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7: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地理知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
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
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1从结业考试的考纲出发,将基础知识实际化
若打算真正有效地开展地理结业考试这一方面的复习活动,首先应做的活动在于对地理结业考试考纲加以认真研读,将各项活动的依据定位为结业考试考纲,从而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复习———也只有如此,方才可以保证应考活动的“有的放矢”性并进而保证考试活动的得心应手。若难以做到这一点,往往会产生复习方向发生偏差,以至于考试内容和复习内容“南辕北辙”的尴尬局面。一般而言,近年来地理学科结业考试的考点“交集”一般包括自然资源的分布、世界范围内主要地区的气候类型、计算地面高度的方法、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经线与经度的分布、纬线与纬度的分布、地球的体积和形状之类内容,以上述内容作为“核心”的相应各种知识点实际上就可以算得上复习活动的关键点之所在———也正因如此,所开展的备考活动就应将上述各考点定位为“基本点”,从而对各种知识点背后的基础知识予以夯实。尽管很多地区的地理结业考试都是采取开卷或者半开卷考试形式,然而这却不断等于对知识仅加以机械记忆便可完成,然而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则是解决问题顺利与否的前提便正在于此———由此可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初中地理结业复习活动中的一个颇为重要的内容,而在此之中的复习又不能漫无目的地开展,而要将总结、归纳、处理各种基础知识的活动置于结业考试考纲这一范围内开展之。
2借助于相应的思维导图,将知识体系整体化
众所周知,又叫“心智图”的思维导图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一系列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图文并重”这一形式来用相关的层级图与相互隶属的方式加以有效的表现,并由此将颜色、图像之类和与之有关系的各种主题关键词之类形成“记忆链接”的关系。一般而言,制造思维导图的的办法中最为常见者有二———其一是人工绘制办法,其二是电脑软件绘制办法———前者一般都是以彩笔、纸张之类传统工具完成,后者的制作过程则依赖于各种软件作为工具来未完成之,相比而言,目前较为经济实用的软件为MindManager,而除此之外,其他的软件如PersonaIbrain、Inspiration、Brainstorm之类则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一些方面则显现出更好的性能———由此可见,开展电脑绘制思维导图的活动需要一定程度上的软件应用“功夫”。不管是用哪一办法开展绘制活动,其“关键步骤”却是彼此相同的:首先是对主题加以确定,以电脑页面或者纸张上相应的位置相周围做出“辐射分支”;其次,将各主要辐射分支和其间的主题形成彼此的连接关系,而相应的辐射分支往往又能够进一步向下分为二、三级的各种“子孙”分支,再次,采取丰富的色彩来展示一系列分支上所体现的各种关键知识点。采取思维导图开展初中地理结业复习活动,往往可以很好地“系统化”其中的各种知识,并由此将其复习效率加以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3对所学知识加以强化,将所学知识实用化
对知识加以获取和强化的最终目的则在于借助于相应知识来对问题(不仅限于应试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否则往往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产生偏差,而对各种问题的高效解决则是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以来因素,故而有必要对其中知识加以不断强化。而后者则无非以练习活动和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仰仗力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火爆的教辅市场中无良出版社置出版物质量于不顾者比比皆是,故而作为教师,有必要对辅导材料加以慎重和精心的挑选。做题要讲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尤其要积极地开展总结、归纳、思考活动,而不应单纯地“机械答题”。为此,可以建议学生准备笔记本来整理典型习题,保证复习效率、复习时间、复习针对性。并且将所学知识“超越习题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所应用———为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相应的“学习小组”,对自身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是否存在城乡差异、主要污染源类型、大气污染物方面的主要类型、本年度空气质量情况及其国家或行政区域内的排名情况之类,并以之为基础来提出相应的解决空气污染办法体系———从而将枯燥的“空气质量日报”这一学习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予以“生活化”和“实用化”。
4充分提升学生的识、绘图能力,将实践能力加强化
作为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技能的识、绘图能力,自然在备考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培养与提高这一方面能力是解答读图题过程中的“首要活动”,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获取”:首先要在读题时将地理事物信息获取于图中,按照表现出的地理事物信息,将之和范围、地点、时间等相互结合,将之与有关的各种知识相互整合,以此来构建起图表题方面的“解答方案”。“定位”:整体恢复一些局部放大的变式图,使之能够“回归基本内容”。“整合”: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对各种变式图和其“背后”的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之所在和其变化办法。在解题过程中恢复变式图、局部图为基本图、整体图,往往能够有效地简化此类题。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出场率”较高的图多为规律图、剖面图、地球仪图、地理图等,故而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上述图之间的联系,如在中国地势这一方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绘制简单的“阶梯地势分布图”,在总结经纬线的指示方向和含义过程中,则可以绘制简单的地球经纬网图之类。
总而言之,地理结业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应以考纲为依据,避免盲目复习,并且借助于思维导图来强化知识的运用,总结知识点,同时也对读、绘图能力予以提升,从而避免考试中的消极状况。
参考文献
[1]樊军志.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科技展望.2016(28).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是一门知识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程不难,但教好这门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极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与学习两条线,利用两条线在之间节点上的关联性,增强二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增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两条线,也就是教学线和学习线,所谓的双线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两条线在并行发展当中的互动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1.两条线的内容及节点
教师的教学线是围绕教学活动教师实施的一系列的行为,包括教导、教学设计书、教学方法等,其中主要包括教授教材知识和传授地理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线主要包括学习、总结册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其中学习包括学习课程知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法等。在教学当中,这两条线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2.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并不是两条线时刻都进行互动,而是指在两条线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相互对应。教授知识与学习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仅仅依靠这个进行活动根本不够,教师的设计书与学生的总结册也是互动的。设计书是教学的科学设计方案,是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设计;学生的总结册则是对设计书实施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总结册能够详细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反馈,以便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初中地理双线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应该体现出地理课程特征及教学目的,也就是牢固掌握地理课文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比如,经纬度、判断方向、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等。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准备的互动
