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7: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纪检部工作经验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Abstract: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fficiency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administration. This article on how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efficiency supervision work, puts forward three measures, namely the in-depth research, positive participation, change from passive to active supervision; hold the source, ahead of prevention, after the change of supervision for the preven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alliative, change supervision as the specimen and cure.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U415.1
项目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科学、规范,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对企业管理进行再管理,对企业监督实施再监督,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促进自我约束,完善监督体系,形成内部监督长效机制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监察, 对于加强项目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反腐败,加强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提高效能监察工作质量,把它进一步引向深化,不断探索项目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应根据施工特点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一、深入调研,积极参与,变被动性监察为主动监察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效能监察的着力点
项目成本、物资采购等都是效能监察的热点项目,也是努力寻求企业效益增长的关键点。由于监督制约机制相对滞后等原因,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漏洞,鉴于这种情况,纪检监察部门在监督检察内容上主要对涉及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权的问题进行检查。比如:在设备物资采购活动中,检查有没有建立完善合格的供货商名录,基础资料是否齐全,比价、比质量、比服务等相关资料是否完善。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项目部勾通,并通过下发监察建议书的形式,限时反馈整改结果。对存在普遍性的问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讨论,作为制定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效能监察,一是对重点环节和立项项目进行解剖,查找管理的漏洞,研究制定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堵住企业效益流失的“明沟、暗渠”。二是对所在项目经营管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对项目上有资源配置权的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教育,找出了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督促项目制定整改措施。三是通过深入到项目管理的一线,了解影响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提高效能监察的针对性,从而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主动参与企业管理,探寻效能监察的突破口
效能监察不是一项单独的具体工作,其范围应覆盖效能监察对象所有活动过程和岗位、人员。一是效能监察要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目的,需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工作机制,保证效能监察的自觉性、经常性、有效性。建立动态的监督机制,运用抓启动、抓重点、抓典型、抓解剖、抓整改、抓规范的六抓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情况,从中寻找规律和薄弱环节,特别是投资决策、工程项目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资产处置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强化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二是效能监察大量的具体工作都是通过生产经营管理部门来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必须始终与行政工作融入一起。因此,搞好效能监察工作,应紧紧围绕强化管理,探寻效能监察的突破口,加强效能监察力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施以降本增效为重点的效能监察。三是效能监察应主动参与到管理增效活动当中,随时收集经营管理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注重从各个生产环节入手,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对各项成本费用逐项审查,全面推行成本控制法、成本倒算法,实行成本预警机制等措施和办法,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三)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效能监察的聚合力
效能监察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制订详细的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和措施,并将效能监察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依靠不依赖、到位不越位、督办不包办”的工作原则,在充分调研,摸透工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部门分工、各行其责、协作配合、加强督查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各自的职能优势和业务专长,把各个部门的业务专长变成效能监察的整体优势。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收集信息,坚持效能监察运行会制度和重点问题现场会制度,搞好综合分析,对重点环节进行突破,严格验收每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下一个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领导指挥下一阶段效能监察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真正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
二、把住源头,超前防范,变事后性监察为事前预防
