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习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7: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学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学学习计划

篇1

伴随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提升是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这需要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参与的前提是学生要有参与的动机。所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动机是教育思想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时代的要求[1]。

1、影响化学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1认知因素

个体的行为动机来自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客观事物符合自己需要的程度如何,满足的可能性有多大,都取决于个体的认知。

1.2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喜怒哀乐。情感的一个突出的功能即情感的动力功能即情感对包括学习活动在内的个体各种行为活动都具有增力或减力功能[2]。

1.3价值观因素

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的价值并以此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制约着个体去发现事物的意义,设计、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也主要通过这些形式得以具体化。

1.4意志行为因素

个体的意志在其动机作用过程中起调节、控制作用。而个体的行为是在其动机的驱动下发生的,其发生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会影响个体随后行为的动机。意志行为的结果所产生的对个体行为动机的影响,同样适用于学习情景。

2、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2.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十分引人入胜,极易把教师和学生带入变化纷繁的化学世界。所以我不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而是要善于利用化学实验,通过化学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实验、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等等都可以创设一定的化学实验情境。当然,化学实验情境的创设基础来自于教师对化学课程的利用和开发。设置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更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教学中,幻灯机、投影仪、扫描仪、CAI课件等多媒体采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辅助媒体使得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形象化、优美化,同时营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和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时首先得到生动的、直观的感受,进而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吸收,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的效率。

2.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一个比较宽松而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去。在相互合作中学习,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取长补短。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自尊心和改善对学校的态度,不管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差的学生都从合作学习中受益。尤其对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是更大的受益者。这在所有学科及所有年级都有很肯定的结果。合作学习使学生能获得更大的自尊,对学校的态度也有所改善。这种方法对自尊心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2.4自主学习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任务除了传授知识,更多的应当是帮助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的学习,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支配、自我调控、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影响,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自主性学习是未来社会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学习者根据学习计划,检查评价学习方法和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并主动地加以调控。自主学习研究注重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2.5帮学生自己确立化学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生提出期望与要求,而学生自己亦应该有对化学的期望与目标。大家都知道学习若有目标,而且可望又可及,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布朗等人发现,凡是设立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都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相反,未设立学习目标者,其成绩比较差,而且常有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学习兴趣的表现。如何帮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呢?化学学习的目标以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增加20%为佳,实现该标准的时间以一学期为宜,而且目标应贯穿在随后的日常学习活动中。它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化学学习目标可以是远期的,以亦可是近期的。还将单元目标、每周目标、课时目标贯穿在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中。此外,还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提醒中增加的额外目标。

2.6探究性课堂教学

探究教学可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改进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为原则。在化学学科中倡导科学探究,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对科学研究的“简约复演”。在这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学生只有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充实与兴奋,才能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并不是神秘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是暂时的和可变的;科学是人们观察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一方面寻求知识,另一方面又不断怀疑和检验知识。

3、结论

总之,通过化学教学中学习动机培养的教学对策的实施,改变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良现状,把握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乐趣,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面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2

前言:现如今,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改革已经逐步从理论阶段过渡到实践阶段,并得到的不断的深化,现阶段,从新课标改革实施区域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推出后引发学生学习难的问题不容我们小觑,具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学习困难这一问题在不同教育阶段都存在一定的比例,这一数字虽然无法得到有效的精确,但是经过专家多年的研究总结出这个比例大于百分之十,而这一比例在某一个特定的学科里会表现的更高,研究者专门对化学这门学科展开过调查,高中阶段化学学科学习中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学科是相对困难,而在这部分比例中又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因为化学学科的难而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的现象。因此,新课程改革后化学学科学习困难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化学教育教学界所存在的一个普遍显现,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实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新课改后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并提出了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问题的有效策略。

