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7: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糖尿病患者护理论文

篇1

2社区卫生站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2.1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

患者在进行疗后护理中,因对自身的糖尿病不甚了解,产生恐惧感和悲观心理。这一切都是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导致的。所以卫生站医护人员要帮助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讲解有关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相关医学知识,让患者真确科学的了解糖尿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客观要求,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住院,此时的护理人员就因该让患者接受现实,并且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护士在向患者做卫生宣传时,及时的让患者知道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根治,但是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身体、科学的服用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并且还能延缓该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其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长寿等。同时,稳定病人情绪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素养、性格及心理承受力等。对一些重症患者要采取适当方式让病人知道自己的诊断,可通过细致的行为诱导,能使病人情绪渐趋稳定,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解释务求一致,善于引导,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2.3加强与患者沟通

由于社区群众主要依靠打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就耽误了工作,家庭收入下降,患者心理压力增大,日久就会表现出孤独感、忧郁,无所作为。所以此时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总要。与患者除了语言交流之外,还应利用手势、眼神等,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减轻患者孤独感。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给病人造成不良影响,精细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2.4纠正错误思想,灌输正确心理思想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非常的注重自己病情的变化程度,当对现有的病症以及有关检查项目不理想时,就会过分的担心的病情是否会恶化,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情绪变得不稳定。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迷信等因素,有的患者因受到疾病的折磨,到处求医寻药,听信偏方,加之受到市场上所谓能治“百病”的补药,的影响,一些患者滥服补药、贵药,不仅不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而且还耽误了病情。此时,卫生站护士应该及时的向患者耐心的解释科学用药的作用效果。从思想上纠正患者的错误,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在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调动患者积极的心态,提升内在的自身的健康心理。

2.6患者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

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是饮食的调整、控制,以及适当的锻炼。社区卫生站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之后的指导引导患者接受正确的血糖测量,尿糖和血糖仪的使用;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的注射胰岛素;引导患者保持皮肤、指甲的情节卫生等;注意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低血糖的预防,了解掌握低血糖症发生的前驱症状,如大汗、头痛、烦躁、不安等;若患者出现语言不清时立即口服果汗、糖尿以及食物,若不见好转,立马送往医院;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检查,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并发症较多并且不好控制,所以预防和治疗是非常的重要。

2.7告诫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篇2

抽取本院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他们的年龄为32-63岁,平均年龄为(43.5±6.3)岁。他们的病程为0.8-13年,平均病程为(5.2±1.3)年。根据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全部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建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

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定期随访,掌握患者的饮食、睡眠、用药、体育锻炼、病情变化等情况,并测量他们的各项指标;

(2)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容易发生的并发症、饮食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对他们开展知识讲座,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再针对患者不明白的问题一一解答,发放一些相关健康手册,让他们回家阅读;

(3)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要有效控制血糖,就要加强饮食控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帮助他们制定饮食计划。主食可以选淀粉类食物,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禁烟酒,不可食用过多糖类食物,还要少进高脂肪的食物。饭后一小时可交代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散步等,运动可促进糖氧化,让胰岛素敏感度增强,可帮助血糖下降。但在运动时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每个星期五次为宜,每次半个小时,若感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

(4)药物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护士要向患者耐心解释规范使用药物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在注射胰岛素时,要掌握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等,注射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并避免注射后发生低血糖。有效的干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他们的皮肤抵抗力下降,最容易发生糖尿病足,一旦皮肤破损,很容易发生感染,伤口难以愈合。因此,要做好足部卫生工作,同时还要注意低血糖并发症发生,告知一旦发生低血糖的急救方法;(5)心理干预。患者发生糖尿病,需要漫长的治疗过程,难免产生烦躁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多和他们有效沟通、交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让病情尽快恢复。

2结果

观察组通过干预护理后,较对照组对糖尿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1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对护理干预感到满意,只有1例患者不满意,而对照组只有15例患者感到满意,6例患者不满意。由此可见,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意义。

篇3

2护理

2.1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教育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相关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和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使其明白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糖、消除症状、延缓或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2.2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

