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7:3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安全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大学生生态安全观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安全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纵观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常识普及或者技能的培训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安全教育都以此作为出发点,以期从保障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被动地实现或达到维护整个群体安全的目标。这一出发点是传统安全模式在安全教育领域的延伸,虽然这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必须承担的任务,但是在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时期,安全教育工作角度和方向更应多元化和开放,不能仅仅从维护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去解决群体的安全利益问题,或者说不能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还要关注“群体人”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普世的价值关怀应立足于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让大学生从被动的或无序状态转变为主动地积极的应对现实安全问题。实际上,群体的和宏观的安全利益维护才是保障“个体人”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传统安全教育过程中对此问题也有涉猎,而近些年提出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更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生态安全是全体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人”的安全观念培养不失时机地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引领到宏观层面,只有维护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才能保证“个体人”自身安全,这是安全教育宏观维度适应非传统安全形势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关注点。这种对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改变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团结与合作的共赢精神,这无疑会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总之,生态安全观培养是未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三、生态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的路径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完全走入课堂,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当然,生态安全观教育不仅为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多涉及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注重的是大学生个体安全教育,通过个体安全防范和处置,保障个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躲避灾害和防范侵害的能力,内容明显单一。而以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特点的生态安全教育恰恰与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向相反,它注重的是集体安全,强调个体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规范个人行为进而保障集体安全,最终是从集体安全中使个人获得安全保障。生态安全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生态伦理道德,强调的是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并注重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这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显然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一个公民在处理自然灾害等生态安全问题过程中,公民的集体观念和应对危机能力不能依靠传统安全教育模式。日本民众在处理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表现出的整体素质给我们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不论是生态安全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这种目标确立理应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更应当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形式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高校安全工作者或者学校的部分辅导员兼任,教师队伍组成人员单一,生态安全教育问题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和国家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很难承受如此专业性、理论性强的教育工作,生态安全教育具有生态学科的特点,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和模式很难实现将生态安全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展开。再加上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以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主,大学生实践性不强,种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生态安全教育任务很难完成。因此,应根据生态科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和多学科交叉特点,涉及的生物、化学、土壤、水文、经济、法律、政治等多门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学科交叉形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逐步进行改革,渗透进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另外,开展多样化的生态安全教育模式,例如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辩论会、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公益实践活动等,也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近年来,社会上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与高校相关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事故等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为了应对安全新形势,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基于当前形势的需要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也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当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把安全逃生课列为必修课并纳入学分制。2006年,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然而,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仅处于宣传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
大学生安全教育概念
安全,通常是指平安、稳定,与危险相对,是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没有危险的一种状态。安全教育,是针对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最初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随着校园不安全因素的激增,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部门以国家法律、法规策等为依据,以促进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教育等为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需要 从以往高校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来看,大学生一方面容易成为伤害案件中的被侵主体――受害者,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伤害案件中的施害主体――施害者。在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观,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会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要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治国,必须从大学生安全教育入手。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主体,校园主体会对平安校园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是高校主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逃生自救技能的高低以及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校园治安秩序的好坏,关系着校园和谐稳定与否。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开放办学模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办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大学校园从封闭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校园与社会融合进一步得到加深。尤其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得高校中人员结构变的更为复杂,潜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被盗、被伤害等案件有随时发生的可能,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如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缺乏安全责任,缺少安全知识,无安全防范意识,不具备逃生自救技能,已不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大学生安全教育强调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其实就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致的。而且,当前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普遍形成了较强的唯我独尊意识与较弱的社会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意识与较弱的承受挫折能力,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反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安全教育的盲区
