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2-10-03 21:59: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景观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环境景观设计

篇1

2.多姿多彩的陶艺颜色在任何艺术作品的形态构成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颜色这一设计元素,颜色能够有效地提高陶艺作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艺术感染力,寄托创作者的艺术情感,因此,陶艺的色彩在整个环境景观设计中具有举重如轻的地位。陶艺的色彩主要体现在不同色釉的表现,而且丰富的色釉是陶艺高品质的标志。釉色由于采用火的制作工艺,因而具有其他材质艺术作品所难以具有的特色属性,使陶艺作品的美感表现不同于其他。釉色为陶艺作品增加了许多另外的信息含义,使陶艺作品更富有生动的活力气息,打破环境景观设计中一向色彩寡淡的束缚,给陶艺作品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色彩。同时也要注意保持陶艺作品与其他周围建筑设施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和谐一致,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釉色提高陶艺作品的变现力,使欣赏者感受到愉快和放松。

3.丰富的陶艺肌理陶艺的肌理就是陶艺作品的语言,是其泥釉和其烧制后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陶艺肌理的表达效果表现是陶艺作品形态美的重要考察方面。人类使用泥土的可塑性强的特点对陶艺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最后采用火的制作工艺使泥土产生质的变化。陶艺作品主要是凭借泥土的泥性与可塑性的属性作为创作设计基础的,在火烧制成之前对湿坯土进行压印、刻划、雕刻手捏等方法创造各种肌理效果是陶艺艺术者通用的基本手法。陶艺肌理具有独特的韵律,连接、重叠、大小、粗细、浓疏、交错的美感,以及由它而所导致的缓急、轻重、软硬的质地遐想以及空间联想,都是陶艺工作者以作陶艺品和环境的共同需要采用材质语言特征与可变性的创造结果。依靠不同的烧制方式,火在陶艺作品上保留下的印迹已经成为陶艺作品肌理的又一特征,并且为环境平添一份自然的韵味。其不可预测性、偶然性、随机性以及自然而成的肌理效果会环境陶艺景观具有独特感染力和神奇的美感。

二、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的运用

1.在建筑设计中运用陶艺在人类建筑与建筑装饰中使用最早的材料之一就是陶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陶艺的多种独特用处逐渐展示出来。当前,陶艺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建筑设计中叶大量存在。目前,陶艺在建筑设计中所呈现出的形式更加具有多样化,并且在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例如,日本的设计师冈本太郎为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东京旧市政厅创作的陶艺壁画《日之壁》和《月之壁》,美国设计师罗斯伯格为费城儿童活动中心创作的名为《动物乐园》的陶艺壁画,美籍华裔的贝幸铭为台湾东海大学所设计的侧立面均由菱形黄色瓦砖所拼贴覆盖的路易斯教堂等等,都对建筑环境起到了极好的美化和装饰的作用。

篇2

近年来,“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粮食危机”、“人炸”等名词时刻环绕在我们周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蓦然回首,这一百多年来是人类对全球环境破坏的时代,也是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严厉报复的时代。环境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须面对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积极保护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也在深刻反思,人类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对待环境。在这个反思过程中,人类历史发展所相关的环境思想,几乎都被挖掘了出来,形成了各种思想、观点的大汇集。其中,的环境思想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1、从环境理论分析人类陷入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了人类发展生产力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在人类快速发展科技和生产力,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向人们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1]通过分析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恩格斯指出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2]

当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度,是人类生活进步所需。但是,我们过分陶醉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胜利,这种急功近利,看不到自然界长远发展的做法,是导致我们陷入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源。

2、环境理论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启示

马克思提醒人类防止自然界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3]到底应该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理论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2.1 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论始终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自然之中。如今环境问题的出现,就是人类总是把自己摆在自然界之上,试图去驾驭自然、主宰自然,从而导致了人类只一味地索取、滥用自然界的资源,结果我们破坏了自然。

当然,除了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不可分离一部分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与其它自然生物的不同,坚持主体性原则,在自然界中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4]的观点,也就是说自然可以是人类利用的对象。

由此,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的任务。

2.2 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是指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对自然适应的过程;而自然的人化则是人类在自身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使之适应人的过程。

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效果,即在人类改善、提高自身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自己在改变自然环境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从现在起协调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中“自然人化”的理想,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共存共荣。

3、环境景观设计专业与环境保护

3.1 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环境景观设计是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设计,通过改善和加强原有环境空间场所存在的科学合理性与艺术性,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质量。它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要处理多方面关系的,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

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景观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直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设计人员在面对每一个方案时,应该都是以改善、提高人类整体生活环境质量作为最终目标的。

3.2 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城市的高速扩张,导致原本的农田、草地、林地在转眼间都被划成了单一的建设区,中国的城市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大力开展着“城市美化”运动。自然的水系被填埋起来造地、修路和盖房,原本流动互通的水体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污水池或污水沟;河堤或土坝被水泥灌底护衬,原本作为多种生物的栖息之所的驳岸变得寸草不生;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栽种草坪、移植大树,虽在短时间内有良好的效果,但往往换来的是高额的养护费用和后期面目全非的景观……

如今的景观设计方案就像是走上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里移植一个广场,那里拼接一个小品,完全不顾基地本身的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每个城市都是一样的购物风情街、一样的滨河散步道、一样的西方现代景观风格……这种在设计中缺乏分析、盲目跟风的做法是导致我国环境景观出现问题的根源,是我们需要反思和研究的。