教师可以将两节课之间的时间作为课程准备互动时间,在网上或者课间进行互动。比如,学习完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以后,在学习“地图”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什么是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教师可以在晚上8点左右在网上与学生通过QQ群进行在线交流,对他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总结进行指导,许多网站可以收集到类似的资料,如百度百科。笔者在教学中遇到有学生提出“地图上的颜色、线都看不懂”的情况,笔者简单的说明颜色代表的是海拔的高低,各种线有等高线、交通线、分界线等,不同的线应该区别开来。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以平等、朋友的方式进行,在互动中不能批评学生、打击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而是应积极鼓励学生,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在讲台上简单与学生进行活动交流,回答学生在课堂前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起到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教学计划、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在教授中学习。教师传授方法,学生学习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比如,主题互动,围绕教师所设的主题,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探讨,或者通过提问、比赛等形式进行活动,还有作业、肢体活动等。具体采用哪些互动形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在学习方法互动上,就不是简单的传授与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建议,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自我提高。比如,有的学生对地理特征非常感兴趣,可以围绕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学习方法,以新疆为例,可以先记干旱、少雨的地理特征,然后记忆新疆葡萄干、哈密瓜、羊肉串等特产,之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特产,再记忆新疆的海拔、植被等特征,这样的记忆又清晰、又牢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和学习两条线设计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作者:朱婕 单位:扬州市梅岭中学京华城校区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在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中系要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质,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能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得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能力
从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的重要经线、纬线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主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通过它们,形成空间经纬网定位,并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气候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像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荒漠化主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这一部分的地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相当显著。高中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以大量的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很有必要比较分析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1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1.1气候的形成没有占用单独的章节,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高度概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在必修一的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讲述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其主要理论知识只有两小段话,第一小段主要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小段主要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有文字都是结论性的概括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2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没有全部列出,只以案例的形式出现
主要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具有明显地带性,高一学生刚学完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很好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因此,述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显得得心应手,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
1.3论述气候形成的综合因素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活动
课本给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然后提出问题,让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从而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初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2.1气候的形成机制占单独的章节,由浅入深详细论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用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讲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详细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把气候一部分分四节讲述,因此特别具体详细,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2.2讲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逐步分层展开,篇幅较大
课本第三节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主要归因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第三节并列分层讲述了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3世界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全部列出
课本第四节列举了世界主要的十种气候类型,按照温度带的差异排列,首先先讲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其次是对比较分析亚热带的两种气候,温带的两种气候;最后是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每一种气候类型主要让学生看图得出其分布位置,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认识其气候特征。
3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初高中气候类型分析讲述相似点分析
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气候一部分的安排分别符合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运用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初高中地理教材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学生的“活动”设计占了较大比重,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不同点分析
从前面“初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初高中地理的不同特点,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内容精炼。初中地理从对气候的认知开始,详细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而且在区域地理中把不同类型的气候具体化,在不同的世界地理区划中像“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近国家”都把气候和区域地理特征结合起来,成为区域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深刻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
3.3高中气候类型的学习应该重新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由于初中生知识结构的限制,要求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1]。本文重点探讨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多种活动
