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03:59: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质量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人员技术素质的提升
计量检定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法制性、政策性都十分强的工作,要求所有从事该项工作的同志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计量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计量机构的信誉和服务水平,因此,要加强计量检定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培训和吸收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计量检定工作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技术工作,而且也是一项管理工作,所以,提高计量机构管理水平,也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2)随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
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较高准确性的计量检测技术对于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检定证书是检定人员生产出来的“产品”,检定证书格式应规范,内容要完整、清楚、准确。检定数据准确与否取决于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因此,真实有据,准确可靠是对原始记录最重要的要求,是原始记录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如实反映当时当地进行检定的实际情况,反映检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使用计量器具及环境条件等真实性的原始记录。制作规范的原始记录表格,记录要字迹端正清晰,易于辨认,页面保持整洁。数据正确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原始记录中错误的修改要规范,一张检定原始记录不能超过三处错误,如有改动,必须加盖检定员印章,以明其责。
3)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原来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单位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体系标准提出新的计量检测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并且应该在计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其计量确认体系还应该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在计量检测《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相关文件体系中不断明确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职能。比如在《计量管理制度汇编》中有:计量管理实施细则、测量装置的强制检定和周期检定制度等,这些文件对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完善、对保证计量确认体系运行的科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稳定地运行。
1.1使护理人员明确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是以需求为起点,以患者感觉满足为结果,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医院经济效益。
1.2卫生制度的改革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2增强服务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涉及每一位护理人员,它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培养护理人员树立集体意识,自觉维护医院及科室的利益,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服务意识[3]。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建立每月一次护士综合素质考评,收到较好效果,从而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业务培训、技能训练,以满足病人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同时规定了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对病人要求进行识别、评价、充分理解病人要求,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病人的投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达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宗旨。
3规范护理质量管理
3.1完善护理质量监控网络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逐级控制。通过ISO9000标准的认证工作健全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院科控制[1]。科室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定期组织行政和业务查房,定期质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护理部主任每周跟随主管业务院长各科循环查房,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建立起自控与互控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护理质控网络,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管理质量控制上,科室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自控的重点是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同时每月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3.2建立质量管理三个环节(PDCA)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抓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是我们工作重点。我们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循环(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1]。通过及时质控、评价、反馈,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将它转移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3.3建立各项质量管理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根据医院质量及目标要求,护理部制定质量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了护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管理规范、护士行为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
3.4制定护理工作作业规范对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急救物品、无菌物品等管理程序化,提高运作效果;规定对住院病人护理服务过程的控制,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了医疗质量;制定中心药房药品配发作业规范,规范中心药房药品配发流程,真正做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避免差错发生等。
3.5注重培养提高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护士长轮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
3.6规范排班规范全院护理人员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有利于各层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以提高工作效率。