1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分析

1.1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下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我们知道,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讲,在内容上得到了深化,知识点也明显增多,在强度增加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出现学习难的现象。高中化学学科在新课程改革后,出现了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在选修课程中知识点就有二百多个,必修课程中知识点也达一百左右,所以,这就给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带来了难度,而化学学科过于理性,知识点过于分散,导致学生在记忆化学知识点时难度加大。再就是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深入,知识点的抽象%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知识的运用也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化学专业用语的学习中,由于抽象度升高,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或者恐惧心理,影响学习的信心;最后,高中化学内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对两种相似现象的教学却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知识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在区别的时候容易混淆,比如,水解与电离等。

1.2其次,我们再来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下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大多数习惯于机械记忆,而到高中学习阶段,这种思维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更深层次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高中化学这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由于教学内容较多、逻辑思维较强,导致教学教学节奏的加快,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的学习节奏,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其次,除了学习思维意外,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造成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学,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的解决新课程学习困难的问题。

2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有效策略

2.1高中学生在化学新课程学习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要想解决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就必须从根底查找原因,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从学生方面和学校方面来进行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优化化学课程设置。第一,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锻炼。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并且布置适当的课下作业,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使学习有规有矩,养成良好的习惯,当遇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者有难度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讲述与提问,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起真正的抽象性逻辑思维。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高中化学知识系统,让学生展开有条有理的学习。因为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较为零碎、繁杂,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建立起一张完整的化学知识点网络,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且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体系构建的方法,优化知识体系,避免学习的盲目性,突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主干,这样,学生在不断完善枝干的时候,对知识点也加深了印象。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解题思路的讲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监督力度,防止学生因为不适应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业,着重加强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的指导,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出现学习化学难的问题是普遍的,但这一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找到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最终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化学的知识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牛卫华,等.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3(3)

篇3

计算机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化复杂为简单,可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利用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创造了新模式。

(一)利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复习是较难的。多媒体创造了虚拟实验的空间,用于实验的预习和复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云教学中,用flash设计好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电子运动,对学生理解电子云的概念帮助很大。

(二)利用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

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氯气的制法、浓硫酸的性质;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常规教学受时空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但运用多媒体就可突破时空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从而将这些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可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能使学生深化理解。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的整合

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最直接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对激发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

在讲《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上网找关于元素周期表被人类发现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将搜索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并补充,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因为故事中会提及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并组织成元素周期表的,还会提及到其他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的补充。这样,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主体性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尝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此外,在制作化学课件时,设置形式多样的板书,如设置多样的字体、字号,对重点语句进行字体变形、变色,配置背景音乐、设置文字出现形式等。

三、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自由探索、尝试创造了条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调用网上资源自学,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讨论。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要求学生通过OICQ技术、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邮箱、班级论坛等,甚至可用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心得体会,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朋友。另外,研究人员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同步测试题库,有基础题和提高题,学生课后、节假日学化学时可使用该题库。

四、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研究性学习”是为进行某项专题学习而互助协作、共同探索,并在任务解决中达成课程目标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可方便地搜寻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加工处理;还可自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多边交流和成果评价。这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能力非常有效,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达到预期目标,制订周密的计划和进行规范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而过程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和信息素养交互作用、协调提高的学习成果。

为此,研究人员在高一年级开展了《硅胶吸附性》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附:

高一化学《硅胶吸附性》研究性学习方案

第一周 明确任务,教师向学生做有关化学问题调查,介绍从书本中及生活中提取相关的化学兴趣知识点,让学生确立硅胶吸附性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周 分工。制定小组计划和行动方案,明确个人任务,教师布置本次学习计划和任务,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计划和任务告诉学生。

第三、四周 搜集资料。学生分组查找资料或开展小组讨论,可上网搜集有关信息和图片资料,也可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参考书目并汇总、整理,填写报告表(附后)。

第五周 组织汇报。允许学生共享其他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已进行的研究做分析,提出不足,对已有成果的小组提出更高要求。

