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0 06:44: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三学生自我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年的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指标,并在全区排名前列,这给我们每一位初三老师为之感到兴奋和骄傲,让我们都深深地觉得这一年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甜酸苦辣五味具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我们整个年级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简单的自我总结。
我们初三年级共有学科老师28位,其中高级教师5位,另有十几位富有多年经验的资深教师。可以这么说,师资力量雄厚是我们人员组成的一大特色。此外,我们还有8位青年教师,在初三工作时间最长的也只不过三年,其中5位青年教师是第一年教初三。这些青年教师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平时工作相当努力、认真,一有不懂的问题就能及时向老教师请教。而老教师总是很热情地、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在我们年级组里,老、中、青三代教师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代沟问题,凡事大家都有商有量,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因而出现了新尊老,老带新可喜局面。在这期间作为初三年级的一份子,我深刻地感到我们年级是个纪律严明、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优秀集体。接下来我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工作和措施。
初三毕业班工作非比寻常,我们每位老师心中都很清楚:教初三,就意味着要牺牲的个人时间和利益,教初三,就意味着肩头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因为我们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更要对学校的声誉负责!追求合格率和优良率是我们一贯的目标,为了表达我们的决心,在初三学年开学伊始,每位任课老师就向校领导递交了教学计划书,每位老师都详细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列举了需重点帮助的学生的名单,制定了帮教方案。事实上,老师们也确实在这一年里一步一步地、认真地,实现着自己的诺言。
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们就开始实行早自修制度,早晨7:30分,每班学习最困难的5名学生到图书馆集合,由任课老师进行细致的一对一的辅导,至8:15分结束,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许多任课教师经常匆匆赶到学校,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直奔图书馆。有的还马上接着上第一节课。问到其感受时,老师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这不算什么,只要学生需要,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每天中午这段时间,老师们都抢着进教室,大家都想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几道难题,后来经过统一安排调整,中午12:30分各班又开始了午自修。放学后,我们提前到了12:20分,许多老师往往刚上好第四节课,简单地吃好午饭,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又得进教室上课了。至2:35分,下午三节课结束,2:45分至4:15分是分层教学时间。初三的每一位教师都已经适应了这一新的作息制度,大家认为,中考的延期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老师可以有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可以把问题讲得更深、更细、更透彻,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五一”期间,我们的班主任几乎是守着电话过节,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向各位家长讲解填写志愿的要求,并作好参谋。节后,还是有许多家长不明白。到学校亲自来访,班主任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在校门口接待,一站就是一、二节课的时间。工作虽然辛苦,但老师们自始至终是那么耐心,细致。毕竟填写志愿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作为班主任都认为应该为学生服务好,负责到底。
1.初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进入高中后思想松懈。有些同学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
3.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结果适得其反。
二、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自学、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自觉解决疑难问题、系统进行知识小结、课后要加强巩固。
2.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大家认真体会。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做到:(1)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3)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系统、灵活地掌握高中数学。
四、教师正确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首先要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其次是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还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且能有效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初三毕业班工作非比寻常,我们每位老师心中都很清楚:教初三,就意味着要牺牲的个人时间和利益,教初三,就意味着肩头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因为我们要对学生、对家长负责,更要对学校的声誉负责!追求合格率和优良率是我们一贯的目标,为了表达我们的决心,在初三学年开学伊始,每位任课老师就向校领导递交了教学计划书,每位老师都详细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列举了需重点帮助的学生的名单,制定了帮教方案。事实上,老师们也确实在这一年里一步一步地、认真地,实现着自己的诺言。
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们就开始实行早自修制度,早晨7:30分,每班学习最困难的5名学生到图书馆集合,由任课老师进行细致的一对一的辅导,至8:15分结束,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许多任课教师经常匆匆赶到学校,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直奔图书馆。有的还马上接着上第一节课。问到其感受时,老师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这不算什么,只要学生需要,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每天中午这段时间,老师们都抢着进教室,大家都想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几道难题,后来经过统一安排调整,中午12:30分各班又开始了午自修。放学后,我们提前到了12:20分,许多老师往往刚上好第四节课,简单地吃好午饭,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又得进教室上课了。至2:35分,下午三节课结束,2:45分至4:15分是分层教学时间。初三的每一位教师都已经适应了这一新的作息制度,大家认为,中考的延期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们老师可以有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可以把问题讲得更深、更细、更透彻,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五一”期间,我们的班主任几乎是守着电话过节,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向各位家长讲解填写志愿的要求,并作好参谋。节后,还是有许多家长不明白。到学校亲自来访,班主任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在校门口接待,一站就是一、二节课的时间。工作虽然辛苦,但老师们自始至终是那么耐心,细致。毕竟填写志愿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作为班主任都认为应该为学生服务好,负责到底。