4、环境思想对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缺乏因地制宜分析、一味追求短期效果的景观设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都只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前辈似乎比我们做的好,真正地实现了“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利用当地天然的地形和生土材料的窑洞具有经济、冬暖夏凉的优点;以竹为材料的傣族的吊脚楼通风性良好,颇具南国风光之美;利用最少建筑材料来获取最大的居住空间的蒙古包非常适应游牧民族生活与生产的方式;云贵高原上全部用石片来修建的贵州石板房虽然粗糙,却与自然和谐相融……从我国传统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化自然”的体现。我们的祖先尊重、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创造出了十分智慧、动人丰富的景观环境。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也可以通过现代手段,在景观设计专业上实现“自然的人化”。从战国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十分普遍地采用作堰的方式引导水流用于农业的灌溉和生活,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就是秦汉时期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在风沙、水土流失地带 ,我们可以种植防护林,这些绿色林网与道路、河流等相结合,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在夏季,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群落结构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等指标,以改变小范围内的微气候……

因此,在面对每一个具体的设计时,应当顺应基本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水体等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遵循生物的自然规律,反映当地生物的区域性,如选用当地材料、注重乡土植物的利用等。通过这些设计形式,通常都能改善和加强环境空间场所的科学合理性,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设计,让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5、总 结

如今的人类已经认识到造成环境危机的根源,也正努力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去寻找摆脱危机的方法。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按照环境理论的指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去探索适合景观设计专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方法,使人类实现中“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的理念,让社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卷,第52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2页。

参考文献

1姬振海:《生态文明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篇3

因此,公路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司乘人员的心理,通过合理的环境景观设计,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建设与景观

公路作为一种带状的工程构造物,它的区域跨度大,沿线的景观也不断变化,总的来说,公路景观包括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环境的总体外观,如高山、平原、河海、沼泽等;人文景观,是指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创造出来的景物,如城市、村落、雕塑、水利电力设施等等,而公路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景观。

公路建设,必然会对原有的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风景破坏、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水质、涝渍等。据调查,即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条件下,被破坏的环境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而公路建设对自然风景的破坏则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但是,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我们可以将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减少,同时在公路建成后,形成新的外观优美,行车安全舒适的公路景观。

三、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高等级公路是功能性很强的基础设施,但具体的公路项目,又有其偏重的性质,如可分为国道主干线、地方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城乡连接线、旅游景区公路等等。公路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特定的性质和目的,结合道路沿线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和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尽量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使公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割断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

2.考虑司乘人员的交通心理要求和视觉效果要求。

安全舒适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大小、道路感觉的多样性、视觉导向和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另外,司乘人员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感觉公路景观的,尤其司机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因此要求沿途的景观必须大尺度、大色调、流线型,同时比例协调。

3、风格鲜明,统一中变化。

公路一般穿越不同区域,因此,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才能创造出风格鲜明的道路景观。另外,在设计上应将中央分隔带、路堤路堑边坡、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等公路设施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确定统一的主题。同时,又根据其功能和服务对象在设景的风格、造型、色彩规模等方面有所变化,使沿途景观富有节奏韵律,有基调有,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统一,使司机和乘客处于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中,从而产生愉悦的心理,消除疲劳,保证安全。

四、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公路景观设计是在公路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也和公路的各项设施紧密关联,主要包括了下述几个方面:

1.公路线形设计的美学要求

公路线型美是公路景观的基础。在选择路线方案时,通过仔细的踏勘,调查每个路线方案的沿线地形地物、风景特点,确定一些风景控制目标(如名胜古迹、险峰奇石、优美的海边风景、百转千徊的溪流等),同时确定一些须回避的特征目标,如森林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等,然后反复比较线位,充分利用这些风景资源,使沿线视野景观多样化,使公路巧妙地融入自然风景中。

公路平面线形应以曲线为主体,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另外,长直线路段也容易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交通事故,纵面线形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最后确定的立体线形应尽量适应地形,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总体线形应是连续、顺畅、可以预知的。

在完成线形设计后,利用CAD系统、地理信息等手段,采用图形叠置法将公路环境景观逐段显示与评价,并进一步修正,以获得最佳的路线设计方案。

2.结构物景观造型

公路结构物主要是桥梁、涵洞、立交、跨线桥、支挡结构物等。结构物是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还要有新颖、优美的外观,还要配合所在路线的其它结构物的造型,以及和该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相互呼应。景区中的公路结构物如过于呆板生硬,往往大煞风景,而一些成功的桥梁,如南京长江大桥,厦门海沧大桥、东莞虎门大桥等,以其特殊的历史意义、雄伟的气势、优美的造型,其自身已成为一道极其美丽的风景。

3.路基路面的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地采用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在必要的路段采用分离式路基,在良好的线形设计基础上,使公路结构更好地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绿化相适应。

路面对于司乘人员来说,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除了要保证路面主车道与路肩的合理比例外,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路面材料来分别修筑路肩、行车道和分隔带,既加强了公路的修饰性,又提供了良好的视觉诱导。

4.中央分隔带的绿化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重要目的是遮光防眩、引导视线;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对防眩树种的选择是:

