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14:38: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德育工作交流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晨会、班会课和校会,是实施小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近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内容,切实改进德育课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个到位,强化品德教学工作。
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师资、时间到位。学校精心安排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业务扎实的教师担任专职品德课教学。要求班主任对每天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队会都必须做好专题安排。学校通过日常巡查和学生座谈会,经常了解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认真钻研,确保教学研究到位。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评比,每年的中心校德育工作会议都安排进行思品课教学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小学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的模式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为:(1)激情对话,导入新课;(2)看图学文,初步明理;(3)内化巩固,深化明理;(4)联系生活,辨析导行。中年级为:(1)情境导入;(2)范例感染;(3)主题陶冶;(4)延伸体验。高年级为:(1)看场景,受感染;(2)明事理,晓规范;(3)知做法,为实践;(4)联实际,辨是非。XX年全市品德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两位老师的现场品德课均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三是拓展延伸,确保教学内容到位。如今的社会,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给他们的道德判断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思品课、晨会课这些主阵地上,学校要求教师在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把视角适度地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学生的道德薄弱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我校曾出现过这样一部分特殊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上网,有些几乎发展成为疑似网瘾少年。他们的学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待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是与非的观念等都产生了一些偏激,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有所表露。针对这一新情况,学校及时拓展德育内容,利用校会集中进行了“适度网上交流,培养健康心理”的专题辅导。我们用曾经因为过度迷恋网络而影响身心发展,被某中学劝退的学生李某的典型案例,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懂得,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样,在第一时间内防止了这些孩子进一步滑向网瘾少年的泥潭。
四是制度保障,确保教学效果到位。学校建立了品德课集体备课制度,品德课课堂评估和观摩制度,品德课期末考查评估制度。结合晨会和班队会工作,每学期进行中队活动观摩评比,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教学效果到位。
二、巧用学科课程资源,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
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这里,仅以阅读和科学两门学科为例。
一是阅读育德。我校的语文课注重通过阅读欣赏表演,提高学生自我德育能力。新开设的“阅读欣赏”课就是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我们注重通过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一个阅读求知、阅读养性、阅读生智、阅读培德的新境界。我校建立了校级和班级两级的阅读交流平台,通过对书中主人翁介绍、点评,让学生在无痕无迹的状态下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建立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道德意志。我们还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德育成果。学生自编自导了《负荆请罪》、《三袋麦子》、《餐桌上的一堂课》、《青蛙看海》等课本剧,在对剧中主人公的褒贬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生动的道德洗礼。
1
二是科学育德。我校近年来一直把科学与德育的联姻融合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在高年级学生中推行了“写科学小论文,做科学小行家”的活动。在上学期推荐参加全市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的小论文中,有五篇荣获等级奖。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性格特征,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三、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
在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我校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我校五(2)班王雅琳同学身患白血病六年多,但她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坚持到校,成绩优良。我们将该班的品德教育活动制成了电视短片,向全校开放,介绍王雅琳同学的感人事迹,不少学生在观看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深受教育,终身难忘。
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我校制订的“十一五”德育特色规划就是《倡导自主道德学习,构建自主教育模式》,以“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为抓手,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训练。在各班自编“自律儿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校学生遵守的“娄小学生自律儿歌”,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愉快的道德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道德情感是将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与一定社会的行为准则作比较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专长的一定准则的道德性需要相联系的,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的社会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到道德上的满足;否则,就会感到悔恨和不满。”中学阶段是道德情感逐步稳定和成熟的时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劳动情感、社会公德情感、义务感和责任心等等,都要在中学阶段形成,并为中学生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道德情感是可以通过外界刺激产生,人到一定的年龄,直觉的情绪化体验在减少,但在强烈的外界刺激下,还会迅速地引起激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我们选择榜样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榜样的可亲近性和生活化,如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形象,还有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有些形象还是中学生的同龄或与中学生年龄较接近的人物,这就拉近了中学生与榜样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这些人物形象就具有强烈的情感激励作用。
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德育工作,音像、网络、舞厅、电子游戏等不良娱乐形式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更需强烈地反复地刺激,我们通过榜样的作用及不良道德行为的警示作用可以达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但不管是正面的榜样还是反面的典型,在选择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受教育对象原有道德的伦理基础及选择对象的典型化、生活化。正面的榜样或是反面典型,选得不好,是不能激起同情心或起到警示作用,反而被学生当作笑料,例如,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及民族的劣根性,以激起爱国热情,放映《阿Q正传》给学生看,学生看了,对阿Q到尼姑庵偷萝卜的情节、对阿Q摸小尼姑秃头的情节以及对阿Q给吴妈下跪的情节倒是很感兴趣,逗得学生哄堂大笑,笑声可说是经久不息,这就很难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阿Q这一形象既不是正面形象,也不是反面形象,这位老师在选取这一内容确定主题时就有偏差,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很难激发现代中学生爱国主义道德情感。因此,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题确定后,德育材料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只让学生笑笑,让学生娱乐娱乐而已。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善于思考,要常抓不懈。
二、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多年来,我们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单独的专门的教育工作来抓,学校政教处孤军奋战,忽略了德育工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我们开了许多德育工作讨论会,开了很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却很少召集各学科老师共同探讨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工作不只是几个专题讨论会或是主题班会能够凑效的,它必须依附于学科教学,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才能够完成。如果德育工作离开了学科渗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收效是甚微的。我们必须加强德育工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强德育与文科的联系。我们不应该抛弃或淡化这些传统美德,特别是人心不古的现代社会,更应坚守这一方道德阵地。加强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减轻学校政教处的负担,也可使学科教学从只重知识转化为知识与道德并重的培养方向。
