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06:23: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位于浙江省东部,东接奉化、宁波,南连天台,西南与东阳、磐安相邻,西北和嵊州毗连。上三线高速、1*国道和江拔、象西、新磐三省道贯穿县境(上海、温州至*车程仅三个多小时,杭州、宁波国际机场仅一个多小时)。全县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人口43万。
自上世纪90年代县委县府提出创建“风景旅游新城”目标以来,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旅游部门努力,*旅游大县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设施渐趋完善。境内有有人文和自然景观300多处,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拥有*、穿岩十九峰、沃洲湖三大省级风景名胜区和一个国家级硅化木地质公园。全国重点开放寺院*,系南朝古刹,寺内石窟弥勒像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近年来又相继建成般若谷、射雕村、佛心广场、木化石林、露天弥勒、罗汉洞、白云湖、城隍庙、七盘仙谷等特色景观。穿岩十九峰的峰峦幽谷、飞瀑流泉、小溪碧潭,展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山水神韵。沃洲、天姥的湖光山色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栖息之地。从东晋、南朝的佛教文化到唐诗文化,*承载了两座文化高峰(《人民日报》20*年10月9日)。*的湖光山色和名胜古迹,吸引了央视《西游记》、《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凤求凰》、《宝莲灯》、《天下第一》、《白门柳》、《朱元璋还乡》、《楚汉骄雄》、《白蛇传》、《精卫填海》等众多影视剧来拍摄外景戏,成为闻名全国的外景基地,唱响了影视文化。当前,“佛教之旅”、“唐诗之路”、“山水之韵”、“影视外景”等众多特色旅游线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年,全县接待游客145万人次,旅游收入10.07亿元;20*年,全县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旅游收入12.00亿元;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213万人次,旅游收入14.5亿元。旅游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十年来,*旅游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正确。旅游业是繁荣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和带动力强的产业特征。因此,科学、合理地确立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1995年,县政府根据*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浙东旅游新城”的目标。*年后,县委、县府多次召开会议,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逐步确立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为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20*年10月,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担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下设旅游景区、交通、餐饮、住宿、文娱、产品、宣传、环境等8个工作小组。*年县府建立了“*县风景旅游发展总公司”,克服了原来旅游局机构小、档次低、协调困难、管理职能难发挥的问题。同时,重视发挥县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相继制订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30条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若干规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政策依据。三是注重旅游发展规划。多次聘请国内著名专家相继完成了**景区、穿岩十九峰、沃洲湖、地质公园等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是重视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1994年,县政府投入了500万元,搬迁了*村和16家单位,拓展了*景区。同时,陆续开发了湖莲潭乐园、穿岩十九峰、天烛湖、七盘仙谷等景区,提高了景区门票。县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拨款,还积极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使*旅游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五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经济,是注意力经济。俗话说,“酒好还要勤吆喝”。近几年,*旅游管理部门十分注重宣传促销工作,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通过借助传媒,举办节会,编印宣传册,举办特色旅游、编制精品线路等活动,不断提高了*旅游的知名度,整体推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六是强化旅游市场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健全了导游队伍,发展旅行社,开展星级饭店评定,提高了总体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旅游业从纵向来看,虽然发展较快,但从横向来比,起步较晚,发展状况比不上国内许多县市,尚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
1、投资渠道单一
*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国有独资公司*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直接负责,担负着全县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但这种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模式,形式上是企业行为,实质却是政府行为。虽然也吸引了民间资本开发旅游景点,如天烛湖、七盘仙谷等,但无论资金和质量上,都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政府投入仍占压倒性的主导地位,旅游项目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远未形成。由于旅游项目建设主要由政府投入,不仅融资渠道单一,投入资金受到制约。同时,对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停留在低水平上,没有看到旅游业不仅对其他产业、全县国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容易导致考虑投入多,担心产出少;考虑经济效益多,考虑社会效益少;考虑政绩多,考虑需求少的弊端,也容易导致对外进行品牌推介宣传少,浪费了宝贵的旅游资源,从而使*旅游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区内基础设施滞后
随着杭甬高速、沪杭高速、上三高速、甬台温高速等高级公路的建成通车,使*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但区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却没有给*旅游带来相应的效益。*旅游景点分布较散,规模小,景区内交通总体上的落后,三个省级风景区相对独立,半小时环状旅游交通网尚未形成;景点之间交通对接程度低,如*景区中*、七盘仙谷、天烛湖三个景点之间交通对接尚存空白;“天姥山”、“倒脱靴”等地甚至交通未达。加上*的一些基础设施,如高档次和高质量管理的宾馆饭店不多,到新的游客只游玩一、二个景点就走人,二日游变成了一日游,众多游客往往游在*,吃住到外地,致使*旅游经济有实货没实惠,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3、缺少特色品牌
