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08:09: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83-01
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我发现团体意识的建立非常重要,团体的力量也非常大。学生在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些对学生获益良多。
军训结束后我积极的将新课改理念运用于班级管理,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如何实施,制定符合我校及我班的管理制度。
我班是高一年级最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生自我管理的。以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11个合作学习小组。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与管理,一学年下来,我班学习成绩一致在进步,考到了年级第二的好成绩,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均有得奖,获得了11面锦旗,为本年级获奖最多的班级。
我班管理措施具体包括:
一、以小组值周制为形式实行班级岗位责任制
1、采用小组值周制,每小组负责当周班级事务(主要是纪律和卫生方面),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班集体当成自己的家般爱护,增强学生班级荣誉感。
2、采用值周班长制。值周班长有每组组长担任,任务重点是管理值周小组负责当周班级各项工作,写《班级日志》。这样班长、值周班长和值周小组三者捆绑负责班级日常工作。
3、值周小组根据值周发现的班级问题,找寻解决方案,并针对班级问题召开相应的主题班会达到教育目的,形式须多元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班在大家共同参与下,开展过“感恩母爱班会”,“励志演讲会”“我的精彩—才艺展示”。效果都非常好,增加了班级凝聚力,丰富了课余生活。
二、对组长进行培训上岗制——组长职责培训
参与班级管理的人必须进行先培训后上岗,并且进行职责教育与培训,这样才不至于学习小组流于形式。一个好的负责任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能够真正帮班主任分忧。
1、对学习小组长进行责任感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用心工作,创造性的去工作。
2、对学习小组长进行制度约束,制定“学习小组长公约”,要求学习小组长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制定本组集体学习计划与制度,并监督小组成员完成,每周组内开会一次,自我检查与改进。每两周组长开会一次,交流经验教训。在组内形成互助小组(由优秀学生集中对本学科疑难问题在本组内进行讲解)。
三、设定评比栏,11个小组每两周在考勤、卫生、自主、合作及其它六个方面进行星级评比。
每两周评选一次,两周平均分第一、第二、第三为优秀学习小组,组长为优秀组长。对优秀组长与优秀小组提出表彰和奖励。得分最低小组进行通报批评,并进行整顿。
每一个月,全班评选优秀学习小组3组。优秀学生若干,分别授予下列光荣称号:“团队之星”,“进步之星”。发现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并有很好的带动性。其他学生想这些明星学生看齐,形成了学风浓,学风正的班集体。
四、以小组形式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学校活动中充分利用小组分工以及相互竞争,活动效果更佳,反过来小组在各种活动中历练也更加团结,增强了班级荣誉感。
如教学十几减九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借助摆小棒,边摆边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思自己的算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1:"我们组是一个一个地减,然后算出13-9=4。"
小组2:"我们组是用凑十法,先从10里面减去9得1,再把1加上3得4。"
小组3:"我们组是先算13减3得10,再算10减6得4。"
小组4:"我们组是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4=13,所以13-9=4。"
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教师认真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那些表达不清楚的学生,给以耐心地鼓励,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总结时的发言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教学法则、规律、概念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后,也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过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跟什么有关"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小方块合作交流,让他们用小方块摆出大小不等的长方体,在总结时引导他们相互启发,补充、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长、宽、高的有关系,这样让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C-0032-04
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较为广泛应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多元信息交流,实现了学生之间学习活动的互学、互帮、互补。有助于改善职业学校因班级人数多、学生之间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习惯,为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
一、小组合作学习特质
由于研究者所处的教育环境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研究角度的不同,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办学条件的不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说法,乃至于具体实施方法、策略等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比较典型的说法有以色列沙伦博士,将小组合作学习界定为:“小组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1]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我国著名学者王坦研究员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指: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小组中互相合作学习,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奋斗。[2]这种合作学习的奖励方式是通过小组整体成绩的高低进行奖励,进而可以激发小组当中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尽管小组合作学习的表述方式有区别,但究其内涵和蕴含的教学理念却是相同的,即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构建小组成员间的互惠共赢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个体的成长。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基于个体自身研习基础,通过分工合作,如分别查找资料、协同实验求证、合作推理演算等,共同得出正确结论,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组成员的知识习得、合作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二是互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启发、相互思维碰撞、相互激励促进,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突显了交流合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共享共惠。通过小组合作平台,成员之间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成员的个体特长、经验和智慧得到互补与分享;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促进,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收获和提高。
二、职业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尽管较普遍地被采用,但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作用认识不足,方法、策略运用不当,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名不符实,缺乏实效。
(一)小组的人数、成员搭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缺乏明确的任务分工
老师编排学习小组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差异性,通常采用就近分组,将座位靠近的学生拼成一组,容易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强弱不均衡,能力相对较弱的小组完不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影响全班的合作学习进度及效果,使小组合作优势发挥不明显。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趋于形式化
1.“无病”型,缺乏有价值的适合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教师能够讲清楚的简单概念,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简单问题等,甚至将简单的课堂提问也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虎头蛇尾”型,缺乏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互动,还没有展开真正的合作讨论,老师发现时间不够便给出讨论结果,匆忙结束。
3.“优生垄断”型,小组内自始至终只有极少笛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交流,其余成员一言不发,充当看客,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包办代替,基础差的学生无所事事,坐享其成。造成优者更优,差者更差。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不当。主要有:
