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模板(10篇)

时间:2022-09-04 02:21: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安全服务工作思路

篇1

2010年,我局政务信息化工作以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和局域网为窗口,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政务信息化工作任务。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五)扩大信息覆盖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我们通过参加各类会议、起草有关文件、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事件、下基层督查调研等有利时机,及时从中搜集挖掘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报送信息。为了便于工作联系,我们在各单位学校确定了1-2名孰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政务信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信息工作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单位信息工作联络员联系,向各部门预约信息,再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修整后通过政府内网及时上报,做到了当日信息当日签、当日发,信息不过夜。采用通报方式对各部门报送信息情况每月通报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0年,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认识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办〔2010〕116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政务专项目标责任。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制订了局电子政务工作年度计划。

(三)立足现状,夯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上进行了完善和充实,新增了电子政务系统专用电脑、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扫描仪、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积极组织全局人员参加电脑知识和电脑业务、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打好人员基础。大力倡导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各类报表文件,凡是有相关软件的,都全部用软件制作,无软件的也都全部纳入电脑制作和管理。

(四)加强服务,完善功能。我局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展现教育工作特色,让外界了解长安教育工作现状,我们落实了专人对该网页进行维护和更新,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一是加强对政务公开电话、电子信函的管理,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及时回复群众的来电、来函。二是切实加强对我局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以及服务功能的开展,及时把我局的基本情况,工作思路,及工作动态在网上。

(五)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我们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工作,对内外网的硬件防火墙、网络版杀毒软件、网络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三、2011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2011年,我局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和区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突破口,突出教育信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围绕上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拓宽信息渠道,提炼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政务信息,使信息报送质量和总量较上年有较大提高。继续扩大信息覆盖面,健全信息网络,把基层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对全市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总结出来,及时进行勾通反馈上报。

篇2

一、 网站及业务系统软硬件维护

2018年在网站和业务系统维护上面临巨大的挑战,在2018年6月其他区县交易中心网站发生了网站被黑客攻击的事件,并且我中心网站也面临被攻击的可能,在严峻的形式下,我科室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工作,及时与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沟通,并与网站技术支持单位共同协作,从技术和制度上加强加固我中心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多方努力化解了面临的危机,保证了交易中心网站及系统的安全。

在分管领导的指示下,我科室配合软件开发公司对我中心业务系统进行了功能性的升级和更新,此次更新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功能,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科室在中心领导的指导和兄弟科室的帮助下,提起完成了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招投标安排部署工作,这标志着我中心已具备使用全市统一的电子招投标系统进行开标、评标的能力。这将让我县工程项目招投标融入大数据互通互联,工作效率、公开透明、市场竞争等方面将得到有效提升。

二、抽取及信息工作

2018年全年共成功完成各类抽取332次。其中完成专家抽取218次,小型预承包商抽取105次,其余中介机构抽取9次。全年在中心网站、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重庆市政府采购网等媒体各类交易信息3280余条,

三、信息报送及统计工作

为及时反馈交易状况,做好宣传工作,今年在分管领导的指示下,我科室会同业务科室,将当日产生的开、评标信息、项目评审信息、项目质疑情况、项目挂网情况等工程建设交易活动信息及时上报给县上相关领导。并按月做好交易项目统计工作,将产生的交易项目汇总后制作成分析报表,及时报送县上各部门及领导。

四、不足之处

1、主动学习不够,没有深挖潜力,在业务学习方面有得过且过的落后思想。

2、自身技术还不够硬,特别是网络安全防护知识,还不足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情况,还需进一步学习提高。

3、信息科人手不足,长期一个人一个科室,面对工作任务集中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往往顾此失彼。

篇3

云南省科技工作依托科技综合管理网站,以“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为保障业务工作安全稳定运行,昆中支科技处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内控制度和配套的操作规程,这些制度的执行也取得了明显的一些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一是统一规范化进程还待进一步完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遵行标准和规范,可节约总体生产成本,信息安全管理遵行统一规范原则,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也有利于科技岗位工作移交和统一管理,目前在规范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全面的地方,比如县支行存在着多种操作系统并存的局面,由于操作系统不统一,增加了客户端的管理和系统补丁及时安装的难度,同时,部署防病毒系统和移动存储介质监控系统也增加了难度;二是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沟通协调不足,科技内控制度存在政出多门、要求不一致的现象,部分业务系统类内控制度往往只发到下级行对口部门,科技部门经常不了解这些制度,科技人员在系统维护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操作要求的情况。