第六、七周 制作成果。小组协作,设计实验计划,填写“实验设计方案表”,将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

第八周 交流评价。学生做学习小结,交流体会,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小组成员之间的研究内容可以有共同的地方,但是每人要有自己的特点。

篇4

选择课外辅导机构要注意“对症下药”

针对许多孩子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自学能力不强,以及有些偏科的情况,有些家长会选择给孩子请家教、报辅导班,或者报一些夏令营,提醒家长,课外辅导机构众多,鱼龙混杂,即使各方面都不错的辅导机构也有自己的特色,给孩子选课外辅导机构,一定要分析该机构的“特色”是否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专家建议家长,为孩子计划暑假的具体安排时,找一个孩子信任的人,并且有一定的学习或教学经验,帮孩子制订暑假的学习计划,做孩子在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候的“高参”。

篇5

所谓分化,是指相同的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分化现象,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真所谓是“七年级兴趣大,八年级便分化,九年级见了就害怕”。刚升入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对这一门学科的好奇,加上初学时难度不大,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兴趣较浓,学习效果普遍较好。然而当进入八年级进一步学习后,教材容量增加,难度加大;教材改版后,书中素材基本以城市生活为中心,与农村实际脱节,很多词汇对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遥远而陌生,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少之又少,他们在课堂上成了无话可说的“哑巴”。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最终出现两极分化。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时间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对象为本校学生和英语教师。本次调查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分层等距抽样和访谈。以研究对象的25%(约 207人)抽取样本,调查问卷于2011年1月间发放,共发问卷207份,有效问卷207份,并全部收回。笔者使用了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后,笔者还对部分学生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将访谈结果一一记录下来。

三、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分析

(一)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分化现象的现状

1.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表一)

动机和认识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前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认识是明确的,动机是鲜明的,对学好英语充满信心,同时也反映出教学趣味性不浓,这是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上表反映出:62.62% 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这些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反映出有27.10% 的学生受情绪影响波动较大,意志不坚定,这是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2. 学习英语的态度(表二)

学好一门课程,态度是根本。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才可能拥有成功的明天。调查表明,这部分学生能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能按照具体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上表反映出:57.94%的中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66.36%以上的学生都能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能够积极进取,追求进步。对英语学习是否拥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及时完成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调查中有64.49%以上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2.71%以下的学生学习有波动。由此可见,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确保英语学习成功的有效途径。

3.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及方式(表三)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语言,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阅读仍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朗读、背诵这一基本手段得到广泛重视。

从上表反映出,当前学生学习英语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阅读为补充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等视听手段及图像资料的学习和运用频率较低、机会较少。多媒体教学这一基本教学手段尚未引起农村初中学校和教师的充分重视,普及率极低。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查词典或资料,一是问老师或同学。由此也反映出,当前学生善于质疑解问,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

从上表反映出,尽管现行大纲、教材对“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这一要求提出已久,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尚未养成运用语言进行简单交际的习惯,应用语言的风气仍未形成。?当前农村中学生英文报列、杂志订阅率极低,课外阅读这一重要学习途径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5. 当前中学生学习英语面临的主要问题(表五)

从上表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普遍。从调查中反映出,当前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困难大的依次是:写作、记忆单词、阅读、?听力。

(二)分化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为什么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会出现分化现象呢?产生这种现象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以下是经过归纳的几点原因和访谈实录。

1. 主观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①学生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和意志力。这主要是受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影响。中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3-16岁之间,正是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好动,意志力薄弱,缺乏学习的持久性。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感到英语难学,英语单词、语法枯燥无味;多数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耐心都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外界的微小影响都会对其产生干扰,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钻研吃苦精神。一些学困生也曾想过要发奋学习,但经过一番努力,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逐渐丧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学习往往易受不稳定情绪支配,学习热情时冷时热,从而造成学困生意志衰退、缺乏自信心、知难而退,形成失败的消极心理。