*旅游景点多,旅游内容多,但主题不够突出。现有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也侧重于观光旅游。佛教文化、唐诗文化等传统旅游项目有待深化,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生态健身等代表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景点建设还在起步之中。近年来,随着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和花样的不断翻新,从举办旅游节、参加旅游精品推介会到利用“笑傲江湖”等影视剧拍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的知名度。但由于尚未形成具有整体特色的品牌,适合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集娱乐性、游乐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开发不够,让游客感到旅游内容单一。
4、旅游产品匮乏
*旅游景区的旅游纪念品缺少特色,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缺乏,土特产难以成为购买热点,也制约了旅游的整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发挥,导致旅游市场不够广阔,游客资源也大多以本省为主,外省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其他地方的游客相对较少,致使*旅游经济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要从新的视角和高度来审视旅游业,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努力让*的旅游走出山城,走向全国,接轨国际。根据上述情况,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应采取五个方面对策:
1、改革体制,多元投资,联动发展
要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改变原先以政府为主投资旅游开发的单一模式,实现投资多元化。在建立*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旅游投融资股份公司,积极开展旅游业发展的招商引资工作,制定具体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商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景点、景区的建设,并赋予其与政府开发项目相同的地位、待遇。要大胆引进产业化发展思路,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激活投资主体;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为投资主体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切实帮助,使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赚得钱。努力形成外商、政府、部门、集体、个人多元投入,集约管理,企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力求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经营的规模和效益。
2、完善设施,夯实基础,稳步发展
要从食、宿、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深入挖掘旅游产业各个方面的增长潜力,完善内部整合度。首先抓紧建设和改造干线公路和景区景点公路,尽快改善景区景点的通达条件,尽力构筑半小时旅游圈,实现景点的交通对接,使景点联点成线,联线成片,联片成群,形成整体景观,发挥众多景点的整体效益。加强完善景区配套建设,如通讯、停车场、环保公厕、旅游标识、安全救护、购物市场等设施,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其次要加快各类住宿、娱乐等设施的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使来新的游客游在*、食住、娱购也在*,努力实现单个游客利润的最大化。
3、强化营销,塑造形象,发展品牌
要根据*旅游资源特色,整体包装旅游品牌,整体策划,进一步彰显特色,丰富品位内涵。比如*风景名胜区,要做深做透佛教文化文章,使之成为佛教朝观胜地;千丈幽谷、七盘仙谷、沃洲湖的开发,要在真山真水上下功夫,使景区、景点雄、神、奇、秀、险、幽的特点更加突出,充分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同时,影视文化景点、休闲度假景点、农特产品观光景点建设在各景区要各有侧重,避免重复,使每个景区、每个景点各有特色,既喊得响,又留得住人,从而使到*的一日游变成二日游、三日游。在促销方式上,要跟踪研究旅游目标市场,既要重视*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又要加强对*旅游环境、旅游特色、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旅游商品的宣传;在做好常规性宣传工作的同时,由政府牵头,搞市场化运作,策划和组织好几个大型宣传促销活动,运用大手笔,形成大声势,吸引大人流,产生大效益。旅游部门要逐步加强横向协作,实现客源互通。*地处浙东南黄金旅游线中心位置,既能融入长三角大旅游圈,又能融入浙东旅游圈,还可形成以*为轴心的周边县市景点90分钟环形旅游圈。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横向协作,实现资源互补,市场共有,利益共享,营造旅游区域共同体,借船出海,借梯上楼,不断开拓国内国际旅游市场。
4、开发商品,以旅促商,全面带动
*开发旅游商品有很好的资源条件,“烟、茶、丝、术”为四大传统特产,今有“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桂花之乡”、“长毛兔之乡”、“小水电之乡”等美称。名品名点众多,小京生、春饼、芋饺等风味小吃声名在外。但长期以来开发程度低,规模小,未能发挥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据资料显示,全国平均旅游商品外汇收入占旅游业外汇收入的比重为30%,旅游发达省区达50%,*还不到10%。因此,必须立足于*实际,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资源开发作为主攻方向,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旅游产品对接起来,以企业为依托,挂靠科研机构,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旅游商品开发。要重点培植骨干企业,重点抓好四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即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观光旅游型产品,以唐诗之路和佛教文化组成的文化旅游型产品,以各类地方特产为基础的绿色环保型产品和以旅游城市为依托的商务旅游型产品。同时要加快高档次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形成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网络和科研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构建旅游商品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域,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1、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初步确立。20xx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突破百万人大关,接待国内游客383.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65亿元,占全市gdp的5.33%。