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调查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7: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感冒药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感冒药调查报告

篇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59-02

家庭备药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方便治疗常见的小病,比如偶尔的头疼脑热、皮肤瘙痒、普通感冒、口腔溃疡等;另一个关键作用是,在发生烧伤、烫伤、低血糖、心肌梗死等危急事件时,用于急救的药品。家庭备药的来源一是有目的的购买,二是家庭成员生病后的剩余药品。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自我药疗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用药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等于2010年10月27日在北京《2010年中国家庭药箱调查报告》。根据该项调查报告,在中国居民家庭常备药品中,医疗器械、心血管用药及代谢药的储备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27.14%、26.91%;感冒药的储备比例最高,为78.25%。常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储备比例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正相关。现在大多数家庭越来越注重成员自身的健康,一旦感觉身体有什么异样,便会在第一时间用一些自己所熟知的措施来进行自我防治。所以,多数家庭都有一些备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家庭备药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1 家庭备药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药品种类不合理

药品是每个家庭必备品,特别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家里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些家庭储存的药品种类过多。主要表现在治疗同类疾病的药品储存四五种,如抗感冒药同时备有扑感敏、新康泰克、速效伤风胶囊、强力银翘片、白加黑感冒片、小儿感冒灵等。其实这些复方制剂许多成分是相同的,有一两种就足够了。其次表现在储存不安全的药物,如某些供注射的药品、安全范围窄的药品等。再就是缺乏急救药品,如碘酒、烫伤膏、硝酸甘油等。另外处方药在用法上、安全性上都不如非处方药,尽量不要储存。

1.2 存放方式不合理

多数不分类存放。大人与小儿的药、内服药和外用药、急救药与常规用药都放在一起。急用时既不容易找到,又容易拿错,并造成危险;不了解药品的存放条件。药品一般应放在干燥、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某些药品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干扰素类、疫苗等必须2~8℃冷藏。为了久存药品,避免药品的氧化或潮解,应密闭存放;药品应放在小孩所能触及的地方,尤其是糖衣片,极容易造成小孩误服;随意放在床头、抽屉里,不但混乱,还不容易查找识别。

1.3 淘汰制度不合理

看不清药名的、包装破损的、过期的、变质的、不清楚用法的药品都要及时淘汰。一般3~6个月应清理一次。可是多数家庭没有养成及时清理备用药品的习惯,急用时容易服错药物或过期的药物,贻误病情,甚至对机体造成危害。

1.4 存放的药量不合理

家庭备药主要为应急之需,没有必要存放大量药物,一般以够吃2到3次的量为宜。

2 对策

2.1 家庭备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家庭备药应该作为常识性知识走进家庭。因此应该得到媒体的广泛重视。电视、广播、杂志、社区等都应该充分重视、广泛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篇2

1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是一门经管类专业课程,面对本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学生经管类专业基础薄弱,思维偏理工科方式。采用传统讲授加案例法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显著;采用实践教学法,参与度也与文科专业学生有差距。因此,设计合适的针对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2 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讲授加案例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并在具体的案例中理解,该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知识接受度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因此,理论加案例教学的方法缺乏实践的机会,不利于本课程专业技能的提高。

1.3 授课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药物制剂专业授课教师基本来自药学本科院校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本身缺乏药品市场营销一线的工作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易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困境,导致实践教学方式无法开展。增加校企合作、加强教师与企业人士的交流等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医药营销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

基于以上几点,高职院校的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从职业的需求出发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实施中以项目教学为大前提,在合适项目中采用实践教学法,并设计具体合适的实践方案。

2 药品本文由收集整理市场营销技术的实践教学方法

2.1 以项目教学法为大前提

项目教学法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职业的需要出发选择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高职院校某些课程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本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合采用该方法。本课程借鉴了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药品市场营销技术》第二版,将药品市场营销综述理论外的其它内容分为药品市场调研、药品市场开发、药品市场渠道设计和药品市场促销技术四个项目。

2.2 在合适项目中采用实践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环境、条件限制,并非课程中每个项目任务都适合采用实践教学法,应以实际教学效果为前提选择合适的项目任务实施实践教学方法。

如药品市场开发项目中子任务企业swot分析,药品市场渠道设计技术项目中子任务制订渠道设计方案、渠道成员选择、渠道管理方案的设计,因缺少且难以建立具体的模型即企业和中间商,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法。企业swot分析的项目化实施,还是适合在具体案例中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同样药品市场渠道设计项目化实施,也适合在具体案例中的企业合作中间商的基础上开展。

而药品市场调研、药品市场促销技术项目中任务则适合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如药品市场调研中任务药品市场调查前准备、实施调研、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药品市场促销技术项目中任务药品促销方案设计均适合采用具体的实践方法。

2.3 设计具体合适的实践方案

实际证明,实践方案越具体合适,学生参与度、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越显著,笔者本课程中具体的实践方案设计如下。

2.3.1 药品市场调研实践方案

分组实践。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某类药品的市场调研工作,如某小组负责感冒药的市场调研工作。

药品市场调查前准备。在学习市场调研方法的基础上,制订市场调研计划,精心设计针对某类药品的市场调查问卷。

实施调研。各小组深入市场实施调研,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特定人群开展问卷调查,指导调查问卷的填写并回收有效问卷。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整理、统计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某类药品的市场调查报告。

2.3.2 药品市场促销技术实践方案

要求各小组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将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促销技术综合运用,制订适合本组的药品促销方案。

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49—01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促使幼儿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探索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的方法,提高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更是一种耐心、细致、持久的情感性工作,幼儿教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爱岗敬业之心,做好工作。2011年6月,我们对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收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家园共育的作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成效”“幼儿教师如何对待工作压力”等六个问题。结果显示:教师普遍感到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双赢是她们最大的收获。教师要像妈妈一样去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从关注文本到关注“以人为本”,教师更加重视幼儿活动的过程,重视幼儿的兴趣,关注个别幼儿,力求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二、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日常保教活动中,我们始终教育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给幼儿树立典范,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以高昂的热情和兴趣参与各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欢乐的群体之中。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其角色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影响。教师往往会觉得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多,遇到突发事件都能及时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影响、教育、感染幼儿,遇到烦心的事也不再怨天忧人,退缩消极,而是从容淡定,感到每一天都在爱与被爱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感受快乐和幸福。

三、教师要和家长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开展家园协同教育,是延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我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始终与家长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学校活动,及时交流育儿经验与心得,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并定期为家长发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班级教师还开通了QQ群,与家长互留电话号码,指导家长用心观察孩子在家的行为状态,及时记录幼儿在家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家园协同教育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观察表》中写到:“昨天,孩子抱着我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感谢你为我洗衣服做饭!’我被孩子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突然感到她长大了,懂事了。” 还有一位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研讨会上说:“以前是家长关心孩子,现在孩子也知道关心家长了。有次我去外地出差,孩子说,‘爸爸你把感冒药带上,衣服穿暖小心感冒。’”动人的场景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篇4

如果参照美国的样本,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在最新三份关于药品的调查研究中,都不看好医生推荐的药。

连续12年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美国最佳医院的布莱根妇女医院联合哈佛医学院做了30项关于心血管病的药物研究。研究者收集了自从1894年以来的所有名牌心血管药和非专利心血管药,结果发现名牌药的临床效果并不比非专利更好,而名牌药的价格通常是非专利药的10倍左右。

名牌药之所以更贵,是因为大药厂一般都会把大笔经费用在研发和打通医院上。大医药公司都会有为数不少的专利产品,其中药里最有效的活性成分,在几年内都有专利保护。专利保护期一过,其他制药公司就可以开发相同类型的药品。此时,名牌药和非专利药的区别就只在添加剂、惰性成分、颜色和形状上,真正发挥药性的成分则完全相同。

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联合调查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医药公司通常会用广告、公关或医嘱的方式来强调名牌药更加安全有效,很多健康刊物的编辑也对非专利药的安全性大加抨击。而且,医生也不会推荐非专利药。据美国非专利药生产协会提供的数据,非专利药占美国所有药品的66%,而从医生处方那里开出的非专利药却不到15%。

医生不推荐非专利药,是因为大医药公司更愿意在医院系统下工夫。12月初,一份由非盈利期刊《科学公立图书馆医学》发起的调查显示,90%的医生都会接受大公司赠送的免费试用药,并把这些药推荐给患者。仅美国2004年一年,各大医药公司就免费给了医生共116亿美元的药品,相当于这些医药公司一年市场预算的1/4。