在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盲区。
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安全重于泰山”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党政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认识到大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管理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方面的投入,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然而,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被人们忽视。目前在高校中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规范的安全教育课程,学生不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社会信息和便捷的网络通信手段,给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便利,新的犯罪形式层出不穷。从近年来社会频发的各类大学生安全事件中,让我们看到了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高校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提出了反思。
1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现状
自广西教育厅发文规定要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后,高校领导三令五申地一再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往往出现“重拿轻放”的现象。由于安全教育课的开课时间相对比较短,各方面的研究不多,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导致了安全教育课在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足。首先,在开课形式上,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摸索探讨安全教育课的课程模式。从最开始的集中课堂授课模式到现在的以班会教育模式,从最初的短期集中讲授到现在的分学年分类讲授,高校安全教育课的形式在不断的尝试新的方式。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尝试性的行为,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安全教育课程无关紧要,在思想上轻视安全教育课。目前,我校将安全教育课安排给各年级带班辅导员,由辅导员以班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课程,而很多辅导员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将安全教育课下放给各班的班委,有班委组织完成,使得安全教育课流于形式。其次,在师资队伍方面,目前,安全教育课的授课教师主要是辅导员,而辅导员的专业构成十分的复杂,很多辅导员对安全教育的研究较少,理论知识比较匮乏,并且,辅导员队伍相对比较年轻,教学实践经验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由于部分辅导员对安全教育课的不重视,为了应付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部分班级的安全教育课由班委组织进行。而学生本身对安全知识就比较欠缺,无法担任安全教育的讲授工作。由班委组织进行安全教育课的做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安全教育课产生歧义,将安全教育课等同成普通的安全班会,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在授课内容上,安全教育课涉及的内容多而繁杂,主要涉及到国家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诸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各类安全问题之外,还有各类新型安全问题。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处于照本宣科阶段。由于授课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内容都只进行了浅显的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有效提高安全教育课效果的几点建议
(1)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专题的安全教育。大学四年是学生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不同年级的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相差较大。为了使安全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专题的安全教育。大一新生是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我国传统教育里对安全教育的缺失,导致现在很多学生对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认识。另外,90后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没有离开过父母,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因此,针对大一新生,应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出行安全、交通安全、校园环境安全等方面。通过这些安全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角色的转变。特别是财产安全,因为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特别容易发生网络信息诈骗事件。根据本人实际教学经验表明,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理论的财产安全知识讲解,可以有效预防大一新生发生信息诈骗事件。(2)完善师资队伍,丰富授课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应当发动并鼓励校内具有安全教育经验的资深教师或者是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员加入到安全教育的教学中,如法律学教师,网络中心教师,学校保安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用好社区资源,定期邀请社区民警进校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对于参与安全教育课授课的辅导员,教研室应当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另外,要开展多样性的安全教育课。将课堂讲授和安全班会相结合。授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对于涉及学生生活的各类安全问题,结合班会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运用。最后,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增添与专业相关的安全教育课题。通过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事件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对安全教育落实情况的检查,提高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为了防止部分任课教师马虎教学,应当加强对安全教育落实情况的检查。除了检查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外,教研室应当不定期的抽查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特别是在安全教育课课程形式改为以班会为主之后。为了防止部分辅导员应付了事,应当对各系开展的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另外要提高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将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通过改变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作者:李新凤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的实现一方面基于学院外部环境的保障,另一方面与学生对环境危险的认知、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息息相关,后者正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包含生命安全教育、财产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健康文化和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互相影响。各国在享受全球化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不良文化,对涉世不深、分析判断能力有限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错位进而容易引发安全隐患。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当前全社会教育的注意力依然过多地集中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法纪、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则关注不够甚至有所忽视,导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必要的资源投入。
2、校园因素的影响
校园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化,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已由象牙塔演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不同年龄、层次的外来人员与学生同在校园内生活,不法之徒乘虚而入,敲诈勒索,侵害学生财产安全与人身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