旅游业在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旅游业的产业形象鲜明确立。用支柱产业的一般标准衡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旅游产业加速升温。作为打响旅游升温战的今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其中接待一日游客人和过夜旅游者分别为24.73万人次和13.8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5%和67.3%,人均花费分别为333.82元/人和414.33元/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32.1%。××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3、××旅游核心地位凸显。在“十一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实施××旅游升温战,是把××建成“赣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之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景区核心面积80平方公里,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险壑、温泉飞瀑、珍稀动植物和禅宗文化”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20xx中国光彩事业××行暨××森林温泉旅游节,温泉搭台、光彩联姻、经贸唱戏,签约项目28个,合同资金25.8亿元。今年2月,我市响亮地提出:以××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决定》,明确了××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和组织领导,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全面实施“13566”计划,××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五一”黄金周,××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二、促进旅游升温的几点思考
今年,我市对××旅游提出了五年的明确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认为,要重点围绕旅游的“三大特性”解决好“三看问题”,即围绕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可留住性,解决好能看、好看和耐看的问题。可进入、可观赏和可留住是好的景区(点)应该具备的三大特征,也是游客到景区实现旅游行为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规划和精心打造,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可看性和可留性,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接待力。
中国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尤其在法制建设上。如何建立健全与社会整体相适应的法制体系,以法治业,以法兴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在此作一阐述。
一、旅游市场现存的问题。
目前旅游市场尚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因而存在许多问题。从宏观上讲,主要是:
1、旅游宏观调控乏力。行政管理部门权威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部门所有、各自为政的传统习惯难以改变,局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使市场难以实行统一管理。同时,与管理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法律法规、措施未跟上,使
有人说:____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____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____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____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提出开发____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____年,云天化厂曾计划在峰顶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____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____坪森林资源、中岭九老洞溶洞、铜厂三河坝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____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个体户首次对峰顶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____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县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____县旅游局。____年,启动____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____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去年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在今年全市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线建设,把水富、____、永善、巧家4个县作为串珠状连接起来,重点打造好水富邵女坪和____新城、湖心岛、金山寺。积极申报金沙江高峡平湖皮划艇、龙舟赛等“水上运动”项目,力争打造成中国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极不完善。集中表现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处于培植阶段、十分薄弱、配套滞后、结构失衡。如交通不便,旅游酒店凤毛磷角,景点还未形成线路,等等。
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____旅游发展规划曾提出了____十大旅游项目,即:享水上娱乐、探原始森林、赏金江奇石、走石龙老街、望长江东转、登观斗佛山、游马湖遗址、品茶马文化、观____含笑、揽峡谷风光。尽管当前提出了“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但总体上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结构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多元。
三是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目前____的旅游景点,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走的大众旅游路线,同质化严重,难以提升知名度,很难激发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
除去政府政策性支持,政府强势主导等因素,但就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我们面临着较多的机遇:
