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3 18:34: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乡镇职能站所扶贫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南部地区范围
兴城镇的原南观和夹河地区、新庄子乡、东莲花院乡、新集镇、尹庄乡、罗家屯镇。
二、优惠政策
(一)制定鼓励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劳务输出的奖励政策。凡是带动农民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及时传递用工信息组织农民有序输出的,不论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鼓励。
1、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xxxx以上,不足2xxxx的奖励10xxxx;组织3xxxx,不足5xxxx的奖励50xxxx;组织5xxxx以上,不足10xxxx的奖励80xxxx;达到10xxxx的奖励100xxxx;超过10xxxx按每增加10xxxx奖励100xxxx的比例递增。年内组织培训达到50xxxx以上的,除享受上述物质奖励外,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命名促进农民增收先进集体或个人。
2、组织南部地区农民到赵各庄矿、林西矿、马家沟矿务工的,每介绍成功一人奖励组织者3xxxx。南部地区每个乡镇全年组织劳务输出超过100xxxx的,奖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及主管领导50xxxx。(二)免收或减收劳务输出的费用。鼓励南部地区农民跨省外出务工,跨省外出务工的,免费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外出人员就业卡》,免收求职登记费、报名费、中介费。下岗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愿意到外地务工的优先介绍并免收各种服务费用。
(三)优先向南部地区各类用工信息,特别是一些条件好的用工岗位(如北京、开滦集团钱营矿、荆各庄矿、唐山矿)用工,优先考虑南部地区困难家庭的农民。同等条件下,优先输送。
(四)为到开滦各矿务工的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对返乡创业吸纳人员就业1xxxx以上的,由我局命名促进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吸纳5xxxx以上的,由我局命名乡土拔尖人才;吸纳10xxxx以上的,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命名促进农民增收先进个人;吸纳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有关的再就业扶持政策。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南部地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建设。选配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劳动保障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为依托,摸清南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底数及求职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务输出。
一、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198”政策落实,切实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截止2020年4月21日,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参保条件的应参保人口(0000)人,其中参加当年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或同类型保险)的(0000)人,参加当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达到100%,享受参保费用(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贴政策(4000)人。
建档立卡贫困患病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按规定转诊的住院医疗费用,通过政府兜底机制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均达到要求(14、15年退出户;16年、17年脱贫户实行差异化兜底报销比例80%)。截止2020年4月21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住院(2358)人次,总医疗费用(1317.031888)万元,报销医疗费用(1222.583133)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954.321636)万元、统筹基金二次支出(51.404219)万元、大病医疗基金支出(61.355391)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出(120.521553)万元、财政兜底基金支出(34.980334)万元、医疗兜底手工补差(0)万元),住院报销达到90%。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门诊特殊慢性病卡,按规定在县域内或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用,通过政府兜底机制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到要求(14、15年退出户;16、17年脱贫户实行差异化兜底报销比例70%)。截止2020年4月21日,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患者(3603)人次,总医疗费用(115.237626)万元,报销医疗费用(104.863856)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79.114957)万元、大病医疗基金支出(2.620862)万元、统筹基金二次支出(2.659704)万元、医疗救助基金支出(15.123115)万元、财政兜底基金支出(5.345218)万元、医疗兜底手工补差(0)万元)。
(二)在定点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全区范围内各项医疗保障政策的“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根据自治区医保局的统一部署,加快社会保险“一门式”经办管理信息系统安装使用。安排经办人员到自治区医保局医保局参加业务培训,区医保局对定点医疗机构经办人员进行培训,从2019年6月14日起正式启用广西社会保险“一门式”经办管理信息系统。
我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兜底保障和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仅支付不高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10%,门诊特殊慢性病的,仅支付不高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20%,其余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及商业保险公司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如在县域外定点医疗机构无法直接结算的,由个人持相关票据向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核报,保险公司负责支付医疗兜底保障费用,按“一站式”直接结算。
