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7: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评高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评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评教能够建立起“教”与“学”信息沟通的桥梁,是整个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一环。
1在民办高校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必要性
(1)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教学效果最有权力的评价者。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彰显了民办高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评教的结果,认识到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教学质量作为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学生评教既是其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必要环节,又是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加强教学管理,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作相应的调整,全方位监控教师教W过程,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民办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1)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完善。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保证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基础,目前许多民办高校评教指标设计不合理,有些学校则干脆直接照搬其他学校的评教指标,有些则仅有抽象笼统的一级指标,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有若干二级指标内容,学生在评教时往往难以把握好。此外,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注意考虑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实际情况,照顾学科特点。不同学科、不同科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有很大差别,不能用同一个指标体系衡量。
(2)师生对学生评教认识不足。评教指标设计者多为学校管理人员,不能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对评教活动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评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足,就势必影响评教结果的公正性。多数学生会认为评教与自己无关,且担心遭到被评教师的“报复”,违心地给予其优良评价或为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同时,学生对评教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往往会导致在评教时加入个人情感因素,以教师对自己要求是否严格,课堂是否经常点名作为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这样平时教学能力强、要求严格的老师,反而成了满意率较低的;个别不怎么负责但与同学们关系处得好的却得了高分,学生评教结果失真。
(3)青年教师较多资深教师较少,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自恃自己教学水平较高,对学生评教结果表示不屑或不重视,在以后教学中依旧“我行我素”。部分青年教师为了在学生评教时能取得较高的分数,放宽对学生的要求,甚至变相地讨好学生,这些均不利于学生评教的有效开展。
(4)学校对评教活动安排不合理。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评教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这样虽然可以使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各个方面更加了解,但整个学期中缺乏有意义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问题和意义无法及时传达给教师。
3对于改进民办学生评教的对策
(1)优化评教指标体系,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学生评教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首要条件,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且要照顾不同专业、不同课目类别之间的差异,避免一表多课,设置有针对性的评教指标。 学生、教师、专家、学校管理部门均可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评教指标的设计中,以求评教指标的设计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师生座谈会和专家研讨会,充分听取师生的建议和要求,把所有建议和意见进行整合后,再组织教育评价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在尽量简化的前提下,务必使制订出的评教指标能涵盖教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体现学校的特色。
目前高校学生评教主要采取量化的评价方式,即学生评教调查表,应增加定性评价,如可在调查表末增加主观性问题,或者在学期中增加教师同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比如英国华威大学在各系间设有师生联络会,由学生领导,每年召开会议4次,会上学生可以就教、学等问题开展讨论,形成意见,并每年学院提交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评教不应作为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应同专家评教、同行互评、领导评估相结合。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最佳评价者,故对教师评价仍要以学生评教为主,其他评教方法作为辅助,以求全面客观地对教师工作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2)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评教观,准确把握其本质,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的需要,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学校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安排专门教师对评教目的、意义及评教指标等内容进行解读,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提高广大师生对学生评教工作的认识。于教师而言,要让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教学效果最有权力的评价者,教师要胸怀热情、积极主动地配合学生评教活动,通过评教的结果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身教学作以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这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于学生而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生评教是其可以依法行使的一项权力而非应尽的义务,是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而非没有关系的,且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一项于教师于学生自己均有益的双赢活动,学生作为评教主体,要清楚意识到自己主人翁的身份,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
(3)学校合理安排评教时间,妥善处理评教结果。学校要对评教时间合理安排,评教时间可安排在期中考试后期末考试之前进行,但评价结果可于下个学期伊始公布给教师。这样,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各方面了解比较全面,又不必担心期末考试时因为给某位老师的客观评价分数而导致挂科。此外,评教时间尽量不要安排在课上或课间进行,以防学生可能为完成任务匆忙了事,无法公平、公正地对被评教师的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影响学生评教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此外,学校要对学生评教的结果严肃处理,实行一定范围内的保密以保护教师的隐私权,把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监督他们进行改进。对于学生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应安排专家进行听课、会诊,帮助他们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妥当处理学生评教结果,让学生评教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评教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过度的行政奖罚会适得其反,且不可以一次学生评教的结果好坏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谭花容.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6.
