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建设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8: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林业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林业建设论文

篇1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篇2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2.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2.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3.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业立法的步伐,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此外强化法律责任可以让人们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队伍,将法律贯彻实施下去。

4.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林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采用污水治理、废气控制等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导致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偏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中国在加入WTO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城市环境优势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将环境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才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新世纪中,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资料:

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载于《林业科学》,1995,(5)

蒋有绪《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世纪之约: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文集》魏小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篇3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森态环境产生很大不良后果,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情况十分严峻。1、林区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范围不断扩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些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对森林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2、原本偶然性的病虫害出现转变成了大范围的大面积的爆发,一些次要危害的害虫,也上升为主要害虫。3、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顽固。近年来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极高,有些病虫“繁殖快、防治难、危害大”,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后果。

二、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日趋严重的原因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目前造成森林病虫防治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如下:1、长期以来的无秩序不规范的开发森林资源,大量天然林被过度砍伐。一些林区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地砍伐森林,再加上一些非法的滥砍滥伐行为,导致森林林木多样化,生态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病虫害发生与蔓延。2、人工种植的林木范围不断扩大,种类单一。这样的人造林地会使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的病虫一旦传入就可能没有制约的迅速爆发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3、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也是造成森林病虫害防治态势严峻的原因。一些地区发生林木病虫害时,一味地使用农药喷洒杀虫,不仅大量杀死了病虫的天敌,同时也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对森林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4、我们对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体系。多年来只管造林而忽视病虫害防治,缺乏协调,引种、育苗、造林脱离环节,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局面十分被动。5、对环境的破坏造成气候异常变化,暖冬、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病虫的虫卵很容易越冬生存,到春季大量繁殖,泛滥成灾,从而出现大面积的森林病虫灾害。

三、森林病虫害主要防治方法和措施

针对森林病虫防治方面的严峻形势,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会严重影响到林业生态环境,应该根据森林生态环境和病虫害之间的关联来采取措施,以便有效地做好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1、“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事前的监测预报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林区的有关方面应该把病虫害的监测放在首位,准确地掌握好林区病虫害的态势,及时地发现灾情,果断地处理,将病虫害的危害消灭在萌芽时期,决不能出现事前不认真做预测监控工作,到发现的时候病虫害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的不利局面。2、要利用科学的手段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坚持生态林业建设的目标。封山育林的工作要因地因时制宜,培养混交林,采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木种,加强森林自然机体对病虫害的免疫力,促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3、要加强对使用农药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目前用于病虫害防治的许多农药剧毒残留物高,在杀死病虫的同时,也会杀死病虫天敌,并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如“杀虫脒、氧化乐果、甲胺磷、”等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逐步减少这些剧毒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仿生农药、微生物农药、矿物性农药等新型农药,从而减少使用农药消灭病虫害的同时对土壤水源等产生的不良影响。4、根据大自然的食物链法则,保护好害虫的天敌。天敌是森林制约病虫害数量和种群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因此一方面要保护这些天敌生存的环境,禁止破坏栖息地,另一反面可以人工的方法补充种植一些植物来为病虫害的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以达到减少森林病虫害的目的。5、发挥政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主导作用,要加大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建立好责任落实制度,“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以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效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化、跨行业的工程,并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行业也息息相关,如加强环保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统一协调,

四、结束语

面对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的形势,积极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森林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我们只有科学地统筹和规划,根据本地区的病虫害危害的情况,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协调作用,以预防为主同时标本兼治,将更多的科学防治手段用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才能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蔓延扩大,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吴泽珠 刘彩青 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

参考文献

篇4

1.1.1存在问题的林业项目管理。重施工、轻养护是林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通病,这就不能保障林业工程建设的长期质量。没有完善的科学规范的招投标制度,行政审批是大部分林业工程发包的主要方式。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人才流失。

1.1.2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的林业相关政策。林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率在一定范围和区域内存在问题,使林业政策和法律的严肃性受到影响。退耕还林的政策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其执行起来缓慢,出现了不能如期开工的林业工程。使我国林业工程受到影响的是不够规范化的林业政策对林业工程的管理,林业工程的正常进行,没有及时运用政策和法律的手段来维护。

1.2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1.2.1没有落实到位的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国家推出的退耕还林政策,主观认识不足和不完善的客观管理是林业主管机关和林业工程施工单位在落实政策上存在的问题,致使不能很好地落实以退耕还林为代表的林业工程政策,使林业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都受到影响。

1.2.2没有真正理解林业工程的重要性。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和配套资金在经济不发达区域容易出现资金被截留以及拨付不足等问题。对于林业的法律法规,有一部分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在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必然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

