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因数和倍数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2-24 02:06: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因数和倍数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

1.1 知识目标

①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②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③通过列举法,发现并概括出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④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

1.2 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体会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因数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学过程;

2.1 导入

2.1.1 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1.2 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2.1.3 请用乘法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2.2 理解新知

2.2.1 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

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一说算式l×12=12,2×6=12中三个数的关系。

(3) 提问:在4+3=7中我们能说7是4和3的倍数,4和3都是7的因数吗?(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设疑、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从其内涵上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

(4)归纳:

①因数和倍数都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那个数是因数,那个数是倍数。

②只有一个自然数是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时候才能谈上它们之间具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③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5) 讨论:板书:24÷4=6

提问:能说4、6是24的因数,24是4、6的倍数吗?

学生各说自己的理由,讨论后统一。

提示:4×6=24(教师板书),这样你看出来了吗?

②先判断下面的算式中的数有因数倍数的关系。如果有因数和倍数关系,请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7+5=12 7×5=35 20-13=7 8÷4=2

【设计意图:提高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认识。】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3)练习:①对口令游戏。②16的因数有哪些? 11的因数有哪些?

(4)发现因数特点:36、16、11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虽然个数不相等,但它们的个数都是有限的。

小结: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学生总结不出此点不要急于点拨)

(5)练习:说特点猜数。

3.求一个数的倍数。

(1)3的倍数有:--,怎样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2)练一练:6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

(3)发现倍数特点:找得对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可以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导:发现最小的特征后问:那么7最小的倍数是几?10呢?)一个数的倍数还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数的倍数你写得完吗?也就是说明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也没有最大的倍数。刚才大家发现了――,简单地说就是――

小结: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和一个数的因数特点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把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索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过程、总结方法、提升水平,发现有关倍数的一些规律。】

(4)练习:判断题

4.拓展应用。

1.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2.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5的倍数。(2)48的因数。(3)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

(4)怎样说一句话让还坐着的同学全部起立。

5.黄金二分钟。

达标检测:

1、理解因数和倍数:练习:①21×3=63,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6是18的 ,是3的 。

②先判断下面的算式中的数有因数倍数的关系。如果有因数和倍数关系,请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7+5=12 7×5=35 20-13=7 8÷4=2

【设计意图:提高对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认识,达成知识目标中的第①个目标】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尤其能通过算式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会找一个数的因数:①对口令游戏。②16的因数有哪些? 11的因数有哪些?③说特点猜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提升学生找因数的方法的方法训练,达成知识目标中的第②③个目标】

【评价标准: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快速、正确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3、会找一个数的倍数:我会辩。【设计意图:达成知识目标中的第④个目标】

【评价标准: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快速、正确的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4、拓展练习:

①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②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5的倍数。

(2)48的因数。

篇2

[案例A]

……

师:同学们,已经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吧!请大家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来求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数。并指名生4板演。

         2 |6    8    12

             3    4     6

 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数是:2×3×4×6=144。

师:大家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5:我求出的最小公倍数是72。

生6:我求出的最小公倍数是48。(生5和生6的回答并没有引起教师太多的注意,而是继续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下去。)

师:既然大家求出的最小公倍数都不一样,那么老师通过找倍数的方法求出了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数是24。出示投影:

6的倍数是:6、12、18、24、30……

8的倍数是:8、16、24、32、40……

12的倍数是:12、24、36、48、60……

那么为什么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而不是48、72或144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些数分解质因数,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时学生对于教师的意图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认真听着教师的教学,教师也并没有太多顾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动力。)

把6、8和12 分解质因数得到:6=2×3

                             8=2×2×2

                            12=2×2×3

要找到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应该先找到它们的哪一个公有质因数呢?

生7:我们可以先找出它们的公有质因数2。

师:还有其他公有质因数吗?

生8:6、8和12似的公有质因数没有了。

师:那么这样就能得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4了吗?(这时教师显然在暗示学生8只找到一个公有质因数2还是不能得到最小公倍数24的。)

生9:这样算出的结果还是2×3×2×2×2×3=144吗?