(1)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前者是指尚未实现教育普及时要达到的目标,后者则指已经实现了教育普及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现实情况看,教育公平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2)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3个层面。起点公平指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均等;过程公平指在任何同一层次的教育中,向任何受教育者所提供的教育条件在形式上(学校类型)、数量(学习年限)、内容(学校课程)、质量(教学与师资质量)等方面是相同的;结果公平是指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平等。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对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受教育者采取补偿性的教育措施,以补偿其因不利地位所造成的损害。在实现教育公平的3个层面过程中,教育财政的供给与分配在现代教育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是教育实质平等的基础。
2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
2.1高等教育起点不公平
高等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义务教育的相应发展之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998-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7.6%。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最为狭窄的瓶颈。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公平直接影响其结果的不公平。
2.2免费制度下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高等教育免费或收费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立学校应当免费的观点,其主要依据是认为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穷人会因为收费而有可能被排斥在教育之外,这是不公平的。但也有研究认为,免费的高等教育等于用公共资金补贴高收入人群。免费的高等教育是让穷人支付富人上大学的费用。不取消高校免费入学制度,实际上就是坚持把穷人的收入作有利于富人的二次再分配,免费高等教育既不能保证有效又不能保证平等。因此,应该对更具有私人产品特征的教育类型收取较高的学费,而对具有较多公共产品特征的教育类型收取较低学费。
2.3收费制度下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在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条件下,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在选择高校与专业时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这不仅对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选择的均等性产生了影响,也使得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在高等教育公费资助的分配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提高高等教育学费造成越来越多贫困生的事实,已成为社会质疑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4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根源
无论是免费的高等教育,还是收费的高等教育,都存在教育不公平问题。究其原因,是高等教育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一基本矛盾造成的。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直接导致居民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支付能力和有效需求的巨大差距。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公平,教育的不公平就无法消除。有学者指出,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即使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也不能消灭机会不均等的经济根源,因为免费学校决不意味着学生的教育成本对任何经济水平的家庭都同样重要。
3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
3.1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在于结果的不公平,而且在于高等教育的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只有高等教育实现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
首先,改变高中教育状况。目前高中主要设在城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较少,而且城市生均经费比农村高出很多。有些地方已在尝试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教育格局,如统一城市、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并给予农村教师额外的补贴;有的地方通过实行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教育待遇,这些经验值得重视和推广。
其次,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针对高考配额制度产生倾斜的分数线,要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克服各地区之间录取分数的差异,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保证招生过程和环节的公正性。
3.2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到公平教育
鉴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对其实现教育公平的方式或途径也应有所不同。高等教育中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贫困生的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通过经济的平衡发展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短期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依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给予适度财政资助;另一个是疏通贫困生贷款渠道,用提前支取高等教育预期收入的一部分支付现在的高等教育成本。
3.3加强政府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
继续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严格规范高等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等各种形式的乱收费现象。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学院、独立学院、异地办学和专升本等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落实责任,禁止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度的建设。
3.4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
从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出发,收费的高等教育比免费的高等教育更能体现教育公平,并且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应与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支付能力相匹配。在中国高等教育总收益中,75%为受教育者的私人收益。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提供了私人效用,其私人产品属性较强。一直以来,相关主管部门对各高校的收费标准实行严格的上限控制。目前学费的最高标准是生均全部教育成本的25%,这种比例关系是相当不合理的。考虑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即使不能严格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分摊教育成本,但目前的收费标准仍然显得过低。目前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已经超出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支付能力,因此,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就必须从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入手,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其具体途径有开展严格的成本核算、建设节约型校园等
3.5教育券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可选途径
教育券又称为教育凭证,是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是政府将用于教育的公共经费以凭证的形式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而不直接划拨给学校,学生或家长可用此支付所选学校的学费和相关教育费用的一种支付形式。实施教育券制度,打破了原有的国家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使得教育经费与学习者个体(学生)直接相关联,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各个层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
应当明确,教育券是用来资助教育事业的,然而它的作用远远不只是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因为对受教育者而言,教育券为其完成基本的学业提供了保证,教育券使受教育者可以自由选择他认为满意的学校成为可能;对学校而言,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以凭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教育券,增加创新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教育事业而言,教育券流通中产生的竞争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原则,有利于探究教育活动自身的规律和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券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脉络:一种就是弗里德曼主张的市场机制路线(无排富性路线),通过教育券的发放进行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竞争,开拓教育竞争市场,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的发展;另一种就是政策机制路线(排富性路线),通过教育决策部门制定公共政策进行有效控制,帮助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上述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二者存在的前提条件不同,前者强调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强调以市场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这是以充足的教育财力为保证的,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较高层次为前提的,它是教育资源配置的较高层次;而后者关注低收入家庭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是以保证社会公平为前提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教育券是将教育的社会公平和教育的效率公平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新创举。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国情的背景下,应该实施以排富性为主的教育券计划;应在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教育竞争,提高教育效率。教育券首先要关注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
参考文献
[1]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M].长春:吉林大学,2005.
[2]苏晓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分析[J].软科学,2006,20(1):108-112.
[3]韩飞舟.高等教育学费与教育公平[J].江苏高教,2006,23(1):46-48.
[4]查里友,丁守海.对我国高等教育外部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1):41-45.
[5]梁德智.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8-82.
