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部门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8: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煤矿信息化部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煤矿信息化部门

篇1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29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1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使用量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煤矿资源的生产建设受通风安全管理问题的影响,使其产率始终无法满足市场环境对其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应用信息化技术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信息化管理应用原则,来找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控制方法。这是在当前市场环境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煤矿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相关人员应将其作用于实践。

1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研究

安全是煤矿企业进行生产建设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研究证实,煤矿通风管理工作是保证实际作业安全性的关键。而煤矿通风管理具有涉及管理项目众多且施工安全因素控制复杂的特点,这就给实现煤矿通风结构设计安全性目标带来了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应从现有的科学技术入手,即随着当前市场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人员应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于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过程,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建设的经济效益目标。这样一来,煤矿行业的开发建设就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对煤矿资源使用量提出的需求。这是加快经济建设进程的重要课题,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

2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原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安全可靠性、坚持共享性以及信息多样性。安全可靠性指的是,通风安全管理系统中包含煤矿企业内部各种重要数据信息,因此在进行实际的管理应用过程中,应将保证系统运行使用的安全性,并作槭滓原则。例如,可通过设置登录密码以及对各类重要数据内容进行加密处理,来防止非法用户入侵问题的出现。坚持共享原则,就是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内容数据作用于实现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此实践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网络传输介质的影响,即尽可能选择高效率的网络传输平台,以保证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能够全面、及时以及准确地传递到各个运行操作部门。这样一来,接收到煤矿通风安全报警信息的安全管理部门,就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控制。而数据信息的多样化原则,则要求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数据的录入与输出方式要具有多样化特点。例如,可采用电子表格文件导入、屏幕表格单录入的方式,来提高系统运行操作的便捷性。此外,信息化管理人员还可通过页面设计,来提高获取系统数据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即根据用户需求来打印各类统计形式的图形,进而满足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需求。

3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以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的煤矿通风信息化管理手段为例,信息化安全管理人员本着“优化配置、整合资源、并购重组、产权多元”的资源运作思路,将通风安全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中,设置通风机风压、风量以及有毒气体浓度等内容,来使系统使用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通风设备的使用状态。此外,通风测量仪表也是保证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系统数据库应包含测试仪表的使用状态、检修状态以及库存情况等,来提高其作用于通风设备的安全控制。

在应急管理措施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由于其涉及图形内容较多,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做好电脑图像的显示工作,即通过提高图形的清晰度、准确性以及实用性,来提高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的控制效率。

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成后,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制定出完善的通风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来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此过程要求煤矿企业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结合历史数据资料,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控制。即将安全事故出现应急救援的线路以及工作人员逃生线路,构建成具有多样化数据库系统的线路图,从而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信息化系统中快捷方便地找出问题应对方法。例如,管理人员可将原始数据资源存储在信息化系统中,企业就可以对通风部门的人员、矿井瓦斯参数统计以及采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控制。

对于煤矿通风作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各种报表以及数据信息显示来反映实际的工作状态。即将计算与汇总后的信息数据上交到对应的管理部门,就能对通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调整,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例如,对于通风作业的防火与灭火管理,系统构建人员应将矿井火区情况、防火墙检查以及灌注有害气体等情况,纳入到信息化系统管理内容中。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经常发生火灾的区域进行重点防护,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安全管理人员还可根据实际作用内容,将系统数据进行分层设置,来提高系统应用的科学合理性。如图1所示为三层结构的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

4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在遵循安全可靠性、坚持共享性以及信息多样性原则,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后,不仅使煤矿通风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即在采用三层结构的煤矿信息化管理系统后,不但使各个通风管理部门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内容,还提高了通风作业应急问题的处理效率。这是使煤矿企业满足煤矿生产资源使用需求以及达成经营发展的经济效益目标的有效措施,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作用于实践,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成功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2,(8).

[2] 武少辉.试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河南科技,2014,(21).

篇2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是通过对现代化信息、电子技术的合理应用,作用于企业长期固有的管理、产出以及营销方式,实现对其全面覆盖式的改造,这种改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资源和信息的完全利用更好地组织其现存资源,更好地从事经营与生产[1]。煤矿的信息化则被定义为:煤矿企业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其核心业务重新构建,对煤矿在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信息进行集成和控制,利用并共享上述信息资源,提高对煤矿整体运作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其经济效益,尽最大可能提升其核心竞争价值。现就煤矿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意义和建设途径阐述如下:

二、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为煤矿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生产安全是凌驾于其它各指标之上的头等大事[2]。我国现在的大部分煤矿所启用的传统安全生产调度体系在安全保证功效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如:安全监管不充分,谎、瞒报潜在隐患以及灾害,信息公布制度缺陷,第三方监督机制缺如等。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则可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煤矿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实时监控作业场所的环境动态是否安全;动态显示毒、害气体在空气中的量,通过设置报警限值实现警示和自动断电;动态监测作业过程中各设备以及各环节的运行状况,及时找出其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实时的监控还有助于员工自觉规范其操作行为和操作流程,避免错误操作的发生。煤矿信息化通过对上述功能的发挥,对于矿业安全作业,事故防范功效显著,可大幅提高煤矿企业的防、抗灾能力。

(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煤矿业滞后管理方法的有益变革

煤炭工业企业长期坚持的以投入为重而轻视管理的原则,使该类企业一直存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管理效率等弊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受限于信息化程度的低下,该类企业内部不得不建立多种部门,实施繁杂分工,机构和职能部门权限重叠不清,内部协调性能极差,这些都会严重阻碍该类企业正常发展壮大的进程。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则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方面起到以下作用:可切实理顺安全高效的生产流程从而以较低成本和较少人员完成高质管理,做到矿井作业指挥的有序而不产生部门间的冲突;有利于各项指令快速高效通畅的传达,提高执行力,最终可实现整体应急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促进资源共享的进程和保证资源共享的质量,对生产可有效实施异地指挥。基于以上优势,我们可以断言,集成多项先进技术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最现实选择[3]。

(三)科学信息化是煤矿企业完成工业化新型改革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唯一途径

目前我国的煤炭产业特点为:基础甚为薄弱且会对周边区域的生态和生存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存在严重的资源高浪费而效益低产出现象,专业化人力人材均较缺乏。以上不利因素使得该类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缺乏必要的人才和效益基础。要想获得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承认这个现实,即速度和信息方面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所在,落后于时代的传统煤炭产业要相想获得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完成工业化新型改革和核心竞争力日趋提升的唯一途径。