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关心与就业率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在整个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部分高校虽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但却忽视了安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缺少整体规划,没有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体系。多数学校安全教育普遍存在重说教、轻实践,教育形式呆板,学生不感兴趣,安全教育远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3、家庭因素的影响
少数父母成为安全教育的反面教材,他们的言行和思维习惯深刻影响着孩子,如父母过马路闯红灯、习惯吃路边摊,孩子也会模仿;父母不重视用电防火安全,孩子的防火防电意识也不强。大学生多为“90后”,父母溺爱现象比较普遍会产生两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除了学习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去做,也就使孩子失去从日常生活中学到安全教育获取安全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溺爱也会导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学业、就业压力时容易感到彷徨无助,面对挫折和人际交往的障碍容易心情抑郁、自怨自艾,甚至反应过激、报复他人。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方法与建议
高校教育是大学生由懵懂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让学生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其次开展以下几项教育。
1、拓展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应当成为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大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力度,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尊重自己和他人,理性地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同时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大学生远离侵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高校应当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各项安全教育有效衔接,互相补充。
强化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人身财产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案例显示,大学生遇到危险时往往手足无措,坐以待毙,以致酿成惨祸。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培养:基本逃生技能、基本防盗防抢技能、基本急救能力等。
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学生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提醒大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防止各类网络电信诈骗及黑客攻击;有效识别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提高甄别能力不造谣、不传谣从心理上构筑网络“防火墙”。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显示由于学业、就业和情感等缘故,1%―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伤人、自虐等事件。高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广泛宣传、举办知识讲座等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同时要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遭遇家庭变故和学业、情感挫折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持续跟进开展心理干预防止问题的发生。
2、创新安全教育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当从“学校要学生学习什么”向“学生希望提供什么”转变,做好安全教育需求调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不断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
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充分利用好发放宣传品、举办讲座等传统教育载体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增加有关实战演练的内容,邀请公安、消防等单位走进校园举办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充分用好新媒体教育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用更加专业的安全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风格、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推送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关心自身安全,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发安全教育趣味游戏、微电影等。
3、健全完善安全教育体系
建立安全教育责任制高校要将校园安全提升到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以及各年级、班级设置专项负责人,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与学生安全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度及工作预案。
健全相关部门协同机制各高校应当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学生安全、重视安全防范的良好氛围;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有效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人员的排查和管理,面向学生加强安全服务的宣传,使更多有安全需求的学生可以便捷及时地获得安全服务。
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涵盖安全教育课程教授者、年级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主体的安全教育队伍,邀请公安、消防、法律、心理健康、网络等方面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源头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每年的学生军事训练的科目中,穿插学生的安全技能训练的做法同样是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的一种学生安全技能教育模式。安全技能训练的科目主要是紧急集合疏散、灭火器的使用以及消防逃生演练等。从一个层面上来讲,对学生掌握安全设施设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和面临危险逃生自救的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居住的地方不同于校园,主要以平房为主,相比较楼房而言,紧急集合疏散、消防逃生演练等较为简单,另外,学生军事训练期间,学生的心理、生活状态都不同于校园内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面对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意识有所差别,所以如何在平常状态下,让学生能够从容面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危机,以最终达到自救目的,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二)作为全校选修课中的一个课程
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设为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落实相应的学分,有统编规划的教材,应该是《首都教育安全稳定“十一五”规划》中安全教育要实现“三进”的初衷。但是现实上,将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中的必选课是比较困难的,但就从师资队伍这个方面就比较难解决,更不用说同其它课程争夺学分的问题了。目前,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形式,开设安全教育公选课,由职能部门的干部作为授课教师,从网络上、从书店里找一些参考资料,制作成教案,将知识传授给选课的一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此种安全教育的方式,虽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不断为学生补充新的安全知识,但是覆盖面有限。在此种方式下,如何解决覆盖面的问题,同样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作为信息宣传提示的一个内容
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以标语的形式通过横幅、展板、电子显示屏、网络等进行广而告之,是各高校阶段性宣教安全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课堂教学不能全员覆盖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是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传递的安全知识不全面、系统、深入,对教育的组织者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实施,主动性完全掌握在学生自身,熟视无睹是对此种方式最致命的打击。所以,如何使得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全面、系统、深入、主动,同样又是各高校教育同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首都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实践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以“学生受益”为目标,同时又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将全面、系统、深入的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组织者深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北京农学院在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安全稳定教育的新模式,搭建安全知识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面、系统、深入并时时、处处、全员的安全知识教育。