低矮(1.5m左右)、缓生、抗逆性强。间距总的原则是以车灯的扩散角、人的动视觉和行车速度三者的函数关系计算而得,单行间距一般以2—3m为宜。

地表绿化部分以铺草坪和植地被植物为主,可通过选择不同叶色、花期的地被植物,并分段设置,使中央分隔带的色彩有所变化,增强美化效果。

5.两侧绿化带的绿化

通过设置公路两侧绿化带、使公路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是景观环境再造、防尘隔声、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如绿化带占地较宽,可以设置多行、多树种、乔灌结合、色彩多样的花木,形成壮观绚丽的绿化带。但一般在绿化带用地有限的情况下,以单行栽植,落叶和常青(乔木)间隔(5~lOm)为佳,树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这样既不会因间隔太密造成视觉屏障而影响观光,又可四季见绿,同时还能防止因树种单一而易受病虫侵染。新晨

设置两侧绿化带时,应注意在弯道内侧及路口附近保证通视条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6.边坡及垂直绿化

边坡绿化具有很好的护坡功能,对稳定路基、防止冲刷、保持水土具有直接作用。边坡绿化要求覆盖率高,青绿期长,但由于边坡坡面土质为路基填筑用土,或路堑开挖后暴露的土体,土质不宜于种植,且备灌溉条件差,养护难度高,因此要求做好草种选择、种植方式、前期养护等工作。根据公路边坡绿化的实践情况,在草种选择方面,以本地适于绿化的野生草为宜,既容易成活又成本低廉,根系深的草种优于根系浅的草种。在种植方式上,条播优于撒播,种草优于栽草,秋播优于春播。另外,近年来了引进的湿式喷播和客土喷播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成活率,且能适宜公路边坡土质贫瘠的特点,还能完成高陡边坡的施工作业。垂直绿化部位主要有浆砌护坡、挡墙等,可通过在其下栽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宵等,或在其顶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以遮蔽构造物,减少构造物的压迫感和粗糙感,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

7、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的景观设计。

篇4

房地产事业在我国经济条件飞速增长的背景下,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它不仅加快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形成一个城市风貌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和住宅建筑的外观设计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正是全国房地产事业迅猛发展,房子销售进程加快的结果。所以由平均的、单调平面布局向丰富的、立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体现在住宅小区景观规划当中。以人为中心,充分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来设计,满足人的需要,给人们营造一个宁静,优美的氛围,这是设计师设计规划现代住宅小区景观时主要应该考虑的问题。

1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伴随我国房地产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的住宅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有关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研究落后,并且由于在这一行加入了很多不专业和专业素养不高的所谓的设计人员,最终导致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使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进入了一些误区。现在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风格与环境

忽略风格与环境是否和谐,是否协调。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季节特点和住宅小区临近的环境问题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受到欧洲景观设计的影响,如几何对称的结构,宽阔的绿化环境,所以国外设计风格的住宅小区景观随之不断的出现,追求所谓的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如果在国内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中适当的加入国外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特点,或者适当的加入一些国外景观设计元素,对整体景观设计的个性,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审美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过多的引用国外景观设计元素,成为一种时尚,最终就会走入了误区。

1.2 环境景观的生态

从80年代至今,绿化草坪就很盛行。在许多住宅小区的绿地系统中,几乎全是草地运用,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住宅小区内的景观应该满足的功能性,忽视了灌木、乔木、地被在住宅小区和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果只是单一的采用草坪,那么不仅整个小区景观结构形态单一,居民生活功能性缺乏,生态系统不完整,而且大面积草坪的护理也很昂贵。很多景观设计师忽视了住宅小区景观环境各个要素在不同空间的功能性。并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1.3 只注重平面形式

我以前曾经犯过这样的通病,自己费尽心思创造出来一个看起来布局合理,动线流畅的平面,但是在剖面或者透视中,甚至直到实施后我才发现往往不如自己预想的那般精彩。这个时候,就要审视一下竖向设计了—绿化有地形起伏么?场地有抬高或者下沉么?有景观构筑物或者其他竖向的主题统率这一空间么?灯具的存在给空间增加了立体感么?以上种种手法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利器,也是使一个景观空间能够具有灵魂的重要一环。

1.4 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逐步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建筑的关注,而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也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2.1 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沟通的过程

(1)在提出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概念开始时,就要围绕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进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确定整体设计方案,确定整个住宅小区的建筑、景观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应该像以前一样先设计好建筑,然后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不要把建筑和景观分离。

(2)在规划住宅小区景观时,应使建筑主体与景观环境能够与居住区整体设计相协调。住宅小区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前提基础,景观环境的设计风格应该参考整个住宅小区建筑的风格特点,所以应该将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与主体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一能够体现住宅小区的整体性。

篇5

景观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是场地设计和户外空间设计,其要素包括:地形、铺装、水景、植被、建筑及构筑物、公共艺术品等。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景观设计的影响,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追求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得以满足的,因此,好的环境要能满足居民的生理健康、生活功能等。景观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步行街、广场等。一个好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有着丰富变化的空间层次及富有文化感的造型,可以很好地发挥居住区社区的四大基本功能(生活的组织功能、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功能、休憩和工作的平衡功能及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功能),进而提升居住区品质。理想居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1]。