(一)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前介入,把住源头。
效能监察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率,杜绝违纪事件发生,效能监察活动应以事实为基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应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与关键过程,特别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如企业“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运作等更应把住源头,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因此,纪检监察部门应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主动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提前介入,监督项目所在单位贯彻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等情况。通过把效能监察有效参与到“三重一大”的决策之中,使企业在实施“三重一大”决策中,能够严格按照“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程序进行,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增强了决策透明度,避免了环节漏洞,避免了决策结果的片面性,使决策结果更趋于合理性,从而减少了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二)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热点部门,超前防范,抓好监督。
效能监察活动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及重大变化、焦点问题、管理难点及时组织进行,超前防范,抓好监督。物资采购既是物资管理中的热点部位,也是不廉洁问题的滋生点。因此,应注重把效能监察的重点向物资采购部门延伸,围绕市场准入、公开招标等几个重要环节,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物资招标采购工作机制。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和监控,采取“四查四看”的效能监察工作法,即:查物资采购的质量和价格,看是否质次价高;查物资采购渠道,看是否舍近求远;查库存采购物资,看管理是否到位;查物资采购的收、发、存,看账物是否相符,注重把效能监察渗透到物资采购的全过程。
(三)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人员,完善机制,有效预防。
效能监察的关键在于人,必须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人员,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机制,廉洁自律机制,教育防止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惩处激励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等完善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学习,深化廉洁从业教育,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即要抓不廉洁的苗头,更要教育和帮助干部;即要纠风,更要防风;即要抓事后追究,更要注重事前预防和监督。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起预防体系,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强纪检干部的自身素质,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依规依法办事。同时,效能监察人员应精干,活动高效,注意成本与效果的平衡。
三、建章立制,综合治理,变治标性监察为标本兼治
(一)重视边总结边分析,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防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风险,必须加强和完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人、财、物的管理和控制,从提高管理中要效益,把事前预防,过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坚持每一个效能监察项目完成后,都要认真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对此,纪检监察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并不断完善多种经营管理、对外经济活动、投资决策、资金管理等系列制度,促使企业逐步走上规范管理、廉洁经营的轨道。
(二)重视边清查边整改,堵防结合,扩大成果。
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和胜任工作,假如不留意加强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就无法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为适应工作的需要,我自觉挤时间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和群众学习、向工作实际学习,在实践之中不断学习、总结、积累和进步。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步政治思想素养。作为一名*员和秘书工作职员,我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进步理论水平,加强政治修养。通过起草党员的理论学习通知和党建工作的有关文件,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通过学习党的政治理论,使自己进步了对党的熟悉,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二是学习业务知识,进步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我利用工余时间和节假日,仔细阅读《秘书》、《公文文种与写作技法》、《现代机关应用文写作概论》、《经典公文赏析》、《这样的秘书最受欢迎》、《新闻写作教程》等与业务工作有关的杂志和书籍,努力进步自己的文秘工作水平。同时,我还通过《国家局专网》、《物资储备研究》杂志等载体,了解储备工作动态,学习储备物资治理知识,增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今年,根据办事处的安排,我还参加了国家局组织的培训师、通讯员培训班,通过培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此外,我还特别留意向领导和身边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学习,细心学习他人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不断地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进步。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领导身边工作,我觉得无论从思想理论到工作方法,从治理艺术到处事技巧,还是从宏观谋略到微观应付,均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得到了不少真经。
三是积累知识,丰富人生阅历。为使自己在写文章、办事情时更有底气,在想题目、拿主意时更有见地,在日常工作中,我还会读一些治理类和文学类的书籍,以博采众长,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治理类书本,今年我主要阅读了《世界是平的》、《要结果不要理由》、《关键在于落实》、《竞争四力》、《杰克韦尔奇自传》、《赢在执行》、《升级才能生存》、《质量治理体系运行和改进》、《卓有成效的治理者》等。文学类的书,今年我主要看了《*自述》、《在路上》、《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往了》、《余光中传》、《幸福之路》、《论语进门》、《小时候》等。
