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06:57: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艺术舞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那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五、舞蹈欣赏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那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二、河南庙会舞蹈技艺的现代传承
庙会舞蹈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其传承方式尤具特殊性。首先庙会舞蹈艺术形式较为简单,因此对艺术传承人的要求并不高,艺术形式展示的要求也低于其他艺术形式,不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训练,就可以掌握庙会舞蹈的艺术要领,河南地方庙会的舞蹈艺人只要在节庆前进行简单的训练,就可以进行庙会舞蹈的表演。相比其他艺术形式,庙会舞蹈的传承性要求较低。其次是庙会舞蹈虽然传承性要求较低,但也面临传承人缺乏的困境。庙会舞蹈的受众是与农业社会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相一致的,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河南乡土社会的农业生产、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业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作为庙会舞蹈传承和受众的人口的迁移,自然使得庙会舞蹈在传承上难以找到确定的传承人。最后就是庙会舞蹈面临商业化的问题。庙会舞蹈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传统的社会中是不作为一种商业化的盈利形式存在的,而在当代随着一些非物质文化的商业开发,非物质文化艺术形式商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在艺术形式以及表现形式上进行改革,以适应商业化运作的需求,这对非物质文化艺术的传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些非物质文化也因此失去了其艺术价值,庙会舞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对其进行商业性开发,将其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河南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过度商业化的倾向使得庙会舞蹈的艺术性正在降低。河南庙会舞蹈因其艺术形式传承的特殊性,其在传承上也具有其特殊的要求。首先民间艺术的传承多采取口口相传的方式,这种传承形式能够最有效地保证艺术的原汁原味,将艺术形式的准确内涵传给下一代艺人,庙会舞蹈的传承同样需要口口相传的培训方式,进而将庙会舞蹈的艺术手法实现传承。面对传承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传承人的选择是庙会舞蹈传承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庙会舞蹈可以在传承方式上做出调整。庙会舞蹈由于艺术的传承性要求较低,可以通过其他的传承形式,诸如视频教授等形式进行的艺术传承,这样的艺术传承形式可以不受地域和人口流动性的限制。其次是保证艺术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商业开发,非物质文化的过度商业开发和完全不进行商业开发都会导致该艺术形式的发展困境,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无法获取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庙会舞蹈的艺术形式对传承人的吸引力就会降低。因此需要对庙会舞蹈进行必要的商业开发,在保证庙会舞蹈艺术性的前提下,通过加入现代商业元素,既保证了庙会舞蹈的艺术性,又可以实现庙会舞蹈的商业开发,保证庙会舞蹈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传承人进行学习。最后就是庙会舞蹈文化价值的提升,庙会舞蹈曾经存在的基础是庙和会,但现在很多庙会的展示地已经没有了庙,庙会舞蹈的文化内涵自然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庙会舞蹈而言,需要在艺术特征上更加注重对庙会舞蹈本质性内涵的传承,以保证庙会舞蹈的艺术特性。
二、舞剧是以舞蹈为手法的戏剧种类
舞剧具有戏剧的因素。在舞蹈的表现下,舞剧实现对人物的塑造、性格的刻画、情感的表达以及整个故事情节的向前推动。也就是说,用舞蹈逐步完成故事的发展,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一部完整的、引人入胜的舞蹈性喜剧。
三、舞蹈实现了舞剧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对经典舞剧的对比,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是编导对生活和艺术的高度提炼和总结。在舞蹈这种艺术手法的协助下,实现了对情感和思想的艺术表达。任何舞剧的完成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置、舞蹈语言的表达都受到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限制的。只有思想先进、与时俱进、深度广的作品才能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振奋人心。只有先确立主旨,才能完成完整成的艺术构思,展现特色性,更加有利于作品的完美。