前面说到初三的老师们大多教学经验丰富,往往个人就能独当一面。但老师们并没有忽视集体的力量,六个备课组每周都准时进行活动,由组内教师轮流主讲,大家学进度、重点、难点。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还经常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即便不是在规定的备课时间,办公室老师时常会围坐在一起研究教学,这一情景在初三办公室随时可见。经过备课活动,我们教师自身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
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二和初三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
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总之,在这一年我担任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学校争光!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
在学校领导的热心关怀下,在全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本期顺利地完成了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为总结经验,特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工作坚持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达成教学目标
本期完成了对称、平移和旋转,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小数除法,混合运算,土地面积,分数的再认识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使学生知道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会进行小数两步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
3、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事件发生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4、使学生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两、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在计算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5、认识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有关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
6、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进行互化。认识通分,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进行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大小的比较。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7、使学生经历了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了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8、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本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1、认真钻研了教材、新课标,研究了班集体情况
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教学新课标、教材,仔细研究了新课标的知识技能的要求用语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善,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2、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
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反思,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3、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
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
4、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
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评语,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认真作了学生的单元测验
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思想教育。
四、本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本期,针对学生间时的思想波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如: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了解时代特征的教育、使全班同学均能正常发展。
五、本学期做得不足之处
1、课改的实践力度不够。
2、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
3、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
总之,本期的工作有得有失,也就有长进,我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力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3
初三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完全结束了,作为初三数学教师的我回想起教学工作中的努力自然是令人感慨的,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目送着这届初三学生的毕业都是令人难忘的,但随着这学期工作的结束也要做好相应的总结才行,无论是数学教学工作的展开还是往后的职业规划都要有所准备,通过经验的积累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往往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初三下学期知识难点的传授从而让学生获得成长,初三下学期的知识难点有很多自然要予以重视才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以我在学期初便针对教学工作的展开做好了规划,无论是备课期间的努力还是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着想,而且对于各类题型的讲解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在考试期间尽量少出错,而且我对全校性展开的模拟考试也很重视从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话也能够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我觉得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我要求自己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记入预习笔记。
好习惯之二专心听课