二、履职情况
(一)认真办文。20*年,截至11月20日,办事处共发文202份(党组12份,行政190份);共收文1110份(其中国家局366份,省级机关、*市521,基层单位223份)。在办文方面上,我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物资储备系统公文处理实施细则(试行)》,严格执行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和公文治理的各项规定,保证公文规范运转,确保机关政令畅通。在文件起草方面,我认真领会发文意图,专心揣摩,边写边改,精推细敲,努力进步文稿质量,尽力使每篇文章都成为“顺产儿”,为领导审阅、批改文件节省时间和精力。对其他部分起草的文件,我按照公文审核的有关规定,尽心尽责地进行核稿,对公文质量全面把关,防止分歧格的公文产生,保证公文的严厉性、权威性,维护机关形象;对有些专业知识把握不准时,能够虚心地向有关同志请教,努力进步文件质量。在来文处理上,所有的来文,包括上级机关、地方有关部分以及国家局专网上的各方面文件、函电,我能够做到对每一份文件都进行登记,并及时送办公室主任拟办,及时送办事处领导批示、送部分阅办,及时督办催办,基本做到了及时、正确、规范,没有发生丢失、延误等现象。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锻炼,自己在文字功夫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二)精心办会。截至11月20日,由我负责组织、记录的会议有86次(其中办公例会12次;主任办公会、各类专题会、全体工作职员会议等74次)。一年来,不管大会小会,我都会积极按照领导的要求,印发会议通知,安排会议日程,落实会场布置,草拟领导讲话稿,预备会议材料,做好会场服务,摆布好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系统工作会议、各季度工作研讨会、党建暨储备文化工作研讨会等各类全系统性的会议都开得非常成功。同时,我还能够按照秘书岗位职责的要求,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按照要求拟写会议纪要。在会议记录方面,能够坚持严守纪律,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此外,今年我还利用自己在办会方面的工作经验,积极协助人保处、服务中心做好了国家局在我办培训基地举办的成品油信息培训班、纪检业务培训班的各项服务工作。
(三)细心做好信息服务。20*年,截至11月20日,办事处共在国家局专网上刊载286篇信息(含刊载的文件),在各省局、办事处中列第6位;国家局在门户网站采用我办信息共46条;编写了12期《工作动态》和12期《每月工作批示》。在政务信息工作上,我根据办事处领导提出的“报道及时、确保质量”的要求,牢牢围绕*物资储备系统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服务大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认真做好政务信息的撰写、编辑、审核、工作,发挥通讯信息报道快速及时、正确的上风,使国家局能够通过专网及时把握我办的主要工作情况。我还根据不同时期各基层单位的工作重点,跟踪了解基层单位工作动态,及时约稿、催稿,指导基层处通讯员做好通讯信息工作;根据《*办事处信息通讯工作考核评选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各单位信息报送情况的统计和考核评选工作,鼓励基层单位多写信息、写好信息。为进一步加强信息通讯工作,我主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同一了政务信息的格式,使信息通讯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此外,我还及时记录办事处领导的工作批示,主动了解各基层单位和机关各处室的工作情况,把握全系统的工作动态,认真编好每月一期的《每月工作批示》和《工作动态》。
(四)扎实做事。作为机要秘书,我能够按照制度要求,及时收发机要文件,按照制度要求做好机要文件的传阅、保管工作,确保机要文件的安全。按照国家局关于专网治理的规章制度,做好办事处机房的卫生以及网络设备的日常治理,保持网络畅通。配合技术职员做好办事处机关局域网网页的设计、编辑工作,及时加载有关内容,充分发挥局域网在信息共享方面的作用。在印章治理方面,严格执行办事处印章治理制度,做到有批准、有记录。
一、开展审计整改存在的工作难点
审计工作中常常会发现许多问题屡查屡犯,上一年度针对该问题好不容易才完成的整改,下一年度再审时发现又再犯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综合起来基本是以下四类:
1.提出的某些审计建议不具可操作性,造成整改难
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某些审计建议对于被审计单位其根本无法整改。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不接地气、不具有整改操作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建议时应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有效性、积极性。
2.被审计单位对待整改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造成整改难
被审计单位在审计中出现的错位认识,如审计开展现场工作时不配合、遭到各种推诿、回避关键问题等,归根结底主要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审计是“东查西查、没事找事”,怕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影响政绩、丢“面子”、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等。未曾换个角度考虑,内部审计是在对企业“防疫系统”进行体检、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在为企业降低风险。
3.机制缺失,造成整改难
首先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或漏洞,导致执行起来存在合法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的情况,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完善、加强执行情况检查来不断完善与改进,不断地建立、健全制度。
4.跟踪问效不够,造成整改难
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就是检查督办、跟踪问效。审计结论和决定不能光停留纸上、应该一查到底、跟踪落实,否则就会形成了审计“只打雷不下雨”、屡查屡犯的困局。再就是审计整改工作由审计部门唱“独角戏”,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和科学的问责制度,这也是导致未能起到监管效力的原因。
二、审计的最终目的
正所谓查出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立足服务是审计的根本目的。从这点看,落实审计整改工作在审计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内审人员通过开展后续审计、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体现服务的重要手段,构成了审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是审计监督最终的落脚点。通过后续审计,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解决问题、服务企业,这才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的关键手段。
三、强化审计整改的作用
内部审计准则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所称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改进效果,而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
