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14 13:57: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武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武术论文

篇1

2结果与分析

2.1武术文化节宣传报道认知调查分析

从表1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校的绝大多数师生都比较赞成开展武术文化节的活动,并且也比较赞成加强武术文化节的宣传力度,其中被调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涨,说明武术文化节的举办比较符合学生的意愿,可以达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目标。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武术文化节的宣传力度,动用学校的宣传栏、校报、宣传条幅、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在师生中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老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武术文化节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所在,让全校师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武术文化节的活动中来,让武术文化节蓬勃开展起来。

2.2学生参与武术文化节兴趣的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参与武术文化节的积极性较高,有57.5%的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武术文化节;有28.5%的学生会关注武术文化节的开展;只有14%的学生不会关注也不参与武术文化节的活动。这一数据表明开展武术文化节能让较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武术活动中来,调动了学生的客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达到了健身和健心的效果。

2.3学校武术场地器械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学校武术场地器械使用的调查分析发现,学校武术器械可以基本满足教学的使用,但是有50.0%教师和45.0%学生反映学校武术场地器械的设施安全配置不够完善,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需要;有83.0%的教师和70.0%的学生觉得学校武术场地器械的对外开放不够,不能有效的满足教师和学生课余时间的锻炼使用。安全设施配置的缺失和对外开放度的不足,都抑制了教师和学生参与武术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武术文化节开展的良好氛围,阻碍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鼓励武术文化节的开展,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大武术文化节的投入,尤其是在武术场地器械设施方面,增设新的武术器械设施,配套完备的安全措施,并且根据武术设施使用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对师生开放,满足师生课余时间参与武术锻炼的需求。

2.4武术文化节举办时间的调查分析

武术文化节的项目设置较广泛,涉及到武术文化讲座、武术竞赛表演、武术电影赏析、武术图片展等等方面,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武术文化节中,体验武术文化节的各个项目的乐趣,武术文化节的举办时间长短就成了关键问题。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51.0%的教师和45.5%学生都认为武术文化节应该举办一个月;另外44.0%的教师和40.5%的学生反应课余时间有限,这影响了他们参与武术文化节。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学校在组织实施武术文化节时,应考虑到师生的业余时间和工作学习压力,尽量延长武术文化节举办的时间,使更多的师生能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武术文化节,进行身体锻炼和娱乐,享受到武术文化节的乐趣。

2.5师生体育观念调查分析

武术文化具有武术本身的健身性、技击性、教育性、娱乐性、哲理性,武术健身养生的价值主要就表现在它是一种运动形式,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武术核心是技击性,当然由它延伸出的文化也应具有这一特性,它主要通过武术技击动作和武术套路动作来实现;武术文化的教育特征是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从各个方面影响了我们下一代,这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武术的娱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愉悦感,另外一方面就是人们在观赏武术表演时获得美的享受;武术文化具有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通过调查发现,67.5%的师生认为参与武术文化节,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73.0%的师生认为参加武术文化节活动,可以改善心理素质;72.0%的师生认为参与武术文化节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73.5%的师生认为参与武术文化节有助于个性发展。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师生在参与武术文化节的过程中,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提高,说明武术文化节的举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但是也有少数师生缺乏对武术文化的认识,没能深层次的看到武术文化的价值所在。因此学校应当继续加大武术文化节的举办力度,从理论层面对现代武术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教育与引导,增加投入,扩大举办规模增强师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度,让武术文化节产生最大的文化教育功能。

2.6武术文化节实践项目设置调查分析

武术文化节最受师生喜爱的就是武术文化节的武术实践类项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武术对抗赛,其次是气功、棍术、剑术和刀术。受到运动形式的限制,太极拳和长拳受关注程度较低,影响了师生的参与度。因此,武术文化节要在受欢迎的项目上继续加大举办规模,增加文化节的影响力;其次要在受冷遇的项目上,另辟蹊径,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变通的进行举办,增加项目的娱乐性和竞技性。最后还要在日后的项目设置上推陈出新,设置更多的新型项目,丰富文化节的内容,保持武术文化节的旺盛生命力。

2.7武术文化节发展对策调查分析

表7数据显示,有256名师生认为每届武术文化节都应拥有一个鲜明的文化节主题,这样才能使每届都有各自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增加文化节的感彩,并在项目设置上紧扣体育文化主题,将武术与文化、运动与精神人格与团队紧密结合达到弘扬体育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学校发展,增进师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最终目的;有264名师生认为,武术节应该统筹安排,各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工、各负其责,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文化节的顺利进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有287名师生认为武术文化节要注意推陈出新,增设一些新的项目,保持文化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武术文化节充满青春活力。只有做到以上所述内容才能使武术文化节越办越好,经久不衰,产生深远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文化节现在是高校学生深爱的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武术,在校园的开展却不如其他体育项目广泛,武术文化节作为新兴的武术活动形式,还处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武术文化节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将德育、智育和体育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促进了师生交流,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武术文化节由于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在活动的组织上、管理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漏洞较多;在项目的设置上还不够完善,项目不够丰富;在宣传上力度不足,有碍文化节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举办武术文化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武术文化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设置灵活多变的参与项目,突出主题满足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体育文化节的认识,还要规范组织管理,使各个部门协调配合,让体育文化节在高校蓬勃发展。