1.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所遵循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理念,只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嵌入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导致分组不合理,目的、任务无法有效落实,效果不佳。
2.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训练,缺少浓厚的合作、交流氛围,学生显得无所适从,难以进入交流、探讨、合作的学习状态,草草了事。
3.在合作小组活动中,教师没有深入各小组参与学生互动,管理、调控学生的研讨交流进程,不能及时关注和掌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给予巧妙地点拨与指导。
4.教师重点关注各小组所获得的结论正确与否,忽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善于交流合作的个性品质培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优化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首先,确定小组人数,一般每组4至5人。人数过少,遇到困难不便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而且学习小组数量过多,教师难以掌控,总结反馈占用时间多;人数过多,容易造成“人浮于事”,尤其是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不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其次,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确定小组成员。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兼顾性别、兴趣、语言表达、守纪等方面的情况均衡搭配,达到小组内成员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可参照下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要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以确保各小组能够同步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进行组员分工,也可以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确定,目的是保证小组成员在学习活动中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让每个成员都能参与。组内成员的角色可根据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及组内成员特长,设定为组长、主发言人、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等。
在人员分工时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教师建议为辅;教师指派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组织、发言的锻炼机会;经过一段时间后组与组之间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优化。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学生容易理解的概念、结论、运算法则、复杂的公式推导等都不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能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地思考、获得结论所采用的方法的多样性、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内容。
在选定教学内容后,还应根据学习任务设计适合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交流,并且问题本身还应有层次性,便于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还要预判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有能力对问题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能深入思考到哪一步,是否能够通过个人的思考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最终得到正确答案,除此以外,还应估计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等因素。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函数值的变化与自变量取值范围之间的关系。为此,可设计问题:(1)根据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描述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情况;(2)当函数值分别取y>0,y=0,y
若选择的内容过于简单,会让学生感到太容易完成,缺少成功的喜悦;若过难,容易造成学生“半途而废”,丧失信心。
(三)教师角色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扮演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判者的角色。
设计者:组建合作小组,并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案设计,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问题,并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预案,提供小组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指导者: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交流情况,矫正不良现象。对有困难的小组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点拨,但不要过早进行启发和引导,不要急于判答学生交流内容的正确性;同时要为学困生创造参与条件,提醒组长给他们安排适当的任务,避免当旁观者,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成就感,树立信心。
参与者:要有目的地参与小组讨论,了解各小组的进度及完成情r,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哪些问题分歧较大,哪些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困难,做到心中有数。
评判者:教师组织各小组发言人交流、分享合作学习的结果及体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现自我;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并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各组的交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过程流和终结流。
(四)总结与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评价应以交流与分享、激励与促进为原则,教师要掌控总结评价全过程,引导并调动全班同学参与。
1.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集体协作进行学习成果、存在疑问、经验体会及小组成员表现等方面总结,并准备交流材料;教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总结活动,为他们提供指导。通过小组自我总结,促进学生梳理总结合作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反思本小组及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存在的不足,促进小组成员自我成长,也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提供经验。
2.在教师主持下,各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体会等方面汇报,本组成员可作补充发言。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其他组的同学大胆质疑,提出的问题,由交流小组回答,也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达到生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调控节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点拨,甚至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结论。通过全班交流汇报,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也为全班同学提供了再次学习、交流、弥补的机会。
3.教师总结、评价。首先,教师要依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及其学习成果质量进行总结性点评,指出不足及其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要求。教师点评要客观、公正,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指出不足。在此基础上给每个小组进行合理赋分,作为本次学习的小组成绩。
其次,教师要对本次合作学习所得出的结论、运用的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特别是对本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作条理化归纳,完善知识点,进一步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本次所学知识的认知。
最后,进行学习成果测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题。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优化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特点不断地实践、反思、优化,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嘉旭.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1).