二、实施煤矿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几条途径

(一)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炭产业工作人员素质。

煤炭产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落后的意识和思想,加之相关知识水平技能处于长期固化的低水平状态,整体综合素质差,这种现状已经大为阻碍了煤炭企业创新技术,发展竞争力的进程。必须借助于信息化建设所产生的技术平台,如网络培训和教育,让企业员工们对该产业的实用先进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并牢牢掌握,上述教育培训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克服该产业员工受限于时空的学习现状,特别适用于该产业学习性企业的组织和建设。

(二)建构无纸化或少纸化网络办公系统,从本质和形式上统一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煤炭产业的结构特点为:总部和下属各矿区处于不同的位置,彼此之间在空间上有着一定的距离阻隔,如果仍采用直接人工传递纸质信息的方式,难以克服低速和时效性差的缺点,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可建构起无纸化或少纸化的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同时还可将该办公系统与产业结构中的其他系统相结合,如与安全、调度、地测等系统做出结合,从而实现从本质和形式上统一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目标。

(三)改善煤矿企业固有的落后产业形象,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形象支持,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提升知名度。

多年以来,煤矿企业形象几乎与乱脏差三字密不可分,破坏地质结构,造成生态污染,也成为该产业的标志性形容词。因而煤矿企业可通过信息化监测技术,实施清洁开采技术,包括对土地复耕以及洁净煤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尽力成就绿色矿山事业,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形象支持。同时通过搭建企业网站平台,实现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利用,不断在经营范围上扩大业务往来,改变煤矿企业以往的不佳形象,提升知名度,使该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以扩大。

(四)变革安全作业的监测和监控方式,促进煤矿企业向更高的安全管理目标前进

过去因受限于煤矿安全作业低技术水平的监测和监控方式,安全问题始终做为煤矿生产需解决的的主要问题而存在。通过对煤矿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矿井全部环节的所有重要设施设备运行现状的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反馈,使处于企业不同层次的各级部门获取实时动态的安全监察信息,并基于准确信息的获得而快速准确处置相关问题,从而降低该产业的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向更高的安全管理目标前进。

三、结语

煤炭产业行业是我们国家的能源发展结构中的一个主体行业,该产业的产能可直接影响我国其它重要工业的发展力度和程度。故而,煤炭行业企业的健康成长所获得的我们国家在政策方面所提供的支持力度始终较大。然而在社会与信息高速前进的现实背景之下,传统的煤矿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模式均已难以适合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4]。国家现在大力提倡“信息化矿井”的积极建设,其目的就在于将高科技水平的通讯、测量、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用于促进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管理效率[5]。大规模的集中控制技术所建构的现代化管控系统在煤矿开采中的实际应用,在保障作业安全和管理高效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煤炭产业产能,为加速我国煤炭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鹏.煤炭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途径, [J].中外企业家,2013,(10):141-166

[2]黄小明.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3, (11):95

篇3

一、前言

在任何一个成功的煤矿企业经营中,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系统都是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如今这个经济市场繁荣昌盛的大时代,物资更成为了煤矿企业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知道一个煤矿企业的经营能否具有长久性,首先应该关注该企业的内部的物资管理水平,这项水平的高低,直接能够看出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利用现状。所以为了能够将煤矿企业培养成具有长久发展实力的市场赢家,就必须将物资管理水平提高。本文就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信心化的开展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析,期望能够为更多的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二、在煤矿企业中实行煤矿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因素

在当今诸多市场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的煤矿企业依旧沿用原有传统的物资管理方式,不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十分艰难,而且管理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忍直视,最终导致煤矿企业的物资应用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有效物资,形成了积压加浪费的双重物资管理失败现象。在这种物资管理模式下,最终形成了以下几种不良管理结果:1、作为煤矿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本身就会产生物资年度流动量大,进行周转内购的速度极慢,在积压物资的状态中经常会发生无动态积压企业物资。2、在物资管理活动展开时,煤矿企业管理对于物资的采购计划更新不够及时,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实际的市场数据支撑,所以准确度极低。即使制作出了采购计划,也不具备科学性的特点,依旧沿用原有的经验进行估计采购。这几点问题最终都导致了煤矿物资的采购数量过多或者出现物资重复采购的现象,从基础上加大了煤矿企业的物资投入成本。3、在煤矿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关于财务工作方面的展开也是捉襟见肘。无论是在每日的单据开签中,还是在每月的账务处理中,亦或是在进行财务报表生成过程中,都仅仅只是依靠最原始的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数据生成过程,不仅将财务数据的生成时间进行了拖延,在日常数字填写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数字填写失误。这种不但效率低而且错误频出的管理方法,极大的影响了煤矿企业管理的精准性和信息更新的及时性。4、在我国当今时展的国情下,大多数的企业内部,都存在一些工作不够认真,工作期间不够敬业的人员。在煤矿企业原始的物资管理工作中,这种情况更甚,由于管理工作的散漫性,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管理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闲聊,此种情况大大的降低了煤矿企业的实际物资管理水平。上面四点主要问题的出现,对于煤矿企业的领导进行布置开展管理工作来讲,在第一时间了解不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不清楚企业实际物资的剩余数据,这都对企业管理中的数据信息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企业领导阶层做出错误的经营决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3]。所以只能将企业的物资管理及时与现展进行接轨性革新,否则这个企业只能越来越落后于现展的步伐。

三、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煤矿物资管理工作中

在煤矿企业中,内部设置的物资管理专属部门一定要对本企业年度需要采购的煤矿数据进行计划整合。将采购、库存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一同归纳到煤矿企业的物资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物流跟踪业务目的的全面性,进而将物资供应链的管理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经营范围内进行全面覆盖。在针对物流信息进行物资流动过程的监督与查询时,将规范、合理、透明原则通过管理层的作用进行体现出来。

(一)将计划采购作为物资管理的先行条件

计划采购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物资领料的审批、月计划的实行以及团队小组计划的完成组成的。在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系统中,执行采购计划就需要先将物资基本库建立起来,通过特定的规定程序将企业内部所有煤矿物资进行编码排列,输入到企业内部数据库中,将单位统一的编码进行固定规则处理,从而实现将物资数据进行整个企业内部共享[1]。企业策划部门在进行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时,就会将系统中反映出的企业物资需求数据、现有库存数据、储备定额的高低数据以及本月的实际消耗量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完成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队组计划是指企业总部通过网络将其他各个物资领用单位上报的下月领用材料详细数据进行传递接收的过程,最后由管理系统进行自动总结汇总,将各个单位所需求的物资数据进行单项汇总,在物资发放过程中将这项汇总资料作为申报和审批的依据。为了避免策划部门的个别人员因为疏忽等原因将采购计划规划为乱购或超出实际储存量的现象出现,通过将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规避这一想象的发生,同时保证企业运用最少的资金投入,保证煤矿企业最均衡的生产作业物资供应,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将企业库房业务纳入到信息化物资管理范围