科学、合理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科学、合理饮食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护胰岛功能,改善血糖值,使之达到或接近正常值;摄入平衡膳食,维持正常体重,以保持身体健康,从事各种正常活动。糖尿病饮食要坚持四低二高一平衡。四低即: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二高:高纤维素、高复合碳水化合物;一平衡:即适量的蛋白质。生活习惯有规律,应少吃多餐,即每餐不多于2两,每日不少于3餐,不吃甜食,忌烟酒。饮食控制要注意: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平衡,此消彼长,灵活调节;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

2.3适当运动

运动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尤其是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降低;增强体质,提高记忆力;增强自信心以及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运动锻炼的方式、地点、运动量应因人而异,要求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氧运动的原则,以安全为前提;选择非接触性、非竞赛性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爬山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中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若要从事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较长,应采取下列措施以防低血糖发生;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药物剂量,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测一次毛细血管血糖;较大运动量的运动结束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

2.4规范药物治疗

教育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原则为“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根据空腹、餐后血糖升高情况以胰岛素抵抗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单一药物未能达到良好血糖控制时,迅速加用其他口服药物,如果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药疗效欠佳时,尽快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应注意:①注射部位:脐周3cm以外的部位,大腿外侧,三角肌外下缘等。每次注射间距应在2.5cm以上。②注射方法:75%酒精消毒,45º、90º进针,推完药效停留10秒。③注射时间,与进餐相配合一致。超短效人胰岛素建议餐前即刻注射。短效或预混胰岛素餐前15-30mm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餐前1小时给药。④自行混合胰岛素时是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不与人胰岛素混合;不同厂家生产的胰岛素不相互混合。⑤胰岛素的储存,不使用的胰岛素应贮存在2ºc-8ºc的低温环境中。避免任何形式冷冻,笔式胰岛素在被装入胰岛素笔中使用后,可使用或携带1个月以上,无需再将其储存在冷藏室中。

2.5病情检测

要使糖尿病得到理想控制,监测是关键,是指导治疗的根据。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用药方法的不同,监测频次不定。血糖监测应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检查血糖,病情稳定后,1个月至少检查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不舒服应随时检查血糖,使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40—180mg/d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一次。尿微量蛋白:肾功能、血脂及眼底,每年1-2次。观察血压、体重的变化。做好家庭记录,定期专科门诊复查,作为医生指导用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使之治疗达标。

2.6并发症的自我护理

(1)低血糖的自我护理。

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的表现和救治方法。当发生低血糖时应积极进行自我救治。如可以饮一杯糖水或一杯果汁或饼干2块,如果在院,立即告之医护人员,给予口服50%葡萄糖和推注高糖。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2)足部的自我护理。

洗脚时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每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洗脚,注意洗净趾缝;把趾甲剪短,但不要过短,轻轻磨平边缘;穿合脚清洁柔软的鞋和袜子,线袜透气性好;冬季注意脚的保温和防裂。

(3)皮肤自我护理。

篇4

 

糖尿病是慢性、全身性、终身性疾病,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乃至生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2]。作为整体护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纠正不良健康行为、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举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 10 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符合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 90 例,其中男 43例,女37 例,平均年龄 56.5 岁,平均病程 4.5 年。排除意识不清、病情危重、理解力障碍者。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降糖、对症治疗及护理中国。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方法,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观察组则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诱因、血糖控制方法、运动疗法、糖尿病的并发症、每日进食量的计算方法、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低血糖的处理方法、自我检测血糖和尿糖、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教育。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达标情况效果比较

观察组糖尿病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达标情况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达标

百分比(%)

观察组

45

42

93.3

对照组

篇5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扩血管、降颅压、改善循环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①血糖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由于其脑梗死的发生,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会使血糖急剧升高。

②饮食护理:控制饮食可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需长期对患者进行饮食的指导和护理。

③药物护理:定期给予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①病情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需及时了解患者病请,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②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对病情不了解而引发的恐惧、恐惧心理。

③加强基础防护: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恢复是一个长久过程,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加强患者基础防护,做好每日对患者身体的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标准:显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有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护理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自制有关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在护理结束后发放给患者进行回答,不能回答者由家属进行。满分100分,分为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82.35%,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