免费药调查的研究者分析,接受了免费药的医生会更愿意给患者开这些价格昂贵的药;而没有拿免费药的医生,则更容易从患者真正需要的角度出发开处方。剑桥健康联盟的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大医药公司免费赠出的药,更容易被有医保的人买走。相比之下,医生更不愿意把这些免费药开给真正需要新药的儿童,因为他们的家长并没有持续买这种药的经济能力。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法院于11月底联合颁布新法,认定医生以各种名义收受医药产品销售方财物,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就是贪污。相信从医药公司那里拿免费药绝对不会获罪。首先,医生并没有明着从医药产品那里获利,虽然不能排除一些医生会把免费获得的药按照正常价开给患者。其次,医药公司在赠药时,并没有明确要求或暗示医生从此为这种药大开绿灯,虽然实际上医生的确从此对这种药有了偏爱;最后,赠药这种行为经常是以慈善之名进行的,表面的账目和贪污回扣无关。

如果医生真的都把这些赠药用来福利大众,而患者也不担心自己成为试药的小白鼠,这本来是件你情我愿的好事。问题就在,医药公司并不傻,用过高效药的人,就不再可能只满足低效药。好在,这种现象好像也仅是停留在心理层面,至少布莱根妇女医院就证明名牌药其实没有那么神。

即使是非专利药,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支付得起的。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12月3日发表了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药品价格调查报告,证明只有38%的人能通过公共医疗系统获得可信赖的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了36个成员国和加入世界银行的所有经济体,发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里,普遍存在人们在私人药店买药的现象。以非洲为例,一个低收入的政府员工,如果买非专利性糖尿病药,每月的药费需要花掉他两天的薪水:如果买名牌药,则需要花掉8天的薪水。

世界卫生组织公共健康系统和服务副主任卡利萨・艾提纳认为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得加强初级健康医药系统,这样的系统可以保证破产和不富裕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正规治疗。当然,建立每个人都可以买得起药的健康系统并不容易,原因是大公司根本不愿意降低他们的药价,而非专利药又不值得信任。于是,医药界出现了见怪不怪的系统漏洞:大公司绑架医院抬高药价,而医院也不自觉地成了大公司的帮凶。

名牌药之所以贵,除了新品研发和对医院的渗入式投资外,中间医药经营商的层层盘剥也在叠加药品的价格:药厂、总经销商、渠道销售和零售商都得靠提高药价来盈利,再加上政府的税收,名牌药就变得离普通人越来越远,最终到了患者手里的药,价钱是药成本的380%到552%。

问题是,药店也不值得完全信任,尤其是中国的药店。基本上,中国零售药店的店员更偏爱无名小厂的非专利药,那些价格透明的名牌药,会被悄悄地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原因是小药厂不像大药厂财大气粗,也就只能买通胃口更小的药店售货员。所以,世卫组织建议规范药品市场要从国家层面做起,建立多层次的药品供应链,使真正起作用的救命药更容易获得;规范非专利药市场,让非专利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在中国,建立这种多层次的药品供应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医药分离这种可以牵制药价虚高的路子,在中国还没看到有任何开动的迹象。

滥用药物的盲区

相信抗生素

抗生素需要服用够一定期限才生效,否则体内细菌反而容易形成耐药性。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没有灭杀和抑制作用,长期服用抗生素会损伤肝肾。

迷信贵药和进口药

很多外国药在临床试验时采取的是西方人的样本,会考虑到西方人的身体伤害。人种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和吸收不同,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没有一种药适合所有人。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才是解决之道。

忽视中草药的副作用

完全迷信中药也是不对的。中药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且在服用时也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长期服用。末代皇帝溥仪每天早晚三粒大山楂丸加强抵抗力的方法,并不是任何人都适用。

打针比吃药快

通过血管注射的药物的确吸收快,但注射给药容易引起过敏或静脉炎,也容易发生局部感染,结成硬块或肿块。

如何正确用药

每年都有150万美国人因为错误用药住院,中国的情况更糟糕。正确用药,患者也可以选取自助式:

确保医生听懂你说的每句话

清楚地告诉医生你正在服用的药,包括维生素和草药。一年至少要有一次把所有的药拿给医生看,这会有助于医生了解你目前的状况。同时,医生也会给出更新药品的建议。

报告所有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篇5

或为全球最大市场

我国2000~2010年非处方药市场的复合增速达到18.6%,远远超过全球3%左右的增速,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非处方药市场。

我国2011年开始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我们认为医药分离是大趋势,未来处方药回归药店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将面临销售队伍和渠道重建的问题;而非处方药企业由于具有掌握终端资源的先发优势,未来增长更确定更稳健。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7-2009年呼吸系统类非处方药位列非处方药销售份额第一,占据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中感冒类、咳嗽类以及咽喉类用药的市场份额大致为16%、6.5%以及3.5%。根据2011年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1400亿元进行测算,呼吸系统类市场规模达到420亿。

根据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的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类疫病属于自我药疗的适应范围。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的保健意识相应增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以及“新农合”的普及,过去认为可以扛一扛的疾病也逐渐被重视,带动相应的药品需求扩容。

otc药品是一个特殊的产品类别,既有药品的特征,又有消费品的特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才能成长为过亿的大品种药物?我们认为首先要从各流通环节的需求来进行分析。

消费者作为最终用户,在零售药店购买otc药物的消费行为具有主动性。从目前市售的感冒药来看,西药产品的有效成分无非都是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产品具有高度同质性。同时各种药品每疗程的治疗费用也基本在20~25元(含税)之间。

在疗效和价格基本相当的药品中,如何才能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标的?我们认为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

名牌效应:有调查显示,72.1%的消费者信粕名牌药品,其中28.7%的消费者表示购药时一定要选择名牌药品,44.6%的消费者以名牌药品作为首先考虑的购买对象。最近随着毒胶囊事件的愈演愈烈,人们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名牌产品,具本文由收集整理有品牌优势的品种未来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产品剂型组合:研究表明,药品的剂型受86.7%的消费者重视。其中片剂和胶囊最受欢迎,分别占39.2%和34.2%;其次为口服液13.3%、冲剂9.13%、丸剂4.18%。作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otc药物,对单一品牌药物进行多种剂型开发,构建产品组合,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强品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经销商或商销售一个产品,最看重的是产品的销量,所以他们会希望厂家能持续不断地投入广告宣传来营造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同时,他们会希望看到药企具有渠道管理能力,使得整个渠道是有效、通畅的,从而能够配合终端进行价格维护,保证经销商或商正常的利润空间。

一个otc产品能否成长为大品种一看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二看终端的推广力度(包括产品摆放的位置、店内的促销活动);三看经销商的铺货速度以及整个渠道是否通畅有序。而分析和了解了流通环节各方的需求之后,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otc企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独特的品牌定位:在中国的otc药品市场中,感冒药市场一直是跨国公司和本土药企争夺激烈的战场。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只有对市场进行细分,具有独特品牌定位的企业才能胜出。如泰诺的30分钟起效定位“快速”,白加黑定位“早晚需求不同”,999感冒灵强调的是“中西结合疗效好”,既符合国人对于中成药的热衰,又依靠添加的对乙酰氨基酚快速缓解感冒症状。同样作为国内止咳化痰类的龙头企业,京都念慈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亮点,“百善孝为先”的广告词加上一系列以亲情和感恩为主题的营销方式打造出了成功的治咳嗽品牌。

高额的宣传投入:宣传费用的投入,其产出不仅体现在对企业销售额的提升上,而且体现在为医药品牌资产的积累上。从各上市otc药企的宣传费投入对比可知,国内otc领域的龙头企业华润三九2011年宣传费达到13亿元,连续三年宣传费投入占比达到17%、23%和23%,同期地区名牌企业香雪制药仅为9.8%、9.0%和8.5%;另外咽喉领域的江中药业和桂林三金年均宣传投入占比也分别达到16.5%和15.2%(2009年江中大幅宣传新产品初元,故广告费用大增)。