物资的验收入库、存放以及出库等环节,构成了库房业务的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内容。验收入库的管理是指在一批新的物资放入库房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将这批物资的具体信息数据进行输入,包括物资个体的品名、单位、单价、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在物资验收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全部的物资按照签订的合同和验收报表进行一一比对,然后依照原始计划的价格进行实际入库处理。如果验收完成后,实际的库存容量数据大于原本库存的最高储备物资定额,应该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存储超额进行警报提示,与此同时,将采购计划以及单货合同进行货物核消工作[2]。在进行物资存放处理的管理工作中,要将每一种不同的煤矿物资按照其特有的属性进行归类布置存放。在存放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依照“库”“排”“层”“位”的顺序进行编号其位置,在编号的同时,最好将物资的事物图片、附加说明标明其上,将其进行一一对应,方便后续的出库和管理。最后一点是指物资的出库管理环节,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物资出库。企业策划部门根据各个物资领用单位申报传递过来的物资计划数量,同时对照系统上煤矿全矿的计划量,去掉已经领用的数量,通过实际库存量和单到货未出等多种因素将煤矿企业的物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在管理系统中将出库的物资及你想那个逐个输入,该系统会自动将库存的核减工作、申请以及供料的工作完成。库存核减完成后,如果现有库存储存里那个低于原始设定的数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备货采购工作,从而实现动态采购的目的。

(三)财务报表管理分析

在煤矿企业进行月底结账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会根据本月的月末结账结果自动生成库存账本,然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总结整理出相关数据的报表。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将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类物资变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将打印出来的各项报表数据交送到相关的各级部门领导,部门领导根据打印出来的数据内容将物资的供应管理指导下达到各个单位,并通过数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将物资的使用量调整信息传达到相应的领料单位[4]。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能够根据该报表对本企业的材料采购和资金投入与占用状况进行实际的掌握,从而规划出最佳的企业发展路线。

(四)各级领导的管理

领导管理这一模块主要由物资配额、出库过程中的系统账面调控、库存实际剩余的设置、库存盘点的系统指令以及每个月的月末结账等模块组成的。

四、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将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具备原始煤矿企业管理模式不可比拟的及时、严谨、安全特性的好处。在煤矿物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票据进行了更加规范的改革,在此基础上,票据的办理手续进行了简化,保证各个基层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由于手工笔误造成的数据填写错误的事件发生。如此一来,不仅将基层单位的财务账务处理负担减轻了,还在生产服务优化的过程中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岗位规划中,将员工的个人具体职责进行了详细的明确工作,使工作流程规范化,简化并加快了煤矿企业的日程经营业务的处理工作,使信息传递速度达到快、准的最佳状态。然后,在物资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能够随时进行对库存情况的监察工作,将数据合理有效的运用到物资采购计划的定制过程中,从而避免了采购计划指定的重复性和遗漏性状况的出现。最后,在物资申领申报,采购管理、库存发放等环节中,大大减少了错误的出现频率,避免相关管理部门出现管理散漫的现象。

五、结语

伴随着我国各大煤矿企业的飞速发展,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拥有一方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自身的物资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开拓和持续创新。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率的,并具有快捷和科学性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网络系统,使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朝向更加透明、公平的方向努力发展,才能将企业煤矿的物资在供应、管理、应用的各个环节产生更好的协调效果,最终让煤矿企业向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晓芳.浅谈煤矿物资超储和积压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

篇4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bas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use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using industrialization driving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dispatching work of safety production is the goal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for a long time, w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cess information, to make coal industry production adapted to moder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Therefor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can b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ly coordinated command safety in production,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Article mainly to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coal mine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system are expounded.

Keywords: Coal mine;Production scheduling;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安全等可采集的信息种类数量会大大增加,而且这些信息以数字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使信息得到更大的共享。正因如此生产、安全、管理的信息不仅生产调度使用,而且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得到利用,使所采集到的信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化是煤炭工业信息化追求的主要目标。以生产过程控制为主的生产调度信息化,逐步发展为全矿井生产自动化,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井下生产人员,提高矿井的安全水平,而且生产系统可以得到优化,进一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信息化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利用所采集到的信息,实现生产设备故障预测预报、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预报瓦斯、水、煤尘等灾害突出的危险性;最终达到矿井高度信息化、自动化、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及高效益的目的。

2、煤矿的生产调度概念及特点

那么什么是生产调度呢?生产调度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生产调度工作是指生产调度的业务工作,也就是生产调度管理方面的技术性工作,其内容是生产调度对生产经营动态的了解、掌握、预防、处理,对关键安全生产环节的控制,对不同部门进行协调平衡,对产量、质量、安全、效益等重点环节实行衔接一致的保证。

从广义上说,生产调度部门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事项包括业务上、科技上的研讨活动,在岗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业务能量的具体发挥等。可见广义的生产调度工作,其具体活动事项要比生产调度管理大得多,将生产调度管理笼统地等同于生产调度工作产不准确的。概括地说,生产调度工作是生产调度管理的具体表现,生产调度工作的完成是生产调度管理在实际上完成的具体表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当代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决定企业的兴衰和竞争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在经营管理和过程控制之间,建立能够进行双向信息交互、对生产过程进行直接管理的信息系统。于是,生产过程调度的信息化正成为企业仿佛的一个关键环节。

生产调度信息化在其实现过程中应以网络技术为核心,采用先进的采煤方法、工艺和设备,在实现以现场控制为主的局部控制基础上,扩展在调度室集中操作、分布控制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

特点:

(1)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现代化煤矿的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各级调度人员就必须坚守岗位,坚持24小时调度值班,不间断地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2)严格的时间性。调度人员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了解清楚,领导指示和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传达、汇报和处理。尤其是矿井发生事故时,时间性的要求更严格,稍有耽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失去抢救事故的最佳时机,严重时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3)调度的权威性。生产调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综合部门,调度员虽然是一般的管理人员,但必要时可以按照领导指示代表领导指挥安全生产。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和部门对调度下达的通知、指令等必须坚决执行。