(三)全面实施区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我区共辖11个乡镇、12个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根据区扶贫办提供国扶系统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4月7日,我区总贫困人口42288人,根据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业务应电子平台)显示,截止4月21日我区常住符合签约条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签约42236人,签约率99.88%。并按照公共卫生要求定期进行随访。优先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治。
(四)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办理进展情况。制定和印发《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鉴定发证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29种特殊慢性病集中认定的通知、关于第二次开展贫困人口门诊29种特殊慢性病卡办理工作的通知、关于第四次开展贫困人口门诊29种特殊慢性病卡办理工作的通知等四份文件,先后4次组织区人民医院及市精神病医院多名专家深入到各镇开展慢性病集中认定,对确诊的患者当场发放慢性病证并及时录入医保系统,确保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落到实处。根据各镇上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4月21日全区疑似患门诊特殊慢性病5965人,符合办理条件5556人,已办卡5556人。
(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情况
1、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将区中医医院列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建设。
2、卫生院建设标准化建设情况。全区共有卫生院12所,目前业务用房面积达标12所,已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
3、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情况。全区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政府办村卫生室,共建设成178所,已全部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村卫生室都配备有一个具有乡村医生资格以上的村医。辖区村卫生室均实现医保结算。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医疗救助工作开展不畅。机构改革后,医疗救助工作衔接不畅,目前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工作尚未开展。
(二)贫困人口慢性病情况改变,检查办证有延后。慢病属于进展性疾病,原来摸排检查不没达到29种慢性疾病办理标准的患者,病情改变达到办理标准未能及时办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做到“应办尽办”。建立贫困人口慢性病办证情况长期排查机制,对于贫困人口疑似慢性病未办证人员,由当地乡镇政府组织乡镇卫生院、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及村医加强跟踪随访和健康管理,督促及时就医、确诊,及时申请办证;对于疑似精神障碍、癫痫患者,由各乡镇政府组织到专科医院检查确诊。对于未达到发证标准或不属医保慢性病病种范围的,统一报送至区医保局,医保局加强与扶贫部门沟通,确保部门数据一致,各有关部门(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签约医生等)要统一口径,共同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医保部门继续加强与民政局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协调沟通联系,确保贫困人员按政策规定结算报销,重视机构改革后职能移交的相关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全面做到“应签尽签”继续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家庭医疗的职责。真实做到“签约ᅳ人、履约一人”,做到应签尽签。加大健康扶贫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认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环境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态家园建设为切入点,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多能互补,推行清洁能源入户,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夯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1、抓好沼气推广利用。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4000户,新建中小型沼气工程10处。户用沼气建设以各乡镇的项目村、示范村为重点,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线两片”、“一点两线”中,尤其是各乡镇拟定的新农村试点村、示范村必须突出配套沼气“一建三改”。
2、加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乡镇服务站功能,新建1个乡镇沼气中心服务站,沼气后续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
3、加速推进多能互补。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56台、生物质炉3000台。
4、加强技术培训和实用知识普及。培训各类沼气技术人员120人,保证沼气入户的村至少有一名沼气技术员,完成对新建沼气农户的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培训任务。
三、建设标准
1、户用沼气建设。户用沼气建设包括“一建三改”,即建沼气池与配套改厕所、改猪圈、改厨房同步进行,实现庭院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美观。
2、多能互补推广。省柴节煤炉灶推广,由政府招标采购成型炉灶,配件的质量满足技术安装要求,并由专业施工人员负责安装,安装省柴节煤炉灶的农户需配套改厨;太阳能推广,由政府招标采购太阳能热水器,配件的质量满足技术安装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农户配套洗澡间设施。
3、沼气工程建设。在农村集中的居民小区、大中型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开展沼气工程建设,沼气工程建设必须配套预处理池、发酵池、储气柜、输配系统和燃气设施。
4、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农村沼气服务站要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固定办公地点、有经营服务门店、有专门服务热线、有业务熟练技工、有完善服务制度、有专业服务设施;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也要达到有专人负责、有服务电话、有配件货柜、有维修工具、有进出料设备、有服务记录等相关标准。