产品品牌提升至企业品牌:在医药保健品行业,企业产品质量和疗效是发展otc市场营销成功的关键,而发展企业品牌形象比价格恶性竞争更有意义。一个响当当的企业品牌,是一个从强势产品→产品品牌→找到dna,扩大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的过程。

哈药集团以优势品牌为龙头,向系列产品演化,形成优势产品群。三精制药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司乐平,哈药六厂的严迪、新盖中盖等产品顺利实现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部分产品甚至成为“中国王”。

三九集团也是一样。从三九胃泰开始,三九医药集团陆续推出了三九感冒灵系列、三九皮炎平软膏、三九痔疮栓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同类产品前列,其中有些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多元化包括两个层级:

在强势品牌产品上进行的剂型改造:一方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依靠强势产品的品牌优势,向系列产品转化,形成优势产品群。

一向其他领域的产品线延伸:一个成功的otc药企,在已有强势品牌产品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向其他领域进行产品线延伸,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强势品牌产品高毛利,能够负担公司每年高额的广告费支出;其他产品毛利较低,但是留给终端的利润空间较大,终端推广的积极性大。从长期来看,这些二线产品也能利用到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迅速成长。

otc发展初期,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不顾长期利益而追求片面的短期利益,在这一阶段,企业对经销商来者不拒,铺货的终端数字也迅速飞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市场秩序魔咒”:无序竞争、价格混乱、恶意窜货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阻碍其长久健康地发展。

我们认为,终端的数量、经销商的数量抑或是销售人员的数量将不再单单是评判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标志,我们更看好企业对于渠道的管理方式,销路是否通畅、价

转贴于

格是否可控、各级利益是否能平衡等。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qtc企业应该能执行控制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控制经销商数量,帮助目标经营商做大做强

控制发货的数量与速度,减少压货、合理压货

控制渠道价格,防止窜货

控制零售价格,价格接近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保证各个经营环节

对于目前终端普遍存在的“高毛利首推”现象,我们认为解决之道就是与药店建立品牌共赢的合作模式。公司一方面可以在终端进行各种促销、广告宣传活动,既提高了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也为药店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向药店提供高毛利的二线商品,满足药店的需求。

篇6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最常采用的保健措施包括:经常运动、科学饮食、定期服用保健品、戒烟戒酒。

33%的被访者保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22%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有空就运动,但调查中仍有11%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从不运动”。

调查中超过2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定期服用维生素(包括复合维生素及单一维生素)。

表示自己从不吸烟、尽量不吸烟及已经戒烟的被访者比例为72%,其中男性比例为43%,女性为96%。

常见病自我药疗比例高

大多数被访者会对“小毛病”进行自我药疗,如感冒、皮肤疾病、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较轻微的常见病的自我药疗比例均超过70%。只有不到10%的被访者习惯有病就去看医生,绝大多数被访者都会先尝试自我药疗。

消费者在进行自我药疗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获得相关的药品知识和信息,包括:药效和疗效信息(超过50%的被访者有这方面的需求)、药品的副作用、安全信息、价格信息、药物品种的信息及药品的服用方法等。

用药安全成问题

调查中,超过20%的被访者在未经提示的情况下,可以自发说出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经提示后有3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知道药品的这一分类方式,在这30%的被访者中,75%的被访者清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之一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即可购买”,但了解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诊断病症,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是安全的”这一特点的比例不足20%。

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能够读懂药品使用说明书中60%的内容。调查中接近30%的被访者表示,他们能够读懂药品使用说明书中超过80%的内容,能够读懂60%以上的被访者比例为58%;令人担忧的是,有15%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仅能够读懂说明书中不足20%的内容。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对药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做了严格的规定。相信随着药品使用说明书内容的逐渐规范,药品使用说明书将帮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具体药品使用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方便的自我药疗条件。

绝大多数被访者能够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服用次数及服用剂量服药,但仍有7%的被访者会超剂量服药,4%的被访者会增加服药次数。

对中药制剂情有独钟

本次调查对药品的品牌知名度、广告认知度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测试,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药品品牌的关注较低。我们要求被访者自发说出他们熟悉的药品品牌,结果显示品牌的集中度很低,但经提示后对品牌的认知率则大大提高。先是消费者对品牌并非完全不认识,只是自发提及率远低于快速消费品的品牌认知率。

数据显示,在品牌知名度及广告认知度两项指标中,列前三位的大多为本土产品。

超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他们选择药品时会注意是否为中药制剂。

中药悠久的发展历史、PPA事件及SARS风波,使中药在药效、安全性等方面日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调查中55%的被访者表示,选择药品时会考虑是否为中药制剂。URS医药零售监测数据也显示,近一年来在感冒药、胃药等药品类别中重要的比例逐渐增高。

药品行业各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医药零售渠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零售渠道占整体药品市场比例已经达到15%~20%,某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更是达到了50%。随着自我药疗的推广,零售渠道在药品整体市场中的比例将继续提高。

消费者自我药疗调查报告

自我药疗 : 即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正确使用非处方药物

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简称OTC。

自我药疗,即: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虽然经过医药学专家的严格遴选,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它们仍然是药品,因此,在使用时同样要十分谨慎。

注意区别“慎用”、“禁用”

药物说明书经常注明某某药在什么情况下需慎用、禁用字样,应该如何掌握呢?

“慎用”是指谨慎应用,并非绝对不能用。这种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通常是在小儿、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心、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这些人由于生理上的特点或病理上的原因,体内解毒、排毒的功能低下,或某些重要脏器功能低下,在使用某种药物时,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应格外小心谨慎,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向医师咨询。

“禁用”即禁止使用,因为用后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如阿司匹林,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禁用,又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对那些正从事机械操纵、驾车船或高空作业者应禁用。

老年人如何自我药疗?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用药的机会比年轻人要多,其中大多是非处方药,因此,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对老年人的保健和安享晚年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用药目的:既要知道自己的病情,又要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如经常出现一些腰酸背痛、头疼脑热,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此时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则应去医院就医,不能任意使用镇痛药。

严格按剂量要求,并按时用药:老年人记忆力有所衰退,容易忘记用药,有时因治疗心切,希望“立竿见影”,往往自行加量,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服药时自行服用双倍剂量,结果很容易发生不良后果。服药过量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原疾病更为严重。为了做到按时用药,可以用定时钟,并写一纸条置于明显位置,提醒自己准时用药。

掌握好用药技巧:内服药片或胶囊时,至少应用半杯温开水(约250ml)送服,水量过少药片易滞留在食道壁上,既刺激食道,又延误疗效。服药的姿势以站立最佳,如情况许可,亦应坐直身体,吞下药片后约1分钟再躺下。此外,有的药片不宜嚼碎或压碎;有的药片则需要嚼碎或打碎后服用,这些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对一些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等均不应打碎后服用。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例外,只不过比处方药安全性高一些。首先要知道自己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全身的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少还是中、西药合用,为此,在用药前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同服各种药有无不良的相互作用,或有利的相互作用。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同时饮酒,易致肝、肾毒性。在服用处方药的镇静、安定剂时,再用非处方药的镇静助眠药则易引起过量而中毒。如有疑问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注意保存方法:一般中、西药的非处方药多是口服制剂,少数是外用或五官科用药,因此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滴眼剂应放在冰箱(4℃左右),但勿放在冷冻层,以免药物变质。

小儿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什么?

