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经验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8: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数学经验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数学经验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4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24

大姜小学自2016年开题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步道研究。为了在编写出教材之前,能够对数学步道课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经过研究,决定从现有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选取部分内容适当修改,开展初始课展评活动,力求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设计教材文本时有一个参照体系。

一、 各课出现的问题

从2016年5月到9月,我校课题组教师共出示数学步道初始课5节。分别是二年级《寻找一千米》、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二年级《长度单位的认识》、四年级《关注我们的生活空间》、五年级《校园中的数学》。课题组老师通过整理和评课,将各课出现的问题汇总如下。

(一)《寻找一千米》问题反馈

应利用课前时间,跟学生说明活动公约,如让学生知道在听讲和实践的阶段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在课前或课刚开始时应提醒学生本节课的规定,介绍用到的学具(工具)。组织站位时,要确保学生能听清教师的任务,如让学生围成一圈站在老师周围或让学生分成两列站在老师两侧,及时交流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应明确小组的角色分配,要设置记录员、操作员、检查员等角色。每组一个学生拿纸笔即可,要强调组长的协调组织作用。

应设计任务单,引导学生活动。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研讨设计解决方案,经历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最终呈现研究结论。

应听学生的思路适当确定方法,而不是提供方法。可以通过比赛制、小组选择制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通过对比选出解决方案。教师则应参与到相对较弱的一个小组中去适当指导。

应及时对本节课中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收整理。

应注意低年级与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思路不同,课中与课后引导语不同。

(二)《人民币的认识》问题反馈

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推销叫卖的语言,渗透全人教育理念。课前强调记录的方式方法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活动目的。上课开始时下发记录表,避免遗失。组内分工要明确,设置售货员、收银员、会计等角色。购物前先观察学习,借鉴布置自己的展台。可以让学生排队购物。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买卖活动,引导说明记录表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记录自己交易的过程,并按照数量关系进行记录。让学生反思交易记录,总结自己的物品畅销与不畅销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并且要根据记录进一步开展课下活动,保证反思结论能够进一步应用,确保整个思考环节的有效性。在整个活动中,数学关键词应用数学语言,保证数学的严谨性。

(三)《长度单位的认识》问题反馈

要有充足的课前准备。事先让学生认识卷尺等。必须强化小组作用,权责明确。要合理安排课时,部分内容应在室内上,如分米、厘米、毫米的应用。米、十米、百米、千米的应用则在室外完成。课堂环节不应过细,设计活动要避免繁琐,突出一到两个实践问题。上课伊始说明课堂主题及内容操作,中间学生活动,教师巡查引导。下课前10分钟小组展示或课堂总结。应合理安排时间,如最后一个环节没有来得及涉及。可将其(寻找1000米)作为课后探究作业,例如,在学生探究出100米的长度后,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估计1000米需要选取怎样的区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课后探究证明。整节课要注意让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关注我们的生活空间》问题反馈

本次活动的操作内容需1节课完成,学生的活动量较大。建议学生分组,由各小组分别完成测量任务。教师可在学生分组活动前提示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可行的方案,集思广益,然后再开始测量活动。分组时适当减少小组的人数,增加小组数。划分任务时,可让每组承担2-3项测量任务,以便小组间交流时引发讨论和思考,形成思维碰撞。学生的测量数据最好取整数近似数,有利于学生的计算。应提醒学生,每个教室大小相同,启发学生只需测量其中一个就行。学生测量操场时,可以适当提供其他的测量方案:步测、目测,或者以30米或50米为单位插标志。建议教师及时指导,避免学生操作误差过大。

(五)《校园中的数学》问题反馈

本次活动内容太多,建议3课时完成。第1课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通过抽签进行分组。可以先让学生在校园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修改任务单进行活动。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先认识测量工具,明确使用方法。避免因教师不能及时指导,造成个别测量结果误差较大。评价不能只论分值,还要注重学生在设计中的亮点。任务分配要合理统筹,避免有的任务被过多的小组研究,有的任务则没有小组能完成。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反馈,我们认为在设计数学步道教材文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应当合理设计课堂知识容量。有三节课出现了无法将预设内容完成的情况。数学步道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课程,要留给学生充分探究与思考的时间。每一堂课的容量不应过大。因为,我们是培养的学生的素养,而不是知识本身。学生思考的过程,探究的过程才是最主要的。