(一)强大平台功能,实现教育便捷实施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是学生在线学习安全知识的互联网平台。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文字、视频、语音、PPT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学习后学生通过自行课程考核,系统自动评分,合格后记入学习档案,累计学时、学分,全部完成教学计划内容,自行打印出学习证明,上交学生管理部门,即完成既定知识的学习。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安全知识,不仅使学生对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更加了解,同时由于学习模式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网络教育平台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知识考核、学习档案管理。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丰富的安全知识资源,覆盖8大教育模块,即治安安全教育模块、消防安全教育模块、交通安全教育模块、宗教安全教育模块、网络安全教育模块、法制安全教育模块、心理安全健康教育、时事热点安全教育模块等,内容即系统又权威,即全面又前沿。做到了全面系统、权威前沿、动态更新。安全知识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考核功能,学生按要求选择各个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自主参加考试,每个模块的学习、考核都达到了要求,即获得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了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掌握各个方面的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安全稳定教育平台提供了记录学生学习轨迹的功能,记录学生在各个培训模块已经获得的学时,以及以往学习时间的记录,保证了组织部门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同时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确保安全学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二)权威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系统深入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全部是采用国家、北京市及行业编辑、发行的安全知识教育材料。教育资源设置的8大模块,每个模块设制的10学时教育内容,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知识常识、案例分析、以及预防识别知识等。学生进入网络平台,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已获得的资源、课时,已完成的课程等情况,相关部门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给予提示。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满8个模块、每个模块至少2个学时,共计至少16个学时。学时学满16学时并通过自测合格后,学生持自动打印的学习证明到所在学院登记备案留存(学习证明相当于试卷),再有学生部门统一收齐后制成统计表交安全稳定工作处,为其在教务网上登记学分,获得1个学分。未能通过的学生需要继续学习、直至合格为止。学生通过安全教育网络平台学习校园安全稳定知识,形成对现场授课和宣传教育方式的有效补充,提高安全稳定知识的覆盖率和有效利用。
(三)平台三大特色,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三大特色:教育网络化、内容多样化、参与全员化,创新了安全稳定教育模式。
1.教育网络化,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知识学习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该平台进行学习,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灵活安排自己的安全学习培训的时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入心入脑”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模式相比,该种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学生受益”为目标教育理念。
2.内容多样化,积极调动学习趣味。安全稳定教育网络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素材,比如新闻、热点事件的视频、PPT课件、典型案例等,并且将学生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知识,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补充,增加了学习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平台在校园安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切实为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带来帮助。3.参与全员化,实现教育落实到位。安全稳定知识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安全知识学习覆盖到每一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对来校的长短期留学、培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要求,真正将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到位,做到安全教育的全覆盖。
二、为使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今年,在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务实创新、服务管理、育人为本”的工作作风的同时,进一步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开展好新生入学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为保证全院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积极带领各分院学生科工作人员落实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深入迎新工作现场,认真组织新生入学报到,切实为学生及家长解决了实际问题。在新生军训期间,指导各分院学生科组织学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使新生能够快速、正确地认识和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习意识、自律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及时向学生发放“学籍登记表”、“学生履历表”、“学生手册”,做好学生证、出入证办理等工作,从而为今后新生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落实好学生“奖、助、惩”等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奖学金”、“优秀学员、优秀学生干部”、“贫困生补助”的评定,及“学生违纪处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奖学金、补助金等方面的评定和发放以及“勤工助学岗位”的安排上我们都严格审核、重点把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方面,为生活困难的同学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我院的优良学风建设。
在“学生违纪处分”方面,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违纪学生进行有效的说服教育及引导。对受到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要求学生科定期找其谈话,并做好记录,告知其解除留校察看处分的程序,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可通过一定程序提前解除处分。这样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错误并主动改正,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四、结合校园文化宣传、评比活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出台了《大学生自律承诺书》,并在外经学院*级两个创新班进行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年将在各分院新生中统一实行。
其次,结合“红五月平安周”和“文化艺术节”活动,在全院范围内举办了“强化学生管理、提高自律意识”的系列活动,包括:“禁烟、禁赌活动”、“主题海报评比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及“争创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活动期间,各分院紧密配合、大力宣传、积极开展、狠抓落实,增强了我院学生日常管理力度,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认真做好有关学生资料的统计工作,逐步建立规范的学生信息档案。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档案,是我院学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专业管理的必然需要。在每个学期初,由于学籍变动等各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信息已发生改变,所以对在校学生名单进行一次核查,重新对全校学生的个人档案信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信息档案,包括:各分院“学生信息一览表”、“外住学生统计表”、“贫困学生补助”、“奖学金评定”、“优秀学员、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学生保险”、“学生素质教育”等,并做好后期的跟踪回访工作,从而更全面地掌握了全校学生情况,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六、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修订完善了《*三联专修学院学生手册》,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其次,为保障学生处分的公正和维护学生的权益,确保违纪处理工作更加规范,制定了〈学生违纪处分规程〉,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第三,为激励学生在校其间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拓展个性,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奖优评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改革了学生奖学金制度。
第四,制定了〈学生处、科干事考评细则(试行)〉,加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力度,有利于全面评价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出台了〈大学生自律承诺书〉,在我院外经学院两个创新班学生中试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明年将在全体新生中推广实施。
