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06 10:27: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设计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一、认真做好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篇2

一、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构件工厂化制作受环境条件影响小。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促使原有的部分手工劳动建筑工人转变为机械流水线操作工人,实现施工现场无粉尘作业,节省劳动力,节约时间和降低能耗成本,提高建筑质量与效率。装配式建筑构件通过工厂化生产,产品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建筑构件的精确度,保证建筑整体偏差缩小。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缩短施工现场用时,对建造工期有更高的可控性。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集成设计,装配式建筑有利于研究发展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耐火性能、隔音效果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检验得到显著改善。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外墙板不但可以达到质轻、高强与节能,经过引进工艺,可使建筑物的外观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美丽多彩。

二、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人才需求

装配式建筑将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过分依赖的传统建筑岗位将出现大幅缩减。这给传统的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新的挑战。为此,高校需要培训建筑工程人员从传统的劳动方式向新的劳动方式的转变。目前,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链的软硬件基础薄弱,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缺乏工业化的管理思维。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从前期策划管理到技术支撑能力与工程实施经验存在认识不足。构件化的装配式设计流程、装配式的施工过程给设计、施工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发展迅速,对于BIM人才的需求愈发急切,加快培养掌握BIM技术、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工艺技术的技术研发人才迫在眉睫。土木工程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教学内容上,就技术研发、设计、生产、施工及维护方面应加大教学工作量,积极探索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解决我国在这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三、房屋建筑学课程应补充的内容

为顺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应推动建筑构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补充。为建筑业输送具有装配式建筑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1.装配式建筑设计原理内容。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以了解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教学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建构一套课堂教学,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创新构想,把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变为第一次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起点,着力培养学生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能力。2.装配式建筑构造内容。装配式建筑通过形式创想与精细化设计将会出现许多实用的新型构造。从内部结构节点连接到复合多层装修构造等,专业教学一定要紧跟发展需要,及时总结,把成熟、可靠、适宜的内容补充到教学之中。要充分利用国标与地方标准图集中有关装配式建筑构造内容。装配式建筑构造教学中应积极推广三维仿真培训系统的使用,应用三维仿真软件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空间的直观感触。3.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内容。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重新加入关于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教学章节。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应包含: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与管理科学化。现在被大家热谈的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即将发挥重要作用,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对设计、构建、施工、运营的全专业全过程的管理,为装配式建筑信息化运作提供数据支撑。装配式建筑适合实现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成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装配式建筑的实践教学

认识实习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实践环节,通过参观调查装配式建筑,学生对装配式建筑有一个概况及入门的认识,给学生以具体丰富的感知。在认识实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材料,鼓励学生带着资料参观建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装配式建筑构造,提供丰富的辅导资料与教学答疑为学生开阔眼界。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装配式建筑的实地调研,促使学生把课堂学到的概念和实际的建筑实体对应起来,学习被调研建筑中的一些建筑设计策略和装配式建筑技术。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features, analyzes multi-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esign elements, put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 multi-project management needs.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 multi-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项目管理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系统而又完善的管理科学,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项目管理,从工程浩大的鲁布革水电站到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建筑设计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经营者在多项目之间的资源调配、部门之间的协调等方面遇到的冲突和矛盾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已难以满足多项目管理的需要,因此,构建适合多项目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已成为国内建筑设计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建筑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要素

2.1 多项目管理的组织分类

PMBOK定义了三种针对项目管理的典型组织结构,即: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三种,其运作模式和特点各不相同:(1)职能式组织,是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领导,并按专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在项目出现问题时,由职能经理进行沟通。(2)项目式组织,项目组成为企业中的独立部门,团队成员通常在一起工作,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大权限和独立性。组织内的各部门对项目负责人汇报,对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3)矩阵式组织,是职能式和项目式组织结构的结合,它又根据偏向于职能式组织还是偏向于项目式组织还是居于两者中间分为弱矩阵、强矩阵和平衡矩阵[1]。组织中的员工按不同专业归属于不同职能部门,项目组成员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共同组成,在一定的外部约束下完成项目成果。项目组成员接受职能经理和项目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并同时向他们汇报工作。

多项目管理环境下的建筑设计企业,其组织结构形式对企业的项目运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形式。

2.2 建筑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多项目管理由美国的迈克尔•托比(Micha Tobis)博士和艾琳•托比(Iren Tobis)博士提出,多项目管理是站在企业层面对现行组织中所有的项目进行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的项目管理方式[2]。当前,多项目管理也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企业的主要的生产管理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设计企业的多项目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每一项设计任务都是一次性、单独的任务,项目本身在时间、地点、功能以及相关因素上不可能完全相同,只有类似性,而无重复性。