我觉得听课非常非常重要,初三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在讲课时他们知道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题眼”。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就会直接影响到听课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我们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我听课历来非常专心,思路跟着老师走,哪怕是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也要认真再听一遍,复习课更是如此。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习惯之三及时复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说学习了要及时复习,不是也很快乐吗?确实如此!我觉得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我对刚学过的知识,注意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好习惯之四独立作业
我们当学生就得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查。做作业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我平时正是通过做作业,才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另外,我觉得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做过的习题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好习惯之五练后反思
我们不能一味地苦学,要学会巧学,反思就是巧学的方法之一。我是这样做的,每当习题做完之后,要从几个层次进行反思,譬如: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好习惯之六积极应考
说实话,我喜欢考试,每一次考试前我都很兴奋,考试结束后,不管考的结果如何,我都会认真自我总结。每一次考试都是一场大战,应当积极应考。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健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要先易后难,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好习惯之七阅读自学
我们中学生如果学会了自学的方法,就是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因为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老师只是引路人,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我觉得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好习惯之八仔细观察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我平时喜欢观察事物,我上初中到现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写观察日记,我觉得受益匪浅。
好习惯之九切磋琢磨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我从来不厌烦别人问我问题,我觉得跟别人讲了一遍,等于自己当了一次老师,知识又复习巩固了一遍,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情,真是一举两得。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同时又是人生的“危险期”。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感到或担忧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同时他们又需要成人的爱与关心。所以,恰到好处的爱与关心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要。一个班主任,只有让学生感到并且接受老师的爱与关心,才能带领学生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以下是我任初三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了解并“认同”学生群体价值取向
较初一新生来说,初三学生的特点是具有逐渐增强的独立意识,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害怕被成人忽视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己独立的思想正处于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教师应该重视这个因素,尤其是对于班主任来说,如能转变角色,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做事情,想问题,所有班级管理的难点都可以轻松解决。我常常是初一到初三跟班走,每年都带班主任,最大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的轻松与否,是与学生能否融为一体决定的。所以,与学生交流情感,就成了我每年带班的重头戏,而交流情感一定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决不可以有一丝的假装,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要把学生看成孩子,但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向成人发展的孩子,时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想想当今教育,孩子们的生活真是不容易,整天被圈养在校园里,枯燥的学习生活,让很多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很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当的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疏泄,这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莫大的阻力,所以我站在他们的角度,和部分带手机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和颜悦色地向他们说明了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并要求学生把手机放在我这里,到周末时候带回家,下次不再带来。他们听了我的要求后,都很高兴。其实当孩子们听说自己的手机不是被没收而是被暂管,都挺高兴,所以他们对于我的要求也就爽快答应了。当然,下周来的时候,其中仍有部分同学会带手机来,这时老师们切莫着急,千万不要发火,仍然要和风细雨,慢慢疏导,避免情绪化,以免使自己和整体学生的情绪对立起来。因为有时候虽然是个别学生犯了错,但整体学生内部是有情感认同的。以往有老师发现学生带手机来的时候,大为恼火,当面将手机损毁,造成学生群体和老师情绪的尖锐对立,产生很大的教育阻力,整个一学年都没有扳回来,真是得不偿失。
二、动之以诚,走进学生心里
良好的关系可以胜过许多教育。初中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想刻意走进他们的心里是很难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是很难取得学生的信任的。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以前,我总是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谈着谈着,就发现不对劲了。原来当我一找他们时,他们就私下里议论,看如何回答,时间久了,在班级里形成了谈话效应,只要班主任找谈话,他们就积极应对,找出合理的回答,而作为班主任想真实了解一些情况,总是事倍功半。偶尔一次机会,我找几位女生叠衣服,在他们叠衣服的过程中,我故作不经意地了解一下她们的学习情况,各科的学习效果,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并在回答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了班里的很多真实的情况。后来,我又如法炮制,深入男生中间,也了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安全隐患,及时地化解了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厄。不仅如此,同学们似乎已经乐意和我一起谈心了,他们仿佛变了,也特别喜欢我了,并说我是智慧的班主任。我不经意间取得了学生的信任,获得了学生的亲近。
1.引言
转眼间初三就这样结束,这学期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一学期是初三学生完成所有新课程内容的关键时期,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转变的突破期。
2.自我诊断――存在的问题