②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19.63%的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他们感到学习只是一种负担,学习英语只是为应付老师和家长。有22.73%的学生是从对英语学习不怎么兴趣开始的,他们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及时预习和复习,养成了等待、依赖的坏习惯。以至时间久了基础太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此恶性循环,难以转化。最终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上进的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

③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调查表中我们可看出,有近33.64%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无计划,习惯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近35.51%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不能经常预习和复习,只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单词,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经常前读后忘。朗读课文有口无心,甚至有些对课文朗读都很不熟练,课内学课后忘,理解课文时往往不考虑上下文,知识的巩固率不高。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不得法,不会归纳总结,学习效率极低,由“不会学”导致“不愿学”。

④学生性格原因。一些同学性格内向、孤僻,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开口少,与他人接触也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得他们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碰到问题常常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现不佳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学生,不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而且学过的语言知识也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再现。这些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当被叫到时,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

总之,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制力差、缺乏恒心、怕苦怕累,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方面的因素

①教师教法方面的因素。初中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候,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理趋向求新求异,对什么新事物都充满好奇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望老师经常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用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出现在课堂上,讨厌简单重复、陈腐和俗套。从生理的角度看,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刺激的单调,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部分教师不能注意到学生这个心理特点,缺乏对知识的更新和对教法的不断钻研,形式单一,教学没有新意,气氛沉闷。一堂课上单词、词组、语言点、对话或课文等教学内容一项接一项,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犹如看电影似的过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有的老师将英语语言条文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使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兴趣锐减。由于老师课堂教学呆板,缺乏亲和力,也容易造成教学的重失衡,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消极厌学情绪。

②非正常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积极上进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初中生较之于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有了一定的减退,但是老师依然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老师的举手投足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热爱其所教的课程,因为讨厌老师相应地讨厌其所教的课程,所以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也造成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的消极、抵触心理。

③老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这是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缺乏爱心,就缺乏对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缺乏和学生的心理沟通,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或者犯了错误的时候,常常给予的是批评和歧视,如学生作业完不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就严厉责备学生,甚至罚站或变相体罚;对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动辄训斥、找家长,甚至于蔑视等。部分教师认为:优秀生是块金子,在课堂上时刻关注着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花在优秀生身上;而学困生是“定型的砖”,是块朽木,不可雕了,面对他们,缺少耐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使他们成为班级中的“弃儿”,遇上这些学生还不断埋怨他们。当他们答错问题或考试不理想时,动不动就训斥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无法走出,特别是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很容易形成消极心理。

综上所述,教师教法不当、师生关系不融洽、对学生缺乏爱心等方面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

2. 客观因素

(1)教材内容不断更新

如今我们市使用的是译林版的牛津英语教材,书中素材基本以城市生活为中心,很多与农村实际脱节,很多词汇对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遥远而陌生,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少之又少,他们在课堂上成了无话可说的“哑巴”。新知识掌握不好,接下来的学习便困难重重,成绩自然不好,分化现象也日益严重。

(2)英语学习环境差

我校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比起城市英语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我们的环境显得很落后,全校只有唯一的一间多媒体教室,每天上课几乎就靠一张嘴巴、一台录音机、几根粉笔,依靠这些教学工具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加之学校教育被简单化为教学、升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不顾,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从课堂到课堂,从读书到读书,学习压力大,作业量大。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法顾及到个人。学生无任何课外学习、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无法做到英语的学以致用,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3)学生在小学几乎没有学过英语,基本是从零开始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疲于上课赶进度。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学生以分数为主,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可见,学生基础太差是教学的最大障碍。按照新课程设置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学生人数多、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一些中心小学只是在近两三年才勉强开设了英语课,村小的英语教学则是时断时续。而且多数学校是由仅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中师毕业生临时兼课,每周三课时教学时间也很难保证,英语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挤占。开课迟、教师专业水平差、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致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篇6

掌握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善于思考、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习惯,做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日常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学质量?继续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基本功方面不间断地练习提高。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具体措施?