两组患者护理后,回收问卷统计发现,观察组满意度为100%,远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6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2.2.3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向患者分析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2.4住院指导住院期间,一方面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给予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运动指导,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一起参加每天的运动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并暗示患者医生一定会使疾病得以控制,稳定其焦虑无助的情绪,逐渐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并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予以中药辨证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有关糖尿病宣教资料,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及经验,对其目前病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治疗的重视程度,让其对目前病情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以克服精神紧张对血糖的不利影响,又使患者不会过于轻视疾病,以免放松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坚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为以后在家中的长期治疗打好基础。

2.2.5对家属配合的指导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要热情支持、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病人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协助病人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2.2.6社会参与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认识到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努力获得正常的生活,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病友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打门球、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选择本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450例,将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男132例,女93例,年龄16~70岁,平均(43±8)岁,1型糖尿病64例,2型161例;延伸服务组:男136例,女8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7)岁,1型糖尿病患者66例,2型15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分型、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接诊,进行床边健康教育,定期集中讲课,出院时行出院指导;延伸服务组患者除接受上述指导外,出院后1周内电话或上门随访,以后每2周一次,1个月后每月一次,并建立随访档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状况、是否执行了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是否遇到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征询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两组患者均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标准及疗效判断:空腹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在4.4~8.0mmol/L之间为控制佳,8.0mmol/L以上为控制不佳。医院从保健服务中心和病区责任护士中选定资深护师6人组成保健服务小组,其中管理者2人固定,其余4人兼职,她们临床经验丰富,态度和蔼,富有爱心,沟通能力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随访工作,由病区责任护士具体执行,护士长全面监督,建立专册登记随访方式、次数、和基本情况。

2结果

对照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44例,不佳81例,血糖控制率64.00%;延伸服务组225例,血糖控制佳198例,不佳27例,血糖控制率88.00%。两组比较,χ2=3.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除遗传因素外,糖尿病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已是公认的事实,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吸烟、缺乏依从性……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服务,是医院临床整体护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3.1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伸服务的必要性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易致人死亡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协同努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的医护服务。实施社区医疗保健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其职责、作用有限,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家庭对健康保健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3.2对糖尿病患者延伸服务可提高健康指导的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瞩、指导的服从或遵守[2],表现在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是治疗有效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的较普遍现象和保健重点,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3]。随着时间的推移,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对医生护士的嘱咐会逐步淡忘,依从性降低。延伸服务能监督患者遵从健康指导的内容,维持其依从性,继续认真遵守医嘱。有报道约84%的患者愿意接受随访和健康教育[4]。患者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联系,不仅增加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给患者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平时电话随访中可以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的干预,及时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建立起健康的生活行为。

3.3延伸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护理服务质量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患者满意延伸服务的这种形式和内容,说明这种护理工作的扩展形式,将服务延伸到院外,避免了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5],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状态,且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它不仅是一种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而且能体现出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缨,洪水玲,裘佳清,等.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499.

篇8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105-02

Evaluation of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Nursing of Diabetes Patients

CHEN Cai-xia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Changping District Hospital, Beijing, 102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nursing of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68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4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thod and the nursing practic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nursing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s very obvious, 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Evaluation on effect

近年恚由于人们生活、工作不规律,营养不均衡等导致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多,且糖尿病是一种较难以根治的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很多医疗领域被重视,也在较多的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1]。健康教育形式的护理主要是通过讲解糖尿病可能产生的因素,以及对患者心理上进行护理,缓解患者由于患病带来的紧张情绪。该文便针对健康教育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的68例作为该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45:23,年龄为33~79岁,年龄平均数为(54.13±2.71)岁,将他们的患病时间、患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6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分为34例,通过告知患者及家人相关情况后,让其在同意书上签署意见。

1.2 方法

1.2.1 严格的健康教育护理法(观察组) 分配到观察组的患者入院的诊治顺序均经过合理的规划,并由接受专业培训过且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师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护理的形式分为单独的交流、集体讲授以及针对式的讲解等形式。