小儿患了小伤小病或已明确诊断的一些慢性病,家长可依据医生的意见使用非处方药,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辨明病情,有的放矢:小儿抵抗力较弱,对外界环境的调节能力也较差,因此容易患病,作为家长绝不要轻易给药。以发烧为例,发烧仅是一种症状,它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用药不当就会掩盖病情、耽误治疗。因此,只有在可以辨明的情况下,如常见的感冒发烧、注射预防针后的发热等才可以用解热镇痛药,且最多不能超过3天,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选药慎重,把握剂量:非处方药虽然较处方药安全性高,但也不能滥用。如有的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血尿或肝肾毒性;有的长期安全性未定论,不能随便使用。即使已经是非处方药的维生素A、维生素D也不能过量使用,否则可引起毒性反应,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妥善保管,防止意外:所有药物均应放在小儿不能触及处。不少药物是糖丸(糖衣片)、糖浆,小儿顺手拿来当“糖”吃而发生中毒的事例常有发生。

感冒、头痛、发烧不宜乱用药

通常所称的“感冒”有普通型和流行性两种,前者由多种病毒引起,症状轻、 好转快、很少传染,不会造成流行,但四季均可发生。后者由流感病毒引起,发病急、病情重,冬春季节多发,常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流行。以上是二者不同之点,但它们的症状很相似:l.畏寒、发热、头痛,伴有全身关节酸痛;2.呼吸道症状有鼻塞、喷嚏、流涕、咽部发干、发痒、疼痛;3.咳嗽、少量咳痰等。

市售的各种抗感冒药尽管名称各异,商品名五花八门,但主要是针对上述三组症状而设计的,国家非处方药第一批目录就包含有针对上述三组症状的药物,如针对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控制呼吸道症状的有抗过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减轻鼻塞等毛细管充血的药物有盐酸伪麻黄碱、盐酸苯丙醇胺;止咳祛痰的药物有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

“头痛脑热不算病”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虽然头痛只是一种症状,但在头痛的后面往往潜藏着许多疾病――

散光、近视、远视、青光眼等症的病人,用眼时间过长会引起头痛;

副鼻窦炎、中耳炎也会引起头痛;

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中毒、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也可引起头痛;

中风、脑血管痉挛、脑膜炎、脑肿瘤等也会引起头痛。

由上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所以当头痛发作时,除非十分明确认识到自己是感冒头痛,才能自购非处方药,其他的不宜长期自购止痛药随便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服些解热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发热使用退热药,使体温降低或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谓人所共知,但有些人并不理解,发热从另一角度讲,并非坏事。

1.发热,不仅告诉患者已经有病在身了,同时,不同的热型是不同疾病的特征,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2.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加强,白细胞增加,抗体生成增多,这些都有利于杀灭细菌与病毒。所以,感冒发烧,如非高热,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

因此,不应一有发烧就盲目使用解热药。

你会自我药疗吗?

药品用来治病,但若使用不当也会致病。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有三分之一病人的死因并非疾病本身,而是由于服错药而死亡。“大病进医院,小病上药店”已成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保健方式。合理科学的指导人们自我药疗已成为当前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选择非处方药要掌握6要诀。

1.判断疾病,准确选择药品。

2.仔细阅读说明书,是否适用。

3.索取凭证,以防不测。

4.准确用药,遵照药品说明书。

5.查看期限,过期药品切忌使用。

6.避免中西药联用。

药物如何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与服用的技巧也很有关系。

在药品的服用时间上,饭前、饭中、饭后服药就不同。安排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对胃无多大的刺激。下列药物因对胃肠有明显的刺激,最好饭后服用,这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松、消炎痛、三溴片、巴氏合剂、苯妥英钠、氯丙嗪等。有些药物,如胃酶片、淀粉酶、稀盐酸等需要和食物在一起,才可及时且最大地发挥助消化作用,宜在饭中服用。

有的药物为了发挥最好的功效,服用的钟点也很讲究。如降压药物宜在早晨7点、下午3点和晚上7点服用效果最佳。可的松、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以早上8点服药效果最好,每日仅给一次即可。人体在凌晨4点对洋地黄、西地兰等抗心衰药物特别敏感,此时的作用是其他时间的40倍,如恰好遇上在此时间抢救心衰病人,用同样的常规剂量就极易发生中毒,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减量使用。中午11~12点是人体痛觉最敏感的时间,因此中午服用镇痛药物效果较好。抗贫血药物宜在晚上7点左右服用,这比早上7点服用吸收率高1.2倍,且血液浓度持续延长3倍。

篇7

油价破八,93号汽油涨0.44元

发改委9月10日发出通知,决定自1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4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零售价格分别提高0.41元和0.46元。此前,各能源监测机构及第三方分析机构,对于本次油价上涨的主流预测,每吨涨幅在500元左右,折算为每升上涨0.4元以下,然而实际涨幅却超出了机构预期。据某资讯数据监测模型显示,如近期国际油价保持震荡走势,使三地原油均价保持在目前的每桶112.78美元,预计三地原油价格平均移动变化率呈下跌走势。短期内三地原油价格平均移动变化率难以上涨4%,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三连涨”的可能性不大。

白加黑等感冒药—次限购2盒,新康泰克凭处方买

继8月底下发通知要求公众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须出示身份证后,国家食药监局、公安部、卫生部9月6日下发《关于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将一次实名制购买含麻黄碱类感冒药的数量从5盒降至2盒。通知中,对限购政策再次收紧。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除处方药按处方剂量销售外,一次销售不得超过2个最小包装。也就是说,单位剂量中麻黄碱含量没超过30毫克的白加黑、泰诺、日夜百服宁等药物,每人限购两盒。药店应查验购买者的身份证,并登记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为防止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流入制毒渠道,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整治。

铁道部:网购动车火车票有望实现网12选座

从今年9月15日起,全国铁路所有cR H1、2、3、5型动车组的坐席号,按CRH380型动车组坐席号编制规则更改,即采用数字和字母组合的方式表示坐席号。动车坐席号的统一有望使日后通过网上购买火车票的选座功能得以实现。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路客票售票系统中所有动车、高铁早已经具备选座功能,但目前旅客通过网上选座、选卧铺席位仍未能实现,原因之一就是全国铁路各类车辆的情况不同,无法统一。铁路动车组编号统一后,铁路部门将进一步完善铁路售票系统,网上选座、选铺位将有望实现。

国务院医改办:大病保险不受病种限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在会上指出,大病保险报销不再局限于政策范围内,而是根据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与城乡居民经济负担能力对比进行判定,只要是大病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个人负担的合理医疗费用,就将再给予报销50%以上。而且,对医疗费用实行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也越高。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先在政策范围内报销约70%,剩余自付费用再由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最少50%。

8岁女童患上卵巢癌,医生提醒勿用成人化妆品

安徽的一名8岁女童被检查出患卵巢颗粒细胞瘤,手术后的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孩子年纪这么小,连月经初潮都没来,怎么患上妇科恶性癌症?专家指出,很多女童卵巢癌的初期症状仅仅表现为腹痛,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一旦发病,常为高度恶性,发展快,预后差,且生长迅速,易扩散。卵巢癌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但环境和内分泌的影响在卵巢癌的致病因素中最受重视。另外,现代人的饮食中含激素的食品增多,比如用雌激素等来喂养的家畜、海产品等,长期食用后就会导致体内雌激素含量增多;一些女性吃燕窝等补品来保养,但是这些不适合给孩子吃;另外,一些成人化妆品中可能也会含有激素,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用。

网曝男孩冰箱拿冻百事可乐发生爆炸,脸缝38针

日前,上海嘉定一男孩从冰箱拿出一罐百事可乐,开启瞬间发生爆炸。因气体喷发力度较大,盖子直接划到孩子脸上,穿透脸腮,伤口很深,外部缝31针,内部缝7针。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易拉罐外壁均印有“禁止加热或0℃以下冷冻,避免阳光直晒和高温”字样。对此可口可乐电话客服人员称,碳酸饮料可以在0℃到7℃之间冷藏,罐装或瓶装可乐都不能冷冻。专家指出碳酸饮料比如可乐的主要成分是水,在0℃以下冷冻之后,水和冰的质量是不变的,这时,冰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可乐的体积会膨胀,时间长就会产生爆裂。爆裂跟外部温度关系不大,即使可乐没被拿出来,过一段时间也可能会自动爆裂。这一意外提醒着广大家长,罐装碳酸饮料切忌冷冻。

我国家庭流动资产平均值为38.6万元

9月8日汇丰银行《2012中国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报告》,报告称中国家庭的流动资产均值为38.6万元人民币,实现资产增值是中国家庭理财规划的首选目标,其次是保障子女教育和安排退休生活。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64%的受访家庭实现了财富增长,而23%的受访家庭表示承受了资产减值,这些家庭的资产配置多以股票和基金为主。同时,中国家庭持有最多的5类金融产品分别是人民币存款、占被调查家庭的84%,持有股票家庭为66%,基金为60%,投资人寿保险家庭为46%,而购买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被调查家庭占40%。从未来12个月的投资意愿来看,这5类产品仍将是最重要的投资品类。同时,报告显示,结构性理财产品、外汇、QDII等产品可能成为家庭投资理财的增长点。