1.提高专业水平。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读一些教育专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提高专业素质。在汲纳中充实自我,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3、做好日常教学常规,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年度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4、勤于反思,完善自我,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篇7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布鲁纳语)”。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物质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工农业生产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例如:现代农业需要大量化肥、高效低毒农药以及人工降雨、化学药剂等;现代工业需要耐高温、耐腐蚀、不燃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最佳性能的催化剂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需要特殊的化工材料和产品,象原子反应堆用的重水、导弹飞机用的轻质非金属材料、火箭的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高纯物质和特纯试剂等,以石油、煤、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去污垢的合成洗涤剂,去疾除病的药品,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这样给学生列举一些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及现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情况,使学生感到化学既有趣又重要。可见,穿插实际问题,是诱发兴趣的重要方法。

二、进行科史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化学技术上有过巨大的成就,对人类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有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等,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日益腐败,外国的侵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了,大大落后了。解放前,我国化工工业生产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大多数化学工厂只拿进口的材料和半成品进行简单的加工,甚至连煤油、火柴、烧碱等都要从外国进口。由于科学不发达,国家的生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致使我国1840年以后连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蹂躏,我国近代史之所以是屈辱的挨打史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科技落后。通过大量化学科史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科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从而使学生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努力学好化学知识,在化学领域里做出成绩,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为祖国、为人民增光添彩。

三、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上新课前,设计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试验中出现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情趣。比如在上绪言课时,可将一张事前用碱溶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白纸贴在小黑板上,然后用棉花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往纸上一擦,白纸上立刻奇迹般地出现了两个红色大字“化学”。这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等实验,使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当即便引出新课内容,就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五、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8

关键词 :化学分析中级工 技能教学 细节教学

化学分析中级工考试作为职高化工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水平的考试,是检验师生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从以往考试情况来看,学生通过率高,但是高分少,这与技能教学中死记硬背理论知识、训练时不注重细节、操作动作不规范娴熟、数据处理马马虎虎、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只记实验步骤等问题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并且由此导致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在从事化工产品检测、三废检测等工作岗位实际操作中,工作态度不够严谨细致,无法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化工分析操作人员。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实施细节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相关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正确识别各类分析仪器设备和药品,同时掌握它们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又能学会分析方法的原理,数据结果处理和操作技能。在技能教学中实施细节教学,尤其在提高技能层次上显得更为重要。在练习训练的各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在细节上下工夫,不做“蜻蜓点水”式的技能练习训练,把技能训练教学落在细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但学会正确的操作技能和步骤,而且能在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细节上精益求精,从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全面素质,也为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和工作打下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的基础。

一、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训练包含了很多概念、规则、原理,如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等物质的量反应等规则、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等等。教师要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再把具体化的知识落到细节处,从而实现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环节上实施细节教学。

配位滴定法中的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考试的相关内容之一。如果像以往一样,在训练中让学生死记硬背:铬黑T一开始是酒红色,到了纯蓝色,就是滴定终点,就基本可以结束操作了,这样可能也会通过技能考试。可是在以后学习或工作中碰到其他的金属指示剂时,因为不知道它的作用原理,实验将无法进行。所以教师需要把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知识进行细节处理,把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分成稳定性、配位剂、游离态等知识,一个个详细地教会学生。在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的理论教学时,教师实施细节教学,细致到让学生知道用EDTA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物质的量相等来理解公式,而不是把公式给学生,让学生带入实验数据蒙混过关。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才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偏高或偏低的原因等实际问题,才能在以后做其他实验时得心应手。