三、加强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渗透
校园文化是通过校园建设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而营造的一种能陶冶学生性情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它已作为一种思想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近年来,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花了一定的功夫,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说,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棵树木都可“交流”,每一片花草都能“传情”。充分利用好了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墙壁显眼之处有名言警句和学习园地,花草树木都挂有“小草美丽,小草可爱”、“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等温馨的警示标语,实验室悬挂了“量筒量杯可量你的学习态度,试管试剂可试你的道德品质”的标语,食堂悬挂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整个校园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文化气息。这些名言警句及文化标语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对陶冶学生情操、励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艺术节、校园网站更是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节。除举办艺术节外,许多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中的师生对话专栏,给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师生可以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交流,这种交流更近人性化,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网站中,还有留言栏,学生可以把对教师的看法留在网站中,通过网站的师生交流和学生的留言,可以探索学生的心理动向,也可观察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1.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班会课没有起到警示点和加油站的作用;二是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不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只重视学生的“大节”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小节”教育;四是只重视学生的结果教育,不重视学生的过程教育;五是只重视学生的整体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单独教育;六是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不重视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教育;七是只重视对学生的说服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征服教育;八是只重视对学生的短期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长期教育;九是只重视对学生的学校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十是只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教育等等。
2.科任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够。
3.各部门对德育工作的理解不一、措施不同、效果不同,德育的合力不大。
4.政教队伍不健全,结构老化,不适应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5.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足,责任心不强,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不及时等。
6.领导深入教师和学生中间不够,对教师和学生所需的德育了解不够细致,使得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不强。
7.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加强。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展望
1.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德育管理局面。全体教职工要切实树立“树人先树
德”“育人先育心”的教育理念,真正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教师都要从“一名学生在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一生,而人格缺陷则贻害他一辈子”的认识高度做好和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对每一位学生管思想、管行为、管学习、管生活、管成才,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学校将加强“年段为管理模块、班级为管理单位、部门协调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全员育人”管理机制,细化德育管理,提升德育水平,创树德育品牌。
2.注重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校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使全体教职工全员齐抓共管,避免管理盲点,努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要按照“德育示范校”的要求,充分开发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努力形成以年级组为主体,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全员参与,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格局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良好机制,营造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格局。
3.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实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要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点滴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要结合主题班会等形式,针对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等阶段性教育管理的需要,行之有效地设计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卫生观念、学习意识和安全意识,努力扩大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要进一步完善推广班级值周制度,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培优转差工作。政教处要协调心理教师负责办好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教育讲座,任课教师要特别注意
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的心理动向,不歧视后进生、注重因材施教、感情投入,增强亲和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培优转差工作,特别是对初三、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抓好常规工作,注重养成教育。要特别注重起始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突出和强化过程管理、制度管理,要生动深入地组织开展“文明示范宿舍”“文明学生标兵”评选,加强开展“文明先进班级”创建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落实学校《违纪学生处分办法》,凸显学生管理的刚性;要进一步严格学生出入校门管理、自习管理,住校生、借读生的管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学生的违法犯罪。
6.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加大依法治校的广度,努力实现依法治校的目标;加大班主任培训的力度,给班主任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内部交流的平台,展现自我的舞台,努力实现班主任培训制度化;注重班主任思想的引领,突出班主任在学生和科任教师中的领导作用,创新班主任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化。
7.充实和加强学校治安工作队伍,提高学校治安工作人员的素质,落实治安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努力实现校园平安无事;充实学校德育工作队伍,配备年级德育管理员,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期性,努力实现省级德育示范性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83-01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新的形势和新的教育对象相适应,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值得学校德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几点具体做法。
1.加强德育领导,注重德育队伍建设
1.1学校要对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要求学校各部门工作依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详实可行的具体工作目标,形成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层次性,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1.2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德育管理全员化
