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9-18 08:25: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篇1

能有幸请到王局长来为我们做报告已经使我们新教师很兴奋了,而王局长为我们做的这份报告又是于我们每一个徐汇区教育届同人息息相关的。在报告中,王局长详细的为我们指出了徐汇区作为上海的一个教育发达地区,是如何做到保持教育优势,开发教育浅能的这些工作的。并且,王局长还勉励我们每一位刚刚踏入教师岗位的年轻人,让我们以自己的热情和希望,为徐汇区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后两场的讲座中,王以权老师和吕宝兴老师分别为我们做了题为《教育教学法规政策解读》和《教学基本规范》的两场讲座。说是讲座,其实我觉得用授业来形容更为恰当。因为这两场讲座讲的是于我们这些老师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虽然作为新教师,我们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学校时,校领导们总会向我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改革创新方案,这样可以使学校常办常新。但是我们这些初生牛犊在学校中奋力工作之时,难免会因为不熟悉某些法律法规而走了弯路。

篇2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理论学习;观察记录;反思实践;合作研究;科学评价园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7

一理论学习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奠基石”。

幼儿教师要进行优质的教育,就必须具有一定教育科研理论素质。这方面的素质主要是指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法论和教育科研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我们只有用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逐步把握幼儿教育的未来走向。有些教师平时的学习只满足于某些经验的掌握,甚至“以干代学(理论)”,这是不对的。“教无定法”,只要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都是好的方法;“教有定法”,这个定法就是教育科学。科学的理论撞击实践,就会爆发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的硕果,创造出新的方法和经验。而相反,如果我们的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在实践中就会表现为教研教学都无后劲,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不能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开展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教育经验,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水平没有大的提高,能力不见有多大的长进,不能突破常规而有所跃进。最后,不太了解幼儿,在教学中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工作好了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有失误,也不知道从何吸取教训。

二教育观察记录与反思实践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培植室”。

1.教育观察记录的涵义及在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中的作用。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比一般知觉有更强的积极性和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观察也叫“思维的知觉”。观察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门户,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科学研究,艺术创造和教育教学等都离不开细致,敏锐的观察。幼儿观察记录就可以定义为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想像记录下来的过程。

2.如何实施教育反思。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师忽视反思教育行为的现象。在教育管理上缺乏有效组织、引导教师反思的机制,教师自身缺乏自省的意识和方法,往往注重备课、上课,无意或很少反思教育行为,诸如教育目标是否明确、教育内容是否适宜、教育环境是否适合、教育要求是否适度、教育方法是否适当等。存在“教师不会反思”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总是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却是流水账一本,没有反思的实质内容;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很少揭示存在问题的内在原因;还有的仅仅是为了交差,而不是真正发自内心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去反思。

三合作研究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助推器“。

教师之间的合作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不仅有利于建设开放、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之间在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是其合作研究的前提条件。在一个教师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作,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才能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因此,教师个人的专业特色和合作质量的提高之间是一种相融共生的关系:个人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可以使合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更有深度;同样,合作效果好,也就意味着教师从同伴那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

四科学评价是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导航标”。

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评价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是以奖惩为目的,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这样的评价是面向“昨天”的。而新《纲要》要求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幼儿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改进教育实践的功能。因此,探索一条科学评价教师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势在必行。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化特点 实践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

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

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篇4

二、幼儿教师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水平低,研究议题重复、抄袭严重

从研究的成果方式来看,幼儿教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和理论体会文章的水平上,而研究水平较高的行动研究和研究报告则较为少见。经验总结的内容也大多是对教育现场中的某些行为片段进行“想当然”的反思和解读,反映的是教师作为观察者主观的评价和判断。限于个人理论水平和思维深度的不足,幼儿教师无法通过思辨或者经验总结的方式,论证某项工作做法或论证某项教育措施的科学性。利用统计数据、遵循科学严谨的实验范式的研究,就更加难以胜任。实践中常发现,幼儿教师在选择研究议题上往往陷入雷同重复,经验总结的观点往往是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已公开的类似文章,进行改编和加上个人在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加工而成的,抄袭严重,缺乏研究的价值。