二、情感信息的准确传达
与其他的表现形式相比较,图形语言相对而言表现的更准确。设计师通过视觉形式与新鲜的首发,将图形语言传达出来,促使图形语言传达出更易接受的与识别的信息内容。在视觉效果方面,图形语言为人类图像的所应提供了可能,将意象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图形语言,人们更能够触摸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神以及无意的事物。可以说,在图形语言表达方面,其感情能够转化为对应的物象,并将其寄予图形中。促使受众更好地理解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公益信息。
三、平面广告中的情感
设计师在设计平面公益广告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表达情感。情感是设计的生面。如果设计的图形没有感情,平面设计将会显得苍白无力。平面广告中的图形设计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设计师将人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设计的作品中,进而感染大众。公益广告中情感更具有感染力。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更有益于公益信息的传播。
(一)关怀与友善
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就包括了关怀与友善。在平面公益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从这点出发,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融入到图形的设计中,利用图形将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引起大众的共鸣。尤其是希望工程之类的活动,关怀与友善表现出更浓厚的氛围。例如,奉献爱心的公益广告,可以将大家的爱心集结起来,使爱心像大海一样宽广透明。在这类平面公益广告中,图形设计传递着真情。
(二)温情与愉悦
在社会脚步不断进程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充满着各种无形的压力,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放松与调解。平面公益广告在以情动人的同时,还要注意情感的调节,其不能总以悲情示人,给人一种压抑与沉闷的感觉[3]。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活泼的手法,让图形充满愉悦,使人们感受到快乐与放松。这类公益广告多应用于节日的宣传中,提醒人们勿忘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母亲节、龙舟赛、劳动节等,将喜悦的情绪融入到其中,促使人们加强情感沟通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
(三)怀念与悲伤
在人类丰富的感彩中,怀念与悲伤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情感的种类中,悲情与怀念在其中占据重要的部分。人们在生活中同样经历着悲情、伤感与怀念。在平面公益广告中应当使用合适的图形来抒发人们的这种情感。在一些关怀童年健康成长与爱心捐助的公益广告中,悲情与关怀是作品不可取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设计师的真情流露。例如,抗震救灾的公益广告中运用“爱”、“心形”、“手握手”、“蜡烛”等图形表现关爱、团结与力量、祈福。
(四)真、善、美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真善美的原则。美与真、善并不能划为等号,但是真与善是美的基础。在研究审美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善指的是思想性、美指的是艺术性、真指的是真实。设计师在设计平面公益广告的过程中,真善美都是其感情的真实流露。平面公益广告图形情感空间里的这一点较为重要。唯有真、善、美才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
四、平面公益广告图形语言情感表现的形式
图形语言在情感表现方面具有多种多样性,每一位设计人员在情感的表达方面并不相同。表现手法的不同,其效果也就不会相同。但是从总体而言,平面公益广告的图形语言情感表达主要有这么几类。
(一)具体的表现形式在社会大众欣赏一幅平面公益广告的过程中,所获得直观感受与视觉效果就是平面公益广告所具有的具体表现形式。设计师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将真实世界展示给大众,进而让受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设计师设计该部作品是的心态产生共鸣,形成清楚的思维刺激。社会大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在其中产生一种强烈的美与丑的对比,进而产生一种只管刺激与喜好的感性反应。由此可见,具体的图像表现形式具有情感宣泄与情感传染的作用。无论是在环保海报中还是在反战类的海报中,设计师都是通过社会大众较为常见的灰暗、明朗的图像将其中的思想具体的表现出来。民众在观看这样一幅平面公益广告的过程中内心就会被震撼。例如,众所周知的陈放海报。这幅海报是平面公益广告图形最好的说明。受众不仅能够感受到战争应受到谴责,还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准确的情感传递。设计师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情感通过图形具体的表现出来,进而在大众中之间相互传递,并与之产生一定的共鸣。例如,在奉献爱心的公益广告中,将爱心手势集结起来,形成一定的图形符号,在民众之间快速传递。
(二)抽象的表现形式通常而言,从视觉设计的角度上而言,形与意属于一种“同构关系”,有形就会传递出意,有意必然就会产生形[4]。因此,在平面广告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形与意是通体异位的表现。设计师通过图形语言表现出一种视觉意象,受众通过这种意象就能够产生想象与联想。由此可见,在平面公益广告中,设计师已经习惯的将大量的图形语言运用于其中。在设计平面工艺广告的过程中,对点线面进行组合、变换,促使平面广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层次感。通过平面广告具有的层次感,给予人们一种视觉冲击,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设计师在设计平面广告的过程中,运用鲜明的图形语言特色将需要传达给民众的信息传达给不同的受众,使之产生一定的共鸣。例如,在设计环境保护的海报中,设计师利用各层次之间的矛盾,将点线面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将其各种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受众所获得的视觉刺激转化为心理与情感的刺激,进而引发民众的想象。
199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从法律上明确了高校的法人资格,从而使高校成为具有自我发展与自我管理权的主体,同时办学自的赋予为高校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理论实践的可能。21世纪初,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逐渐重视教育评价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从“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的发展也逐渐实现了由外延性发展向内涵性发展的转变。近年来,教育评价所承载的功能日益凸现,针对高校层面的自我评价已成为有效管理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手段。作为与高校他人评价相对应的评价类型,高校自我评价具体指以高校自主为基点,按照高校认可的评价标准,在其范围内开展定期的评价活动,即评价主体依照评价原理,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自觉主动进行评价。当前高等学校自我评价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对评价目标定位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衡量的功能;对评价机制的改进完善及发挥评价队伍的激励功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自我诊断功能;评价效果上的主客观双重反馈功能。这些功能实现途径的渐次拓展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
一、高校自我评价的基本功能
合理的自我评价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策略,而不合理的自我评价则会误导以至扭曲高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影响高校的自我认同与良性发展。高校自我评价的基本功能为:
(一)对评价目标定位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衡量的功能。学校定位对学校办学行为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办学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及时纠正办学实践中的失误。高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偏离发展目标的错误做法,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找问题根源,定解决方案,及时改正工作方法和调整教育目标。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新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所以透过教育传承的脉络,应该清晰地认识到高校自我评价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的必要性,唯如此,自我评价才能发挥出对评价目标定位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衡量的功能。
(二)对评价机制的改进完善及发挥评价队伍的激励功能。高校应科学地完善自我评价机制,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为框架,培养出一支规范操作,善于发挥激励功能的自我评价队伍,可以说机制完善是基础,评价队伍建设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原因并支配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对维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内在激励则是以认同感为基础的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这种激励能满足学生的声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和发展需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评价的激励功能,有一支经常性采用赞赏性评价、富有自信的评价、富有使命感的评价队伍至关重要。
(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自我诊断功能。教育诊断指通过评价对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症状及原因做出科学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实践中不仅要科学地判断出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症状及原因,而且要及时改进并完善相应的对策,从而对整体的目标定位,各项工作的实现程度做出明确诊断。桑代克在1904年就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凡是存在的都存在于数量之上,凡有数量的都可测量……与此同时,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运用实验设计的方法以及客观资料的方法也占据了主导地位。环顾整个教育诊断流程,教育者应从学生那里收集与学习诸方面有关的资料,凭借自己的专业学识和经验,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最后对症下药。其实,诊断与治疗的本质是客观评价与有效指导,二者犹如车之双轮,必须紧密结合,方能发挥期待的作用。
(四)评价效果上的主客观双重反馈功能。评价效果有赖于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反馈。所谓反馈功能指对诊断结果的处理应用,即通过对自我评价结果、信息的反馈,利用、指导高校各项工作,及时获得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相关信息,从而使我们客观准确地把握高校工作和教师工作状况,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工作和教师工作中的优势与弱项,便于高校和教师经常调节工作目标,及时改进完善工作环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一个完整的反馈过程应包含预测目标、反馈信息和调节矫正三个要素。仅仅收到了教学信息并非完整的反馈,反馈的核心在于利用信息进行调节以改善教学质量。
二、高校自我评价功能的实现途径
高等学校自我评价功能的实现具体体现在高校自我评价目标的准确定位、评价机制和队伍的完善、定性定量上的自我诊断、评价效果上的主客观双重反馈等诸多方面。
(一)高校自我评价目标的准确定位。每所高校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准确而合理的学校定位,一个学校的定位准确与否,关乎学校办学的成败得失。高校自我评价的目标定位首先应做到以国家社会需要为前提。不同类型高校尤其是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构建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适应国家社会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履行高校职能中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和服务方向,并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般来说,研究型高校以培养通识型、综合型、研究型人才为主;教学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为主;教学型高校培养的则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不尽相同,但人才素质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好通才教育、专业教育和能力教育三者的关系,即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专业教育为核心,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二)评价机制的完善及评价队伍激励功能的发挥。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是搞好自我教学评价的保障。首先完善评价机制及建立评价队伍,才能切实激发师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营造一种自我评价的文化氛围。高校应在分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教学评价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全校的评价事宜,并在各院系设置协助专家委员会的相应评价机构,对各院系、各教学实验室等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其次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和方法。评价指标是实施评价的依据,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有效性,科学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动态且具有前瞻性。校内教学质量评价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全校性评价主要是以院系评估为基础,院系自行推荐评价为优、良的教师参加全校评价;而抽查式评价的操作程序是教学评价专家常设委员会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抽查某门课程任课教师参加全校评价。最后评价结果或结论应向全校公布,对于评价为优秀的单位、部门,宜加以褒扬和奖励。对评价不合格者则予以批评和限期改正。
一、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挑战
在我国加入WTO之前,保险条款和费率基本是由保险监管机构统一制定的,并有严格的监管措施,加之当时保险市场的竞争主体不多,竞争不甚激烈,各家公司正常经营一般都有较丰厚的利润。我国加入WTO之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保险监管机构逐步取消了统一制定条款和费率的做法,改由各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自主地制定各种条款和拟定费率,实行费率市场化,这一改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费率市场化后,由于价值规律开始发生作用,以及目前各公司间的竞争主要仍在价格方面,长期形成的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惯性影响,目前,中国大陆保险市场上的各险种费率普遍快速走低,很多险种的费率已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服务水平,赢得市场,各家公司都相继扩展了保险服务领域,加大了服务的投入;由于竞争,从中介组织取得业务的价格不断攀升,居高不下;在竞争中,一些基层公司为了完成保费任务,暗箱操作,违规退费,乱支、多支手续费等等。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保险费率走低;另一方面承保费用提高,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经营利润率,使获利空间变窄了。