2、林业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2.1对国家相关的林业政策予以落实

建立林业工程建设推进机制,林业工程建设应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将其搞好。林权的确权工作要加快进行,使林业工程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对于林业工程建设各级财政预算要予以相当的倾斜,并对林业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做进一步的放宽和完善,对相关税费应予以适度的减免。对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林业政策要用好并予以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作的有效展开要加速推进。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按期绿化。政府或林业部门要立即收回没有按期造林或改变用途的区域,并进行重新造林。不合理费用各地部门不得向林业企业随意摊派,林业企业有权拒付强行摊派的费用。

2.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并确保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到位率,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国家应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予以增加,调整财政政策,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优先安排。对林业工程建设基金制度予以建立,要广开渠道,动员社会的各界力量,吸收资金、统筹安排、分级管理。建立林业专项资金拨款制度,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要予以建立,加强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对我国林业工程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予以健全,林业工程资金及时到位应予以保证,并且要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

2.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协调

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作用,对实用科技成果要注重引导应用,积极协调乡镇、农场、水利等单位,在加快造林速度的同时要注意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要加大力度宣传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对其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要进行重点宣传,对森林的多功能和效应要多做宣传,使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得以增强。开展爱林护林、建设美好家园教育,让广大群众自觉地保护森林、爱好树木。

篇5

2当前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开展的并不深入,因此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率、宣传力度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也阻碍了生态建设的发展。

2.1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林业资源信息具有封闭性,尤其是一些研究成果并不对外开放,因此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甚至不为人所知。另一方面,对档案资源进行查询的大多是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这些资料常常用于为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但是将将这些资源作为科研成果的理论依据的并不多。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档案管理帮助林业建设、节约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很多资源因得不到公示而失去了自身的利用价值。

2.2宣传性不高。

一些林业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的宣传性并不高。很多人对林业资源的档案管理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而林业管理工作的展开需要内部与外部的协调配合,仅从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对外界的宣传很容易导致人们护林意识的薄弱,这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3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意识的薄弱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都是管理不到位的表现。现代档案管理工作都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计算机上建立档案库,将部分资源上传到指定的网络共享。而一些管理部门还应用纸质档案对林业资源信息进行记录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效率极低,信息的查询流程也极为复杂,纸质档案还存在着损毁、遗失等风险,这大大拉低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导致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匮乏,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无人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林业资源的滥用与破坏,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3加强林业档案资源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3.1丰富信息资源。

为了满足更广阔的需求,应当不断丰富林业档案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林业档案资源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情况的调查,内容应当含有林业面积、区域划分、经营方案、林相图等;二是深入的研究成果,内容应当含有某一林区的科研立项情况,相关的研究结果等。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管理人员应当展开实际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有关的科研成果也应当在分析证实后再使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2依法展开管理。

法律是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基本保障。为了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法律为基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林业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私自售卖林业资源资料、不得滥用林业资源,对相关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

3.3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首先,应完善基础的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划分与规范,现代档案资源管理都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的林业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保存,但是仍有部分资料是纸质的。为了避免造成信息的缺失,应当保证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谁负责保管纸质档案,谁负责电子档案,谁负责信息的收集与录入等都要做到职责明确、权责清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其次,应当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求。最后还应当健全奖惩制度,除法律层面的要求外,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日常工作的规范要求,工作中如有严重失误应当酌情惩罚,如有贡献则应当奖励。用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林业资源档案管理者的责任感与工作的积极性。

3.4增强宣传力度。

林业资源档案利用率的提高离不开积极的宣传。除了内部档案工作的完善,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对外宣传,与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业资源档案的存在。林业资源建立档案的目的之一是促进资源的整合,提高其利用率,而宣传工作的薄弱会使信息呈现封闭的状态。加强信息宣传可以加深人们对林业资源的关注以及保护力度。在从事相关的林业资源研究工作时,专家与学者也可以及时找到有用的资料与资源。因此加强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科研成果与资料可以加强开放力度,将其在网络上进行公开与公示,提高档案资源的传播范围,从而提高其利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加强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让他们意识到林业资源是与自身的实际利益相关的,从而提高他们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篇6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2.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2.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3.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篇7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2.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3.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业立法的步伐,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此外强化法律责任可以让人们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队伍,将法律贯彻实施下去。

4.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林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采用污水治理、废气控制等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导致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偏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中国在加入WTO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城市环境优势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将环境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才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新世纪中,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资料:

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载于《林业科学》,1995,(5)

蒋有绪《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世纪之约: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文集》魏小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篇8

1.1借助科技的力量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将科技的力量运用到林业的发展中,不仅能够加快林业建设的发展速度,还能够实现林业建设快而稳的发展。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先进人才资源,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高林业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引进更多地高科技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化和先进性;科技创新,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林业发展的基地创新中,大力发展新型林业技术,运用科学的力量实现研究成果的最大化的转化,提高林业建设效率,加强林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林业发展更加完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大化,为林业发展创造条件。