篇2

二、无线网络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应用中的规划设计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要考虑到室内和室外两方面。在室内,网络建设过程中要将原先没有安装网络的教师办公室、教室等地方安装网络,争取让学校的每一处没能让无线网络覆盖到的地方覆盖了网络。无线网络覆盖了校园内,能够及时的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资源,促进学习、工作的进步。网络安装人员要根据高校校园内室内安排分布合理的安装网络设备,合理的设置无线终端接入点。在室外网络设备建设中,要注重操场和公共设施中的网络建设,要能够保障网络信号设备的良好。在室外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如无线的接入点更加复杂。要考虑到覆盖到室外的每一个角落。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高校网络建设还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教学楼与教学楼的实际距离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教学楼设置的无线网络信号要能够根据教学楼依次传递下去,也要考虑到宿舍楼和宿舍楼的距离。所以,无线网络要想应用到高校网络建设中就需要考虑到室内外等多种因素。

三、合理规划应用校园网络

利用无线网络构建高校校园网络,会将高校校园整体联系起来,面对如此关联紧密的网络系统,高校院校要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管理和网络系统升级,能够保障给教师及学生带来最好的网络体验。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管理,也能够防止恶意的网络伤害给院校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将整体院校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同时,也为院校网络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确保高校校园内的教师工作人员和学生享受到安全、快捷的网络体验。因此,在以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高校网络建设要合理规划应用校园网络,能够带给高校人员最好的网络体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分享工作经验和学习资源等。

篇3

1.2学生对舞蹈艺术课程的兴趣及参与动机对学生问及“您喜欢学习舞蹈艺术课程的主要原因”时,“结交朋友、学会交际”、“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健身塑形,改善气质”、“掌握健身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规范”这六个方面所占比例较高。

1.3学生对舞蹈艺术课程教学情况现状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普通高校舞蹈艺术课程教学现状

2.1师资队伍现状

2.1.1从事专业情况当前从事舞蹈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只有少数人是专门从事舞蹈艺术专业的,而大部分从事此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所以要尽快的、着重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1.2教师职称水平通过调查和访谈,舞蹈艺术课程的教师多数都是非舞蹈专业的教师,从职称结构上看,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0%,这些非专业的高职称、长教龄教师所接受舞蹈培训和进修多数以“短训班”的形式,对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发展和新动向了解不够深入。

2.2舞蹈艺术课学习内容调查在对舞蹈艺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查时,有72%的教师选择了体育舞蹈,有52%的教师选择了形体训练,集体舞、现代舞蹈、流行舞分别为28%、24%、20%,列在第3、4、5位,而古典舞、民间民族舞仅占8%,舞蹈欣赏、舞蹈理论知识则未被纳入到舞蹈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

2.3舞蹈艺术课程学时设置情况通过访谈和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普通高校的舞蹈艺术课程开设学时多数为18学时,开设教学学时在36和72学时的非常的少,由此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艺术课程的开设学时相对较少,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吉林省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3.1吉林省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3.1.1大学生舞蹈基础薄弱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舞蹈学习的经历,只有少部分同学是曾经学习过舞蹈。

3.1.2师资力量薄弱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仅仅在吉林省,在全国各高校的体育部门均缺少专业的舞蹈艺术课程教师。

3.1.3教学内容不完善吉林省普通高校舞蹈艺术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普遍存在过于精练,而且重实践、轻理论这一共性的问题,任课教师普遍都比较重视学生操作性知识的掌握,如学生学习了几个舞蹈组合等,而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往往都比较忽视。

3.1.4教学结果评价单一教学结果评价的内容,可以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结果评价体系,也是当前舞蹈艺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1.5教学设施比较简陋根据本文的调查,吉林省的体育教学设施还比较不完善,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也就很难达到最求的完美的教学效果,所以应该更重视教学硬件的设施建设。

3.2改善吉林省普通高校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对策

3.2.1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生源的问题,调整舞蹈艺术课程的教学学时,充分的教学时间是可以切实贯彻课程内容的基础保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所占学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丰富、扎实的舞蹈艺术知识。

3.2.2完善舞蹈艺术课程教材应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素质教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学生可以学以致用的舞蹈艺术知识,作为教材内容。

3.2.3科学的进行教学结果评价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重要的是,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影响因此,我们在制定出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的教学结果评价原则

3.2.4改善教学环境要求高校的有关负责部门对改善环境的问题提高重视,提供了完善的物质保证,才会使吉林省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艺术课程教学得到不断的发展。

3.2.5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者和指导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根据舞蹈艺术教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教师或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在教学比赛中的获奖者给予奖励,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2.6丰富校园舞蹈艺术氛围除了更优化上课时间和教学内容,我们更应该增加课外学生的艺术熏陶,如学校的院系教师能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广泛开展有关舞蹈艺术课程的活动,如设立舞蹈团、舞蹈艺术工作室等。

4.结论

4.1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舞蹈基础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欠缺,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系统的舞蹈教学体系。

4.2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程度比较高的,这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篇4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38-02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形式,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同时兼具健身、攻防和修身养性的功能,这是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因此武术并不能单纯视作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形式,还应该理解为一种体育艺术项目,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对锻炼学生体魄,强身健体有着很大的帮助。武术教学同样不能将武术局限为一种体育运动,而是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弘扬武术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1高校武术教育