幼儿园收费一路猛涨治理效果遭84.3%受访者否定

幼儿园收费高是老百姓近年来一直关注的老问题,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幼儿园收费。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入园贵”问题的措施。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7025A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幼儿园高收费问题的治理效果,仅3.4%的受访者给予正面评价,84.3%的受访者给予负面评价,10.5%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1.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海关规定个人自带物品五千元以下免税

篇8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124-02

医药商品学是研究医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提高其使用价值的一门应用学科[1],也是药品营销专业医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其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将来能够独立完成药品经营管理和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的工作[2]。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医药商品品种繁多,医药信息动态变换,人们对医药商品的需求多种多样,这要求药学工作者能够运用医药商品学相关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医药商品学“传递-接受”“教师-课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于社会对现代药学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出现分数与能力的脱节,学生成绩好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②学生工作后职业角色转型慢,适应期长。由于课本篇幅的有限和课本知识的抽象性,课本与实际有很大差距,学生工作后的适应期相对要长,进入角色慢,不利于竞争。因此,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实践,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非常必要。

1 采用多模式教学代替单一的教学模式

医药商品学教材内容包括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总论主要介绍药品的概念、分类、药品的标准、药品的合理使用、药品的包装、保管与储存等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下篇各论主要分类介绍药品的名称、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制剂种类、药物评价及商品信息等内容,注重对具体药品知识的了解。整本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实用性强。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讲述为主,“满堂灌”,虽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更多的信息量,但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学习枯燥无味,往往只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没有主见,高分低能,这和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增加学生对医药商品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选择与本专业本学科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根据医药商品学的内容,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归纳演绎、亲身体验、自主学习、事件分析、合作学习来加深对医药商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2.1 概念获得模式

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归纳和演绎能力,形成比较清晰的概念。在医药商品学总论中,有一些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如药品、新药、普药、特殊药品、假药、劣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药和西药等等,要让同学们更牢固地掌握和区分这些概念就必须先理解后记忆,概念获得模式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概念获得模式共包含以下步骤:教师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如药品,让同学们先自己定义)-教师确定概念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用途的物质,有同学说是能够治疗疾病的物质)-教师准备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仅仅是用于治疗疾病吗?那疫苗是不是药品呢?造影剂呢?制作药品的原料呢?)-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形成药品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学生自己得出概念)-提供更多的例子(常用药品、保健品、食品、饮料)-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 (药品的社会作用、社会对药品的基本要求、药店经营范围等) 。为了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把与概念相关的或相似的概念、逻辑相关概念、相对应的概念等进行辨析 (如药品和药物假药和劣药等)。实施建议:这种模式针对概念性很强的内容实施教学,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大量正反例子,还要做好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梳理。

2.2 范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一些范例入手感知原理与规律,并逐步提炼,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迁移整合。医药商品学涉及的药品种类繁多,同类药品很多结构相似,性状、稳定性、制剂种类、不良反应、保管方法也极其相似,选取带有典型性的范例,突出讲解每一类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药物[2],举一反三,由典型到一般,使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如在讲青霉素类药物时,主要介绍经典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其他的如青霉素V、哌拉西林等就让学生自学,既突出了重点,又通过比较掌握了各个商品的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品种多,主要介绍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并从结构、抗菌谱、体内过程、不良反应、耐药性、常见剂型等方面总结。先介绍其共同点,然后再比较药品间用途、毒性的差异,其余产品按此方法自学,这样才能更系统地掌握繁多的同类产品,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对比更容易了解新药在同类产品中的优势。实施建议:范例一定要有代表性,但应注意同类药品之间的差异,不可盲目地举一反三。

2.3 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医药商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实践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最终的应用目的。①安排课时见习非常必要。如药品分类、包装、保管和养护等内容,如果能够安排同学到药品仓库或各级医药站见习,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医药商品的流通和社会价值,则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在进入现场前,我们先向学生讲清学习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使之做好理论知识方面的准备,带着任务深入现场学习。在教学现场,教师答疑解惑,并把来自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对照实际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得到完善的结合。这种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获得直接的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但这种教学模式对人数较多的班级外出不易管理,可以分组由几个教师同时带领进行。②另外,对包装、说明书这部分内容,我们还可以收集药品的多种常见包装,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来观察和学习。其优点在于比较直观,学生直接通过实物获得经验,比起冗长枯燥的文字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当然更好。③除课堂教学外,对各论的内容我们还让同学自己选定药品种类进行市场调查,教师指导写出调查报告,学期末上交,作为平时分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选题、调查范围之广超出了我们的预计。如:除了按课本上已有的分类进行选题外(如常用的各类抗生素、止咳化痰药、治疗胃炎及抗消化性溃疡、降糖药、降压药、维生素等),有的同学自拟了一些专题,像鼻炎用药、感冒药、冠心病用药、滴眼液等;除了有教材中出现的西药,还有大量的中成药;由于在“五一”之前就布置了调查任务,很多同学借假日返家或外出进行调查,调查区域涉及安徽省的八个地区,产品种类非常多。这样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商品,不仅学到了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而且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都得到进一步提高[2],这与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

2.4 自学-辅导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而这恰恰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必备的一种素质。本课程的开设在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学科之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时,改变了过去从头讲到尾的方式,对部分易于理解、教学难度较小的章节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模式[3]。如抗恶性肿瘤药品、调节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用药及其他营养补液、诊断药品、解毒药品、消毒防腐药等内容。教师可先布置一些有关新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在自学之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发现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通过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的程序,巩固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施建议:需要教师非常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避免讲解而是多启发,最后教师要进行指导概括和总结。

2.5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即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形成某种认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后果来进行反省,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医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假药、劣药的危害性,药物滥用,新药使用价值和风险的并存性等问题在教材中都有所表现:非法添加变质药品导致的“梅花k黄柏胶囊”事件、有关药物滥用的“瘦肉精”事件、新药风险“反应停”事件、“替马沙星”事件等。这些震撼力极强的事件我们以案例形式介绍,激发学生讨论,对事件发表看法,通过案例加强药品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对刚发生不久的“齐二药假药案”、“欣弗事件”“假人血白蛋白”事件等药品安全事件则要求同学自己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加深大家对医药商品安全性的认识。此外,还要求同学时时关注医药资讯,以校园板报形式报道,以便使更多同学及时了解医药新闻,促进学生职业角色的形成。

3 完善考核方式,以利于教学模式的实施

如果不改革相应的考核方式,仍然“一卷定成绩”,学生就会对新的教学模式失去兴趣,这不利于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可以将医药商品学的考试分成三部分,即平时成绩、文章和期末试卷,所占分值比例为60%、20%和20%,这样学生既可以较好的掌握书本知识,又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总之,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学科内容和特色,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形成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药学教育,满足社会对现代药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天佑. 现代医药商品学学科体系与课程结构探讨[J].商业时代,2004,27(286):11-12.

篇9

今年9月,国际医学界公认、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拉斯克奖,颁给了81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最高级别的世界大奖,屠呦呦则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此时,离青蒿素的发现之日已经隔了三十多年。但在中药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这一迟到的荣誉仍点燃了无数人的希望,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下一个青蒿素在哪里?

追随着青蒿素的足迹,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中药王国,踏上寻找下一个青蒿素之旅。

疟疾与青蒿素

全球有3 亿以上的疟疾病人,每年约有3 0 万人死于该病。除了重复感染,疟疾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疟原虫,特别是恶性疟原虫对原有的抗疟药氯喹产生了耐药性。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青蒿素的诞生,被称为划时代的进步,它对氯喹耐药株具有卓越的疗效,挽救了无数生命。

青蒿素大事纪

公元330~350年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里,出现了最早的关于中药青蒿可以抗疟疾的记载。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用乙醚从青蒿(黄花蒿)中提取出有抗疟活性的物质――青蒿素,通过全国科学家的努力,最终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疟疾安全、有效的重要药物。

1986年青蒿素被列入国际药典。

1992年 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被列入世界药典。

2001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提出,将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作为一线药物向全世界推广,把它称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

2011年9月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发现青蒿素和将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

岁月悠悠,在神秘的中草药园里,在浩如烟海的东方典籍里,是否尚有多少待开采的宝藏静静沉睡?青蒿素,犹如一位从中草药园里走出的小家碧玉,经过有心人的发掘和打磨,脱胎换骨成为今日的国际明星,向世人展示着中医药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时至今日,古老的中医药就像一位沉睡的美人,远未焕发出她应有的夺目光彩。在这个姹紫嫣红的中草药园里还有更多的成员――或许,它们还远未到达青蒿素今天的地位,但却一样绽放着各自的芳华。