1.2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林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观念,主动进行生态建设,将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榆林市林业发展的进程,同时,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还要将林业建设同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生产,保证经济效益。

1.3提高重视程度

到目前为止,林业建设在榆林市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发展速度和发展状态远远落后于传统的农牧产业。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关注,优化林业发展产业结构,鼓励人们退耕还林,发展针对于耕地和放牧业的防护林体系,大力开发适合观光的林业产业,让人们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林业的发展上来,在实现林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1.4将农民收入作为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农业人口在榆林市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发展林业建设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因此,林业建设的发展应该将保护农民的收入作为基本前提,让农民从林业建设中受益,将实现农民的利益作为林业发展的基本思想;同时,对现有的林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重点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的种植,实现林业建设和农民收入的同步进行。

2发展榆林市林木种苗建设的几点措施

2.1确定引种方向,加快引种进程

发展林业,扩大林木种植率,引种是一项重要的途径,将外省或者外区的优良种苗引进到本地区,优化本地林业发展的品质。引种程序一定要科学合理,首先,要确定需要引种的种苗种类,先进行小批量的试验种植,根据树木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扩大种植;其次,引种时一定要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与来源区的各方面条件进行对比研究,科学引种。

2.2建设国有苗圃,加快育苗进程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大量的林业工程在建设中,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苗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大力发展国有苗圃的建设工作,引进先进技术,建立起稳定的育苗基地。

2.3做好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工作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林木种苗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对种苗的研究力度,实现种苗的系统化生产和经营活动,依法桂种苗进行合理的抽查,对于质量不过关的种苗一定要严格治理,让林木种苗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

2.4加大种苗建设资金投入,合理利用资金

林木种苗工作是发展我国林业建设的前提条件,在林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林业建设的效率、质量和成果。因此,要想发展林业建设,首先,要引起各级领导对种苗工作的高度重视,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种苗的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林木种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要建立林木种苗发展基金,对一些适合当地的林木种类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用材林木,并配备先进的配套设施和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最后,合理利用资金,适当的鼓励林木种苗工作的良性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实现林木种苗的经济效益。

篇9

构建林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深化科普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及时传播林业科技信息,让林业科技更多的传播在基层和林农中。让林农能更多地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主经营能力,实现科技兴林,科技致富。

2、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提升素质,激励争先。健全机构,设立县乡两级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合理划分职责,统一协调,紧密配合,分工合作,既服务于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又服务于林农,让广大林农从科技服务中增加收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不断提升技术人员服务技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为科技兴林献策献力。

3、注重课题研发,增强科技创新力。为增强科技创新力要注重基础性科技研究,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林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安排研究课题,各负其责,积极开展广泛的技术专题研讨,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广泛开展上下交流和横向合作,凝聚多方力量,扩大课题研究成果。

4、强化科技推广,加速兴林富民步伐。在强化科技方面要制定科技推广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具体技术推广项目,推广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有能带动林农增收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的健康发展。要按技术力量分配推广项目,要培养学术带头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技术推广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总结,有档案。要把技术推广项目真正落实到能让林农增收致富的项目上,只有这样技术推广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才能有力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

5、注重科技示范,促进辐射带动。做好科技示范点的引领带动,让科技人才走到山头地块,建立自己的示范基地,让可见的现实成果说服林农,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效率。根据现实生产需要安排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要有真正的示范效应和带动力,要把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代表性,又具有推广价值,使之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6、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全面培训技术人员,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科技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及时接受新的科技知识,掌握科技服务真本领,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让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开花结果。