武术进入学校最早是在1916年,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现在国内已经有超过17个省市将武术纳入教育计划中,但是武术教育和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有所不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常规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导致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

1.1教材编排不合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解武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依托,对学生兴趣培养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材陈旧、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标准化程度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拓展思考的空间。教材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教材的改编,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武术教学教材往往过分关注技术动作,对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介绍,学生对武术动作和发力技巧的名称尚且不能理解,更何况学习和理解掌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编者需要着重从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文化思想和武德教育等方面入手,合理编排,形成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课程结构。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编者可以采用“武林秘籍”般的编排方法,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清晰地展示动作要领,教材本身要突出标准化和联系性的特点,将地方性的武术流派引入到高校中,如广东南拳、湖北洪拳和北方的“把式”,拉近学生和武术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1.2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

现阶段,一些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武术理论和实际练习之间脱节,一些教师只是对着教材向学生解释了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是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练习,也有一些教师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发力训练,缺乏基础的武术理论讲解,认为只有多练习才能够让学生慢慢领悟。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欠妥的,教师应该脱离传统武术师傅教徒弟的方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教学生的方法,而是需要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的发力技巧及其科学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武术的理解。

1.3师资力量薄弱

武术课程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很多高校都没有丰富的开办经验,专业的武术教师十分稀缺,而且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有着很强的门派意识,不愿意将自己的武术本领轻易示人,导致武术课程缺少真正懂武术同时也懂教学的教师,给高校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武术界同仁应该积极开展跨门派交流,超越门派禁忌,组织大型经验沟通和理论知识交流会议,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和教学知识,提高自身武术教学的科学性,高校之间也应该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沟通合作,培养更多懂武术的高知识水平人才。

2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

主要从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在武术教材中增加武术文化内容、武术教学成果考察体系的优化和社团活动在武术文化宣传方面积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了阐述,认为武术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爱武尚武的环境氛围,学生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武术文化,提升武术涵养。

2.1高武术文化涵养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自身的武术水平、武术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直接影响武术教学质量,在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是能够胜任的专业武术教师比较稀缺,现任武术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除了体育院校,其他专业多以体育课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身体素质不高,缺乏运动量,对武术缺乏了解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给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有必要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武艺高超、谙熟江湖规矩的“武林人士”以助教的形式参与到武术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武行中的基本规矩和礼仪,很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都有着自己的江湖梦,通过和真正的武术传人接触,学生能够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学校则要加强学校间武术教师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优秀的武术教育者,组建一支高武术文化素养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武术教师队伍。

2.2在武术教材中渗透武术文化

教材是武术理论基础的载体,更是武术文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很多时候一些武术文化知识无法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将这些武术文化内容编排进教材中,配合一些武术名家的优秀事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武术理论知识和发力技巧口诀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武术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深奥的阴阳哲学观。武术教材的编排要为教师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方便,在教材中增加传统武术文化知识的同时,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配合电子教材,方便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现阶段,普通高校武术教材以简化太极拳、长拳等简化武术套路为主,武术基础理论知识严重匮乏,编者需要多多请教武学名家,加强对武术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在教材中由浅入深地逐级渗透进去,为高质量的武术教学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

2.3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传统门派武术教学评价以切磋为主,以胜负分高下,这样的方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是不可行的,高校武术教学结束后学生可能仅仅掌握了几套武术套路和基础的发力技巧,但是并没有形成实战能力,因此高校武术课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武术技巧熟练情况、基础武术理论掌握程度和武术文化素养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武术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武术课考试内容中应该逐渐放宽对技击技术、发力技巧的考核和对武术套路熟练程度的考察,将武术理论知识、武术文化素养以及学习态度也纳入到评价标准中,形成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2.4武术社团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兴趣自发结成的小组,和武术课程不同的是武术社团的成员往往对武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很多高校武术协会往往都是由武术爱好者组建的社团,但是武术社团存在着缺少武术教师专业指导的问题,组织管理松散。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武术社团在弘扬武术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团联合武术课程组织表演、切磋等武术活动,培养武术骨干,在各种仪式性很强的武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武术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不自觉地形成武术文化意识,为武术文化的弘扬发挥自己的作用。

3结语

武术,止战之术。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独树一帜的一部分,是中国深厚哲学思辨、人文精神在搏击运动中的体现与结晶,反映了中国人爱好和平、修身内敛的人生境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对弘扬国术和学生优秀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尚玢.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1):64-65.

[2]杨嘉民.文化大发展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杨啸原.高校对外武术教学文化传导问题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45-48.

[4]何艳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篇5

1.2开展服务营销活动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活动是增加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同读者建立整体联系,从而缩短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深层次的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更好的使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宣传手段来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如新生入学时,高校可以给学生发放《图书馆读者手册》,让新生对图书馆有初步的认识;高校可以每年举办演讲比赛、评选优秀读者、图书讲座等活动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图书馆的设备、人员、图书资源、特色资源、主要服务产品等进行宣传,从而树立图书馆的形象和声誉。读者的意见对图书馆服务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意见箱、网站专栏等方式来获取读者的意见,正确对待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不断改进图书馆服务工作。

1.3降低读者利用成本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体力等的支出,高校图书馆要利用优质的服务来降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例如准确的向读者提供图书馆信息资源;将单一的服务转变为多元化服务,在新环境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的需求,就必须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分块管理的,读者在寻找某一专业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在图书馆中寻找很长时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快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帮助,从而减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