师:你们就不会在找找两个数有没有公有质因数吗?(教师已注意到了学生此时产生的疑惑,可能是感觉到没有会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考虑后面的教学,又一次以反问的方式把再找任意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方法向学生和盘托出,使学生丧失了一次探索和发展的机会。)

……

[案例B]

……

师:有的时候也需要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示课题:求三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请你们来猜想一下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怎样求?

生1:我觉得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差不多。

生2:我认为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就是和两个数的方法是一样的。

生3:我同意他的想法,只是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

生4:老师,我觉得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和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应该有所不同。

师:好,那就请大家用自己的猜想方法来试求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数吧。

请两种不同想法的持有者同时板演。

   2 |  6  8  12           2 |   6    8   12

        3  4   6              2|  3   4    6

                              3|  3   2    3

                                  1   2    1               

6、8和12 的最小公倍数       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     

的是:2×3×4×6=144。                 2×2×3×2=24。

师:这是两种不同的结果,下面的同学们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5:我的做法是      2 |   6  8  12

                        2| 3  4   6 

                           3   2  3        

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2×3×2×3=72。

生6:我的做法是              2 |   6   8   12

                               3|  3   4   6 

                                   1   4   2    

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3×4×2=48。

教师把这两种做法也同样板书于黑板上。

师:现在大家已经见到了四种不同的结果,到底哪一种的结果是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呢?下面请大家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怎样可以使得到的数是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根据已有学习经验让学生来猜测相关连学习内容的解决方法,由于一位学生的意外发言,使原来的教学设计思路受到了冲击,教师当即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出示教师准备的反例提出研究问题),让两种意见的持有者同时上来板演,充分利用其他学生的反馈资源,灵活应变,组织学生对不同做法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和研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学习,同时参与到小组研究学习中去。

在巡视中发现学生都把6、8和12 进行分解质因数,结果如下:6=2×3,8=2×2×2,12=2×2×3。

生7:我通过分解质因数发现它们三个数都有一个公有质因数2,这个2应该只取一个。

生8:我又发现6和12 也有一个公有质因数3,这个数也要取出来,否则结果就会扩大3倍的。

生9:照此推理,我还有发现:8和12 也有一个公有质因数2。

生10:从以上过程中我认识到刚才我们在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只注意到按照求两个数的方法来找出三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使求得的最小公倍数并不是最小的。

生11:我认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首先要把三个数的公有质因数找出来只取一个2,再把任意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也找出来只取一个2和3,最后把所有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相乘起来,求出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12:从刚才的研究过程中我理解了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所不同。因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找出的只有它们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除了找出三个数的公有质因数外,还要找出任意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这样求出的数就是它们最小的公倍数了。

生13: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生4同学学习,要像他一样遇到问题要多分析、多思考、多问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生14:我现在清楚地认识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只有把三个数和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都只取一个,才能使公倍数是最小一个,否则得到是最小公倍数的几倍数。例如我刚才做时就是没有把4和2 的公有质因数2找出来,所以得到的数是最小公倍数24的2倍。其他做错的同学都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我讲的对吗?

生15:老师,我现在有点明白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方法了。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后求到1、4、2不行,而求到1、2、1就是正确的呢?

师:这个问题很好,谁来替他揭开心中的谜团?

生16:我认为1、4、2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在着三个数中4和2还有公有质因数2,而1、2、1这三个数中每两个数都已经是互质数了,除了1再也找不出其他的公有质因数了。

生4举手发言:我通过课前预习和刚才研究发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三个数的商一定要除到两两互质为止。

师(作迷惑状):什么是两两互质?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17:两两互质和互质数是不一样的。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两两互质要三个数里任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关系。例如1、2、3里1和2 只互质数,2和3是互质数,1和3也是互质数,共有三组互质数,才是两两互质。

师:听你一讲,我明白了。那谁再来举几个这样的两两互质的例子。

生18(自告奋勇):例如1、2、5就是两两互质。因为1和2是互质数,1和5是互质,2和5也是互质数,任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关系。