具体实施情况:自患者入院检查开始,健康教育护理师便将相关的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以及无名指尖的血糖检测方法和正常的情况给患者讲解清楚,让患者预先做好心理准备[2]。特别是有晕血情况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陪同护理。相关的常规检查完毕以后,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护理师便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听取患者的意见,并将一些病因、症状和相关的预防方法讲给患者听。拿到检查结果后,要将结果报告上的数据情况给患者解释清楚,并告知患者不益产生紧张情绪,心情越放松,康复的机会越大,达到康复状态的时间会越短,病情越不容易恶化。在患者进行专门针对性的检查治疗后,将正确的健康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给患者讲解清楚,并嘱咐其一定要注意饮食规律,尽量避免一些高糖食品,把晚上休息的时间调整到21:00-06:30之间,早上起床后最好做一些伸展运动,喝一杯淡盐水,白天的其他时间要多喝水,多排尿。医院给患者开设的一些药物治疗方法,护理将药物的具体服用方法,例如每次服用量、服用的最好时间、服用的频率等都有作相应的解释,并时常提醒患者服药[3]。在患者出院之前,要将所有的有益于糖尿病康复的方法重复讲授一遍给患者及家人,并叮嘱其家人一定要时常提醒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烹煮高糖食物。

1.2.2 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 自患者入院开始就带领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并简单的介绍一下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例如饮食营养、作息规律、生活环境的要求。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发病因素也因人而异,所以主要针对预防措施、患病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通风条件良好,饮食要尽量清淡为主,注意天气温度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3 评价方法

患者出院前1 d,对患者相应的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入院时的血糖变化,分析o理效果。制定专用的护理评价表格,表格中设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资料,并配以评价指标优良中差四等。效果评价采用百分制,以85~100分为优,以70~85为良好,55~70为中,0~55为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医用Excel专用表格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再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的资料采取(x±s)表示,进行t检验方法,P

2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空腹情况下的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并发症和新发症的对比结果以及患者体重等方面的对比,前期和后期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变化;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但在护理观察前期的空腹血糖数据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期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身体疾病,严重的糖尿病较有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情况的发生。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有遗传性糖尿病、经常食用高糖物质导致的糖尿病、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糖尿病等[4]。轻微的糖尿病可以通过临床的治疗和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达到康复状态,较严重的糖尿病就很难达到完全康复,但通过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恶化或者有明显的好转。糖尿病也是一种经常反复的疾病,早上康复,晚上就有可能复发,因此需要规范饮食、作息方法,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及抵抗力,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5]。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较好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康复,该论文通过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护理法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且患者对健康护理方法的评价也相对要高,如此可以说明,健康教育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值得相应临床医学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刘彩凤.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小组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21-222.

[2] 楼芳.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4):62-64.

[3] 王岩,王玉锦,于雪艳,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2):205-207.

篇9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25-03

引言

循证护理是依据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来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用实证对患者进行最佳护理的方式。就常规护理而言,循证护理是其延伸与完善的一种。循证护理方式已经在临床护理中逐步得到推广与运用。糖尿病则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缺少或者胰岛素的分泌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导致糖代谢紊乱造成的一种疾病。近年来,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意识及自我护理的能力,研究观察发现循证护理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可以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佳。

1.资料与方法

94 例糖尿病病人, 男43 例, 女51 例; 年龄35~67岁,患者都是第一次入院。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循证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7 例, 对两组的年龄、血糖水平和病情等进行比较, 并设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 因而,有可比性。

2.方法和步骤

2.1 循证问题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配合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进而缓解病情,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2.2 循证依据对糖尿病的护理要依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疗环境采取不同的医疗护理措施,而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血糖过高,因此控制好血糖防止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2.3 护理循证