应当合理安排小组分工。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团结协作。学生步入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就是沟通能力。小组分工应当是在学生讨论中产生的。但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低年级由教师进行安排。等到学生熟悉扮演各种小组角色后,在高年级即可让学生自主讨论产生分工。

任务单设计应有层次性。部分课例中,任务单要么设计过于详细,要么过于简略,造成学生探究过程中不是没有自己的思考成了任务单的机械执行者,就是无知如何下手,乱成一团。以上问题也在于学生之间的水平不是平衡的,单一任务单并不能符合全体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考虑设计层次性的任务单,让学生有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任务单的权力,让各个层次能力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成长。

应注意课前5分钟的准备内容。在测量过程中,出现问题集中在学生不认识卷尺,也搞不明白卷尺上的刻度。测量方法不准确,测量结果误差大。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不明白具体要做什么,队形也比较散乱。所以,在课前5分钟准备时,应让学生了解活动公约,知道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如果遇到探究用具学生并不熟悉的情况,可以在此时间介绍给学生,降低学生的探究难度。

篇2

“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进而创建紧张、有序、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下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比较传统,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致使许多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无法完成,老师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课堂三导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内容

探索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确立了“课堂三导教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引导为本、学校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立足点,在课堂上通过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从而达到人人达标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灵活使用个案分析、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研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并推广可行性经验和做法,使课题目标得以真正的落实。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

1.通过理论与实践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区级培训的基础上,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区作报告、开示范课、与教师座谈,强化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组织全员培训

(1)利用期初小学校长会、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会,分别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确保认识到位,统一思想。

(2)组织我区全体实验教师参加培训,抓典型实验学校,培养优秀实验教师队伍。

3.典型学校带动

第一、确立典型实验学校若干所;第二、利用典型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通过开放周、片际研讨、共同体等活动传递给全区实验教师,以此带动、辐射、引领全区课题实验研究。

(1)开展区域性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进一步促进课题实验的稳步发展。

(2)组织全区性的教师竞赛,促进教师自觉参加实验。每年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堂三导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3)开展区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及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以研带培,以培促研,研培结合,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4)编写导学材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保障。由小学教研室牵头,组织一线优秀教师编写四―六年级学生学习活动材料,并在网络上,为实验教师的上课提供方便,同时为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课题的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实验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确保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1.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所以,要想推进课题实验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先导。课题实验开始,我们把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课堂三导教学”理论,还经常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了省内外的教学观摩研讨和培训活动,听取优质课、专题讲座、优秀案例分析等,要求老师回来后要在本校或全区里上一节汇报课或开一场讲座,把先进的理念传播给老师们,推广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还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我区讲座、上示范课,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注重抓校本培训,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反思与论坛相结合。老师们认真研读教育教学理论的有关知识、课程标准以及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人人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达到在培训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增强教师课题研究的教研意识。

2.开展研讨,提高教研水平

课题实施的推进,研究是关键。面对课题实验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抓住对“尝试”、“有效”两个词的理解。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的研究?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每学期我们教研室都要组织教研员到课题实验校进行调研,听课、评课、交流,了解一线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实验教师指明课题研究的方向。

(2)举办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课题实验校轮流开展一次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研讨课、评课交流、经验介绍、讲座、阶段小结、论文汇编等。共举办了7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教学论文或阶段小结等共汇编5册,取得较好的成效。

(3)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课题实验以来,曾举办了三次区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主要以开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三导”教学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就是让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发挥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后教”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少讲、精讲,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讲。力求达到:“一节课我们关注的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的精彩,而在于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状态;一节课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取了哪些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的最高境界。