自从到了这所学校以后,我的教学突然陷入困境,以往的得心应手和自信突然没了,以学教方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应用几年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使用了,找不到在原单位的那种感觉,所有的公开课没有一节是成功的,而且平时每一节课都充满遗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在教学过后我总是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希望找出答案。2015年4月份,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教学法(讲学稿)研究中心在我校召开年会,那次年会上有一节同课异构的示范观摩课,通过几节课的对比发现,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几年前的课堂,我的课堂虽然也是先学后教,但可能是理念陈旧、观念落后,没能给学生较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对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放手,这是我存在问题的原因。
3.调整策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改变,就得就病下药,本学期开学初,我根据数学组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的自我调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此验证我的自我发现。因为一直坚持原有的学教模式,没能对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教学的相关培训,所以在备课阶段,我按照学习内容制定了几个学生展示汇报子课题。如教学《14.1热机》时,设置了三个展示课题:
展示一热机之我见:
同学1:说明什么是热机。(可举例展讲)
同学2:展示说明热机的工作原理。(可画图展讲)
同学3:展示热机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贡献。
同学4:讲解说明热机的种类。
同学5:展示说明内燃机。
同学6-7:对本组成员的展示进行合理(个性化)板书的补充和其他组成员提出质疑和看法进行奖励性加分。
展示二汽油机:
同学1:展讲汽油机的主要部件名称和作用。(可画简图自己说明或提问其他同学回答)
同学2:介绍四冲程汽油机有哪四个冲程。
同学3:补充解释“冲程”的概念。(可借助实物展讲)
同学4-5:详细展讲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工作特色。(每位同学展讲2个冲程)
同学6-7:对本组成员的展示进行合理(个性化)板书的补充和其他组成员提出质疑和看法进行奖励性加分。
展示三柴油机:
同学1:大概展讲柴油机。
同学2-5:从不同方面展讲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相同点和区别。(如燃料、构造、吸气、压缩、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优缺点等)
同学6-7:对本组成员的展示进行合理(个性化)板书的补充和其他组成员提出质疑和看法进行奖励性加分。
因为学生首次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我把每个课题又细化到每个知识点,根据小组的学生数进行了大致分工。这样制定好的展示任务单,在学生利用“学教方案”完成自主学习后,进行小组抽签,抽到相应任务单的小组由组长根据展示任务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准备,没有抽到任务的小组承担质疑补充的角色,对展示内容加以补充、拓展,并给出明确的要求,如本组展示的第一位同学介绍本组组名和展示的课题针对上一小组的展讲进行本组展前的导入(进行串词,引入本组展示课题);本组成员展示时,后一位学生就前一位学生的展示进行合理的串词,自然过渡到自己的展示,每组展示完后又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或见解”,并对提出问题或补充的学生进行评价;展示时脱稿讲解,声音洪亮,解题格式和书写要规范。
学生对这种物理学习课型很是热衷,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学习,人人是老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带动学习氛围,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被动变积极主动,学习效果较好,初步验证我的猜想。10月份宁夏银川某中的老师来校观摩学习我校的教学模式,物理组的四位老师分别以不同课题给他们上了一节观摩课,我带领学生学习了《串联与并联》这一节,自主学习后一个任务小组对任务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展讲和质疑可谓是精彩纷呈,得到了来访学校的高度评价。
4.不拘模式――敢“放”能收
“教学不能没有模式,但也不能拘于模式”,某位教育专家的这句话让我存在已久的困惑在瞬间撕开一个裂缝。我们实施的是以“学教方案”为载体、先学后教的学教模式,在教学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愿放手,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按照我设计的学教方案展开,总担心学习过程脱离学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看来,我的这种学教已经陷入形式、困于模式,已经背离学教方案使用的初衷,没能深入地理解学教方案的应用形式,没能真正体会学教方案使用中的“灵”与“巧”。当教学被困在学教方案的圈圈中后,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被限制的。学生本身拥有的经验,因为我的不放心而被机械性地重复,不仅导致课堂容量大,更没有新的东西。老师虽然讲了很多,但是这一节知识的重点却没能呈现,难点没能突破,也没能生成新的东西,学生学习可谓是事倍功半。在教学过程中不被学案约束,使用学案时放手给学生操作和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在经验,我想,这样的学和教才是轻松的、放松的。
5.结语
思考与反思是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没有反思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之路,才能在教学行动中根据反思的问题和需要,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完善自我、完善教学,使教与学有效、高效。
2006年9月,浙江省高中数学统一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融进了近代、现代数学内容。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难度大为提高,同时课时数却减少了很多,迫使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提得更高。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渐渐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因而,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当务之急是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提高数学成绩。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
一、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教学内容删减了,有的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如:二次函数在初中降低了要求,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韦达定理等在初中已基本上不提,使得高一学生只要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把那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单调性证明中的分解变形也无从下手。由于初高中知识点脱节较多,这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麻烦。
同时,大部分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仍停留在自己读初中时的印象,对初中现行教材的内容及要求不尽了解。所以教师要经常翻阅初中教材,了解中考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以便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在过渡时期的教学方法。在开学初,不妨先把在初中未学而高中用得较多的定理、公式进行补充(如: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的关系、韦达定理等),再进行高中的教学。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做好学生学习思维的衔接