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而旅游成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潜在的旅游市场巨大。虽然,国内的旅游业蛋糕越做越大,竞争也越来越强,但我国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如同走马观花,停留在感官体验上,无法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精神享受,很多游客返程后都感到身心俱惫,该有的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荡然无存。在看似繁荣、竞争激励的旅游业发展背后,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国家提出旅游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步伐,云南省提出了旅游“二次创业”,这是全国全省旅游业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摸索期、调整期,也是给我县旅游发展留下的较为难得的取得突破、追赶跨越的一段黄金期。
休闲旅游,简而言之,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简单地“放松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一动一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以达到丰富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满足实现人类普遍存在的求知、求乐、求健、求美心理。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版。____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滨新城及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和条件。加之,县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湖滨生态园林城,抓住了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当前生态游方心未艾,若能扬长避短、避开竞争激烈的观光旅游市场,将目标定位于休闲旅游,将____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的终点站、目的地,而不是观光旅游的“中转站”,完全可以在休闲旅游上大做文章,并将大有可为。
旅游业发展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艰难的创业过程。____旅游资源不具有先天优势、也具有垄断性,更不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因此,必须要走一条新路,经过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和开发,精心的包装以及有效的推广,使其成为标志性产品进入市场并形成品牌。从内生资源来看,有峡谷风光、万里平湖、魅力新城,有原始森林、良好生态;有历史遗址、人文景观等;从地理条件上看,处于川____黔大旅游格局的规划区、两个电站的中心区、蜀南竹海等热点旅游的辐射区。从外地发展经验来看,依靠培植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地的经验值得借鉴,如蜀南竹海。从发展要素上看,科技的元素投入使用,及文化与科级的对接等模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兴旅游地发展项目的选择之一。
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产业。尽管大投入不一定都会有大产出,但大产出却多是以大投入为前提和基础。就____现状,必须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
一是合理配置旅游要素。要立足实际,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扶持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制订优惠政策,抛出橄榄枝,引导调控、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各种人才进行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思路,扶持壮大一批实力强、管理好的旅游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填补行业真空地带的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六要素之间以及同要素的不同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
(四)经营保障问题
主要是火车票、景区门票上涨过快和干扰预订问题。旅行社需要批量订购火车票,但是一到旺季,火车票权就被取消,往往还被以倒票论处,极大地影响了旅行社的业务经营。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在很多地方已经超过地接旅行社总成本的一半,企业经营压力大。政府在有重要公务接待、大型会议时,强行取
消旅行社住房、用餐、用车、游船预订和临时封闭景区、道路,导致旅行社不得不调整计划、增加费用、处理纠纷、赔偿损失。
(五)宣传导向问题
旅游产品和服务存在的很多问题都通过旅行社反映出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和规范整治旅游市场往往都要以旅行社为重点,媒体宣传和社会反映也就比较多的涉及旅行社,而正面宣传显得不足,导致旅行社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对从业人员的信心、士气和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也都产生不利影响。
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6年9月底我县旅游总人数为9.1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4.82万人,占总人数的52%。旅游总收入达2138万元。这些游客多数是前来参加节庆、会议、商务和探亲访友,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观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县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一)规划不完善,实施缺乏恒性。虽然在2000年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全局的发展有效对接,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发展措施空泛,建设资金难于筹措,导致规划难于实施。如忙海水库、勐汞观音洞等景区景点未制定详细规划,影响了深度开发。
(二)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单一,多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在具体运作中土地、税收、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景点开发除靠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自身缺乏能力进行景点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五)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我县文化产业从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宣传促销经费不足,宣传工作得不到深层次开展。由于我县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各级给予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不足,没有专项资金对旅游景区(点)投入开发,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深层次开发利用。为此出现旅游收入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在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炒作、营销方面,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融入不深,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在宣传促销方面,没有系统的宣传促销计划,缺乏足够的宣传促销经费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未能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县文化旅游业整体知名度不高,辐射范围狭窄。