通过开展后续审计,强化审计整改可以充分发挥以下作用:根据审计部门依法审计所做出的审计决定或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纠正、改进,其整改的过程和结果,其对审计各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从审计部门的角度看,通过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可以有效检验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总体水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和审计部门的良好形象,树立审计的权威性。
2.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看,通过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可以有效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理顺机制架构、改进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堵塞管理漏洞。
四、审计整改的主要类型
审计整改工作,牵涉方方面面,根据多年内审工作经验,从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可以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完成整改。被审计单位通过调整会计处理、补缴税金、完善资料、按规定缴交或收回资金和财产等手段对审计问题予以整改。
二是可以通过修订制度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成整改。由于制度方面缺失,被审计单位无法根本整改,如果不从源头加以解决,健全完善有关制度,今后势必再犯同样的问题。被审计单位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从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从根子上杜绝屡审屡犯问题。
三是已成既定事实,整改有一定难度,对以前问题无法整改但是从今往后对同类问题进行完善或规范来完成的整改。通过重点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今后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如已完成的采购行为未严格执行采购相关规定、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不合规、已竣工项目未按批复设计内容施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由于是事后审计,虽然被审计单位违规违纪行为已经发生,但由于纠错成本或代价太高,实践中采取纠正措施的可能性很小,审计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基础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应着眼于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在以后工作中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五、提高审计整改执行效果的对策与办法
1.审计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深究其产生的原因是管理不善还是制度不健全、是个别现象还是冰山一角,是被动违规还是主动违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被审计单位持审计意见与建议可以有依有据进行切实整改,这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才能真正达到审计工作促进管理,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目的。
2.积极调动被审计部门整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审计部门应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但这决不仅仅是内审部门的工作与责任,这也是被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所在。审计部门在加强督促审计整改的同时,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加强沟通,随时掌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反应和审计建议的反馈,及时调整整改措施与策略,积极创造良好的整改工作氛围。还可以利用财经管理培训、审计案例分析等讲座形式,向各被审计单位与有关人员剖析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和环节,从降低风险、提供服务的角度提出加强监管的办法和措施,努力营造审计立足于服务的良好气氛,被审计单位的接受度会随之增强。
3.作实整改工作,总结出台整改效果评估方法。
在通过加大审计整改跟踪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经验总结出台审计整改效果评估的方法、内容,让整改评估工作有据可依、作实整改工作,避免审计整改走过场,提高整改的效果。
团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而共同愿景是建设高绩效团队的重要前提。在抓处室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创建高绩效处室、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作为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愿景,在筹划工作、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实施奖励等方面坚持用这些愿景统一全处人员的思想认识,对全年重点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并使大家实现个体和集体的融合,增强责任感、认同感,为完成年度绩效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增进人员之间的沟通。虽然处室实有人数只有编制数的2/3,工作任务比较重,但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每个人都有着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热情与执着。针对人员流动较大的实际,处室建立起一套新进人员业务熟悉流程,包括建立AB角工作制、新老人员搭配等等。工作人员及时通报各自工作,便于互相了解情况,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针对干部申诉案件办理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将办理的申诉控告、惩戒、等复杂案例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人手一份汇编,做到办理一个案件,积累一份经验。从制定年度计划到具体抓落实,全处人员畅所欲言,集中智慧干工作。由于形成了老同志不保留、新同志乐于学的良好氛围,处室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连续三年考核为局优秀处室,被授予“市直机关文明处室”。