(4)开展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和城乡共同体活动。每个学期开展或组织一到二次区小学数学林爱村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工作室成员的研讨课、经验总结、专题讲座、评课交流等等;还组织开展了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围绕“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主题,组织课题实验学校的优秀老师到农村及薄弱学校进行“送教送培”,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及课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的作用,让优秀的课堂教学成果在教师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3.提升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尝试中来,走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之路,其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也培养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一是教师合理设计教案的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热情明显增强。课题实验以来,全区教师自撰了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案例分析分别在CN、省级等刊物上发表;3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2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1人次、省级13人次、市级6人次);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有40多人次分别获一、二等奖。多位教师参加市教师技能大赛获得好名次,还有老师被邀请承担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由此可见,通过课题实验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学生方面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领悟;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不同的学习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通过课题实验,我们发现学生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在课堂中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品尝成功之乐,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会通过自学课本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我们这样学习感到学得很轻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处于紧张的状态,但我们还是学得很愉快!”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堂,老师都是让我们自己学,不懂的知识老师才讲,我们真正学到了知识”等等,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由于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老师利用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掌握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老师对学生经过精心的培训、辅导,严格要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的养成。如:倾听的习惯、勤思的习惯、敢说的习惯、善问的习惯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逐步形成。实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时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等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特别是有些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如:某实验教师从四年级跟班到了六年级,原来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差的,到六年级毕业抽检中学生的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还有一位实验教师他所执教的班级有好几位学生由原来的学困生转化为中等生,中等生转化为好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

(三)努力实践,推进课题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课题实验开展以来,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并根据导学材料进行个人的增加或删减,在课堂中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索、学会质疑、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爱学、乐学数学。

课题实验校先后承办了多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教研员与一线老师一起研究了无数的课例,通过“备课―公开研讨课―听课―评课―反思”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经过比较分析,形成了“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1.导学目标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改造成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学诊断

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的内容,边自学边完成诊断练习。学生对自学过程中碰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可灵活采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让学生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老师求教;四是引导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的形式,解决在独立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讲评,教师补充。合作探究可以包括:

(1)预设的问题。

(2)学生在自学诊断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3)生成的问题。

(4)教师重点讲解和辅导,解决疑难问题。

4.展示交流

是“自学诊断”和“合作探究”的升华,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检测、提升的过程。通过组际展示,交流各小组在“自学诊断,合作探究”中取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就是让学生表现自我,感动同伴,学会倾听,学会欣赏,进而在为自己为同伴自豪的同时增强学习自信心,完善自我,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即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展示交流部分的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请教小组的成员,或者老师重点辅导,让好生帮助差生,并且要求他们做完练习后进行及时的批改或者让学生上台展示,进行集体的批改,这样也可以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老师应采用一些评价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5.归纳总结

(1)全课总结,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篇3

还记得第一天入学的情况,那天,我一直都很不好运,被别人量体温量到37°1“。可怜的我,就这样给困了半小时。兜兜转转终于拿到了宿舍的钥匙,618.,真是挺不错,618是我的生日。加上宿舍号码。真是很好风水。一去到宿舍,竟然没有一个人,。我放下行李之后就收拾床位,我收拾好了就去找师兄玩去,就不知道他们的情况。但是,在我临出宿舍的时候,听见舍友强哥的老爸对我们几个人说:”你们几个啊,大学努力一点……早点找个女朋友来打扫卫生啊“- -~!无语加晕倒!!!就这样,就开始了我们的大一生活。

强哥,一位电脑高手,曾经面试学校图书馆的某某职位,被别人问到没话说。最终没能选上,但是,最终却当上了网管从此晚上不断网,连网费都不用交。自此鄙视学校图书馆某某职位的面试者……

肥天,一位自认为是矮子中的靓仔。体重却达到惊人的150kg。曾试过进厕所30分钟不出,怀疑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成成,一位很无语的人,一直都说要减肥,体重一直在增加。

很开心可以认识这班很好的舍友,很开心可以喝他们在宿舍里面打边炉!很开心可以和他们在宿舍里面吹他们的初恋!很开心可以和你们半夜爬起来看世界杯!!!就这样开始我堕落的大一生活,曾听别人说,大一是好好玩的时期,大二是好好读书的时期,大三也是好好读书的时期,大四是好好找工作的时期……所以,我的大一确实是玩着度过的。

大一,一直都不喜欢读书的我上到了大学当然也不会好好去读书啦。但是我觉得大一都那么认真去读书的话,那么还不如去服毒。还是好好见识一下大学的生活,在大二那时候再好好的学习。曾经想在大一的时候找一份真挚纯真的爱情,轰轰烈烈的去谈一场恋爱。只不过,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不,是大学四年也没有机会实现。天时、地利都是那么的差,一年过去了,我认识的女生仅仅不超过10个,杯具! !