(2)项目对所需资源占用具有非排他性,不同项目可交叉使用。建筑设计企业广泛存在一人参与多个项目和多个项目共用一个设计人员的情况。

(3)从事建筑设计的单位和个人, 必须取得国家或行业认可的资质才能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且设计过程必须遵守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设计规范、规程等技术法规。

(4)设计过程是以智力活动为中心,需要具有各种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按照特定的工作程序、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去完成,设计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设计人员的信息、知识、经验的集成和创新。

(5)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工作互相交叉、各工种工作循环交替,设计周期长,管理和协调的工作量大。

2.3 建筑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设计要素

在多项目管理情形下,项目之间、项目与职能部门之间以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难度大,对建筑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组织结构设计应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匹配。组织结构最终目的是为战略服务的,企业只有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匹配不同的组织结构,才能有效达成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2)合理确定项目组织与行政组织关系。在综合所的组织模式下,大多项目任务是在单一部门内完成的,项目组织隶属于一个行政部门,管理协调较为容易;在专业所模式下,项目组织相对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各职能部门要同时面对多个项目组织,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企业行政组织的专业和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能否满足项目管理的要求,决定了如何调整项目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关系。

(3)根据企业的规模与领导个人能力设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幅度。组织结构设计有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概念,即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反之,管理层次越少,则管理幅度越大;企业应根据规模和领导者的能力合理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不能一味追求组织的扁平化,而盲目减少管理层次。

(4)明确项目组织和行政组织的责权利。在项目管理中,一个项目成员有可能既要向项目组织汇报工作,又要其所属的行政组织领导汇报,当两个组织出现利益冲突时,项目成员往往会倾向于维护行政组织的利益,因此,必须从组织结构上合理分配项目组织和行政组织的责权利,避免利益纠纷而产生多头领导。

(5)构建与企业自身特点适合的多项目运营体系。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在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问题,组织架构的正常运转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体系来保障,运营体系要与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外环境及资源配置等相匹配,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在多项目环境下建筑设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要重点平衡好目前普遍存在的两大矛盾:(1)平衡企业核心能力建设与增加经营触点之间的矛盾,促进企业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提升。传统的专业化的组织模式利于集聚专业技术人才,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但同时也会削弱员工的经营积极性,减少企业的经营触点,降低了企业的经营能力;而传统的综合所模式虽然利于增加企业经营触点,但经营主体受短期利益的驱使而忽视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因此,如何在促进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是建筑设计企业组织设计要解决的首要矛盾;(2)平衡专业垄断与内部竞争之间的矛盾,促进企业多项目管理能力的建设。传统综合所模式下,由于缺少专业分工,各部门业务同质化,内部竞争激烈,造成了企业严重的内耗;在缺少有效的外部市场的情形下,传统的专业所模式则易形成内部专业垄断,增大了专业间协调配合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在保证发挥专业化分工的前提下如何鼓励适当竞争是组织设计中必须解决的另一个矛盾。

3 基于多项目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分析

3.1 国内建筑设计企业传统的组织形式分析

国内大多建筑设计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并采取“院所”两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综合所模式或专业所模式两种,综合所模式的优点在于:与市场的接触点多,增强了市场经营能力;企业与综合所的利益分配明确,综合所产值与所内成员的收入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所内成员的积极性;项目运作过程中部门间协调环节少,沟通管理过程相对简单。而专业所的优点在于:专业人才集聚,相同专业人才的技术交流频繁,利于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人才的专业化整合,为大型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专业分工明确,减少了企业内的过度竞争和摩擦[3]。

综上所述,集中专业优势的专业所与各工种配置齐全的综合所各有利弊,其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多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势。

3.2 基于多项目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为有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建筑设计企业应立足于公司现有资源和管理基础,实行基于多项目管理模式的组织变革势在必行,逐步建立 “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专业化为支撑”的组织结构(见下图):

图1某建筑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简图

(1)按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设置若干专业设计部门。专业设计部门对各项目的本专业设计工作向项目经理负责,同时承担公司专业技术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专业(专项)设计部门的设立解决了公司核心能力建设和能力集聚的的问题;各专业设计部门均设置两个以上,具体根据各专业人员规模和能力状况确定,以保持公司内部的适当竞争,利于激活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这种设置也给予更多人发挥的舞台,增加了市场触点,在保证专业和专项发展的同时也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