(二)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任何工作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善于把握规律既是提高行政绩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执行力的表现。全处人员注意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公务员管理业务流程指南,就是根据平时考核、奖励、辞职辞退、非领导职数审核等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为解决原有的职位说明书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尝试着撰写个人岗位责任书,并作为样本推出,在全市行政机关开展岗位服务无缺位活动。在非领导职务设置、年度考核记功人员奖励兑现等方面简化办事程序,较好地方便了服务对象。此外,对主要业务工作各环节的办理时间予以明确,让服务对象提前了解工作节奏,避免工作出现忙乱。我们还发扬处室的优良传统,坚持工作研究,撰写的《实施公务员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全国人事系统论文评比中获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人事部下达的《行政机关文化建设》、《公务员考核》等研究课题,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的工作。
(三)坚持工作创新。墨守成规,执行力必然弱化,创造高绩效更是无从谈起。根据人事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坚持在提高预见性、增强针对性、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创新。工作中,人人都做有心人,一个咨询电话、服务对象一句不经意的抱怨和工作中反映出的一个小问题,都会引发我们对业务工作的反思。只要问题有代表性,就深入调研,探讨解决的对策或改进工作的办法,提交领导研究。比如不少单位反映新录用公务员动手能力弱、进入情况慢,我们就会同组织部有关处室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导师制,组织各单位为新进人员选聘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担任导师。工作有了成效后,不少区市、单位更加重视这项工作,还专门举行仪式,签协议、颁聘书,搞得有声有色。往届的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受表彰的主要是担任处及处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今年的第三届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过程中,采取比例控制的办法,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同时改变过去主管部门初评的办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增强评选工作的透明度。
二、健全协作机制,力求资源共享、业务共进
现代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政府工作有着更高的协作要求。公务员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协作,而我们的工作只是这个“链条”体系中的一环,只有摆正位置,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公务员管理“链条”体系的整体效能。
(一)加强与局内相关处室的配合。公务员考核结果是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考核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到考核的权威性。只有考核结果兑现到位,部门才会更加注重研究考核的程序和办法,并运用考核手段激励队伍。为此,借助工资统发系统,与局内的工资、培训等部门实行联审,在年度考核结果备案时,没有完成培训任务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考核结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等次要求的,不能晋升工资档次和级别,不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仅2004年市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有816人因在试用期、处分期内等原因未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另有10名公务员、70名事业单位人员因考核达不到称职等次被取消了年终一次性奖金。对新进人员进入工资统发数据系统前,由局内三个相关处室共同审理档案;对新过渡人员,实行两级联审档案制度,从过渡考试出题到考试、阅卷,主动请监察部门全程监督。近两年来,有38人经审核被取消过渡考试资格;5人因考试作弊被取消过渡资格;2名垂直上划单位人员因身份原因没有进入工资统发,较好地保证了公务员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在公务员调任、转任、录用等方面,也与相关处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
(二)密切与相关部门相关处室的协作。围绕公务员队伍建设这个主题,与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机关工委、财政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每年办理考核结果备案时,工作人员的案头都备有这样几份材料:机关作风检查、效能投诉查处、公务员培训等情况统计,对不按规定兑现考核结果的予以纠正。在办理市委市政府表彰项目或者向上级推荐表彰对象时,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计生、等部门相关处室建立了联审制度,保证推荐对象的质量。1个单位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2名个人因群众满意度低被取消了表彰资格。特别是每年开展的公务员作风建设活动,都是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部门的相关处室反复研究方案、共同组织实施。2004年先后组织三轮明查暗访,选树了5个公共服务示范窗口。根据竞赛情况,今年又与市直机关工委、外经贸局联合制定了《外商投资行政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日常考核实施意见》,加强对大厅内15个窗口单位进驻公务员的考核。
(三)建立与服务对象的联动机制。市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政工)处和区市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工作的参与者。每年研究制定工作思路时,都请他们出点子、提建议。去年启动的公务员奉献月活动,就来自于一个区市和一个市直部门的建议。在今年的这项活动中,有的部门组织公务员捐出一天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有的区市组织公务员捐献造血干细胞。每一项工作启动前,都广泛地征求基层的意见。针对各单位对公务员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把握尺度不一的问题,今年初起草了公务员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参考标准。标准出台前,专门召开了部分单位人事处长座谈会,虚心听取修改建议,使参考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今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又通过登门拜访、开座谈会、网络等途径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对服务对象提出的7条意见和建议逐项进行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
三、发挥职能优势,为创建高绩效机关提供保障
高绩效机关必须有好的执行力,好的执行力必须有好的管理制度作保障。但好的制度同样需要有好的执行,只有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用制度激励人、约束人。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处室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注重发挥考核、奖励、职位管理的激励作用,促进高绩效机关建设。
