。指法训练时应注意手指不要抬得过高,演奏时手指、手碗都要放松,按孔应松驰而有弹性。两手的大拇指自然地托住笛身。

初学竖笛,还应掌握竖笛吹奏的呼吸。初学时学生往往因呼吸不得法而影响发音的质量,出现气息不够,节拍不到位,断断续续,声音不连贯,吐气太猛,声音刺耳等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竖笛吹奏的呼吸问题,我采用了以下几种训练的方法:(1)吹奏前作一个“呜”的呼吸练习,做到急吸长呼,发“呜”时均匀地呼气。(2)每次吹奏时先作全音符的练习,即一口气只吹奏一个音,如1―V|2―V|3―V|。(3)在练习好全音符的吹奏的基础上,再慢慢向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过渡。

竖笛的吹奏练习从筒音(即六个孔全按住)的“5”开始,吹响后,先练习“1”、“2”、“3”三个音,再练习“6”、“7”、“ 比个音,接下去练习“5、6、7、1、2、3”六个音,继而练习“4”音后,再练习“5”与“5”、“6”与“6”、“7”与“7”、“1”与“ 钡陌硕纫舫獭W詈蠼练习的音连起来,形成“5”―“ 钡囊艚住4耸本涂扇醚生吹奏一些简单的练习曲,练习曲的选择应由短到长,由易到难。

第二步,逐步提高发音质量,做到熟练吹奏。

学生掌握基本吹奏方法后,我就鼓励学生多吹多练。农村学生到校时间相对较早,我要求早读课前先进行十分钟的竖笛吹奏练习。现在学校增设了个性教育课,使那些喜欢音乐的学生又多了一个训练竖笛的机会和时间。在吹奏技术上可增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练习,如×××、×××、××××。音程上适当增加大跳音程的吹奏练习。吹奏的曲目则挑选短小、优美、有特色的歌曲作为练习曲,在发音上要求做到正确、清晰、流畅。

2.竖笛教学“演”的二个步骤。

第一步,努力提高竖笛的表现力。

这一步是以学生能准确、练吹奏为起点。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提高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吹奏中要运用速度、力度、强弱、连音与顿音及情绪的变化、对比,正确地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如《欢乐颂》可作速度、力度的对比与变化练习,《喜洋洋》作情绪的对比练习。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和声和感受力,注意对二声部合奏的练习,如挑选《望月谣》、《红星歌》等二声部歌曲进行合奏练习,把竖笛教学引向更高层次。

第二步,加强与多种乐器的协作。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竖笛的艺术性、表演性,我在教学中组织多种形式的演奏。如在音乐课教学中以竖笛、打击乐器等为主,伴以律动、唱歌,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器乐合奏队,进一步探索提高竖笛表现力的方法,选择适合竖笛“表演”的曲目。如我编配的器乐合奏曲《喜洋洋》、《青春舞曲》等多次在校各类文艺汇演中演奏,获得全校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器乐编配如下:

三、建立一个标准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竖笛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为使竖笛教学走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冒尖、激励竞争。我建立了一个《竖笛评段制度》,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共设五个段位标准,段位越高表示学生的水平越高。其中1―2段为初级,3段为中级,4―5段为高级(有一定难度)。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段位测评活动,对获高级段位的学生发以证书,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各段标准如下:

一段:吹奏姿势、口形、拿笛姿势、指法基本正确,能吹准1―“烁鲆舴。

二段:吹奏姿势、口形、拿笛姿势、指法比较正确,训练5―3的音阶音,能吹奏简单的民族宫调歌曲。

三段:吹奏姿势、口形、拿笛姿势正确,指法熟练,能吹奏大三度的跳音,熟练吹奏笛音域内的每一个音符,能吹奏一首简单的独奏曲。

四段:初步掌握竖笛颤音、连音、顿音等演奏技巧,能有感情地吹演乐曲,基本能表现出乐曲的艺术特性。

五段:熟练掌握竖笛的颤音、连音、顿音等演奏技能技巧,吹奏时能声情并茂,能与多种乐器协作,最大程度的表现乐曲的艺术性。

以上只是我教学上的点滴经验,恐怡笑大方,愿与各位老师相长互学,也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寄希望以“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篇10

创造性使用教材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标”中要求:“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本课正是按照“课标”要求,选择了音高准确、音质纯正,适合于班级教学的课堂乐器――竖笛作为教具开展教学,在学具上把好了学生获得良好审美体验的第一关。

同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将二声部合唱歌曲拓展为多声部器乐曲进行器乐合奏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