1.4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时刻处于最活跃的地位,而管理人员的行为不仅对图书馆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还对读者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篇6

2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员营销观念淡薄。意识决定行为,高职图书馆馆员营销理念不强是高职图书馆服务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招生和就业一直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图书馆的地位偏低,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图书馆从业人员大多不是毕业于图书馆专业,而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滞后于高职图书馆的发展。而且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清闲稳定,思想较为保守,不愿意改变现状。在服务上以等待用户上门为主,很少主动宣传,营销观念十分淡漠。

2.2服务形式单一。目前高职图书馆服务大多停留在传统服务的层次,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是以藏书为主,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也主要由采、编、流、阅等各部门组成,基本沿袭传统的组织机构设置方式。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定制了数字化资源,供学生和老师在线阅读或者下载,但由于高职学生对科研不感兴趣,也没有科研动力,因此数字化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高职图书馆的读者流失愈发严重,根据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到馆人数每年下滑11%左右,高职图书馆读者日益减少,这与图书馆服务形式单一有很大关系。

2.3图书馆自身宣传不够。正是由于坐等客户上门的惯常思维影响,高职图书馆缺乏对自身的宣传,没有及时准确的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向广大学生宣传,很多高职学生甚至连图书馆有哪些服务都不知晓。图书馆也没有对新到的图书、期刊、数据库制定可行的营销战略,高职学生对图书馆图书更新状况无法及时了解,很多学生不了解学校的信息资源产品,也不会利用工具来检索数据库等,造成大量的数字资源浪费。

3高职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

3.1宣传服务战略。高职图书馆应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多方位、全面的宣传图书馆,让更多的高职师生了解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具体可以借助学校的门户网站、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等形式,宣传图书馆的服务项目,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师生主动消费图书馆的服务。例如广西某职业学院,为了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图书馆专门向学校申请了一些兼职通讯员,让他们走进学生中间,真实、客观的了解学生们对图书馆读者服务、资源建设等意见和建议。图书馆还发动学生撰写和图书馆相关的文章,并向学校杂志和网站投稿,对于录用稿件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保证每个月在学校网站首页上都有两篇以上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文章。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高职图书馆要定期举报师生座谈会,有针对性的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听取师生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建议,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3.2产品开发策略。图书馆提供的产品是信息产品,高职图书馆的产品开发策略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来进行信息产品的生产,并将其转化成有效的信息成果。一是文献信息资源,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量实践能力强的一线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高于理论知识,因此高职图书馆要找准定位,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特点,来进行文献资源产品的提供。文献资源要与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相契合,包括各种行业发展前沿和历史的资料等,来满足高职师生的知识需求。二是文献信息服务,文献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的基础,高职院校有了充实的文献资源后,要发挥文献资源的价值就需要加强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改变坐等用户上门的服务模式,主动深入到各系部中,了解各专业的办学特点和实验实训过程,听取师生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根据用户需求来开发和提高文献资源的导航服务,开展定题信息和咨询服务,编制各种专题索引;及时、准确地把最新文献传递到师生手中,使图书馆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另外高职学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使用者和需求者,为了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图书馆要在学生入校时、专业课学习、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需要。三是建立适合学生需求的专题阅览室。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专题阅览室,给学生阅读和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我们也发现,很多高职阅览室上座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阅览室的功能大打折扣,这与阅览室功能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在高职院校,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是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例如计算机等级证书、物流师、营销师、初级会计师、导游证、报检员等等,图书馆应该满足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的需求,专门设置考证专题阅览室,让有需要的同学来学习。另外,与本科教学模式不同,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不需要培养科研型人才,而是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教学方法主要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求学生独立或者以团队为单位来完成项目化的教学任务,学生需要以调研报告、工作方案、设计书等方式上交成果。图书馆可以收集优秀的学生成果,陈列于阅览室中,集中进行收藏和展示,让更多的同学来翻阅、借鉴和学习。三是建立行业馆际联盟。信息化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需要高职图书馆要不断更新和购买新的图书或者信息资源,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工作负担。为此高职院校之间可以结成馆际联盟,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建特色数据库,加大力度完整系统地收集本专业信息资源,形成人无我有、人独我全的某一专业特色馆藏。

3.3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媒体,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和互联网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传递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网成为高职学生主要的休闲方式,网络改变了高职学生生活和工作方式,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的普及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同时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为高职图书馆网络营销提供了条件,高职图书馆开展网络服务营销也是大势所趋。高职图书馆可以充分网络的便利条件,建设图书馆网站并各种馆藏信息,如新书推荐、开发的专题文献目录、数字化信息资源、各种特色数据库、图书馆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等;通过开设微信、微博、Email、QQ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帮助图书馆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读者可通过互联网与图书馆员取得联系,并可以通过QQ、Email等工具远程解决问题;在网上建立读者与图书馆的交互系统,开展信息导航等。在营销过程中,应将电话、传真、扫描、打印、电子邮件等多种功能有效结合。