3.7激励机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个人综合能力量化考评制度,每月测评考核一次,每月评审一次,实行末尾淘汰制,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效果评价
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是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中心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建立起适合我院规模发展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通过ISO9001标准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一年的运用,使我们熟悉管理体系的方法、体系文件管理、护理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确立、护理服务过程的质量策划和运行的步骤及实施过程方法,增强了责任与过程的透明度,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通过再次外审,对护理质量方针目标审核,使我们对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才能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141.
2郎志正,翟亚军.医疗卫生组织如何实施2000版ISO9000族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73-77.
①口腔医疗操作是在充满微生物的口腔内进行,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及黏膜组织直接接触,且治疗过程中涉及的操作多、所需的卫生耗材品种性质各异,医护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公用材料和物品,交叉感染的隐患多;
②治疗时使用的仪器、器械及其配件小巧且精细、贵重,需要进行特殊的保养维护和消毒处理;
③老年患者吞咽反射能力下降,治疗过程中误吞误吸、急症处理等突发事件呈增多趋势,而口腔门诊护士由于长期从事专科操作,其应对突发事件和急救的能力相对欠缺;
④工作模式已逐步从1名护士配合2~4名医生的巡回方式转变为一医一护的四手操作模式,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培训。可见,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压力较大。我院现有护理质量控制按照护理部-科室两级管理模式。科室质量管理参照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形式,建立了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即护士长下设5个护理管理组,分别为基础护理操作组(修复专业各种材料的调拌技术)、四手操作组、急救组、医院感染控制组、文明服务组,负责相应工作的培训和考核。组长由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素质好的护士经选拔后担任,成员由本诊疗区域内的4~6名护士组成。本方法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实施3个月后发现组长的工作仍以日常护理配合为主,对分管的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有:
①个别小组的质量管理标准不够细化,如四手操作技术无相关考核标准;
②组长管理知识和经验缺乏,年轻组长检查年长护士时有顾虑;
③科室护理人员多,组长一人难以负责全科护士的培训,培训时间、效果及可操作性较差;
④护士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认为该工作更倾向于管理层,而非一线护士(组长不认为自己是科室护理管理者);
⑤激励机制不足,组长工作积极性不高。
2改进措施
2.1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及内容
借我院护理部修订《护理质量管理检查标准》内容的契机,修订修复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改进措施包括:
①基础操作组修订了符合修复专业特点的《常用材料调拌技术标准》,及时跟进治疗中的新技术新材料;
②结合材料性能,观察不同护士的操作手法特点,总结规范了多种材料的调拌方法并用便于记忆的名称命名,如粘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调拌技术——2/3两步加压研磨调拌法等,以保证粘接材料的调拌质量;
③四手操作组对四手操作技术的基本要求如护士坐姿、器械物品传递方法等进行集中培训外,还根据口腔修复的治疗操作规范了符合本专业护理特点的强、弱吸管及三用枪的使用、放置,强调注意事项;
④组织护士对所配合医生的个性化操作特点进行文字性归纳总结,便于替班及轮岗护士了解以提高医护配合默契度;
⑤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椅旁健康宣教,如护士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宣教时机的把握及有针对性的宣教内容;设计定制便签架,各椅位将各种固定及活动义齿戴牙须知、《医患沟通手册》等宣教材料统一集中放置,方便配合护士及时进行椅旁健康宣教;
⑥文明服务组加强就诊安全管理,特别强调协助老年患者进入诊室时,要及时疏通诊疗通道、疏散不必要的停留人员、观察地面有无湿滑情况及工作用仪器设备的管线或放置有其他物品等,提醒患者就坐和起身时留意脚下牙椅手机的尾管管线,避免意外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⑦新增器械设备和材料物品管理的质量标准,小到器械,大到仪器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并在仪器上贴有责任人的标签;
⑧将修复专业常用的几百种耗材与信息中心协调实现信息化管理,特别是细化了种植体等高值耗材的管理;
⑨完成了《修复科护理手册》的编写,内容包括科室简介、各护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常见疾病的护理配合流程、口腔门诊急救护理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控制、常用设备操作流程及护理辅助工作等。科室护士人手一册,使大家工作中有章可循,根据临床工作定期修订手册。
2.2明确组长职责
要求组长根据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制订相关质量控制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广泛征求全体护士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培训内容更贴近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护士长组织组长对完善后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培训计划进行讨论,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组长手册》,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培训计划及检查记录单等。明确组长职责,负责协调完成日常工作,参与修改完善本科室的相关制度、工作标准、护理常规与流程等。按计划进行培训、考核并记录。及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自查、反馈、改进及记录,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2.3从两个层面开展培训,转变管理理念
(1)护士长对组长集中培训通过聘请外院老师传授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工具的使用,并选派优秀的组长外出学习,提高组长护理管理参与度和积极性。护士长定期结合工作中的实例传授管理经验,提高组长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巧,如运用二八定律找准关键工作,执行关键制度、训练关键人员、关注关键患者、抓住关键时间,培训方法应以操作演练和情景模拟为主,注重护士的参与性,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要求每位组长能够运用简单的管理评价工具,如PDCA法。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或个别护士,由护士长协调解决处理。
(2)全员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熟练掌握本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并协助组长培训科室其他护士。如针对口腔门诊护士相对薄弱的急救护理,由组长对本组的几名组员先进行急救护理操作的训练,包括单人或多人CPR技术、口腔门诊误吞误吸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门诊急救呼叫流程演练等,经护士长和组长考核合格后,再由急救组组员每人具体负责4~5名护士的培训。急救组组员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双重角色,达到相互学习、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还解决了组长一人难以负责全科护士培训的问题。