记得第一次面试学生会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面试,什么都不懂得的我一塌糊涂,落选!!终于给我遇上第二次的面试,虽然那是协会的。但也是锻炼的机会,最终我成功了!

记得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的时候,没有经验的我们队最终给刷下来了。谢谢你们---小东、思颖、亮宇!!

由于我的舍友很早就带电脑去宿舍了,就剩下我没有电脑,无聊的我决定打一次去图书馆逛逛,竟然第一次就给我来了个facetoface。从此我就得出一个结论:图书馆的靓女还不是一般的多,而且有很大几率的艳遇!~!

自从那次的图书馆之旅,我迷上了股票。大一的上半学期简单来说的话。我就是在股票中度过的,什么k线 、均线我都弄的一清二楚。自此我感觉我的第一学期没有白费,起码没怎样学习好还学到了股票。

军训,是那么的痛苦,在咧咧寒风中站着。脸上就像被风刮的一样 。最终还是这样熬过来。

篇4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索图形与几何的相关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因为在探究过程中的实践能力能体现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研究图形与几何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一、活动研究的背景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活动中总是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因为几何图形不能直接动手操作,再加上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局限性,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简单的问题不能解决,更何况难题了。这样的死循环给教学带来了阻碍。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在解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觉得学习数学没用,就会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都不喜欢枯燥乏味的知识。几何中的大部分知识正好是乏味的,比如,旋转、平移求角的度数等。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只能被动学习,做不了学习的主人。小学阶段正好是打好“图形与几何”基本知识的重要阶段。所以加强“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智力的提高。小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带动手、脑、眼多个感官一起分析图形,理解核心概念,自主获得知识,自主解决问题,才能在空间观念上有更多发现。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演算和推理,才能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发展。

二、加强“图形与几何”概念的途径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数学活动的心理需求

玩是小学生的最大爱好,因为在玩耍中小学生会感受到快乐。所以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该加入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活中的图形。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准备与几何贴近的生活物品。例如,在学习正方体和球体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盒牛奶和一个篮球。学生看到牛奶和篮球就会想:是要进行篮球比赛,牛奶是奖品吗?球、牛奶已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顺便可以进行分组传球比赛。教师要利用生活物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是随处可见的,并不是陌生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让学生觉得学习几何不困难。

2.紧密联系生活经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要想让学生学好几何,学好图形,就必须让这些数学问题贴近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图形就在生活中。把数学问题引入小学生的生活中才能有利于小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这样解决过一次,就能有所理解去掌握几何概念,等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的时候便可以将发现的几何问题数学化,并且解决它。只要将数学几何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也表示数学方法的积累。

在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教师也应该引入丰富的图像和物体来增强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能够将图形和生活灵活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变化特征,又能丰富“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的经验。

3.运用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是老师讲课,还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数学训练能将几何知识具体化。在自己动手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老师也可以组织数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亲自操作会更加直观掌握实验步骤,能够自主尝试新的实验。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的时候,先提出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总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猜想。学生可以自己用尺子测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还有的学生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把每个角剪下来拼凑在一起,发现三个角加起来就是一个平角的度数。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仅使学生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还给他们树立了“图形与几何”领域动手学习的基本意识,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

4.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应用做准备

小学生的活动经验都是自己在活动中积累的。通过一定的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力有所提高。实验过后学生也要学会总结,让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经验,因为人都会健忘,总结了以后图形的概念才能一直刻在学生脑海里。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意识,更让他们及时地做经验总结,为后面学习中合理运用这些经验,探索到新的知识做准备。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活动经验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获得的,一次或者两次根本没有什么作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数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它作为一个长远的目标,进行长期积累。教师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几何教学。

篇5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笑话或者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导入《南辕北辙》的故事,可以向学生播放《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录音,然后让小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很多学生会考虑到,如果方向不明确的话,只会越来越偏离目的地。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列举日常生活中去图书馆、公园、学校或者游乐园等情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位置与方向”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引导小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逻辑性、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定理、计算公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很难理解、记忆,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小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自己家里电视、桌椅的宽度、长度,然后计算电视机的面积。

