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7 08:17: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物理学史总结

篇1

1.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1.2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1.3强调意义接受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2.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

2.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2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2.3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2.4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

篇2

如何充分发挥测试的功能,更深层次地分析测试的数据,进一步运用测试的数据和学生答题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诊断、准确分析和有效指导,值得思考和研究.为此,尝试构建一种针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诊断,其目的在于依据测试的试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教师分析教学和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一道试题为例说明分析与诊断的设计思路和内容要求.

二、分析与诊断应建立在规范命题的基础之上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诊断,应该从命题的环节开始.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者要有编制清晰的命题蓝图,对整个试卷做好规划.同时,对每一道试题都要加以认真研究和揣摩,使每一道试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以及典型模型,便于教师和学生对测试结果的分析.

图1

试题 如图1所示,滑板运动员从倾角为53°的斜坡顶端滑下,滑下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在斜面底端有一个高h=1.4 m、宽L=1.2 m的长方体障碍物,为了不触及这个障碍物,他必须距水平地面高度H=3.2 m的A点沿水平方向跳起离开斜面.已知运动员的滑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已知sin53°=0.8,cos53°=0.6)求:

(1)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运动员不触及障碍物,他从斜面上起跳后到落至水平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运动员为了不触及障碍物,他从A点沿水平方向起跳的最小速度.

该题的知识立意: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规律、滑动摩擦力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该题的能力立意:将斜面上的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包括对物体受力的分析、运动性质的分析以及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试题采用的典型模型是质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

三、分析与诊断的内容

每次测试结束之后,要通过阅卷及时统计学生对试题的解答情况,对学生的解答给予认真的分析,不仅要给出成绩的统计情况,而且要针对试题和学生的解答情况给出具体的分析,作为学生自我诊断的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点拨思路,从试题的立意入手,分析试题的解答思路.

学生在紧张的测试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对试题的的解答,没有时间去深究试题的立意.因此,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有必要对试题进行详尽地分析和解答.同时,对试题解答的过程也给出规范表达的范例.如对前面的试题可以给出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规范的解题过程两个方面.

解题思路.运动员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沿斜面滑下,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运动员沿斜面方向受到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和摩擦力作用;第二个过程运动员从A点沿水平方向跳起后做抛物线运动.此过程中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题的过程.(1)设运动员连同滑板的质量为m,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53°-μmgcos53°=ma,解得运动员在沿斜面滑下的加速度a=g(sin53°-μcos53°)=7.4 m/s2.

(2)运动员从斜面上起跳后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公式H=gt2/2,解得t=0.8 s.

(3)为了不触及障碍物,运动员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起跳后竖直下落高度为H-h时,他沿水平方向的运动的距离为Hcot53°+L,设他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时间为t′,则H-h=gt′2/2;Hcot53°+L=vt′,解得v=6.0 m/s.

2.分析问题,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障碍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教师归纳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供学生在诊断的过程中参考.即使一部分学生对该题的解答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对这些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教师要从阅卷过程中认真总结学生的典型问题并加以归纳和整理.

如前题中的典型问题主要在第(1)问和第(3)问.第(1)问的错误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出错在于计算;第二种出错在于三角函数,把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写成了mgcos53 ,把对斜面的压力写成了mgsin53 ;第三种错误是对受力分析不明确,把正压力想当然地认为是等于mg.第(3)问题出在三角函数和研究过程的选取.三角函数出错的同学把运动员竖直下落高度为(H-h)时,他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写成了L+Htan53 ;研究过程上出问题的同学认为发生(L+Hcot53 )的水平位移的过程中,下落的高度是H.

3.归因分析,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所在

归纳典型问题之后,要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归因分析,使教师和学生对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分析,诊断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恰当的弥补措施.

如前题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三角函数的表示上,说明学生对物理中所用到的数学关系尤其是几何关系不够熟练,这也是一部分学生数学能力不够的表现.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出现障碍和偏差,其原因是由于对一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分析方法还不够熟练.