不妨游园一探春色。

单药一枝独秀

麻黄的古与今

其实,早在青蒿素之前,我国就有从天然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开发新药的先例。中药麻黄便有一段由古而今的故事――从麻黄到麻黄素。

麻黄本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在历史上已经应用了几千年,它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名著《伤寒论》中,便记载了许多以麻黄为主药而衍生出的经典名方――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用途广泛,疗效亦为人称道。

到了近现代,麻黄的故事又书写了新的篇章: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药理学家、中药药理研究的创始人之一陈克恢先生,用现代化学技术从麻黄中分离出了一种活性成分――麻黄碱(又叫麻黄素)。他还发现,麻黄碱可以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心脏和神经中枢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是世界首个从植物药提取的有拟肾上腺素作用的物质。此后,麻黄碱开始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如升高血压和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科学家还在麻黄碱的结构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有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能力的新药,也发现抗疲劳的苯丙胺、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与减肥药酚氟拉明等。尽管这些物质是,或全身应用有害健康,可导致药物滥用,但无疑也加深了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了解,可谓以天然植物为基础,开发新药和发现研究人体功能的一个范例。

黄连,良药苦口

黄连大概可以作为“良药苦口”的极佳演绎了。在中药典籍里,黄连“性味苦寒,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这味中外驰名的常用中药,被大量用于中药配方,也是许多中药的生产原料。

众人皆知黄连苦,却未必清楚其有苦味的物质――奥秘就在于它里面所含的多种生物碱,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小檗碱,也就是常说的黄连素。据说,1份小檗碱加上25万倍的水稀释后,仍然能让人尝出苦味。现代研究表明,黄连素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尤其对志贺菌属(痢疾杆菌)疗效良好,由于小檗碱口服难以吸收,其作用仅限于治疗胃肠道感染性疾病。

此外,最新基础研究还发现,小檗碱还具有调节血脂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有可能成为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

复方经典流传

中医药的精妙之处,不仅来自那各显神通的单味药,更在于由各味单药组合而成的复方。从单味到复方,不仅仅是药效上的量的累积,更是质的升华。历代医家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尝试、摸索,通过药物之间巧妙的搭配,使单味药药效得到加强,而不良反应减少。实践出真知,可以说,一个组分合理、疗效显著的方剂,是先人们经过长时间大量临床实践的验证得来的。

千百年历史长河披沙拣金,无效的医方被逐渐淘汰,而那些疗效卓著、有口皆碑的经典名方,则被代代应用、流传下来。在经过时光洗礼后,不少经典方剂的价值更加为有卓见的人士所重视,也为海外的医药学家所用。比如日本的汉方药中,有很多制剂便是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柴苓汤等。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堪称中医经典方剂的代表,不仅在中医历史上有着经久不衰的重要地位,在海外也名声远扬。

小柴胡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造,由柴胡、人参、黄芩、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等七味中药组成。这七味药的组合,简单却奇妙,疗效不凡――可以“和枢机、解郁结、畅三焦、达气机”、调畅情志。中医将它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对往来寒热有对症治疗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经典方,宋朝医学家钱乙在张仲景的名方――金匮肾气丸基础上进行变化,创造出此方。它由熟地黄、山萸肉、丹皮、干山药、泽泻、白茯苓六味药物组成,以补肾为主,且具有“补中有泻、三阴同补”的特点。

六味地黄丸最初是用来治疗小儿疾病的。由于它组方合理,疗效显著,逐渐被推广应用于内、外、妇、皮肤等各科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新品种,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的健康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而六味地黄丸的用武之地不单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了老药六味地黄丸的一些新用途,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瘙痒症,还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等。

成药继往开来

用单味药治疗疾病经常难以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根据专家的药效学观察组成的成药可以得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使用方便的疗效。如何组方,又如何作进一步的改进,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复方丹参滴丸

我国中药国际化的第一个示范品种。目前,复方丹参滴丸已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同时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如果其研究结果能经得住欧美国家安全和疗效标准的严格考验,复方丹参滴丸将以药品身份在美国及全球上市。

复方丹参是一个经典的小复方,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中药组成。复方丹参制剂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天士力集团采用现代技术对复方丹参进行了二次开发,制成复方丹参滴丸。在国内十几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它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多靶点的心脏保护作用,疗效良好,而少有像硝酸酯类西药所带来的头痛、颜面潮红、心悸等不良反应。

很多优秀的中药复方,虽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应用,却不能提供国外认可的、翔实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作为支撑。复方丹参滴丸则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和思路,即对国内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药小复方进行开发,利用制剂手段开发合适剂型,以国际认可的标准要求自身,来试图打开国际市场。

毒药带刺的玫瑰

既是毒,也是药――命名与归类之时,已经充分体现了先人的智慧和独到的眼光。砒霜、附子……毒性之烈,危害之大,我们的祖先们十分清楚。可是,它们缘何仍然被先人选中,并且自始至终在中药中占据不可代替的一席之地?

正是因为,古人很早就发现,这些毒性物质并不是百害而无一益。“是药三分毒”,药的治疗作用与害处,从来就是相生相依的统一体。烈药能医重疾,这些药物药性强烈,对机体的功能有明确作用,普通人一般情况下使用相当危险,但通过研究了解其作用的部位,通过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明确其量效关系和作用的时程,明确其治疗剂量后可成为有用的药物。

砒霜――由于无色无味有毒而成为著名的毒药,中国的科学家利用其细胞毒作用,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急性白血病,已收到良好的效果。附子“性大热、有毒”,现代医学已证明其有强心作用,但同时也含有致心律失常物质。中医过去利用其强心和升压作用,在通过炮制和控制其剂量以减低其毒性的前提下,将其用于抢救亡阳重症,有明确的疗效。同是有毒性的中药细辛,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可能有免疫抑制作用,有望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领域中施展拳脚……

充分认识毒药的二重性,先人的智慧让人钦佩;倘若我们能进一步探索这块相对的“”,发掘毒药在疑难重症治疗上的潜力,这一创举定能造福世人,也将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找到一个突破口。

…………

千娇百美看不尽,哪一刻才是最惊艳?

徜徉在中药的百草园,从单方到复方,再到中成药制剂,另外还有毒药、地方药……每个转角都有刹那天地,步步或许都暗藏惊喜。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药园里还有许多好药没有充分为人所认识。这一片繁花盛放的中药园,正等着有心人的探秘和开采。

下一个青蒿素,

绝后?

看了前面部分对于中草药园里一众成员的介绍,这个标题或许令你感到意外。

没错,接下来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将试图解答这一问题:究竟谁可以成为下一个青蒿素,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

然而答案令人遗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道路极其曲折,成功的可能性甚微!

尽管中医药宝库里不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经典好药、潜力药,尽管它们在国内已经使用了千百年,疗效为人所称道,但是,它们离真正进入国际主流药物市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的主流医学,其大多数药物的前身(有称之为先导化合物),来源于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如从英国某老妇人治疗水肿病的秘方中发现心血管科药物洋地黄,在此基础上经过结构的改造,并经临床筛选出地高辛,克服了洋地黄消除缓慢中毒持续时间长等缺点,其药效更易掌握。类似的例子很多,如从印度的蛇根草中发现的利血平,开创了抗高血压药的新纪元;阿拉伯人从密蒙花的果实汁液阿片中分离出的吗啡,成为经典的镇痛药;从印第安人的秘方中发现的奎宁和箭毒等。

但这些经得起临床考验的先导化合物,全世界也不超过100种。作为先导化合物发展的新药物,除了要求其疗效确切以外,还要安全,方便于临床应用。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有超越现存药物的特点,否则也难以立足。从此可见,从传统药开发出有前途的新的先导化合物的可能性极低,发现其治疗作用已不易,超越现存药则更为困难。大多数人即使进行终身的筛选性研究,也难有突破性发现。青蒿素的发现是极其罕见的,是难以重复的个案。鉴于以上事实,找新药的主流方向,已转为以机体生理调节物为基础的方法。

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一例纯中药以处方药品的身份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已获得成功的青蒿素,其作为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得到的单一成分化学药,无论从研发过程还是临床应用模式,都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远远代表不了中药的主体。