(2)构建适于多项目管理的运营支持体系,重新设定项目运营、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财务及信息等职能的管理模式,为项目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后勤支持。项目运营关系见下图:

图2项目运营关系图

与原有组织结构相比,新的组织结构以管理项目化、生产专业化为指导,在纵向保证了适度的集权与分权在横向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专业化的部门设置使专业技术得到最大发挥,公司名、特、优的技术优势也在项目运营中得到体现。

4 结语

建筑设计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没有完全确定的终极目标和最优结果。总之,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只有及时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始终保持与动态环境的匹配才是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4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建筑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投资方仅注重投标与标底价的差距,未深刻意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方案的优化无从谈起,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迫、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等。针对这样的情况,认真审核投标方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达到降低工程投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目的。

1.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1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设计。

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1.2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1.3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由于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2.房屋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策略

2.1重视成本要素

目前成本指标已成为限额设计的一项硬性约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然而,在投标阶段,设计单位的关注点集中在建筑专业,建筑估算往往仅能达到匡算深度。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结合具体的中标方案,对建筑成本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成本限额指标对功能、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等进行全面优化与协调。

2.2关注文化、功能要素

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内涵,广泛涉及到历史、文脉、民族、地域风情、风格定位、建设单位的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且往往难以用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述。对文化要素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表达通常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中标方案能得到评标专家的认可,一般会在文化要素的诠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全面到位。在方案优化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均应对文化要素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反复的沟通与论证,以准确把控建筑的文化定位与建筑格调。

在功能方面,由于招投标之前尚无建筑方案雏形,建设单位对功能需求的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大量技术指标尚有待细化与明确。因而,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基于中标方案对功能要素进行梳理,并逐一验证落实。同时,力争通过功能集成,碰撞、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使功能更趋完善与优化。

2.3加强质量设计与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还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使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2.4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模式

篇5

建筑设计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工程的成本。建筑设计管理需要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控制建筑设计的成本,尽量避免设计缺陷,精细化施工图设计,减少因设计指导不足引发的施工质量事故,保证建筑质量安全。

一、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设计的不合理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师的灵魂,然而设计师的专业知识及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及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建筑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成本,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甚至,有些设计师为了追求建筑结构的独特性,即使知道结构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一些问题,也给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的一定的威胁,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及安全意识,为人们的安全第一道放线。

2、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设计方案影响建筑的直接能源消耗,在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对建筑的直接能耗有较大影响,目前,大部分业主忽略了设计环节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只重视施工招标,让施工单位要让利,对设计阶段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殊不知设计阶段的优化可以带来更多的节约。所以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造成业主对设计阶段管控的忽略。

3、对建筑设计管理流程重视不够

建筑设计具有严格的工作流程,按工作阶段分为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各不相同,每个阶段对不同专业都有具体的工作深度要求。当前设计行业普遍存在着“唯业主论”,处处按业主的思想安排设计工作,虽然从服务的角度无可厚非,但并非所有的业主都了解设计管理流程,并非每个业主都懂得建筑设计中各专业的工作特点,经常出现业主的不合理功能要求得到满足、不合理的工期要求得到执行的现象,最终导致牺牲了建筑工程品质,侵害了业主利益。

二、提高建筑设计有效管理的措施

1、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当要求设计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设计大纲。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在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进行制定,并将制定好的大纲提交业主方进行审定,然后据此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初步设计的审查。对初步设计的审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与设计要求大纲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设计概算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对施工图进行审查。这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应当重点把握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达到标准。审查内容包括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等等。

2、加强设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建筑设计管理分为需求设计、施工方案设计、最初设计的扩充、施工图纸设计各个阶段的施工设计以及设计与施工的配合等几个阶段,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依靠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努力,政府的监管和审查也十分必要,甚至比设计单位自身的管理还要重要。在设计管理中,需要要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满足管理的需要。加强监督力度需要培养大量专业技能较高且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为实现设计管理工作的目标而努力。

3、加强建筑设计人员对于建筑安全性的重视

不同的单位对于设计的要求都不同,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时候在设计单位与业主之间会因为修改图纸而发生纠纷,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须根据实际的建筑工程,对相关规范含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减少图纸或者方案的修改,每一个基本构件的设计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经常总结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工作教训进行反思,对于今后的建筑设计进行经验的累积。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须发挥自身的作用,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正确意识到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等问题。

总结:

