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7 11:18: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化学教学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

篇1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采用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推进复习进程,提升学生能力

我结合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经验和高考试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题型、方法和知识等角度出发,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专题进行复习。在每个专题的复习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习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习,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同时,我们认真命制或选择了年级组织的十五次考试所需的试题,在第二学期,我还自己选择命制了十二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习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四、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09届高考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习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2、知识复习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4、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5、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6、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篇2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在化学教学的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深入地理解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研讨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丰富的情感,端正态度,建立恰当的价值观。师生之间始终保持平等的“你-我”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及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只是注重成绩结果,而是更加看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这一强调,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和革新面貌。因为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本应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共同体被瓦解。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座位上看实验;教师得出结论,学生记住结论;最后学生再做练习、背概念、记实验过程。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和被裁判的位置上,教学关系被固定成了单项的、权威的灌输,教学评价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种单项灌输、单项考核的教与学关系,让教师成为了知识的代言人,学生成了没有自我判断意识的个体,鲜活的知识也在这种呆板固定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高中教师要想真正的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并把这种新课程改革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便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反思自己过往教学行为的自觉性。首先要转变角色和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只有转变角色和观念,才可能改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工作。同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给所有高中化学教师开辟了一个新的展示和挑战自己机会,面对新课程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的角色和观念转变得快,谁能快速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谁就能够在这个新的领域当中尽早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着重在于探究前人的理论、经验、发明创造和科学思维的同时学习其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品质,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收集和处理信息,实证和解释存在,发现规律和形成系统学科知识的能力。深究“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核,便可发现其同样遵循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育思想。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教师在教学中要实行“探究式”教学法,应突破教材的局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变传递结论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知。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大胆实践,颇有收获。现就此作一番简述,诚与同行探讨。

笔者在化学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探究式”教学思路,具体方法,以及对思维的作用和能力效果的分析流程如下图所示。

按上述流程框架,笔者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些相关活动,制造探究氛围,使“教”与“学”状态相互联系并得到统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

1 质疑——双向质疑法

学会发现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训练的素质,也是探究科学形成和科学思维的突破口,正如美国科学家史蒂文·温博格说的“学生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向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创设疑问情景,找好探究内容来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有如下双向质疑:

(1)学生质疑。在上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有关内容时提出疑问,并将其疑问作分类:

知识型:“是什么?”

疑问分类挑战型:“为什么?”

探索型:“怎么样?”

在“是什么?”知识型的提问中,学生经常会将化学课本中的结论编成疑问,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内容时,学生会问: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是怎样递变的?②周期表有几个周期、几个族?③什么是放射性元素?学生在“是什么?”方面所发出疑问差异:一般发出①问者总是挑选课本中的重点的,有概括性的内容发问;发出②问者属于见问题就问,属于泛泛而问,问得再多意义都不大;发出③问者属于找着该教材内容中还未作结论,可在其它学科书和资料上已有过的结论问。

在“为什么?”挑战型的寻理问题中,学生提问有:①门捷列夫采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元素周期律?②预测117号、118号元素存在的可能性?③利用元素周期律推测Na的金属性比Ca的金属性强。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及现象的原因又怎么解释?这些问题用基本现成的迁移是不能全面、系统、准确的作出解释的。要经过信息处理,寻找事实,观察实证,推理分析与具体辨别方可探究到并形成自己的答案。探究挑战型的疑问,一方面要具备理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将理性绝对化和机械化。

在“怎么样?”探索型发问中,学生同样会发出疑问:①人类发现的元素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吗?②物质世界的“引力”“斥力”“化学键”等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构成物质的微粒无限分解后能得到什么?该类疑问与“已知”的有联系,但又是人类认知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疑点。

(2)教师质疑。教师补充、挖掘教材隐含的内容,促进学生思维严谨、激发调动求知欲。

教师备课时,首先收集学生的疑问作业,认真分析疑问内容,归纳总结,再抓住学生发出的疑问,有针对性的补充,供课堂教学备用。还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例:在对铝的“两性”概念与它具有的金属性和一定的非金属性描述中,教材中写有“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表现出两性,这就说明铝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如果简单的逆向推导,会误认为非金属性就是两性中的一性,那么要证明铝的非金属性就可以通过它与强碱反应生成对应的偏铝酸盐,这样就出现了严重的误区,铝与强碱溶液反应只是它“两性”中的其一表现,不是非金属性的表现,也就混淆了概念的普遍性中包含的特定性。铝是既有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是对它的普遍性描述,其中它的“两性”问题,是特指它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两种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两性”。就此,学生一般不提问,当然便属于教师质疑范畴。