2.缺乏严谨的教学反思能力和行文规范习惯,写作质量不高

目前,大多数幼师都是中师毕业后通过在职进修提高学历。由于缺乏高中和大学阶段较为系统的作文写作训练和学术论文规范,导致幼儿教师在总结教育研究成果时,出现很多概念性的错误,行文表达存在很大的问题。下面,以幼儿教师教育研究过程中的“教学反思”为例,说明其写作在行文规范和逻辑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说课式回顾与评价。如:“上完这节课后,我总体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对某些问题又有了深刻的认识;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活动开始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我分别是怎么做的;针对个别孩子,我是怎么做的。”这种对教学反思的总结,其核心只是对自己做出评价和回顾,回避问题本身。行文表述时也基本上是“东一下西一下”地举例子,例子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第二:关注突出问题,但条理不清。如:“整个活动进展得很顺利,孩子基本明白老师的要求,在环节一中,孩子发言基本正确。但孩子也存在某些问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导致进行不下去,等等。”这种教学反思更像是说课式的自我圆场,把现象、分析和措施三部分混在一起,自说自话。大多幼儿教师对教育研究的问题反思水平停留在这个阶段,认为“经验总结”就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化解释。但这种“经验总结”从方式和结果看,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第三:学会概括,分得清问题、分析和对策的差别,但都归咎于幼儿的问题。如:“描述问题:通过这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最后完成比较好,评价时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比较吵闹,有部分孩子没完成……分析问题:因为老师的示范讲解中,先抓住了要……(说明自己没做错)吵闹的幼儿基本上年龄较小,他们不安定影响到其他幼儿,没有完成的幼儿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准备活动,等等。改进措施:鼓励他们,用语言提示,积极表扬,进行集体检查作业等等。”这种反思和“经验总结”往往回避教师自身可以改进的地方,说出改进的措施往往都是逻辑正确、完全通用但缺乏建设性的经验做法。

3.获取不到免费的学术文献和研究规范的渠道

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最终主要是以论文为成果形式。然而,幼师在职接受的关于论文规范和写作培训,并未获得关于如何查阅和免费获取学术文献的渠道。众所周知,查阅文献的能力高低是阻碍幼儿教师是否能了解研究课题的前人研究,并按规范的论文要求写作的关键问题。培训幼师的这些专家学者,自身所在的学术研究单位定期购买了中国知网、维普网的使用权限,有足够的学术资源支撑。在培训时经常对如何获取学术文献这个问题轻描淡写,一笔掠过。除了提出让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通过购买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充值卡或到当地图书馆借阅帐号等建议外,没有更为便捷、免费的渠道。幼儿教师不是专职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获取学术文献的时间和费用难度,成为了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拦路虎。无法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前人研究,无法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规范,再怎么培训如何成为“研究者”,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授人以渔”。

三、对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建议

1.从行动型研究切入,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

行动型研究是指教师提出并论证进行某项教育工作的设想,并按照这个设想完成该项工作获得(有物质形态的)结果。这类研究形成的成果是以准研究报告为主要的形式。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首先是对自身教育行为是否有实质性转变的研究。当前,幼儿教师知行不合一、知行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求幼儿教师从实践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有效经验”,无异于强人所难。因此,应将教育研究的重点放在对自身教育行为是否能“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的行为历程上。行动研究是在问题产生的自然教育情境中进行,并且最好由该情境中经历到问题、体会最深的教师参与进行,最能得到结果。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师愿意参与研究,就能受到研究结果影响而改变行为。这也是提倡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应有之义。行动研究也最符合幼儿教师的研究水平。传统的学术研究,堆砌了大量的文献数据,要讲究信度效度、要注意控制研究历程、讲究选择样本、要借助统计数字的证据等,甚至报告的书写格式还受到严谨的限制。行动研究不必遵循学术研究的方法理论和研究形式,研究报告也不受限于一定的格式,其研究框架简单易懂,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因此,这种基于幼儿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研究范式,是适用于幼儿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向。