二、重点开发的旅游线路 旅游开发的重点是以开发预期的效益为基准,根据景区资源特色与开发价值,交通区位与景区开发建设依托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确定。从景区价值看,大雪山、aa级忙海湖景区、万亩芒果园、仙根、观音洞等景区(点)各有特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1、大雪山观光、探险与科考旅游地
开发条件:大雪山探险考古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包括周围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丽的山区水资源。大雪山距县城德党约170公里,距市府临沧90公里,景区内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气势壮观的瀑布、险峻造型的地貌景观,冬春季银装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气候等,共有高科研价值的珍稀动物466种,植物1639种,其中有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色孔雀等为代表的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桫椤、千果榄仁、水青树等为代表的1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观光、探险、考察的旅游胜地。
开放方向:在严格保护大自然和当地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以探险、科考、观光休闲为主的旅游。
2、永德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观光旅(含仙根景区)游区
按生态旅游、商贸城镇的要求,充分发挥永康自然、地理、区位诸多优势,在对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的开发中,结合对仙根景区的开发,建设营造万亩芒果园生态观光旅游地,突出亚热带风情。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逐步将万亩芒果园生态旅游、仙根景区、班卡树包塔、石洞寺等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专线。
4、忙海湖、勐汞观音洞休闲度假区
以勐汞观音洞为中心,将忙海水库、观音洞、温泉连成一线,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风情、温泉康体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艺精品等综合一体发展目标的旅游景区。
5、棠梨山森林公园。棠梨山属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333公顷,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积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动植物类型繁多,植被丰富,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团队和驯化繁育野生动物等活动。目前,已有电视转播塔,人行便道畅通,是旅游、科考、居家休闲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县城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可结合松山公园的开发,在棠梨山铺设游路、建休闲亭等,适当时候引进一家二星级宾馆,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填补县城无休闲娱乐场所的空白。
三、要采取的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内一些地区掀起了新一轮文化旅游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的过程。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宽广平台,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明确思路,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认识文化也是生产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由政府来投资、管理,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按市场规律办事,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六)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多轮驱动,大胆进行资本运作,放大资本乘数效应,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好县政府的钱,集中财力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七)务实创新,稳妥推进体制改革。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二是要分类指导,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三是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以优势资源引资金、以优势产权引资金、以优势项目引资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出让给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
一是__委、政府已经将旅游产业确立为__的战略性产业,战略定位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__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旅游业重要地位的体现。
二是旅游体系基本形成。现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其他景区10多处,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已初步形成了民族风情、沙漠峡谷、生态草原、历史遗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几大类旅游产品。
三是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现有星级酒店以及各类小型酒店30多家,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户近30家。旅游企业争相创立发展,蒸蒸日上,产业链初步形成。
四是旅游品牌逐渐建立。__已被亚太旅游联合会等知名组织联合命名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__文化之乡”、“中国马文化保护基地”、“中国__婚礼文化传承基地”。
五是旅游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得到强力推进。近两年__多次组织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各种民族体育活动,举办一系列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加强了区域合作,扩大了旅游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