在对学生疑问,教师设疑归纳整理后,引入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发挥内在潜力,调动思维活度的兴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破疑——课堂教学中的破疑法

破疑过程主要完成在课堂教学双边动态活动的反馈中,这个过程正好是“探究式”的具体体现。

3 变通与质疑

在探究中获得有关许多事实的知识,同时头脑又得到训练后,就能应付任何种类的事实,就能推理,就能把一个领域中所受到的训练运用到对付不同的新领域中去,这就是变通。有了变通能力,知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积累,生命在有序的思维运动中才能得到提升,心灵和思维的开发才能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在一定高度上的重新质疑便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为了发现‘事实’才进行‘思维’的训练。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篇3

高中化学学习既要遵循既定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又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强化理论学习,重视实验操作观察与分析,注重所学知识点得考核、总结与实际应用等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这三个环节的有序结合,逐步形成“理论―实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一、重视基础,强化理论学习

高中化学偏重于实验探究,即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实验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进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对此,教师应密切把握教学目标,将各个学习阶段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结合起来,并根据教材内容、实验要求与课堂研究外部因素对教学的要求等,从系统目标的高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理论强化计划,从而为后期实验与总结环节的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章“金属极其化合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将后期实验中频繁用到的各类金属的特性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不仅掌握金属自身的特点(包括化学符号的书写,与氧气、氮气等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所产生的物质等),而且也应熟练把握其化合物(如铁锈、铜锈等化合物的化学式、特征等)的特色,从而在后期实验与总结中提高熟练度,再一次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实验

实验是调动学生参与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现象的多变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等都是吸引学生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学习时,应充分对其运用。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首先教师应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其次,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物质先后加入的顺序等,对于实验结果,教师应号召学生自行总结,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现象、总结实验本质的能力;最后,强化引导总结性学习,基于学生的总结内容,对其进行科学定论,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探究一体化教学模式。例如,在探究金属纳的性质时,教师应先复习“钠”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钠的初始颜色,用一定量的滤纸将金属钠表层的油性物质吸干,然后用小刀将其表层物质去掉,进一步探究其颜色;实验二,将一定量的酚酞试剂倒入烧杯中,然后将切好的金属钠放入其中,仔细观察“钠”与酚酞试剂的变化等;待探究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所观察的内容,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到化学方程式的推理等,从而整体把握“金属钠”的特性,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考核与总结并重,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过程

经过前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中期相关实验的操作,使得学生对既定的化学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实践证明,最后环节的考核与总结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在前两个环节的不足之处,对于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全方位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口头考核与笔试的方式,在课堂上可提问学生前两个环节所学的内容,也可将已经学过的内容以试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通过批阅试卷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从而制订有效的纠正与弥补性措施,利用一体化教育推进高中化学整体教学质量。例如,在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即将“钾、钙、钠、镁、铝”等化学符号、特性进行对比总结,对其与气体发生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观察性总结,即成立“金属专题”,从而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化与条理化,方便后期的复习、做题的参考。

实现“理论―实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重点探究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这三者分离,应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综合考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优化教学计划,做到理论、实验、总结的完美结合,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调动其参与课堂知识的探究过程,进而在实验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并能够跟随教师的总结步伐,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逐步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做题效率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准备一周的课,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进行说课,然后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逐一评价。集体备课后,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二.研读考纲,梳理知识

研究《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复习备考的依据,也为复习的指南,做到复习不超纲,同时,从精神实质上领悟《考试说明》,具体说来是:

(1)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这样既明了知识系统的全貌,又知晓了知识体系的主干及重点内容。

(2)仔细剖析对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有哪些?有什么要求?明确一般的数学方法,普遍的数学思想及一般的逻辑方法(即通性通法)。

三、重视课本,狠抓基础,构建学生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会代数、三角、立几、解析几何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如面对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四、狠抓常规,强化落实与检查

精心选题,针对性讲评。我们发扬数学科组的优良传统,落实“以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认真抓好每周的“一测一练”。“每周一测”、既要注重重点基础知识,出“小,巧,活”的题目;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出有新意的题目,只要能抓住

这两点,就是好题。

对每次测验和练习,我们都坚持认真批改,全面统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做错了的习题进行改错,提高习题课讲评的针对性与课堂教学的效率性。