在教学中对金属指示剂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用电脑动态PPT演示金属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原理,是稳定性强的配位剂可以夺取稳定性弱的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从而置换出配位剂,使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之后,笔者再用细节教学把理论细化到稳定性、配位剂、游离态等知识,宁肯多用几节课,也要把每个知识细节讲深讲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教师对理论知识内容学习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应在整个化学分析中级工知识教学中贯穿始终,使学生关于化学分析中级工的知识,储备到每一条,每一点,每一个细节,为观察细节,动脑分析细节,动手操作细节,提升细节打下知识基础。

二、在学生观察模仿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强调技能训练时注重细节的重要性,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细节,潜移默化。教师的榜样和主导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训练具体操作技能时,宜采用示范的方法,让全班学生观察教师技能操作时的细节。教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操作动作的细节部分,让学生更好掌握,也可以请几名学生上台操作,让其他的学生评价操作学生的细节得分。教师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注重细节的氛围,可通过多赞许在技能操作中注重细节的上进学生,来达到营造氛围的目的,同时着力培养有注重细节潜力的学生,以点带面。教师在实验台上把仪器从高到低的摆放,把仪器和药品分开放置,对水龙头的关闭程序等,都是在做榜样。

一般情况下,实验操作时间较长,不适合学生上台操作展示,教师可以只选取一个小技能让学生操作展示。选出3名学生只对样品的转移这一小技能进行操作展示,其他学生拿着细节评分表进行评分。笔者把样品的转移共赋5分,操作分成几个细节,各赋分值,即烧杯口靠在玻璃棒上1分,玻璃棒下端碰容量瓶内壁1分,玻璃棒居中1分,转移快结束时玻璃棒的上拉动作1分,全部溶液转移没有滴落流出1分。在滴定管读数这一小技能上,共赋值4分,由滴定管垂直1分,两指捏滴定管无刻度处1分,眼睛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切1分,正确读出数据正确书写1分组成,由参评学生拿着技能细节赋分表格进行打分。这样,不管是台上的学生,还是台下的学生,都对细节更加注重。与此同时,多赞扬注重细节展示的学生和评分学生,这样操作粗糙的学生也会有压力,从而达到营造注重细节的氛围的目的。

大多数情况下在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训练中,一个教师要面对一整班的学生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可以让一些操作细节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带领4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一组一起训练,让其他学生观察这位小老师的操作技能细节。训练教学一般2~3周以后,学生的操作中的主要动作、流程应该基本掌握了,但细节上的娴熟优美准确还有差距。这时可以通过同伴示范,引导其他学生寻找差异,发现自己的不足,推动自己进一步关注操作技能细节。这也是在学生观察模仿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的另一个方法。

三、在学生动手操作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一个完整的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训练和考试,共三个小时,其中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动手操作。这些动手操作技能要求学生正确规范,熟练流畅,注重细节。化学分析中级工的基础操作包括滴定管的使用操作、容量瓶的使用操作、玻璃容量仪器的校准以及玻璃仪器的洗涤、转移、溶解、滴定操作等等,虽然基本动作容易学会,但熟练准确优美的要求就不一定能到达。

滴定速度的控制,要求连续逐滴加入,以及半滴的加入,这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手部动作才能完成。左手的力度过小,逐滴就有可能变成滴与滴之间相隔时间太长;左手力度过大,又有可能变成水龙头连续流水状态,只有下面这样的细节才能做到逐滴连续加入,即左手小指和无名指向手心弯曲,拇指与食指及中指握住活塞,转动活塞,不要往外拉时才逐滴连续加入。教师在操作时,应该一个个小细节讲解示范,甚至教师可以手握着学生的手,一步步纠正改进,进行细节教学。