而中药中最精华、最具特色的部分――复方,目前还在积极而艰难地探索中。在这方面,一些勇于创新的中成药制剂走在了前列:

目前,我国包括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在内的10种中药处方药正式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申请检测认证,其中有7种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其余3种正启动一期临床试验。

然而,它们也只是走了万里的一小步――进入临床试验,要通过FDA认证、以药品身份上市,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据专家介绍,从二期临床进入三期临床的淘汰率高达四分之三。上述这10种中药中,如果最终能有1~2种成功通过而最终上市,就已经算是很了不起的进展了。

扯得更远一些,即便有中药成功上市了,它能否得到人们的青睐,与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使用的西药分庭抗礼,恐怕也还是个艰难的问题。

在美国:

迄今,没有一例中药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认证,以药品身份上市。

在欧洲:

2004年3月31日,欧盟通过了《传统草药注册程序指令》草案,规定了草药“简易注册”的程序,并为当时正在欧盟使用的草药设定了7年的销售过渡期――对中草药而言,这本是一个进入欧洲市场的良机。在此后的7年里,相继有其他国家许多植物草药通过了欧盟注册。

然而遗憾的是,截至今年4月30日过渡期结束,共有87种植物草药通过注册,当中却没有一家中国中药企业的任何一种中成药。这就意味着,自今年5月份过渡期结束起,未经注册的中药将不得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中药仍不能作为药品进入欧盟的医疗机构。

在国内:

即便在国内市场,和西药相比,中药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仅占1/5~1/4左右的份额。

具有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数经典好药的中医药,今天却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是到了该深思和改进的时候了!

调查:

中药,谁绊住你

走出去的步伐

关于中药国际化,有人作过一个生动的比拟:虽然中药国际化战略已经提出了15年,但中药却仍旧只能在自家门口“打转转”。

那么,中药在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坎儿呢?

对此,我们对权威专家和普通非专业人士分别进行了一些调查,从他们的片言只语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一些问题所在。

调查报告之一

L先生(普通市民):

现在市面上的中药质量太不让人放心。今天新闻刚曝光硫黄熏的毒、假冒伪劣的虫草,明天又来个问题中药注射液……疗效差还是一回事,最怕的还是对身体有害无益啊。

小D(某西医院校大学生):

近几年,关于问题中药的风波还真不少。几年前,欧美不少国家还公开了“问题中药黑名单”,禁止一批含有重金属、其他违禁成分和含有肾毒性的中药销售和使用。

第一道坎:质量

质量问题,是中药在国际上遭质疑、为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药材的种植需标准化,包括种子的来源、播种时间、收获和收获后的加工处理,都要有详细的档案,以保证其有效成分一致。此外,农药残余、重金属超标或其他质量的控制问题,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直接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国内市场已经引起人们的不信任,国际上吃闭门羹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首先是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困难。中药不同于现代药物,其有效成分多不清楚,有可能不止一个,并混有复杂的无效成分。且在复方中,各药之间“君臣佐使”的确定多来源于经验,常缺乏定量的依据。根据中医理论建立的模型和指标缺乏可行性。而现代医学的动物模型往往与中医理论对不上号。

其次,中药质量标准执行得不好,造成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中药材从种植到生产加工的一系列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规范。

调查报告之二

网友Z(医学博士):

说实话,我对中药持怀疑态度。比方说,你得了感冒,吃药一星期左右能好,不吃药七天以后也能好,光凭这个,你怎么证明就是这个感冒药起的作用,而不是疾病本身自己好转呢?很多中药的疗效不让人信服,就是这个道理。

李医生(医生,西医):

也不能说是西医歧视中医,其实,只要拿出中药安全、有效、疗效可重复的临床证据,外国人不服都不行。国际上目前通行的临床试验,就是衡量药物疗效的一个公认标准,中药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第二道坎:临床证据

安全和有效是药物必须具备的两大要素。

要得到国际的认可,就必须拿出国际承认的证据,来证明中药的安全、有效。

由于东西方文化、中西医学体系的差异,千百年来,中药中许多经典的好药,其疗效的验证,还多数停留在经验的积累和口碑的相传上,仅相当于现代循证医学的C类证据(属于质量比较差的证据)。历代医家的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是有用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由于存在太多混杂的因素,如安慰剂效应和个体差异,因此导致判断不准确、结论不严谨,也在所难免。

主流医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一种药物要得到国际的认可,要求该药物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比较明确的药理作用、治疗窗(有效剂量和中毒治疗范围)、有效成分的体内过程,用量效和时效曲线来表示。这就需要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最关键在于拿出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据――通过合理设计的临床试验,在设立用药与不用该药的对照下,在大规模的人群中试验,用统计学手段得出一种药物有效、安全与否的客观结论。这几乎成为评价一种药物的国际金标准(循证医学的A类和B类证据,为高质量的证据)。然而,用中药进行以上的研究比较困难,原因在于中药有效成分不明,难以排除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难以研究其作用机制,更难以进行时量关系的定量观察。现代循证医学方法的前提条件要求各样本组要齐同,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处方中各病人的用药组成和剂量不同,同一病人在不同时间用药也有所不同。中医的诊断和现代医学诊断有交叉但有所区别,无法保证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的有效性。

但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中药产品已经走在这条路上。像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制剂,在美国已经开始进行临床试验,以期能得到比较客观的临床疗效数据,为真正获得认可和应用铺平道路。

调查报告之三

一位中药学专家:

中药的研发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用一位老中医的话来形容,叫做“上实下虚,内寒外热,避实就虚,避难就易”。

上实下虚――国家政策的确对中医药的发展很重视,但是具体的执行和实施并没有得到落实。

内寒外热――中药现代化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热衷的人似乎很多,但其实,真正静下心去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没有几个。

避实就虚,避难就易――当前的科研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一些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却因研究难度大、风险大、不易出成果而少人问津。

第三道坎:研究态度和研究方向

需要扎实做事的作风,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正如饶毅教授所说,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然而,事实正如前述,从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用发掘传统药的线索开发新药,成功概率甚微,效率远低于中。“扎实做事”分离纯化中药的效果最终难逃徒劳无功。

其实,我国的中药,有关药理作用的研究文章何其多,终因疗效不确切或缺乏超越现存药的特点而不能成为候选主流药物,其地位多已有定论。这就好比在一个开采完毕的矿山上再找矿藏,成功率可想而知。世界研究的主流现已转向由分子生物学手段从体内的调节分子发展新药,近十年来已取得过去难以想象的成功。既然现代医学的整合理论能多、快、好、省地开发新药,而中医药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就不能拿来指导开发新药?抛弃中医自身的理论核心,而继续走已证明是非常崎岖的成功可能性接近零的过时的所谓新药开发之路,是否可行?

扎实做事就应该平下心来,细心研究中医原著,吸取其治病的精华,找准研究的突破口,才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调查报告之四

小K(中医硕士):

我要为中药喊冤!中药今天面临的尴尬局面,不全是中药本身的错。

是药三分毒,中药、西药都如此。很多时候,中药引起的一些不良事件,并不是因为中药本身的问题,而在于人们并没有正确地理解中药,没有在中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脱离了中医来用中药,造成的后果却由中药来背黑锅,这不够公平。

第四道坎:中药的使用

小K的话道出了部分事实。他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我国的中医药思想难以为世界许多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日本的汉方药就曾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有188名病人因服用汉方药“小柴胡汤颗粒”而出现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小柴胡汤一下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妖魔”,生产汉方药小柴胡汤的企业津村顺天堂也因此破产。

作为经典名方的小柴胡汤,被广泛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在中国历史上应用了上千年,未有显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缘何到了日本人手里,会惹下如此大祸?原来,日本人并没有根据中医的理论辨证论治、对具体病人灵活调整用药,而是把小柴胡汤当西药来使用,规定其合法剂量、剂型,并且一成不变地用在病人身上,从而酿成了悲剧。

另一方面,药物的毒性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因果关系明显,很容易发现,及时停药可完全恢复;而慢性毒性有很长的潜伏期,用药的因果关系很难被觉察。慢性毒性的危险性更高,一旦发现,往往难以恢复。