五、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六、选择填空题的地位与复习策略

虽然高考中选择填空题占分的比例接近50%,高考考它们的方向是基础与全面,为顾及到各层次的考生,高考一定要考基础,考试的知识点覆盖率应该尽量大,这些设计目标由选择填空题来完成。以它的目的来看,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不应该大,一张卷有1-2道难度大的题就足够了。而文科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复习时应用花大的精力去抓选择填空题,实际上,实践告诉我们,难的选择填空题是押不上的,遇到时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选择填空题往往有一些技巧解法,如排除法,特值法,代入数值计算,从极端情况出发,等等,我们除了在平时的训练,还作了选择填空题的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七、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学生选修的科类不同,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关爱学生,激起学习激情。热爱学生,走近学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活学习数学的思维。

心理教育,助长学习成绩。学好数学,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方面,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数学,或者以前数学成绩一直不好,现在也一定学不好等,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告诉学生只要做好老师上课

讲解的,课后加强领会、总结,一定会有进步的,不断关怀、帮助、指导,学生积极性提高,问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八、对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

(1).传统在创新中继承例如理科第3题,三角函数f(x)=2sinxcosx的关系式简洁,一扫过去复杂的三角化简变形,体现了新课程对传统内容的要求,该题的选项的设计仅仅围绕三角函数的基本问题——单调性、周期、最值和图像对称问题而命制,体现了三角的主干知识,是一道好题;再如理科第9题,将数列的单调性巧妙地与充要条件的判断结合,给学生一种时曾相识之感,虽载体陈旧,但考查能力的力度未减,第20题为解析几何试题,巧妙地将圆锥曲线基本量蕴含在面积关系中,第二问探索性问题的设计,一改过去结论总存在的模式,通过多参数的复杂运算,考查综合能力,拉开档次,是一道考查推理和运算功夫的好题。

(2).新点在平稳中闪光理科第6题的算法框图问题,将数求和的基本框图紧密地与算术平均值进行结合,不落俗套;理科的第13题将定积分与几何概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图文并茂,是一道小题,但体现了数学大知识——积分;第12题,体现了新教材要求的抽象概括能力,只要求考生写出第五个等式,学生容易观察出结论的变相考察,没有考察难度较大的概括出一般结论的问题,而是只写出第五个等式(文科只写第四个),一方面降低了难度要求,同时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课标的要求;第19题考查了直方图、折线图、分层抽样、概率和统计等问题,将读图、识图、用图结合在一起,以图算数,概率的计算考察了基本方法,一改过去复杂的概率计算,但思维要求没有降低。

(3).应用中呈现新亮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区别是知识问题引入,螺旋上升,不论是教材内容还是习题都花了较大篇幅,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应用题成为新教材的一个亮点,自然也成为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今年明显地加大了考察力度;理科的第14题,考察了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渗透了环保理念;理科的第10题学生代表选举问题,虽有一点竞赛味道——高斯函数,但解答方法独特——只需取特殊值验证即可选出答案,在另一个层次上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意识!第17题将三角测量、解三角形和营救的速度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计算量适中,是一道好题;在解答题里设计应用性试题,应当说是*试题的创新点所在,值得关注。

(4).图形里露出新视觉整卷的图形有9个之多,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也读图时代信息处理的需要。增强了应用意识的考查,将实际应用性问题设计在三角函数与航海救援和图形的交汇处理,更好地体现图像的直观作用;函数图像、框图、三视图、统计图,立体直观图的点缀,增强了试卷的视觉效应,更可贵的是识图、读图、用图意识增强,对数学潜能的培养有一定的良好作用。

(5).背景内彰显特色今年试题的背景植根于课本和往年考题,也有一些经典数学作为背景的亮点题,诸如联系高斯函数的第10题,结合正整数立方和公式的第12题,交汇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调和平均值之间不等关系的理科压卷题,这凸现了数学试题的高度和深度,蕴含了命题人的数学功力,意在检查考生进入高校的发展潜力。

九、反思

高考永远是一项有遗憾的工程,无论你在考场上如何从容清醒,都难以有完美感,何况是高考!