2.4进行全过程护理质量管理
每天诊疗结束后,组长召集组员,将当天工作情况、医护配合问题、接诊的特殊患者等作简短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长每周按质量控制的标准抽查护理工作,及时记录并向被查护士当面反馈,下一周针对问题及时追踪反馈。每周全体护士例会前召开管理小组讨论会,组长提出存在问题与不足,护士长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护士长必须对质量管理效果及时作出评价和指引,发现运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方法有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使之围绕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并参与共性问题的追踪检查,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护士长还广泛征求医生对护理配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医护座谈会。
2.5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各组长工作积极性
护理质量管理组长的工作首先要得到科室领导的重视和认可,组长经过考核和选拔产生,名单在全科朝会上宣布,并在科室的信息园地进行公示。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组长和星级护士,照片张贴在信息园地。各种学习培训优先安排组长,评优评先组长有加分,并与年终绩效挂钩等。
3结果
3.1护理质量
修复科护理质量稳中有升,全年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包括门诊四手操作技术、文明服务、医院感染及急救等方面的内容。2012年护理质量总分为98.88分,2013年护理质量总分为99.5分。
3.2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口腔门诊配合护士主动性及医护的默契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效率,因此了解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意见建议是我科每年的常规工作,已坚持6年,经医护反馈这一方法可有效促进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根据临床工作以及医生重点关注内容自设调查表,共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级别,请参评医生就全年科室护理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2012年底对科室年出诊率超过80%的医生共24名发放问卷,2013年底对同一批共24名医生发放同样问卷。2012年和2013年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4讨论
4.1科内质量管理组的实施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口腔科门诊护士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协助医生完成口腔治疗,因此许多护士更关注与医生的配合,忽视患者的感受,影响护理质量,加之现代牙科建筑要求相邻的两个牙科治疗单位设有隔断墙,避免飞沫及气溶胶的污染,这种布局易造成护士相对独立的工作氛围,不利于科室整体的团结协作。建立科内质量管理组,小组之间可通过榜样的正能量作用,带动其他护理人员积极效仿。例如小组中护士对患者恰当亲切的称呼与患者有效的沟通等可以促使周围护理人员学习。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增加了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组长在检查护士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工作中的小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2科内质量管理组利于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修复科门诊技术和材料更新快,设立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对于口腔修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频繁的特点,采取“短平快”的学习形式,实时更新,使低年资护理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促进了全科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表1可见,两个年度比较,医生对护理工作9个方面的评价“很满意”率均升高,“一般”率均下降,“很满意”程度增加最为明显的分别是护理操作、整体评价、护患沟通和工作主动性,说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得到了医生的认可。
2ISO质量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应用
2.1ISO质量管理的适用性
高职院校应用ISO质量管理,有一个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需要对各个过程进行控制,达到自身制定的目标。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来看,高职院校拥有一支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还有一定实践经验,这种情况比较适于采用ISO管理模式。而且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拥有人才资源优势,减少教育质量管理的建立和运行成本。
2.2规范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在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中,要以过程管理为基础。高职院校要明确流程,强化过程管理,各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工作流程,严格遵守规范。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及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增强流程意识,引进人才,报销经费,管理资产,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大控制和监督力度。高职院校中一项工作的结束并不代表工作流程的结束,相关人员应注重持续改进,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各项工作中。ISO质量管理也要加强对管理活动的设计进行规范,并将此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实行。教学质量管理可以通过设计活动内容,细化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和流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活动的水平和效果。例如报销发票就符合质量管理流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质量管理要求精心设计活动经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报销发票这项工作,活动设计也应体现ISO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应用质量管理时,不能忽视管理活动的设计工作,应将活动设计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2.3增强认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ISO质量管理规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该体系中明确表示,这项通用标准并不是专门为了一项工业或是经济部门制定。从这点可以看出,ISO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高职院校应用ISO质量管理需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全面、全程、全方位地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性是指教育质量不仅仅指教学质量,而是包括人才培养方面所有工作的质量,所以在整个教学中,要设计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还包含合作企业。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是一个过程,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这个过程就是教育的全过程,ISO的质量管理主要应用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了解教学各个阶段的重点,以及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采取合理的质量管理手段,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在高职院校中要保证全员性,就是将学校各级人员都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并完善团队整体的配合情况,加强全员培训和教育,使院校各个部门及人员都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1.制版差错控制