师资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保障,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教师政治学习制度,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学校与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状》、《党员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将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1.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以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水平。同时,组织开展班主任读书活动,引导班主任深入研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等书,召开读书交流会,引导教师学习知名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读书使班主任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校指导和引领班主任老师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理论材料,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水平,并组织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引导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2.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小学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保证学科德育渗透有效开展,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2.1成立学科渗透领导小组,组织研究落实这项工作
成立由德育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学科德育渗透领导小组,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专门组织研究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方法、要求和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2.2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学科德育渗透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把学科德育渗透当做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备课、导学案编制、教学内容、课堂常规等方面均体现学科德育渗透内容,并把学科德育渗透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每位任课教师必须把学科德育渗透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2.3定期梳理教材,列举德育渗透关键点
组织全校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间把各学科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列举出来,作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依据,进行专题研究,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使德育渗透具有规范性和经常性。
2.4组织活动,提高教师德育渗透研究水平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究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优秀课评比,促进教师研究德育渗透的方法、手段,逐步提高教师德育渗透水平。
3.强化班级管理,狠抓学生养成教育
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努力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实施学生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要求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倡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培养责任感、尊严感和道德感。同时进~步规范日常管理,努力实现学生教育的规范性,以文明礼仪活动为契机对班级卫生、纪律、间操、学生的仪容仪表、个人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常规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有效地控制不讲卫生、不穿校服、乱抛乱扔、讲脏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增强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是中职学生脱离应试教育适应开放性教育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基于情感体验的德育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被提起,从根本上提倡了中职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环节上增强了中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一、情感体验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意义
1.主体性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教学主体性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中职学校中职学生思维开阔、思想开放的年代更应该明白教学的主体对象。首先,从教学的目标来看,教学主体性有利于教学任务具体设计及实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学主体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与中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能够被中职学生所理解,其解决问题的思维应该被中职学生所接受。其次,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明确了以中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路线,其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多的融入中职学生们认识问题的视角,增强了中职学生对待问题处理时的选择权、决策权,使中职学生觉得德育教学其实就是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实施开展。再次,以中职学生的成长为主体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能够充分的调动教学资源,合理的利用教学设施,提高了教学成效的直接转化,提高了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深入理解。
2.主观性
以学生德育教育为对象和目的的德育教学工作不仅可以使课程自身得到可靠性提升,而且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思维养成。首先,从德育教学的课程内容来讲,许多德育思想都是从举例中来形象说明的,而中职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些贴近生活,贴近自我的实例中不仅可以发现自我的影子,而且可以进一步启发自我。其次,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对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3.主动性
学生对于德育教学的主观性养成后,极易产生一些能动,这样有利于德育教学工作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首先,从哲学意识形态来说,主观能动性是人对事物深入理解所产生的思想行为意识,中职学校中职学生有了足够的德育主观性,其行事则会受到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其次,从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上看,教学教育最终还是为了育人,即培养中职学生对待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职学生提升自我德育观,增强自我品德,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最终为社会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服务。
二、情感体验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现
情感体验是一种融入了情感理解、身同感受、思想交流与沟通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集情感、行知、思考和映射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情感体验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改革,避免了传统的大课堂、大道理、枯燥条规的德育教学工作的弊端,适合了中职学生身心的成长需求,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交流,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基于情感体验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创新情感体验环境
在我国的德育教学工作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仅有课本和教案,一部分教师准备了教学素材,但是都是文字性叙述,教师采取读实例,学生聆听分析的模式,这样对实例的理解不够充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实例由于冗长繁琐,学生前听后忘,久而久之则产生了厌恶情绪。教师讲述到某种品德教育时可以将收集到的视频进行播放,使中职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品德教育,或者对某个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后果进行播放,即丰富了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的途径,而且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亦可以对某些现象的图片进行分类收集,讲述到某一现象时集中播放。即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2.巧设问题情景,增强中职学生情感体验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在课后布置作业,但是由于检查力度不够,中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容乐观,而且老师设置的问题大多数都为课后的思考题,其题意由于各地教学情况不同,问题合理性有待于调整。基于情感体验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提倡教师设置问题时紧接中职学生思想培养状况,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针对某一思想观点展开阐述,激发中职学生的个人思维活跃性和临场发挥,并以小组讨论,个人谈看法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课堂知识与中职学生思想品德融合提升的速度,有利于中职学生行知结合,改变对待事物的看法和个人行为的品德提升。