3.4形象展示策略。环境心理学基础理论证明,顾客利用感官对与服务相关的有形事物感知及由此获得的印象,将直接影响顾客对服务产品质量及服务企业形象的认识和评价。因此,高职图书馆通过有形展示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首先,高职学生多为“90后”,他们好动活泼,喜欢新生事物,不喜欢古板严肃的东西,喜欢新鲜休闲的氛围。为此高职图书馆要改变以前过于严肃的形象,可以在形象设计上突出休闲温馨的学习氛围,如把树木、山石、花草请进室内,把图书馆建在美丽的湖畔等,在阅读的同时也可赏景,使图书馆成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休闲审美空间。其次,提供休闲服务。图书馆布局也要考虑为学生提供简单的生活服务,如读者餐厅、饮用水、茶水、咖啡等,使图书馆象家一样温暖舒适,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阅读。

篇7

一、什么是无线局域网

1.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简称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传统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它作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和延伸,使得通信的移动化和个性化成为了可能。

1.2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常用的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有光波和无线电波。光波包括红外线和激光,但由于光波易受天气影响,不具备穿透能力,难以实际应用。无线电波包括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SpectrumCommunication)简称扩频通信。其基本特征是使用比发送的信息数据速率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把载有信息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宽带的低功率频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

扩频通信的基本工作方式有4种:直接序列扩频(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工作方式(简称DSSS方式);跳变频率(Frequency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FH方式);跳变时间(TimeHopping)工作方式(简称TH方式);线性调频(ChirpModulation)工作方式(简称Chirp方式)。目前使用最多、最典型的扩频工作方式是直扩式(DSSS方式),在无线网络的通信中,就是采用这种工作方式。

1.3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由于实现无线通信的手段不一,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以GPRS/3G为代表的无线上网技术,制定了包括IEEE802.11、蓝牙技术和HomeRF等多项标准和规范,而以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为代表的多个研究机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制定了一系列协议标准,推动了无线局域网的规范和实用化,并在众多厂商的支持下成为目前主流协议标准。

1997年,IEEE了802.11协议,1999年IEEE小组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协议,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802.11a的网络吞吐速率达到了54Mb/s和25Mb/s,但成本过高,使用频段5.2GHz是卫星通信频段,很难大面积投入商用,目前最普及、应用最广泛的是802.11b无线标准,2001年,IEEE通过了802.11g标准,它向下兼容802.11a、802.11b的同时,网络吞吐速率54Mbps,而802.11n标准是IEEE推出的最新标准,它通过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将WLAN的传输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是600Mbps,引起了市场很大反响。

二、为什么要构建无线校园网

无线接入在校园网中的优势无线校园网与有线校园网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巨大的灵活性,有线网络在很多多场合受到布线的制约;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易于损坏;固定的网络各节点无法移动。

遇到网络盲点时,须铺设专用通信线路,成本高,难度大、耗时长,线路一旦出现故障排查、维修不便,无线校园网较之有线校园网,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2.1网络综合成本低,随着近几年无线网络设备不断普及,无线网络成本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传统有线网络成本,而在网络施工上,无线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铺设无须掘沟埋管,省去了大量线路铺设的费用和时间。它的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同时具有传统有线网无可比拟的可扩容性。

2.2网络覆盖面广,只要安装了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AP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它不受环境条件制约,网络的传输范围得到了拓宽,借助于外接天线(做链接),传输距离则可以达到30~50公里甚至更远,这要视天线本身的增益而定。

2.3组网灵活方便,无线局域网可以按当时的需要容量来安装设备,甚至可以“现用现装”而传统有线网络,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到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通讯。

2.4强大的移动性,无线局域网的一个重大特性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无线通信,VoIP、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许许多多基于无线通信的技术将大大方便了师生们工作、学习。

三、无线校园的应用范围

基础无线应用。目前,多数高校建设无线网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解决难于进行综合布线的公共区域(如会议中心、图书馆等)上网问题,无线校园网建成后,除了能满足校内用户对网络的移动性需求外,在出现大规模网络服务需求的场合(如网上考试报名等),提供临时性的无线网络服务,新生报名、注册等工作,财务和学籍管理部门都需要在报到处集中利用计算机录入信息,并通过网络将数据递交到服务器。无线信号覆盖到校园的任何角落,使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空间。

移动VoIP应用。作为最抢眼无线网应用,它已经出现在如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内,移动VoIP将价格低廉的VoIP技术与灵活的无线技术相结合,同时结合了无线网络的可移动性、隐蔽性和高扩展性的特点及VoIP的实时性、综合性特点,可以根据所传输的图像质量调节占用的带宽。符合目前的低成本需求以及移动性需求的技术趋势。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低成本VoIP业务,将使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网络电话等应用的普及率大幅提高。

链路的冗余备份。目前,大学普遍由多个校区组成,通常采用租用链路的方式将多个校区互连。我们可以利用无线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在各校的建筑物顶上旋转一个无线网桥,架设高增益天线和放大器后,在50KM的范围内仍能保证高速数据传输,实现多校区间不同网段的链路,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城市路网改造过程中,由于光纤被挖断而导致的校区间断网情况的影响。

无线化教学。无线校园网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其中包括已经存储在服务器中的资料(网络教学平台、课件下载中心、综合教务系统等),以及正在上的某一节课,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了很多学校学生多机器少,排课困难的问题。而且可以为学生复习提供第一手资料,可以有更多的交互性,学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资料等可以通过VOD视频点播、AOD音频点播学生可以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外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其他应用。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各个校园网都建设了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这虽然保证了校园网的安全,却形成了新的问题:校园网信息孤岛。如何打破校园信息孤岛,实现校园无线网之间的互联互通?由各个校园无线网组成一个庞大的无线联盟的设想,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大大方便了各校园的教学资源交流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合作。