保险公司获利的另一渠道是资金运用收益。国际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曾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其收益率较之以往有所下降。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尚在构筑中,投资风险大,以及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专业人材缺乏等原因,政府对保险业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一直持谨慎态度。目前,保险投资渠道依然偏少,受股市低迷的影响,2003年以来,投资回报率也有所降低。
在机动车险改革之初,曾有人撰文称“保险业的暴利时代将结束”,对是否曾有暴利另当别论,但可以说财产险较高的利润率已是昨日黄花,不论经营者多么的不情愿,现今,产险已处于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时期。如果说过去粗放经营管理尚有利可赚的话,现在,非精细的经营管理则可能无利润或亏损。
二、现阶段如何提高盈利水平的思考
(一)加快业务发展速度,争取好的规模效益
在承保利润率降低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要取得相同量的利润,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更多的保费收人支持。要争取多盈利,唯有加快业务发展步伐,不断地扩大业务规模。当前,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惠及13亿人民小康社会的实践,要求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险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保险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这对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做大做强保险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加快业务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保险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经营风险必须能控制住风险。所以,保险业必须正确处理保费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没有保费数量的增长,谈不上发展,但保费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与效益,就会步人贫困化增长的歧途,使保险业的经营处于困难的境地,最终制约业务的发展。业务上规模,必须建立在有效益的基础上,在利润率低的情况下,业务规模上去了,还是可以争取到好的经营成果的。
(二)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
当前,财产险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是竞争激烈,而引发激烈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险种竞争过于集中,尽管财产险险种种类不少,但竞争主要还是围绕着企财、机动车、货运险展开的。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短期健康险等险种,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业务量不大,发展速度缓慢,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在这些险种的发展上下大气力,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适销的新险种就会形成一个市场,保险业应加快实施产品开发战略,一方面修改那些不太适销的老产品,使之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制新的保险产品投放市场,扩大保险市场容量。一般来讲,新产品上市后一段时间内,竞争不太激烈,其费率与保额的匹配优于老产品,盈利空间相对较大。再者,其发展空间大,容易形成规模,增加业务总量。
(三)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卖出的是保单,经营的是风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稳健经营,是争取好的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首先,要认真开展以核保、核赔为中心的全面业务内控管理,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核保,要将那些不可保风险坚决剔出;认真核赔,在充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减少骗赔、诈赔案件,挤干赔案中不应有的“水份”,合理降低赔付率。其次,要加强再保险工作,根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和公司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细化各险种的自留额标准,将超出自留额标准的大的承保项目和高风险业务适时分保出去。通过分保,既扩大了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分散了经营风险。第三,要重视开展防灾防损工作,要整合必要的资源(人力、财力),支持承保单位开展防灾防损活动,要积极参与社会的安全教育,主动配合承保单位进行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尽力减少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率,在取得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降低赔付率,减少赔款支出。第四,要加强承保业务的风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险种结构,对有效益的险种,大力发展,扩大规模;对赔付率高的险种,要及时查找原因,调整对策,降低赔付率;对那些难于获利,又一时扭亏无望的险种,要尽快淡出市场,待条件成熟时,再伺机发展。
(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合理降低成本费用
在经营活动中创利,除了大力发展业务,降低赔付率外,还应合理地降低成本费用。合理降低成本费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开源,即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人均保费数量,使成本费用率相应下降;二是节流,即合理减少费用开支,降低费用率,二者都不可偏废。从节流的方面考虑,要降低成本费用,首先,在思想上要教育全体员工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整个经营活动中,要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要加强各级公司的成本预算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稽核监督。对降低成本成绩突出的分支机构和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本费用失控,严重超标的分支机构和相关人员给予批评和相应的经济处罚。
(五)扩大资金运用总量,尽力提高回报率
一、前言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直接反映行车舒适程度。文章就高速公路出现的波浪、碾压车辙、坑凹、接缝台阶、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二、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
路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很多,单是路面平整度,就与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段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
1.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已铺筑路面出现坑凹
⑴路基填料控制不好,如果采用高液限粘土或建筑垃圾作为填料,最终将不同程度的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
⑵半挖半填路基的接合部处理不当、不能按规范要求挖台阶施工,将造成路基于填料接缝接合部产生裂缝和沉降;
⑶路基压实机具不足,使路基土壤的密实度偏低,土体透水性增强,造成水分集聚和侵蚀路基,使路基土软化而产生不均匀沉降;
⑷特殊地基路段、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软基路段的防护、排水系统不完善,会造成湿陷性黄土的不均匀沉陷,水流不畅,引起路基变形,产生沉降。