生19(班级里的小作家):老师,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我编了一首打油诗“三个数儿一横排,三个两个依次找,除到两两互质数,公有独有乘起来”。

(掌声)……

[写在后面]

篇3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一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说是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而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在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加强课堂上的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小数和复名数》一课时,在进行单、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时,如果只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结果,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得来的就无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说出这是将XX单位的数改写成XX单位的数,要乘或除以进率,只要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X位。这样学生准确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了知识,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大多数数学概念都是教师直接给出或者由几道例题引出,这个过程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有人提出这种教学有三个忽视:1.忽视概念形成过程;2.忽视结论的推导过程;3.忽视方法的思考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灌输、填充,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吸收。要想使学生从本质上真正领会,还需要学生自主地参与猜测、讨论、探索和交流,使之确实成为自己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兴趣,多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一课中,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借助于学具,从而把圆柱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讨论交流说出长方体的长就是圆柱体底面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高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就是“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这样通过交流总结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助以其他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较难掌握。在平时的测验、考试中错误率比较高。在教学中,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如教学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时,对于是倍数关系和最大公因数为1的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口答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在练习中,让学生首先判断两个数的关系,再说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这样多次经历说的过程,对于最大公因数为1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极好地解决这部分的实际问题。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过程,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可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

篇4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验算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P7及练第3、5、6、7、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

“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56千米/时

是非洲野狗的1.3倍

?千米/时

非洲野狗

鸵鸟

(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

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8页练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作业:教材第8页练第5、6、7题。

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第10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例5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篇5

我们农村小学有些地方要提供教研课,课堂上如果用了讲授法,没有让学生去探究、去尝试,那就会被人认为是不成功的、不可取的,没有研究价值的,认为你的教学方法太落后了,所以讲授法被人打入“冷宫”,无人问津,就是平时我自己设计教案时,也忌讳运用教师直接讲授的方法,都要设法运用探究法、尝试法什么的,好像这样才会体现出教学的“新意”来。

难道是讲授法不好吗?难道它一点用处都没有吗?我在教学中也发现探究法、尝试法有它们的缺点,比如在课堂上运用不当,课堂就会杂乱无章,不能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还有就是,有的知识用尝试法、探究法还不行呢,还必须用讲授法才行。特别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时,如果不讲授怎么办?只有讲授了,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运用尝试法、探究法去学习更深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因数和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复习以前数的整除的知识,

但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的概念知识还必须教师讲授,让学生明确其意义,然后才能去探究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有几个,哪些是这个数的倍数,它的倍数有多少个。再如,在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知识,但面积单位的名称以及它的意义必须要教师讲授,学生才能知道。还有,新教材中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以及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等,都需要教师的讲授学生才能知道。所以,在教学一些学生必须了解但是又无法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时候,就要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愉快愉快地接受才行。

我还觉得运用探究法、尝试法教学时,最先受益的是优等生,然后才是中等生。他们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是主角,能充分投入展示自我,从而也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创新的自己的思维,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学困生们,他们只是这些学生的忠实听众,只是自主学生主动探究方式的陪衬,他们很难通过自主的思考获得新知,他们一般只能从教师的讲授中收获最多。

所以,本着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讲授法是有它的优势的。

讲授法的优点如法庭上律师的辩解,应当思路清晰、合乎逻辑,应该言而不繁、生动有力。应该承认,讲授法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很多的弊端,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势必难以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比较难以落实。(2)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的过程,而讲授更多的只能是师生之间单项的信息传递。(3)过分的讲授,还可以挤占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学生探索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使用讲授法,应该把握准时限和临界。

篇6

一、设计帮助先行学习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预习作业的设计,笔者进行了三年多时间的探索,渐渐走出了预习作业设计模式化的误区。先学的东西应该是课堂的前奏,应该是基于课堂学习过程的先行学习,因此,笔者把预习作业称之为前置性学习任务。前置性学习任务可以放在课前,也可在放在课始,通过对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反馈,了解前置性学习进展,暴露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顺势而为,有效组织学习,为学生的自主课堂留足时间和空间。