在__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全__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__年全年共计接待游客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2013年上半年截止7月底,全__共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全__旅游业在经济下滑严峻的形势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古诗“无定河边无数柳,共送行人一杯酒”,倾诉出了无定河畔曾经的繁荣与慷慨激昂。而今,无定河仍携千万年的文明奔流不息,河边的____地区历经古人类文明、农耕、游牧、边戍和匈奴、西夏等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以“__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祭奠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城川民院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__”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共生共存、和谐发展,造就了极具特色的以蒙古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二)旅游资源富集。__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种类繁多,境内有历史悠久的古河套人遗址、水洞沟遗址,有唐代宥州古城和明长城遗址,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__文化旅游村和__民族风情旅游区大汗行宫,有300多年祭祀历史的苏勒德祭祀和神奇的__旅游区,有风景如画的__沙漠大峡谷,还有著名的毛乌素沙漠源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__旅游区,有民族政策试验田和民族干部培训摇篮的延安民院、三段地工委、国际秘密交通线等红色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__民族风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使____的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
(三)区位条件优越。__位于__市的西南部,是自治区的南大门,地处__、__、__三省交界处。北与____相依;东与乌审__相连;南与__省靖边、定边两县及____县毗邻;西与____县、__县接壤,以上__县与__的行程均在2小时之内。从交通条件看,__南界、西界紧靠__(__*)高速公路、__(__*)铁路、307国道,距离__机场行驶时间仅需1个多小时。
(四)后发优势明显。一般来说,后开发旅游业的地区可以借鉴其它先开发旅游业地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可以吸取这些地区曾经出现失误的教训。我国的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走向市场化,至今已有30余年,其他地区旅游发展的实践为__提供了宝贵的经验。__旅游业起步于1998年,起步虽晚,发展却很迅速。利用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上的后发优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类似发达地区因超前发展而造成的各方面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__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优势。
(一)旅游开发起步晚,差距大。__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具有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实践经验的一大优势,但相较于__市其他__区及周边省份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__旅游产业不够成熟,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强大,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差距。充分认识并设法弥补这一劣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有助于加快__旅游业追赶其他__区的步伐。
(二)旅游资源品位不高,旅游产品档次较低。__旅游资源虽然繁多,但资源分布比较零散,知名度、品位不高。近几年__虽然开发打造了众多景区,但受资源品位不高的局限,4a级景区只有2家,高档次旅游产品较少,旅游产业链较短,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较小,也就意味着竞争力较单薄。
(三)旅游发展资金匮乏,旅游专业人才短缺。受限于政府
财政能力不足以及招商引资的效果小,旅游发展所需资金远不足以支持现有发展。景区和饭店在建设打造和管理方面,管理水平低,服务不标准,缺少专业性人才,旅游系统的管理和执法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一)统一思想,坚定目标。一是要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二是要把握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念。要将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和城乡统筹建设相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品的销售,从而推动转移农牧民就业。要挖掘民族文化,树立把__建成独树一帜的旅游目的地的远大目标,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__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 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本文来源:文秘站 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一是景区建设初见成效。九天仙寓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4A级景区零突破;历山景区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南溪古寨依托《南溪古寨历史文化发掘与开发研究》成果,已完成规划初稿,正在积极开展征地、河道整修、游步道建设等基础工作,启动4A景区创建;金鸡窠漂流整修后重新开业。
二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西海温泉度假村、环升金湖张家滩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印象东流大酒店投入试营业,大渡口国际假日大酒店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仙寓山庄改造等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今年又新引进尧渡河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正待开工建设,已先期启动漂流项目。
三是环升金湖旅游开始起步。以环升金湖乡村旅游发展为破题,坚持先行先试,规划建设张家滩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升金湖科普旅游接待中心;大渡口龙源旅游度假村(江南农业科技园)在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农家乐、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基础上,正积极申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是乡村旅游蓄势待发。县城及周边形成以金字牌森林公园、西山天坑云石、梅山生态旅游、历桥上谢生态休闲旅游、锦源生态园、小黄泥湖生态农庄等环城生态休闲旅游带,配以青水湖畔生态农庄、梅山农家乐、黄泥农家乐等为主体的农家乐群;东流镇规划建设陶公文化旅游区,启动东流老街重点古建筑、双塔和陶公祠的修缮及省级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项目。县域东南部的源口生态休闲游,官港、洋湖等地的生态休闲农业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蓬勃兴起。
东至是一个以山为景、以水为灵的山区县,独特的地域风貌与多样的文化传承,织就了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