4.反思教学,结合试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从测试中反映出的问题,折射出了在学和教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要依靠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针对问题分别对于学与教给出具体的指导.这也是对测试进行分析与诊断的真正目的.

如对上题诊断的结果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从教的角度来看,因为多数学生的问题出在三角函数的表达,所以平时教学中应进一步夯实基础,对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要认真落实,不能认为其比较简单而忽略.对典型物理模型的分析过程要更加重视,尤其要带着学生对典型的物理模型中的运动和变化过程逐步分析,使学生真正掌握分析物理过程的基本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对解题过程的规范思维和表达,按照运动过程规范地进行思维,规范地画出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草图.

从学的角度看,首先分析自己在该问题上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受力分析、物理过程分析还是三角函数关系.加强解题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按部就班地画受力图,明确相应的平抛过程发生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搞清楚相应的三角函数关系.

5.注重提升,给学生相近的试题,对问题进行弥补

为了帮助学生弥补不足,仅仅靠前面的总结还不够,还需要针对试题给学生几个与原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以2~3个习题为宜.让学生通过练习再次巩固相关的知识,强化有关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同时要注意,所给的试题要与原题相匹配,不宜过难或过易.

如针对前题可以给出以下的相似试题.

图2

(1)如图2所示,一高度为h=0.2 m的水平面在A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 0~5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求小球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g取10 m/s2).

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小球沿斜面运动,则hsinθ=v0t+12gsinθ・t2,由此可求得落地的时间t.

问: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求出所需的时间;若不同意,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答案:0.2 s)

图3

(2)倾斜雪道的长为25.0 m,顶端高为15.0 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3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0=8 m/s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g=10 m/s2)(答案:74.8m)

三、分析与诊断的使用效果

以上的分析与诊断在笔者所在地区的连续两个学年度各次统一练习过程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学生反映对学习的帮助较大,而且教师也普遍反映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一次的命题意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清晰,对学生的指导更加具体而且针对性更强.

篇3

一、两种教学方式的探析

本文的综合议题就是高三总复习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结合运用,要让两者互相联系、融合,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从而为学生高考贡献一份心力。在没有探究两者结合运用之前,我们先分别分析一下探究式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认真剖析一下两者的优缺点。

1.探究式学习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强,主要倡导广大高三学生在物理总复习中,要坚持独立发现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去自主发展学习。展开了说,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探索、钻研的途径去获取知识,同时来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通过学生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知识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法的缺点是:探究式学习可能用的学习时间更多一些,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点都适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这种学习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过多地使用这种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和复习得不系统、基础性知识掌握得不牢等缺点。

2.接受式学习方式

在接受式学习中,老师的主动性更强一些,学生基本都处于被动接受型,此种学习方法主要倡导广大高三学生在物理总复习中,跟随老师的思路系统地、全面地、按部就班地扎扎实实复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更着重于巩固记忆、强化训练,就是“我讲你听、不会就问”“多听、多记、多练”步步为营的教学复习方式,是比较传统也比较见成效的方式。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比较僵化、不生动,在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和锻炼学生动手上做得不好,有死记硬背之嫌,训练习题过多显得机械,有时摆脱不了“讲―练―讲”的“题海战术”。

二、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运用

为了能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求得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我们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方式巧妙、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保证高三物理总复习普通知识的规律化、零碎知识的系统化,还要充分保证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和能力品质,保证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1.接受式学习来奠定复习基础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接受式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必须带领学生按照接受式学习方式将物理中力、热、电、光、原子五大专题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公式等基础知识,都要通过接受式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记忆和训练。在这一轮复习中,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把高中物理知识的所有知识点都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扫描,系统化地把检测的知识梳理一遍,为全面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除了基本概念和各类公式等,还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如下10种物理基本分析方法:①受力分析方法;②运动分析方法;③过程分析方法;④状态分析方法;⑤动量分析方法;⑥能量分析方法;⑦电路分析方法;⑧光路分析方法;⑨图像分析方法;⑩数据处理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和传授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训练,通过大题量的训练来巩固知识和方法,这样也为与探究式学习法很好地结合打下了基础。