前置性学习任务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不同,关注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处理加工,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重在学生自学的前置性任务,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能达到的基本水平与差异状况,为课堂教学指导提供依据。(2)重在设计把教材中的“学习点”以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预先思考和学习的前置性任务,以期从中暴露学生理解的过程,便于组织课堂学习。(3)重在设计对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对方法进行温故沟通,对认知进行铺垫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案例1】

1.画一画,想一想。

有一些相同的正方形纸片,分成四堆,每堆中正方形纸片的张数分别是12张、7张、18张和11张,用每堆中的正方形纸片拼长方形,各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1)我用了____张纸片,可以拼成以下____种不同的长方形。

(2)我发现了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与____有关。

2.自学课本第23~24页,解决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15、13、7、24、30、11、42、3、5、2、78、5。

(2)我按照( )标准,把上面这些数分成两类:( )和( )。

(3)我知道( )是质数,( )是合数。

3. 关于质数和合数,我觉得有下面几个易出错的知识点:_____________。

4.关于质数和合数的知识,我还知道: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设计感悟】前置性任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课的开始,教师利用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进行交流,并派代表汇报,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新课学习组织顺势而为。前置性预习任务的第一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拼成的长方形个数与正方形的纸片多少有关”,初步了解“各个数的因数个数是不一定相等的”,为根据因数个数分类埋下伏笔。第二道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点来尝试练习,写出因数,给数进行分类,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学,而在新课反馈时,又因为自觉而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们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效率。

二、设计展示学习过程的随堂任务

随堂任务的设计指向于学生的学。设计时要求主题突出,能以关键的问题整合教师口头提问中的零散问题,能够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不仅局限于结果。设计的问题应该被完全结构化,形成具有连贯性、序列性和关联性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考提炼和升华,促进对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建构,服务于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随堂任务的设计更是从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学情出发,设计以大问题为线索的任务组合来承载学生的学习,给学生的合作探究留足空间与时间,往往与前置性学习任务相配合,是一组“展开”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台阶。

【案例2】

1. 学习任务一: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怎么分类?

小组合作:

(1)写出1~20各数中的所有因数。

(2)把1~20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思考: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如何进行分类?

2.学习任务二: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小组合作:

(1)议一议:你们决定用什么办法来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2)做一做: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小组内交流核对。

(3)记一记: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记住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3.学习任务三:猜一猜小明的QQ号:57276 148。

第一位:比最小的合数多1 ;

第二位和第四位相同: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三位:是偶数,又是质数;

第五位:最小的两个质数的积;

第六位: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七位:比最小的质数多2;

第八位: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设计感悟】随堂任务驱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后,教师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来完成这两个研究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有了学生的课前作业为基础,大部分学生能很轻松地完成这一任务。第二个任务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则对很多学生进行了挑战,学生饶有兴趣地寻找100以内的质数,有的说“除了2以外,把2的倍数都划去”,所以学生保留了2,把个位是0、2、4、6、8的数划去,又有的说“个位是5的数除了5之外都不是质数”……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思考着,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了质数的一些特征,如“偶数只有2是质数”“奇数中3、5的倍数都不是质数”等等,还有学生发现“个位是1、7的质数比较多”,甚至有学生说“质数都是接近6的倍数的”。课堂上学生俨然成了学习的小主人,他们时而认真思考、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安静倾听,而教师只在恰当的时候稍加点评、点拨,学生在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深化学习的课后整理任务

教师充分利用每天放学前的作业整理时间,对一天的学习进行常规性整理,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低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学着整理。学生在低年级养成整理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会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整理学习了。

整理范例: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理一理:我是怎么学会的?