第六,为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和管理,真正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将学生组织与学院科室工作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干部的沟通,同时更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比如,今年将生活部直接放到宿管科,协助宿管科老师工作,让纪检部成员参与安保工作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七、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109-02
随着基础教育的更加公平和高等教育的更加普及,女大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391万,其中女大学生占比为51.35%,女大学生人数已经连续四年超过男生。庞大的女大学生群体在为大学校园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很多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段时间,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报道经常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是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事关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当前,高校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断开展,但是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匮乏,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之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征,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仍旧较为薄弱[1]。
一、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差,女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通过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研究,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增强女大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其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全盘工作,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效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校园也越来越开放,影响高校安全发展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得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加。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能够有效地预防非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减少校内不和谐因素,维护校园安全秩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的场所,高校毕业生是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也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和高校与社会接触的频繁,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威胁高校安全的因素正在不断增加,尤其威胁着高校女大学生的安全[2]。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对高校的基本要求。
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内容较少且形式单一
目前,有关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交往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则涉及太少,而往往是在这几个方面,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侵害。此外,安全教育的形式也极为单一。学校或通过展板、宣传单方式用图片、案例向女大学生进行宣传,或安排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零碎的安全教育,这些宣传教育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流程,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二)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
安全教育覆盖面广泛,涉及的理论和技能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从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主体是学校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然而,由于并非专业出身,本身缺乏安全教育的实践经验,学校又缺乏对这些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加之人员配备并不充足,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3]。
(三)心理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心理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女大学生在其心理特征方面有其特殊性:女生情感丰富细腻,情绪敏感强烈,重感情,富有同情心。但由于现在的女大学生多半是在宠爱中长大,成长中鲜有批评和挫折,这也使得女生普遍存在任性、依赖性强、自私、易悲观、集体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易产生心理疾病。目前,国外许多大学已开设了女性研究的本科课程,有针对性、规范化地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这方面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力度不足,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机构及时对她们进行引导,导致心理问题恶化进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四)尚未引起高校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安全问题更是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但鲜有学校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并且学校之间的竞争、评价更多体现在成绩、科研等方面,安全教育理念虽然不断深化,但毕竟是“软指标”,多数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注重表面,并没有深入的落实。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害案件,使各高校开始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这种应急式教育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要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打造具有良好素质的师生队伍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落实,最终要靠具体从事或参与学生教育工作的人员。首先,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这要求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积极聘请专家学者加入到教学研究队伍中,对教育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其次,积极培养一支优秀的安全教育学生骨干队伍。一般来说,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直接,信任度也高,所以,同学之间的安全宣传时效性更大。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骨干的力量,重视他们在学生之间产生的影响。
(二)丰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中,既要坚持全面教育,又要突出重点。第一,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特点制定安全教育的内容,将重点放在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几个方面。第二,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讲授相关的安全知识。第三,要与时俱进地开拓安全教育的内容,区分不同教育群体和不同教育时机,有侧重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创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
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不能仅限于某种形式。应拓宽安全教育的载体,丰富教育内容。首先,要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其次,要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安全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向女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手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把一些安全提醒、典型案例不定期地发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能及时看到信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着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有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应通过开展如“魅力女大学生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她们的自信,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美丽,从而更加珍爱自己。另一方面应注重从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从“女性视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女大学生认识自身和周边安全形势的水平。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女大学生群体一定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加注重生理和心理健康,争做“健康美丽”女大学生。