篇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课堂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形象、生活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步向具象化、明晰化方向D变,便于小学生理解,更易于教师教学。因此,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生活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小学生是一群思想和意识尚在启蒙阶段的特殊群体,因此,由于受到其年龄的限制,其认知的水平也很有限,不具备抽象化的思维方式。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口述其意,那么可想而知,其是难以理解的。而通过为了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情境,则可以很好的将教材中数学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化的动态情境,如此,可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知识时,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个小商店情境,其中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基本上都曾有过去商店购物的经历。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一生活经历,随机抽选几名小学生模仿顾客,教师模仿商店的店员,询问小学生购买何种物品,然后在付钱、找赎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小数运算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让几何教学更生动

小学几何图形教学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但是究其本质来说,几何图形属于抽象的概念,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少小学生向教师反应无法想象出要求求解的部分与已知的数学量之间的关系,而不了解数学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下手。这一实践困境在平面几何体的求解中还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到了立体几何的相关求解问题中,很多学生都成了摸不着头脑的“小和尚”,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实践困境,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几何图形的教学,转变为富有趣味的动画演示,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优化小学几何图形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就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展开,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先在计算机上利用word办公软件绘制出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段标示出已知和被求的数学量,为小学生呈现出一副动态的演示文本,进而极大的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四边形周长教学质量。

又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的教材中曾涉及《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这部分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多媒体具有的立体几何空间模型构建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知识,从提高小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效率。

三、下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数学知识

多媒体是计算机操作技术与信息传递技术的有效结合体,在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的。人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丰富的资源,当然也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上传至网络与他人共享。因此,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教师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海量的数学教学资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跟上时代的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圆的面积”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百度上检索到更多的有关圆形面积的知识,如“割圆术”的来历、“祖冲之环形山”的来历、“九章算术”的发展等,如此,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让学生的视野不再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转而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进发。

四、积极总结教学经验,避免课堂教学空留其表

积极做好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工作,并将开展多媒体教学中发生的各种实情记录在案,是有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优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并且,多媒体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是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有些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数学知识就完全没有必要再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说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概念,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教师口述表达就能让学生理解的,“铺天盖地式”的多媒体教学非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兴趣,反而会造成多媒体技术的滥用,致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空留其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一个使用的度。积极总结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而在不断的总结、分析、实施中逐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概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拥有的超强信息整合能力,可以将丰富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音视频等信息有效的整合为一个多媒体课件,再通过投影设备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其次,借助多媒体让几何教学更生动;再次,下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数学知识;当然最后也不能缺少积极总结教学经验,避免课堂教学空留其表的有效策略,唯有如此,方能在最大限度上优化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库尔班江・吐然克.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2015,(02).

[2]宋增虎.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2,(18).

篇7

一、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显得尤为必要。但是传统的黑板讲学也不能舍弃,黑板讲学能够让学生在讲台上演练题目,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以及培养学生胆量及自主思维能力,所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究性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构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结论,探讨了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若干教学实践中的个案分析,从而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及从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等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例如,一个铁丝做成圆环,从你的家里滚到学校需要滚多长时间?像这样的问题其实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创设情境,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中间有哪些问题是影响结果的因素等,既能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多媒体教学与探究性教学的结合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同时使学生变消极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获得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乐趣。

多媒体教学及探究性教学的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教改的主要方向,本文是自己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陈兴.学案导学“四段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5).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强化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的时候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想要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实现有效的学习,需要广大数学教学共同研究讨论具体做法。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课堂地位的变化,要转变之前学生被动性倾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替身教学效果。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引导其开发智力,肯定学生的观点,解放其双手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发展,以此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点,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能够遇见教学效果,还能够作为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参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述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极为重要,要保证目标适当并且符合实际发展状况。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确定,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确定。

三构建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分析要研究学生所经历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或情感体验,研究其在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构建、情感形成、态度发展和人格培养过程中体现的价值。新环境下的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开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设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认识,使其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保证问题的形象性,实现其层次的推进性。只有形象生动的问题设计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设计出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循序发展,实现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尽量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其主体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尝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实践之后能够完成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化,这种知识认识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认识,这样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为长久稳定。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在向学生介绍周长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也就是求四条边的和,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展开性质研究,进一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教师在给予一定的指导,带领学生总结性质、归纳定义,确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正方形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研究探索正方形周长的特点,确定其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带领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是以其行动为开始的,不重视实践和思维发展的练习,就不能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一件事物展开细致的观察、深入的分析、形象的比较所总结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会让其形成深刻的印象,之后所展开的抽象思考和只是概括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吸收。引导学生分析规律性的知识内容,研究其特点,在发散其思维的过程中强化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实践动手活动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更多的学习体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细致设计构建有助于教学实施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知识内容,更能够强化知识概念给其留下的印象,使其牢固掌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寻找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安排,尽可能的让学生结合多种感官认识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以此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其从多向思维的角度研究问题,使其实现思维的发展,强化其动手能力。