对今后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针对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必须构建以下四个服务体系,只有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林业技术服务体系,才能支撑林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使生态建设快速推进,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1、林业新技术成果推广体系。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林业科技日新月异,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育苗、造林、营林等方面都有新的科研技术成果出现,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经常用新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成效。用新的研究成果解决育苗方面的问题,能有效提高苗木出苗率和苗木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我们林业建设的成本更低,成效更大。用新的造林技术解决造林中的难题,会有效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我县是干旱地区,着力解决抗旱造林新技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必须对各种当地造林树种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贯穿始终,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用和推广造林新技术,并不断总结新经验,全面提高造林的质量,降低生态建设的成本。用新的营林技术解决营林中的问题能使森林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发挥。在培育森林过程中,树立健康森林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不断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自身抵抗力,把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经济林丰产增收保障体系。经济林是林农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构建经济林丰产增收技术服务体系,有效提高经济林灾害防控技术,使经济林在灾害天气影响下,尽量减少经济损失,让林农增收,才能真正调动林农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我县山杏和仁用杏资源丰富,但晚霜冻对这项产业的危害非常大,几乎是三年两头冻,严重挫伤了林农的积极性,产业发展停步不前,解决晚霜冻技术难题是该项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只有果农掌握了晚霜冻防治技术,经济林果业让果农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发展经济林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林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就会空前发展。经济林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技术进步过程,要从抗灾害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入手逐步解决,要建立指导和示范基地,技术人员要联系经济林果大户,长期系统指导灾害防控实用技术,让果农自己熟练掌握防控技术,最终能让灾害损失减轻到最小程度,保证林农在经济林果上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增加他们的收入,这是科技兴林富民的终极目标。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随着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的大幅度增加,有害生物对整体生态的潜在危险也逐步加大,被人们喻为无烟的火灾,我们必须构建起有效的科学预防体系,把有害生物防治最大限度的控制在初级阶段,使有害生物的入侵尽量不成灾,或者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既能保障生物的多样性,又能使整体生态处于安全状态。针对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大,病虫害种类增多和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有害生物的防治难度增大等现实,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严把检疫关,做好引进苗木和种子调运的检疫工作,抓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建立有害生物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推行无公害防治,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实施工程治理,提高防治效率。有害生物防治要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做好有害生物的普查和抽样调查,全面系统掌握我县有害生物存在现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潜在威胁,只有对现实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才能对症下药做好防控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技术档案,服务于我们的防控工作。再次是要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保证有害生物调查准确,防控及时有效,尽量把有害生物控制在成灾之前。预防为主,积极消灭,营造能抵御有害生物发生蔓延的混交林,维持生态的自然平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森林动物食物链的稳定平衡,营林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护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篇10

林业资源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可再生自然的范畴,但是因为生长周期缓慢的特点,决定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林业资源开发虽然简单,但是资源恢复是较长的过程。同时,森林资源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林业资源对保护生物多元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也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平衡。

1.2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在尊重与保护林业资源,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后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让子孙后代能享受到林业资源带来的实惠,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起到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生态文明视角下实现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从思想上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善于从多角度、全方位对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与部署。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林业资源管理人员对林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实行全员动员,抓好宣传与重点工作,确保林业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能达标,全面推动林业实现健康发展。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林业资源的宣传工作,通过标语、报纸、电台等渠道来实现,使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教育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可,提升社会的参与性,实现全民参与林业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2.2准确定位林业资源,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

2.2.1准确定位林业资源

因为林业资源在功能方面承担着多样的角色,有时候可能是以生态效益为主,有时候是以经济效益为主,有时候是经济与生态效益兼得,采取“一刀切”的禁止采伐的政策或者是实行开放性采伐,也可采取“分林到户”的方式,都会导致林业资源不能实现科学有效利用,以及林业资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所以,需要从区一级政府层面对林业资源进行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林业资源使用的目的、路径以及具体方法,采用使用的差异化定位,为实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完善法律配套机制建设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系统,是有效实现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林业资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实施条例,有些条例的内容体现了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效反映了法律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但是因为《森林法》以及配套条例的颁布年限时间长,有些地方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管理的现实诉求,甚至会对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全面完善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系统,对实现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重新确定立法思路的基础上,全面创新立法原则,重点体现在通过实施严厉的惩戒制度来处理林业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这不仅包含直接负责人,还包含相关的行政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行政管理队伍中出现的不作为行为的惩治力度,提升林业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地位,确保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2.3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

2.3.1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

从总体情况来看,当前使用的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全面依靠林业方面的高新技术确保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培育新种苗,并对优质树种与壮苗结构进行及时调研。使用先进的科技来全面实施科技兴林与造林,使用最新技术来做好传统木材的加工工作,并全面改进制造技术,进一步提升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价值,不仅能全面发展经济,也能确保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全面开展碳捕捉以及使用技术,通过与林业高新技术全面结合,将传统意义上的林业产业能全面融入到新型战略产业中,为实现林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同时,也要全面利用好林业科技,全面开展对优良树种与壮苗的结构开展研究,培植优良种苗,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科技造林与科技兴林。因此,依托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对提升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2强化伐区林业资源监管力度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便于环境保护出现冲突,对那些经济利益的追求人来说,导致林业资源使用者关注眼前的经济效益,并未确立长远眼光,使得滥砍乱伐现象严重。要坚持走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需要不断加强林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对林业资源伐区,应该进一步明确伐区的主要责任人,并且和伐区内的负责人签署管理责任书。同时,对伐区需要开展全面检查,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砍伐前,需要林业资源监管部门做好抽检工作,并纳入长期监控范围;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砍伐后,需要单位进行自查基础上,再报请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对其伐区质量进行统一检查验收。同时,做好树苗的种植工作,逐渐形成梯次采伐系统。最后,还需要将林业高新技术全面运用到林业采伐中,进一步提升林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与经济价值,通过使用林业科技来改变传统的使用林业资源的模式,实现农林业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林业监督、采育、科技、奖惩、管理等机制开展全面创新,适应林业资源伐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做好强化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力度。

2.4完善林区监督管理,深化经营管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