四、结束语

在国际上,拥有无线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化校园的一个标志。无线校园网的蓬勃发展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无线局域网正以它的高速传输和很好的灵活性、扩容性在高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应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要:

篇8

期刊是人类进行知识、信息传递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对期刊服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要求,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寻找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点,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期刊工作人员的共识。

1 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期刊以其知识新颖、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当代科学研究成果,迅速传播最新的情报信息而受欢迎。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期刊服务的标准,要求更高,查阅信息要“广、快、精、准”,要求图书馆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在服务的内容上要求提供期刊信息咨询、刊名篇目检索、定题、专题检索、引证报告、文献传递、成果查新、课题跟踪、学科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电子期刊导航等服务。

期刊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可通过馆员对需求人员直接口授,利用图书馆办的宣传栏及刊物加以宣传报道和电脑检索;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图书馆在网络上自办的主页加以揭示。及时宣传报道最新期刊、学术动态,以及学科前沿信息,而且这种宣传揭示,基本上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和阅览地点的限制。

2 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中存在的人文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本系统的电脑操作都比较熟练,但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某些工作人员在电脑操作过程中硬性管理,对读者过多的指责,态度冷若冰霜,缺乏对读者的指导、教育和人性关爱,造成了期刊服务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近年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图书馆实现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由于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忽视读者服务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少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影响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了懒惰、消沉、固步自封、循规蹈矩;在人员的培养、使用、晋级上,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和随意性,有时公开、公平、公正成为只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

2.2对读者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有些图书馆缺乏“以人为本”的环境,没有树立起以“读者为中心,服务第一”的理念,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发点自然而然地是加强对软、硬环境和文献的管理。甚至是传统的以藏为目的,限制期刊的流通,而且有的高校图书馆还存在选择读者类别服务的现象。某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主动性,业务不熟练。缺乏与读者沟通,对读者缺乏应有的耐心与热心,对读者调查研究不够,对读者个人信息、阅读心理、检索水平、专业特长、阅读规律知之甚少,而且,有的高校图书馆员对读者的信息需求了解不深,认为读者在信息需求中一次得不到,可通过下一次信息需求得到弥补,不是急读者所急,帮读者解决急需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服务效果。

2.3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读者和图书馆的同行认为期刊部工作技术含量低、工作简单。因而对他们的工作不足挂齿,甚至有些读者进出阅览室如入无人之境,对期刊服务人员视而不见等,他们的态度和偏见使期刊工作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服务认同感和信心,缺乏成就感和光荣感,因而影响工作积极性。而且,有的馆员认为自己是不被重视的群体,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工作好坏无人问津、无人评说,这就造成了馆员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对工作没有主动性,甚至失去兴趣,影响了期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两个职能的发挥,给期刊服务工作带来了一种潜在的危机,进而形成图书馆人才环境质量恶化,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弱化,高素质、高人文的馆员屈指可数。

2.4重“藏”轻“用”和服务形式的局限

由于经费的原因,高校图书馆的过刊资源大部分都没有复本,因怕丢失和损坏,长期以来,过刊采取的是藏阅一体、不外借的方式,只允许阅览和复印,对期刊资源过于“珍惜”造成“重藏轻用”,一旦整理上架,便不轻言借阅,“藏”得多,“用”得少,最后,过刊库对资源以保存为主,查阅为辅,造成一种神秘的同时,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导致大量期刊无人问津,使之成为鸡肋,从而把大量读者拒之门外。许多读者甚至不了解过刊里有丰富的资源、信息。

期刊服务形式单一、被动,常常局限于对期刊的整理、分编、排序、上架、借阅、复印等,对有价值而零散的资源信息没有进行整理加工,方便查阅;检索工具不全或不能正常使用,给查阅带来困难。

3 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呼唤人文精神

高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中的人文精神,就是以读者为本,尊重、理解、关心、帮助读者,一切从满足和方便读者出发。去思考我们的服务工作,在服务中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3.1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增强期刊工作人员的职业威望

对期刊工作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和理解期刊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在对其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对他们的工作和价值予以肯定和体现,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期刊服务工作的职业威望;建立层层负责制,增加期刊工作的技术含量。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从期刊的订购、增删、编目、登到、磁条加工、排架、过刊下架、送装订、验收、数据录入、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及提供服务等都是期刊部的工作,提高了期刊部工作的技术含量,使工作人员意识到除了服务读者,通过系统的刊物管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调动了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广大读者了解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方法。引导读者尊重期刊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与此同时,严格把好期刊工作人员聘用关,强化资格要求。营造充满工作激情的人文环境,形成支持期刊工作的社会氛围,让期刊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自豪感,以健康积极的情绪从事期刊服务工作。

3.2加强期刊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期刊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在日趋社会化的图书馆活动中,期刊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期刊工作人员树立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在健

康的心态下愉快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善于找到克服困难和走出逆境的理想途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图书馆应该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馆员参加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强调馆员应该恪尽职守,以一颗公正的心去对待读者,以一颗诚挚的心去关爱读者,在对读者服务中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实现从传统的“以图书为中心、以管理为主导”到“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的观念转变;图书馆的工作以读者为先,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对各项文献需求,将服务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并将每周星期五下午定为职工教育和业务学习时间。