吸耳球与移液管的配套使用时也要注意细节。它是由很多小细节组成的,这个细节做不好,可能下一个细节操作就会出问题。并不是移液管只要插入液面以下,就不会有气泡产生,如果手抖也可能使吸耳球与移液管没有压紧密封,紧接着就会出现气泡。如果手抖,还有可能出现移液管尖端离开液面,把空气吸入移液管,造成气泡,从而减小了移液体积,最终影响结果数据。这里需要用左手持洗耳球,排去其中气体,再用右手持移液管插入待移的溶液中,用洗耳球吸取溶液在刻度线以上,调到刻度线后转移溶液。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碰到这样的学生,认为操作技能流程和动作基本会了就可以,不在意某些小细节也没什么关系,教师提醒了学生,学生反而觉得老师啰唆。其实在训练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某些操作细节不到位时,不提醒,等到误差很大的结果出现时,再和学生分析是由于动手操作的细节不对造成的,学生就能更注重动手操作的细节了。在动手操作技能的教学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操作细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只有感知操作细节的重要性,才能主动自觉的完成操作技能细节,去掉习惯的多余动作,不断改善操作动作,从而促进技能的进一步完善。

四、在学生动脑分析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化学分析中级工的学习是学生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当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细节上的小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小”,其实“大”,往往蕴含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的大问题。在学生动脑分析环节上实施细节教学,就是让学生重视细节上的小问题,动脑进行分析,推理、对照、类比,归纳和演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重新操作实验,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同时,这些小问题大道理也是注重细节很有力的证明,让学生更加喜欢注重细节,主动在细节上动脑。

学生做完实验后,发现实验结果数据偏差很大,就会思考哪里出了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想到简单的原因,比如是由于在滴定管读数时,出现了俯视,使数据变大,也就是消耗的EDTA体积变大,那么最后的数据变大。职高化工专业的学生能这样动脑一步步分析,推理已经很不容易,教师在肯定的同时,也要趁热打铁再提醒学生,在其他的操作细节上多动脑。可以引导提醒在溶解过程时,用盐酸溶解碳酸钙时,因表面皿没有挡牢,和烧杯之间缝隙较大,有碳酸钙随盐酸飞溅出,损失掉,造成结果数据偏大。或者滴定时,学生急躁不认真,手势不对,手力过大,造成EDTA滴定速度过快,致使到达滴定终点,手还没有马上停止滴定,消耗EDTA的体积过大造成了结果数据偏大。或者在转移溶液时,移液管里的溶液过多造成消耗EDTA溶液过多所致。学生在这样多个细节上动脑分析,就会更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完成技能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些操作错误,会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大,甚至不能通过技能考试。教师可利用这些小的错误误差,和学生仔细琢磨推敲,运用理论知识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让学生动脑用理论知识分析技能上的欠缺,使技能更精湛,这也是动脑分析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的效果。

五、在学生技能精练提升环节中实施细节教学

有些学生操作稳定性不好,准确性不高,不拘小节,技能粗糙,这是学生细节不到位的结果。教师要帮他们克服不规范的细节动作,甚至可以手把手的教学。化学分析中级工要求学生的操作动作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并去掉多余的习惯动作,教师可以在刚一开始技能教学时就能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范去操作。教师也可把动作的关键特征,动作的结构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住要领,通过巡视和个别辅导的方式来解决关键动作的细节要领,进一步提升技能本领。

在滴定管读数这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只知道滴定管垂直才能准确读数,可是却不能仅达到这样的水平,即读数时要等待滴定完毕后1至2分钟让管壁溶液流下后再读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2分钟前读一次数,2分钟后再读一次数,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使滴定管读数技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且让学生进一步提炼出每次滴定读数都要从“0”刻度开始,以防因刻度不准带来误差。学生在滴定管洗涤试漏过程中,常出现不试漏的现象,原因是学生认为这个滴定管是自己专用、常用的,漏不漏自己心里清楚,不用麻烦。这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导致漏液,因此每次使用滴定管之前都要试漏。同样学生也可以想到容量瓶的试漏问题,学会举一反三,使相关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精练提升需要细节教学,从课前准备,到观察课堂中的情况,到课后的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分析应用,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新的高度,把技能操作练到日臻完善的程度。学生在以后的操作、应用、实践中就可以自己探索提升。