四、不断创新舞蹈语汇
从舞蹈制作的角度分析,要重视对新的舞蹈语汇的开发和创新。舞蹈语汇和创作思想成正比。舞蹈语汇越丰富,创作思想就越加广阔。经典舞剧正是融合了众多的舞蹈基础素材和舞蹈语言,给其以鲜活的生命力,促使它们不断取得成功,光彩夺目。舞剧通过舞蹈生动、激情饱满的传达,展现了生活、传统艺术以及民间艺术形式有机统一。脱离时代、一成不变的传统舞蹈形式缺少了对新时期、新形势的体现。为此,必须培养创新思维,推陈出新,吸取精华,舍弃糟粕。
五、舞剧中舞蹈动作的设计体现了人物的性格
特点根据舞蹈的动作设计要求,每个舞蹈人物都要具有显著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动作的设计,实现人物情感变化的表达,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世界描述得淋漓尽致。任何舞蹈的形式,如集体舞、双人舞、单人舞,都有彰显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具体的行动。主题鲜明、舞蹈动作个性十足,人物才能饱满,给人以真实、亲近的感觉。在进行舞蹈具体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细节,于细微处见情感,细致入微地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促使作品能够具备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细节的选择要以生活为基础,防止出现脱离生活、虚假的细节,亦或是繁琐的表达。要以舞蹈美学思想为指导,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特点鲜明的内容,结合舞蹈本身的夸张和提炼,实施再加工,发挥舞蹈细节对人物塑造和故事主题的服务作用。
六、舞剧舞蹈动作语言的发展与舞蹈创作思想不可分割
不管是叙事性的舞蹈动作语言还是表现方式的动作语言,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舞蹈语言的产生、发展与不同种类的舞蹈创作理念产生密不可分。
1戏曲元素的内涵
1.1戏曲元素中包含着丰富的表演元素
中国戏曲在表演风格上通常会以较为夸张的表演形式而进行,夸张的唱腔、夸张的脸谱是给欣赏过戏曲的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中国戏曲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人物性格,会赋予人物特殊的形象风格,人物脸谱化就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们在观赏戏曲表演时,能够鲜明地了解到戏曲所想要表达的爱憎情感,戏曲表演本来就是表达鲜明的思想情感,而观看戏曲表演的人们通常对于戏曲表演的曲目形式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人们所想要真正欣赏的并不单纯是紧张的故事情境,更多地是由戏曲表演演员自身的演出所带给观众的紧张感[2].
因而,戏曲表演突出人物形象,并不会使人感到厌烦,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够增添故事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戏曲表演中很多人物的各种生活状态、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戏曲表演演员的多种多样具有特定形式的身段表演来进行表现的,诸如,人物的生气、愤怒、高兴、哀伤都是通过人物的特点形式的表演来突出的,同时,不同人物所代表的身份不同,进行相同表演时所使用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戏曲表演的众多元素中采用的是"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对于想要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转化为戏曲表演时,通常都是对生活形式中这种行为方式的意义给予表现突出,而对于更多的动作形式本身却是并不十分追求相似的.因而,在中国的戏曲中,戏曲表演演员能够对着一方小小的天地,就能够尽情展现出所想要表达的众多东西,无论是不存在的江河、还是满园春色,透过戏曲表演多种元素的相互结合,我们都能够看到生动的表演[3].
1.2戏曲元素中重点突出人物形象
人物是各种多姿多彩的故事进行发展的线索,是任何舞台表演的灵魂,没有了人物的重要参与,任何表演形式都会失去它的魅力,戏曲表演更是如此.戏曲元素中最为出色也是最能够打动人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众所周知,在我国的戏曲中,戏曲角色主要是分为生、旦、净、末、丑,这几种主要的人物类型几乎涵盖了我国戏曲中所有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不同的服装、唱词、旁白、动作、表演方式来突出展现这个角色本身所想要表达的情感[4].
人物形象的千差外别,都是通过戏曲元素的不同表现方式来进行传递的,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时候,通过戏曲表演演员个人的特征,就能够清楚地判断出这个演员所代表的人物形象是善是恶、是喜是怒.戏曲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多种元素,能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形式相互融合为一体,营造了丰富多姿的舞台形象,能够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5].