1、从高一就起跑,尽量早点让学生适应高考的密度和容量。

2、第一阶段复习时间要充足,不宜过早训练综合能力强的题目,要让学生有逐渐适应的过程。

3、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训练要常抓不放,百折不挠。

篇5

1.提高老师对探究性化学微型实验的认识

1.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目前,尽管全国已有800多所大、中学校开始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微型实验,但在大多数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微型化学实验尚知之甚少,有的了解不全面,更有的根本没有微型化学实验的概念而认为可有可无。我们学校也如此,之前老师们都没有去了解过化学微型实验的相关信息,更没有看过微型实验仪器。为此,我们要借助开会交流、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强宣传介绍:(1)微型实验在国际上已进入了快速推广阶段,其中一个最为重要又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在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实验题中出现了以微型实验的思想来命题的现象,1997年的实验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国的选手连仪器都没有看到过,更不用说去操作它了。(2)深刻领会到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思维、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等方面的独特功效,进一步明确开展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现实意义、目标和方法,增强自己的使命感。

1. 2 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技能。

如果化学教师对基本的实验操作都存在问题,怎样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对于实验改革,目前只有少部分的教师愿意动脑筋改进装置、改进实验,这对于当今素质教育的落实是很不利的。在活动课的安排上,可看出高考指挥棒的威力所在,只有极少的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些探究性实验。真正让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实验,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实验技能,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大胆探索。(1)多探究化学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替代常规实验,药品的用量、仪器设备的变化会引起试剂浓度、仪器规格、实验条件的改变,因而不能完全照搬常规实验的条件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在教学实践中对《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和《化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学微型化学实验方面的设计、改进的方案,逐一进行研究,吸取其精华,不断优化,提出自己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同时,也要对那些尚无微型实验方案的常规实验进行可行性的研究,看看是否能形成新的方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可能的条件下,也要研究国外的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探求人家的设计思路,找出值得借鉴之处,丰富经验,开阔视野。(2)多交流设计方案,平时大家工作忙,很少能聚在一起,为了及时总结、交流成功的经验,我们在校园网内开了公共上传区,大家可以把好的设计方案,有关化学微型实验的文章传上去,大家共享,交流。一个月我们固定开一次会议,把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会议议题,进一步促进交流、完善。

2.教师演示实验的改进

2.1 将教师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

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哪怕是用常规的化学仪器,实验现象有多明显,也只是教室前几排的学生看得清楚,而后边的同学只是跟着在那里看热闹。另外,教师的演示实验并没有能够调动学生充分参与的积极性,也没有让学生更深刻地思考、分析问题。下面是将教师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的一个案例。

【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有些教师演示实验用常规的实验仪器效果明显,但由于所用的仪器容量比较大,所以用的药品量多,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果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做同样的实验也达到同样的实验现象,而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所用的药品量少,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也少,造成的污染也小,何乐而不为呢?

把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化学实验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仪器微化、操作简捷,经济省时,安全便携。

(2)利于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微型实验仪器精巧细小,试剂用量少,所以实验过程学生必须小心拆装,规范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随时记录反应过程中实验的变化。利于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利于传播绿色化学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微型实验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实验中不会造成危险;同时,生成的污染性物质的量少,可大幅度地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排放污染,有益于师生的健康。微型实验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但也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用之代替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实验的改进

2.1 把部分学生实验设计成以探究性为主的微型化学实验。

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改后按照最优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并有实验小结。

如下是将学生实验"金属钠的性质"设计成探究性化学微型实验。

实验过程:

【学生实验】一:金属钠的取用、切割、挤压、观察。

【提出问题】①:钠是金属,能导电吗?

【设计实验】二:钠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提出问题】②: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哪么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实验假设】

【实验设计】: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现象】用火柴点着肥皂泡,听到。滴有酚酞的溶液。

【实验结论】:钠的性质(1)银白色金属,质软;(2)有延展性;(3)密度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4)导电性良好;(5)熔、沸点低;(6)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

【提出问题】③:钠与盐酸反应和钠与水反应哪一个更剧烈?

【学生推测】:①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原因是钠与盐酸反应是钠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实验设计】:利用上述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钠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提出问题】④:把金属的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推测】:①钠置换出金属铜,有红色物质生成;②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设计实验】:利用上述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教学后记】:本节课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后,在青霉素瓶中进行,且在溶液上面加煤油,使反应速率适中,克服了常规实验中反应快,放出热量大,不易控制,不安全的缺点,减少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恐惧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该装置可以完成三个实验,学生并没有感到烦琐,相反,由于实验现象与他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出现矛盾,更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2 把学生实验中的实验报告册内容做改进。