5、沼气技术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和再就业相关政策,大力培训沼气技术服务人员,要达到“四懂”、“三具备”。即懂相关政策法规、懂沼气基本原理、懂安全使用常识、懂综合利用技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建池指导能力、具备管护维修能力。经过培训的沼气用户达到“四掌握”,即掌握沼气发酵原料收集处理技术、掌握日常管理技术、掌握安全知识、掌握“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应用技术等。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农村能源建设任务重、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县政府成立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宗惠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国明同志任副组长,县农业局、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务局、卫生局、住建局、林业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能源办,负责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组织实施、督办协调等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组建工作专班,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2、注重统筹结合。各地、各部门要以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为契机,结合实际推进沼气建设。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抓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机遇,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促进能源再生利用,净化农村卫生环境;二是与挂村帮扶相结合。县直挂钩扶贫的单位要帮助所挂村做好规划,扶持资金物资,办好样板示范,引导发展沼气;三是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沼气利用实现农民增收;四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各地要结合实际,围绕畜牧养殖建沼气,通过沼气利用处理粪污、维护环境,并大力推广“猪一沼一茶(果、菜、粮、烟、桑)”等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一)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方面
一是对机关原有科室及人员进行了优化合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按照《沧州市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主动对接、配合有关部门,将盐业执法相关职能划转入县市场监管局。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对全县10个基层供销社服务中心、2家农村电子商务公司、1家盐业公司和1家鞭炮公司,继续加大指导服务力度,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组织基础,使其充分发挥了良好职能,为全县供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开放办社方面
今年以来,经过对全县农业领域发展前景良好、规模较大、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深入调研和全面审核,将xx县顺诚粮棉合作社吸纳加入县供销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入县供销社。
(四)土地托管方面
今年7月份,我们研究起草了《xx县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实施意见》,并已经县政府同意印发实施,预计到2022年,全县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面积将达到40万亩。
(五)农村电商和供销现代物流方面
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重点推进了xx县云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了快递分拣中心和物流仓储中心,大力实施了乡镇配送节点和村级公共服务站(点)建设,为实现农村物流网络全覆盖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占地2000平方米,电商网络销售总额达到990万元,建设电商村级服务站点473个,培训电子商务人员120人;建成物流配送中心1个,占地6000平方米,仓储面积1000平方米。
(六)农村产权交易方面
注册成立了xx县农村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研究起草了《xx县农村产权交易暂行办法》,现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待《暂行办法》正式印发后,即可全面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工作。
(七)扶贫攻坚方面
一是通过金融扶贫担保中心,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以来,共走访全县10个乡镇、43个自然村、72户贫困户,为18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共计82万元。二是通过云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农副产品展示与销售,农产品销售信息100余条,帮助贫困户销售西瓜10万余斤、果蔬5万余斤、宫面3千余斤,得到贫困群众的高度评价。三是协调有关部门为所包贫困村实施了道路维修改造、变压器安装、村委会维修改造等项目建设,并为47户74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落实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截止到目前已完成预算收入950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7181万元,其他资金收入2326万元。
2.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严格执行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工作纪律,确保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到位。上半年共发放涉农补贴10大类,惠及18264余人次,发放金额1475余万元。其中:农村五保补助73.77万元;农村困难群众补助937.22万元;农村残疾人补助109.73万元;农村贫困生补助27.64万元;孤儿补助11.92万元;临时救助0.93万元;农村计生奖扶57.77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3万元,农村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4.19万元;村组干部报酬和补贴资金179.6万元。各项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民手中,切实做到了乡镇扶贫等资金在内的惠农资金准确、及时落实到老百姓存折卡中。