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理论依据
1.课前深度预习,提出质疑。
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更没有预习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动员工作和指导工作,这一环节相当重要。我要求学生所有课型都要提前预习。预习时,先反复阅读文本,争取做到对预习内容“胸中有全局”,然后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大胆质疑,最后完成预习学案。
2.课上合作释疑,展示互评。
上课时,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每个人预习时提出的质疑,老师此时要关注各组的讨论情况,思考水平,特别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然后教师把甲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乙组,乙组完成不了的问题交给丙组,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选出主讲人,完成板书,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其它组的同学专心听,认真看,积极评,并做好记录。教师此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点评,并有预见性提出新问题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将学习内容引向深入。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评讲者的问题,教育学生如何评价和对待其他学生的发言,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样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不同的课型上课流程略有不同,但这一环节始终是教学设计时的主体。
3.当堂测试,检测效果。
根据不同的课型,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设计部分达标训练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课堂检测要像考试一样,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要将所有学生的当堂测试题认真批改,做好记录,小组评比。这样,教师就能真实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搜集、提炼历史上与“合作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精华,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自己的“合作学习”理论,改进自己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二)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三)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为编定合作学习小组和事实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提供方向。
(四)实验法:
选定实验班,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做出分析和控制,从而找出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几种有效的策略。
(五)其它方法:
其它还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2、建立和谐的合作学习关系。
3、探索和总结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4、指导教师掌握并应用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收集与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因素。
3、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4、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
5、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策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新课改的实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蓬勃发展的舞台,前人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早已成了体系。本人平时长期坚持理论学习,敢于实践,能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成员,并多次承担市、区、校教学研究公开课任务。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书面材料:课题研究方案、结题报告,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等。
2、进行公开教学研究活动,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果。召开学生座谈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3、展示个人博客主页,呈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的过程材料。
4、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小组编排方案。
5、不同类型学生的评价标准。
6、不同学生的发展目标。
八、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6月)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3)制定方案
(4)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1)教学观察。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总结、反思。找出当前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收集整理案例。每个月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和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进行阶段性总结。
(4)撰写论文。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的分工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初期,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 :“小组里每个人积极发言,讨论后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或是只有小组长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研究,发现是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小组内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定时进行轮换,当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在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知道几个边长?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操场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辩别、评价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辩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轮流分工当汇报员,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帮扶等措施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1.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性格能力、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学生成绩,优化组合不同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遵循优势互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划分原则,使每个小组中既有高层次的学生也有低层次的学生,使各个合作学习小组比较均衡,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另外,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调整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形成和谐、轻松的小组氛围。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教师划分完合作学习小组之后,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知道自己的责任,相互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综合情况,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设置汇报员、记录员、检查员、小组长各一名;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这几个角色,调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数学问题。例如:(1)一辆汽车把货物从城市运往山区,往返共用了20小时,去时所用的时间是回来的1.5倍,去时每小时比回来时慢12公里,这辆汽车往返共行驶了多少公里?(2)水果超市运来苹果2500千克,比运来的梨的2倍少250千克,这个超市运来梨多少千克?(3)甲乙两地相距60公里,自行车和摩托车同时从甲地驶向乙地,摩托车比自行车早到4小时。已知摩托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则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这些数学问题都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三、教师积极指导和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出疑问,将小组成员之间意见不同的问题提出来,将小组成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将小组成员共同出现的问题提出来,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有效性、代表性和价值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中,虽然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巡视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情况,观察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指导和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是学生和其他小组成员沟通交流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倾听,才能认真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学会质疑,如果学生只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独立的见解,很难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学会质疑,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当和其他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或者见解时,要大胆质疑。
五、总结小组成员教学过程
首先,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总结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并且要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整理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生物知识。其次,教师要积极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及时进行总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效果。