在传统的实验报告中,主要的操作步骤都已罗列出,学生只是填写现象和结论(方程式)即可,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利于化学用语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探究、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学生恰恰在这方面是薄弱的。我们在改进的实验报告中增加了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实验目的、步骤、预期的现象。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后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4.重视家庭小实验、选做实验,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此,我们的课本开设了一些新的实验教学形式,如指纹检查、滴水生烟、自制指示剂、自制蒸馏水、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等等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四个家庭小实验,如自做冰袋、检验发酵粉加水时能产生二氧化碳、白纸显字、测定雨水的PH等,以此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学科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和生活中科学的教育,也提高学生对化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爱上化学,更爱上化学实验。然而,很多学校为了赶进度,没能安排学生完成这些实验。我们的做法是我们教师就将这些实验根据它所属知识点的范围穿插在分组实验中,这类实验大多都用微型实验仪器来完成,如(滴水生烟(锌与碘的反应对)、吹气生火(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制取蒸馏水等。重视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对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都有提高作用。

5.鼓励师生研制化学微型仪器,设计化学微型实验

5.1 研制造价低廉,易于推广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与传统的实验仪器相比,微型仪器的市场还没有找开,并不能较方便地买到合适的仪器,另一方面,从节约、环保的角度出发,我们尽可能自制微型仪器。主要途径一是利用废弃的各种材料,如比较大的药片塑料板,洗净后能当点滴板使用,塑料药瓶割去上半截就可以当微型烧杯用,冷饮中常用的小勺子清洁后能当作药匙,经消毒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青霉素瓶可以当广口瓶等等;二是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日常用品进行改造成实验仪器,如在塑料餐盒打孔能制成各种规格固定性很好的试管架,自行车的气门胶可用作微型导管等,下图是我们制作的一套气密性很好的仪器,用来进行HNO3与铜反应等实验,克服了传统实验污染较重的问题,携带方便,操作性强,效果很好。不愧是一套造价低廉,易于推广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5.2 因地制宜选用部分微型实验仪器的代用品。

(1)青霉素瓶:青霉素瓶是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中使用最广泛的替代品,即可用作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储存试剂。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耐200℃左右的温度,可以水浴或直接在火上加热,从而弥补了一般塑料微型仪器水浴加热不能超过80℃的缺陷。

(2)注射器:注射器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不仅取液方便,而且还可以取用气体药品;注射器的气密性较好,特别适合做气体反应容器,更因为活塞的上下伸缩性,可以满足恒压反应或恒容反应的不同需求。注射器最大的优势在于器壁上精确的刻度,可以准确计量和控制反应用量,提高实验精确度。

(3)饮料瓶:不同品牌的饮料瓶瓶底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平底,有的底部向瓶内有几处不同程度的凸起,例如果粒橙的瓶子底部就形成了几个凹槽。这些凹槽正好为我们的实验时的药品提供了盛放的容器。可以用剪刀将果粒橙饮料瓶离底部1/3处小心的剪开,尽量使切口齐平,用多用滴管在瓶底的凹槽内分别滴加反应试剂。由于饮料瓶大多透明,底部凹槽可以作为药品临时存储,也可以作为一定量药品的反应容器。

(4)药片铝塑板:取出一些药品包装版中的药片、胶囊以后,将封口的铝箔去除干净就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点滴板,由于制作材料大多是高分子塑料,不易腐蚀也不易破碎,往往可以代替微型化学实验中的井穴板,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例如酸碱指示剂与酸碱反应变色、铁盐溶液化学性质的检验等。

(5)滤纸:滤纸是微型化学实验常用素材,在教学实际中有着丰富的应用。滤纸主要成份是纤维素,因此可以直接作为反应物进行碳水化合物相关性质演示,如浓硫酸脱水性实验;由于滤纸底色为白色,便于在纸上进行颜色变化的实验,经典的"无字天书"、"指纹实验"都可以在滤纸上完成;又由于滤纸吸水性能好、溶液扩散快,"纸上层析"实验就需要滤纸进行,用滤纸片作为载体可以完成多数非加热性的液体、气体参与的化学实验,如原电池实验、电解实验、卤素单质氧化性比较实验等。在滤纸片上完成化学实验相对于在试管、烧杯中完成化学实验既节约药品,又方便操作,值得推广。

(6)大头针:用大头针作为微型原电池、电解池反应的电极。

(7)塑料管:一次性输液用的输液管、塑料吸管常在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中作为导管使用;用自行车气嘴用的小橡皮管作为连接管;塑料吸管的一端封闭后还可以做点滴吸管。

总之,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应多方努力,力求使开发的仪器微型化、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同时具有多功能、易封闭、较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感,并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使之日臻完善并加以推广"。

探究性化学微型实验的实践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挑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对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宁怀. 《微型化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2000.