(4)业务保安的重要性。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不安全因素多。因此,煤矿生产调度在组织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调度人员掌握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切实搞好调度业务保安。

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结构和系统组成

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系统,按照“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目标,进行系统网络规划。该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传输及工业控制技术,对矿井各类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控制和管理,实现矿井内外资源、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系统以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为设计指导思想。将现代成熟、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引进煤矿生产中,并参考国内的成功经验,根据“管控一体化”思想,运用现代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选用先进的工业控制产品,构建起高度集成的现代化全方位网络体系。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离散化,设备控制分布式、智能化,调度操作集中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从生产第一线、调度、管理科室和领导办公室的层层联网及信息共享。为实现预期的矿井建设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它由五个单元构成。

(1)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生产、运销调度、安全监测和调度通信等的集控管理和信息。

(2)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井瓦斯监测、防灭火信息监测和矿井工业电视监视,同时完成安全设施管理以及生产安全信息管理。

(3)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实现矿井井下工作面、井上下煤流、地面生产和辅助生产系统的实时在线监测控制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主井带式输送机、副井提升机、主扇通风机、制氮站等的监测监控。

(4)经营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矿井办公自动化、事务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和能源管理等。

(5)矿井通信系统:实现矿井行政通信、调度通信、视频会议、应急通信、井下漏泄通信、电力调度通信、有线电视以及与集团公司的通信和信息联络。

4、结论

总之,在煤炭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将实现数据采集、生产调度、经营管理、决策指挥的电子化、科学化;实现监测网与管理网互联、内部网与互联网连接、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通过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庆国、郭瑞.旗山煤矿瓦斯发电技术综述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煤炭科技,2005(2).

[2] 傅超、王瑞明,唐力朝.煤矿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几点体会 [J].山东煤炭科技,2004 (6)

篇5

【摘 要】信息化通过整合和挖掘煤矿企业的各类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获得大量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及时确定技术创新方向,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实现煤矿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明细化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 矿井信息化;高产高效矿井;资源配置;工作效率;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精细化管理

0 引言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但煤矿信息化不能认为是信息化在煤矿中的简单应用。煤矿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信息化近年来在全社会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的技术基础上,并且结合了煤矿企业本身的技术特点,将煤矿安全监控检测、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系统、安全自动化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等各个系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1 煤矿信息化显著

煤炭生产企业所属煤矿的信息化发展就更滞后了,大部分煤矿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局域网,即使有的煤矿建成了局域网,但内部的信息资源未能开发,整个网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1 煤矿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

整体上,我国煤矿行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及信息化水平较低。大中型矿井生产设备老化,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

1.2 “信息孤岛”制约着煤矿信息化的实现

(1)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通信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各系统处于封闭状态,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3)煤矿内部管理思想保守,各部门采用封闭的数据格式或软件。煤矿内部“信息孤岛”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整体效益的发挥,也提高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运营成本不利于煤矿整体信息化的实现。

1.3 煤矿生产管理的专用IT产品少

由于煤炭生产自身的特点,要求生产自动化系统本身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用的erp、MIS等系统难以在煤矿使用。目前,适合煤矿生产特点和需求的IT专用软硬件产品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煤矿生产和安全的需要。

1.4 注重硬件投资,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

许多煤矿在进行信息建设时,只注重硬件投入,建立起了局域网,而忽视了内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没有本矿的数据库,整个局域网没有信息可传送。

2 信息化建设对煤矿发展的作用

为了实现煤矿高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满足矿井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对全矿井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所有信息流及数据源采集、自动分析和控制的系统,并将所有子系统纳入到全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分析控制,保证安全生产。

1)有利于增强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也是煤炭企业转型跨越的需要。

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矿井生产指挥的井井有条,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3)可以实现矿井作业场所环境的实时监测监控,实施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报警及断电,实时显示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4)可以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设备的运行,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误操作,也可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5)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

6)有利于实现生产、运输、洗选、外运环节的协调运行,实现集中统一指挥。

7)可以实时准确掌握矿井作业人员的数量、分布状况及活动情况。

8) 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泵房及变电所的“无人值守”,提高效率。

9)可以改善矿工的作业环境,有利于为矿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10)可以实现原煤产量的实时监测,实时为上级部门上传各种数据。

11)可以实现矿井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异地指挥生产。

12)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3 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3.1 整体规划

根据本矿自身特点,在全面分析本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本矿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用以指导本矿在一个时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本矿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煤矿的信息化工作由本矿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规划。

3.2 分步实施

在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总体指导下,煤矿信息化应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上到下、逐步推进,分步开发各信息系统,最后集成在一起形成覆盖全矿的信息化系统。

3.3 突出重点

就是针对煤炭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准切入点,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解决,为全面实现煤矿信息化奠定基础。

4 煤矿信息化的内容

4.1 安全信息

(1)采集井下工作场所的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并自动监测各种风电设备的运行;(2)井下工作场所的视频监控;( 3)井下人员、机车实时跟踪定位,井下被监控站点人员、车辆具体数量及身的确认。

4.2 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信息

将地质、生产设计、地测预报、生产过程控制等直接涉及到煤矿生产环节的内容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直接传送,使生产指挥人员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运行情况,为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4.3 物流、经营信息

将煤矿的材料、设备的流动过程纳入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使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材料消耗和设备使用情况。同时,实现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日清、日结。

4.4 人力资源信息

建立全矿的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职工三违、考勤等信息的管理水平。

5 煤矿信息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根据本矿的技术力量和应用要求,选择主流技术和设备建立本矿的计算机网络,同时选择好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系统软件。

2)在网络上建立人事、财务、材料、设备等大型的数据库,大力挖掘有用的信息资源,让大量有价值的、有序的信息在网上流动。

3)利用现有的软件技术开发矿井安全监察管理、物料流动管理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辅助管理系统。

4)基础网络和数据建立起来后,按信息流的要求对煤矿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建立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

煤矿信息化是利用信息化技术集成和控制煤矿管理、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强煤矿运作控制,进而实现煤矿粗放型管理向明细化管理的转变。

6 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能源的市场化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各种安全问题随之而来,国家所提倡建设的“信息化矿井”就是希望通过应用高科技监测、监控、通讯等手段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率。随着国内外综合自动化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大规模集中控制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主要用来监测监控现场作业,尤其被用在作业环境比较恶劣的工作地点,代替人力作业,从而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安全生产得到大大改善。而且,只有不断提高煤矿信息化水平,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