六、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注重合作学习。一些老师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浪费时间而且课堂秩序会被打乱,或者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把活动作为自己玩的时间,活动中一些问题老师也没有发现,更没有结束之后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小组合作除了浪费时间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在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高效的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实践中总结的高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组建合作小组有窍门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成效。
对于小组的组建,我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同桌的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二种方法,由前后桌的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这种方法我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第三种方法,学生自由组合。组内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这种组合在期末复习、班级活动的时候非常好用。
小组组建好后,给每个小组成员编号,并做好分工,比如:一号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二号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三号当纪律员,负责维持合作时的纪律;四号当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在小组合作时,我会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如:小组内发言时要按照次序,要学会聆听,要礼貌用语,各司其职。当然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一般在一个月之后,我会调换他们的分工,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纪律员的下次当记录员。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四人小组的成员缺一不可,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小组合作内容有目的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进了课堂信息交流,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如学生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比较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联系时,让学生小组探究,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和倾听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时机要恰当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如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在学生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复习梳理知识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小组合作过程有计划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确定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操作过程,即“明确目标指导合作引导讨论交流评价”。
明确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指导合作是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对组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使学生逐渐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生生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交流评价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习动力,进一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将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概括为:引导、合作、参与和交流。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丰富文本和自我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五、小组合作成果有汇报
小组内达成一致的建议向全班汇报是生本课堂重要的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环节,小组汇报时的要求是:①组内指定一个同学发言。②发言完毕,组长要承担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互动的任务。③组长还要承担或指定其他同学提炼出发言内容的中心词在黑板上板书的任务。④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认真倾听发言,及时针对发言内容进行评价、补充或质疑,补充时切忌重复。在小组向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点拨。点拨时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课堂教学中常常不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刻意安排小组合作以及学生的随意讨论使课堂讨论成为争吵,合作学习方式安排不合理等而导致合作课堂教学低效,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特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研究和反思。
一、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环节的深入、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的教学氛围来设计小组合作的互动学习过程。在合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避免盲目从众、人云亦云现象;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发言,还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要求的习惯,切勿将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争吵,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示或要求进行讨论和合作查找资料,让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二、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小组讨论时间要充裕
教师在课堂中预设的讨论问题,时间分配上要保证学生学习探究、讨论交流问题的时间充裕,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辩论,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互相更正,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互相讨论中不断总结,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再去探讨,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最有效果。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引领课堂,把控课堂节奏,营造积极主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从课堂的预设问题开始就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掌控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适时引导、不断鼓励和帮助学生,使小组合作顺利有序进行,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参与小组学习,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3.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学习资源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学习时较难掌握的、综合性较强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当的、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去讨论,省时省力得出问题的结果,学习资源应适应教学的重点、难点,适合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根据问题自主寻求问题答案。要注意课堂中适宜地安排小组合作,不要安排太多,防止为了小组合作而安排合作,还要注意合作学习中重点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合作,教师不要过多地帮、扶,代替学生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了。
三、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根据教学内容预设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讨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哪些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具有开放性或有争议的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开放性较大,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讨,要用多种多人的智慧才能把问题都考虑周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方法、思想得到互补,使学生体会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也能养成不盲目自大,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有些问题容易引起争议,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他的方法或观点也行,我的观点和方法也有道理,提出来咱们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总结梳理出一致的观点,使每个学生思路更清晰,答案更明确,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2.难度较大的复杂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生涩、难度较大,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课堂上听懂了,过后就忘记或者不知所措,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学困生更是望而生畏,晦涩难懂了,这样的内容如果教师预设出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互相探讨,互相帮助,却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通过小组讨论而掌握的知识,能够思路更清晰,印象更深刻,掌握程度更好。
3.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涉及的面广,综合性较强,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索,讨论,分头查找内容,汇总后,会得到共同提高。