3. “三资”监管有效规范。镇“三资”监管中心在镇委、镇政府及财政所的正确领导下,加强财务管理,推进阳光村务,“三资”监管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资产资源运行平台,严格合同管理;依照省、市“十四项管理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居)监委会职能,民主理财,实行“六字合章”和“七关联审”制度,严把收支关、公示关;盘活村级存量资金,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积累。截止目前为止,上半年度监管村级资金:收入合计为475万元;支出合计为730万元。通过有效监管,增强了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运行机制及各项指标逐步提高。
4.稳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
作为民生工程联络单位,积极统筹协调全镇民生工程的实施、宣传、迎检、考核,落实民生工程材料、信息、报表报送等工作。加大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在制作宣传录音不断播放的同时,发放宣传公开信、悬挂宣传条幅、更新大型宣传牌等方式进行有效宣传,真正提高了民生工程知晓率,提升了满意度。
我镇民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和群众满意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确保我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积极参与新农合资金的收缴工作,此项工作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财政所积极配合,及时收缴划转参合资金并按时向镇政府报送进度。
兴城镇的原南观和夹河地区、新庄子乡、东莲花院乡、新集镇、尹庄乡、罗家屯镇。
二、优惠政策
(一)制定鼓励促进*地区农民劳务输出的奖励政策。凡是带动农民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及时传递用工信息组织农民有序输出的,不论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鼓励。
1、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人以上,不足20人的奖励100元;组织30人,不足50人的奖励500元;组织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奖励800元;达到100人的奖励1000元;超过100人按每增加100人奖励1000元的比例递增。年内组织培训达到500人以上的,除享受上述物质奖励外,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命名促进农民增收先进集体或个人。
2、组织*地区农民到赵各庄矿、林西矿、马家沟矿务工的,每介绍成功一人奖励组织者30元。*地区每个乡镇全年组织劳务输出超过1000人的,奖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及主管领导500元。
(二)免收或减收劳务输出的费用。鼓励*地区农民跨省外出务工,跨省外出务工的,免费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外出人员就业卡》,免收求职登记费、报名费、中介费。下岗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愿意到外地务工的优先介绍并免收各种服务费用。
(三)优先向*地区各类用工信息,特别是一些条件好的用工岗位(如北京、开滦集团钱营矿、荆各庄矿、唐山矿)用工,优先考虑*地区困难家庭的农民。同等条件下,优先输送。
(四)为到开滦各矿务工的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对返乡创业吸纳人员就业10人以上的,由我局命名促进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吸纳50人以上的,由我局命名乡土拔尖人才;吸纳100人以上的,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命名促进农民增收先进个人;吸纳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有关的再就业扶持政策。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地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建设。选配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对他们定期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劳动保障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为依托,摸清*地区劳动力资源底数及求职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务输出。
2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2.1工作量与农技人员配置不协调。营上镇农技办现在册人员为10人,在岗3人,承担了原农技中心17人、农机站8人、水果站5人、水厂站2人和食品安全检测站所有职能,主要是负责党委、政府、农业局机关和局属19个站所,农机局属6个站所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其他相关单位安排的工作;负责全镇农作物优良品种及配套综合技术等11项重大科技措施的推广;完成绿证、职业农民、新增转移劳动力、新型农民培训;落实各种惠农资金和数据收集、整理、核实、上报和兑现等工作。2.2改革频繁,农技推广队伍不稳。2009年,随着乡镇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畜牧、农机相继独立,农业经济综合服务中心仅留农技、农经职能,有农技人员5人。2011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撤销农业经济综合服务中心,成立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辖农技、农机、林业、水务、农经和畜牧6站所的所有职能,农技办4人,其中1人为政府公务员。截至2016年10月,农技(机、农经)办在册人员10人,在农技岗位仅3人,其余7人被借用。其中,党委组织办1人,镇纪委1人,农经站1人,扶贫办2人,县发改局1人,人事办1人。2.3人员老化,非专业比重加大。从年龄结构看,在册10人中,35~40岁以下2人,40~50岁4人,50~55岁4人;从所取得专业看,未取得农业专业资格的6人,取得农业资格的4人;从所取得职级看,小教2人,中教2人,农业中级4人,农机中级1人,农业初级1人。2.4经费短缺,设施落后,不适应现代农技推广。一是近年来由于经济转型,资源型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财政吃紧,投入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费十分有限;二是2014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项目配置了3台电脑,以前只有1台内存为512M的电脑,到目前还没有复印机。2.5高级岗位设置少,岗位竞争激烈。譬如营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设中级岗位3个,实际从事农技推广或在编不在农技推广岗位的中级人员6人,差额3个,由于管理不规范,形成了在农技岗的争农技岗位,在编不在农技岗的也来争农技中级岗位,取得农技推广资格的争,没有取得农技推广资格的也争,严重地影响了团结,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不利。