2.教育反思应从记录教育故事开始

幼儿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是开展各项教育研究的基础性能力。然而,带着“反思”的压力反而是促使教师过早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或者草率下定义的最大动因。改变这种反思习惯,需幼儿教师放弃用道德判断代替描述行为的“标签式”的教育反思方式。如,“幼儿不听从老师的指令,所以……”,这种用老师的判断代替事实行为的反思方式,无法了解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幼儿教师应以教育观察者的角度,学会用欣赏和客观的描述,对孩子行为背后潜藏的经验故事进行合理化的假设。例如,“孩子站在群体旁边一分多钟,没有参与到同伴的角色游戏中去,猜测其原因可能是在观察别人是如何扮演的,自己还不清楚要扮演什么。2分钟后,很愉悦的选了两个角色帽子,主动要求扮演角色了(假设后通过观察不断修正和验证假设)”。这种基于客观行为的观察描述和思考,能不断提升教师对幼儿行为和教育情境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意识。

篇5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

[1] [2] [3] 

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园所文化宣讲;()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篇6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教育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其中也包括幼儿教师。我工作在幼儿教育第一线,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担任过从幼儿教师到园长等几乎幼儿园所有职务,熟悉幼儿园管理流程与内容,了解幼儿教师所有的工作内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科研水平、个人魅力等[1]。我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结合自身成长的困惑,对幼儿科研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一、幼儿教师科研现状

(一)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由原来的中专逐步向大专过渡,趋势是向高层次发展,但是现今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骨干幼儿教师(30岁左右)都是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结构特点决定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他们大多对于科研没有基本的概念,很多工作都从自我感受的感性点出发,以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作为工作的指导和出发点。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作观点是完成基本的日常班级管理与幼儿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觉得科研工作距离自己比较遥远,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很多幼儿教师就算表面进入了科研领域,其实只是为了考核、评职称或者完成市、区、园里的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兴趣性、积极性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往往是被迫参与、从事科研的,科研意识非常淡薄,基本没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和科研应用所带来的乐趣,并享受其中的成功感[2]。

(二)幼儿教师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所谓幼儿教师科研知识特指幼儿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我结合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与周边同行的交流,以及相关报告的调研发现,30周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过幼儿科研知识,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参与幼儿教育科研活动,几乎不懂科研课题设计的规范与流程,不了解幼儿教育论文撰写的规范。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科研就是写论文,甚至是写工作小结。他们根本无从了解教育科研是一个从收集、选题、论证、立项、计划、调研、撰写、修改、结题到撰写完整报告、,再跟踪提高、研究的过程[3]。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幼儿教师会主动订阅幼儿教育理论的相关报纸、刊物,更不会主动寻找、学习相关幼儿科研理论知识,大部分幼儿教师科研为零。

(三)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很弱。

所谓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找出其中一般规律的过程,最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很弱主要表现在:1.幼儿教师普遍感觉科研难度很大,不知如何从何获取课题,不知如何开展研究课题;2.研究课题方法、手段单一,主要集中表现就是上网搜索资料,然后抄抄、改改、写写,应付了事,完成任务,不求创新;3.研究方向很集中,基本就是取材于幼儿的日常行为管理内容,然后就某一点进行经验性的总结,造成大多数论文雷同;4.研究应用性狭隘,科研内容推广性、应用性不强,大多数属于纸上谈兵,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二、提升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整体层次。

当前幼儿园的主体教学力量是主干教学教师,绝大部分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下,学前教育的生源并没有得到提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入校文化成绩较差。在这种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即使通过严格的学前教育培训,也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走访身边同行发现,幼儿教师的科研概念起源于其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然而他们在师范学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时,课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指导性内容,在学生时代没有科研概念。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起跑线教育受到重视,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家长不遗余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选择优秀的学前教育资源。一方面是社会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培养的低层次,相互矛盾、冲突。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就必须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在整个培养幼儿教师体系中渗透科研相关内容,使招生、培养过程、实习、毕业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提高招生标准,夯实文化理论基础,使得生源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加强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灌输终身科研的概念,利用课程教学,建立幼儿教育的科研方法体系;加强实习过程,让学生利用理论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从而激发学习与科研的欲望;重视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严格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建立毕业生档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让学生离开学校并不脱离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