3.以创新材料为引导,增强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职学校课程教育以课程内容为引导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进行提升,而对于课程外延及知识交汇的地方涉及较少,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主的课程,本不应该设置界线。因此,基于情感体验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应该多元化丰富教学内容,以创新的意识形态来认识德育教学工作,使中职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开展中职学生社会实践,丰富中职学生情感体验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大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继续争创全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将来成为新型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中心小学:①突出科技特色,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再创佳绩,搞好全国xx重点课题《少先队科技教育研究》工作。②继续搞好《做爸爸妈妈知心人》等特色活动,密切家校沟通。
各完小:①形成1项自己的少先队工作特色。②继续开展已有的特色活动和课题研究,使特色更专。③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④严格按照《大队辅导员岗位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出色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5、开展以《我的奥运》主题活动和《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强化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6、认真学习《莱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研究本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实施细则,形成材料。4月份上报中心小学。
7、扎实开展好其他常规德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道德情感是将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与一定社会的行为准则作比较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专长的一定准则的道德性需要相联系的,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的社会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到道德上的满足;否则,就会感到悔恨和不满。”中学阶段是道德情感逐步稳定和成熟的时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劳动情感、社会公德情感、义务感和责任心等等,都要在中学阶段形成,并为中学生的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道德情感是可以通过外界刺激产生,人到一定的年龄,直觉的情绪化体验在减少,但在强烈的外界刺激下,还会迅速地引起激情,例如,在网络上被称为“犀利收碗哥”的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陈文原勤工俭学的事迹可以激起学生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情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我们选择榜样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榜样的可亲近性和生活化,如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形象,还有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有些形象还是中学生的同龄或与中学生年龄较接近的人物,这就拉近了中学生与榜样的距离,也拉近了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这些人物形象就具有强烈的情感激励作用。
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德育工作,音像、网络、舞厅、电子游戏等不良娱乐形式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更需强烈地反复地刺激,我们通过榜样的作用及不良道德行为的警示作用可以达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但不管是正面的榜样还是反面的典型,在选择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受教育对象原有道德的伦理基础及选择对象的典型化、生活化。正面的榜样或是反面典型,选得不好,是不能激起同情心或起到警示作用,反而被学生当作笑料,例如,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及民族的劣根性,以激起爱国热情,放映《阿Q正传》给学生看,学生看了,对阿Q到尼姑庵偷萝卜的情节、对阿Q摸小尼姑秃头的情节以及对阿Q给吴妈下跪的情节倒是很感兴趣,逗得学生哄堂大笑,笑声可说是经久不息,这就很难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阿Q这一形象既不是正面形象,也不是反面形象,这位老师在选取这一内容确定主题时就有偏差,没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很难激发现代中学生爱国主义道德情感。因此,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题确定后,德育材料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只让学生笑笑,让学生娱乐娱乐而已。我们要选择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道德情感的材料,例如《焦裕禄》、《张思德》这些电影是很好的材料。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善于思考,要常抓不懈。
二、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多年来,我们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单独的专门的教育工作来抓,学校政教处孤军奋战,忽略了德育工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我们开了许多德育工作讨论会,开了很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却很少召集各学科老师共同探讨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工作不只是几个专题讨论会或是主题班会能够凑效的,它必须依附于学科教学,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才能够完成。如果德育工作离开了学科渗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收效是甚微的。我们必须加强德育工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强德育与文科的联系。例如,语文这一学科中就很多文章涉及到传统的美德,如朱自清的《背影》是对美好亲情的歌颂,李密《陈情表》涉及到传统的“孝道”、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顽强的意志以及孔孟之道的“仁义”,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现代道德所奉行标准,仍然是现代道德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永恒不变的道德力量。我们不应该抛弃或淡化这些传统美德,特别是人心不古的现代社会,更应坚守这一方道德阵地。 加强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减轻学校政教处的负担,也可使学科教学从只重知识转化为知识与道德并重的培养方向。
三、加强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渗透
校园文化是通过校园建设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而营造的一种能陶冶学生性情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它已作为一种思想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近年来,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花了一定的功夫,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说,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棵树木都可“交流”,每一片花草都能“传情”。充分利用好了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墙壁显眼之处有名言警句和学习园地,花草树木都挂有“小草美丽,小草可爱”、“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等温馨的警示标语,实验室悬挂了“量筒量杯可量你的学习态度,试管试剂可试你的道德品质”的标语,食堂悬挂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整个校园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文化气息。这些名言警句及文化标语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对陶冶学生情操、励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艺术节、校园网站更是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节。例如,有些普通高中,每年都举办艺术节,艺术节中有诗文朗诵比赛,有卡拉OK比赛,有书法比赛,有情景剧、小品表演比赛。艺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可接受的品德行为体验,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了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除举办艺术节外,许多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中的师生对话专栏,给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师生可以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交流,这种交流更近人性化,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网站中,还有留言栏,学生可以把对教师的看法留在网站中,通过网站的师生交流和学生的留言,可以探索学生的心理动向,也可观察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学校德育工作要靠教师来实施,教师在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能接受多少,这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来自教师所传授的道德规范的接受程度依赖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和已经形成的态度定势,如好感或厌恶、赞同或反对、趋向或回避等心理准备状态。