(二)科技内控制度落实执行方面

一是部门信息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未充分发挥。支行尽管设置了部门信息安全员和计算机协管员,但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和本身兼职的原因,对本部门关于科技信息安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比如每个部门都建立了独立的专用杀毒计算机,并发给了手动更新病毒库方法,但部门执行为到位,每次病毒库更新都要计算机专管员来做,未能有效减轻计算机专管员的工作压力;二是重组织建设,轻内控管理。虽然各行都建立了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各部门设立兼职计算机安全员,但在日常工作中其作用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信息安全管理仍由科技部门单打独斗,尚未形成合力;三是重业务风险,轻信息安全。目前科技工作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工作对业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服务、促进、保障”作用,信息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基层行工作的一条“大动脉”,如果对科技工作仅仅停留在安装业务系统的层次,势必影响科技工作和基层行的整体工作。

(三)科技队伍建设方面

根据昆明中支印发的《云南省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支行设置了A、B角,但B角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培训学习的机会,科技知识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工作繁忙和岗位兼职的原因,在岗位轮换时有一定难度。

二、提升科技内控制度执行力的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强化队伍建设

首先从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系统管理员到部门信息安全员乃至业务操作人员都要高度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及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索质。其次,根据支行实际情况培养2名计算机管理员,以充实基层央行的科技队伍,适应科技岗位制度的调整,并加强对基层行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够为基层行的科技应用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科技服务。

(二)构建统一高效的科技内控管理制度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内控管理,构建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建议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科技内控制度查询系统平台,实行最新制度的动态更新,从而更好地实施科技日常管理,有效提高科技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建立科技岗位内部制约机制。将系统维护与安全管理实现岗位分离,改变一人包揽全行科技管理与计算机安全工作的局面,实现岗位之间相互约束、监督。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实施细则,建立严密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实行定岗、定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三是进一步明确科技A、B角岗位的权责,要求A、B角都要熟悉所维护的系统,掌握维护技能,并适时进行A、B岗位轮换。

(三)进一步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篇4

助力国税增收

2011年舟山市国税系统国税收入5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7%,收入总量首次突破了50亿元大关,并且收入增幅连续6年居浙江省国税系统各地市局首位,信息化建设在其中功不可没。

舟山国税总经济师毕韶峰告诉记者,近年来舟山市国税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以信息化推进科学化、以信息化实现精细化的工作思路,提高日常的管理水平,完善运维管理体系;以强化信息安全、深化数据应用为重点,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税收工作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 首先是夯实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信息化的保障能力。舟山国税的信息化硬件配备初具规模,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基础的环境、网络条件、系统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其次是加强了系统的日常运维,提高了信息化的支撑能力。目前推广使用的应用系统基本覆盖了舟山国税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三是增强了对数据的分析利用,提高了信息化服务能力。根据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为信息管税、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第四是通过对人防、制防、技防、物防的‘四防’能力的强化,构建了一整套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了信息安全防御能力。”毕韶峰说。

不过毕韶峰也指出,目前舟山国税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资金紧张,有些设备还相对老旧;系统的共享程度还不够,影响了工作效率;业务和技术的衔接还不够顺畅,信息技术对税收业务,尤其是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等核心业务的支持保障作用还未完全发挥。

毕韶峰所提及的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体现在舟山国税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上。

平台迁移

带动资源整合

根据舟山国税局信息中心主任陈蕾的介绍,舟山国税的信息化进程中也经历过手工录入、高速发展的不同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正是舟山国税信息化急速发展的阶段,从那时候起整个舟山国税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始完善,数据量激增,小型机开始进入到我们的工作中。但是到了2005年,由于核心业务系统向省局集中,我们的信息化工作重点发生了改变,逐渐转移到日常运维、安全保障以及数据应用上。小型机的主要用途由此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生产机而是成了查询机,主要是用来处理省局核心业务数据返回以后的分析工作,同时在上面也部署了一些我们市级的应用系统。”

陈蕾坦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几台小型机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例如,由于技术力量的问题,影响了在小型机上的开发工作,整个小型机的利用率不高;故障率有所增加,维保费用成本比较高;由于技术人员对UNIX不太熟悉,致使小型机的操作系统一直没有升级,存在安全漏洞。