(二)幼儿园工作管理。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集中场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占据很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直接带班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管理。现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老教师带新教师,这里的老教师是教龄长而不是年龄长。社会化大发展,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稀缺,需求量增大,很多优质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大多数喜欢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幼师做管理人员,而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则喜欢招收青春、活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新幼儿教师进入此行业后,基本就是靠老教师带,加上自己摸索,逐渐凭借经验在从事幼儿教育。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长了阅历,但是对于长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变繁为简并不是有利的。在幼儿园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将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以双赢为归宿点。定期邀请高校幼儿教育教学类的科研教师和幼教科研专家入园进行学术讲座;积极营造崇尚幼儿教育教学科研的园内氛围,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科研,让大量的感性材料变成理论知识,指导自我的长期实践;加强科研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科研纳入每年度的年终考评,形成硬性指标,鞭策普通幼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4]。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根据人的生存需求理论,我们当然希望每位幼儿教师能够将幼教事业当成终生从事的事业来经营,并从中获得肯定和快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5~8年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8~12年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意愿或直接离职,原因主要是觉得职业没有发展,人生缺失规划。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入园时,安排老教师结对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工作观、人生观。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每位新幼儿教师都懂得如何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中,将自己长年累月的丰富经验书面化、理论化将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引导,幼儿教师会发现并了解科研的必要性,在科研中进步,在科研中快乐,在科研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材料,形成总结、课题、讲义、论文,并与更多的同行分享、共享科研的成果,将个人成果推广,从中获得成功与满足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化结果。

(四)教育主管部门。

作为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长期性的准入、准出标准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制定的,但是对于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来说,很多事情大有可为:1.定期举办各幼儿园的科研工作讲座,进行科研重要性的宣讲;2.定期举办科研交流研讨会,进行幼儿园论文评比,营造市区浓厚的幼儿教育科研氛围;3.定期组织市区骨干幼儿教师参观考察全国优秀的幼儿教育科研基地(优质幼儿园);4.定期召开科研课题推荐会,向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推荐科研项目和方向[5];5.长期举办市区的幼儿教师科研竞赛,让需要科研项目的幼儿教师有项目可申请,有项目可研究,等等。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逐渐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科研氛围,让广大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将大量的实践经验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自我的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为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师是教育实践主体也是教育研究主体——兼谈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学前教育,1999,(8).

[2]白桦.创造性地开展园本培训工作,2006(05).

篇7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34

The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Qi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Preschool teacher is the founder of basic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professional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level of basic education. Pre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 preschool teachers, child care, nursery and even a major even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early childhood. But fac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stage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the impact of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social reasons, reasons for kindergarten and preschool teachers own reason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the government, the kindergarten and preschool teachers collaborative effor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hildhood teachers; development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个人逐步发展成专业人员,幼儿教师职业逐步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

1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定位存在偏差。当前幼儿园的职能已经从看护儿童发展成为专业的保育教育,但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仍然停留在表面,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看孩子,带领孩子做做游戏,唱唱歌跳跳舞”,认为“只要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或经验就能够胜任幼儿园老师”这些观点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2)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不高。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就业人员在入职前应该进行一定时期的规范的专业训练。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的幼儿,因此更应该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资格。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都不高,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相较于其他资格证书也较容易获得。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有一些转岗教师,这些教师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方面的教育,只是接受过短期的培训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培训就能入职。(3)幼儿教师专业自的缺乏。作为专业的人员,幼儿教师应该对其专业领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自,但是现实情况是幼儿教师的行为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领导、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的制约,不能自主决定自己领域内的事务,缺乏专业自。

1.2 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

(1)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完备。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中等师范学校或者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他们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往往是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师资质量的下降。一些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理论落后,仅仅停留在以“会不会画画、跳舞”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或者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使教师学不到专业系统的学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备。

(2)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在幼儿园,一个班级的标准配备是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教师每天要管理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注意孩子健康安全问题。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做环境创设、写教案、写反思、写观察记录等。以至于幼儿教师每天疲于应付繁多的工作,每天进行的都是经验性的重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教育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和提升。

1.3 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1)幼儿园的理念不统一。目前我国的办园力量层次不一,目的不同,呈现多元化趋势,私立园在我国遍地开花。私立园由于其市场经营的性质决定了其追求利益的本质,这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高入园率,把经费更多地花在环境创设和幼儿园的设施上,而没有给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幼儿园的管理息息相关。幼儿园改善一些冗杂的管理制度不仅能激励幼儿教师高效有质量地完成工作还能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快速的提升。但是一些幼儿园由于经费的缺欠,只关注教师的工资和福利,缺少教师培训深造的政策导致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差,缺少发展的平台,专业发展受到阻碍。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