7 结束语

总之,煤矿企业要参与市场的竞争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应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过程,实现本矿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煤矿企业生产现代化、安全化、管理科学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1.1 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日常性事务往往持续占据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有关信息和资料不能直接传递到每一个人,很难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迅速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内部沟通,能做到信息共享,有利于各种管理措施的快速实施。

1.2 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整合现有的资源,为其它管理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方便人们调取各种信息,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比如在员工培训方面,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节省了纸张,节省了管理人员的时间,减少了差旅费用;再比如在绩效评估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在网络上进行在线评估、指导及监督,降低了评估成本。

1.3 有利于规范业务流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散信息集中管理,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能将经过优化的业务流程在网络上体现,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员工招聘、调动、任免等可以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完成,其它业务比如信息查询、统计报表、领导审批等过程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传达非常快速。

2.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障碍

目前不少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都初步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复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更是如此,牵扯到企业的每一个人,需要企业各方的配合支持,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当前有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只关注能直接创造效益的项目和工作,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甚至把它当成一种负担。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也认识不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当成一种负担。

2.2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用信息化能力较低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不健全,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技能,认为只需要会办公软件等就能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3 资金投入不够

很多煤矿企业将人力资源信息化视为一种成本开销,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较低,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一心只想花费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效果,不注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投资。殊不知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改进效率,降低成本,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论是购买软件产品,还是以后的维护和升级费用,都是一项重大投资,一些煤矿企业根本不愿投巨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2.4 员工没有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般把员工仅仅当作是一种资源,是企业花钱雇佣的劳动力,过于要求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忽略了员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扩大,员工越来越多,而且内部之间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强,再加上各种管理指标的不断细化,如果不让员工参见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那么不但人力资源管理不便,造成各种信息很难直接到达基层员工,而且员工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配合也不会积极,员工的正确建议不能转化为企业的集体智慧,消弱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成果。

2.5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软件不符合实际

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软件还是以传统的人事管理为中心,不能适应煤矿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为了一步到位,往往选择功能强大的软件,为了适应该软件的管理模式,而对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有一些单位连基础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想要实现一步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来后,由于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基本上运行一段时间后,最终运行起来的只是很基础的部分,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3.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 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种管理方式的转变,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更新观念,逐步实现从对人事的管理向对过程管理和程序管理的转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作为一个管理平台,可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变革,可以规范各种业务模式。还应该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各个具体的职责岗位上,明确各具体业务信息化的职责,形成一个制度化和程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3.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应用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再造的过程,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应用能力。煤矿企业可以通过举行在职培训、脱产进修、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充分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本质,不断努力提高应用信息化的水平。同时加强宣传,督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业务工作。

3.3 加大投入力度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周期长、投资高的工程,煤矿企业管理者应抛弃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错误观念,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力度。比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网络运行速度慢的问题,应增加网络带宽,可以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专线。

3.4 引导所有员工参与管理

员工参与有助于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赋予员工较大参与权,并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这样可以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高。比如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通过设置用户权限,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其它员工整合在一起,延伸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在员工充分参与的基础上,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3.5 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

当前,煤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形势更加严峻。在这种环境下,煤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有效地应对市场经营形势,严格控制成本,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等途径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效率,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下面以神华集团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为例,分析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及策略。

1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煤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既是由煤矿行业的自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客观市场形势、环境因素等驱动的必然结果。神华集团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作为煤矿物资管理企业,其物资管理工作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1企业位置

通常煤矿企业坐落于相对遥远、偏僻的山区,面临不便的交通运输条件,煤矿资源运输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因此,矿产区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资材料的存储、供散位置。物资管理区应该既靠近开采区,又临近便利的交通运输道路。

1.2煤矿资源特点

由于煤矿资源具有规模大、质量重等特点,其物资管理势必要占据较大的空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煤矿资源的开采与加工过程复杂,需要高端加工技术、开采设备等的支持,这必然需要高投资,因此成本控制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1.3物资管理弊端

当前,很多煤矿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成本意识不强,物资管理水平相对有限,实际物资管理无规则、无秩序,出现了多层采购、管理,层层设库等问题。由于缺少健全的成本控制机制,存在采购价格高、运输效率低、储备不科学等弊端,物资供应问题频发。煤矿企业整体上面临着成本危机,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1.4企业经济效益

煤矿物资供应中心承担着煤矿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等工作,涉及大量资金的投入。企业经营活动成本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只有在物资管理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才能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鉴于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煤矿企业在物资管理与日常经营活动中,必须树立积极的成本管控意识,将成本控制纳入物资管理计划,严格执行成本控制指标,力求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2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神华集团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虽然在物资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依然存在诸多成本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与监管缺少成本控制力度。煤矿企业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不做好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就会从整体上影响物资管理的经济收益,然而从目前来看,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却并未能将成本控制纳入物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导致了成本控制失灵、投资逐年上升的现象,给企业的未来发展、长远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2)企业未能形成健全、完善、合理的资金运营、分配、管理制度。煤矿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资金周转缓慢、融资困难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企业信誉下降、集资渠道狭窄等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3)资金管理信息不畅。企业未能创建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无论是物资管理还是资金管控都无法实现信息的通畅交流,导致了资金周转、运营中的现象,大大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增加了企业运营开销,影响了企业科学决策。

(4)资金监管不善。企业在资金监管环节力度不强、制度不佳,企业资金监管部门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控资金流动信息,造成了资金管理漏洞百出、账目核对差异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企业缺少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导致约束机制无法切实发挥作用,个别主管人员为谋取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企业利益。针对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解决高投资、高浪费的问题,确保物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的方向

3.1严格依照制度规范控制成本

现阶段,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在物资管理工作中,依然缺乏积极的成本控制意识,企业改革步伐相对缓慢,成本控制尚未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由于缺少严格、健全的制度约束,导致采购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企业必须首先从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采购成本控制制度与规范,并严格依照制度规范约束采购者的行为,形成对整个企业各个部门的有效监督和约束,实现对各个部门成本损耗的有效控制。

3.2提高物流水平控制成本

物资运输是物资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煤矿企业高效运营的保证,从同一集团所属企业间的物资往来,到对客户的服务,再到企业自身的物资采购,都要借助物流力量,这其中物流成本占据较大比重,因此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是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目前,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出现了物资供应不协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无需紧用的物资大规模占据仓储空间,紧急需要的物资却没能及时供应到位,这种物资供应不协调、服务不平衡的状态势必会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成本。面对这种形势,企业必须启动物流项目,采用先进的物流方式支持物资的运输、分配与供应,确保物资供应处于合理平衡状态。