“最后一点我们最头疼,省局每年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查,都指出小型机的安全隐患。小型机上运行的一些系统,很多都是直接面向纳税人的。比如说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认证,特别到月末最后一天,纳税人的认证量、发票量非常大,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当月不能认证,下个月就不能抵扣了。所以,小型机的系统不能有问题,否则出现问题会造成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陈蕾说,“曾经我们有一台小型机硬盘坏过,停机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幸运的是,好在那台小型机运行的是针对内部的查询系统,所以影响不大。节能减排,也迫使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将数据中心的电费降下来。”

陈蕾意识到,光靠运气是不够的,必须找到一个办法解决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的问题。于是她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将原来小型机平台上的系统,移植到x86平台服务器上。最后经过测试,陈蕾看到,一旦实现迁移,整个系统运营、维护费用将会降低,而且技术人员的水平也完全能够胜任对x86服务器的运维。“利用虚拟化技术,我们可以保证x86平台服务器的稳定性。”

于是2011年国庆节期间,利用长假时间业务量少的状况,舟山国税将原有的小型机系统迁移到了x86平台的服务器上。“我们完全停掉了三台小型机,将所有系统都迁移到了两台配有至强E7-4800处理器的IBM System x服务器上。”陈蕾说,“迁移之后,系统的能耗明显下降,而且性能提升了10%左右。但考虑到由于数据库版本为32位,最大内存只能扩展到3G,CPU只使用4个,并且一台4路8核的服务器同时跑了9个虚拟机,性能提升已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如果未来采用64位数据库,对CPU及内存进一步升级,相信到时性能还会进一步提升。另外,数据安全也得到了提升,虚拟机故障恢复方案很可靠,在出故障时可以直接切换到另外一台主机。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盘备份,充分保障了系统安全,这是小型机不可比拟的。”

陈蕾还透露,基于当前的x86平台,舟山国税正在测试自己的私有云系统。据悉,这个私有云会承担起未来舟山国税的业务系统,实现区县级系统资源的整合与自动调配。

有了新平台的支持,毕韶峰对舟山国税下一步信息化工作充满了信心。“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潜力,对基础环境、网络条件、硬件设备、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继续开展‘金税三期’的网络改造工程,继续推进税源管理的信息系统、车购税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发票综合应用系统等项目。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检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系统的运维体系,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毕韶峰说。

采访手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所想表达的温暖,以及美好的愿景,都浓缩在了这八个字中。

采访舟山国税恰逢初春时节,陈蕾就是用这八个字,当做舟山信息化建设介绍的开场白。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陈蕾从1992年开始,一直工作在舟山国税信息化建设的岗位,亲身经历了并见证了舟山国税信息化建设。

篇5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五)扩大信息覆盖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我们通过参加各类会议、起草有关文件、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事件、下基层督查调研等有利时机,及时从中搜集挖掘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报送信息。为了便于工作联系,我们在各单位学校确定了1-2名孰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政务信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信息工作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单位信息工作联络员联系,向各部门预约信息,再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修整后通过政府内网及时上报,做到了当日信息当日签、当日发,信息不过夜。采用通报方式对各部门报送信息情况每月通报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XXXX年,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认识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办〔XXXX〕116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政务专项目标责任。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制订了局电子政务工作年度计划。

篇6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五)扩大信息覆盖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我们通过参加各类会议、起草有关文件、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事件、下基层督查调研等有利时机,及时从中搜集挖掘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报送信息。为了便于工作联系,我们在各单位学校确定了1-2名孰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政务信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信息工作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单位信息工作联络员联系,向各部门预约信息,再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修整后通过政府内网及时上报,做到了当日信息当日签、当日发,信息不过夜。采用通报方式对各部门报送信息情况每月通报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年,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认识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办116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政务专项目标责任。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制订了局电子政务工作年度计划。

篇7

一、**年自治州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回顾

(一)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搭建全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今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启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县市办公OA系统和各通信运营商网络资源,搭建了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切入点,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用工岗位、农产品供求、市场信息、农业政策、龙头企业、名优产品等栏目。截止目前,农村经济信息网共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43587人、输出32951人,用工岗位65942个、招聘5707人,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600余条。自治区信息产业厅苏副厅长在我州检查工作期间,通过电话抽查,许多农产品信息后不久便找到买家。通过农村信息网的建成,在方便农牧了解种养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劳动用工信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二是加大农村经济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了农村经济信息网应用范围。今年4月开始,州信息化办公室编印了《自治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使用手册》,抽调人员到各县市对农村经济信息员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培训,培训人员1500人。今年11月,利用冬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信息技术进农村”培训活动,现已培训20个乡镇的村干部、农业大户和农牧民1000余人。采取“小手拉大手”(将农村经济信息网制成挂历发给学生带回家向父母介绍)的形式,对全州农牧民进行农村经济信息网宣传,发放挂历3万份。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农村经济信息网走进千家万户,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效果明显。