而德育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水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说,这表明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榜样示范的重要性。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德育目标的强化,效果将会更好。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态度定势,则需通过相应的心理辅导来进行辅助。但要注意,心理辅导并非就是针对“问题学生”而进行的,教师不能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同时,心理辅导是需要长期坚持才可收到成效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如一个二年级的八岁学生,她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也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也不像另一些同学那样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经过分析后发现,主要问题是她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教师经过热情谈心、主动帮助、诚恳鼓励等心理辅导后,该生主动给教师写了道歉信,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该案例中不难看出,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传统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充实
传统的德育工作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等,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方面,而对学生生活中基本的心理需求较为忽视,如学生的情绪、情感、交友、游戏等。很多教师都会将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归类为“问题学生”,而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根本。另外,传统德育工作的方法以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和道德评价为主。如学生在学校出现一些小问题后,首先是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再不行就通知家长,甚至打骂兼施。而这些恰好是学生最反感,也是最不喜欢的教育方式。相反,心理健康教育则以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学生的自我比较和内省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这种教育方式不是一种强加的接受式教育,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再依托于教师思想教育中那些虚无缥缈的语言,而是在活动中自己去真切地感受、领悟。在活动中,学生可通过互动、沟通、讨论、交流等方式来进行自省,从而促进自我发展。
如有的学生对来自父母的关心表现得较为冷漠,甚至到了高年级还出现了“叛逆现象”,如果此时再以简单的批评教育来进行,效果不佳。相反,如果在德育过程中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心理辅导活动来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看电影(可播放父母在自己小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讨论(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讨论材料中主人公的做法,从而延伸到自己)、感悟(通过交流而将自己获得的感悟表达出来)、唱歌(如感恩的心)等活动,在感官的刺激下,对“感恩”进行深刻的体会,就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去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三、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镇各校成立了由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法制副校长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的班级,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使教师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好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实施常规育人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行为规范训练工作包容方方面面,关键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二)、形式多样,强化训练
行为规范训练工作启动后,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的效果。
1、加强宣传,潜移默化。在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中,各校注重宣传教育,利用板报、集会等载体向学生展现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及意义,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机会向学生讲解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各校还要求班主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材料。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树立了正义感,激励了了上进心。
2、各校经常性地利用集队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文明礼貌”、“言行规范、“禁毒、法制”、“交通安全”、“社会公德”等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同时,各校要求各班主任每星期组织一次主题班队活动,寓教于乐,并积极与科任老师配合,把行为规范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各校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及落实。
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
本年度,我镇学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平安校园”活动,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和育人环境,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学校除了常规性的对学生进行各项安全教育外,还开展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应对能力。如开展了“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更好地保护自身安全,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健康平安地成长;片区完小以上学校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演练活动,举行地震应急逃生演练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避险自救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72-02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作为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班主任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发展、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公民道德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德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尤显重要。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迫切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因此,班主任理所当然的成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德育工作也应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质量、德育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班风和学风,而班风和学风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因此,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展现了核心作用,不仅关系到学校德育管理,对其他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从广义上来说,班级德育工作对国家的整体教育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每个班主任应该肩负神圣职责,学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的方法。然而,如何加强中学生班级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供参考,需要班主任针对自己所带班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在淮南一中,我已经担任过两届高中班主任,对于班级德育工作也积累一些初步的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交流心得,以便抛砖引玉。依据自己的经历,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班主任开展学生德育工作还是行之有效的。
1 爱心教育