2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心理、生理需求的原则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如今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人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生态、自然无疑是一剂良药[2]。在提高居民生理与心理的舒适度上,一个良好的环境景观对其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若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在居住区设计的休闲廊架正好是背对西北方向,同时还能在一天当中日照时间较长,在廊架下休息的居民则会感到舒适,而这恰恰就是居住区合理设计布局的追求目标。同时也可以利用户外空间设计来增强现实和精神上的安全感和私密性[3],以满足居民心理需求;另外,在改善人的生理指标上,植物的绿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的脉搏和血压平衡。此外,还要考虑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还需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各类居民都可以找到自己心理所需要的空间类型[4]。因此,不仅要有完善的物质生活支持系统,还应有丰富多彩、供情感交流沟通的精神生活空间环境[5]。

2.2审美需求原则

居民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服务的对象,因此,它不同于一般城市公众性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以方便适合居民的日常生活为目的,同时还要使环境景观具备丰富性、复杂性与多样性,使景观体验充满生机[6]。这就要求设计者遵循以意立景、以景生情的设计原则,达到人与景的交融,使其能“触景生情”,进而激发住户的审美。因此,从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形式到建筑实体的造型风格与景观设计,始终要把居民的感情归宿和心理寄托作为一个重要的情感设计因子,然后再在追求整体上的协调性和连续性中保证景观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

2.3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宗旨。通过相对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提升居住区户外环境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结合人的使用习性,设计手法要人性化,除去那些夸张尺度大的中心广场、大草坪等,要知道夸张的硬化广场不仅会给人带来失衡感,还会在夏日给人造成烈日灼心的身体伤害,而且草坪的日常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且其管理费用是一般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组合绿地的3~5倍,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则是同面积复合群落的1/4[7],这些在景观设计中既不满足生态功能要求也不经济,设计者真正要做的是为人服务的景观,而不是仅仅靠感官吸引人的眼球。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求得后续养护和管理的经济性。通过生态种植建立生态结构稳定的群落,以获得道路绿地景观使用寿命的延长。建筑材料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也要在充分结合本土材料的基础上,保证其经济性,进而反映本地特色。

3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过度设计现象

目前的居住区环境建设较以往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潮流,由发展商大量投入资金而催化出许多过激过度的产品,以及基于销售、宣传和形象的需求,弃住宅环境品质于不顾,更多地专注于商业目的,完全脱离景观营造本质,这种设计风格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只会迎合个别人的利益,造就了一些设计师沉迷于矫揉造作的设计表达中,其特征大致如下。

3.1形式复杂

居住区绿地斑块在其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居住区内设置的岛状斑块,分布于各居住片区中部,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的日常休息、体育活动等[8],然而在个别居住区当中,为了产生异样的景观,在每栋楼与楼之间都设计小广场、亭子、小桥、水景、假山等,实有复制之嫌疑,小区里的居民每天面对这样的环境,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对其产生厌倦并想远离这样的环境。居民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9]。因此,景观元素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其合理搭配性,同时也要考虑其在环境中的合理性和功能性,适当取舍,不能一应俱全。在一定程度上由一种形式向另外一种形式的和谐过渡[10],需要尽可能地动态整合所有要素,这是大自然交给我们的,也是所有规划设计的首要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果在景观空间的布局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则会突出其设计的个性,从而功能和形式的结合也会完美体现在设计中,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环境。就如凯文•林奇曾说,“设计者有义务去组织一个整体,使它们有序列的为人所感知,各个局部只有在一个整体的脉络中方能使人更易理解”[11]。

3.2成本不菲

由于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不断上升,设计师或是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对高级材料过于崇拜,为了能保证出“精品”,就只有选用高档石材、奇花异草、进口设备等。其实,成本高并不意味着质量好,有些时候只会过度地消耗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甚至还加上了土地资源的成本。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为使植物能够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群落,就要充分考虑该地土壤特点来对植物进行色彩搭配,使其能够四季季相更替,要适地适树,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12]。在色调、明度、纯度的把握上都应保持与环境色调的协调关系,讲究色彩间的平衡、层次,避免突变[13],从而形成在不同的季节可以有不同的景致,以营造舒适、优美、诗意的居住环境。

3.3安全性考虑不够

例如,在某个居住区中,为了追求美观效果,形式丰富多样,设计师对地面铺装做了大量文章,卵石、花岗岩、透水砖等都一一用上,结果在功能上欠考虑,有些材料很不安全,如在每个楼的入口处铺上漂亮的卵石,殊不知,这样留下了安全隐患,极容易绊倒老人和孩子;同样在许多公共空间的地面上铺上光洁的玻璃或石材,如果在雨雪季节,人们行走在其上极易滑倒受伤。这样的设计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居住区设计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主体设计应遵循相应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以保证居民的道路安全、滨水景观安全和无障碍设施安全等,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3.4水体的过度使用

水景住宅起初流行于欧美,随后引入我国,造成了对水景住宅的开发热潮,北京、重庆、上海、杭州等尤为突出。当然,水景设计的应用对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水除了能够维持生物生命之外,还具有五光十色的光影、悦耳的声响,有着与众不同的观赏特性[12],但是现在好像进入了一个误区,造就了一批住宅区水景建设的形式化,以致在不同的城市建造的水景都是相同的样式,缺乏对整体环境考虑以及忽略了不同城市居住区人们的喜好性,从根本上失去了其功能性与美观性,对日后维护问题的考虑也十分欠缺,最后大多作为了开发商商业炒作的噱头。有些甚至大量兴建人工水景,这在严重缺水的北方地区是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紧缺的环境问题,这就是缺乏生态的理念。因此,因地制宜的科学理念,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节约能源的科学行动,要求每一位设计者在追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同时,师法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环境。