面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普遍缺失、不成体系的现状,高校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丰富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形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切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进而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能够为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建设添砖加瓦,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一抹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佳,陈娜.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的现状
调查和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
[2]崔常铭,刘伟.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众所周知,高校一旦发生影响校园稳定的事件,就会严重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健康,给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社会化日益明显,一些高校扩招,后勤的社会化管理,各种商业性质的饭店,网吧等遍布校园内外。校园中形成一个“小社会”,一些不健康因素与恶习流入校园,增加了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大学生掌握知识十分必要。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学生安全,学校的良好运转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需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社会治安总体形势稳定,但还存在诸多不安因素,使许多学生受害。此外,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大学生私欲膨胀,道德沦丧,不惜以身试法,增加了社会不安因素的爆发几率。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是受害者还是害人者,都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安全能力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校频发安全事故。火灾,地震伤亡事件,踩踏事件,凶杀自杀事件,财物丢失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行为能力差。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能力的一个考验,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二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1,学校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延续过去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式教学”,即邀请社区民警或经验丰富的保卫部工作人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讲座的形式面对数千新生泛泛而谈安全知识,很多学生都是“左耳听,右耳冒”。
2, 大部分高校近年来陆续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实施。但仍然存在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使一些学生遇到问题时任然不知怎样去解决。
3,高校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忽视安全教育工作。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虽好,但是高校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影响了安全教育的质量。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固然重要,然而“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求生技能和能力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根本,是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
4,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不系统,一般只注重某些安全教育的内容,像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其他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并且教育的形式是通过几个讲座、图片展览、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的形式来开展,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没有实效性,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因此效果不佳。
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保障,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
2,安全教育内容要全面,紧跟时代步伐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环境日益突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越来越来复杂,带给大学生的各种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增多。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防火,防盗。像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传销、文化安全等也是近几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新的不安全因素。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不安全因素、新的情况,大学生有时不知所措。高校就应该加强这些新因素的研究,提前预防,给大学生传授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的知识、措施、能力和技能,使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
3,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注重教育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许多其他模式。如,参加消防,地震演练;利用学生升国旗结束后的时间由政工人员进行简短的口头安全教育;通过发放《安全防范指南》 、《安全知识 读本》 、《防盗、防火须知》 ,张贴安全警示等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参观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征文比赛;举办文艺晚 会等活动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聘请司法专家开设普法教育课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与当地司法机构进行共建活动,每年都要邀请改造较好的囚犯到校进行现身说法。
4,安全教育要重点突出
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的进行,一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学生寝室,人员密集,教育学生用电安全。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第一,新生刚跨入大学校门时,由于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不熟悉,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最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第二,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间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第三要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生外出找工作单位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遇事考虑不周,也易发生各类事件。
5,要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首先明确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其次,确定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组织人员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再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某一部门工作是不够的,学校各部门间要做好分工合作。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
结束语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自己真正的处于安全之中。努力学习成才,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11-02
近段时间大学生安全事故频见报端,更有明显上升趋势。临近假期,为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安全教育更是成为假期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尊重生命、保障人权的体现
传统教育以学生获得知识为基础,并以获得知识为最终归宿,知识以外的人文、德行等方面的培养较少作为工作重点被重视。在“知识本位”的体制下更多地关注知识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得在假期离校和返校期间成为危险频出的高发时间。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让学生面对危险时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在极其冲动的情况下,可以理性地控制自己,有效地规避危险的发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保障人权。
(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校园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否安全健康,关乎到校园能否稳定与持续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时刻谨记安全意识,对确保其自身安全和学校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适引导其参加学校的安全稳定管理工作,在管理中学习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
(三)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据中国《社会蓝皮书》 不完全统计,1993年我国发生的 087万起,到2007年则达到10多万起。而在这些中,大学生作为主力参与其中大部分。这表现出大学生积极的社会担当,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这些背后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偏激情感,甚至是一些危害到生命安全的过激行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包括寝室安全教育、出行安全教育等,还包括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教育,以国家的安全稳定为一切安全教育的前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以课堂宣传教育为主,坚守安全教育阵地