(二)完善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大屏幕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府网站功能,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始终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作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抓手,督促州直部门建立网站或网页,将各单位工作职责、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办事指南、联系方式等通过网站,方便群众办事和公众监督,目前已有50个单位建立了网站或网页。今年,围绕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三大功能,对州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增加了“网上办事大厅、政务公开、三农服务”等栏目,还首次对自治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进行了网上视频直播,改版后的网站体现了便民服务、宣传巴州等特点。截止目前,政府网站累计访问量1800万人次,今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我州政府门户网站在全疆绩效评估中获第一名,并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取得靠前位次。若羌、轮台、尉犁县政府网站在全疆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分获前三名。全州政府网站受到广大网民和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州长信箱”督办力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州长信箱”督办力度,申请成立了“州长信箱”督办室,增加编制3名。并对“州长信箱”办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功能进行了完善,增设满意度调查功能,加强了群众对部门承办信件的监督,信件的受理、审核、转办、签收、答复、督办等基本实现了网上办理。今年,“州长信箱”受理群众来信1470件,较上年增长50%;答复群众来信1440件(公开答复群众来信1376件),办结率达98%。来信主要反映医疗教育、房产物业、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社会救助等关系民生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督办,大部分信件都得到了满意答复,暂时不能解决的,都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三是精心安排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节目播出,为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大屏幕作为党政机关推进政务公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窗口,今年播出内容增加了“农村经济信息”、“劳务用工信息”和“周末影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并对党的十七大、自治州“两会”等重大事件进行了直播或转播,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群众关心的信息,通过电子大屏幕传递出去。

(三)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一是对政府专网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办公效率。今年将州政府到县市专网升级为2M光纤,把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乡镇。目前,从州到县、县到乡的公文、信息全部实现了网上交换,实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电子公文可直发至县市。

二是扩充政府内部信息网,强化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今年以来,对政府的公文处理、政务信息、督查事项、提案议案、州长信箱等工作实现了网上处理、网上督办、网上,大大减少文件、信息等印制数量,节约了行政开支。进一步规范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和使用,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保证会议质量,全年共召开视频会议70余次,节约行政经费60多万元。

三是认真做好州党委、州政府、州人大、州政协机关,统计局、档案局等办公楼的网络和300多台计算机的维护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四套班子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巴州”项目建设。

积极帮助博湖苇业公司申请“倍增计划”项目,获取3000万元贷款规模贴息资金,建设企业ERP项目。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或网页,宣传推介产品。通过积极争取,“数字巴州”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列入备选项目,自治区财政厅已上报国家财政部批准,项目进入设计实施阶段。

(五)加快政务公开步伐,打造阳光政府。

州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事机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得到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肯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大屏幕建设,不断完善功能,注重时效,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政府网站为平台,整合各部门的办事指南、流程、表单和人员的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同时,与州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开发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系统,实时将办事时限和结果及时到网上,便于社会监督。

(六)强化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促进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健康发展。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日益重要。今年,加大了对各县市、州直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的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培训,与州保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的通知》,定期对安全保密薄弱单位和环节进行检查排除,主动与保密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强化对全州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保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

为确保国庆节和党的十七大期间的信息安全,制定了《自治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确保党的十七大信息安全的预案》,9月30日,会同州公安局、安全局、保密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中国电信巴州分公司等单位进行了“确保党的十七大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异常发现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建立全州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工作机制。

今年初,针对各县市、州直各部门及信息办工作人员,分别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全州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进行考核,加强对各县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的指导。对信息办工作人员按月考评,提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效能,更好地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部门分散、职能重叠,技术人员缺乏,且整体优势不能发挥,有待于对州直信息化相关部门进行整合。

二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州政府门户网站综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功能等还不够健全,网站综合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应用不够、效益不高,相对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缺少项目支撑,工业、农业及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有待加快。