4对改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思考

4.1因地制宜,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首先要明确居住区的特性,以人为主体进行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让居民的生活接近自然。对于已经确定的基地,应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将原有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组织到居住区绿地当中[14]。同时,杜绝盲目模仿跟风,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使得整个居住区建设完成后是集生态性、功能性、地域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的环境景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达到节约土地、节约成本的效果。居住区景观最能体现环境艺术的创意与想像:研究树木的位置和大小,有利于保护住户的私密性;根据四季变化栽种树木,给人以季节感;利用土、石、水等天然材料,给人以安逸感[15]。因此,设计者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创新意识,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2强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设计人员

居住景观之美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16]。相对于国外的景观设计学科,我国的学科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居住区景观设计学科是系统性的,设计人员只有将科学、艺术、文学相结合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造诣。简单地讲,景观设计是集美学、园艺学、行为学、音乐、文学建筑结构学、植物学甚至心理学、材料学等学科在场地中的具体应用,因而并不是一个设计人员只会画一点图、懂得一点植物配置就够了。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只有提高综合素养,从实际出发,从规划场地的具体特点出发,从规划场地存在的问题出发[17],才能在设计工作中综合运用。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档次,在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队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居民生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具有观赏性,应遵循着人本原则,为居住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居民区形成良好和谐的氛围,为居民外出活动提供便利和良好的公共环境。

一、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在人们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

1.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就是给人们提供了良好和谐的居住环境,有利于人们上下班、健身娱乐、户外休息和社区集体活动和交流。而这些活动的存在和发生环境便是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场地、园林绿化、配套设施等等,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于是这些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2.提高人们自身的素养

良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能够使人赏心悦目,在人们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居住区中漫步的时候便有了释放工作压力,获得身心的休息和安静的舒适馆的作用,这种舒适和释放感使人们获得满足和归属感,从而帮助人们调节了身心健康。

3.有利于社会稳定

有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人们更加容易联想到美好的生活,从而提高居民的素养,对社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舒适的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和缓的心情,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跟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回报社会和家庭,和谐的环境能够使人的观念更趋于美好,提高人的修养,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二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设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不仅需要考虑到美观性、实用性、还应考虑到安全性。需要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做到以人为本,为人们服务的作用。

首先,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应该是利用周边和现有的自然环境,集保护和开发与一体。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但是遵循的原则却是一样的。要对环境和资源就地利用,根据周边氛围和居住区风格进行结构和规模的设计。

其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具有特色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什么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从长远的居住区发展看,要合理开发居住区的环境,在进行设计中不论是植物景观还是水源等,都应想到起后期的管理和修缮。例如,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中加入了水的设计,那么就要保证这个水后期的方便更换甚至考虑到运用活水或地下水等资源,否则当绿水变成一江臭水,让居住者情何以堪。这是不合理的设计,不符合设计的长远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

再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需要做到高效益,低成本

资源与环境永远是息息相关的,而当代我们不断提倡节约资源,不断提倡和谐社会,如何能够用最少的资源打造最优的环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高的效益,建成既环保又舒适美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是我们当前和长期面临的问题。

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念:

1.设计必须要满足人们的需要。

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是用之于人的,必须满足人的需求,必须要满足人们各种外出活动的需求,它能够将人从内部空间吸引到外部空间中因此,在设计之初,首先应该知道人们对这一区域的需求,根据需求才能设计出舒适的环境。

2. 景观设计的空间层次性。

居住区公共空间,是人们从相对隐私的空间走向公开和公共的空间,所以我们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私密空间的安全性又要给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层次的划分”。注意层次搭配,避免出现只有绿草没有绿荫的弊端,不仅植被景观需要层次搭配,亭廊设计等也要有层次性。

3. 景观设计的要具有实用性。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不能只看美观,还应该注意他的实用性。比如,如果设计中只注意设计的景观的美化,过为繁琐的设计,会占用太多的地方,充斥着人们的视线,太为夸张和冗余,会给人累牍之感,也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这样的设计,势必不能充分顾及到人们的活动空间问题,违背了设计的初衷,不能给人提供好的活动环境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相当于不存在。所以我们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尽量减少那些大尺度的摆设、过多的填充物,要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得到满足。

4. 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富有生态和自然的乐趣。

当今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充斥着钢筋水泥,回归自然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因此,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中的自然景观等会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轻松和温暖之感。

根据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对景观要素的分类理论,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元素主要有:区域、道路、边界、节点、标志。下面主要从道路、标志两方面来做出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理论的说明:

道路,道路是在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曲径通幽的婉约,也必须有正大光明的豪气。道路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平面、竖向结合美学价值结合,注意其功能性,同时结合这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设计不同的大道和小路等。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道路要富于变化。富于变化就要求道路设计不断的适时、适地作变换,小径需要设计的窄一些,设计的更为隐秘,增加其蜿蜒曲折的神秘感觉;在公共开敞空间中,道路应与区域结合,相互穿插,同时,不能过于生硬的全是直线,还要配合其宽度和环境,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铺设,从而构成景观,具有美观和实用的性质,让人们走在路上,倍感欣喜和愉快。