3.3依靠信息技术强化成本控制

信息技术是推动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提高物资管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煤矿企业必须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成本控制。神华神东物资供应中心要充分利用物资储备管理信息软件,动态分析各类设备、材料、交通工具等的使用情况,明确各个仓储空间的储备情况,计算相关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企业在未来一个月的采购计划、运输计划等,确保物资供应与现实需求相吻合。

3.4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物资管理和成本管控,必须把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与培养作为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加强成本控制的根本。

4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策略

煤矿企业要根据成本控制方向分析,建立健全成本管控制度,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深化调整、深入改革,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4.1建立健全成本管控制度

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必须首先从制度入手,制订一套科学系统的预算制度,依靠预算制度来实现成本控制的主动性。预算制度必须把年度物资管理所需资金与不同岗位职责一一对应,为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制定年度预算支出计划,按照预算规定将有限的成本按照科学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以此来约束控制各个部门的行为,使其严格按照分配的比例完成成本控制任务,形成自觉的成本控制意识。对于预算的制定,煤矿企业要深入、细致地分析近年来同行业物资的资金投入比例,并参照市场客观发展形势编制预算。企业各部门要结合以往的运转情况、工作经验等,自行编制本部门的物资需求计划。在此基础上,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大同财务部门的配合力度,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计划书科学调整和分配资金。年终预算结束后,要统一进行决算分析,总结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4.2创建物流供应链系统

科学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可以保证各类物资的及时供应,使其达到供需平衡,控制不合理库存,避免成本浪费。因此,煤矿企业要创建物流供应链体系,依靠这一体系有效梳理集团内部企业的物资往来、强化客户服务以及自身的物资储备与运输规划等。煤矿企业要深入分析、规划物资类别,根据日常经营中各类物资的需求度、需求量等制定存储与运输计划,在此基础上优选信誉度高、工作效率高、服务优良的物流企业,采取煤矿资源与相应装备同步配送的物流模式,构建与物流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鼓励物流企业参与企业仓储、运输计划等的制定,以此来有效控制仓储成本。煤矿企业必须加大对仓储的检查力度,定期检查、维修并保养各类设备、工具等,确保其能够被长期使用,从而减小折损带来的成本损失。

4.3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煤矿企业必须大力推行企业信息化、自动化经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物资管理信息软件,创建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靠其进行物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所创设的信息平台必须包括以下基本项目:项目录入、使用登记、分类整理、报表统计、数值预警等,使煤矿资源、设备物资进入仓储后能够直接录入信息系统,并根据仓储空间内物资的使用、消耗与出库情况等进行信息的动态更新。信息系统要能够及时生成仓储信息报表,当仓储空间不足或物资短缺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率传输,各部门也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内容提示及时作出反应,从而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的高效开展。

4.4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煤矿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任务,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企业要从财务部门入手,加大力度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人才,科学编制预算,做好企业资金的分配、统筹与规划等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人才成本意识的培养与培训,使其能够以自觉的成本控制意识编制本部门的成本控制计划。

5结语

在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下,煤矿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有效地应对客观市场经营形势,在实际物资管理工作中加大成本管控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论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1(8):73.

[2]齐保安.煤矿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现代企业,2010(8):23-24.

[3]郭修甫,翁克瑞,杨磊.煤矿物资动态库存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工程,2009(10):125-127.

[4]高现昌.强化煤炭企业集中采购管理努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201.

篇8

一、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从上至下存在较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为或在煤炭市场恢复性好转的形势下急于摆脱困境;或在采掘失调情况下急于恢复正常生产;或为追求更大利润,片面追求生产而使安全处于从属地位。可以说每起煤矿重特大事故均与此相关。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不高、监察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以应对我国幅员辽阔、煤矿数目众多、安全监察人员有限的现实。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尚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3)随着矿井的延深,煤矿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在增加,灾害治理的难度加大。表现在瓦斯涌出量越来越高、矿山压力增大,灾害治理更加复杂。

(4)事故应急措施不力,装备不到位,人员缺乏避灾自救训练。入井人员不随身携带自救器的现象相当普遍。事故应急中,由于工人不能正确选择逃生路线而造成灾害事故扩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信息化缺乏认识。对于死亡事故,以认真严禁的科学态度,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事故的调查,做到公平、合理、合法地处理事故,同时,按照处理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清事故的责任,吸取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整改存在问题,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在工作中,做到对没一起死亡事故都要通报,并要求煤矿对通报在班前会组织工人认真学习,教育矿工,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有些条件较好的煤矿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果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

三、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

四、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1)为有效调度配置生产要素提供了科学依据。信息化网络的应用,使各种生产要素都置于有效的准确掌握之下,为企业能在更大平台上合理优化地配置要素提供了可能。过去只能在一个矿进行配置的要素现在可以扩大到整个集团,提高了要素的使用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2)促进了矿井集约化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集约化生产,使煤炭企业能够抓住良好的煤炭市场机遇,加快企业发展,实现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

篇9

煤矿行业作为我国资源供给的重要基础行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物资供应管理成为现代化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的分配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有效的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在降低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提升生产空间,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推动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物资供应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建立一个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炭企业的资源分配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能够高效、快速的监测每个环节的物资动态,保证生产效率。

一、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为了能够有效的分配煤矿企业的生产资源,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在资源管理中引入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快速性、及时性以及监控性等特点,本节对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意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看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数据资源共享是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之一。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提高物资管理的强度是保证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物资信息化管理建设能够科学、有效的对煤矿生产中的资源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对生产资源遵循严格的标准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统计和控制,在规范物资采购过程的同时节省资金的投入,维系一个庞大的资源供应体系,对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煤矿企业资源管理中,物资采购通过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不同资源采购部门无法进行及时的沟通,造成很多资源采购的不及时性,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对不同资源的清单进行统一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的管理资源的采购任务,节省采购物资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能够随时管理仓库资源的数量,对采购任务和采购数量进行监管。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够使管理部门实时查看物资采购情况,能够高效的对不同部门进行监管和整合,物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平台有效的保证资源管理透明化,节省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2.减少物资管理人力