初中新教材在内容上删减一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如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学习,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教材中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例如:高一《数学》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39个,数学符号28个;一开学就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利用旧知识,衔接挖掘加深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引入坐标定义法,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其次还可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如果象这样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2.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三、高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无需深入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调整的时间。这些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高中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衔接好学习方法:
1.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勤作笔记、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独立思考以及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等良好习惯。另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时机积极培养。比如学完第一章“函数”后,就应该指导学生围绕“域(定义域、值域)、图(图象)、性(性质)”这“三字经”进行归纳,函数的“域、图、性”,散于初中(性质感性描述),聚于高中(性质理性刻划),升(螺旋上升)于整个学习过程,从奇偶、单调性到周期性乃至导、积等,都是性质的进一步深入拓展。这样不仅使后续具体函数的学习有方向,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的更全的认知结构。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高一学生阅读时,读不顺,读不细,读不实,读不准,所以老师千万别急,在这个衔接阶段,对于概念、定理、命题的叙述与理解,放手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归纳总结,弄清重点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技能。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捕捉”问题的能力。所谓“捕捉”问题,就是凡老师在课堂提出的设问、提问,或自己在预习中、作业中、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都应积极思考,并记录下来,然后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发现与之相关的问题或更深入一层的问题,再思考。一个个捕捉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正是掌握知识提高自学能力的过程。
四、高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商培养,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经验、技能和方法逐步内化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内化的过程才流畅高效。在学生的参与度上,信心、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相对于智商,称之为情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首先要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惧怕。教师在开学时可以给学生明确指出:初高中的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会有很多不同,使他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另外,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尤其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主动找他们谈话。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和关爱时,学生会由爱老师逐渐迁移成爱数学,从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会去实践它,并能乐在其中,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兴趣在学习中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第一,上好关键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一个喜欢你的理由。因为第一节课往往成为教师树立个人形象的关键,所以第一节课需要精心的设计。第二,尽量降低试题难度,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这些都说明了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很重要,但不要只局限于课堂,应因时因地制宜。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持续而广泛,如何发挥,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总之,初高中衔接问题是高中教育教学中必须直接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初高中教学衔接,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教学研究上看,都不容忽视。研究和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高中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使得师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指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749. 052 文献标识码:A
1 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
张某,女,15岁,长沙某中学初三学生,独生女。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1.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张某出生在本市一个工薪阶层家庭,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幼儿时期经常参与文艺活动演出。学前期寄住在爷爷奶奶家,父母偶尔陪其过周末。小学期间随父母生活。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一、二年级成绩稳定拔尖,三至五年级成绩波动较大。由于粗心,父母为其专门报班,纠正粗心大意的毛病,六年级成绩趋于稳定。进入初中,学习成绩呈中上等水平,深得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相处友好。即将进行初三会考,父母希望其考入重点高中。
1.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待人有礼貌;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有点打不起精神,对别人的注视敏感。
1.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良好,由于即将会考,体育课被取消,更缺乏锻炼。加之近期受考试不良情绪影响,郁郁寡欢,低落,食欲有些不佳。
1.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不如以前,有下降趋势。班上同学也是分群玩,成绩好的玩一块儿,中等的在一块儿,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和母亲关系稍加紧张,有时会大吵起来。
1.6心理测验分