总之,在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实施细节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将教材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通过分析、推理、对照、类比、归纳和演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最终解决每一个操作技能细节的实际问题。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的细节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专心操作、仔细观察,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化学分析中级工技能教学中的细节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提升技能水平,发展并提升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曾鸽鸣.化验员必备知识与技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篇9

化学是初中学科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中考成败的重要学科。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且复杂的学科,所以很多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对数学缺乏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学生学习的情感基础

学生是化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与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有密切关系。其实,很多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喜爱这门科的教师,因而也喜欢这一科目。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还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好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这样和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他们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只要学生对化学教师产生敬爱之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高能燃料、温室效应、纳米材料、光导纤维等在国防、科技等都广泛的应用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若能将化学的教学内容不断的优化,则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此种强烈的求知欲则可以直接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典型、有趣的化学实验,他们都寓兴趣于科学信息之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白磷的燃烧”实验,在等同的条件下,在水下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则不能燃烧,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喜欢化学实验中的各式各样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这些都可以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形怪状的铜树,pH试纸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现象和变化。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主要由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构成。如记忆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难记的知识,运用窍门的方式记下来: 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这样让学生简单、快速又准确的记忆知识。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会被学生简单的记牢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享受了获取知识的乐趣,进而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五、情境教学法的适当运用

化学情景教学,就是教师以教材为主要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教学情景,学生可以在此教学情景中自由探索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情趣,让学生积极、全面的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情景教学法,教师通常以计算机创设情景为基础,在数学科学中添加素质教育的问题情景,适当的给学生介绍和数学定理有关系的故事和趣事,因为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系统性与理论性的学科,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若可以在化学中简介下有关化学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高涨起来。所以,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该结合相应的故事,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填充为趣味性的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化学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如果某一个定理的发现过程非常曲折,这会给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而然的就会好起来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自己操作和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化学情境教学法中,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可以反映一个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若能创立好的教学情景,学生就可以在所创设情景中自主探究知识和规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六、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质疑也就是给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智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好如何思考化学问题。所以,初中化学的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从而发现和提出相应的化学问题,提问是教师普遍要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国内有专家指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时间情况,提出富有探索性、趣味性、典型性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问题,我们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很快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因此对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的感兴趣。

七、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做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铁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的操作步骤列为四个化学韵语:“通氢、点灯、熄灯、停氢”。意思是,在实验开始时,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与此同时,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实验室制氧气与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铁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有什么不同?然后得出了化学韵语:“酒精灯,怪怪怪,制取氧气多勤快;氢气还原氧化铜,它却像个大懒虫。”这样本来枯燥的知识一下子就变成了趣味性浓厚的化学韵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上。教师不仅需要建立学生学习的情感基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情境,多做实验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在课堂上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只要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让学生爱上化学,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这一过程。

【参考文献】

[1]孙为国.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教学研究,2011 (10).

篇10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必须在理解其意义的前提下去记忆。特别是对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如果没有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

二、口诀记忆

由于化学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容易记住的口诀,老师要求我们去记忆它。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然后再深刻地理解它的内涵,最后记住了,就会成为你学习化学的利器。如:“升失氧,降得还”、“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等。

三、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比如,可以把身边的实际生活甚至自己的经历和观雪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富有趣味。特别是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现象。

四、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同学学得快忘得快也就是这个原因。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再以此类推。如:电解质判断的时候,把所学的化合物归类,再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包含的类别记住,对于我们掌握本质就很有帮助;再如:在掌握了各个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后,再记具体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就容易多了。

六、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比如: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黄色粉末并不多见,主要就是硫磺和过氧化钠,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很不相同。再如:我们在学习硫酸和硝酸的时候,他们作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的方面的相似性。

七、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孤立地记忆很难,如果扩大联想,对比类推,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八、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钠与水反应的的特征;“浮、游、熔、响、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