二、激发兴趣,情境中施教,游戏中熟化技能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形象思维,单纯的技能训练对其来说是枯燥无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收获,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通过自身对旋律深层次的理解,巧妙地将不同声部的旋律赋予不同的形象,启发了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认识,提示了学生要关注自己声部旋律的情绪表现;教师将竖笛吹奏的重难点,设计成“我吹你学”、“我正你反”的游戏活动,将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融于游戏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又熟悉了“4”的指法、轻松地掌握了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节奏的吹奏方法。

三、关注学生,音乐中施教,

体验中提高能力

关注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之一。本节课中,教师始终遵循音乐学习规律,时时关注学生反馈,从学情出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音乐游戏、活动,踏实而有层次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

1.关注细节,用多种方式提示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随音乐做动作时,教师的适时指挥提示;学生两次体验后,教师的慢速再次范奏;吹奏游戏时“换音啦!注意指法”,“做好准备,注意音高”等提示性语言;学生吹奏乐曲速度不稳时,教师现场借班授课仍能用语言及时提示……均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对教学细节的关注。

教师以视听结合、听奏有序的方式、以“我吹你学”、“我正你反”的游戏活动,渐进式地解决了八分休止节奏的吹奏问题和“4”音的指法熟练问题,为乐曲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以 “夸张指法”示范、“无声按指”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吹奏新曲的信心,解决竖笛齐奏时的音量问题,有效地避免了过大音量和噪音对学生听力的损害。当学生说出旋律“速度有变化”的错误答案时,教师立即左手挥拍,右手再次弹奏旋律,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体验“速度没有变,变化的是音乐的节奏”……教师时时于细节处提示学生,适时用方法引导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获得对音乐亲身体验的课程理念。

2.借游戏降低识谱难度,提高识谱能力

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利于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竖笛演奏作为一种音乐实践活动,对于辅助提高识谱能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借助“我吹你学”、“我正你反”的游戏教学,从“ 2 22 ― ”、“ 3 33 ― ”;到“ 33 333 ― ”、“ 30 303 ― ”;再到“4”音的引入, “ 20 3040 50 ”、“ 33 445 ― ” 、“ 5 4 3 2 ”……教师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指法问题,为后面的视谱吹奏打下基础,解除了识谱的后顾之忧,润物无声地促进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3.精心营造审美氛围,优化审美对象

审美是人所进行的一切创造美、欣赏美的活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范唱、范奏,还是教学内容本身,都是属于审美对象范畴的。本节课上,教师用真诚、完整、富有表现力的范奏一下子赢得了学生,为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创造性地将同一田野风光图片作为几张乐谱的底纹,视觉上给人以和谐之感,此时的乐谱不仅仅起到了标记音乐的作用,同时还为学生做了音乐情境上的心理暗示。

完美的竖笛范奏、灵巧的钢琴弹奏,凸显出教师对审美的认识;师生的一步步活动,教师对每一个乐句的要求,蕴涵着教师对音乐的关注和对审美质量的把握;教师最后真挚而充满感染力的小结,为这节课做了完美的收束。

4.渐次巩固基础内容,培养表现能力

从音乐的欣赏到旋律的哼唱,从单旋律吹奏到多声部合作,本节课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均以关注音乐为前提。通过引导学生步步递进地参与体验欣赏、吹奏、哼唱、合奏等个人实践、集体合作表演活动,巩固了音乐基础内容的掌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达到了课标中对音乐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即:“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课堂乐器。”

四、美玉亦有瑕,思考中探索前行

综观本课,在设计上确有独到精彩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商榷。

1.教学方法待调整

重复和比较是音乐学习中最有效的方法。音乐创作、音乐主题的发展、音乐学习的重要原则就是重复。重复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大于一切形式。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不断重复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方法,在对比中形成概念,是教师应该关注的。本节课的吹奏环节中,若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将乐谱中旋律的变化重复给予关注,比较出是哪几个音、哪几个节奏发生了变化,学生会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另外,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标记呼吸记号时,若是让学生在吹奏中发现气息不够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找办法加以解决会更好、更自然。

2.整体把握待加强

对音乐整体的把握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原则。音乐的整体可以是一首完整的乐曲,也可以是相对完整的乐思。本课中,教师在聆听、范奏环节时注意到了音乐的完整性和音色的质量,但进入吹奏环节时,却忽略了作品前两小节音乐休止的存在,使得乐曲没能准确进入,同时,对学生吹奏的音色也欠缺指导。

3.教学语言待完善

本节课中,教师的一些评价语言如果能再精准、规范一些,会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功能。相信随着教师的不断成长,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会越来越丰富、教学语言也会越来越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