(一)成立工作专班,组建劳务就业组织员队伍。我县为切实做好稳的就业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县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二是印发了《**县劳务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县乡镇党委政府有组织劳务就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工作效果。三是完成了县、乡、村、组四级劳务就业组织员队伍的组建,并对全县1761名劳务就业组织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二)建立三个台账,有针对性引导就业。结合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排查工作,逐户摸准返岗就业人员、外出就业意愿人员及就近就业意愿人员底数,建立“三个台账”,分类施策,有针对性的引导就业。一是精准建立非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重点掌握好务工就业的详细地点、收入,重点掌握富余劳动力就业意愿,重点掌握边缘户的务工就业状况和务工收入。二是精准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通过“户户见”“一对一”的方式,由各村级作战队收集整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三是精准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针对疫情影响,各乡镇(街道)以战队为单元动态统计返乡人员,重点掌握返乡原因、就业意愿,做到摸清对象、掌握需求。
(三)加强公岗兜底,助推贫困劳动力就业。根据州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下达的“八个一批”劳务就业扶贫岗位开发指标任务,督促指导专班成员单位、各职能部门、乡镇挖掘开发就业岗位,及时录入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劳务就业岗位数据库,并做好岗位推荐促进就业。截止到目前,我县公益性岗位带动就业6739人。其中,全日制公益性岗位232名、就业援助补贴岗位人员1427名、护林1939名、保洁员590名、信息辅助员936名、卫生防疫消杀员140名、环境监督员2名、临时城镇公益性岗位65名、临时乡村公益性岗位198名、护路员601人,管水员609人。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和县内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按照“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培训就业脱贫一批的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我县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了**县红四方技能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业培训学校、**职业培训学校4家培训机构承担我县劳动力培训工作。截止目前,2020年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培训及统计培训了131期,培训人次6615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5755人次,培训易搬劳动力2085人次。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65人次;二是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及创业发展等开展技能提升培训1227人次;三是开展家政、护工、美容等培训486人次;四是开展以电工、焊工等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27人次;五是围绕生态护林员、农村电子商务、食用菌培育、以工代训等753人次;六是职业技能长期教育培训157人次。
(五)深入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基本信息。按照省、州、县相关工作要求,从人社部门职能出发,开展了全县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详细登记了贫困劳动力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意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等相关信息。同时,我局将建档卡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边缘户劳动力“三类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作作为当下的核心工作来抓,按照户户见面、人人发动的要求,进一步核实核准对象,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确保实现“三类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六)发挥企业优势,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紧密围绕“建平台、送岗位、送政策、助脱贫”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积极开发合适岗位,主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为企业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为贫困劳动力搭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平台,不断拓宽我县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与县工信、发改、园区等部门对接,全面了解我县复工复产企业情况,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就业扶贫车间扶持力度,挖掘县内招聘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积极引导、鼓励务工人员到园区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24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254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639人(易搬劳动力346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620人。
(七)做好后续服务,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就业。结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了17条硬核措施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要求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尽快确保政策在我县落地见效。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组织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申报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兑现到县外省内和省外就业的贫困劳动给予500元和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对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开展劳务输出跟踪服务符合条件的,按照服务人数,兑现每人500元的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今年以来,今年以来,共审核发放促进就业再就业补贴资金1437.77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163.8万元,社保补贴180.61万元,就业扶贫援助补贴575.36万元,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63.61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365.68万元,创业平台创建补助50万元,自主创业补贴1万元,求职创业补贴16.9万元,吸纳贫困劳动力一次性补贴1.9万元,创业创所租赁补贴13.95万元,就业奖励2.32万元、职业技能证书费1.02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62万元)。