2.3.1心理指导:与其他疾病类似,糖尿病也受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和心理因素。由于糖尿病易复发,治疗周期较长,容易造成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初次入院的患者一般都经历过从否认病情到对病情表示愤怒,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从而会感到悲观失望,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导致血糖升高,并对抗胰岛素产生作用,影响病情的控制。而患者在情绪激动的状况下,制止力和接受能力都会降低。导致对其的治疗得不到积极地配合。因此,处于这种环境下的患者很难接受知识,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或许会引起病人的反感,使患者的状况不仅得不到缓解,反而会更加恶劣。因此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对其进行密切护理,通过增进情感交流,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取得信任,进而对患者病情有一个理智清晰的认识,树立其治愈信心,从而说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3.2 引导病人对糖尿病进行充分的了解,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让患者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针对病因以及发病状况进行综合治疗,这种终身慢性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2)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懂得其虽然不能根治,但是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够有效缓解病情。以治疗糖尿病的成功病例作为依据,并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治疗的信心。(3)引导病人认识到糖尿病复发的原因是由于并发症造成的,只要控制好(即达到国际糖尿病联盟要求的指标)血糖,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2.3.3掌握规律的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饮食是其中的重要举措,离开饮食治疗,糖尿病的满意控制就成了一纸空话。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糖尿病,无论轻重都要求终身对饮食进行控制(对饮食中的热量进行控制,而不是控制主食),降低体重以及加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十分注意,要使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安排合理,使其保持平衡,饮食宜少食多餐,每日应不少于三餐,每餐应不少于100g。

2.3.4 掌握合理的运动治疗:缺少运动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制定长期规律的运动方案能够有效防止糖尿病的发生,而对血糖的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得依靠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来实现。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加强其对运动疗法的了解,根据运动疗法的适应症、禁忌、风险以及运动处方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3.5 说教式教育:根据糖尿病治疗中的健康教育经验,对病因、患病类型以及发病状况等知识的教育,对加强饮食教育以及其目的和意义,运动疗法和实施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各种并发症的表现等内容,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审核,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加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3.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血糖和尿糖的检测开展注意事项培训,对诺和笔的使用也要进行教育,鼓励病友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分发胰岛素诺和灵30R笔芯等宣传资料并讲解使用方法:①注射示范并讲解;②二次注射协助病人;③再次注射现场进行指导并给与予鼓励;④在注射现场检查是否存在错误的环节。一般而言,患者三次便能够掌握。要谨记的是没有使用过的笔芯应该保存在冰箱内,防止冻结后无法复原,但是不能够太接近冰格。患者应严格遵守一种笔芯一支胰岛素笔,专人专笔的使用原则,以避免疾病的传播。通过发放问卷、自我反映以及同行评价的效果来掌握血糖自我检测和胰岛素、诺和笔的使用。并把确认过的资料转变为临床资料并逐步推广,通过对实践检验的反馈,形成完整的动态循环。

2.4计划实行, 证据评估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价,在总 结 成 功 经 验 时注意对存 在 的 问 题 提 出 改进 措 施 , 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知识储备,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保证护理的质量。

3.结果

1 个月后, 循证护理组47例患者中,对血糖控制情况分别为:理想30 例, 良好13 例, 较差4 例。而常规护理组中,血糖的控制情况为: 理想15例, 良好26 例, 较差6例。经过统计学的处理, 循证护理组对血糖控制情况较常规组有着明显的优势。( P < 0. 05) 。

4.讨论

循证护理强调的重点是把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把通过调查研究的科研结果与临床试验中的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本文对94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循证护理,其结果显示, 通过护理1个月后,在循证护理组中,对血糖控制的情况要优于常规组( P < 0. 05) 。在实施循证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循证护理的三个要素来开展工作,并广泛地查询资料,保证使用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是最新最实用的,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和方法,促进理论水平的提升和知识层面的上升,并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和对临床经验的总结,进一步使工作能力和解决患者提出疑难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观点和主张得到肯定,具有说服力和实用性,使病人信服,并乐意接受护士传达的信息。保证护士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在临床上,还应根据病人的需求,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将之实施,加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5.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循证护理符合病人对现代护理的新要求;循证护理使护理人员在总结经验收集资料的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促进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循证护理使护理人员的思维和行为定势得到了转变;循证护理的实施,对护士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实施对控制血糖有着明显的疗效,不仅对防止并发症起着重大作用,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痛苦。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来对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在实践中辅以科学依据并将之实施,为临床护理开拓了新的模式。将此种科研结果作系统整理,使其为以后的治疗与护理提供方便,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综合应用的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军.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02)

[2] 兰文霞. 循证护理在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中的实施[J]. 山西医药杂志,2009,(S1)

[3] 彭庆有. 关于新形势下临床学科建设的思考[A]. 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 2006 .