建筑设计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的工作,其不仅关乎着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国民享用的建筑的质量,而且考验着我国建筑行业专业设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因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加强提高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设计建筑的结构,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因而,对我国建筑行业来说,抓住建筑设计的要点,推行能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利用的建筑设计方案,提出节约建筑造价的优化设计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6

四年设计院工作期间,从学习技术规范、软件操作、设计方法至能独立完成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设计,从多层、高层至大底盘地下室、基坑支护和挡土墙设计,对主要结构设计规范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之后在开发公司做了一年半的结构设计管理和两年的部门管理协调工作,工作重点由结构转向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沉淀,对强排指标、建筑做法和结构优化有过颇深的研究 ,在专业协同方面,对土建设计和精装点位设计协同方面较熟悉;工作计划性强、执行力高,为人本分,做事踏实负责。

在安庆市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结构设计师期间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 根据项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所内结构设计任务分配;

2. 组织配合其他专业组织完成所里分配的结构设计任务和校对审核;

3. 配合甲方和施工方组织完成施工图审查和图纸会审工作;

4. 及时协助施工方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 组织完成后期服务及相关工作。

在安徽新祥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担任结构设计工程师期间:

1. 负责金港湾项目结构设计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2万方)

2. 制定结构设计任务书;

3. 牵头组织结构优化;

4. 协助参与建筑专业设计管理;

在合肥绿润置业有限公司担任设计部经理期间:

1.事业部拿地强排方案协调对接;

2.督促协调各专业制定专业设计任务书

3.规划方案及施工图阶段各专业、管理、跟进;

4.对接各职能部门及集团设计部协调配合工作。

篇7

一、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

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 建立法人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 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

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 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

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那么建筑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建筑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而最好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建筑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施工的周期更长。

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总之,设计的优化管理,关键在于优化,实质是部分的优化及与整体优化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动态管理,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花费的功夫越大,收获也就越多。

篇8

目前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BIM技术的运用,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建筑产品。

1.BIM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BIM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处理,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层面的含义,建筑组织设计人员对BIM的概念理解不同,所以在BIM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求,部署合理、科学的建筑工作[1]。

我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方面可以对BIM技术进行评价,从实际应用的现状中总结发现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基于此,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生产效率、节约建筑投入成本,缩短建筑工期。近几年,经过我国建筑人员的不断研究,BIM技术逐步为我国建筑行业知晓,我国很多具有资质的建筑行业分别成立了BIM技术小组,以此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指导[2]。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的步骤主要是:建筑项目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维护等,每一个阶段的施工和设计都会应用到BIM技术。首先,建筑设计人员会利用BIM技术设计出建筑软件,用BIM核心建模软件对建筑设计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确定BIM技术层面,提供建筑管理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各种资讯服务,用来解决建筑设计难题,最后,确定BIM技术使用的用户类型,建筑设计人员要积极学习BIM技术,把BIM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和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活动会应用到BIM技术内容[3]。

以上的分析可以充分体现出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建筑设计工作人员要对现有的建筑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建筑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积极组织设计人员应用BIM技术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处理。当然,BIM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要懂得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体现出BIM技术的优势。

2.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发展的障碍

2.1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

建筑设计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同一工种之间的相互协作、建筑师与工程师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单位使用BIM技术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如果设计者不能领悟到BIM技术的精髓就很难驾驭技术要点,同一工种之间的协作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也会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水平,建筑师与设计者对于BIM技术理念的了解不同,很容易扭转建筑设计的思路[4]。来自BIM技术设计中的障碍严重影响了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基于长远发展目标,建筑设计者还是要认真学习BIM技术内容,明确BIM技术应用的特点。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但是要想BIM技术要想更好的应用在建筑产业中,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设计非常有难度,同时,BIM技术要想更好的与建筑工程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还需要在建筑管理的一定范围内,对BIM技术进行模拟。

2.2来自专业应用软件的障碍

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很多设计者会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可以达到先进设计标准,但是众多科学软件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技术冲突。BIM技术软件比较齐全和成熟,国内应用的BIM软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多设计者并不能合理操作BIM技术,使软件的执行能力直线下降[5]。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者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内容,强化自己专业技术的操作能力,使BIM技术可以深入到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内容进行调整。现代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的结合,还需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和模拟,这样才能使BIM技术更加合理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专业应用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并能体现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了突出建筑特点和建筑水平,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专业应用软件对建筑工程进行评价和验证。以此,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使BIM技术可以与现代化科学软件合理融合,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建筑设计的灵感,克服专业应用软件的难度和问题,是提高BIM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基于BIM技术的实际内容,明确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难度,通过技术的融合,使其BIM技术可以达到最优的功能效果,并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设计的性能。