(七)增强扶持力度,提升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本着“创业贷款发放要切实服务就业创业和脱贫攻坚”的原则,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为贫困对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确保贫困对象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共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6笔,2207万元(其中为23家小微企业贷款413万元),带动592人就业(其中妇女319人)。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人员,在创业贷款贴息上给予倾斜,充分发挥了创业担保贷款有力扶持创业就业的积极作用。
(八)加强劳务协作,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一是在与**签订稳岗协议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前往出发到**市、**县、**市三地对接交流劳务就业扶贫协作工作和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且与**、**市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二是在**就业大厅开展**•建德2020年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建德企业有7家,提供 247个岗位,专车免费接送劳动力“现场”寻岗。有300余名求职人员参与招聘活动,发放招聘宣传单200份,现场初步达成就业协议33人。三是在春茶采摘的高峰期,积极与建德市对接,并落实组织采茶人员方案,通过驻村干部、乡镇干部大力宣传成功组织43名劳动力赴建德市从事近1个月的采茶工作,采茶期间务工人员人均基本工资为200元/天。四是围绕稳定就业,积极开展岗位宣传和收集工作,并于7月27日在县就业服务大厅举办“**县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此次招聘会,用人单位包括省外县内共70余个参加招聘,省外主要为浙江省建德市、浙江省海盐县,江西省瑞昌市“两个省三个市县"的大中型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岗位共1980余个,县内企事业单位见习生岗位228个,共计提供就业岗位2200余个。五是结合我省双创活动周活动,县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运用到**、***“三省五市”收集的2816个普工岗位和1095个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精准筛选符合16--55周岁劳动力的工作岗位,积极组织开展**县2020年秋季“秋收损 务工补”招聘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易搬户、边缘户“三类人员”劳动力和农村其他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推荐,引导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通过增加务工收入,全力弥补秋收损失,有效巩固脱贫质量和脱贫成效。六是11月30日—12月3日期间,集中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为122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服务,举办专场招聘会一场,参加招聘的单位数32个,提供就业岗位421余个,发放就业政策等宣传资料500余份。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就业压力有所增大。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复工时间普遍推迟,劳动者返岗就业延迟,招聘用工总量下降,就业增长放缓。
(二)就业稳定性有待加强。部分行业企业稳岗压力上升,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劳动力流动受阻,且坝区和林下产业带动就业的连续性、持续性不强,季节性用工较多,部分劳动力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功能不全,权责错位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对其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的行政事务负责,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文化生活负有组织领导、协调指导、服务等职责。但因多年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的影响,乡镇功能不全,权责错位。保靖县现行乡镇机构或部门驻乡镇机构可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国税、地税、工商等由上面垂直管理的机构。这一机构县乡两级政府都无实质性管理权,乡镇对其实质性监督权都没有。第二类是公安、司法等行政机关派驻机构、一般都是“人、财、物、事”全部由县级主管部门管理。第三类是广播、林业、国土等事业站所。由县直主管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但事实上人、财、事等主要由县直主管部门管理。第四类是综治办、民政办等乡镇内设机构,一般都是由乡镇管理。以上前三类的机构因其“人、财、物、事”管理权全部在上级主管部门,乡镇实质上只是“一张皮”。县里布置一些如综治、计育等工作任务不能通过县对乡镇直接布置,而多是通过县政府对县直部门县直部门对站所,再由站所向当地乡镇“布置”,使乡镇对本地区工作不能整体安排,在调查中很多乡镇领导抱怨说:“现在不是部门围绕政府转,而是政府围绕部门转”。部门站所人员是“大使”和“饮差”可向乡镇“要价”和“讨价还价。”“部门站所有事政府必需牵头,而乡镇政府有事召开部门站所负责人会议都很难到齐。”人事权、执法权等权力在部门,乡镇权小责大,权责不相适应。
(二)机构臃肿,人员过多
过来,机构设置由于受“上下对口”,“因人设岗”的影响,乡镇机构经历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过程。我县乡镇所在地主要设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站、水管站、计划生育办、计划生育服务所、广播站、畜牧站、经管站、国土所、卫生院、预防保健所、学区、中学、文化站、财政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内设机构以及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派出机构。这些站所除乡镇自设的机构外,都是按主管部门的意愿核定的编制,又因其“四权”多在主管部门,少数单位为了部门利益,集中权力,设片站或中心所,这些人员游离于县乡管理之间,造成“县里管不好,乡镇管不了,百姓找不到”。机构之间、职责难分、重房叠床、人员无所事事。
(三)财政压力大,农民负担重
保靖县是中央扶贫的贫困县,财政每年入不敷出。乡镇大多数事业站所,仅有人头费而无事业费,为拓展业务,提高收入,不得不向社会收费,或利用行业优势变相收费。极少数站所人员,还有“放水养鱼”的想法,即对村民违法事件不加预防,或视而不见,待违法事实已经构成再去处罚(多为罚款),而增加本单位收入,从而加重百姓负担,无形中成为“多一个站,百姓肩上多一块砖”。在收取税费中,由于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分别去收,在百姓中造成“送走国税,来地税,走了地税,来工商税。最后怨恨政府和村委会”的结局。影响干群关系。在调查中,干部群众纷纷反映乡镇机构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不改将有损政府形象,影响干群关系,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