四是信息化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办公自动化的各类软件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精神。按照自治州确定的三大目标,不断提升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为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我州新农村建设服务。**年力争全州所有乡镇建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有专兼职农业信息员,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联网条件,保证农村经济信息网得到及时更新,通过公告栏、农信通、乡村广播向农牧民信息。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点,协调电信部门提供廉价的宽带服务,通过培训引导农民经纪人和农业大户使用农村经济信息网获取市场、政策和技术信息,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二)加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三大功能,不断提升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结合《国务院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进一步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加大网站信息公开力度,配合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网上办事”的进程。建立州政府门户网站蒙文版和维文版。

(三)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企业推广普及信息化知识,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或网页,宣传介绍企业和产品,引导企业建立ERP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自治州重点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州内重点企业通过该平台与州政府分管领导、经济部门进行沟通联系,使政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四)建立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在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上,建立完善我州国民经济动态数据、督查办理、政务信息、法律规章、民情民意等信息库,并对主要经济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及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数据和政策法律依据。

篇8

“*”期间,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专网。建成了省到省辖市,市到县(市、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域网,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WIS系统,省市两级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是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既起到指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用于平时专题调研和年度目标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专网的建成,使省、市、县级之间的通讯更加快捷便利。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输,为各级超前安排工作争得了主动权。各级计生工作人员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政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基本实现网络传输。随着“三网一库”的建立,各级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各级领导的决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

四是拓展了对外宣传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的开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基本动态,伴随着信息网络传向社会各个领域,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新的渠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融政务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计划统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计生协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能够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婚姻、生育、节育、就业、老龄化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树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与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计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通互联得到加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构筑了省级人口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平台。20*年,我们抓住国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有利时机,主动申请,争取到发改委的支持,成为全国六个项目省之一,并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看到,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市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深度和应用广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差距拉大更为明显。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偏低,网络应用效率不高。四是信息员队伍知识层次偏低,滞后于工作的发展。全省现有专职计算机技术员、操作员配备比例很高,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和职能,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坚持开创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发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专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系统的基础应用项目以及跨地区的项目,要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推广应用。

二是突出应用,促进改革。把推进信息化与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理清各项管理业务,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化建设融入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注重综合协调,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是提高效益,保证安全。把握好速度、效益、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优先采用集中建库的技术路线,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以人口宏观信息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为主体的省级人口数据中心,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末,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县级人口计生委设立人口信息中心。省辖市人口信息中心,承担起本市的软件维护任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县级人口计生委或信息中心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名网络管理员、1名信息技术员。乡级计生办要配备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市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县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乡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各级人口计生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网络管理员取得信息产业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证书和“数据库管理员(DBA)证书”。

2、基础建设

2006年,按照《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础建设、网络环境、人员配备、数据库质量整顿,巩固和提高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市、县两级育龄妇女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各省辖市建立人口信息网站,各县在本市人口信息网上实现链接;市、县两级机房建设要达到规范化要求;建成设施配套完备及安全稳定的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建立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省辖市和部分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在全省得到普及应用。

2007年,全省达到网络通讯方式的统一化管理,结合软件系统的要求对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和网络设备进行整体改造,省、市、县带宽升级;结合省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的要求,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实现全系统的内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内外网隔离;所有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2008、2009年,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双向视频会议室;优化网络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

2010年,建成以省级人口数据库为中心,以人才资源为保障,集网络环境安全稳定、软件系统功能完备、信息纵向交流畅通、横向共享便捷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在村级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软件开发及应用效果

2006年,《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全省得到普及,所有县(市、区)数据纳入省级人口数据库集中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初步实现《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软件有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7年,开发《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调评估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报表管理系统》等业务软件;全省人口计生专网作用发挥良好,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08、2009年,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预测、统计分析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一体化。

4、资金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落实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机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中,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协调、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力度,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奖惩。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人口信息化建设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事业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

(三)抓好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信息化人才的稳定和引进。要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加强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建立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5年时间,使人人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培养一支掌握信息应用、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篇9

“*”期间,*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专网。建成了省到省辖市,市到县(市、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域网,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WIS系统,省市两级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是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既起到指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用于平时专题调研和年度目标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专网的建成,使省、市、县级之间的通讯更加快捷便利。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输,为各级超前安排工作争得了主动权。各级计生工作人员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政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基本实现网络传输。随着“三网一库”的建立,各级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各级领导的决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