(一)健全鼓励创建高绩效机关的政策导向。围绕鼓励公务员干事创业这一要求,在非领导职务管理、年度考核等建立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引导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连续4年对市直行政机关公务员绩效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去年又将这项工作拓展到区市人事部门。公务员绩效管理评估为优秀的单位和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为优秀的单位,下年度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两个百分点。对年度考核连续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给予记功奖励,并在非领导职务晋升资格条件上予以倾斜。
1、大区划分:大区经理制适用于做全国市场的企业,一般公司设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七个大区中心,每个大区辖3-6个省市办事处(业务部/分公司)。实务中,西北因消费力有限一般与西南(或华北)大区合并;浙江、江苏和广东三省因市场规模较大往往划分为独立大区,如浙江大区辖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办事处;江苏辖苏南、南京和苏北办事处等。
2、管理层级:大区经理处于销售管理层级的中高层,上向销售总监汇报,下管辖省区经理。大区经理对下辖省区的销售额负责,是真正的大区总司令,公司总部的销售(sales)政策必须通过大区经理层级分解、执行和落实,但大区经理一般不负责市场策划推广(marketing)工作。
3、大区预算制:大区经理制的本质特征是销售预算大区中心制,实施大区经理制企业的前提是公司总部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制度,有关年度/月度的销售额计划、销售费用预算下达到大区经理一级,在预算计划内,大区经理在所辖省区内拥有全面的销售资源(人、财、物)配置权,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臣”。
4、大区经理主要权职:作为所辖省区的最高销售长官,有销量规划(预估和分解销售指标),人员配置(增减员,区域调动,晋升,降职和辞退等权限),销售费用配置等职权,以及作为管理者本身所拥有的指挥、控制和监督等职责,作为领导者所必须的人员激励、培训等职责。
5、大区经理任职特征:多数大区经理从基层业代,省区经理层层晋升上来,但部分外企习惯于外部空降引进。他们多数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销售工作经历5年以上;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积极向上;沟通能力强;有良好的业绩背景;销售工作经验丰富;爱好学习;具有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专业素养。
不必怀疑,大区经理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因为有管理层级分明,销售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等诸多优点,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是,事因时移,过去成功的经验可能成为发展中的枷锁,过去可行的管理层级不等于现在就一定是合理的。伴随管理扁平化趋势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区经理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在许多企业,颠覆大区经理制的时机已经来到,没有实施的企业也不必“拿来主义”盲目引入大区经理制,具体理由如下:
一、销售管理扁平化趋势,大区经理制存在的必要性降低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运行效能,缩减管理层次,管理扁平化是大势所趋。销售管理层级过多至少带来以下弊端:销售费用上升(例如,一个大区经理的薪酬及办公差旅费用几乎是下级3-6名省区经理相应费用的总和);信息沟通不畅,多一层级,管理信息就多一层扭曲,“接耳传话”的游戏是信息传递扭曲化的形象例证。
杰克.韦尔奇曾形象的比喻管理层级如穿衣服,多一个管理层级就多穿一件衣服,等穿到四五件衣服的时候,人体已经基本与外界的气温隔绝,感觉不到外界气温的变化。商场如战场,信息万变,销售系统对外部“气温”的感应应该尤为敏感,可是,当企业高层要将决策信息经过四五层才到前方一线销售人员时;当一线人员的销售报告,竞争信息经过四五层可能的扭曲最后到达高层决策者时,这种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想而知。
相应的,扁平化管理有节约管理费用,信息通畅,决策高效,执行力强等优点,已经被通用电器等众多的大公司所重视,大象也能跳舞,全球范围的管理扁平化趋势不可阻挡。在销售管理的各个层级之中,因为大区经理本身职责的可替代性等因素,此管理层级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弱,存在的必要性降低。
二、远程沟通的便利性与经济性,销售管理幅度呈扩大之趋势
实施大区经理制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销售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远程沟通、指挥、协调、控制非常不便,管理难度远大于办公室内管理。但是因为互联网、移动网络等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100%的销售人员都配有手机,稍有实力的公司的省区经理一级都配有手提电脑,EMAIL,移动电话,短信,QQ,MSN,公司网站公告等等,远程沟通的便利性已经大大提高。
近年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通话费在不断降低,通过EMAIL,MSN的沟通又几乎不花钱,远程沟通的成本显然在大幅度降低,经济性在不断提高。
为了加强对销售人员的远程控制,市场上甚至有专业GSM定位手机软件公司提供系统服务,管理人员足不出户,看看电脑屏幕就可即时监控,实现对业务人员定时定点定事的远程管理。现在,注重远程控制和过程管理的可口可乐、养生堂公司在部分销售区域导入了此类远程信息和监控系统,预计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采用高科技手段管理销售人员,相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必然减少。
在传统管理学理论里,标准的管理幅度是6-8人,显然大区经理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但我们必须了解,管理幅度6-8人的经验总结发生在半世纪前没有互联网、没有移动通讯、连固定电话也没有普及的年代里。如今通讯技术给社会带来了巨变,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必然大幅度提高,无论是杰克.韦尔奇所直辖的40-50人高管,还是国内许多新兴公司销售总监直辖20-40名省区经理,都顺应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
另外,越来越快捷的航空、高速公路,提高了管理者出行办事效率,管理者显然存在进一步扩大管理幅度的现实可行性。
三、大区经理本身职能可由销售总监或省区经理所代替
作为高级别的销售管理人员,大区经理必须有一定水准的销售技能和管理技能,但是这些技能并不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实上,在许多公司的销售体系中,销售总监,大区经理和省区经理这三大管理层级虽然人数众多,但职责和技能要求几乎相同,不同的仅仅在辖区范围、管理层级和薪酬等方面。
的确,现实中,大区经理与省区经理,都是企业中高层销售管理人员,许多职责往往可以相互代替。如果大区经理业务能力强,并尽心尽力,管理风格习惯于命令式,则省区经理沦落为高级业务员;相反,如果省区经理能力足够强,不需要上级太多的管理指导,则大区经理的岗位也往往形同虚设。
在某A公司,虽然多年前就引入大区经理制,但华南、华中等极为重要的大区经理主动被动的变动频繁,几乎每半年就一换,到后来干脆大区经理职位长期空缺。最后地区销售对比数据表明,有无大区经理与业务增长无任何关联性!