2.桥梁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严重影响着路面整体平整度,引起跳车的原因有:
⑴桥梁、涵洞的台背回填,由于作业面狭小,机械压实不容易到位,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
⑵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大,造成沉降;
⑶在桥梁、涵洞与路基结合处,常会产生细小缩裂缝,雨水渗入后,使路基产生病害,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陷;
⑷桥梁伸缩缝在选型和施工时考虑不周和处理不当,产生跳车现象。
3.路面摊铺机械及施工工艺对平整度的影响很大
⑴摊铺机械性能好坏,决定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
⑵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也影响着路面平整度。
⑶摊铺机操作不正确,最容易造成路面出现波浪、搓板。当摊铺机操作手不熟练时,容易导致摊铺机曲线前进、运料车在倒料时撞击摊铺机、摊铺机不连续行走或在行走过程中熨平板高低浮动等不规范作业,都会使路面形成波动或搓板,从而影响路面平整度。
4.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影响路面平整度
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如:油石比过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过小,路面会出现松散;
⑵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如: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
5.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都关系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
⑴压路机型号的选择上,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
⑵碾压温度的控制上,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
⑶碾压速度的调整上,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⑷碾压路线的行走上,碾压行进路线不当,不注意错轮碾压,每次在同一横断面处折返,会引起路面不平;
⑸碾压次数的确定上,碾压遍数不够,即压实不足,通车后形成车辙;碾压遍数太多,由于短时间集中重复碾压,会造成已成型路面的推移。三、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层平整度的措施
1.认真处理原地面
填筑路堤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当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1.0m时,应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若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殖土,则须用挖掘机或人工将基表层土清除换填,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不小于30cm为宜,并予以分层压实。如发现草炭层、鼠洞、裂缝,应更换符合条件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路堤通过耕地时,路堤筑填施工前必须预先填平压实。
2.控制路堤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控制最佳含水量,保证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最佳压实度。如果土质含水量特别大,通过翻晒来达到最佳含水量。
3.填土路基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4.特殊地基处理
⑴对于路基高度不高,软土层地段等,采用砂垫层、置换填土、反压护道、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以增强路基;
⑵对于排水地基,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砂垫层法、袋装沙井法、砂桩、塑料板排水法及置换填土来处理;
⑶对于软土地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比较复杂的地基情况,采用垫隔土工布、碎石桩、加固土桩及强夯的办法处理;
⑷对于软土路堤的处理,采用垫隔覆盖土工布、增设土工格室、土工格栅等办法。
5.完善排水设施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使用沟渠、管道等将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和下渗。
6.避免桥头、涵洞两端及伸缩缝处跳车
⑴地基加固处理,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差异沉降变形,可采用插塑料板等方法对地基进行排水加固,另外还可根据填方路提的压力计算,采用粉喷桩等进行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可采用强夯等办法进行加固;
⑵桥头设计过渡段,即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或设置搭板,可以使在柔性结构路段产生的较大沉降通过过渡段至桥涵结构物上,避免跳车;
⑶台背填料可选择当地的石渣、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的相接部位,尽量选用内摩差角大的填料进行填筑;
⑷在靠近构造物背后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可在桥台与填方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
7.控制碾压
提高平整度碾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尽量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使表面尽快压实减少热量损失,初压易为1-2遍。复压,紧跟初压区,不得停顿,一般碾压区不超过60m.每台压路机应全幅碾压(1/3-1/2轮宽重叠),不少于6遍,在规定温度内直至压实到标准,要防止漏压或不同部位压实度的不均匀。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全幅碾压不少于2遍,消除轮印为止。终压温度,普通沥青不低于90℃,改性沥青不低于100℃。控制好碾压,才能保证平整度。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控制施工的各项环节,才能保证路面平整度,把整条公路做得内实外美,平整舒适。
在常规宣传报道中,确实做到全方位、多视角、大容量的反映新农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等情况;营造宣传氛围。策划拍摄了《杨章玉独辟蹊径养野猪》、《七旬老农稻田种出软黄金》、《走马农民承包荒山养野鸡》、《王家琪书写“点石成金”传奇》等,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需产业支撑进行了深入挖掘,启迪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统揽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取得长远成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坚实的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以打造文化大县为载体,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提升民族文化底蕴。摄制的《鹤峰山歌:掀起你的红盖头》、《歌舞展开铁炉新画卷》等节目较深层次地关注分布在乡镇村落里钟情于民族文化,挖掘民族历史,保护并传承优秀民族艺术的一批有志之士,通过反映他们深厚的民族感情来感动人、鼓舞人。
策划、编导的屏山村歌《屏山之歌》已入围中国合作经济学会(隶属农业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隶属文化部)主办的“让世界听到中国幸福乡村的声音·第二届全国村歌评选”。
企业的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