爱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育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关心学生,用爱呵护学生的心是每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自然情感举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能够用心去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并唤起相应的情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谐一致,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心去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作为班主任,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必须学会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不给所有学生施加统一的评价标准,更不能仅仅用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而应该把爱心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与苦恼。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绝对不能另眼相看,应该秉承爱心,积极面对,因为差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成才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用爱心帮助他们完成由差生到优生的最终蜕变。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为这一届我带的是高中实验班的学生,中考分数相差无几,都出于高分段。因此,我相信,班上的任何一位学生随时都有冲击班级前三名的实力,关键在于如何用心、用爱去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潜在学习能力。
2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德育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古人说得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不可否认,我们自己人格品行的好坏、所作所为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德育过程中一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由此被社会赋予更多方面的德育职责,不仅要授之以知,教之以事,更要喻之以德。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应该能够真正做到行为仪表,以身作则,做人之模范。因为,中学时期的学生们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他们习性未定,一言一行不仅需要我们的言传,而且更需要我们的身教,社会赋予了我们为人师表的特殊要求。由于我们承担了艰巨的社会职责,常常被视为社会文明的汇集者和体现者。我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不仅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家长,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也会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上有些人利欲熏心,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不良风气蔓延,再加上网络时代便捷的信息传播,使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成为某种隐型炸弹。当然,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然而,我们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在学生德育过程中,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该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构建和谐校园、净化社会风气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3 学校、家庭与社会德育相结合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培养,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单纯依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配合,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德育的合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对此,淮南一中也非常重视,能够很好的做到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办家长学校,定时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同时利用各种社会教育点,围绕学校的德育中心,多管齐下的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已经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毋庸置疑,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学校德育不是万能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肯定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构建一个能够融合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为一体的立体化德育网络,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够有效发挥家庭德育和社会教育的优势,使之更好的配合了学校德育工作,这是一种以家庭德育为基础、学校德育为中心、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德育模式。近年来,淮南一中也就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与尝试,这种“三位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值得我们继续摸索和不断推进。我认为,以下手段是有效的。
1)父母是学生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我们应该继续重视与学生家长有针对性的开展沟通,定期进行家访,共同肩负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职责。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评选优秀家长”的活动,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认真评选出学校优秀学生家长,召开专门会议,为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优秀家长的评选,对广大学生家长改进家庭德育方法,提高家庭德育水平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还有就是,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家庭德育经验交流会、报告会。让优秀的学生家长传授其德育的经验,这样可以起到推广辐射的作用。
2)学校德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心。班主任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班主任要和其他各科教师密切联系,了解学生,了解学习进度,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体育竞赛让学生施展才华,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可以组织引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道德观察、法治报道等电视节目,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收看完毕,还可以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写观后感,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此外,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主导作用,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实践证明,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提倡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而且担任班主任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题班会的选材一定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班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力宣传社会道德规范,以此激励学生转化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意义十分重大。除此之外,读书活动、运动会、军训、校园文化节等多种方法也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3)社会是大学校,也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一个巨大平台。如今,社会高度信息化,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再是一片净土,社会的阴暗面对学生道德形成极坏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同时又缺乏是非好坏的判别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学校、家庭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众多实践已经表明:积极调动和综合开发社会各种德育力量,扩大教育途径,有利于发挥社会的德育功能,提高社会德育的效果,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我认为,社区德育是社会德育的一种重要的模式和很好的尝试。社区内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资源和潜力很大,我们淮南地区有许多可供开发利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材料和基地,也有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现实生动材料,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校外文化教育阵地,更有一批热爱孩子、关心下一代的离退休干部、教师和各界人士。整合这些德育的潜在力量,在此基础上能够搭建社区德育的大平台,这会使得德育工作更加具体生动、切合实际,也使得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实效和吸引力。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班主任应该对孩子们倾注一片爱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充分把握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拥有美好理想、高尚道德、完善人格的国家建设人才,这是我们肩负的神圣而又光荣的职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