制版是印刷企业面对外部差错的第一个环节,因而对外部差错的检查主要由制版承担。外部差错主要有日期、文字、图片、压字压图、版序、合版、文章不完整、缺图缺字等错误。因本环节工作失误可能发生的差错是制版的内部差错,主要有拼错版序、调错文件(包括报种、版面、版本、日期等)、漏拼中缝、错发颜色(彩色、黑白弄错)、印版差错(异常曝光、图文残缺、图文变形)等。内外差错若在制版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将会造成版材的浪费和时间的延误;若流入下道工序,首先增加了差错发现不了的概率,其次后面发现时也造成了时效的延误和成本的浪费;若印刷环节也未发现,将变成质量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制版差错控制应按流程确定各节点在差错控制中的责任,明确检查和控制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规范指导操作,并且建立相应的补救措施。外部差错的管理要针对其特点,结合制版操作流程,设定相应的检查点,规定检查内容和方式。对于内部差错的控制,应分析流程中可能产生内部差错的节点和原因,建立相应的预防和检查措施。整个环节的差错控制还应尽可能复查,多节点检查才能确保不漏查。特别是当流程发生变化或发现漏洞时,应及时作相应补充。
2.印刷差错控制印刷环节面对三重差错:
①制版未发现的外部差错;
②制版产生的内部差错;
③印刷自身的差错。印刷差错主要包括因装版导致的版序、色序错误,以及因操作、设备、材料等导致的印刷差错,如带脏、图文残缺、脱墨、切字等。如前所述,这些差错若未发现而见报,其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印刷差错检查对象是印版、开机报纸和过程报纸,以检查开机报纸和过程报纸为重点。印版检查为辅助检查,一般不易操作,主要检查版序、颜色及图文异常(曝光异常、图文破损、图文变形)等。开机报纸的检查是重点,其检查内容较多,包括日期、版序、色序、版面颜色、图文完整性、图文变形、标题等。过程报纸的检点是控制印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导致图文受损的印刷差错。印刷差错控制主要通过控制分装版、开机报纸检查、过程操作及预防印刷差错的保养等节点的规范性,对差错进行预防和检查,发现差错后紧急处理,尽可能减小影响和损失。印刷企业岗位相对多一些,分工不同,因而需要划分不同岗位差错控制的职责。特别要完善差错发现时的处理措施,杜绝差错报纸入市。这同样牵涉到不同岗位,应对不同状况,要快速、有效地处理,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
二、印刷质量控制
印刷质量控制是以报纸印刷质量标准为基础,以让客户满意为目标,对报纸质量相关联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从图片、标题、版面(包括外观)、墨色等方面对报纸进行评定,保证报纸版面的编辑、图片处理、制版、印刷四个环节的标准性、规范性,让报纸以良好的视觉效果呈现在读者和客户面前。
理论上,编辑排版不在报纸印刷质量管理权限范围内。但从印刷质量标准的内容看,编辑排版对印刷质量也有影响,有可能且有必要通过沟通协商解决。跟编辑排版有关的质量问题有版芯大小不一致、超版芯、报眉大小不统一、鬼影、压脏、背透、图片无边界、合版眉线没对齐、图片放折页位置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报纸印刷质量。要管理报纸印刷质量,就要正视这些问题,让编辑排版环节了解并重视,配合印刷环节提高报纸印刷质量。
2.图片质量控制
在报纸印刷质量中,图片质量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报纸中几乎所有阶调、色彩都在图片中呈现,印刷网点控制的好坏几乎都体现在图片上。对图片质量影响最大的一环则是图片处理。这一环节有诸多参数会影响到图片印刷质量,包括总墨量、GCR、网点扩大率、阶调范围、极高光和极暗调的阶调控制等,还有对图片的经验性处理(处理风格或习惯)。这些参数的设置决定了图片处理的好坏,对印刷质量影响极大。因此,必须以国家标准中相关参数的标准为基础,结合印刷设备的特性,以及自家报纸对图片效果的要求,设置相应参数,形成相对应的处理风格和模式。
3.制版质量控制
制版质量控制围绕制出合格印版进行。合格印版要求网点还原好、耐印力达标、套印精度达标、亲水亲墨性能良好、版面清洁(无杂点、无划痕)、版心位置符合印刷要求、印版外观完好等。而制出合格印版的控制点在于曝光参数、输出校正(网点还原线性化)、显影参数、拼版参数、印刷补偿曲线等的设定与动态调整,还包括印版质量的检查。控制要点在于规范检测、设定的方法,限定设定前提,即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设定,同时还要规范制版设备的保养,以稳定印版输出性能。曝光参数应根据相应的检测手段来设定,同时参照厂家提供的标准和方法。检测手段包括检测条、专用测试文件、目测网点还原、仪器网点检测等。若印版批次变化、长时间存放,或环境温湿度发生明显变化,都应重新设置曝光参数。显影参数应根据留膜率和空白密度指标设定,当显影条件、印版、曝光参数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设定。线性化校正是对CTP设备输出的校正,当曝光参数、显影参数、印版发生变化时,都要重新做线性化校正。拼版参数是依据印刷质量标准对报纸外观要求及印刷机对版心位置等要求确定的。印刷补偿曲线要用规范的测定方法对印刷机进行设定。当印刷条件发生变化,如印刷压力、材料发生变化,应重新测定。
4.印刷质量控制
印刷质量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生产过程中报纸质量符合质量标准、让客户满意。控制对象是印刷机、操作人员和印刷材料。控制内容是探寻印刷机的最佳工作状态,对印刷过程中的操作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寻找合适的印刷材料,并监控其质量。也就是从设备、操作和材料着手,尽可能稳定印刷环节中影响报纸印刷质量的因素,实现印刷的稳定、标准和规范。
⑴印刷机工作状态
印刷机工作状态是指印刷机的滚筒压力、胶辊压力、套准精度以及裁切折页精度等。毫无疑问,这些都影响报纸印刷质量。根据报纸质量状况探寻合适的工作状态,就要在印刷机的维护和保养上下工夫,建立规范、有效的维护保养机制,如定期更换橡皮布、检查胶辊压力、检测滚筒压力等。
⑵印刷操作
印刷过程中的操作是从报纸开印到停机过程中操作人员对墨色、套准、外观等的调节。这些操作都受主观因素影响,会因人而异,对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因而,要以标准和规范来指导操作,保障质量的相对稳定。印刷操作是印刷过程中可控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弱的环节。因为操作由工作人员完成,人在主观上存在的差异,如质量意识、对标准理解程度、操作速度、操作熟练度、操作规范性等,会对报纸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对印刷操作的管控,不能只求标准化、规范化,还要注重员工质量意识的培养、操作行为的培训和约束。
⑶印刷材料管理
印刷材料质量状况是指印刷耗材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是否稳定。印刷材料种类多、质量差异大,有些材料质量稳定性不太好。印刷企业的设备和环境差异也较大,对印刷材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有的要求较高,有的适应性较强。综合这些因素,做好印刷材料的质量管理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①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控制入选材料质量;
②对印刷材料质量制订过程监控措施,控制使用过程中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③要有备用材料,以防因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到印刷质量;
④要建立相应的质量反馈和淘汰机制。
⑷辅助质量控制
印刷质量控制过程中人和设备的影响因素较多,控制难度也较大。如果能够借助一些辅助质量控制措施,将能很好地提升印刷质量的稳定性。比如:在色彩还原过程中,设备的显示和输出差异较大;不同印刷机印刷特性不同;印刷操作人员不同,操作结果差异也较大。借助色彩管理可以校正设备显示和输出,让色彩还原更准确;借助印刷机特性曲线的补偿,可以排除印刷机的差异;借助密度计、色度计及测控条等,能明显缩小印刷操作的人为差异。好的印刷质量控制应当引入辅助质量控制措施,协助提升印刷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二.如何对电力配网建设加强质量管理的工作