课堂在学生安全教育上仍是重要的宣传阵地,有利于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的发展。各高校具备安全教育的师资以及教育的基础设施等,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将安全教育引入课堂之中,成为常抓不懈的主题。同时做好师资费用的补充情况,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障安全教育工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二)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之中强化安全意识
单纯在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全面地介绍安全知识,但也容易使得安全教育过于书本化,实用性不强。为了达到真正的安全教育目的,应该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之中强化安全意识,多途径地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1.采用相声、小品等娱乐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深化安全意识
安全知识,可以采用多途径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采用单一途径,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使整个安全教育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为深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可以采用娱乐的形式表达深刻的含义。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安全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后,根据社会上频出的安全事件和学院实际情况,可以举办安全教育晚会,采用传统的娱乐表演形式,但内容上却是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今年出现多起女大学生乘车失踪案件,在安全教育晚会中,学生将这一事件编入小品中,将大学生乘车中的陋习,如贪图小便宜、炫富、玩手机等都在小品中通过对话表现出来,并在表演中加入笑点,引得众人欢笑的同时又引发反思。
2.亲自参与实践,真切地感受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根据国内外对安全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对于一些危险品所造成的危害缺乏了解。甚至一些学生认为,安全教育过程中老师过于危言耸听,一些危险品对于生活不会有潜在的危害。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方法,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定期举办违规电器危险警示实验和视频教学,对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违规电器所潜藏的危害通过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真切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假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离校和返校期间安全教育
学生离校和返校期间是学生单独在路上期间,是近几年危险事故多发阶段。学院在离校前要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大会,教育学生注意回家、返校途中的人身财产安全。不与陌生人搭讪,不泄露个人信息等,安全意识时刻谨记心中。同时,针对近期发生的几起不文明现象,学生要引以为戒。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谦让他人,对弱势群体主动给予帮助,时刻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二)加强假期住校学生的教育管理
假期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选择留校。学院要关心假期住校的学生,掌握住校学生的行踪,教育其遵守学校纪律,注意防火、防盗及人身安全等。同时要求住校大学生签好安全承诺书,在责任方面强化大学生的自身安全管理。学院实行晚点名、晚签到的制度,严格考勤。同时辅导员定期深入学生寝室,走访留校学生,了解其生活实际困难,检查夜不归寝、违章用电等违纪行为。对于假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要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其增强防范意识,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上当。
(三)外出实践要留心“好”工作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以积累更多的就业能力。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带来更大的进步空间。为确保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人身安全,学院根据学生工作特点,在离校前对其进行工作培训,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同时,学生在找工作时由于经验少,经常碰壁,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开出待遇高、福利好的“好”工作吸引假期求职的大学生,这就需要大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贪便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起。同时学院对假期进行实践的学生要求由用人单位出具证明,并邀请往届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经验介绍,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
综言之,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学生假期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假期过得安全、充实、有意义,对于他们的学习、发展、就业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将假期安全教育纳入到安全教育的日常工作范围内,开创社会、家长、学校三方联合的局面,为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引言
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1]。高校是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当前内外因素复杂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比任何时候都要宽广,才能适应当前内外因素复杂的时代背景。加强重视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确保高校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
2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2.1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时空有限
2011年6月,广西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在全区高等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的通知》,要求全区各高校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工作,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其中,要求学分不得低于2学分,学时不得少于24学时。这一文件旨在要求高校加强重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建设安全文明校园,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有着特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时间都用来组织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只能是在有限的时间让“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即使是走进课堂,课时也较少,甚至在有些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至今未走进课堂。
2.2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得不到相应重视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事关学校与社会的稳定,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要靠国家、政府机关和学校内部保卫组织的力量,还需要每个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维护。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文要求:“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群众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防范能力。”但现实中,真正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只有学生工作处、保卫处。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重视,不关心是一种普遍现象。
2.3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途径的局限性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学掌握知识,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范技能、防诈骗、防身术、应急逃生等技能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所以学生通过自学获取安全技能的途径相对受限。
2.4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安全教育专业知识不强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一般由辅导员,各二级学院书记、副书记,学生工作处行政人员,保卫处员工等组成,学校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缺乏相关专业人士对该师资队伍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使得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得不到安全教育专业知识的提升。
2.5安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等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中,涉及安全教育类的课程只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单一,而且课程得不到重视,课时太少,设置不科学。