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具有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意义外,对减少物资管理人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物资管理过程中,从物资清单整理到物资清单核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在整个物资采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员进行操作;通过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减少物资管理人力,不仅有效的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而且节省多余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资管理的无人化和无纸化办公。传统的物资采集过程需要通过采购人员进行物资核查和交流,确定物资采购数量和种类,采购周期较长,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较多;物资管理信息化通过办公软件进行网络化处理,能够节省物资采购的时间,缩短采购周期,有效的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煤矿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和优越性分析

通过分析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意义,能够充分了解煤矿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对于煤矿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结合物资信息化的意义对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因和优越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从其特点更具体的了解物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行业,需要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脱离时展的步伐,因此,结合煤矿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显示,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矿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动力,资金投入力度较大,资金周转周期相对较长,生产过程中存在物资动态积压的问题,需要结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推动资金的快速周转。其次,煤矿企业生产规模较大,物资需求种类和数量较多,很多采购计划信息存在不完善和不及时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很容易造成采购数量错误等问题出现,造成资金浪费。最后,物资采购过程需要大量的表格数据整理、账务报表以及金额核算等过程,这些过程的处理周期较长,准确性较低,给整个采购过程带来很大的阻碍,严重限制企业的生产效率。综上所述,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省略采购过程中的冗杂程序,各级领导能够及时的了解不同环节的采购情况,提升采购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2.物资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物资信息化管理具有众多优越性。第一,节省冗杂过程、手续简单、票据规范,有效的减少采购周期。第二,不同环节彼此之间账目清晰,责任明确,处理过程快速、方便。第三,方便领导对不同采购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管,节省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省物资采购周期、合理规划资金投入、方便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化管理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1.计划采购业务管理

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应用于计划采购业务管理中,通过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能够建立一个物资管理的基本系统,将生产需要的物资种类进行编号处理,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同物资种类的整理,计划人员在制定采购计划时能够一目了然的根据系统清单进行管理,有效的节省了审查、储备量清点、需求量计算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计划采购业务管理中出现的清点数量错误,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库房业务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的监测不同批次入库物资的数据信息,对相关的入库物资的种类、数量、型号等进行统一记录,方便后期的整理,同时下次物资采集过程中能够清晰的知道需求量和剩余量。在物资存放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门别类的对不同物资进行存放,在调取物资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相关编号进行查找,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物资出库管理过程中,计划员可以通网络同步信息进行管理,查询物资的使用情况、计划使用量、需求量以及库存量等信息,方便对不同种类的物资进行出库记录和管理。

3.账务管理及报表分析

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巨大作用在于能够结合整个物资采集过程自动形成相关的记录,整合成入库账本,根据不同部分需要生成具体的表报,直接方便调取和使用。在整个物资采集过程中,管理部门能够直接从计算机调取报表信息,方便领导进行检查的同时节省了纸质打印、逐级审核、数据汇总等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企业内部的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煤矿企业发展步伐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速度,全面推行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节省采购时间,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方便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煤炭安全生产,关系着生命的千斤重担。事故频发的矿难,不断牵动着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的神经。随着煤炭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煤矿的安全生产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怎么为在黑暗的矿井中辛苦劳作的矿工们筑起一道光明的安全防护墙?我们的IT技术能够为此做些什么?

在2007年全国煤炭行业通信与信息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上,瓦斯监控监测系统、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企业产量监测系统几乎成为了所有参会代表的关注焦点。

这三大系统能否确保矿井安全?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有多少煤矿应用了这些系统,应用情况如何?请看本报记者的独家报道。

综述篇

面对煤炭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信息技术该如何发挥作用,为矿工修建一条安全通道?

观点篇

瓦斯监控是井下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突破口。

案例篇

三大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运行的情况怎样?让我们用案例说话。

方案篇

除了产量监控系统推广速度较慢以外,其他监控系统都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应用方案。

煤炭,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在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煤炭供应紧张局面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但是随着产量的上升、生产规模的扩大、利益获取的提高,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也在伴随着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控制力度的加大,走进人们的视野。

三大监控出炉

在2007年全国煤炭行业通信与信息技术应用交流研讨会上,瓦斯监控监测系统、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企业产量监测系统成为几乎所有参会代表的关注焦点。

由于煤矿瓦斯爆炸是最常见的矿难原因,因此瓦斯监控吸引了大多数人对于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注意力。其实,瓦斯监控只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多种监控手段当中的一种。

“除了瓦斯监控,还有对通风、渗水、煤尘、皮带等多种生产环境和设备的监控,目前我们国家的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主要还是过程控制。”淮北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张毅说。所谓的“过程控制”,指的就是通过矿井里的各种监控检测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境和设备进行监测监控,一旦发生异常,便会报警。

早在两年前,煤矿瓦斯联网监测监控系统就在国家强制实施的情况下推行到了全国各个大小煤矿。不仅如此,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介绍,实施内容不仅包括了矿区内实现瓦斯监测监控,还要实现监测监控信号的“三级联网”,即信号在矿区内可监测,然后信息通过网络联网到县一级的主管部门或者矿业集团,再从县一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属矿业集团将监测信号联网传输到省级主管部门。于是煤矿、县级主管部门或所属矿业集团、省级主管部门三级同时对瓦斯信号进行监测,以保证没有瞒报和漏看的情况出现。“过去谁要是让哪个煤矿停产,是要被骂的。但是现在根据联网数据,红灯亮了,超限就要停产,谁都没话说。”张毅说。

国家为此投入了大笔资金,据了解,国务院从2004年国债技改项目中,拿出了22亿元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改造,而此前对重点煤矿的安全改造,政府已经在国债技术改造基金中拿出了40亿元。如此一来,国家为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直接投入就已经达到了62亿元。与此同时,各个国有煤矿也为了降低自己的生产事故率而开始进行大笔安全信息化投入。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平津介绍,在2006年,山西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建设在完成了一期工程之后,在应建监测监控系统的3970座矿井中,已有3848座矿井安装了监测监控系统,占96.92%;已有1477座(含高瓦斯矿井736座)煤矿实现了省、市、县、煤矿四级联网运行,每日在线监测监控的煤矿约1300座。

“煤矿的隐患除了瓦斯煤尘,还有超能力生产和井下人员超员。超出能力的生产会引发各种事故,井下人员超员会造成事故损失的急剧上升。”王平津说。于是,应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控下井人员人数、记录考勤、帮助事故后及时定点搜救的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可以防止煤矿超能力生产和偷税漏税的产量监测系统,也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推动之下,在全国推广实施。“由于全省网络平台搭建已经完成,所以后两个系统在山西省的上线变得非常容易。”王平津说。“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很可能会在明年成为继瓦斯监控之后下一个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的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培训中心董国平处长也这样告诉记者。