3.3营造和谐的人性化期刊服务环境

在期刊服务中构建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服务环境,这种环境是由蕴涵人文关怀的建筑环境、富有审美情趣的室内布局、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环境、创造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等具体事物构成。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期刊部,由中文过刊库、外文过刊库、现刊阅览室、东区和跃进南区阅览室组成,共有阅览座位739位,在阅览桌底及墙脚配有信息接入点和电源,提供检索电脑和服务读者自带电脑来。在阅览区内、书架边缘摆上适当的绿色观叶植物,在玻璃窗及玻璃墙上贴上绿色防晒膜,并十分注意提示语言的表达,在标识牌上尽量使用温馨提示语。不使用各种命令句,避免用生硬的语言使读者看了有身心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读者可以携包自由出入,并允许自带书籍和短时间外借,延长开放时间每周达到85小时。通过这样处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

3.4实行期刊服务的人本管理,提高期刊的利用率

期刊是高校进行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期刊工作应该实行人本管理,要求期刊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且要注重期刊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期刊工作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期刊实行开架管理、及时流通,让读者入库自由选刊,方便了读者,开拓了读者的知识视野,扩大了读者的查找范围,特别为第一线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并提供计算机检索。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期刊验收、登记,既快又准确,使新刊1-2天内就可投入流通。在期刊加工方面,要把期刊服务的重点转移到期刊信息深层次加工和开发利用上,从期刊的外表加工向期刊的内容加工发展,对期刊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即从单一的期刊刊名、类目加工,转变为多角度的期刊主题、关键词、文摘、摘要等加工,实现文献资源开发从载体单元到知识、概念单元、电子信息单元的转变,使期刊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有效的利用。

3.5以人为本,加强期刊导读工作,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篇9

期刊是人类进行知识、信息传递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对期刊服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要求,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寻找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点,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期刊工作人员的共识。

1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期刊以其知识新颖、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当代科学研究成果,迅速传播最新的情报信息而受欢迎。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期刊服务的标准,要求更高,查阅信息要“广、快、精、准”,要求图书馆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在服务的内容上要求提供期刊信息咨询、刊名篇目检索、定题、专题检索、引证报告、文献传递、成果查新、课题跟踪、学科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电子期刊导航等服务。

期刊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可通过馆员对需求人员直接口授,利用图书馆办的宣传栏及刊物加以宣传报道和电脑检索;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图书馆在网络上自办的主页加以揭示。及时宣传报道最新期刊、学术动态,以及学科前沿信息,而且这种宣传揭示,基本上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和阅览地点的限制。

2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中存在的人文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本系统的电脑操作都比较熟练,但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某些工作人员在电脑操作过程中硬性管理,对读者过多的指责,态度冷若冰霜,缺乏对读者的指导、教育和人性关爱,造成了期刊服务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近年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图书馆实现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由于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忽视读者服务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少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影响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了懒惰、消沉、固步自封、循规蹈矩;在人员的培养、使用、晋级上,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和随意性,有时公开、公平、公正成为只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

2.2对读者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有些图书馆缺乏“以人为本”的环境,没有树立起以“读者为中心,服务第一”的理念,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发点自然而然地是加强对软、硬环境和文献的管理。甚至是传统的以藏为目的,限制期刊的流通,而且有的高校图书馆还存在选择读者类别服务的现象。某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主动性,业务不熟练。缺乏与读者沟通,对读者缺乏应有的耐心与热心,对读者调查研究不够,对读者个人信息、阅读心理、检索水平、专业特长、阅读规律知之甚少,而且,有的高校图书馆员对读者的信息需求了解不深,认为读者在信息需求中一次得不到,可通过下一次信息需求得到弥补,不是急读者所急,帮读者解决急需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服务效果。

2.3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读者和图书馆的同行认为期刊部工作技术含量低、工作简单。因而对他们的工作不足挂齿,甚至有些读者进出阅览室如入无人之境,对期刊服务人员视而不见等,他们的态度和偏见使期刊工作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服务认同感和信心,缺乏成就感和光荣感,因而影响工作积极性。而且,有的馆员认为自己是不被重视的群体,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工作好坏无人问津、无人评说,这就造成了馆员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对工作没有主动性,甚至失去兴趣,影响了期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两个职能的发挥,给期刊服务工作带来了一种潜在的危机,进而形成图书馆人才环境质量恶化,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弱化,高素质、高人文的馆员屈指可数。

2.4重“藏”轻“用”和服务形式的局限

由于经费的原因,高校图书馆的过刊资源大部分都没有复本,因怕丢失和损坏,长期以来,过刊采取的是藏阅一体、不外借的方式,只允许阅览和复印,对期刊资源过于“珍惜”造成“重藏轻用”,一旦整理上架,便不轻言借阅,“藏”得多,“用”得少,最后,过刊库对资源以保存为主,查阅为辅,造成一种神秘的同时,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导致大量期刊无人问津,使之成为鸡肋,从而把大量读者拒之门外。许多读者甚至不了解过刊里有丰富的资源、信息。

期刊服务形式单一、被动,常常局限于对期刊的整理、分编、排序、上架、借阅、复印等,对有价值而零散的资源信息没有进行整理加工,方便查阅;检索工具不全或不能正常使用,给查阅带来困难。