(二)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在企业经济运行中,谈到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而统计工作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的确,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对企业的正常运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假如没有统计工作所反映的数据,没有科学的统计预测,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企业管理就不能准确地找到制约企业正常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当前企业中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的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呈明显减弱趋势。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企业领导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认
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为统计工作随意、简单,会计工作十分重要,会计核算、收支记账把关严格,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如开滦集团公司,除总部设有专门统计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外,所属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现代企业的统计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实现企业经济运行、监督的重要手段。
1、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在大多数企业中,统计体制的状况是:各种统计业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部门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存在如下弊端:(1)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主管企业的信息资料,可能导致企业统计信息资料不一致;(2)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不利于企业摆正自身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不利于企业与本行业其他单位的竞争;(3)企业不能及时搜集、掌握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针对统计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或综合统计岗位并明确其职责。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各部门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交叉运行。一是将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2、构建统计信息网络,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
构建企业统计信息网络,科学地组织和管理企业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企业统计任务,充分发挥统计工作整体效率。同时不断加强统计分析与信息交流,对企业经济现象进行总体考察和综合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
3、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实现统计资料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统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需求与可行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2)规范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适应性原则;(5)客观性原则。
4、以科技
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为手段,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1.以免费开放为基础,改进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馆在免费向工作开放的时候,它就成为了为广大群众提供最基本的文化服务的场所。此时,在进服务品牌建设,则需要更加重视相关的基础。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发性为主,并且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服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方向,从而打牢品牌建设的基石。例如,在开展当前文化馆含有的相关业务时,更有针对性的对大众开展品牌服务,可以开展一些类似京剧或越剧社团、群众舞蹈、公共阅览室、主持人挑战赛、群众明星社团等极具群众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还可以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发散出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的品牌服务项目。但是无论是进行哪些品牌性的服务项目,都需要坚持品牌标准,牢牢抓住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品牌服务这一工作重心,用更为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更具制度性的培训方式,让公众感受到文化馆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从而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前来体验文化馆的基础服务。除此之外,文化馆要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还可以通过制作相关的工作手册、宣传书,免费发放给社会群众,从而对其服务品牌进行系统性的宣传。还可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基本品牌服务内容,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群众的文化需求加以保障,使得文化馆免费开放这一服务更具内涵也更加规范化和常态化。
文化馆作为当地的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辅导中心和研究中心,就是要通过文化艺术的手段来主导文化市场。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搞好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到群众活动的高标准,既要有活动的广泛性又要有活动的质量性,既是政府的好帮手,又是人们群众的好朋友。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自身定位,才能履行好文化教育职能,发挥好群众文化阵地的优势,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亲和力,使自身的社会形象不断提升。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不断拓展活动的覆盖面和老百姓的积极踊跃的参与面,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阵地建设,以叫得响的群众活动扩大文化馆的知名度。
2.加强特色服务建设,突出文化馆服务亮点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的确是为了服务于广大的社会公众。但也会出现一些盲目扩大其服务的涵盖范围而执着举办大型活动或文化节的情况。大型的活动虽然能够扩大文化馆的服务范围,但是却会使服务的对象变得模糊,服务主体也变得空泛,通常的结果表现为社会反响平淡,变成文化馆的自娱自乐,不能够使社会公众真正的参与和体验文化馆的服务。还有另外一些情况,个别工作者热衷于单干,举办一些仅仅满足了部分固定小团体或个体的小型文化服务活动,没有将个性化服务和大众化服务进行很好的区分。因而在文化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后,需要相关工作者正确处理好个与大众化服务之间的矛盾关系,将服务对象的接受程度作为服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文化馆通过基础性的服务内容,吸引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进而对各项服务类型进行细化。在此过程中,注意加强与群众的互动,树立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风格,打造出文化馆的服务特色及服务亮点。通过极具个性化的品牌服务建设,使得文化馆更具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得以在社会上立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群众文化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另一个就是具有多样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休闲性等。