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58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8分,属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标准分53分,测验结果≥标准分50分,有抑郁症状。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紧张,焦虑,害怕考试,考场上会有那么一会儿会心跳加快,手心会出汗,注意力有些不集中。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会考了,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了,有时老师讲评试卷,我看着试卷会有种莫名的紧张,想很多事,这让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评知识点。其实一开始我的成绩虽说不是班上最好的,但也在全班前十名,同学和老师都觉得我成绩很稳定,老师认为我会考肯定没问题。父母寄予的希望很大,总觉得我还可以做的更好,老拿班上前三名对比说事,我不想让他们失望。不过有次自己的长项语文没考得理想,于是开始总结失败经验。但紧接着月考的再次失利,名次的明显下降,不仅让父母大失所望,自己也觉得在班上抬不起头,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我开始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害怕考试,我怕考不好,总觉得哪里还没复习到位,临发试卷那一秒恨不得多看几眼书。其实我也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可考试却不见起色,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同学会嘲笑我,老师和父母会失望。最近母亲的唠叨特别让我觉得反感,有时我会顶嘴。马上要初三会考了,我也很想改变现状,但乱糟糟的思绪让我注意力难集中,我很困扰。
3 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由父亲陪伴,进咨询室时显得有些紧张,坐下后稍微安心,不主动说话。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叙述,言语清楚,条理清晰。情绪稍有波动,激动时会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
父亲的反映:孩子最近有些情绪低落,和母亲关系紧张,受不了母亲的唠叨,有时母亲出于关心多说几句,孩子不是回避就是跟其大吵。学习很用功,晚上经常一两点才睡,第二天又要早起读书,担心孩子吃不消。
4 评估与诊断
4.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可以排除精神病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4.2原因分析
第一,个体因素:个性方面的缺陷。总觉得自己复习不够好、不到位,内心敏感,太在乎他人的看法,稍有外界刺激便引起很大的心理波动,在面对考试时也是不由自主地紧张。对考试不当的期望和评价。家长过分看重孩子分数和名次,如果孩子没有考到规定的分数,就唠叨、跟其他人做比较。孩子害怕考不好让家长失望,临场考试时就会过分紧张,不能很好地发挥。失误或失败的经历。发挥失利的经历给张某带来了很深的心理伤害,以至于每次考试时都会害怕这些经历会重现,而表现得过度紧张和焦虑。
第二,环境因素:教师乃至学校对学业成绩的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加上学校为了升学率,每次都要进行全校的排名,并公布排名榜,导致张某把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因而担心考试的结果。父母的过度关注。即便对孩子没有严格名次要求,但在考试前对孩子过多的唠叨,无疑在提醒孩子考试的重要性,不能考砸,这样她的情绪不由得紧张起来。
5 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缓解烦恼、焦虑的情绪,减轻失落感。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关于考试等非理性观念;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积极面对考试;最后,改善学习方法,保证正常的饮食、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SAS 测试标准分从58分降到50分以下,SDS 测试标准分从53分降到50分以下。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寻求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完善。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紧张、焦虑。按行为理论解释: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的认知评价能力,个性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行为,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由考试产生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的焦虑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情绪、生理、行为反应,这就是有心理问题了。在人的行为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过程逐渐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特定习惯或行为模式,其中一些人可能获得一些不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不适行为或不良行为习惯,并给个体带来极大烦恼或痛苦。这些过分的生理、情绪、行为反应都是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求助者的情绪、生理、行为上的变化都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再加上家长长期的对求助者抱有过高期望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都起到了催化、加重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求助者又处在青少年期,心理问题不甚严重,所以应采取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6.2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二下午五点半至六点半咨询一小时,共计4次。
咨询收费:学校学生免费。
7 咨询过程
7.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第1次咨询:会谈前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贯注、共情、理解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指导她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第2 次咨询: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签订书面协议。举例说明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并结合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其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
7.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3―4次咨询)
第3次咨询:根据认知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于考试的焦虑,而认知疗法就是要改变对焦虑的态度,要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比如“这次考试又失败了注定我是个失败者”。告诉求助者,焦虑并不可怕,班上每个同学都会有焦虑,但最可怕的是认为焦虑必然妨碍我们的学习,因而急于将焦虑排除,并固执地认为只要排除了焦虑,才能专心地学习和考试,这就不对了。首先,希望求助者做到要接受自己的焦虑。人在考前或考中有焦虑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接受焦虑,意味着当你有焦虑情绪时一定要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不要停下来反省自己的焦虑。可以给求助者布置作业,让其去询问班上其他的同学是否也存在考试焦虑。第二,不夸大焦虑的作用。应认识到适当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第三,不竭力克制焦虑。尤其是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与焦虑的斗争上。最后要学会自我调整。当出现焦虑时,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散步,尤其是多跟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们是怎么安排考试生活的。