[4] 郑. 医疗设备的循证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A]. 第一届中国(长三角)国际医疗科技创新及应用论坛论文集[C], 2009 .

篇10

【中图分类号】R49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77-01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综合症,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1],因此应积极防治,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了解其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分析本地区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南京建邺区六社区内患有糖尿病患者 100 例,诊断符合1980年以来,国际上通用WHO提出的诊断标准,对思维正常,对时间,地点,人物等有良好的定向力,能进行语言沟通,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加本研究。男51例,女49例,平均年龄63.3岁,其中71-80岁占21 %,已婚86例,丧偶13例,离异1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4例,初中28例,高中及中3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8 例,吸烟13例,饮酒11例,有家族史37例,已知有并发症37例。

1.2方法

自行设计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糖尿病确诊时间,住院次数,因糖尿病住院次数,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服用糖尿病常用药物,及胰岛素的使用观念及情况等项目,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表由研究者查阅大量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结合患者对知识需求和社区糖尿病患者实际状况结合形成,包括药物、饮食,运动、自我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5个项目,由本人向糖尿病患者群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及X2检验的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糖尿病患者药物知识掌握情况 见表1

表1 社区糖尿病患者五驾马车知识掌握情况(N=100)

2.2 其他影响社区糖尿病患有疾病知识的见表2表3

表2 患病年限对糖尿病知识的影响 (N=100)

X2=27.52 X2>6.63 ,P

表3 住院史对糖尿病知识的影响(N=100)

X2=1.93X2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括号中的数据为理论数

3 讨论

3.1 社区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得分分析; 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中,定期监测血糖知晓率最高为94%,与近年来患者的保健意识增强、大众媒体的大力宣传等因素的作用分不开。其次是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都遵循着“五驾马车”的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其方法已深入人心,患者对该病的内科治疗方法知晓程度较好,但是患者在治疗上的遵照医嘱正确用药并没有做到,虽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知道联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15%患者不控制饮食,还有39%患者控制饮食不严格。有33%的患者几乎从不运动,或仅有少量运动。基于此情况,糖尿病专科医生应定期让其门诊随诊,帮助预约复诊体检,社区医护人员多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从心理上,认知行为上根本改变不能遵医的行为,并制定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治疗计划并指导实施。

3.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并且多伴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为了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血糖等代谢指标控制达标,监测是关键[3],而调查中发现 94 %的人群知道要定期测餐前餐后血糖,而45%的人不知道还要定期检测血脂,血压,及血生化。50%为被动检测。因此在健康教育中要予以宣传与重视。糖尿病可以引发多种危害极大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全身器官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严格的控制血糖能明显的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程进展,在调查中发现其家人了解糖尿病知识的人群只占55%,所以要加强共同生活的家属同时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对社区中年龄大的患者病情特别有好处,在家人的关怀下还可以定期的检测量血糖的同时测量血脂,血压。随时动态观察病情发展。

3.3 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知识的缺乏,64%的人对胰岛素知识不了解认为注射胰岛素是病情严重时才要用的药,用了胰岛素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一辈子就摆脱不了胰岛素了;也有人认为胰岛素也是药品,是药三分毒,也会有毒副作用,会损肝损肾;还有的认为胰岛素的费用比降糖药费用高。这些错误的理解有些是顽固的,必须通过专业医护人员不断的给予沟通,指导,才能改变其知识结构。

3.4从表2、3可以看出患病5年以上和患病5年以下的患者其获得的糖尿病知识是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的,而有无住院史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这表明南京这个地区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越长越能注重知识的了解,其知识的获取与有无住院无任何关系,关心自己身体的人,他们会自觉的从各方面去获取知识,这是患者的主观态度问题。从患者心理上,认知行为治疗上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3]其知识的获取与有无住院无任何关系,也因为糖尿病知识的获取,与糖尿病的管理近年来逐步进入到家庭化,社区化有关。我们社区医护人员要针对糖尿病知识缺乏的人群,给予积极引导,以增加知识水平,改变主观态度,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