许多销售人员认为,大区经理是典型的“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只拿高薪不操心”职位,是公司对业务优秀的省区经理的犒劳,更是基层销售人员可能长期追求的理想职位。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这样的大区经理制有必要存在吗?
大区经理职责的替代性很强,无论是销售管理还是团队建设,几乎没有一样职责不可以被销售总监或省区经理所代替(见附表)。比如区域销售规划工作既可以由销售总监统一规划,也可以下放到更贴近市场的省区经理手中,销售执行工作则由省区经理和业代去操心。
大区经理职责的可替代性:
大区经理的职责 销售总监可以代替的职责 省区经理可以代替的职责
销售计划制定
√
√
销售预算控制
√
√
下属团队领导
√
下属团队培训
√
销售渠道管理
√
√
重要活动组织开展
√
四、大区经理制不适应深度营销的潮流
在中国二元制社会里,为抢占近70%农村人口消费市场,开展深度营销成为营销业内人士的共识。深度营销要求营销组织下沉到县市、乡镇一级,以县市甚至乡镇为基点展开各项营销工作。
如果继续实施大区经理制,企业的销售组织从总部-大区-省区-地区-县市-乡镇常达六级,这样的组织结构显然无法适应深度营销精耕细作,重心下移、快速反应的要求。
许多企业若要实施真正的深度营销,就应该变革现有的销售管理体制,取消大区经理制,管理组织重心下移,以省区甚至是地市为销售管理中心开展运作。
五、大区经理作为封疆大臣占山为王可能引发销售大振荡
大区经理无所作为是一种浪费,但太有作为可能更是重大隐患。大区经理乃一方诸侯,在所辖区域内拥有至高的人事权、销售资源分配、客户选择等各项权力,由于区域内的高度集权,极有可能产生裙带关系、吃拿卡要等内部营销腐败现象。
一个大区所占的公司销售额一般有15%-30%,如果大区经理挟销量而胁总部,企业总部往往左右为难,处境尴尬。假如总部计划将大区经理及相关人员一窝端,多年的业务渠道可能短期内分崩瓦解,15%-30%的销售额或有损失,连CEO都未必担当得起;如果任其发展,更加养虎为患,以后变动的代价可能更高。
最近几年,发生在家电、日化、饮料业的一些大区经理及所属团队哗变事件所引发的销售振荡,值得管理者深思。
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在制度设计上防范隐患,比如放弃大区经理制,总部直辖省区经理,分而治之;销售预算直接以省甚至是重点地市为单位;多数销售推广费用由总部直接掌控;业代及以上层级的销售人员由总部直接招聘、任免,如此这般,每个省区销售不到公司总额5%的地方诸侯想独霸一方的局面就能基本避免。
鉴于销售管理扁平化之发展趋势,鉴于远程沟通更加便捷,沟通成本不断降低之现实,鉴于大区经理职责的可替代性,鉴于深度营销之发展潮流,也鉴于大区经理制本身所具有的增加费用,占山为王等弊端,笔者认为,除了企业产品品类众多,管理事务众多等特殊企业外,多数已经实施大区经理制的企业应该到了遗弃大区经理制的时候,一些没有实施大区经理制的国内公司更没有必要失去自信,盲目跟随欧美企业所谓的先进管理层级制度。
为顺应管理扁平化、深度营销之潮流,为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并考虑企业开源节流,提高效能等多方面因素,在放弃大区经理制的前提之下,对希望做全国市场的企业,笔者建议采用以下销售管理制度:
·销售总监下辖全国30-40个省区经理,省区经理直辖20-30名县市业代或省区经理辖10-20城市经理,城市经理辖10-20名业代(对开展深度营销的公司而言),即将原有的六级管理层级高度浓缩为三至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