四是拓展了对外宣传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的开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基本动态,伴随着信息网络传向社会各个领域,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新的渠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融政务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计划统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计生协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能够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婚姻、生育、节育、就业、老龄化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树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与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计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通互联得到加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构筑了省级人口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平台。20*年,我们抓住国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有利时机,主动申请,争取到发改委的支持,成为全国六个项目省之一,并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看到,*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市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深度和应用广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差距拉大更为明显。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偏低,网络应用效率不高。四是信息员队伍知识层次偏低,滞后于工作的发展。全省现有专职计算机技术员、操作员配备比例很高,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和职能,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坚持开创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发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专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系统的基础应用项目以及跨地区的项目,要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推广应用。

二是突出应用,促进改革。把推进信息化与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理清各项管理业务,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化建设融入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注重综合协调,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是提高效益,保证安全。把握好速度、效益、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优先采用集中建库的技术路线,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以人口宏观信息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为主体的省级人口数据中心,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末,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县级人口计生委设立人口信息中心。省辖市人口信息中心,承担起本市的软件维护任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县级人口计生委或信息中心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名网络管理员、1名信息技术员。乡级计生办要配备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市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县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乡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各级人口计生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网络管理员取得信息产业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证书和“数据库管理员(DBA)证书”。

2、基础建设

2006年,按照《*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础建设、网络环境、人员配备、数据库质量整顿,巩固和提高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市、县两级育龄妇女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各省辖市建立人口信息网站,各县在本市人口信息网上实现链接;市、县两级机房建设要达到规范化要求;建成设施配套完备及安全稳定的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建立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省辖市和部分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在全省得到普及应用。

2007年,全省达到网络通讯方式的统一化管理,结合软件系统的要求对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和网络设备进行整体改造,省、市、县带宽升级;结合省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的要求,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实现全系统的内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内外网隔离;所有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2008、2009年,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双向视频会议室;优化网络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

2010年,建成以省级人口数据库为中心,以人才资源为保障,集网络环境安全稳定、软件系统功能完备、信息纵向交流畅通、横向共享便捷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在村级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软件开发及应用效果

2006年,《*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全省得到普及,所有县(市、区)数据纳入省级人口数据库集中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初步实现《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软件有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7年,开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调评估系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报表管理系统》等业务软件;全省人口计生专网作用发挥良好,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08、2009年,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预测、统计分析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一体化。

4、资金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落实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机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中,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协调、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力度,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奖惩。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人口信息化建设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事业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

(三)抓好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信息化人才的稳定和引进。要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加强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建立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5年时间,使人人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培养一支掌握信息应用、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篇1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和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在各项统计工作始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统计部门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统计工作始终,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坚持不懈地创新统计工作思路。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是统计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工作法宝。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老体制的加速交替,统计工作中原有的方法制度、指标体系、调查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不能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统计实践要发展,统计事业要前进,迫切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扩展新视野,在实践中做出新探索,着力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积极破解统计改革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不断加强对经济社会科学知识、统计理论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推进统计改革创新的本领。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冲破传统的统计思维定势,创新统计观念、统计组织、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使我们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与时代进步的要求相一致,使统计部门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统计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大胆实践,积极务实地推进统计改革。近年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时代负于统计部门的新要求,进一步理顺统计工作关系,完善统计监督机制,改革统计调查制度,拓展统计服务领域,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的评估、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统计的效能和公信力。从而为各级党委政府、各类经济体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

三、拓展统计服务领域,改进统计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统计部门作为经济信息主体部门,统计数据、信息资料的真与假、虚与实,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福祉安康,统计监测、信息的快与慢、多与少,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投资与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统计产品是公共产品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要在本职工作中更加紧密地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多地思考如何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系统、准确的统计公共产品,充分发挥统计资源的社会效益。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咨询服务电话等多种渠道和提供统计资料,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诠释,使统计成果惠及全社会。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与普通市民密切相关的专项调查,在调查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树立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良好的形象,真正做到服务于基层群众,服务于普通市民。

四、加强各项统计建设,努力提高统计能力。首先,必须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以及统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修炼,强化爱岗敬业意识,提高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出假数的自觉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湛、诚实守信的统计干部队伍。同时还要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切实改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基层队伍。其次,要着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完善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基础设施,建立全国统一的统计业务工作平台,健全国家统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从方案设计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管理、等全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再次,要严格贯彻执行《统计法》,加大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建设、统计诚信教育、统计普法宣传,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搞准每一个数据,做好每一张报表,审查好每一个数据,坚决惩处统计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完善的统计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树立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确保统计数据可靠、可信、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