(1)全面实行项目经理制以及质量终身制项目经理是整个电力配网工程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对于电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的控制与管理,要能够及时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相关的电力配网工程能够按时完成,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项目经理要能够对电力配网工程当中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最后的验收工作等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正是由于项目经理在电力配网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所以才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好项目经理的选择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建设进行保证,提高工程的质量。不仅如此,由于配网工程与传统的工程相比更加复杂,参与进来的部门也比传统工程的要多,因此也就需要相关的项目经理对知识十分的了解,对于突发的情况也要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要能够有效贯彻质量终身制,使项目经理能够对相关配网工程的质量进行更好的管理,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对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虽然在整个配网工程当中,设计的工作量少,可是它对于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规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在对施工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其充分重视,尤其是对于施工的图纸与方案等要进行仔细的研究;要能够按照国家相关的工程要求进行操作,并且还要能够对具体的电力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将建设工程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然后再次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使其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建设质量进行有效保障。
(3)对设备的采购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的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对设备的采购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选择电力配网建设工程所需要的设备与材料,对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进行质量方面的保证。相关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工作的时候,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选择供货商,并且还要根据配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关材料的选择,对于材料的质量要能够有一定的保证,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将使用材料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工程的进度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
(4)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在整个电力配网的建设过程中,实际的施工过程才是最影响工程质量的存在。对于这类与广大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就应当更加注重其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对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降低相应的工程成本资金的投入,为我国实现电力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能。不仅如此,由于相关的电力配网工程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实地工作,这就需要对相关的施工步骤进行严密的设计,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能够按照指导进行工作,充分运用好自身的专业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做出保证;同样还需要对相关的施工设备进行安全保证,工作人员也要能够做好配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配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5)对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对配网工程的验收工作也是整个工程当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想要对相关的工程进行质量上的保证的话,就需要将验收制度严格的执行下去。配网建设工程在进行的时候,要能够将《施工验收规范》以及《配电网建设标准》等作为施工的标准。当配网工程完成之后,要由相关的项目经理所在的单位进行验收,并且还要使负责设计、施工、监督的单位参与到工作当中来,对自身负责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束之后要签字负责,以免日后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
(6)对达标投产的检查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要想将相关配网工程的质量有效提高,就需要将质量管理工作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要能够对配网工程的质量、施工工艺、设备、档案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等进行严格的考查。对于工程达标投产的考核期一般都是移交生产之后的60天。相关的达标投产工作主要可以分为自检、复检两大阶段,其中自检的工作是由建设单位组织开展的,要能够遵循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运行以及监察等方面的工作;等考核期满了之后,上级部门也需要对其进行复查的工作。而复检的工作内容只是对自检的程序、组织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达标投产的要求,保证其的科学合理性,然后还要能够对相关工程的档案数据进行一定的抽查,使其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totalqualitymanagementin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sbenefittothera-tionaluseoftheresourcesandprovidingbettertechnicalservice,whichnotonlycomplieswiththenationalaimon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diseasecontrolsystem,butalsomeetstherequirementsofpeopletothepublichealthservice.Astheproducingsectorofgovernment’spublichealthservice,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owsocial,politicalandtechnologicalcharacteristics;consequently,itisverycomplicatedandspecialtoadvancethetotalqualitymanagementin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tisnecessarytodesignandestablishthequalitymanagementpatternsapplyingto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toadvancethetotalqualitymanagementefficientlyandsystematically.