1.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要能够结合社会及生活环境,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地理实验提高动手操作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营地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围绕重难点进行研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尤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进行地理实验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储备的地理知识,有效利用已培训过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模M旅游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旅游路线,并自发结组拟定考察任务,这种自主旅游的模拟符合初中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参与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在模拟旅游的过程中,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参与意识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补充学习。如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小报的制作,搜索课本上没有提及而自己又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内容,通过这样的参与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在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一些辩题,自由结队,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索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及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深化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已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环节,教师应不断跟进,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以及分享信息和创意成果,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意识[2]。
二、促进个性发展
1.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地理教学,通过不同的自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断与学生互动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个性发展。
2.引导倾听、评价及反思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教学生学会倾听、评价以及反思,不断提升其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只有真正具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并能自主反思及探讨,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互动探究中大胆动手、动口,才能主动探究新知、主动参与合作、乐于互动探究[3],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地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加具体、更加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轻松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再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14-01
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中的理科,在逻辑思维这一块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众所周知,地理学科学习的是世界各国以及咱们中国的人文自然地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块块富饶的土地,一片片炽热的国土,地理学科就是把这一切展示在我们中学生面前,揭示地球的奥秘,引领着我们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努力去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1 改变模式,夯实基础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在初中是不受待见的。换句话说,由于中考对地理学科不做要求,造成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认为初中地理是副科,学好学坏都没有关系。很明显,初中地理在初中不受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初中地理不重视。很多学校考虑到地理学科在中考中不占太多比例,所以干脆不任命专业的地理老师任课,而是让一些课较少的语文、政治老师等老授课,这在地方的私立学校尤为严重。二是教师不重视。由于地理在学校的不受重视,地理教师在初中学校的地位也不怎么高,地理教师对教学也是敷衍了事。三是,学生不重视。可想而知,学校以及老师都不重视,学生自然而然对学习地理也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较低。所以要提高高中学生的地理,首先就要改变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空间意识。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一步步提高地理的地位,培养学生兴趣。
2 创新教学,提高兴趣
古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如下几点:
2.1 上好第一课,培养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增强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应该在初一第一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眼球,提起学生的兴趣。其实,同学们从小到大有很多问题都没有真正的得到答案,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引生深入。例如“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一年有356天?为什么一个月有28、29、30天之分?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少,有些地方人多?为什么有些地方经济发达有些地方贫穷落后?这一系列的问题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点。只要我们教师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自然而然走好了第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兴趣教育,这并不能让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得以长期 保存。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艘轮船要远航需要长期的动力支持,高中学生要学好高中地理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弄清楚自己学习地理的原因,才会努力的去学习,去创造。所以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时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学习地理可以给同学们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带来更多便利,读懂地图可以让同学们旅行畅通无阻,熟知地理可以让同学们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工作,建设祖国,甚至经商的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的地理条件,寻找商机。”这样把地理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完整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科目,他更重视学生有全局意识。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广阔的。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如果只是进行局部教学,就不利于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学习地理就会吃力。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在上一节新课时,要注意精彩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融入整个课堂,同时还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图文并茂,让学生对比地图和课本,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树立整体的思维意识。又比如说,我们在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时,不要只是单讲知识,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画地图,并且思考为什么某某地方为什么是高原,而同一纬度的其他地方却是沙漠等等问题?另外,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比如可以举办一些知识竞赛,画地图比赛等等。从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地理知识。
4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不是简单的看图,计算,背诵就可以轻松应对。它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一定分析鉴别能力,要有整体观念。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不了解高中地理的综合性、地域性,再加上个人的思维的广度及深度又不够,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在学习高中地理方面力不从心。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学生地理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指出地理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积极思考。一方面我们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一方面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做适当的总结就行。
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思维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61-02