3.BIM技术与建筑设计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3.1BIM技术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篇9

一、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本人认为,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挂帅,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三、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建筑设计质量优化,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产出最佳产品。

(1)在定岗定位人员时即时挑选,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又要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思想中时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差错,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计划。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打出最低的要求线,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首先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然后才是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篇10

1建筑工程设计的常见问题

1.1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二来不经济。再如一些钢筋砼构件的设计,为了增加安全系数而加大构件尺寸,增加了钢筋用量,将纵向钢筋加密设计,钢筋排放过紧,最小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致使现场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振捣无法到位,出现空洞,使得钢筋砼构件强度降低,质量不合格。设计师“思想保守”不应该,但不顾现场条件的“开放”也是错误的。它体现在:有些设计师在建筑创作中大量的搞“怪异造型”和“仿制抄袭”,认为谁的作品能给人带来某种震撼,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哪怕是从国外直接搬过来的东西,就会受到决策者和建设方等首选。实际上这是建筑设计创作的极端表现,这种设计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及整体性,反而降低了设计品位,徒增造价。

解决方法:设计人员的“保守”与“开放”都是建筑设计的误区,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一则可引用竞争机制,开展一些方案的竞赛,促使设计人员在建筑内在结构、外型、使用功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等方面动脑筋。二则设计人员平时要全面培养自己广泛地艺术素养和独到的见解,对国内外好的设计作品要把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作原则。

1.2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例如设计图纸前后矛盾、尺寸不符合实际情况、漏项等现象。据统计,由于漏项与设计变更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在超预算的各种因素中名列前茅。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一些年轻的设计师,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大脑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画图,不能设计。这样怎能保证设计质量,这样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能成为施工依据。

解决方法:设计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对新信息、新设计工具、新设计手段不断充电,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训练,从设计室走出来,深入现场一线,对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要很好的把握等。

1.3知识单一

有些设计人员只精通本专业知识,认为自己是作设计的,于是只关心“设计”的事,只看“设计”书,所有的活动和知识均局限在这个圈子内,以为这样很“专业”,而不去钻研以外的学科,其实是错误的想法。例如他不懂经济,做的设计就不能有效的节省建设资金。

解决方法:设计师应该加强多学科的学习与掌握,才能使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才能够设计出富有内涵的建筑体系。例如要设计一个实验室建筑,就要了解很多与实验方面相关的知识,如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等有害物质如何有效处理,重型实验设备的吨位与运转速度等内容。了解多种知识,才能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1.4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专业之间的配合不到位,比如说暖通空调专业在方案确定后,没有给结构专业提供所有的设备的质量及基础荷载、位置、尺寸等,致使结构专业设计的剪力墙中没有设预留孔洞,给施工带来了困难,也延误了工期。

解决方法: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是众多专业的整体设计,设计人员有必要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合作,以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综合水平。

1.5技术处理措施不当

有些建筑物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如:一栋长约90米的学生公寓楼,对建筑变形的问题,按规范应该设置变形缝,或者采用后浇带。但如果把变形缝的位置设置在房间的中部,既不便于清扫垃圾,也不美观,很不妥当。又如东西走向的办公楼,存在西晒的问题,没有运用遮阳等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解决方法:平时多实践,多与使用者沟通,总结经验,设计时考虑周全,重视细部处理并提高设计自查水平。

1.6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很多建筑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却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如设计得层高越来越低,有的甚至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大多数层高都在3米以下。因为浑浊的空气随热空气上升,下层空气较为清新,层高过低,会影响人体健康。还有窗户的设计尺寸过小,目前窗户的设计由传统的敞开式被推拉式替代,使得窗户的实际通风面积只有以前的一半,达不到通风的要求。

解决方法: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设计时合理地选择建筑的平、剖面形式,利于自然通风;合理地设计楼高,将层高设计在3 米以上,尽量把梁作扁,以抬高空间,增加通风、采光性能等方法。

1.7忽视建筑节能

据统计,建筑业消耗世界40% 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所以,建筑设计注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方面却我们的设计却做得并不到位,如:对于大跨度结构工程设计,总希望将跨度做得越大越好,而结构的高度与材料消耗量、跨度是按照指数关系增加的。跨度增加一倍,结构使用的材料用量增加就远远大于一倍,因此不利于建筑节能。

解决方法:重视节能意识,设计时应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不断学习先进的节能技术,遵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管理规定设计,以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2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进度等之问的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成效。因此,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必须有效地进行综合控制,才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