2中国舞编创过程中对于戏曲元素的运用
2.1融入戏曲元素中的表演元素和人物形象元素中国的戏曲中蕴涵着丰富的元素,其中,表演元素和人物形象元素是主要的方面,对于中国戏曲表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中国舞在进行编创的过程中,将戏曲元素中主要的表演元素和人物形象元素予以融合应用,能够将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进行有效贯通,使中国舞能够以一种具有新鲜生命力的形式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增强中国舞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戏曲往往通过一些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塑造舞台上众多的人物形象,构思奇特而具有表现力,同时还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将戏曲元素中的表演元素融入到中国舞的编创中,能够使得中国舞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增强画面感,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突,能够增强欣赏者的心理印象.将戏曲中突出的表演元素应用到中国舞的编创中,可以将舞蹈的众多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再进行连贯性地编排,使其成为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形式[6].
2.2中国舞编创过程中注意考虑到舞台效果中的戏曲元素。将戏曲表演元素中的丰富故事进行重新整合,使其适应中国舞的表演形式,这样中国舞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就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故事,从优秀的故事情境中出发,在舞蹈的编创中融入进一些情感、情节的冲突,增强舞蹈的冲击性,从而能够更好提高舞蹈演员的表现力.
将戏曲表演中人物形象的丰富元素与中国舞的编创进行结合,能够在中国舞的实际演出中,增强舞蹈演员的个人舞台表现力,逐步提升舞蹈演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感知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艺术表演.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舞蹈,必定是融入进了舞蹈演员自身的思想情感的,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时,能够真正体会到他所代表形象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时,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展现.
中国戏曲元素中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相当到位,将这种人物形象的丰富元素融入到中国舞的编创中,会具有良好的舞台效果.在进行中国舞的编创过程中,将舞蹈所展现的完整故事情节进行分割,将故事中所代表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分配到相应的舞蹈演员身上,促进他们自身进行仔细揣摩,同时还要能够进行舞蹈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保证他们能够在多次的练习表演过程中,增进对于彼此人物形象的了解[7].
2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现状
中国古典舞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延续和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却具有强烈时代感。中国古典舞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成为当代舞蹈艺术体系一员。但是中国古典舞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否则将造成古典舞的精髓大量流失,失去本来面目。中国古典舞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传统民族审美特质。因此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之路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返璞。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古典舞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古典舞学科继承与发扬传统舞蹈中的风格特征,更深刻的认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可以吸收外来因素,完善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舞蹈创作中,很容易直接“引用”现代舞技法,造成了大量古典舞剧目内容相似。忽略了古典舞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和特征,甚至个别编导直接吸收西方舞蹈,减少了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特征,古典舞的艺术价值大大减弱,弄得中国古典舞千疮百孔的。
3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未来
中国古典舞艺术要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民族化的审美,在面对异域文化冲击时,守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必须坚定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求发展。
3.1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中国古典舞创作语言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完善与丰富中国古典舞的语言体系才能为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提供传播的基础。整合中国古典舞语言非常必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以及再提炼,是传承的要求。中国古典舞蹈语言具有古典舞审美特征的经典语言,加强和完善语言系统,形成自身独特性,特别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广漠的土地上,给中国古典舞提供了全新的素素材。在传承与整合中,要抱有谨慎的探索精神,挖掘出古典舞语言最精粹的素材。同时在如今的大量古典舞作品之中,许多现代舞、当代舞语言词汇已经渗透进来。中国古典舞不断传承和发展变化,才能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为创建古典舞学科打下基础。
3.2继承与开拓创新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开拓创新,更需要进行有效的传承,重视传统文化,寻找一条属于古典舞自己的独特的道路。中国古典舞要与时代紧密接轨,只有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把立足点构置于现当代,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我们后来者要继承他们的衣钵,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中国古典舞继续辉煌在舞台上。
3.3“和谐”发展