3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呼唤人文精神

高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中的人文精神,就是以读者为本,尊重、理解、关心、帮助读者,一切从满足和方便读者出发。去思考我们的服务工作,在服务中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3.1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增强期刊工作人员的职业威望

对期刊工作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和理解期刊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在对其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对他们的工作和价值予以肯定和体现,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期刊服务工作的职业威望;建立层层负责制,增加期刊工作的技术含量。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从期刊的订购、增删、编目、登到、磁条加工、排架、过刊下架、送装订、验收、数据录入、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及提供服务等都是期刊部的工作,提高了期刊部工作的技术含量,使工作人员意识到除了服务读者,通过系统的刊物管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调动了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广大读者了解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方法。引导读者尊重期刊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与此同时,严格把好期刊工作人员聘用关,强化资格要求。营造充满工作激情的人文环境,形成支持期刊工作的社会氛围,让期刊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自豪感,以健康积极的情绪从事期刊服务工作。

3.2加强期刊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期刊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在日趋社会化的图书馆活动中,期刊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期刊工作人员树立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在健康的心态下愉快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善于找到克服困难和走出逆境的理想途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图书馆应该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馆员参加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强调馆员应该恪尽职守,以一颗公正的心去对待读者,以一颗诚挚的心去关爱读者,在对读者服务中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实现从传统的“以图书为中心、以管理为主导”到“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的观念转变;图书馆的工作以读者为先,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对各项文献需求,将服务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并将每周星期五下午定为职工教育和业务学习时间。

3.3营造和谐的人性化期刊服务环境

在期刊服务中构建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服务环境,这种环境是由蕴涵人文关怀的建筑环境、富有审美情趣的室内布局、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环境、创造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等具体事物构成。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期刊部,由中文过刊库、外文过刊库、现刊阅览室、东区和跃进南区阅览室组成,共有阅览座位739位,在阅览桌底及墙脚配有信息接入点和电源,提供检索电脑和服务读者自带电脑来。在阅览区内、书架边缘摆上适当的绿色观叶植物,在玻璃窗及玻璃墙上贴上绿色防晒膜,并十分注意提示语言的表达,在标识牌上尽量使用温馨提示语。不使用各种命令句,避免用生硬的语言使读者看了有身心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读者可以携包自由出入,并允许自带书籍和短时间外借,延长开放时间每周达到85小时。通过这样处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

3.4实行期刊服务的人本管理,提高期刊的利用率

期刊是高校进行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期刊工作应该实行人本管理,要求期刊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且要注重期刊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期刊工作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期刊实行开架管理、及时流通,让读者入库自由选刊,方便了读者,开拓了读者的知识视野,扩大了读者的查找范围,特别为第一线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并提供计算机检索。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期刊验收、登记,既快又准确,使新刊1-2天内就可投入流通。在期刊加工方面,要把期刊服务的重点转移到期刊信息深层次加工和开发利用上,从期刊的外表加工向期刊的内容加工发展,对期刊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即从单一的期刊刊名、类目加工,转变为多角度的期刊主题、关键词、文摘、摘要等加工,实现文献资源开发从载体单元到知识、概念单元、电子信息单元的转变,使期刊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有效的利用。

3.5以人为本,加强期刊导读工作,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篇10

2信息技术如何更好与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

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理论上非常一致看法是要整合出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电子商务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有自身特点,应该能够向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开始进行探索。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课程中,要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交叉学习。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进行深层次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认识信息技术知识,比如对于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第二,应用信息技术,要求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个别辅助教学管理,教师要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第三就是开发信息技术,要求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同时,还要对于课程进行改革,比如可以利用传统模式,粉笔,黑板和电视等方式进行教学;第四要融合信息技术,对于整个教学技术阶段要进行全面改革。

3对于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深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模式,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备课,上课,练习等很多方式,信息技术作为电子商务教学重要工具,可以在学生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学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非常好服务,电子商务课程要充分加强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如何更好将信息技术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相互结合,具体方式有那些。第一,对于基础教学实现群体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一个有机共同体,在现实社会中,商务活动实质流是指的是通过团队学习,建立一个共同体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化平台进行相互学习。这样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观点看法,不仅可以相互促进,同时还可以加强相互之间信任和了解,充分利用学院网络进行相互学习,加强相互之间思想碰撞,极大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建立起鼓励机制,推选出此近期非常好的创新主体进行学习,正确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比如大学生常用网络工具,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新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同时可以提出新的视角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念,促使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还可以进行主体论坛学习,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共同体,注册一个帐号或者一个信息,然后进行及时回复,还可以上传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很多方式,遇到问题还可以想共同学习帐号进行及时求助,这些都是可以很好提高高校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以说在高校建立校园网络并建立主体论坛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共同学习,也可以使得很多教师加入进来,把自己课程想大家尽享相互分享,还可以进行异地授课活动等等很多方式,都是可以把信息及时很好应用到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同时在教学课程中,最重要方式就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重要方式。所以说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一项教学模式体验。随着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电子商务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和进步,尽管网络使得电子商务发展遭受到巨大冲击,但是不论是从什么角度上说,电子商务都是稳步向前不断发展之中,也不断被应用到生活中各个领域建设中。对于无需双方会面就是进行相互交易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已经是现代社会消费者和生产者都竭力进行推广和应用的交易渠道,对于目前发展模式来讲,高校电子商务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培养和学习,这就需要更多人力和物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