2.探究式学习来增加能力和积极性

物理不同于一般学科,不仅仅关乎高考人才的培养,也在为国家各个高、精、尖的领域培养和输出人才,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主研究和研发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即便是在高三物理总复习时期也不要忘记物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科学地教学、学习和复习中使用探究式教学学习方式。例如,在探究式学习“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章节时,不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要学生自动导出相关公式,探究式教学就可以宣告成功。这节课的知识点虽然相对简单,单摆的周期公式也比较容易记忆,但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决定单摆周期的各个因素,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测定不同摆长的单摆周期,除了一些简单的引导之外,所有计算程序都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测得的9组数据与图像法结合起来进行数据分析,即T∝■,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找出T与g的关系,T∝■/■最后在辅导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下,得出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我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把公式的来源、相关公式及其他物理知识点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中,比死记硬背记忆得更牢靠。

3.两者相辅相成的结合

在通过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发挥他们记忆存储的优势,展开新一轮的总复习。可以采取对比、归类等各种互动式的方法,实行活化性的知识再促进、再消化,当然这样的促进和消化是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为根本的。有了这样一个根本,就可以有效地把接受式与探究式两种方法成功地结合起来。比如,对高中物理中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章节图像的深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对v-t图、p-v图、u-i图、EK-v图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学生的深入探究,让他们将原来看似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综合、有效地连接、联络起来。除此之外,学生在通过对图线的纵轴、横轴等含义的图貌结合的理解和认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从诸多的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意义,让学生对很多物理知识点有更深的认识,随之提升的还有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说,在学生熟练、牢固掌握基本、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操作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这个时候也就到了接受式与探究式相辅相成、最佳配合的时候,也是学生在高三物理总复习见效最快、最佳的时候。

4.两者取长补短地推进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两种学习方法虽然是相辅相成的,但也是各自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的,所以在二者结合的时候,既要取长补短、又要扬长避短。大家都知道,高三物理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综合提高的过程,主要分为单元复习、阶段性综合训练、综合复习和高考适应性训练等几个阶段。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题海战术,这就是接受式教学的主要复习方式,如果长时间地进行“文山题海”式的复习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发挥一下探究式学习方式,采取精选模拟试题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另外,利用学生对精选模拟试题的重视程度,继续地、持续地发挥精选模拟试题的作用,采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调动和培养学生联想与变通的本领,提出几条变通的思考点:①让学生自己归纳一下精选模拟题中的知识点;②划出重点题,让学生寻求一下该题有没有其他的求解途径和可行性办法;③看一看是否可以多题一解,总结题型之间的相似之处;④看一看是否可以一题多变,题中涉及的公式和原理有哪些。总之,让两种学习教学方式长短互补,推动高三物理总复习顺利推进、有效进行,夺取高考新胜利。

接受式学习具有传统和历史悠久性,探究式学习具有创新和鲜活生命力,旧的与新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丰实的与鲜活的,这一切就是要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及时弥补和克服个中存在的不足,让二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提升物理教学和复习的成效,就是我们探研的根本目的。接受式学习也兴焉,探究式学习也勃焉,在漫漫征途中我们努力探索,寻求物理教学更好、更优秀、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其路也漫漫焉。

参考文献:

[1]王燕华,李卫平.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和接受式学习结合[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1).

[2]夏燕舞.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篇4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的学科,它是物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已成为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热点。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呢?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意义

1、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

物理学史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科学素质影响最大。因为,一个人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行为等大部分科学素质要素,都要建立在对科学及科学发展过程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这些都与物理学史教育有密切关系。通过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激发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精神。所以,为了实现现代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必须加强物理学史教育。

2、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

物理学史可以提供丰富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史料,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从长远意义上讲,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比学习物理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

3、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

关于物理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规律,在历史上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的甚至曲曲折折,只有了解了他的这些知识,才能深刻掌握它们的物理意义,而且有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物理知识。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方法