有人认为中药无毒、无不良反应,不恰当地使用中药。比如国外有人曾一度应用龙胆泻肝汤来减肥;在比利时短期内引起太多的肾功能衰竭病例,人们才认识到马兜铃酸的肾毒性,被称为“比利时”肾病。

龙胆泻肝汤的悲剧和小柴胡汤在日本的沉痛教训,恰恰给时下流行的一些思想――认为中药无毒无不良反应,以及提倡“废医存药”、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中药西药化”的观点,敲响一记警钟: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进一步说,中药和所有的现代药一样,其与三致(致突变、致癌和致畸胎)的关系,亟待进一步阐明。而目前的现状是,真正有三致作用和肯定无三致的药物并不多,大多数关系尚未明确。离开了中医思想指导来使用中药,背离了中药应用的精髓,难以让中药真正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健康。

传统道路与现代道路,犹如中药发展的左右腿,偏废其一,中药都不能在未来道路上走得稳健。日本汉方药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启迪我们,中药要“走出去”,需要现代化的手段助其一臂之力,但同时,要让它真正地发挥中医药的精髓,恰如其分地发挥治疗疾病之功,真正造福世人,还需要传统中医思想作为根本。

只有跨过这些坎儿,中药才能更好地发展,走出国门以造福更多的人。

结语

这一次寻找下一个青蒿素之旅,我们并没有找到预期中的答案。

那么,下一个青蒿素,绝后了吗?

当然不。

尽管中药的发展在今天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优势是不可抹杀的。事实上,在现代西医占统治地位的今天,每一种传统医药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碰撞,遇到困难。这是必然。

篇10

民营企业是指民间私人投资、经营、享受投资收益并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目前中国正处于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重重挑战。转型是针对生产关系而言的,是指要转变现有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不仅包括所有制结构、也包括管理方法等等;而升级是针对生产力而言,升级一般指产业升级,是指产业要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的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的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升级。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因此转型与升级是紧密相关的、相辅相成,二者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民营企业的现状以及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截至2012年9月,中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已突破千万家,达到1059.8万家,它们作为吸收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一支主力军,贡献了全国70%以上的利税、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85%以上的就业机会。自1980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的经济产值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但是如今,民营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市场,遭遇了外向型市场依赖,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30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自我提升”阶段。因为在30年民营企业告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民营企业存在着寿命短的致命弱点。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说顶峰阶段一般只有几年,在几年的顶峰阶段之后便逐渐陷入了倒闭、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一个个的民营企业辉煌的崛起,又默默的倒下,例如山东潍坊的秦池酒厂。1990年3月山东秦池酒厂还只是诞生于山东临朐县城的一个小小的酒厂,1993年秦池酒厂进军沈阳,通过广告密集投放、请百姓免费品尝、请专家对秦池酒进行鉴定等营销手段迅速在沈阳蹿红,被百姓所熟知。1995年、1996年秦池酒厂分别以6660万、2.18亿元的天价竞标央视的黄金时段的广告,成为名噪一时的“标王”,年产值也成功的翻了几十、几百倍,当人们静下心来的时候便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县级城市的酒厂如何能够生产出如此高的产值。于是在1996年,在各种流言之下,北京《经济参考报》的几位记者便对秦池酒厂进行了实地暗访,同时也便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勾兑酒”“假酒”。从此秦池酒便开始一蹶不振,日渐没落。1998年,秦池酒厂整体出售,“秦池”商标也被法院进行拍卖,秦池酒厂就如同肥皂泡沫一样在人们视野中破灭。“短寿命”的中国民营企业还有很多,如郑州亚细亚集团、广东太阳神集团、珠海巨人集团、沈阳飞龙集团、广东中山爱多集团、山东三株集团。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近30年,中国民营企业的经济还未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一些外企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大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因此在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在企业管理理念、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升级,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完成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

1、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观念被动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数量在日渐增多,民营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管理层次比较低的问题。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说仍然是在防止产品或者生产制造的初级阶段。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没有优势,并且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处于小富即安的心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观念滞后。

2、民营企业缺乏转型升级的能力和决策人才

对于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路径有很多种选择,比如:改造提升、企业上市、企业兼并重组、改革创新等等。不同的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阶段所使用的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也不一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管理层次比较低,企业人才储备不足,因此企业对自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评估不准确,无法对企业转型升级路径进行正确选择。

3、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差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转型升级都意味着是一个二次创业的过程,转型升级要以为这投入较大的资金量,较多的精力,因此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另外转型升级后民营企业需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这对于大部分的存在小富即安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一旦对市场走向、宏观环境把握不准,便可能会前功尽弃,这是造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差又一个重要原因。

4、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融资困难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正确的市场、宏观环境定位,准确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不敢贸然贷款给民营企业,这导致了很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观念现金,但是苦于融资困难,从而放弃转型升级。

三、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1、国家政策支持

为了帮助大部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应该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政府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推动力,增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主动性。

一是,为民营企业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推动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是有大量的优秀的人才储备。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培养、储备和造就大量的适合本企业长期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转型升级积蓄力量。

二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融资环境。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资金往往成为了发展的瓶颈。因此要鼓励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政府首先应该发展和完善融资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要从政策上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民营企业贷款的政策支持。另外,要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挖掘更多的市场融资渠道。

2、加快调整,积极实现产品产业结构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对于西方的企业来说,他们的经营理念是为了一种使命、一个总体的目标和一个整体的产业。例如美国的宝洁公司,宝洁公司的产品从织物及家居护理到美发美容、健康护理、婴儿及家庭护理、食品及饮料,产品种类,品牌约300多个,产品行业包括从香皂、护发素、牙膏、漱口水、柔软剂、洗发精、洗涤剂,到咖啡、烘焙油、橙汁、土豆片、蛋糕粉到卫生纸、卫生棉、化妆纸、胃药,感冒药、横跨了清洁用品、食品、纸制品、药品等多种行业,而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只是为了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将这种产品做强做大,等到这个产品彻底完结之后再去寻找另一种产品。中国的民营企业在产品的整体产业运营方面存在着一种狭隘性,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近视眼”、目光短浅,造成了对整个产业的前景估计不足,忽略了企业在整个行业的长远战略。另外民营企业忽略整体战略,仅仅采用单一产品的竞争,在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首先应该采用组合产品的竞争方式。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大多数只是属于低层次的“产品竞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产品的战略升级,实现长远发展,首先就要努力摆脱低层次的“产品竞争”,逐步上升到高层次的“产业竞争”,这样我国的民营企业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

产业内创新升级。立足于原有传统行业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高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努力从附加值低的产品与服务向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服务、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提高企业效益。企业立足于已有资源,通过创新实现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企业产品的升级,从而提高企业利润。

产业间创新升级。我国的传统企业除了努力发展自身产业链外,还可以考虑进军一些高科技的新兴领域,例如海洋产品的研发、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日渐崛起的电子科技信息产业、具备长远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等,从而另辟新的市场。新兴行业相对传统行业来说,需要前期投入的资金多,在经营的企业数量少、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少,但是具有产业竞争小、前景较长远的优势。对于很多的传统的民营企业来说,传统产业面临竞争比较激烈、逐渐形成了高成本、低利润的发展瓶颈下,对于具备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来说进军新兴行业新型的科技领域,这无疑是企业摆脱危机,占领新市场领域和获取利润空间的长远选择。但是这种战略并不适用于全部所有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选择这种转型升级路径时,还需要考察自身企业的已有资源、以及新型的行业与原专长行业的联系和其他企业进入的数目等因素,应当基于企业自身的已有资源和实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条件,理性实施多元化战略。

3、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营企业长期储备的对于自身企业有用的优秀人才,自主创新就是将优秀人才的智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指的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的知识、新技术以及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对于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大部分开始是通过“小农经济”的模式进行经营,产品单一,技术简单,因此对于这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要想在国际经济的大背景下生存下去必须要进行科技创新。二是供应链创新。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继续发挥路桥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这一优势,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减少经营成本。三是营销创新。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产品,并通过销售手段把产品提供给需要的客户被称作营销。在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国家,营销不应该一成不变。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在消费品行业、B2B行业(business to business industries)和服务业,营销方式也是不同的。而在同样的行业里,不同的企业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营销方式。我国的民营企业要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家曦,李华燊.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8).

[2]陈江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南大学硕士论文集,2012.

[3]王海兵.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J].山东大学硕士论文集,2012.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