标志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包括廊架、座椅、台阶等其他构造物。

首先这些座椅、台阶等各项设施都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人们实用舒适,更便于人们利用。其次,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修饰的元素和设施可以从使用性和景观性同时考虑。回廊或者构造物,能够提供给人们休息、交流的场所;因此周围环境需要构造的温馨和舒适。例如座椅可与活动场地、植被景观或者道路结合,在满足人们进行休息的同时,也起到美化区域的作用。座位的摆放最好有利于人的安全感,座椅可沿建筑物、绿化和铺地的边缘布置,前面有开阔的视野。

结语:总之为了打造好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人的身心有着一种导向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稳定等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需要符合人文关怀的各个方面,需要具有正确的理念知道,需要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注重整体的效果,从而到达全面和谐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二、居住区的含义与规模

(1)居住区的含义。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2)居住区的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又称居住组团)。一是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二是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三是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

篇8

        0 引言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 自然 ,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

        1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然而由于有关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研究滞后[1],且开发商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力,再加上大量非专业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这一行业,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出现了诸多弊端,导致居住区环境塑造走入一些误区。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1 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1.2 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1.3 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1.4 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 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②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 自然 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 道路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 交通 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 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①建筑部位 艺术 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②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③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④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 发展 。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

        3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 文献 :

篇9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65-02

一、研究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居住区建设的大量增长,环境景观设计已跟不上住区建设的步伐。人们的居住需求从满足于居住面积的大小转向追求生态型、舒适型的居住环境。当下景观设计仍重视平面规划设计,追求片面的风格形式,重视人工打造忽略自然切合,重视景物单个的塑造形态而忽略塑造整体形态与环境的平衡。因此研究住宅庭院景观设计势不容缓。

二、住宅区环境的景观特征与变迁

(一)传统民居

古代人们在营造住宅前会先对周遭环境进行考察,讲究环境、风水的好坏,对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生态、植被、景观等进行选择,这些充分证实其对自家居住环境影响自身身心健康及人生历程的重视程度。

我国传统民居包含着丰富多样又灵活多变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此统一又富于变化的设计体现在民居建筑中,遵循“天地合一”、“人与自然共生”的“适居性”,加上极具美感与韵律的空间环境使其具有充盈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民居“合院式”也因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成为典型。

(二)近代民居

近代掀起了一股“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国发现了西方许多先进科技的好处并致力于学习其各方面技术。于是,在住宅庭院环境的设计建设方面也体现了这一点,出现了“洋房”。

“洋”具体表现为:楼房增加层数、弱化传统的院落层次、将木结构与砖结构有序结合、集中处理住宅的内部空间问题。这些“洋房”有的是里弄宅区形式,有的是单幢住宅形式,前者影响较大,即低层联排式住宅。这些住宅所形成的街巷空间则是“里弄”。相较于中国传统民居,里弄住宅的集约化更适应近代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而住宅内部结构的功能集中化成为了这之后中国工业化住宅内部设计的先锋。

上世纪50~70年代所兴起的“多层住宅”和“福利型房屋”仅仅是因为政局动荡和资金不足为解决广大工人阶层居住问题提出的,只解决了场所问题谈不上任何舒适性。

(三)现代民居

商品住宅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区的开发历经了福利房到商品房的阶段,此历程同西方住宅区发展有很大差异。改革开放后,我国才真正进入开发商品住宅区的行列,也正因为这短暂的时间,住宅区发展水平与房地产业已高度成熟的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最开始的居住区开发,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内部沿河道、街道开发的商业居住混合使用房,即楼下为店面出售商品,楼上是住房用于居住。

2.继商品化住宅后出现的是早期雏形的商业型住宅区。这使住宅区整体形态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商业和居住两个功能开始分离,城市区域划分也发生变化,出现商业区和住宅区,楼型户型也随之变化。

3.纯粹的商业住宅区域开发的出现,让开发商意识到商机,他们注意到综合性开发的优势,将住宅景观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融合进设计理念中,通过设计师的合理规划设计,使住宅区包括居住、商业、办公、教育、体育、绿化、交通等各项功能,方便人们的生活。

三、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构成要素及分类

(一)住宅小区环境构成要素

居住是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住区是城市用地的大比重成分,作为构成城市居住条件的基本用地单元。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及市容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另外,居住区除了为人们提供居住场所还提供多样的户外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担负着一部分社会功能。

住宅区环境的基本评价标准是居住环境的好坏。人们对住宅区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居住功能是否充分实现,更加注重舒适、安全、自然、便捷、卫生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分为光环境、声环境、通风环境、温湿度环境、视觉环境、嗅觉环境、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

好的光环境需要良好的采光环境、较少的光污染及适宜的灯光强度;声环境则包括噪声污染程度低、舒适好听的背景音乐;优质的通风环境则由良好的自然通风、有意识的疏导自然气流、调节好住宅区内部的通风排浊系统及优质的大气质量构成;温湿度环境则要求北方保温、南方降温,湿度保持在30%~60%之间;良好的视觉环境则要求设计者通过景观元素创造宜人的观赏效果,达到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提升整个环境景观价值;嗅觉环境是通过远离废弃物避免其发出异味,同时引进散发芬香的绿色植物,摒弃对人体有害的不良植物;令人称赞的建筑环境除了拥有鲜亮、淡雅、明快的色彩外,还需良好的建筑材质做支撑及整个建筑显著的立体感,彰显出建筑本身的个性特征;景观设计中对人文环境的要求则是保留当地原有文化、文明古迹、古建筑等文物古迹,重视保护古树名树,且能在原本的人文环境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景观。