做一做:课后练习。

问一问:质疑问难。

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教师对个别问题可通过个别化指导的方式帮助解决,但学生在表述问题或阐述解答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意义更深刻的学习,并体现了自主求索的精神。对于共性问题,教师采取全班交流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补缺。这样的整理学习旨在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复习已学知识、查漏补缺,更是学会了怎样来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独立学习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案例3】

1.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2.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框内。

9 14 5 40 57 1 99 81 2 23 45 91 17 31

质数 合数 奇数 偶数

3.判断。

(1)在非0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是2的倍数的数一定都是合数。

(3) 111是合数。

(4) 91和57都是质数。

(5)质数中,除2以外的数都是奇数。

基于学习任务设计的自主课堂,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学习的作用,分为预设性的课堂学习组织与生成性的现场学习指导。预设性的课堂学习组织是课堂学习的基本结构,在随堂任务的展示过程中按课前预设组织学习。生成性的现场学习指导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整个课堂结构为:诊断性课堂前奏展示随堂任务 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展示生成性的现场学习指导。

篇7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较认真,自觉,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成绩比较稳定,但也有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数学基础比较差。所以在本学期我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物体观察,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基本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找次品。

三、具体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我在上课之前通读教材,领会教材的教学目标。还积极了解每个学生,认真设计因材施教的教案。

2、积极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感性,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知识。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和数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的表现。

3、作业批改,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注重作业的评价,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陈赞,做不好的加油鼓励。

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及时总结,学会课外复习巩固,在不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5、积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充实自己,认真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听课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篇8

出示,计算:23×14= 203×25=

回忆整数乘法的计算过程。(重点强调:末位对齐,哪一位数乘得的结果要和哪一位对齐,两部分的积相加。)

(简析: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为新知作铺垫。)

二、情境引入

谈话:喜欢吃西瓜吗?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出示:两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如果夏天老师要买3千克西瓜需多少元?怎样列式?(板书:0.8×3)冬天买3千克?(板书:2.35×3)

比较:这两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板书:小数 整数)

揭题:小数乘整数。(板书:乘)

三、探索方法

1.初步感知

引导:先看0.8×3,你能联系以前的知识来解决吗?(把3个0.8连加;把0.8元看成8角,8角乘3得24角,也就是2.4元。)

示范:0.8元看成8角是整数,就变成了整数乘法。看乘法竖式如何写?(板书竖式)

陈述:3对着末位8,末位对齐,这与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有区别。为什么3对着末位8,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会明白。

(简析:从生活情境出发,重点突出0.8元看成8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小数乘整数迁移成整数乘法;板书0.8×3的竖式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初步看到小数乘整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形式与整数乘法接近;此处埋下伏笔——为什么末位对齐,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

2.独立尝试

谈话:继续看2.35×3,请你帮忙算一算?尝试、交流思考过程。

生1:先用235乘3得705,2.35是两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两位小数——7.05。

生2:把2.35元看成2元3角5分乘3得7元零5分,也就是7.05元。

小结: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思考、计算。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转化。(板书:转化 )

(简析:进一步感受小数乘法像整数乘法那样去乘,只是积里要点上小数点;体会转化策略的优势,增加继续研究小数乘法的信心。)

3.知识递进

追问:如果老师要买13千克呢?

板书横、竖式,指名板演;交流做法、订正。

出示几种错例:(1)计算过程中点小数点;(2)数位是否对齐。

(1)思考:为什么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所以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点小数点。

(2)引导思考数位该如何对齐。

师:看着竖式默默地回忆一下计算过程。(使思维清晰化、条理化)

(简析:乘数是一位数的小数乘法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思维难度,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产生将之转化成整数乘法的欲望和需要。因此对教材重新整合,适时安排乘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转化的必要性。乘数由一位数—两位数,不仅是一个知识的递进,更是一次思维的飞跃、完善。)

4.抽象方法

谈话:快过春节了,西瓜涨到每千克3.4元,老师买13千克需要多少元?(3.4×13)

说明:直接列成竖式。(板书: )

计算、交流。

(简析:有了2.35×13的经历后,把3.4写在下面,引导学生体会变式同样需要转化,形成小数乘整数先转化成整数乘法的积极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计算过程、方法适度抽象。)

5.初步小结

师:比较这三题的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了什么?

(简析:这里的初步小结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

四、归纳算法

1.确定位数

提问:大家的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验证几道题,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

续问:现在你们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如何确定的吗?