排除系统上线阻力

技术手段已经准备好,但煤炭企业的所有制差异和规模差异,还是对这几大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发挥最大作用造成了一定困扰。

比如山西省作为煤炭信息化建设最早,也最全面、最先进的省份,在瓦斯全省联网监测监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是,作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平津在为山西省的联网监测网络平台得意的同时,也表示了对目前瓦斯监控系统监测信号在线率的担心。“本来全省应该有将近2000个煤矿在线,但是目前实际在线数量只有1000多,网络平台上有一些部分是暗的。”对于没有信号的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将很难发挥应有的事故预防作用。

监测平台上部分信号不亮的原因,就是该瓦斯监测系统的传感器不工作。而不工作的原因,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培训中心董国平处长介绍,既有可能是系统故障,线路问题,也有可能是传感器的维护问题。

“传感器是经常需要进行更换和维护、调校的,线路问题也很复杂,只要传感器不工作,或者零点不准确,监测就没有用了。”董国平说。只要传感器数据不正确,从煤矿本身,到上级主管部门,各个单位的实时监控系统不能基于准确数字,监控手段如同虚设。

“在山西省,煤矿企业分为好几类,大型国有企业所属的大中型煤矿,还有小煤矿。国有大中型煤矿因为领导有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压力,因此对于实施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非常积极,系统的维护和实施情况也往往很好。但是后两者,因为完全是矿主的个人利益在驱动,各种市县级、省级的监控监测系统要求他们一旦数据超限就要立即停产。因此他们对于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经常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王平津说。

产量监测系统和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面临着同样尴尬。尤其对煤炭企业产量进行监测,意图防止煤炭企业超能力生产和偷税漏税的产量监测系统,阻力更大。

但无论阻力如何,为了保障生产安全,许多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和省级矿务局仍然坚持,这三大安全监控系统一定要上。就在不久前,山西全省在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的推动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省级产量监控系统的联网监测,全省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建设完成96.95%,全省平均在线率为35.72%,来自国有各集团公司、省监管局的信号在线率,基本上达到了100%。

完善监控管理制度

当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大部分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隐患之时,当务之急就是针对不同企业面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不同态度,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通信中心副主任卞长弘说:“我们在很多标准和制度建设方面还有不足,技术再先进,我们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跟上。”

比如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和工作问题,根据山西省规定,假如遇到瓦斯超限仍然不停工,或者采取传感器移到通风口或者其他破坏办法的企业,每发现一次都要根据规定层层重罚。事故发生之后也是如此,采取重罚策略。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类似的规定出台。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如果只是简单的惩罚机制,因为系统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人为,也可能是网络通信问题,很难判定责任。”淮北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张毅也说:“瓦斯监控传感器是固定位置的,放在什么样的工作面上也有规定,但是淮北煤矿由于种类和煤层分布过于复杂,导致矿内环境复杂,有时候相关规定很难做到。”

专业开发煤炭企业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的一家软件企业也表示,虽然应用了RFID技术,芯片被植入在下井工人的矿灯或帽子上,可是只要矿工不戴帽子或者不戴矿灯下井,再先进的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也无能为力,需要有一套相关的管理机制来保证系统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推动技术标准统一

与此同时,当国家大力推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之时,有大批的软硬件企业同时进入了这一市场,参与到了激烈的竞争当中。

由于国家还没有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标准,并且在这一领域中还没有特别强大的领导厂商存在,因此也不能形成事实标准。正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彼此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厂商各有各自的地盘,人为地造成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技术和通信壁垒与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这给用户带来了不少烦恼。

某省煤炭工业局的领导谈起这一事情深有感触。在他们建设全省的瓦斯监测监控联网平台之时,最大的困难出现了――全省各集团公司各市县矿务局之前做自己建设起来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采用了不同的系统实施厂商,而厂商们为了保证自己在某个矿区的势力范围和既得利益,往往采取自己特有的,跟其他厂商不同的通信协议。

如此一来,当需要实现全省范围内的瓦斯信号联网时,不同集团公司之间不同协议的信号根本没办法统一体现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为了让厂商开放协议,进行系统改造,该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产品质量,或者说产品设计所造成的问题也困扰着煤炭企业。一家煤炭企业的老板就曾经向前来视察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抱怨:“我的矿里往上拉煤的这根钢丝绳,在产量监测系统没装之前,一年只需要换一根就可以了,装了产量监测系统之后,一年要换两根。”后来安全生产监督局的领导才了解到,因为产量监测设备是安装在这根承重的钢丝绳上的,由于设计这套系统的公司不了解煤炭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设备的设计有问题,因此虽然能够准确测量产量,但却加速了承重钢丝的磨损。而煤矿里每根这样的钢丝绳,价值数十万元人民币。对于煤炭企业老板来说,这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作了调研,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希望能够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卞长弘说。

借鉴海外IT经验

尽管各种保证生产安全的系统都已上线或者正在准备上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也说“从目前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监控水平来看,已经可以保证将事故率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事实的确让人难以掉以轻心,从2005年到2006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尽管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了近20%。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中心副主任卞长弘一语道破:“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我们已经比较先进,但开采过程当中我们的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是不足。国外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而我们还停留在人工开采的阶段。”在美国,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而技术成本则相对较低。然而在中国,这个情况正好相反,人力资源成本低是我们的成本优势之一。正是由于美国煤矿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煤矿就业人数逐年减少,到1990年时,已减少到13.13万人。然后在1992年到1997年间,又减少了28.9%。“国外的很多煤矿井下人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人,只是在井上操纵机械手和各种机器进行开采,而且都有上下班时间,基本不会出现超时生产和超量生产,各种监控系统主要用于防止事故。”卞长弘指出。

“美国也曾出现过事故高发的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事故数和死亡人数都很惊人,但是在引入新技术和完善了相关的法令之后,渐渐地事故率和死亡率都降了下来。”卞长弘说,“中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在不断进步,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欧美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是最有效的的防治安全事故隐患的手段。我们要先把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做好,等待国家经济水平增长,最终中国煤矿企业也能达到欧美国家的安全生产水平。”

保证煤炭安全生产的各种信息化系统无疑是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守护之神,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产量监测系统的结合应用,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将隐患消灭在形成之初。

在IT系统用技术手段构筑起了井下安全生命线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跨越政府投入、标准制定、管理制度等重重门槛,保障这条IT生命线的一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