篇6

一、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与判断

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会区别与判断原电池与电解池,这与学生缺乏感性知识,以及知识上的遗忘有很大的关系。尽管这两部分内容教材中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这两个演示实验的能见度比较低,有关的实验装置都是小型的,后排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实验装置,因此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再则学生高二学原电池,高三才学电解池,相隔半年,一些学生不能把前一个实验的记忆与半年后的眼前的实验装置来加以对比、区别,这就造成在以后的练习题中无法根据课本知识来加以区别与判断。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方法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并且两套实验同时做,然后根据实验分析、研究相似点与不同点,总结它们的根本不同点在于电解池是一定要有外接电源,而原电池是不需要外接电源的。这种实验探究法效果较好,学生的遗忘率也大大降低。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电极反应的书写

关于电源正负极的判断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当正负极都由金属组成时,则谁是活泼金属,谁就为负极。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能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式,同时还要强调负极的金属总是失去电子,即:M-ne =M 。而原电池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则必须根据电解液的成分来决定,电解液成分不同,在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也不同。例如在锌锰干电池中,用锌片做负极,碳棒为正极,氯化铵饱和溶液为电解液。这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当然是:Zn-2e =Zn ,但正极的电极反应却是:2NH+2e =2NH +H ;如果氯化钠饱和溶液电解液,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却是:2H +2e =H 。

三、电解池中阴阳极的判断

在电解池中,阴阳极的判断就方便多了。因为不论何种情况,不论电极材料由什么组成或电解液是什么,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联的一定是阳极,而阳极的电极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即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而被消耗的反应(金属材料为电极);或是电解液中的阴离子移动到阳极(隋性材料为电极)上失去电子生成相应的电解产物。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联接的就一定是阴极,而阴极起的电极反应一定是还原反应,即一定是电解液中的阳离子移动到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相应的还原产物。

四、电解池中电极材料、电解液与电解产物的关系

电解池的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被电解有密切的关系,分两种情况:

(一)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如铂电极、碳棒等。惰极电极可不必考虑其参加反应,而只须考虑电解液中各种阴阳离子在电极上的反应。在相同电解条件下,如果电解液中几种金属阳离子同时存在,则可按金属活动顺序表,越不活泼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阴极上获得电子析出;如果电解液中有几种阴离子同时存在时,则可按S >I >Br >Cl >OH >NO>SO的顺序在阳极上放电析出。

(二)电极材料为非惰性材料时,既要考虑电极的材料,又要考虑电解液中的离子。这也分两种情况:

当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与溶液中阳离子是同种元素时,这可以应用到电解精炼方面。例如电解粗铜制精铜。含有杂质的铜为阳极,纯铜薄片为阴极,铜盐溶液为电解液,通电后两极发生如下的反应:

在阳极:Cu-2e =Cu

在阴极:Cu +2e =Cu

在相同电解条件下,当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一些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以前的杂质元素如铁、锌、镍等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而进入溶液,如:Fe-2e =Fe ;Ni-2e =Ni 等。但当它们进入溶液处于离子状态时,它们就比Cu 难得到电子,所以只要控制好电解电压,它们就不能在阴极获得电子而析出,只能留在溶液里。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中铜以后的杂质元素如银、金等,因为给出电子的能力比铜弱,所以不能失去电子成离子状态而进入溶液,而只能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落在电解池底部,这部分杂质叫做阳极泥。其中包含着多种铜以后金属。把阳极泥加以处理提炼就能得到金、银等贵重金属。

当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与溶液中阳离子不是同种元素,如阴极上吊镀件,阳极用耐腐蚀的各种金属,再配以跟阳极相同元素的电解液,这就是电镀。

如果把船体接在电池的负极,电池的正极接碳棒,并将碳棒浸没在海水中。这样船体作为阴极被保护起来不易被海水腐蚀,这称之为阴极保护法。简单地讲述上面这些内容,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

五、原电池及电解池的综合应用

要正确解答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综合题,就必须综合运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各方面知识。否则学生不是束手无策,就错误百出。

例如:按下图装置的实验,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指出图中哪个是原电池,并指出正负极。

(2)写出原电池两极的反应式。

(3)写出(C)池中两极的反应式,指明阴阳极。向池中滴入酚酞剂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4)如(D)为电镀池,往镀件上镀锌,镀件与锌分别和原电池哪一极相连?电镀液含什么离子?