1、“物理学史――归纳”方法

“物理学史――归纳”方式是以历史为背景,以大量比较一致史料为题材,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归纳抽取出概念规律。这是物理学史教学的常用方式。它比较简单,便捷。上课时,教师娓娓道来,学生的思维强度较低,有很好的故事性和情趣性。学生学习时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在故事中略作思考,通过归纳,便可得出结论。比较适合于文科特质学生,低年级学生,或者作为理性抽象的物理课堂的一种调节。但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完全符合全民普及性教育、科学素养提升、人文和科学结合的时代要求。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1步,在教学开始时先通过描述现象或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聆听或观察,教师提出或学生自己得出这节课所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第2步,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这个问题。

第3步,提供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相关的各种现象、实验、及类似的不成熟观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第4步,形成对这个现象或问题的正确认识、形成概念、认清规律。

第5步,视情况对概念进行适当评价。运用概念或规律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2、准历史法:

所谓“准历史法”,就是在忠于历史事实的情况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具体步骤是:

1)将物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按问题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设――思辨以得出推论――实验或思想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假设的修正及结论的推广进行整理,以形成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

2)、 将学生对物理知识(教学内容)的一般认知过程,即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测-实验探索-结论及对认知过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组织形成的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教学过程。

3、“物理学史――探究”方式

“物理学史――探究”方式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重演的过程中蕴涵了大量的方法和哲学思想。这些深刻的实验思想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最后通过实验,用铁的事实告诉学生正确的科学规律。这整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出物理的学科特征――理性和实证。这也是“物理学史――探究”方式最需要体现的过程和思想。

篇5

关键词:

文化视野;高中物理

学生在高中毕业若干年以后,他们中很少有人记得牛顿运动定律或者动能定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基本又还给老师了。我们高中教师如果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能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很多年以后我们的学生可能已经不记得高中物理知识,但是他们依然记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渗透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只注重物理知识的讲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侧的物理知识的传授,隐去了物理知识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智慧,淡化了科学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文启示等科学本质。让学生觉得高中物理其实就是有大量的枯燥的概念、规律、公式和习题的集合,导致了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很多学生的眼里高中物科被公认为高中阶段最枯燥最难的学科。自《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发表至今的几百年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理文化。把这些精彩的物理文化进行加工和重组,渗透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名师工作室的一些专家和名师提出的一些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文化视野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环节。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新世纪国家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做到很专,同时在自己领域之外还要做到很杂。我觉我们教师什么都要懂一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不但需要我们教师去传承,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孔子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孔子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为我们所用。所以说教师要多阅读一些儒家思想的书籍,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有很多人喜欢听于丹讲课,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于丹有着较高的人文素养,于丹的课堂散发出来的人文气息让人折服,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我们物理老师虽然不能像于丹那般的有人文素养,但是在枯燥的物理课堂上如果能够渗透一些文化的因素,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视物理文化素材的选取

高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较强的状态中,尤其是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学科。高中物理因为有较多的定理、定律、模型以及太多的习题。该阶段中的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稍显乏味。在物理的教学中如果能渗透一些有趣的物理文化的元素,既能起到调节物理教材的枯燥与乏味,又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积极性。物理文化可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充实,学生可以体会到探索及发现的喜悦,感觉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能够清楚的理解某一定理或定律形成的全部情况,这是传统的教学很难达到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中有很多的物理文化,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些好的物理文化有利于物理教学。所选的物理文化最好还要兼顾传播正能量。素材的在讲到本章第五节宇宙航行时,我们可以找一些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方面的视频(新闻联播)。这些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还可以起到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甚至还可以帮助部分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充实了课堂,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近些年在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

三、以物理学史的教学为契机,对学生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由于高考对物理的考查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考查,导致了很多老师在教学上急功功利。在学校每周的物理备课组会议上,经常听老师们说: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认识这节课我只花了五分钟就讲完了,还有的老师说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这节课我没上只是让学生课下自己看看,也有的老师说行星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我花了二十分钟就讲完了等。其实这些课都与物理学史有关。花了几分钟就上完我觉得是因为老师对物理学史本身不是很清楚,讲不出所以然。要么是因为老师对物理学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一节的高考的知识点部分已经讲解清楚了,只是教会学生怎样考试,忽视了物理学史的作用。使得学生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受教育机会。一部物理学史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与科学知识相关的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成功的背后有着许多令人辛酸的故事,这些故事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将文化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现实意义,物理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学生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选择物理历史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推动我国物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董明主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一中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转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目标。虽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就我国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而言,总体成效还是不够高,许多教师没有真正走出传统教育的束缚,不能凸显自身引导者的作用,题海战现象不能遏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在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践行:

一、巧提原始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所谓原始物理问题,就是指社会生活、生产及自然界中客观存在、能够反映物理学概念、规律本质且未被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普遍注重原始物理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理念的新突破,假如不加强原始物理问题的训练,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甚至阻碍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客观性与开放性是原始物理问题的显著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时,一定要激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发散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1:我在执教“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内容时,不是直接介绍牛顿第二定律,而是通过原始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逐步让学生感悟科学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的道理。首先,从惯性定律入手,让学生明白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的标准系数,加速度与质量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其次,让学生亲自操作如下实验:某一物体质量不变,在不受力的状态中加速度为零;受力后加速度立即发生变化,受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把两个不同的物体放在受到相同力的状态下,导出质量轻的比较容易拉动,质量与加速度成反比,m(质量)小a(加速度)就大。第三,对定律进行导出,通过师生互动性实验导出公式F合=ma,m表示质量,F合相当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假如研究的物理对象是若干物体时,那么就用m来表示若干物体的质量和;若a作为研究对象时,则在合力F下出现加速度,a与F合的方向保持完全一致。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性讨论、总结后得出如下结论:当一个物体的合力不变时,加速度也不保持不变常态,并且呈现直线运动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合力发生变化时,其加速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合力处于零的状态时,加速度也是零的状态,此时物体就处在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在这样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学习的物理知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二、渗透物理学史,锤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高中物理新课标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许多物理学史渗透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渗透物理学史,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意志得到磨砺,心智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①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有关物理学史故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选择的物理史故事只有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围;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可以采用学生课外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从而有效解决科学史学习比较费时和教学课时少的矛盾问题。由于物理学史蕴含中丰富多彩的教育因素,因此,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起着独特的作用。

三、优化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其概念和规律只有借助实验才能逐步形成和建立,物理学科中的理论假设非通过实验验证不可。学生学物理时不做实验,那属于纸上兵,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高中物理学科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等。2010年以来,江苏省高考物理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实验将来也是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热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案例2:我在引导学生操作“安培力方向”的实验探究活动时,要求学生在掌握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正确运用左手定则操作。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把一铝箔条折成天桥形状,用胶纸粘住两端,使蹄形磁铁横跨过“天桥”,结果学生发现了如下奇妙的现象:在磁场中的铝箔弯曲起来,从而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

篇7

物理学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物理知识教学,科学思维和方法的教育,培养对物理学积极的态度以及树立科学人文精神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将物理学史的内容溶入课堂教学是一种优化教学切实可行的选择,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推动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高中物理学史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的挑战,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我们培养的人才应有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心理品质。科学素质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素质是由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行为等要素组成。科学意识是指对科学本质及价值的正确认识,表现为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如对科学的信任、依赖、追求等。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心理状态,其核心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探索创新的思想。科学知识,是指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如物理、化学等等学科知识。这里所说的科学方法,主要指科学思维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大多蕴含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科学行为是指受科学思想意识支配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指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科学的习惯和方式。从目前中学学科设置的情况看,培养中学生科学素质的任务,主要由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教学承担,其中,物理教学的责任最重。显然,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中学物理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成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物理教学中影响科学素质发展的因素,物理学史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科学素质影响最大。因为,一个人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行为等大部分科学素质要素,都要建立在对科学及科学发展过程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这些都与物理学史教育有密切关系。通过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激发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精神。所以,为了实现现代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必须加强物理学史教育。

二、进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学策略

1、加强物理学史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众所周知,能否发挥教材教育功能的关键在教师。同样,为了有效发挥学史教材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师本身也必须具有较高的物理学史素养,这样他才能在掌握学史知识的基础上,从认识方法论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学的发展轨迹与规律,才能挖掘学史的教育功能。不仅如此,提高学史素质对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长远的意义。