因此,群众文化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内容十分广泛。而广大群众正是需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形式提高自身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抒发自身的感情,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办各种培训班。文化馆要想做好免费开馆工作,首先要想群众之所想,知道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项目与知识,根据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与不同内容的服务项目,确立服务项目与服务品牌。例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业务人员能力免费开办了老年大学舞蹈班、书法、绘画班、老年乐队等,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3.以传播平台为手段,建立公共服务的良好口碑
文化馆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推广渠道来将文化品牌更好的推广出去,借助于各类型的传播平台来完成自我宣传。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文化馆仅借助舞台表演、讲座宣传、广场告知以及相关培训手段来对自身的品牌建设加以宣传,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但是这类传统的宣传模式,并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品牌建设往往需要手机、网络等新兴的传播媒体来建设自己的服务品牌,使其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进而达到他们的宣传目标。通常来说,文化馆进行服务品牌的宣传时,通常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良好的户外平台,加大服务品牌建设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更愿意走出高楼回归自然,在户外体验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化馆往往可以以此为依据,在户外进行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打造,例如,在公园、自然景观度假区建立起良好的传播平台,适当的宣传自己,并且可以免费发放一些宣传手册,更大强度的使社会公众加深对文化馆的了解与认识。
3.2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
科技发展至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的宣传价值则是万万不可小觑的。文化馆也应该在网络宣传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这个平台上与群众更好的互动从而深入了解群众的爱好,进而打造出更丰富的群众文化系统联动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文化馆的线上活动中,发表意见、共享影音资料,打破一对多的单一的传播模式,建立双向多方面的交流平台,并可通过网络来开展多种大型品牌传播活动,从而达到宣传自己服务品牌的目的。
4.结语
总之,文化馆的发展关系一个地域的文化品位,它的兴衰就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兴衰。现文化馆零门槛进入,免费开放无疑是对文化馆方方面面工作的一个巨大考验,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需要政府在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为文化馆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同时,文化馆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扩大对外宣传免费开馆的政策,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设施齐全的文化馆,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发展成果,让文化馆成为广大群众陶冶情操、文化娱乐、增长知识的最佳去处。文化馆在打造公共服务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除了丰富文化馆的各项服务内容之外,更应对自身的传播渠道进行更新,积极打造出更为强有力的传播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自己。借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强大的新兴媒体来宣传自己的服务品牌,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馆的服务品牌建设,吸引他们参与到文化馆的文化活动当中。 [科]
一、办好地方电视新闻评论很有必要,又有待改进
作为城市电视新闻的新生力量, 新闻评论栏目在各城市中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在成绩面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说明了城市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年轻。
首先,抓好新闻落点,凸现时效性。作为新闻评论性栏目,新闻性是生存的关键,因此新闻评论栏目在选题的确定、采制、播出等环节均要强调时效性。新闻评论栏目在选题确定、前期采访和播出安排等方面都应该把时效性放在首位。同时要积极扩大信息来源,以快速反应从根本上保证栏目的时效性,使新闻评论性栏目的评论性作用和时效性特点紧密结合,从而 让受众在第一时间里既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又建立起对事件的基本判断。
其次,精心策划,突出重点。当今的新闻媒体正在悄然经历着一场变革,正在由记者单个作战的时代向着群体编辑时代转变;采访时代向着策划时代转变,特别是对于本已习惯集体作战的电视新闻媒体,尤其是新闻评论拦目,新闻策划尤为重要。新闻策划是一个栏目针对一段时期的宣传重点,通过多方论证,对既定的报道主题进行方法、时机、角度等方面的逐一细分,产生一套完整表现主题的操作方案。对于新闻评论性栏目来说,每年甚至每一段时期,都应该围绕近期宣传重点,进行有意识的新闻策划,有计划、有组织地适时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节目,形成一段时期的舆论中心,有效地刺激观众的最佳兴奋点,从而全方位地展示栏目的风格和个性,树立和巩固栏目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在策划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日常节目与重点策划的关系。重点节目策划贯穿在日常报道之中,而日常报道的选题也要在策划中产生和制作。许多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都是精心策划的产物。
再次,评述结合,以“评”立身。当前,各家电视台大都注重新闻立台,着力增强新闻性节目播出总量,集束新闻栏目的综合力量来强化电视台的声音,树立电视台的形象。然而,在相当多的电视新闻性栏目出现在同一频道的时候,由于地方电视台新闻资源的相对狭窄,必然会出现新闻源的相对重复,也就造成许多新闻栏目面目相似,栏目的个性特色不甚分明。作为城市焦点性新闻评论栏目,要想在众多激烈的频道、栏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该从栏目特有的个性出发,大力突出栏目的评论特点,力争成为城市电视台树立形象、表达观点的“发言人”。作为担当城市电视台“发言人”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既要注重对新闻事实的展示和开掘,让观众通过自身的理解评判感受到是非曲直,又要强调画龙点睛、一针见血的评说,明确表达出栏目的观点和倾向。通过恰到好处的点评,树立栏目的权威性,增强观众对于栏目的信服力,从而使新闻评论性栏目树立自身的形象,跻身于一般的新闻性节目。同时,评论立身也能为城市电视台评论性栏目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由于城市电视台所处的空间有限,城市新闻性评论节目的选题范围较小,题材的重大性也相对较弱,大量的线索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新闻类题材。如何把这些选题从社会新闻类题材中摆脱出来,使之转化为适合新闻评论性栏目的题材,就要深入挖掘,加大评论力度,从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主题,从而为城市新闻评论性栏目扩大新闻源。
二、加大力度,全面办好地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