4.需要反思总结的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的反思回顾,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疏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综合地总结出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互相补充,共同思考,可以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四、开展合作学习要注意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着重于合作,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主动讨论,共同合作,体现的是一种小组集体的力量,可以开展小组间比赛,比赛出优胜组。小组各成员要有分工,有合作,分工是为了体现个人的独立能力,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为了提高整体效率,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从问题提出,小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到最后教师总结,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成竹在胸,才能有的放矢,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做好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既要有必要的讲解为学生合作探讨提供知识铺垫,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有时间总结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预留在班级内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时间,只有学生的思考结果得到展示,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成为学生乐于采用的学习方法。只有合作没有交流,也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意义。
做好组织者,教师还要根据小组学生的情况设计问题,知道或者说能够预测到哪些问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并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能够解决。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难以企及,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问题的提出应该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到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来。
二、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当学生出现争议或者分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组内的分歧,互相质疑 ,共同探讨,从而达成一致;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就是学生的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合作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能对发言提出质疑或者进行补充。让交流成为释疑解难发展能力的一个平台。
总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进展,关注讨论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学生是否遇到了无法逾越的困难,适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引导。
三、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一、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要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班级内部形成地理学习的小单元。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人特色的基础上各成员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而其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和广泛适用性已得到公认。但是,当前高中地理课堂上的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在落到实处、追求实效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思考,亟待解决。
1、盲目实施,流于形式
由于新课程改革注重学习过程的小组合作方式,个别教师“课必合作”,完全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合作的必要、讨论的可能,一声令下,学生就迅速展开“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公开课,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成了“讨论+问答课”,只求形式上的花哨,表面上的活跃,学习效果反而达不到预期目标。
2、分组随意,分工不明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展开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往往随意随机形成,一般座位近距离的4―6人组成一个小组,这样虽然有利于保证正常的座位秩序和学生的近距离交流,但往往忽视了小组成员内部的合理配比,无法使每个小组合作学习最优化。更有的地理课堂由于人数太多,或所分小组数目少,每组成员太多,或小组成员人数相差甚远,使合作学习课堂不够有序有效。
3、独立思考,时间不足
笔者曾经在上“外力作用”课题时,给学生抛出了12个问题,没有留够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便让其早早地进行小组讨论,由于缺少知识铺垫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讨论难以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只停留在表面,很难深入,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最后教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将知识点讲完了事。也有些地理课堂,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的次数多,但每次才进行了1、2分钟,教师就让学生回答合作讨论成果。实际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完全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透彻,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合作学习让人甚感遗憾。
4、评价总结,单一片面
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予以点评和总结。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或只重视对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均很单一。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进行有效的分组与分工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合理的分组之上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一重要原则。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指小组内部之间每个成员对于高中地理所掌握的程度要有不同,也就是说有的成员地理知识掌握得较好,有的同学掌握得不够理想。同时,对于组间要求每个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大体相当,这样才有利于小组间开展有效的竞争,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2、明确组员职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般来讲,每个学习小组需要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工作,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工作,一名同学负责材料的选择与整理工作,最后还需要一名同学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学习探究成果,所有的活动在组长的计划指导下进行。这样以来,学习小组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地理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地思考问题,逐个地发表见解,最终加以总结,形成学习成果。另外,小组内的分工并非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组内成员经协商后轮流负责相关工作,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3、注意发挥教师在地理合作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调控者,要做好精心准备、适时调整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者调控者、组织参与者的角色,要担起更多的职责,主要体现在:第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条件。主要包括两点: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物质条件即教室的布置力求便于学生组内、组间的交流,便于教师到位辅导;心理条件即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可合作学习方式,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对学生进行耐心辅导。第二,为学生精心界定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遇到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教师要提前做好学习架构的设计工作,设计力求具有开放性、探索性以及启发性。要求学生合作学习什么,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也必须明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限制,以免束缚其思想的活跃性。第三,学习过程中注意适时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若某些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那么将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整体进程,因此,教师必须保证自己积极地介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同学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应予以指正;当小组讨论遇阻时,应予以点拨,引导他们开启思路以保证小组讨论能继续进行;当个别学生或者小组不认真学习时,应予以引导,提出要求。
4、及时总结,多元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合作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论是否正确或合理,着眼点是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和创新度,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必须着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参与的频率、态度、习惯、方式、能力等纳入到评价内容中。同时也必须兼顾对个体的评价和奖励,尤其是每位同学发言后,教师应用一两句话进行即时点评。
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组内、组间、师生互评等形式,以总结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找出改进的办法,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甘秋红.地理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