一是政策支撑优势。近年来,国家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系列措施。一是颁布实施旅游法,以法律形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权威保障;二是出台政策支持旅游发展。特别是国务院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对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要求;三是专项规划推进区域发展。年初,国务院批复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东至既处在示范区的核心区,又处于“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和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的交汇处,发展旅游机遇难得。
二是生态宜居优势。“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点多面广”是东至旅游资源特色。境内生态系统完整,自然环境优美,山、丘、圩、湖种类齐全,人居环境宜居宜游。有“中国鹤湖”“鸿雁之乡”——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天仙寓、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历山、龙源旅游度假村、国家2A级旅游区东流古文化区、省级森林公园天台山;还有被誉为摄影家天堂的尧渡河景区,及西山天坑、许世英故居、周氏家族遗址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
三是人文厚重优势。东至历史悠久,人文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86项。其中东流老街、陶公祠、双塔、许世英故居、金宗祠等10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至花灯”、“福主庙会”等6个项目位列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另外,东至还拥有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关子钞版,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可信性最高的宋代钞版,堪称我国货币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一是旅游发展的氛围不浓。对旅游兴县战略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旅游发展理念还未牢固树立,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未根本转变。相关部门工作开展不能主动服务和服从于旅游产业发展,也很少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主动出招。社会各界包括一些旅游从业者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有志于旅游创业且持之以恒的仁人志士。
二是主题定位不能有效统一。“尧舜之乡,灵山秀水”“尧舜之乡,魄力东至”“尧舜之乡,休闲港湾”“尧舜东至,山水升金”……等等,至今未形成一个全县统一的对外宣传定位,也没有统一的、叫得响、令人过目不忘的营销宣传主题。
三是灯下黑愈发凸显。东至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组成部分,东有九华山、黄山、西递宏村,南有婺源,西有庐山,北有天柱山,5A级景区环绕四周。在这样一个旅游资源高端云集的集合区中,我县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功能齐全、运营规范,称得上真正景区的旅游产品。县内景点与周边地区景点没有形成互连互通,没有一处纳入周边旅游线路的景点,游人寥寥,甚至县内也没有一条可供游客选择的成熟线路,客源市场单一。
四是景区可进入性依然较差。沿国、省道旅游交通指示牌设置不完善,数量及配置不能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县城至九天仙寓等旅游景区公交车辆班次少、运行不畅;升金湖通湖道路仅小路嘴跨湖大桥一段及科普中心(保护局所在地)路况好一些,其余都是泥泞小路;龙源旅游度假村(江南科技园)、青水湖畔生态农庄等通行道路不畅;尧渡河漂流景区以砂石路为主,伴以泥泞小道;东流古文化区内也是辗转艰难……,这些地方大都是我县游人首选之
地,由于可进入性差,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扫兴而归。五是县城主城区建设不能顺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城市建设、交通、土地使用等规划未能与旅游规划有效衔接。在推进主城区建设中,忽视了城旅融合互促功能。城市布局存在着文化品位上展现不高、建筑风格不明、地域特色彰显不足等问题。加之城市公园、市民活动广场等文体场所硬件环境不足,服务配套跟不上,难以让游客逗留。
六是文化旅游融合不足。文化与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合作领域不宽,机制不畅。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布局零散,规划难以统一,特色挖掘不够。各类文化展现方式单一,各类文物深藏闺中,没有打造成旅游产品,难以为游客服务。
七是旅游企业层次较低。九天仙寓虽然创建了国家4A级,但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宣传促销等名不符实。3家旅行社1个门市部,仅停留在编排县外旅游线路,组织游客外出旅游,县内的线路编排、外来业务承办等功能服务基本没有,宾馆、饭店整体接待能力有限,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仍是空白。
(一)提高认识,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提供保障。
1、强化政府主导。政府应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调研组考察的青阳县,确立了“旅游与工业并重”的发展思路,对全县所有乡镇按工业类和旅游类进行分类考核,建立旅游考核台帐,旅游乡镇考核以旅游为主;黄山区政府主导力度更大,综合目标考核100分,旅游占了10分;潜山县委、县政府自2010年开始连续出台三个推动旅游发展的措施(旅游产业发展意见、乡村旅游发展意见、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旅游兴县”是东至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应充分发挥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形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要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分类考核机制,按照年度发展目标,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权重可区别对待,实行分类考核。
2、加强部门协作。旅游“六要素”产业涉及交通、农业、林业、经信、文化及商务等诸多部门,谋划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用大产业的观念来共同推进。要加大应用考核奖惩机制,发挥各相关部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发挥应有作用,用实际行动推进我县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提供政策保障。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长线朝阳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要拿出切实的措施,出台刚性政策,吸引客商投资旅游产业,带动社会融资,促进产业做强。潜山县人口规模、财政收入、发展模式和我县相类似,该县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每年拿出上千万的发展资金,对景区创A、宾馆创星、乡镇创优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对投资旅游产业的企业,除享受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重点突出了优先保障旅游企业的用地需求,不同项目,土地出让金按照不同比例返还,支持项目建设。