中国古典舞原则“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品格,是中国文化中的整体体现,是自然与人的审美境界合之为一,它深刻影响了古代审美体验与生命体验。在当今社会,中国古典舞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基础上,代表中国古典的形象。目前,中国古典舞学科正处于不断构建完善的状态,需要我们以“和”的态度,开放式的思想,接纳新的元素,反复试验,最终为我所用。
我将从“舞蹈创作的前提”、“舞蹈创作的基本技法”、“与广场舞蹈创作的同与异”、“少儿舞蹈创作的若干问题”等几个方面,漫谈有关舞蹈创作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舞蹈创作的繁荣出一点微薄之力。
我们首先谈舞蹈创作的前提。
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必需有正确的途径。前提是创作者必需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这些修养的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概括讲,要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例如:浙江省孙红木在谈她创作《养蜂的小妞》的创作过程时说:从表面看,养蜂的工作按照舞蹈创作要求缺乏动态,即可舞性,难以很好的树立舞蹈型像。但从舞蹈长于抒情的角度认真地思索分析,发现蜜蜂这种神奇的小昆虫勤劳、坚韧、勇敢,它为人类创造财富,送来甜蜜。而养蜂人常年四处奔波,追踪蜜源,工作辛苦、平凡。养蜂人的工作和蜜蜂的精神都值的我们去赞美。但是如何用舞蹈去表现呢?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养蜂人与蜜蜂有着不同寻常的亲蜜的爱的关系,而这种特殊关系使我们在他们“静态”的劳动中看到他们“动态”的内心世界。他们那种欢乐、甜蜜、幸福的内心世界洽洽适合用舞蹈去表现。具体的方法就是把思想、情感化为能被观众看见的“动”的形像,这种形像是情感,升华的表现,绝不是去勉强模仿表现他们劳动的外部形态,而是要始终抓住并表现养蜂人的“情”。
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联想到养蜂人的头、身、手都沾满蜂蜜,引起蜂对人的追逐、嬉戏,从中体现蜂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这种交流形成的欢乐劳动中的“节奏因素”使舞蹈“形”、“情”具备,由此产生了舞蹈的形像基础。加之巧妙的运用道具,突出养蜂小妞可爱的性格特征等,使《养蜂小妞》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像。
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要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善于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像,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薰陶。
(二)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大量民族民间舞蹈能在我国长、期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能顺应人民大众一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根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常盛不衰,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弦律。弘扬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粹,它蕴含着我们民族开拓奋进,勇往直前,富于创新,敢作敢为,无私奋献等最歌唱家贵的精神品质。而文艺工作者由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就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感染人,鼓舞激励人,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
我们所指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一种积及向上的、催人奋进的、能鼓舞人们斗志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迸发无穷的力量,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的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时代精神”不是某些人追求的所谓“时尚”任何时尚都是有他的属性的,有的代表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有的却表现出一种颓废、落后的观念。在当前的一些创作作品中,确有一些人追求的“时尚”背离时代,远离生活。作者把自已狭隘、消沉的人生理念融进自已的作品中,表现他们自身的与时代极不合拍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的。有的作者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观从低级趣味的需要,即强调所谓的剧场效果、经济利益。对一些优秀的、能体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民间舞横加扭曲,
一些最能代表东方含蓄美的舞蹈,被硬性的塞进西方的剧烈的弹胯、顶肚、顶胸的动作。认为这样才有“性感”,才能迷住观众,才够刺激且不论社会上怎么样评价,仅是这种无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感情,无视或淡化我们民族所独特的、为国际社会所赞叹的东方美的创作思想,也是我们应该批评的。
大量好的作品,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从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中,领悟一种精神情操的美,使人们对生活、对社会产生一种深切的爱,这就很好地起到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
例如《闪闪的红星》中冬子妈英勇牺牲的舞段,烈火熊熊,英勇顶立火中;震憾人心的音乐旋律,满场红彤彤的灯光;叠印出潘冬子一句无声的“妈妈!”给观从众以及大的冲击力,震憾了人们的心灵,引发了大家强烈的精神共鸣。
又如《春蚕》根据唐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的名句,把春蚕、蜡炬献身精神体现了出来。编导着重塑造和体现春蚕的心灵美,突出了他造福人类的品格。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叶子背后是充满曲线美的“春蚕”(演员)。通过演员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漂渺的纱巾,表现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展示“丝方尽,情不断”的意境,并从中给观众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蕴。这个作品表现的是春蚕,实际歌颂的、给人的启示是献身精神。
再如舞蹈《敦煌彩塑》,作品没有直接歌颂英雄人物,也没有赞美某种崇高思想。而是取材借鉴敦隍石窟中的“飞天”,塑造了一群少女的舞蹈型象。作者抓住女性美中最能打动人的几个方面——温柔、端庄、委婉、恬静,刻画出鲜活动人的东方青春少女的群像,使人观后难以忘怀。作品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舞蹈的姿态、动作、造型,与舞蹈意境融洽的音乐,以及营造出特定氛围的舞美灯光,反映了伟在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绝伦的造像艺术,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是通过优美的舞蹈,展示女性美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事例都是说明,舞蹈作品虽然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去创作艺术形象,但这些作品的品格是崇高的,是健康向上的。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去反映生活,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薰陶。因此,它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能很好的为时代服务。