针对以上提到的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要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就要积极寻求政府社会、幼儿园、幼儿教师本身及幼教专家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1 社会政府方面

(1)政府要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兴旺发达的希望,而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幼儿的质量。所以社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仅仅从思想上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重视。首先,国家应该制定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国家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幼儿教师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才能做到专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2)提高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质量。幼儿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职前教育的影响,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保证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的质量。如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彰显学前专业课的特色,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具有导向性,能够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比例,防止出现重技能轻理论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在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不仅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而且要保证职后教育的质量。如加大“国培”的力度,保证“国培”的质量,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能够有进修培训的资格,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学前教育的思想,更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切实保证幼儿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队伍的质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师的质量。首先,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的考评、发放和管理制度。其次,要扩大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规模,使更多具有高学历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2.2 幼儿园方面

(1)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园所环境,不仅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宽松积极的优越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氛围,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使幼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进而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认同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以促进幼儿教师集体的专业化发展。

(2)优化园所的管理,合理规划幼儿园资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除了有自身的工作压力外,还有园所的管理,通过优化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幼儿园可以优化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使教师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了解每个教师的长处和缺陷,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园内资源的优势互补。

(3)大力发展园本培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制。幼儿园要开展基于幼儿园,为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所面临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教师通过园本教研能接触到更多的新理念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完善教师的培训体制,如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案例分析;实地检查和集中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2.3 幼儿教师方面

(1)幼儿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促使教师能够自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幼儿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只有在与更多同行的合作中才能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团队学习能够激发集体的洞察能力,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速度,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奇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为此,团队学习应当是教师汲取智慧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3)教师要有研究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深度参加,这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不少学者提出,教师专业化标准之一就是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要做教学内容的研究者、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自己教学的反思实践者。如果想要成功扮演好这些角色,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必须要有研究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2] 郑丽琴.高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由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2(8).

[3] 林志淼,张磊.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因素和途径[J].成人教育,2013(6).

[4] 翟媛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出路[J].长沙师范学校学报,2010(5).

[5] 王晓云.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J].西安社会科学,2010(6).

篇8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强调幼儿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尤其强调幼儿教师个体职业生命质量的成长。川同时,专业发展也是教师个体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来自周围的推动力有助于教师形成良性的学习动机并外显为学习行为。在幼儿园管理中,制度建设可视为一种强劲的推动力,管理者通过建立和推行多种有效制度,创造出各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从而真正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与行为的形成。

一、园本培训制度的建立

园本培训是一种由幼儿园领导者根据本园实际J清况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2)当前幼儿园园本培训的方式丰富多样,但往往缺乏规划,致使培训缺乏延续性,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培训制度化有助于从一定程度缓解上述问题,也有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化”和“系统化”,从而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园本培训制度例示如下:

(一)专家、骨干引领制度

幼儿园有计划地通过邀请专家开讲座、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等形式帮助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增广视听。

(二)师徒结对互促制度

幼儿园可以在双方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建立师徒结对互促制度。要求“徒弟”结合自己的需求制定计划,而“师傅”则根据“徒弟”的需求制定辅导计划,并且这种指导过程要有记录和反馈。同时,还可以提供自荐方式将有经验、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幼儿教师组成一个“讲师团”,定期分主题向园内其他教师传授一些教学经验,如讲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怎样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如何为幼儿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等等。

(三)专业写作、交流制度

例如,定期撰写与交流专业文章。要求幼儿教师定期写好业务笔记,并独立或合作撰写幼教论文。可通过创办本园的科研刊物,为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让教师在不断写作中学会反思、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定期举办教育沙龙。可选择在现场或网上平台进行,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经验、推广教育成果。

(四)对外学习制度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其他知名的幼儿园进行考察学习,并参与片区教研活动、各级学术研讨会以及向专业期刊投稿等。