生小结:小数乘整数,乘数中的小数部分是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就是几位。

(简析:验证、检验,为下面的总结提供了更充足的依据。)

2.总结算法

谈话:根据前面一系列的研究,请你们自己来总结一下小数乘整数的法则。

独立思考,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简析:依据学生的文字叙述抽象成程序格式,形象、条理!)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拓展(出示补充第(3)组):14.8×0.23=

提问:积是多少?积是几位小数呢?为什么?(14.8是一位小数,0.23是两位小数,所以积就是三位小数。)

追问:也就是说,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要看几个因数?(2个)

拓展:如果是3个因数相乘?(就看3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简析:完成后补充14.8×0.23= ,顺势延伸小数乘小数的情况,学生回答轻松。此处教学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全面,养成深刻看待问题的习惯。)

3.补充习题

出示:

(1)0.12+0.12+…+0.12=0.12×9( )

(2)0.12×9的积是一位小数。( )

(3)54×41=22.14( )

(4)32×1.5=48( )

反思:如果54×41=2214,那第(3)题中可能是多少乘多少呢?(5.4×4.1=22.14;0.54×41=22.14;54×0.41=22.14)

小结:真棒!其实此题的答案有无数种,我们以后会继续研究。

(简析:由于有了练一练习题的渗透,学生知道用5.4×4.1=22.14,

而且很多学生首先想到这种可能性。用教材,不唯教材用。)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二2、3题。

(简析:由于前面教学的影响,此处就没有时间让学生解决。40分钟需准时下课!)

六、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数乘整数应注意些什么?

追问:现在你知道0.8×3,为什么3和末位的8对齐了吗?

生(黄伟):因为我们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了,因此3和末位的8对齐。

(简析: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

出示数学日记,让我们的朗读声与铃声共鸣吧!

《数学儿歌》:

小数乘整数,法则同整数,求得积以后,回头看因数,小数有几位,积也是几位,积末若有“0”,先点小数点,再去末尾“0”。

师:数学原来也这么有趣!

【整体反思】

在解读教材、设计整个教案时,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国标本与修订本的比较

苏教版修订本的编排是引导学生从纯数学的角度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此块内容的整个理论支架就是利用因数扩大倍数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突出了算理与算法的一致。相比修订本,国标本教材在内容结构上作了很大变动,教材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线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的科学内涵,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使课堂充满活力。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用!

二、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转化的需求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材例题的思维含量不高,对学生而言没有挑战性,因此在例1的探索中,学生没有发自内心的将小数乘法转化整数乘法的心理需求。如何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那只有引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计算意识。这样操作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如将例题增设一条小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教材定会更加“和谐”!

三、把思考的结果落实在每个细节中

篇9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差生的转化工作。为了全面激发三(4)、三(5)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因此,特制订有关的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三(4)、三(5)两个班共有学生104人,每班都有52人。从两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能够比较认真听讲。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动手能力不强,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经常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特别是班干部不能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自我要求不严格。两个班学生在上学期二年级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都是比较差,其中三(5)班的差生落后面大,有4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仅仅及格,优生很少,全班的数学三率综合值居全级倒数最后一名。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做好差生辅导的工作,尽量减少学生落后层次。

三、具体措施

1、狠抓班风、学风的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①注重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促进浓厚学风的形成。平时经常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②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尽早和每位学生促膝谈心,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及对人、处事的态度,特别注意了解他们平坦喜欢哪些活动,结交什么朋友,从而掌握他们的思想、情绪及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在某些方面给予“偏爱”,如上课多注意他们、多提问他们,多加鼓励,树立信心,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2、规范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①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节课。集体备课的时候,细心分析好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作业布置等内容,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课堂上,坚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出发点,力求课上“四让”:课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讲,小结让学生作,同时实施“三讲五给”:讲重点、难点、方法;给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讲,动手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③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偿试成功。

(1)培养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计算时,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进行计算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养成口算和估算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④细心批改,当面辅导,多做多练。在批改作业时,对差等生的作业,实行面批,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指导;对于优、中等生,实行抽查检查或互相批改,鼓励学生解题多样化,寻找巧妙新颖的思路,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