高中地理是高中文科中的理科,在逻辑思维这一块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众所周知,地理学科学习的是世界各国以及咱们中国的人文自然地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块块富饶的土地,一片片炽热的国土,地理学科就是把这一切展示在我们中学生面前,揭示地球的奥秘,引领着我们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努力去建设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1改变模式,夯实基础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在初中是不受待见的。换句话说,由于中考对地理学科不做要求,造成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认为初中地理是副科,学好学坏都没有关系。很明显,初中地理在初中不受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初中地理不重视。很多学校考虑到地理学科在中考中不占太多比例,所以干脆不任命专业的地理老师任课,而是让一些课较少的语文、政治老师等老授课,这在地方的私立学校尤为严重。二是教师不重视。由于地理在学校的不受重视,地理教师在初中学校的地位也不怎么高,地理教师对教学也是敷衍了事。三是,学生不重视。可想而知,学校以及老师都不重视,学生自然而然对学习地理也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较低。所以要提高高中学生的地理,首先就要改变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空间意识。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一步步提高地理的地位,培养学生兴趣。
2创新教学,提高兴趣
古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如下几点:
2.1上好第一课,培养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增强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应该在初一第一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眼球,提起学生的兴趣。其实,同学们从小到大有很多问题都没有真正的得到答案,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引生深入。例如“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为什么一年有356天?为什么一个月有28、29、30天之分?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少,有些地方人多?为什么有些地方经济发达有些地方贫穷落后?这一系列的问题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点。只要我们教师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自然而然走好了第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兴趣教育,这并不能让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得以长期保存。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艘轮船要远航需要长期的动力支持,高中学生要学好高中地理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弄清楚自己学习地理的原因,才会努力的去学习,去创造。所以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时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学习地理可以给同学们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带来更多便利,读懂地图可以让同学们旅行畅通无阻,熟知地理可以让同学们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工作,建设祖国,甚至经商的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的地理条件,寻找商机。”这样把地理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完整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科目,他更重视学生有全局意识。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广阔的。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如果只是进行局部教学,就不利于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学习地理就会吃力。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说在上一节新课时,要注意精彩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融入整个课堂,同时还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图文并茂,让学生对比地图和课本,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树立整体的思维意识。又比如说,我们在对知识点进行复习时,不要只是单讲知识,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画地图,并且思考为什么某某地方为什么是高原,而同一纬度的其他地方却是沙漠等等问题?另外,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比如可以举办一些知识竞赛,画地图比赛等等。从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地理知识。
4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不是简单的看图,计算,背诵就可以轻松应对。它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一定分析鉴别能力,要有整体观念。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不了解高中地理的综合性、地域性,再加上个人的思维的广度及深度又不够,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在学习高中地理方面力不从心。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构学生地理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指出地理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让学生积极思考。一方面我们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一方面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做适当的总结就行。
工作内容
6月1日-5日
1、打印市区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准考证 。
2、上报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教师名单
6月6日-7日
1、发放市区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准考证。
2、各校领取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证。
6月12日
市区考生遗失准考证集中补办。
6月13日
1、各考点布置考点考场,下午4:00前各考点开放、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检查考点考场布置,接待省巡视组。市级赴三县巡视组到岗 。
6月14日-16日
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6月17日
1、上午10:00前各考点开放,生物地理考试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下午2:00-4:00,初中生物地理考试。
6月18日前
1、各校完成考生政策加分申请审核。
2、市区各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导入中招报名系统。
6月17日-30日
市区及三县集中阅卷、登分统计、分数合成、打印成绩册。
6月下旬
1、完成中考志愿填报平台前期调试工作
2、召开市区普通高中志愿填报培训会
3、市区各报名点学校模拟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接收省五年制高职计划,
5、分别组织市区、及三县五年制高职、中职志愿填报宣传、培训会
7月2日(暂定)
公布中考成绩,各校领取成绩。
7月3日-4日
考生回报名点学校进行查分查卷登记。
7月4日
各校查分查卷汇总表导入中考中招系统(下午16:00截止)。
7月5日-6日
教科所组织相关人员查分查卷。
7月6日下午
1、反馈中考查分查卷结果。
2、三县上报成绩库。
7月上旬
上报中考成绩库至省考试院。
7月9日
公布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及成绩分档表。
7月11日--13日
1、市区各校组织考生填报志愿、校对、签名确认。
2、学生志愿确认表各校留存备查。
7月16日-18日
市区普通高中录取(提前批次、第一批次)录取。
7月19日
公布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19日-20日
1、市区普通高中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3、提前批、第一批次高中学校反馈考生报到情况(20日下午17:00)
7月21日
1、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
2、第一批次补录公布考生名单,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1日下午16:00)。
7月22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市级示范、一般高中、民办高中)录取;
2、公布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23日-25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4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5日下午16:00)。
7月26日
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公布第二批次补录考生名单。
7月27日
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7下午16:00)。
7月28-29日
1、校办市队运动员招生录取。
2、处理普通高中招生数据汇总等工作。
7月上旬
考试院对市区、三县进行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及中职网上志愿填报指导培训
7月-8月
进行五年制高职及各类中职网上志愿填报及招生录取工作。(具体日程安排以省考试院下发文件为准)
11月-12月
1、中考中招工作总结,上报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