分析:

在(A)(B)(C)三池中都有化学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电极,但(C)池装的是氯化钡溶液,电极材料是Fe与Pt,都不会与电解液起置换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而(A)池与(B)池都是两个我们学习过的原电池,而且是串联。由此可作如下回答:

(1)图中(A)(B)为原电池且串联成电池组。(A)池中的Cu为电池组的正极,(B)池中的Zn为电池组的负极。

(2)电极反应为:

正极:2H +2e =H

负极:Zn-2e =Zn

(3)(C)池此时已成了电解池,所以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Pt):2Cl -2e =Cl

阴极(Fe):2H +2e =H

总电解反应为:BaCl +2H O=Ba(OH) +H +Cl

此时向(3)池中滴入酚酞,阴极附近的水电离出的H 得e 变成了H 而逸出,造成溶液中OH 浓度大于H 浓度,所以当滴入酚酞溶液会变红。

(4)镀件按在β处与原电池负极(Zn)相联,镀件为阴极,锌板接在a处与电池正极(Cu)相连,锌板为阳极,电镀液中应含有Zn 。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中原电池与电解池部分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几乎全部常见的金属阳离子和常见的阴离子的性质,还包括一部分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这部分教材由于其内容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有较密切的关系,如电镀、电冶、防腐、净化生活用水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素材,同时学习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傅献彩,陈瑞华.物理化学.高等教学出版社,1979.

[2]杨德壬,朱福森,赵泓,林纪筠.无机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张茹芬,李志洪等.状远之路(化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前言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课程管理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同时高中化学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就对高中化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下面就加强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训的几点思考进行分析。

1.新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1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在日常教学中,为保证高中化学教师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启示,保证教育文化功能的顺利实现,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说,教师的文化知识程度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1.2丰富的化学知识。对于高中化学教师,其本质工作就是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这样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日常工作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

1.3良好的知识沟通能力。对高中化学教师而言,并不是掌握了专业的化学知识就可以完成教学活动了,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高中化学教师只有将这些知识全部融合起来,才能形成专业的化学知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沟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的处理各种知识,结合课程要求及学生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1.4良好的教学能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理论的多元化发展,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也有了新的含义,在新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做好课堂设计,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

2.1化学学科发展及前沿知识。在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素质培训时,首先要让高中教师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及最新前沿知识,这样一方面能更新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及观念,让高中化学教师掌握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另一方面还能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将现代科学、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2.2化学学科教学模式及方法。在新环境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满足高中化学的新时期教学要求,就需要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能力,通过培训,让高中化学教师能在先进教学思想、现代教学技术的基础上,更好的认知化学知识结构,并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3化学实验研究及创新。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只是简单的口头上进行实验描述,从而严重限制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对高中化学教师素质进行培训时,必须全面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研究及创新能力,这样高中化学教师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才能为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2.4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的丰富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对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训时,要特别注重高中化学教师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提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学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掌握远程教学资料的下载,科学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3.加强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训的策略

3.1加强实践。对于高中化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很多种途径,但最有效、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加强实践,因为不管采用哪一种培训手段,高中化学教师都离不开自己的岗位,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会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注意的时,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养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并不是根据前人的总结就能获得,而是需要高中化学教师自身在不断实践中摸索、探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教学实践探究,将自己学会的知识及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等合理的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从而全面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行为的改变。

3.2树立继续教育理念。在新环境下,为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应该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树立继续教育理念,鼓励高中化学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中。继续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现论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能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有极大的帮助。

3.3培养科研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师素质培养时,应该注重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于高中化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准确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准确的利用现代教育方法及手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使用有价值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2)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创新等对教材进行归纳,构建新的教学材料。

3.4加强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注重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这样不仅能帮助高中化学教师更好的适应课程改革,还能及时更新高中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师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心理研究表明,“实践+反思=成长”,因此,在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素质时,不仅要注重高中化学教师的“实践”,还要引导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反思”,让高中化学教师在反思中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挥优势,改善不足,以此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规范化、素质化发展。

4.总结

在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鼓励高中化学教师加强实践、树立继续深造理念、培养高中化学教师科研能力、引导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此全面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素质。(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参考文献:

[1]何静.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J].新西部旬刊,2015,(15):138-139.

[2]陈宏海.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3):17-18.

[3]张伟.高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05):86-87.

篇8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伸,比初中化学对学生要求更高.高中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高中化学中的很多概念,在初中都有提及但教师并未做出解释,所以学生对它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很多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感觉很难,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高一学生面临很多困难,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学习态度的转变.下面简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虽然高中化学重点都比较明显,但知识点还是比较多而杂的.所以,学生在面对这么多知识点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高中要学的学科很多,所以面对化学,很多学生觉得学习任务重.高中化学很多知识点连接性很大,所以学生必须记清知识点,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学生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弄清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到这堂课的学习重点,所以教师必须了解课本内容,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了解一下就行的.教师上课可以不带教材,但一定要按照顺序来讲课,最好用简单的几句话把知识点讲清楚,并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教师可以把知识点完整地呈现出来,并且把重点知识讲清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了解化学的学习特点.