(二)景观设计的分类

景观设计分类是根据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及居住功能特征进行划分的。其中,组成住宅庭院景观的素材是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分为园艺类、功能类、表象类元素,它们与绿化种植景观、场所景观、道路景观、水景景观、硬质景观、照明景观、模拟景观、庇护景观、高视点景观等九类设计一起构成了住宅庭院的景观环境。

1.绿化种植景观由园艺类元素构成,包括植物配置、隔离绿地、宅旁绿地、架空层绿地、屋顶绿地、平台绿地、古树名树保护、绿篱设置等。

2.场所景观大部分是功能类元素构成,包括休闲广场、游乐场、健身运动场等。

3.道路景观则由步行道、机动车道、路缘、缆柱、车挡等功能类元素组成。

4.水景景观包括功能元素和园艺类元素两大类,功能元素有自然水景(栈道、景观桥)、景观用水、泳池水景,园艺类元素则有装饰水景(倒影池、喷泉)、庭院水景(溪流、瀑布、生态水池)。

5.硬质景观也由园艺类元素和功能类元素构成,园艺类元素即雕塑小品等,功能类元素的硬质景观包括信息标志、便民设施、围栏、扶手、台阶、坡道、挡土墙、入口造型、种植容器等。

6.照明景观则是由功能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构成,有人行照明、车行照明、安全照明、场地照明等功能类元素,还有装饰照明和特写照明等表象类元素。

7.模拟景观全由园艺类元素构成,包括假山、假石、枯水、人造草坪、人造树木。

8.庇护景观则都是功能元素,有亭、廊、棚架、膜结构。

9.高视点景观则为表象类元素,包括图案、屋顶、色块、色彩、密度、层次、轮廓、阴影等元素。

四、国内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现状

1.轻视空间和功能的多样性。设计师往往太过看重形式,着重研究住宅环境的风格、形式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忽略建筑本身的功能。只为追求有力的视觉刺激,看重形式美,忘了营建舒适有亲和力的活动空间,没能从功能方面考虑其空间的合理开放及隐蔽,出现过于单调、空旷的小空间。没有达到居民环境规划同时适应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兴趣的人开展活动的需要。

2.不注重环境与风格的协调。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应尊重周边环境状况和地域文化背景,考察住宅区类住户的工作性质。但近年来,由于向国外学习,草坪风、欧陆风、各色西方风的住宅涌入国内,与国内某些地域特征并不符合。诚然,适当地引进国外住宅景观特点,在本国特色基础上融入国外特色,能很好地满足居民审美需求,丰富住宅区形态。但当它成为一种“风气”和“盲从的时尚”时已走入误区。

3.没有体现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自草坪风盛起,住宅区的绿化大多是疏林草地,完全忽略了乔木、灌木等改善生态环境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造成居住环境绿化区单一的绿化结构和低下的生态效率,另外也造成了昂贵的草坪保养费。

4.没有有效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论。树种选择单一,风格形式极易过时,缺乏持续性;有的设计公司选择速生树种,影响树木的群落发展;过度追求珍稀树种和花卉,劳民伤财又没考虑到因地制宜。

5.缺乏人性化设计。设计者没有充分调查居民意愿,没有与居民进行良性沟通。很多安全性、舒适性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如:预防水灾、火灾等灾害;设置盲道、绿色通道;消除噪音等。设计不贴近人群,缺乏亲和力。

五、景观设计原则

1.社会性原则。需要设计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群众心理,使环境景观设计更富于艺术感召力,强化居民归属感,共建美好社区文化及文明的社区环境,增进人与人间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居民居住行为心理,促进社会交往,携手创建和谐社会。

2.经济性原则。寻求效益最大化,根据地域经济条件进行选择,提倡朴实简约,根据市场需求和长期效益定位,合理利用资源。

3.生态性原则。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好原有的土地、河流、植被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自然改造。

4.整体协调性原则。景观设计注重整体效果,从整体上确认景观的特点,构造住宅区整体形象,并通过设计主题展现出住宅建设的灵魂。同时还要求协调有序,建筑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创造有序空间,另外,人与建筑也应协调,从而达到极致舒适自然的美。

六、结语

“居移气,养移体”这句话道出了居住环境与人的气质的培养的联系。中国自古重视居住环境,创造和谐环境的前提下培育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在社会发展迅速,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关注住宅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创造更具感染力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一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境域对居民的生活很重要,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区环境景观是基础, 所以,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塑造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1自然生态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居住区绿色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

作为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居住区环境的设计的以居者的使用为最终目的,居住环境是人们亲近自然、接触自然的场所,提倡大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让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

3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环保、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 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4地域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指引

在设计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的时,必须要注意景观的整体性,要使设计的风格一致,而且设计的方案富有生态和自然的乐趣,让居民在其中感受到轻松快乐,而且在对这一区域的设计时,要将各种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在一起,对居住地和公共地之间的交替部分也要做合理的处理。