2.6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就广西区内大部分高校而言,安全教育教材使用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该教材部分教学内容未能体现时代要求。新的信息技术平台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新的影响。比如随着微信的流行使用,学生开微店、微信购物、微信抢红包、嘀嘀打车、网络贷款等相关安全事故案例时有发生,教材未与之与时俱进。
3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模式创新路径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怎样利用有限的教学时空延伸、扩展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从构建课内、课外安全教育格局着手,延伸和扩展安全教育教学时空,使安全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笔者从实践的视角,探讨构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的创新路径,为高校构建安全稳定文明校园提供实践经验和新的思考。
3.1构建课内安全教育格局的路径
构建课内安全教育格局主要是通过增设安全教育类课程构成,即,“进课堂”的安全教育课程化单一为多样。(1)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针对专、本层次的学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为,专科:24学时,1.5学分,学制贯穿大学三年学习生涯;本科:32学时,2学分;学制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生涯。教学内容涉及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务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2)开设《入学安全教育》。新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对新学校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了解等原因,容易上当受骗,因而新生入学阶段是往往是安全事故高发阶段。因此,针对新生开设《入学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入学安全教育》课程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周,6学时,0.5学分。教学内容主要是校纪校规、法律法规、校园安全常识、防传销、防诈骗、防消费陷阱等。(3)开设《小学生安全与健康教育》。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开设《小学生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安排在师范生即将毕业实习的学期,36学时,2学分。其教学目标是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掌握小学生安全与健康保健知识,掌握培养小学生安全与健康成长的相应教学技能,从而能够教授小学生增强安全与健康意识。教学内容涉及小学生安全教育、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三大模块。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抓起,为中高等教育阶段安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构建课外安全教育格局的路径
构建课外安全教育格局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延伸和扩展有限的安全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加强和全面落实安全教育。(1)成立高校安全委员会。成立高校安全委员会是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学校安全发展、确保学校文明和谐的重要保障,目的是更好适应高校校园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高效统一的校园安全体制,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高校安全委员会由校长、学校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导以及各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组成,该委员会定期开展由安全委员会会员出席的“安全接待日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安全诉求,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生利益诉求,统一学生思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学生工作处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安全委员会决议,与保卫处、后勤处、教务处、财基处等部门组成联动机制,制定问题整改方案,把解决问题落实到实处,以此推进学生安全教育工作。(2)重视安全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依靠学生管理部门、保卫处、后勤处、学校党、(团)组织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从管理机制上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安全教育工作由校党办、学生工作处、保卫处负责,教务处、后勤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团委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落实;辅导员、专兼职老师、学生管理等人员都应参与其中,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格局。(3)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安全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安全理论知识和业务培训,组织安全教育技能资格考试,安全教育教师须通过业务培训并取得安全教育技能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4)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定期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和分享,推广先进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完善和加强学术交流。(5)成立安全咨询室。大学生中除了存在共性的安全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个体安全问题却是千差万别的。为了对症下药,使安全教育具有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还应当建立大学生安全咨询机构,开展安全咨询服务活动。安全咨询的范围包括帮助大学生依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依靠有关组织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安全问题等。(6)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与当地国家安全局、医院、普法办、计生办、疾控中心、交通局等单位通力合作搭建安全常识宣传平台,利用该平台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7)开拓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安全防范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溺水自救、突发疾病自救等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高校可以和当地公安、消防、地震、卫生等相关单位联合,通过组织模拟训练、实地演练等使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8)建立安全教育工作表彰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工作表彰大会,通过表彰大会对一年来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安全教育工作中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和推广。(9)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积极利用校报、板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宣传安全知识和提供安全信息咨询;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微电影大赛、“防诈骗²防传销”小品演出比赛等各种活动,通过体验和实训使学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深刻领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0)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组织教学,集体备课、组织公开课、组建团队教学,整理汇编发生在校内外的安全事故案例辅助教学,研讨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11)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习“形势与政策”,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深化对国情、区情、校情的认识,树立爱国情怀、报国之志。(12)节假日安全教育。针对“五一”、“十一”、“壮族三月三”长假和寒、暑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交通安全、保密安全等教育。要求各二级学院认真做好节假日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节假日去向排查工作、做好学生收假返校情况统计。(13)周末值班制度推动安全教育。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周末留校值班,并贯彻落实“周走访制”,即在带班领导的领导下,值班人员周末走访校园及学生宿舍,排查安全隐患。(14)毕业生安全教育。学生毕业离校前,加强毕业生离校前思想、纪律、行为教育。针对毕业生的特点,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围绕抵制传销、就业、实习等内容开展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
4结语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坚持以大学生安全为宗旨,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校园安全是安全教育的基石和归宿。通过构建课内、课外安全教育格局有助于克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助于延伸和扩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时空,使安全教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有助于创新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促进校园安全稳定,确保高校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国社会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