2.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相比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完全是一个新领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无机推断为主,其他也有涉猎,但很少深入讲解.初中化学无机推断题一般就几个常用的化学元素,学生只要经常练,还是有规可寻的.但高中化学不一样,它需要记得的知识点多,一个知识点不停地变化,就可以生出很多题.所以,学生必须灵活应对.显然,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化学的学习.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学生都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9

化学在高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教版高中化学以理论研究为主,好的化学成绩与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化学和科学、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高中学生要重点记忆的包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等。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涵盖的内容广泛。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对于学好人教版高中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就直接影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

一、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编排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比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优化教学方法,这就有利于学生通过教材提高学习的效率。人教版的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具有逻辑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它比较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详细,难易结合以适应全体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认识化学和科学部分的内容与初中化学知识接轨,让学生开始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毫无头绪。同时,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理论知识引入会以生活实例导入,比如,人教版高中化学中有关乙烯的学习中,乙烯具有催熟的效果,教材中提到生活中苹果会释放乙烯,那么桃子或香蕉等其他没有熟透的水果就可以与苹果放在一个袋子里,这样苹果所释放的乙烯就可以很快地催熟其他水果,这样说的实例既能使高中学生形象地感觉到乙烯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编排结合趣味性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很高。

二、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现状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虽大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中忽视了化学理论知识的建立过程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分盲目追求高中学生的升学率,教师只给学生讲述考试的考查点,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化学理论知识的建立过程,这种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的教学模式会抹杀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给他们一个知识点,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极为不利。

2.教学中忽视了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归纳

很多高中教师和学生认为只有大量的做题才能提高化学成绩,因此高中学生就盲目追求题海战术,而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整体性,教师指导学生盲目地做题而忽视了人教版化学理论知识的总结归纳,学生学习消化的知识点是零碎的,没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3.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本身就很抽象,而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同时,有的高中化学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参考物而盲目追求教学的进程。高中生没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讲课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构建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

1.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作用是让教师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吸收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让教学过程高效、科学地进行,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知道化学理论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教版的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比如,在酸与碱的学习中,教材中先引入了酸的学习,教学中应该让碱的教学中以与酸的性质对比开始,这样的教学方式明确了教学的目标,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应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是一个整体、抽象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化学实验对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吸收具有辅助作用,化学实验的现象可以很快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演示实验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中。

总之,合理、科学的人教版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构建高中化学理论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娄延果,郑长龙,盖立春,等.化学课堂结构的教学行为解读[J].化学教育,2010(06).

篇10

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原理、公式、符号众多,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也就造成了许多高中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缺乏兴趣,成绩不佳。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归纳分析教学法,对教学中零散而繁琐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归纳分析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归纳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相应的分析方法,由个性化的知识入手,引出一般性的知识,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全面,更富条理性,便于理解和记忆。归纳分析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归纳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分析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利用,确保其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1.新知识点的传授方面。归纳分析教学法可以应用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对绝大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高中化学教学初期,也就是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习中,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法,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的神奇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教学法,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总结,并最终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例如,在对元素周期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开始前,可以运用归纳分析法,对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对旧知识的分析,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向着新知识和新内容自然过渡。在对1-2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分布规律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规律相似的元素进行归纳,集中学习,对于规律相异的元素,进行个别学习,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更加牢固,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旧知识点的复习方面。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归纳分析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总结,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教学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有效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辅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分析、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和掌握化学教学中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工作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化学学习中要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确保归纳教学法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化学平衡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生活中和教材中关于化学平衡的实例,将知识点挑选出来,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自身的代入感,快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不会出现即学即忘的情况。

3.单元小结方面。在单元学习完成后,还可以利用归纳分析法对其进行小结,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对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巩固,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单元小结的作用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树立和堆砌,更是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通过单元小结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对旧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容易。

在对单元进行小结时,归纳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首先是顺序归纳分析法,指按照教学顺序,对单元中每一个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依次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排列组合,使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明朗,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分类归纳分析法,指对单元中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分析,按照各自的类别进行分类,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分析,从而构建结构明确的知识框架。在分类归纳时,教师可以对知识框架进行构建,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点进行添加,以填空的方式,对其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知识点的理解,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从而系统化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而由于知识点的复杂和零散,其学习难度也是很大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归纳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