(三)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1。多看多学舞蹈语汇。
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
另外,对是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劳动或其它习惯动作进行分析,了解它们的型态、动作规律、动作节奏等选择其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进行美化提炼,使之成为闪烁光彩的舞蹈型像。如《浪里人》的创作,作者深入到渔民中,观察渔民劳动生活如织网、拉网、撑篷、摇橹;渔民习惯两腿分开站立,走路步伐沉稳有力;战风斗浪形成他们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的性格特征等。作者对这些素材进行了典型化的表现,创造了生动丰满的舞蹈型像。
2。对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型像、情节发展、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首先,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型象上的理解。例如,一个舞蹈家和一名画家同时听一首名曲,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就会不同。画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构图、布局、是各种色彩、明暗的对比。舞蹈家则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时而舒展委婉的动作形像。虽然二者理解不同,但他们都是很强音乐感的欣赏者。
(2)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
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的《小白桦树》,虽然动作简单,但它却运用蜿蜒流动的队型,迭幻繁复的变化,描绘出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闪射着迷人的魅力。重庆龙灯艺术节开幕晚会中的,《中国人》舞段,仅靠此起彼伏的万里长城的阵型、四大片块交错、快速穿插和组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浩大的气势,给人以很强的震憾。
(3)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
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春蚕》的背光、顶光、侧光的运用,形象地造就“蚕”晶莹剔透的美妙胴体;《再见吧,妈妈》通过特殊的灯光效果,营造出朦胧的、如梦似幻的母子相见的画面。这些巧妙运用灯光的艺术手段,都是灯光师按照编导的创作和设计要求而解决的。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1、歌编舞
以歌编舞,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
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歌编舞的几种创作形式。
(1)用完整歌曲编舞
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过去,人们常常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传统歌曲创编舞蹈。改革开放以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春天的故事》、《辣妹子》、《中国娃》等一批优秀歌曲又成了主要对象。
选用完整歌曲编舞是比较常见的创作形式。其原因:一是流行的群众歌曲较多,选择范围大;二是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适合舞蹈;三是音乐磁带比较容易获得,创编者不用为了请人创作或录音花钱费力;四是流行的群众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用这样的歌曲作为舞蹈音乐有助于观众对舞蹈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产生共鸣。
这种创作形式比较适合基层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但采用完整歌曲编舞,在创作的自由和发挥上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创编者只能完全按照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节奏特点来构思和设计舞蹈动作。
(2)用改编歌曲编舞
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
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变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
不过,改编歌曲不象完整歌曲那样容易获取,它需要有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和录音师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才能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3)选用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歌曲片断通常用在舞蹈作品的或结束之处,一般作为主题歌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歌曲片断的歌词来联想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歌曲片断的突然出现还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观众的情绪推向。
歌曲片断也可以放在舞蹈的开始部分,通过歌词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之中,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
戴爱莲在六十年代创作的《荷花舞》,就选用了歌曲片断,歌词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人声的伴唱更是富于情感,把人们带入美的境界。
(4)创作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断,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舞蹈《飞夺泸定桥》在表现战士冒着烈火冲向敌人,舞蹈到达的时候,只用舞蹈已无能为力,这时,采用了歌声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口号和呐喊声。当桥头火起,战士突然静下来构成一幅持戈待发的画面时,响起了高昂的人声伴唱:“啊!熊熊的烈火,阻挡不了我们前进!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把敌人消灭光!”雄壮的歌声表达了战士的决心。在这里,歌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之不足,以歌咏之。用舞蹈难以表现的东西,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
二、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歌伴舞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说、唱、舞