(一)入口设计

1入口设计风格要与建筑风格协调统一

2人车分流,主入口设门卫房,门卫房尺寸要考虑放置弱电设备以及要满足物业管理需求。经济尺寸为3米*3米,理想功能包括卫生间、保洁取水点,物业人员休息室等。根据各项目要求进行设计。门房建筑风格可以借鉴建筑元素,包括外饰面、建筑细部等

3主入口可以考虑设置小型水景(水幕墙)

4以五重绿化设计手法为主营造主入口恢宏气势

5门禁系统:车行采用智能道闸系统,人行采用刷卡方式进出

6主入口要有鲜明的标识设计

7次入口设计要简单、隐蔽,多以铁艺大门封闭,与围栏形式相同

8消防入口多与次入口通用,由于平日不开,样式简洁,要与围墙协调统一

(二)道路设计

1车行道采用沥青路面,小料石或花岗岩收边。单行道路净宽度不可小于4米,双行路净宽度不可小于5.5米。

2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3米,车库门与主车道边线间距离不小于3.5米

3车行路要有划线系统,并且在必要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和设施

4道路标高设计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最大坡度限制,车行路不大于8%,人行路不大于4% 特别注意大连地区冰雪路面的坡度要求

5消防通道设计要复合规范要求,净宽度不小于4米。做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a与车行道共用:沥青路面

b与人行小径共用:宽度不足部分采用隐形消防通道

c隐形消防通道:草坪或植草格,反光路钉限位

6道牙石

a车行路采用150×250截面的花岗岩道牙石,高出地面150-180mm

b人行小路采用100×200截面的花岗岩道牙石,高出地面50-80mm,或者为暗道牙石与地面一平

7道路排水

a道路两侧靠近道牙石设置雨水井,雨水篦子结合道路收边石或道牙石做,可以体现细节处理

b无边石人行路,道路标高要比种植区高30-50cm,路边设置雨水井,结合收边材料作为雨水篦子,种植区同时也要设置雨水井,雨水篦子采用高分样子绿色树脂材料

c人行路两侧设置截水沟,上面散铺卵石,作为道路铺装的一种形式

8人行路铺装方式

a花岗岩碎拼(锯切面、自然面)

b花岗岩规格板(对缝、错缝)

c粘土砖(透水砖、混凝土砖)

d水洗豆沙砾

e彩色艺术地坪

f汀歩石

g两种以上方式混合铺装

9材料

a石材:荔枝面黄锈石、火烧(光)面中国黑、火烧(光)面石岛红、

荔枝(火烧)面鲁灰、火烧面芝麻灰、火烧面中华绿

b板岩:青石板、黄石板、紫色板岩、棕色板岩

c砖类:黄(棕、红)色粘土砖、深(浅)灰透水砖、红(黄、绿)步道砖

d彩色水泥

e卵石:白色、黑色

f水洗石:米色、红色、白色、黑色

(三)围墙设计

1周界围墙

高度:2.4米-3.5米

样式:实墙+铁艺

饰面:真石漆/质感涂料

2公共区围墙

高度:1.5米-1.8米

样式:实墙+铁艺/围网+绿篱

饰面:真石漆/质感涂料

3分户围墙

高度:1.5米-1.8米

样式:实墙/围网+绿篱

饰面:真石漆/质感涂料

4庭院入口

宽度:1.0米-1.2米

样式:铁艺

封闭:刷卡

(四)标高设计

1以规划设计标高为基础,进行标高优化设计

2标高优化设计需要结合综合管网设计

3考虑排水方向,尽量避免倒坡现象

4不要改动与建筑及建筑构筑物衔接部位的标高

5覆土不可高于建筑以及建筑构筑物的防水高度

6绿化微地形标高设计要考虑建筑、围墙根部排水问题

7高差尽量采用坡地绿化处理,少做挡土墙

(五)私属空间设计标准(庭院交付标准)

1草坪、踏步石

2三-五棵大树

3三盏草坪灯

4一个信报箱

5一个垃圾桶

(六)公共空间设计标准

1主入口空间设计

2景观轴线设计

3儿童活动场地

4运动健身场地

5具有特点的休闲场地

6亮点景观设计场地1-3处

7雕塑小品设计

(七)景观构筑物设计

1台阶(宽度350~450,高度120~160为宜)

a石材贴面(踏面石材30-50mm厚倒(圆)角,踢面20mm厚)

b整块条石(150×350-400mm截面)

c整块石材(踏面石材100mm厚倒(圆)角,踢面20mm厚)

2台阶侧墙

a石材/板材饰面(压顶50-100mm厚倒(圆)角,立面20mm厚)

b真石漆饰面(压顶GRC造型)

3种植墙

a石材/板材饰面(压顶50-100mm厚倒(圆)角,立面20mm厚)

b真石漆饰面(压顶GRC造型、石材压顶)

4挡土墙

a毛石挡墙自然面

b真石漆饰面

c石材/板岩乱拼

d质感涂料

三、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

1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保障设施

2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为了方便居民休闲娱乐,把休闲场所集中在小区的中心位置

4加设隔离带,以便于人车分流,减少居住区的噪音

5注重居住区人文景观设施的设计,增加一些情趣性装饰物品

6在住宅小区多设置一些休闲座凳等,便于人们休憩

7材料的耐用性以及养护管理的便利性,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受益于全社会,通过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形象塑造,住户拥有了与大自然的沟通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但是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人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珠, 张琳. 关于城市居住区景观与开放空间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