(四)有效的练习设计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要通过难易适中、层次性强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深化知识理解,实现思维发展。

结语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手、脑、口全部参与的学习过程,提升其能力,保证其获得知识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随便翻翻我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教学期刊,几乎每本期刊都有对有效课堂练习的相关论述,再上网一查本课题的相关资料,更发现类似的研究很多,有的还很深入。这说明了国内外的同行们是越来越关注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问题,不过也几乎浇灭了我们再研究它的热情,可仔细一想:哪个好课题会没人研究?越多人研究不更证明它有研究价值吗?只要我们结合实际,重视研究的过程,相信本课题还是有很高的现实研究意义的。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有以下共性:

1、关注转变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观念。新课标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2、提倡对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新课程强调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时间,必然会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减少课堂训练的数量与份量,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梯度性的练习,对能否实施有效堂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重视练习设计,确立效益意识。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承认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个性确实存在差异,所以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的需要和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产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2、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理论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学生复制知识,并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具有主动发现、思考、探究、质疑的需要与可能。3、有效教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性概括为“三有理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理论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并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合理的决策。

三、研究的目标:

1、深入挖掘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增强教师的预设意识,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练习意图的领悟能力和整合、优化课本资源,并设计出有效练习内容的能力,为实施有效课堂训练提供可靠的保障。2、积极探索新课程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练习形式和合理优化的课堂练习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堂练过程中确有所获,发展思维、培养习惯,提升数学素养,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3、着力完善实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手段,打造一批讲究课堂操控艺术的骨干教师。

四、研究内容:

1、新课程下小学教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形式与内容。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训练环节的结构与实施过程。4、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评价系统。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制定好研究的目标与实施方案。2、调查法:调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制定策略。3、案例分析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完善,总结提取有效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论文。

六、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筹集足够的经费,专款专用。2、时间保障:学校定期安排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活动,每周通报一次研究情况,每月一次小结,每学期一次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对研究人员进行考核、奖励。3、措施保障:学校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并为研究者提供材料、设备。

八、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1、阅读文献,情况调查,确立课题。2、确立研究方案。3、开题论证。4、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问卷。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1、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内容与实施、评价的组织形式。4、实施的调查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

1、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模式展示。2、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提高,结题。(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篇10

1.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把教师所讲的内容都听明白,理解透彻。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适当的监督和测试一下小学生是否把知识都学会。小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一定要让小学生学会。

2.重视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理解。很多小学生都认为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没有多大的用处,或者是对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的意思,更有甚者,会觉得不学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也无所谓,只要会做题就好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的,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结论,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更何况也有人说,记忆是理解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的学习重视起来,要把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烂熟于心,当然,我所说的烂熟于心并不是说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教师也要正确地去帮助和引导,只有把公式和概念记住了理解了,才能够在做题时中达到熟练的应用。

3.小学生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要认为自己上课听懂了就不去做练习题,有时候听懂了不一定就会做题。学校在一般情况下都会给小学生订一些教学辅导书和练习册等书籍,小学生或者教师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书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起这些书籍,要监督或者带领小学生对那些书籍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还能学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识点,有助于为小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新课改中,也是非常提倡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小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小学生创新。我认为如下几点。

1.教师要在教学模式上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所有的知识都是由教师传授,学生只负责听,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小学生做课堂的主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自己去规划自己的学习,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太注重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要重视学习技巧,在给小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主要是传授学习方法,不要把问题的答案看得太重,从而忽略了过程。教师要多让小学生思考,多尊重小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不要什么问题都帮小学生解决,要多给小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小学生摆脱对数学教师的依赖,自己独立自主地去学习,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创新。

三、培养小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积累都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人认为只有文科的东西才需要积累,像数学这样的理科学科是不需要积累的,我觉得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不要忽略了积累。我建议如下。

1.小学生要准备错题本,要把自己的错题都积累下来,这样有助于复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