2、掌握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

1)渗透法:

所谓渗透法就是把与物理课程相关的物理学史知识恰当地穿插在物理课堂中来逐步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方法。物理学史的渗透可以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入物理学家的轶闻趣事或者以往物理学家研究的过程或片断,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一副图等,此举不仅可以缓解学习者的学习疲劳,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学,增加物理学对学生的亲和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具有洞察力;还可以使他们以一种移情的方式设身处地体验以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准历史法:

所谓“准历史法”,就是在忠于历史事实的情况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具体步骤是:

a、将物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按问题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设——思辨以得出推论—实验或思想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假设的修正及结论的推广进行整理,以形成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

b、将学生对物理知识(教学内容)的一般认知过程,即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测-实验探索-结论及对认知过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组织形成的教学内容的“准历史”过程中,形成具体的教学过程。

3、“物理学史——归纳”法

篇8

【中国分类号】G633.7

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系统的热门话题,学科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主要任务,加强高中物理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物理学科教学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方法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涵盖了物理学科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物理学科落实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相当多的物理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掌握知识,即学会。其实对学生来说,学会一些基础知识只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会学,即掌握探索新领域、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有这种会学的本事,才有可能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才能进入创造开拓新领域的更高层次。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意义

1.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能够优化物理教学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知识的学习与方法的掌握是相辅相成的。一般需要以科学的思维对知识进行思索,得出规律性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物理学科是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科学方法的有机构成。学生学习物理后,如果没有掌握物理学科包含的方法,就不算真正掌握物理。

2.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任何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即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学生掌握了多方面的能力上。而要提升能力,必须掌握方法,因为掌握了方法,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掌握方法才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有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英国学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在科学领域,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没有方法的创新能力培养只是空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注重方法教育,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方法教育,让学生较早接受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不久的最富创造力的青年时期发展得更好。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提炼总结,长期渗透的原则。物理学科的方法是不可能离开物理知识而孤立存在的,而是渗入到具体的知识点中。物理老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的时候,应该注意提炼总结物理方法,并不失时机地将隐藏在物理知识背后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可以达到目的,取得效果的,应反复渗透,长期坚持。

2.坚持老师主导下的学生配合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大多数时候是老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处于配合地位,即老师应该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效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也不例外,老师处于引导地位,带学生入门,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积极地学习作为对老师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渗透方法教育。

3. 方法寓于知识教学之中的原则。物理学科的方法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以物理知识为载体的,而且物理方法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应该以物理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方法教育应该结合知识教学进行。如果脱离物理知识进行方法教育,肯定是空洞无内容的,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只注重物理知识的讲授,忽视方法教育的渗透,那么培养的学生就会缺少科学精神。

4. 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是信息处理的主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创设特定的情景,吸引学生深层次的投入,鼓励学生在多种矛盾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即掌握相关方法。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途径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物理方法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高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花费大篇幅介绍物理方法,许多科学方法隐含在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之中,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长期渗透。比如,教师应该根据物理学史提供的线索,对比物理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方法,对教材中用什么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用什么方法设计物理实验等等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并提炼出方法。物理老师只有充分找出物理教材中的方法,才能切实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教育。

2. 针对不同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不同的课程内容,隐藏着不同的方法,比如,论证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验证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探索课应注重发现法等。物理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更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