3、耐心辅导差生,尽量减少差生落后。

①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介绍优秀学生学习的事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为将来而学好数学的热情。

②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平时多做多练,通过增加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二)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个人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读书学习——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斐斐课件园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教学策略》,《教育新理念》,《课堂管理的策略》。除了读有关教学的书籍外,我还要不断去读其它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 “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现一点疏漏。加强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雅,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公益劳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及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潜心教研,提高素质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要本着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原则,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惜时间,不计报酬。做好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逐一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总之,我会从自我做起,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严肃认真、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回报社会。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三)

当前教学教革的中心课题和主攻方向,就是要向每个学生负责,尽一切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研工作是关键。故本学期组织数学老师认真讨论并结合中心学校,县教研室的会议精神,联系实际,拟定出本学期的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宗旨

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研究,探讨新课改,引入新课改信息,总结教学经验,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开阔其视野,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具体措施

1、本教研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制定研究方案,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2、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以及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每周五下午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主要探讨教学心得、反思。如“这个难点应当采用什么方法突破比较适当”、“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时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事联系在一起”、“怎样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等要求每一位数学老师各抒己见,大家共同定出比较好的做法、方法,然后拟成有条理的书面记录。

4、为了摸索课改教学规律,探讨教学新方法,新经验,更好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经组里讨论,拟定吉训满老师在第6周上一年级数学示范课,要求人人听课,认真做记录。本人要做好教学反思,以便今后改正。

5、开展“说课”活动,说课内容由教师自拟说课后,评出最好的教师给予奖励。

6、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求各年级数学老师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做好教学反思,真正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7、举行数学各年级争“口算”的测试竞赛。

8、每人每周至少听一节课,第五周上一节公开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并评课。

9、在条件允许下,建议各年级老师到课改教学做得好的学校听课、取经。

2020小学数学教师线上教学工作计划(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篇10

【作者简介】 许艳,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湖北省第三届青研会会员,孝感市第三届骨干教师,省、市小学数学学会会员,曾主持完成省级优秀课题论文《数与代数概念教学专题性研究》,多篇论文、教案等获省市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是有现实意义的。数学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巩固”,形成技能技巧,获得深层次发展的学习活动。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观念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如何设计数学练习,为学生的发展铺好路,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点滴体会。

一、突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力求练习的形式新颖有趣。学生只有对练习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以唤起学生的新奇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使学生一看到这些作业就来劲,跃跃欲试,寓教于乐。

如在“数的整除复习”的练习课上,笔者曾设计这样的一个游戏:孩子们,马上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会想我吗?(生:想)六年的共同学习,咱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为了方便联系,现在我把我的电话号码留给你们,你们愿意记吗?

第一位数字: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位数字: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第三位数字: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第四位数字: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第五位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六位数字:2和3的最小公倍数;第七位数字:10以内最大的自然数;第八位数字: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第九位数字:3和15的最大公约数;第十位数字:10以内相邻两个质数的和;第十一位数字:最小奇数与10以内最大质数的差。

设计这样有趣且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数学练习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这样的练习,学生乐做、爱做。

二、突出自主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题目”是尊重学生的一个具体表现。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将作业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基础稍差的学生可选做作业A,中等学生选做作业B,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可选做作业C,即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从实际出发,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练习中得以提升。

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四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对选做作业A学生的作业要求是:用一种方法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可;对选做作业B学生的作业要求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对选做作业C学生的作业要求是:不仅要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还要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并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家长或同桌听。设计这样的“练习超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突出实践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教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教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钱守旺老师在执教《年、月、日》一课时,留给学生这样一道题:2008年(闰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请你在这一年中挑一个你喜欢的月份,并参考下面的资料,课下制作一个月历。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2月1日,星期五;3月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二;5月1日,星期四;6月1日,星期日;7月1日,星期二;8月1日,星期五;9月1日,星期一;10月1日,星期三;11月1日,星期六;12月1日,星期一。

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什么?我认为:教师留给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思考,有了思考,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索中……这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四、突出开放性―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