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
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
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
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份量。
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3、号子加吆喝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是山区还是草原,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颇引人入胜。
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配解说
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
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
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部分。
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2、加吟诵
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加对话
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插科打浑
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
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那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一)情感表现是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灵魂舞蹈艺术就是用身体来表现心理反应的创造性活动,心理反应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情感表现,舞蹈艺术也是情感表现的高度集中,是由肢体动作来表达表演者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肢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而情感表现则是舞蹈艺术的灵魂。缺少灵魂的舞蹈,在完美的技巧也无法感动观众的心。
(二)情感表现要贯穿与舞蹈的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之中在舞蹈艺术中,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是骨架,情感表现是血肉。没有血肉的舞蹈,是没有办法引起观众的共鸣,打动不了观众的心。但是,没有骨架的舞蹈,就不足以称之为舞蹈。所以在一支好的舞蹈中,既要有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的烘托,也要有情感表现充斥其中,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一流的舞者,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观众对舞蹈表现内容的共鸣。
二、概述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表现
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强,情感在舞蹈艺术中的表现应该是由粗到细、由内到外地引发真实的表演,而不是简单的肢体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只有将称之为舞蹈艺术灵魂的情感表现融入到舞蹈中,才能使舞蹈更加的生动,更加的精妙绝伦。
(一)缺乏情感表现的虚假表演成功的舞蹈表演,必定是表演者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是领悟了舞蹈的角色和感受生活后的表演,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怎么去表演、炫技以及吸引观众。舞蹈只有有了情感表现才不会成为一个空壳,才能引发观众对舞蹈表现内容的真实共鸣。所以,真正的舞蹈表演应该是情感在内,表演在外,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的舞蹈表演者,只是注重自己表情与眼神,甚至是每一块肌肉的训练,而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忽略了情感表现在舞蹈艺术中重要作用。其实,一支优秀的舞蹈,肢体动作和情感表现二者应该是均衡的,如果一个舞者过分注重肢体动作和技能技巧,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面部表情僵硬、麻木,会给观众一种虚假的感觉,那么这样的舞蹈就是缺乏灵魂的空壳,观众也会一看就忘,无法深刻的打动观众的心,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舞蹈艺术。
(二)真实感情表现的表演舞蹈艺术是人们真实感情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强烈的激发人们的情绪。一个表演者编制舞蹈首先应该是感受内心,然后通过肢体动作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编制出一支深入观众内心的舞蹈。例如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感动了全国观众,它体现了艺术美和人性美,更体现了作为残疾人艺术家的自强不息的精神。21位聋哑舞蹈表演者将内心的真善美用肢体动作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表演者的坚强,真实情感的流露打动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引发了观众与表演者在心灵上的共鸣。
(三)情感表现和夸张手法的结合舞蹈艺术中的情感表现是将人们在生活中喜怒哀乐等情绪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只是舞蹈中的动作是利用了一些手法将生活中的动作经过加工和美化后,并结合了舞蹈中情感表现的需求。舞蹈中的动作服务于舞蹈情感的表现。例如在《金山战鼓》中梁红玉表演者的一系列动作,在表演中结合夸张的手法,将梁红玉受伤的感受真实的表达了出来,随着表演者的表演,观众如身同感受,心情随着舞蹈表演起伏不定。在舞蹈的创作中,要讲求似像非像,表演者的情感表现是来自于生活,同时又要对生活中的情感进行概括和加工,使之更加的深刻、典型、普遍。完美的舞蹈艺术,就是要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并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一定的修饰。
三、阐述情感表现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故事性、抒情性,还是人物形象性的舞蹈表演都必须要有浓厚的情感表现。一支能够感动观众的舞蹈,就要求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要给观众带去美的感受,并且是美的有内涵的感受。所以,舞蹈表演的每一个动作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表演者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如果一支舞只有娴熟的舞蹈技术技巧,不带任何的情感表现,那就不能表现舞蹈是一门艺术;如果一个表演者的表演夸张不实,只会给观众带去虚假的感受,更遑论打动观众的心。所以,只有有了真实情感表现的舞蹈才能称得上是舞蹈艺术,才能深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情感表现是舞蹈艺术的源泉和灵魂,舞蹈中有了情感表现才能成为可看可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