3.渗透方法教育于知识讲授之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是最基本的教学目的,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但是在讲授这些物理知识的过程,适当渗透方法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类比方法和比值定义法引用于相似概念教学中,通过物理学史展示物理方法的发展历程,在知识复习中总结方法。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方法教育势在必行,希望所有的高中物理教师均加入这一行列,改变物理教学现状,使之更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更多的掌握科学方法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物理教育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教育,所以,物理知识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直观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现代物理知识也越来越多,所以,高考中针对现代物理的题目也是屡见不鲜的,为了将高中物理教学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我国高中物理教材中也逐步加入了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式的教学方法也必然成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将教材中每一章节的物理教学内容都与现代知识相结合,通过仔细分析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将其相结合,从而制订出适合这本教材的渗透的物理教学模式,对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促进物理教育的学习效率来说,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化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教育模式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不同,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是以灌输式的方法将知识点整理清晰,将物理原理列好让学生硬性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明显使学生更加被动,真正的物理学习应该是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并且应用到物理教学之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物理知识,是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法,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知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中,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用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渗透式学习法就是将知识大概交给学生,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而又模糊不懂的时候,会发觉杂乱无章无从入手,但是随着知识量慢慢增加,经过思考的过程,好像又不知不觉全懂了。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教学应该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和研究,得出结论,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也更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二、重视现代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

现代物理教学中,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对于高中生学习物理来说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物理学的研究是通过实际生活中发现的想象,经过物理学家们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无数的实验和总结而得出来的真理。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等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物理学习。现代物理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勇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能够培养学生以科学的视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且能够勇于探索,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现代物理教学中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实验来验证真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验证真理的教学方法是实用有效的,实验能够将生活中发生的事物以科学的角度解释出来,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学生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从实验观察中、实验后的思考总结中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

三、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注重现代物理思想的渗透

物理学史的教学对于高中物理来说,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能够使学生了解物理,正视物理,现代物理史中不仅仅包括对物理历史的介绍,对于物理学家们的介绍也有所涵盖,学生可以通过对物理学家的介绍更深入地了解物理这门学科,了解物理学家们是如何历经无数实验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的,学生对物理史的学习也应该是现代物理的一部分,通过此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物理的热情,能够真正意义上理解物理,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被物理学家们崇高的精神所打动,从而提升学习物理的热情,同时也更能够使学生发现物理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不断质疑、不断发现的过程。例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的铁球落地实验,了当时权威的阿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物理思想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实验,验证理论,从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篇10

高中物理是理科中一个重要的学科。物理在高中的教学无论在以前、现在或是以后都应该重视,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为人类社会建设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现代化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教育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贯彻式教育不同,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是贯彻所有知识的细节,教学者会将物理知识整理得很清晰,思路很明确,然后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个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物理学知识,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未来的社会生产中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灌输式的教学只是一种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只会考试,离开了考试,物理知识就不懂得运用了。渗透式教学,是将知识的大概教给学生,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而又模糊不懂的时候,会发觉杂乱无章无从入手,但是随着知识量慢慢增加,经过思考的过程,好像又不知不觉全懂了。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离不开学生自主思考研究的过程,而渗透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更多物理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能够更好地使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渗透。

二、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注重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不是如何运用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去将考试的题目做好。现代物理知识的高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物理就是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一个学科。教学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后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很自然地去学习现代物理知识,减少学习枯燥的压力。在教学中能与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渗透作用。

三、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注重现代物理思想的渗透

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中,物理思想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现代物理学知识除了涉及物理知识的教学之外,还涵盖着对古今物理学家的介绍,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他们是怎样经过无数的实验推敲出物理定理的。在现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物理史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物理学习的真谛、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学思想的热爱,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现代物理知识注重对物理学史的教学,除了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之外,能够使学生知道物理的学习对前人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发现的过程。例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的铁球落地实验,了当时权威的阿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物理的思想学习是需要不断质疑不断探索的过程,在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不畏权威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四、重视现代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

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的教学应该重视其教育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和推敲的思维方法,物理学的研究是在人类的生活中发现的规律中剖析出来的现象再加以总结的过程。对科学学习中对科学的理解甚至从对科学的运用上说,思维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占着不可取替的地位。在对物理的探究过程中,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在生活中发现真理,在实验中验证真理。重视对现代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使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在试验中得出结论,在实践中见真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实验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直接地见证物理现象的过程。学生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从实验观察中、实验后的思考总结中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

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讲求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多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现代教学中,“教”是引导,“学”才是关键,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就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这才是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重视现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重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才能使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渗透。

参考文献:

[1]蔡铁权.物理教学丛论[M].科学出版社,2005:7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