Keywords: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即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目前国家对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CDC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如何更好的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和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成为每个疾控机构当前面临解决的首论文要问题,而加强CDC质量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全面提升疾病控制工作的有效途径。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TQM因为涉及了关于管理组织的一些根本变化,是一场“质量文化”的革命,必然要打破和改变一些原有关联,甚至要触及部分人员的利益和工作模式,这种改动如操作不当势必会出现人心不稳,事态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TQM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采取适合CDC这种组织环境的方法,要考虑CDC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1·1认识上要充分统一要推进新的管理模式,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抵触心理以及旧的作者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011)作者简介:陈璐(1972-),女,硕士,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思维习惯。任何组织都存在着官僚的一些基本特征,他们惧怕和抵制着变革的发生,在CDC系统内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高层管理者往往成为实施TQM的最大障碍,而TQM要取得成功,高层管理人员学会接受变通和革新的重要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1]。高层管理者在内部进行全局观念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分管领导只是作为最高管理者的管理代表对某项工作实施管理权,他要为最高管理者负责也要为疾控中心整体的发展负责,在中心内部制度建设上也要适当调整政绩考核制度,减轻高层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并且在CDC中层干部既是TQM的设计者又是推进者更是执行者,所以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样关系到TQM的成败,应该让他们明白TQM的管理思路、操作步骤、实施TQM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共识。1·2全员参与,全员培训TQM强调的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以自我岗位分析为特点,所以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参与到TQM体系的建设中,对TQM的建立思路和管理要求进行培训,使每位员工都应该明白TQM的管理理念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素质,CDC作为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部门,首先要明确政府和社会作为我们的客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并且在员工内部要建立“互为顾客”的概念,互相了解和体会对方的需求,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意识才能让每位工作人员将重点放在自我分析上,不断分析自我、完善自我。并且将SOP(标准操作规程)看作是一贯的、具有可预见性的但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操作规程,而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2]。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2·1质量管理组织框架的完善建立层次清晰,职责分明的质量管理组织框架是实施TQM的基础建设和前期准备。质量管理组织框架应分至少三级来建立,第一级是中心管理层,即质量管理委员会,起到决策、评判和裁决的作用,负责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发展目标,明确实施质量管理的步骤与范围,对专业技术内容进行审评,对违规行为进行裁决;第二级是执行管理层,就是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负责TQM的具体推动、组织、检查和落实,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宣贯、组织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改与维护、实施和推动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对工作行为进行符合性的质量检查与考核、对质量体系的实施有效性进行评判;第三级实施操作层,各科室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对各种行为进行适时的质量监管,对本科室的规范性工作进行建立和实施。对这三级机构的工作和人员要求是不同的,第一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包括领导层成员和技术专家,明确其在行政和技术方面的权威性,第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应赋予他全面管理的职责地位和权利。第三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应对质量管理有清晰的认识,本身又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工作严谨认真。这三个层级的管理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和有效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框架。2·2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程序和标准的建立目前CDC的工作职责主要分三大块,首先是疾病控制的政府职责工作,第二是作为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工作,其三是作为内部管理的行政职责工作,这三种工作性质内容工作模式完全不同,不能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程序,要在全面质量管理总体思维指导下,按照不同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依据,因地制宜分类进行管理,才能够建立符合CDC工作实际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根据政府和社会对其的具体要求和需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体会,明确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分项目进行管理,制定年度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将常规工作纳入项目中,细划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指导。对于实验室工作可以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将质量管理要求更专业化和标准化,能够很好的做到将TQM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标准的完美结合[3]。对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按照ISO9001的管理要求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强调工作的规范、岗位职责的明确、工作记录的完整和检查监督的有效。这样在大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实施分类管理;在建立规范程序的前提下,强调质量意识、全员参与、自我分析和质量管理考核。2·3分步策略推进第一步通过培训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思想,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二步制订人、事、物及环境的标准与程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步对体系标准进行宣贯培训,推动全员充分参与,第四步建立层级管理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PDCA(plan,do,check,action)闭合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必须要分步进行,可先从标准明确、基础工作较扎实的部门开始。如以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为契机推动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是CDC系统最早接触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的部门,往往具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人员意识,并且实验室具有工作程序相对固定、工作指标明确的特点。是相对最容易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部门,这样操作不仅减少了TQM推行的压力和阻力,而且以点带面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使质量管理的全面推行更可行和更具操作性。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注意的事情3·1处理好质量管理与质量考核的关系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也不是靠统计出来的,而是服务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总和,所以加强环节过程的规范与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形成全过程监管机制,同时这也就要求引入考核机制以增强质量管理的强制性和力度。