鉴于上述存在的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认为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完善功能,理顺关系,明确权限。按照“简政放权、权责统一”,“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把该下放给乡镇的权力全部下放给乡镇,并通过
(一)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年初,我县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大会,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分解下达各项控制指标,并收取目标管理保证金。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县安委会制发了《xx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根据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县”、“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的要求,及时修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和计分办法。参照县里做法,乡镇与责任区、站所、村(居)委会、主要生产经营单位,部门与下属机构和单位,全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乡镇、各部门也完善了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责任分解到岗,明确到人,并收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保证金,将安全生产纳入了干部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极大地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对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各乡镇都明确了一名乡镇领导、一套班子、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监管。同时,县局对主要生产经营单位,乡镇对其他企业普遍收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并定期检查打分,年终兑现奖惩,有效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产煤大镇推行的全员安全责任制,要求企业与班组、班组与人员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在每月应发工资中预留安全风险金,年底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实行重奖或重罚,实实在在地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班组和从业人员。
(二)持续加强安全监管网络建设。为夯实工作基础,为争创“安全生产示范县”、“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造条件,今年我们指导和督促各乡镇进一步加强安监队伍建设、完善安全监管网络。一是完善乡镇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议事和例会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安委会的职能。现在,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每季一次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会后形成会议记录,这已成为各乡镇的安监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二是继续加强乡镇安监站建设。今年,我们在全县大力推行安监站标准化建设,各乡镇均为安监站配备了专门办公用房、专用办公设备,并保证工作经费。锁石、花门、杏子铺等乡镇进一步充实了乡镇安监站力量,绝大多数乡镇配备了3-5名专职安监人员,全县乡镇专职安监员由63名增加到72名。各安监站的自身建设也进一步加强,普遍实行了安全生产台帐化管理,安全管理制度、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图全部上墙,安全执法文书、企业管理台帐都较为规范。三是提高乡镇安监人员执法水平。今年,我们精心组织编写了《安全生产执法》等书籍,对各行各业的安全监管执法制订了标准和格式,并下发至各乡镇。5月份,我局举办了两期乡镇安监员培训班,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所有乡镇专职安监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考核合格的颁发《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安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四是将安全监管网络延伸至最基层。各乡镇按属地管理、分块包干的原则,明确了村(居)委会的安全信息管理员,并将安全生产列入驻村干部日常工作重要内容。通过我们的努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日趋完善。
(三)稳妥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一是全面完成矿山企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扫尾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加大力度,督促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加大投入、整改隐患,今年又有4家煤矿、23家露天采石场?16家拟建企业与专业设计单位签订了合同,有望在近期内完成设计并开工建设。
我们还加大建整扶贫工作力度,积极服务基层群众。今年来,我们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沙塘乡大石村提供支农资金15000多元,整修了1.5公里村级机耕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局党员干部还与11户贫困家庭结成对子,实行“一帮一”帮困扶贫。
今年以来,我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受编制限制,我局工作人员过少,监管力量相对不足,无法实施全面有效监管。二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难以完全落实到位,生产与安全的矛盾还很突出。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基础较差,与本质安全尚有较大距离。
下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县”、“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大力推行乡镇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模式,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力求将问题解决在最基层。争取年内全县16个乡镇全部通过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验收,10个以上的乡镇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