(二)规划引领,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绘好发展蓝图。
为抢抓机遇,对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各类专项规划需立即着手编制。
1、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应力求科学严谨。规划编制应紧扣皖南示范区《规划纲要》,编制中既要聘请高规格的专家组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又要邀请一些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征求各界意见,确保规划的实事求是和可操作性。规划一旦实施,必须一以贯之执行。
以黄山区太平湖为例,发展之初也有很多迷惑。2002年,太平湖管委会在当年门票收入不足50万的情况下,拿出100多万元,邀请日本水域规划专家进行专项规划的编制,对太平湖水域开发进行整体布局,规划评审由省旅游局组织。规划实施10余年,一直体现着时展要求。管委会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严格按照规划布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太平湖现已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2、相关规划应与旅游相互融合。即将编制的全县十三五规划以及全县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化产业规划以及各乡镇发展规划,都应兼顾旅游发展,为相关旅游项目用地需求留足发展空间。同时,要以当前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规划好城市道路与旅游设施标识系统、城市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咨询与市场监管服务系统、游客中心及集散点服务系统等。通过高度统一相互融合的各项规划的引领,着力打造和构建特色鲜明、融会贯通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突破,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亮点。
东至作为安徽省西南门户,要在高端旅游景区环绕的现实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必须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走观光休闲可持续发展之路,抓重点,重点抓,着力构建“一湖、一山、一带” 产业发展格局。
1、擦亮升金湖这块金字招牌。升金湖的候鸟资源是独特和无可比拟的,打好升金湖牌应是我们旅游兴县的重头戏。一要挖掘升金湖生态科考旅游文化。重点发挥升金湖湿地生态科考中心旅游功能,通过标本展示、文字介绍、科教影片等方式,把升金湖鸟类、湿地等资源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游人。二要规划建设环湖旅游公路。升金湖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里明确的“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的重要节点。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合理规划路网走向,建设环湖公路。三要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切实推进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升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规范发展环升金湖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努力提升升金湖整体资源品位。
要整合湖区资源,切实转变湖区现有管理方式,规范湖区及环湖生产经营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推进升金湖旅游发展的合力。把升金湖打造成为池州乃至皖南旅游的重要节点,引领东至旅游的振兴与发展。
2、推进仙寓山-南溪古寨成品牌景区。一是将牌子打出来。以“葛洪炼丹”地为突破口,突出九天仙寓养生文化;以皖南最大的瀑布群,展现九天仙寓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大山里最后一个匈奴部落,再现南溪古寨匈奴文化的印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档次,宣传推广,力争把仙寓山——南溪古寨建成皖西南独具特色的著名景点。二是让外地人留下来。景区要围绕提升接待水平练内功,重点是完善景区内路、水、管、网、电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度假山庄服务功能,着力在硬件投入和软环境配套上有个由量到质的全面提升。
3、构建尧东旅游观光带。一要推进县城区旅游资源整合。东尧一体化正在推进,应加快推进东流老街、陶公古祠、历山、天台山、尧渡河及东流省级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园等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城区旅游休闲观光带。重点推进历山等较为成熟的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丰富景区活动内容,将历山建设成为供广大市民休憩、健身的城市公园。二要增强县城区服务功能。要加快宾馆酒店、娱乐休闲中心、购物休闲广场、文化体验休闲场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不断提高主城区旅游承载能力。三要增强县城区文化品位。城市建设应融入 “东至花灯”“文南词”“平安草龙灯”、“福主庙会”等地方文化元素;市民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应发挥文化展现作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受东至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四要加大
今年年初,市长庞国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政府对旅游业的定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何谓支柱产业?这是一个经济学的表述,这一产业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间占有相当的比重,产生相当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
很明显,江门旅游业现在还没达到这一地位,支柱产业只是一个目标。在所有的服务业里面,能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的少之又少。这个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容易,要实现它更不容易,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探索和实践。
在过去的5个多月,笔者欣喜地看到江门旅游业的一些变化,比如联合企业举办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以跨界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破题之术又如结盟同程旅游,签订亿元订单和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大型电商合作打开旅游业发展新视野。与此同时,江门旅游业在城市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营销方面也逐步打开了局面,比如近期与《美食导报》合作,推出品味侨乡畅游五邑江门美食之旅;与南方卫视合作,推出《畅游江门》系列专题节目等。据悉,未来在营销方面,江门旅游业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动作,比如策划大型音乐节及小鸟天堂杯全国散文大赛等。
看到近期江门旅游业的新闻频现于各大搜索网站的新闻页面,笔者在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一些担忧:旅游营销搞起来了,那真正决定旅游业发展的体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