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和目的在于管理,而质量考核应是推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而考核是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的,管理追求的是全面性,考核本身是具有片面性的,所以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考核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是为管理服务的。3·2处理好考核与激励的关系考核本身带有强制性,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被考核部门的对立和抵制,与管理的激励原则相违背,所以考核必须掌握好“先立法,再执法”的原则,就是先明确工作的原则、程序、要求及考核的原则与指标,整体的考核方案与评分办法要与被考核部门见面并得到认可,达成共识,在双方都共知的情况下开展考核,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考核部门因不理解考核内容认为是挑刺或故意为难而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在考核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发现的问题应当面指出确认,积极反馈考核结果。应让被考核科室明白考核是为管理服务的,是为各专业部门服务的,是为了更加规范行为提高质量,并注重发现与奖励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人和事,大家才会接受和认可考核,达到激励规范的目的。3·3处理好质量管理与业务需求的关系在质量管理实行初期,因为要建立全新的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记录的可溯性、强调工作的规范性,势必会出现工作量增加、工作记录表格增加、工作环节增加的情况,这种“管理成本”的加大导致大家对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和怀疑,尤其在业务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质量管理增强了,而业务需求的满足度却下降了的情况。首先要明确这种情况的发生是阶段性的,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质量与效率的双赢,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基于大家对规范管理的不适应,一方面在程序的设定上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更要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的自我分析和体系建设的“适应性”和“人性化”,应该结合工作实际具体分析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订出既符合质量要求更具有人性化的高效率的工作模式。3·4建立长远运行机制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将质量管理变成一种习惯”,建立长远的运行机制将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将工作规范程序与岗位说明书有效结合,让工作规范程序以工作为单位,岗位说明书以人为单位,工作规范程序成为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使质量考核的成绩和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能更有效的与每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和人事分配改革挂钩,将更有助于质量管理的推行也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更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样表”对以往过程文件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明确,均做出统一规定和注释。
2.示范性好,大量减少师生反复修改而增加的工作量。
工科学院毕业生文字能力普遍偏弱,Word软件使用不熟悉,导致过程文件中字体不统一、文字大小各异等,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给学生讲解修改,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样表”对各个部分填写内容的字体要求、文字大小、行间距、参考文献格式等做了详细的标注,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师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节约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实践证明,今年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文件的规范性显著提高。
3.填写内容更加清晰明确,避免填写内容过于空洞。
以往的工作表格对学生任务有规定,而对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的填写意见往往没有要求,很多时候都是填“同意”或“审核通过”,甚至有的文不对题。“样表”对该部分内容的填写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引导教师从合理的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工作。
4.学生成果要求更具体,成果质量有保障。
以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成果要求为基础,针对建筑工程学院5个专业的各自特点,“样表”又对各个专业作了更具体的规定,促使成果质量的提升。如建筑学专业成果要求:(1)设计图纸不少于15张,A3版面排版(不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报优的同学必须有4张A1展板。(2)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4000字,团队项目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要把相应的图纸成果穿插到说明书中去,要图文并茂。(3)遵照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撰写和排版。
二、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阶段做好师生动员等准备工作,召开三个会议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会议。
会议主要是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部署,同时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协调工作困难、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等。参会人员包括全体院领导、正高职称教师、实验中心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务工作人员,体现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
2.新进教师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培训会会议。
主要针对学院新进教师和外聘教师,由教学院长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进行讲解和明确要求,教学秘书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操作进行讲解培训,让该部分教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动员会。
会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目的、步骤、内容以及各阶段的任务和纪律,让学生足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会后指导教师和学生见面,指导工作正式开始。
三、全过程监控,各阶段措施得力保质量
1.重视选题工作。
提倡教师将科研课题给学生真题真做和结合生产实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做到一人一题,团队项目选题要保证既有合作内容又有独立完成的任务。重视选题更新率,更新率不能只是个统计数字,落实更是关键。专业负责人要对教师申报题目的难易程度、广度、深度、工作量及合理性把好第一关。选题完成后,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二级督导,对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审核,确保选题质量。
2.重视中期检查工作。
各专业分别抽取10%的学生进行中期答辩,同时有报优意向的同学必须参加中期答辩方能取得评优资格。其他没有参加中期答辩的同学应在场旁听,并接受指导教师的中期检查,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上交中期成果。学院专门设计了中期检查答辩表,要求学生在答辩过程中陈述前期的工作进展,后续工作计划和预期达到的成果,有效保证了后续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3.重视答辩工作。
要求各专业对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原则上每个答辩小组不少于4位专业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答辩组长,每位学生汇报10分钟,教师提问10分钟左右,学生答辩10分钟,答辩秘书要做好详细记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二次答辩,先进行小组答辩,再按评优比例确定部分学生参加大组答辩,评优答辩组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构成,最后成绩总评由答辩委员会确定,同时评选出学校及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四、细化规章制度,针对新问题及时出台补充规定
1.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做到权责分明。