第4次咨询:首先,指导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让求助者舒适地靠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体验放松的感觉。用轻柔的声音指导:“请你放松,一点力也不用,尽量放松,就像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心情无比舒畅。”引导求助者从放松双手开始,然后双脚、下肢、头部,最后是躯干。通过身体上的放松达到心理的放松。其次,跟求助者交流上次布置的作业。求助者通过询问了解到班上大部分同学在考前表现紧张,考中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那么并不是求助者一人焦虑,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因此帮其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焦虑没什么大不了的,是普遍现象。对待考试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第三,给予积极的自我暗示。当考试中遇到难题,告诉自己“这道题难,对我难,对考场上的每个人都难”,排除不必要的紧张;告诉自己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是永远的失败者,要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调整好心态;考试成功了,告诉自己要再接再厉,同时进行成功的自我总结,或与同学交流成功的经验。最后,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考试的失利有时候是学习方法不正确,不要怀疑是个人因素所致,多给自己信心,制定符合自身学习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打疲劳战,循循渐进、劳逸结合地完成复习,每达到了制定的目标,奖励自己,给予自身更多的鼓励。
7.3心理巩固与结束阶段
支持、鼓励调整其错误的认知,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增强自信。基本结束咨询,家庭的引导:父母要积极肯定与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每当孩子考试结束,要少询问考试情况,特别是母亲对孩子要少唠叨,因为这种出于关切式的唠叨无疑加重其学习压力。父母不要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引导孩子逐渐独立承担成长中遇到的挫折,锻炼其开朗的个性,完善人格。
8 咨询效果评价
经过连续四次的咨询,该求助者心理测验结果比咨询前明显偏低。性格变得较为开朗,其反映在考试时紧张焦虑情绪改善很大,能用新的认知方式看待身边发生的问题,处理事情也变得更为自信。
参考文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反思,该老师的课不是完美,但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去概括,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知识的掌握是积极主动的,是自己建构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升,而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又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
所以说,一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速度、越快越好;不是看容量、越多越好;也不是看老师讲得越明了越好――以前我总认为备课认真、在课堂上把知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只需记忆即可。这样的课其实很平庸、很低效,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他只会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的获取知识、建构知识。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上实现有效,我认为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去质疑,去主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亚里士多德)情境式教学具有与课本理论内在联系、与学习内容呼应合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特点,所以能极大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一节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视频歌曲等让学生们欣赏到圣洁的布达拉宫、柔美的西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巍峨的泰山的“直观美”;从中也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在美、神韵美,课上,学生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课后不少学生仍记忆犹新。而问题解决式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老师讲课为什么有些学生不爱听?因为你让他背、记,这是一种有意识记忆,是很枯燥、很痛苦的,而且暂时记住了,很快又会遗忘。而通过探究质疑、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知识不仅记忆的负担大大减轻,而且比较牢固持久。这些设计,都为课堂的有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有机整合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依据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在课堂上把教材内容一点一滴的讲出来,大一二三,小一二三,滴水不漏,生怕有讲不到的地方。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必要,而且很有害:我们费时费力,同时也挤压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高水平的老师总是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应重点讲,哪些只需一带而过。
我在讲“交往”一单元时是这样整合教材的:
本单元共四个课题,第一个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重点探究交往的重要性,第二课题则可以不讲,作为课堂留白,让学生课下阅读。第三个课题可以作为重点,探究交往的原则性,因为平等、尊重、宽容这几个原则比较抽象,而第四个课题趣味性比较强,可以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分组准备,课堂上分三个小组表演,每组3分钟,分别表演“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作适当补充,20分钟完事。剩余时间则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当然,要驾驭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精髓,需要我们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进行长期修炼方可具备。
三、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联系,让学生按规律学习
注意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初三学习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之后,我让学生总结两个问题:一是法律对这两种权利的规定――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侵犯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两种权利――平时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侵犯了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尊重、保护他人的这两种权利。明确了这两个问题,再学习公民的财产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等知识时,学生们就能根据前面的规律迅速说出法律对这些权利的规定及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些权利,省时省力,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