二、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

教师评价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方向和程度,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3)因此,幼儿园应重视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以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评价应把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与幼儿教师的做事能力结合起来,让教师在一个宽松、愉快的评价氛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一)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幼儿园开发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闭发展性评价制度强调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使得评价的矫正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量的增加,如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活动组织能力、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质的提高,如幼儿教师由新手阶段向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发展;三是自主发展,如幼儿教师具有自觉、自信、自理、自立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能力,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主动性;四是个体价值的实现,如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具有强烈的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并作出职业承诺。 (二)建立开放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开放性的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强调评价是一种民主、协调、共建的过程,通过采取幼儿教师之间互评的方式,进行参与方式的评价。它能激发幼儿教师自愿地参与评价标准与程序的编制过程,并以此作为提高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的目标。

(三)建立教师自我评价制度

幼儿园应定期举行一次教师个人述职,让教师就近一段时间以来师德表现、保育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将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会在总结中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在和其他教师的对比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从而为以后的发展确定适宜的目标。

三、教研管理制度的建立

园本教研是立足本园实际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主要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幼儿园可尝试建立以下制度来保障园本教研顺利有效的组织和实施。

一是理论学习制度。幼儿园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教师学习现代的幼儿教育理论,引导幼儿教师学习相关的保育及活动组织知识。同时,坚持每学期向教师推荐几本必读专业书籍,让幼儿教师在业余的时间里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二是对话交流制度。鼓励教师就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讨,相互交流,从而实现经验共享。例如,定期举办“一课三研”活动、“教学诊断”活动等。

三是课题研究制度。幼儿园教研组应善于引导教师发现、提炼本园在保教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为园本课题,有条件的可以申报区级课题或省级课题,获得科研经费的支持。这有利于营造“科研兴园”、“让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氛围。

以园本教研为引领,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积极探讨的教研氛围,才能切实解决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随时发生的问题。教研管理制度化使教研活动由事务型、应付型向学术型转变,可视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篇9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而“远程研修培训”对于我们幼教事业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培训。一个个案例、一段段视频,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等几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更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最有智慧的教师。

2015年9月至11月,我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专家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了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了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气,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了自己在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1.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教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好坏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能随时激发幼儿的W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2.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

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充分尊重幼儿并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3.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幼儿教师要爱幼儿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工作,努力奉献自己。

4.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家园联合,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需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了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的建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20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32

幼儿教师肩负着启蒙幼儿心智,培养幼儿各种习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神圣使命,幼儿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所实施的教育的质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针对幼儿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幼儿教师素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学历偏低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我们这里从事幼儿教育的第一学历大多数是中专,本科大多数是通过函授取得的,自考的不多,全日制本科比较少,研究生学历的更少。学历低,使得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受限制,提高素养也比较困难。

(二)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1.表现为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最大问题,事业心不强,进取意识薄弱,在工作上没有争做一流的愿望。

2.产生职业怠倦,令幼儿教师缺乏爱心。任何的行业都有职业压力,作为教师,他们的压力更大,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幼儿教师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在工作中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而且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随着小班、中班、大班,年复一年的重复,因此产生了职业倦怠。

(三)心理素养有待提高

幼儿教师工作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水平偏高,自卑心理严重。根据有关调查,幼儿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特别高。适度焦虑是正常的,利于激发人们的斗志,但压力过度则不利于身心发展。有些幼儿教师对自己评价低,认为幼教不如公务员潇洒,不如朋友有能力,认为自己工资低……因而产生自卑感,也不利于自身发展。幼儿教师的心理其实并不像大家所想象得那样,觉得幼儿教师整天与孩子们打交道,活泼开朗、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相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增多。因为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对幼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大家应该关注。

(四)幼儿教师仪表与形象需要完善

每个人的仪表代表着他的精气神,反映着他的精神面貌,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审美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工作中,有些幼儿教师忙于各种事务而忽略了自身的形象,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一)加强师德建设,塑造职业精神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应遵守基本的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合格的教师,这是教师职业的底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教育对象,幼儿教师更应该关爱每一位幼儿,这需要提高教师的觉悟,让教师能站在更高角度看待每一个孩子,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自觉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提升理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了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必须把观念的转变贯穿在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全过程。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就是各种活动的设计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新教育观认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各种领域的学习都应该以活动、游戏为核心,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领悟,这些观念的转变,离不开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才会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

(三)重视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提升综合素养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搭建了平台,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校本培训最大的优点是学习与工作能有机统一,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上;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管理和组织,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互帮互学,互学互教,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相互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