在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又制订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明晰了毕业设计工作中,系、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包括:(1)对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答疑和指导工作,跟踪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与质量,做好指导记录工作,应避免记录过于简单,以备学院检查。(2)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统一格式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或计算书,同时各阶段材料从系统导出并认真核对,格式按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样表填写。(3)如果学生有弄虚作假、抄袭别人成果或由其他人代替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指导教师未发现且同意提交答辩,一经查出,学院将扣除该指导教师本环节一半工作量,等等。
2加强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1准备工作。测绘工程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明确测绘的具置,掌握地理环境因素,观测天气因素,筹划施工材料和装备,制定明确的测绘目标与方案,检测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检查和监督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从而保障测绘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企业要保障测绘工作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符合安全标准。测绘工作进行前,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条例与合理的系统控制与检测方案,保障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可以被应用于测绘工作之中,让工作人员可以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从而完美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保障测绘工作质量符合标准,运行环节合理有效。2.2增加工作人员的观念意识。测绘工作在对质量工作人员和系统控制人员选择的过程中,要保障工作人员可以具备高水平的测绘工作能力,具备专业的设备使用知识,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保障在测绘工作正式进行之前,可以对测绘设备进行有效的检修校对,保障对设备的使用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保障测绘工作不会因为设备故障而不能正常进行。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让其在测绘培训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经验,可以对测绘系统和测绘地点有明确的了解,可以有效的检测信息,收集测绘数据,绘制测绘图像,从而保障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还应不断调整系统管理制度,保障测绘管理和系统调控的专业性和灵活性,保障测绘工程体系的健全性,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不断提升。2.3增加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对测绘工程的控制与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从而保障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调控可以有具体的依据。测绘工程需要一定的体系来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而对测绘质量进行管理主要就是对工程中质量检验、质量审核、质量调控、质量使用成本、保障质量的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保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对工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充分了解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从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测绘工程合理有效的进行,对各种突发状况和不完善的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及时解决测绘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困难。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的信息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控,并积极借鉴先进的测绘工程管理方式,促进测绘工程的有效进行。2.4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我国要想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对测绘工程进行强有力的法律制度规范,要保障相关的法律制度对测绘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针对意义,具有可操作能力,完善《计量法》、《质量法》、《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对测绘工程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约束和管制,从而保障测绘工程的有效开展,保障测绘工程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
3结束语
测绘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和系统调控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这项工作的难度也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江,陆济璞,黄志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青藏高原1:2523万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南方国土资源,2013,(12).
[2]杨生德,陈建强,马明霞,等.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定在测绘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5).
2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2.1提高中药房的养护能力
首先,加强医院中药房中药存储环境的完善与管理。中药贮藏必须考虑到其贮藏环境,避免贮藏室潮湿、加强空气流通;同时,还要避免虫蛀和霉变等情况发生。定期对药才进行养护处理;加强对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中药特性实施不同的贮藏、养护措施。其次,对中药品入库后,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检测;并对过期、失去效用的中药材及时予以清除、销毁[3]。
2.2加强中药材的检验
中药房必须加强对中药的质量检验工作,从根本上保障中药质量。同时,医院还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完善中药质量管理制度。并对药材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购买和入库日期等进行详细记录;并确保记录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另外,中药房的负责人员还必须加强对中药材真伪的检验工作,避免劣势、假充药进入中药房。只有经过相关质量检验流程检测合格的中药材方可方库备用。
2.3严管采购渠道
中药房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与治疗效果则必须对采购渠道进行严格把关。中药房在进行中药材采购时,必须选择有资质的正规供货商;同时,医院也必须在制定中药房采购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中药材采购流程的监督工作,杜绝一切未经正规渠道的中药材进入医院[4]。
2.4强化中药炮制质量
中药房在进行中药炮制处理过程中,必须要经过仔细的挑拣、筛簸、捣切等加工、炮制程序。如党参、牛膝、当归等中药材必须切断之后入药;酸枣仁须炒后入药;川楝子、天麻等需原个入药等。因此,中药房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种中药炮制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之中,加强对各种中药炮制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以全面提升中药炮制的质量。
2.5加强对中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中药房的药材调配、复核等工作是把好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患者服用前的最终质量监控阶段。因此,中药房工作人员必须利用自身经验以及对各种中药材的了解观察中药材的形、色、气、味等,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水试、火试等方法速度、准确地鉴别各种中药的优劣、等级以及真伪等。这就需要我们应全面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以讲课、座谈、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并就一些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也可以派专人参加各类中药学会举办的培训班、培训课等,以及时了解、掌握各种中药的最新鉴别知识与方法。
3结果
通过对中药房中药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工作,笔者单位的中药材质量管理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既得到了广大患者与医师们的认可与依赖,也提升了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也全面提升了本院的社会声誉;甚至还有一些外院患者拿着处方来我院调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